二十万亩中药材基地及年产十二亿元天然植物标准提取物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1663876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7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十万亩中药材基地及年产十二亿元天然植物标准提取物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二十万亩中药材基地及年产十二亿元天然植物标准提取物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二十万亩中药材基地及年产十二亿元天然植物标准提取物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二十万亩中药材基地及年产十二亿元天然植物标准提取物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万亩中药材基地及年产十二亿元天然植物标准提取物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11.2 建设性质-11.3 承办单位概况-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21.6 项目建设地点-21.7 项目建设内容和产品方案-21.8结论及建议-4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42.1 项目背景及社会-4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第三章 产业关联度分析-73.1黔西南州产业空白化现状-73.2.产业关联发展-7第四章 项目市场分析和预测-84.1项目市场现状-84.2市场前景分析-94.3项目竞争能力分析-104.4风险分析-124.5市场营销策略-124.6市场份额预测-13第五章 产品方案及质量标准-

2、135.1产品方案-135.2.质量等级-165.3产品包装-16第六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166.1 建设内容-166.2建设规模-17第七章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177.1选择原则-177.2扩建要求-177.3扩建厂址-177.4建设条件-177.5基础设施-17第八章 技术方案及设备选型-188.1工艺设计选择原则及指导思想-188.2项目的技术基础-188.3工艺流程-208.4工艺过程-218.5设备选择-23第九章 原辅材料消耗及供应-279.1原辅材料消耗及供应-279.2动力消耗-27第十章 工厂总图工程-2810.1总图运输布置原则-2810.2总平面布置-2810.3竖向布

3、置-2910.4交通运输-2910.5建筑方案-29第十一章 公用工程-3011.1通风、空调、除尘-3011.2给排水工程-3111.3供配电-3211.4供热-3311.5自控及仪表-33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3412.1基本情况-3412.2环境绿化-3512.3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3512.4环境保护投资-3512.5存在问题与建议-3612.6结论-36第十三章 劳动保护及职业卫生-3613.1设计依据-3613.2工程概述-3613.3建筑及场地布置要求-3613.4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3613.5设计中的主要防范措施-3613.6工业卫生-3713.7安全急救及卫生保健-3713.

4、8职业安全卫生教育-3813.9预期效果及评价-38第十四章 消 防-3814.1设计依据-3814.2概述-3814.3消防措施-3814.4消防管理-39第十五章 节能节水-4015. 1依据-4015.2节能措施-40第十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016.1项目进度-4016.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0第十七章 招投标方案-4117.1招标形式及资质要求-4117.2招标信息发布-4117.3招标工作组织-41第十八章 项目管理与人力资源配置-4118.1项目管理-4118.2组织机构-4218.3人力资源-4318.4 人力资源配置-4318.5人员招聘-43第十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4319.1投资估算-4319.2资金筹措-44二十章 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4520.1项目经济效益-45第二十一章 项目风险分析-4521. 1技术风险-4521.2市场风险-4521.3原料风险-4621.4经营管理风险-46第二十二章 结论-46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安龙县*天然植物制品有限公司二十万亩中药材基地及年产十二亿元天然植物标准提取物生产线建设项目1.2 建设性质:改扩建1.3 承办单位概况承办单位:安龙县*天然植物制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安龙县*天然植物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天然植物有效成分(部位)的提取、分离;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业务的企业。

6、公司涉足于制药、食品、生物精细化工、饲料等行业,总部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贵州素享“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之美誉,黔西南州更是野生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多种地道药材产区。根据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公司投入巨资,在紧靠南昆铁路、汕昆高速和南盘江码头的黔西南州(安龙)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内征地30亩建立加工车间,是黔西南州最具规模化和专业化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天然植物提取、分离)的企业之一。*天然植物制品有限公司始终如一以诚实守信铸品牌,以服务争先创未来。诚信的员工、优质的产品、守信的营销,这是对*天然植物制品有限公司最好的赞誉。公司创建于2006年,通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已打下坚实的物质资源基础,形成以中

7、药材种植基地为主,野生之源为辅的大宗原料药经营;以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并重的经营格局。在经营过程中,公司本着“需求没有极限,服务没有终点”的理念服务市场,荣获了“州级龙头企业”、“贵州省百佳创业小老板”、“百强网商”等荣誉。同时*人秉承着:“敢打敢拼的个性,激情挑战的状态;百折不挠的精神,永不言败的信念”将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以及全方位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我公司已经完成了益母草、广东紫珠、金银花、小叶榕、鬼针草的水苏碱、连翘酯苷B、金石蚕苷、绿原酸黄酮、三萜类、齐墩果酸、脂肪族化合物、和甾体化合物、鬼针聚炔苷、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均达到了药典的标准,期待早日将其产业化,为黔西南州的经济发展

8、做出应有的贡献。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4.1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1.4.2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1.4.3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实施意见;1.4.4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国家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项目专项实施意见;1.4.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问题的通知;1.4.6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1.4.7国家计委计办高技(2001)219号文:“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1.4.8国家计委计办高技(2002)580号文

9、:关于开展2002年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通知;1.4.国家计委、国家中医药局“现代中药产业化研究报告”;1.4.10国家计委计高技(2001)996号文:“关于进一步开展西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通知”;1.4.11国家其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1.4.12 相关技术规范、标准。1.4.13 黔西南州“十二五”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1.5.1 遵守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化及医药行业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调整规划。1.5.2 严格执行现行的防火、防爆、防毒、防尘、防腐、防震、防静电、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国家和地方颁布的规范、法规与标准。1.5.3

10、 力求实现标准化的植物提取物提取。1.5.4 选用先进、可靠、适用的设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控制水平,降低能耗,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1.6 项目建设地点:安龙县新桥镇富新村,在紧靠南昆铁路、汕昆高速和南盘江码头的黔西南州(安龙)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内。1.7 项目建设内容和产品方案1.7.1 项目建设内容2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年产十二亿元天然植物标准提取物生产线。药材基地建设:本基地拟种植中药材100个品种,以少量资金为农户购买药材种苗。其余由农户投资,每亩约需投资500元,共计1亿元,分2年投资,每年5000万元。植物提取物生产线建设需用地60亩,拟建房屋建筑物总面积41150平方米,建设期为

11、一年,拟建房屋建筑物占地总面积25000平方米。原材料仓库5000平方米中药饮片车间2500平方米提取车间5000平方米纯化车间6000平方米包装车间2000平方米成品立体仓库1220平方米研发质检楼3000平方米办公楼3500平方米职工公寓1750平方米值班室50平方米公厕50平方米浴室180平方米锅炉房200平方米食堂500平方米堆场2350平方米其它构筑物7850平方米生产线建设:主要是仓库、厂房、生产设备、职工生活区和办公用房。分为两年建设,每年投资4000万元。1.7.2 产品方案植物标准提取物产品:金银花、鬼针草、益母草、小叶榕、广东紫珠等植物提取的浸膏;植物单体产品:绿原酸、异绿

12、原酸、白藜芦醇;2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1.7.3 采用技术(1)中药材基地二十万亩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建设;(2)提取采用动态逆流、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纯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项目建设完成后是全国唯一的集三大现代技术于产业化的企业。1.7.4 建设规模和目标(1)中药材基地二十万亩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建设,建成后可产中药材10万吨左右,按每亩产值3000元计算,仅此一项年产值超过6亿元。(2)植物提取物购置主要生产线三条(1、水醇法和醇水法一条 2、二氧化碳萃取法一条 3、分子蒸馏法一条)。项目建成后可年加药材10万吨,年产值可超过12亿元。1.7.5 主要

13、建设条件(1)市场条件:植物提取物,就是天然物经定向工艺加工提取而获得的含有特定有效成份的物质。植物提取物是植物药制剂的主要原料,还大量应用于食品工业、营养补充剂、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行业,是天然医药食品、保健品市场上的核心产品。植物提取物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兼于医药、精细化工、农业行业之间的一个边缘行业。从出现到现在才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全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的呼声不断高涨,人们在认识到化学合成药物的副作用之后,对纯天然的植物药产生一种安全感。现代加工技术和设备方面进入了可行性与实用性阶段,从而使得植物提取物的发展迅猛而势不可挡。(2)原材料供应条件安龙县*天然植物制品有限

14、公司位于滇、黔、桂三省集合的贵州省安龙县境内,是黔西南自治州的中心腹地,周边上千平方公里是地貌多变的山地为主,雨水充足、气候温和、生物资源丰富、中药材种类繁多,是贵州省中药材资源宝库之一,也是全国著名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其主要品种有金银花、石斛、天冬、白芨、冰片、杜仲等2017个品种。随着本项目二十万亩中药材基地的(100余个品种)建设,年产中药材10万吨,确保了原材料的供应。(3)技术条件项目负责人拥有独立开发研究的能力,并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中药材提取技术应用和产品的综合开发公司拥有10多年得生产实践,掌握了一套成熟的生产技术,拥有了5年的办厂经验,技术条件成

15、熟。(4)气候条件安龙地跨东经10459-10541北纬2455-2533之间,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6,年降雨量1256毫升,素有“小昆明”之称。(5)交通条件该项目位于安龙县新桥镇黔西南州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离县城24公里,离南(宁)昆(明)铁路安龙站7公里,离汕(头)昆(明)高速公路火蒙出入口3公里,离南盘江码头60公里,离兴义飞机场60公里。项目的原材料和产品可通过水、陆、空交通体系运往全国各地。(6)水源条件供水来自安龙县新桥镇富新村企业自备水源,供水能力富足。(7)电源条件项目建设地区的供电网路已设至厂区,电力充足,可保证项目的用电需求。1.7.6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

16、益情况项目建设总投资为人民币2亿元。其中基地建设1亿元、固定资产0.8亿元、流动资金0.2亿元。 资金构成:由国家投资或引资或项目贷款与企业自筹(1)中药材基地二十万亩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建设,建成后可产中药材10万吨左右,按每亩产值3000元计算,仅此一项年产值超过6亿元。(2)植物提取物生产线建设需用地200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生产区6.5万平方米、生活区1万平方米、办公区0.5万平方米)购置主要生产线三条(1、水醇法和醇水法一条 2、二氧化碳萃取法一条 3、分子蒸馏法一条)。项目建成后可年加药材10万吨,年产值可超过12亿元。 1.7.7 主要经济指标 表1-3 项目主要技术经

17、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金额备 注一用地面积亩60占地建筑面积平方米25000二总投资亿元2固定资产投资(含无形资产)亿元0.8中药材基地建设投资亿元1铺底流动资金亿元0.2三资金来源亿元2业主自筹亿元0.6自有亿元0.4其中:国家投资或引资或项目贷款亿元11.8结论及建议1.8.1结论 该项目是国家大力发展的项目,也属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化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该项目的投资符合安龙县有关项目投资的要求。该项目集动态逆流提取、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超临界CO2萃取三大技术于产业化,起点高,技术性强。该项目选址恰当,建设规模适度,设备选型合理,水电、道路、通讯等配套条件较好,环境保护措施有力,财

18、务评价结果良好。该项目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实施该项目对于充分发挥贵州乃于黔西南州的资源优势,改善中药材产业空虚化问题,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给部分下岗工人、库区移民、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引导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等都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效益显著。可行性研究表明,安龙县*天然植物制品有限公司二十万亩中药材基地及年产十二亿元天然植物标准提取物生产线建设项目是可行的,是必要的。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 项目背景及社会2.1.1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背景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广泛应用,我国植物提取物产业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

19、出,以中药现代化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目标,在政策上对植物提取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植物提取物越来越受到医药界、食品界的关注。植物提取物行业已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国际医药市场,天然药物已占30份额,市场销售额约700亿美元;19941997年美国植物药销售额从50亿美元增至12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1994年欧盟草药零售额为60亿美元,并以年增长10的速度发展;日本汉方制剂1993年销售额达2500亿日元,年增长达15以上;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3.2亿美元,创下历史销售最好记录,并有不断增长趋势。包括中药提取物在内的植物提取物是植物药制剂的主

20、要原料,并可应用于营养补充剂、化妆品等,是天然医药保健品市场上的核心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2.1.2 中药材产业发展背景中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中国中药资源类有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有11146种,药用动物有1581种。全国民间草药约7000种,占60;民族药约4000种,占30;商品中药材约1200种,占10。近10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年需求量高达6000万公斤,出口约3000万公斤。近几年,随着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国家消费者自我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追求绿色食品、纯天然制品,这使得国际植物药市场和

21、健康营养品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平均以每年30速度增长。人们渐渐意识到天然植物药的重要作用。中药不仅对医学界,对美容界护肤方法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1.1中医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在近几年举办的中国国际中医药创新技术及产业化展览会上,前去参观的专业人士和市民达数万人。各参展企业如著名的三九集团、四川可采实业有限公司都闪亮登场,海内外买家团体如澳洲全国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加拿大中医药针灸学会、全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泰国中医药协会、日中传统中医药交流会、港九中华药业商会、澳门中医药学会、台湾中草药发展协会、台湾中医商业联合会等几乎全部到场。从此次商业展出的规模、观众人数、参加团体的层次,我们就可以看出

22、未来中药的巨大市场。 据统计,中草药在国际市场发展空州非常广阔。在美国,2005年至2007年,美国滋补品市场总体年增长率为15,即从2005年的89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18亿美元。其中,草药年增长率为21,即从2005年的28亿美元增加到36亿美元。2008年达到54亿美元。在欧洲人们比美国人更加“接受”草药,特别是“注册”药品。这种接受可从较高的草药人均消费量显示出来。2.1.3社会背景黔西南州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农副产品及山区林特资源有较大开发潜力。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加工业是解决黔西南州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与西部同步实

23、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之一。基于以上背景,项目业主李远明,依托安龙及黔西南州特有的植物资源,特别是中药材资源丰富的特点,结合当前中药植物提取物外贸出口趋势愈来愈热的市场环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高质量的有效成分(部位)及有效单体(纯化物),满足国际、国内市场对绿色原料的需求,以此项目带动帮助农村脱贫致富,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长足进步。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填补黔西南州产业空白填补黔西南州产业空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黔西南州十二五中药规划纲要的提出,黔西南州中药生产、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通过该项目实施,有利于缓解黔西南州产业空白化的

24、矛盾,推动黔西南州经济社会的发展。2.2.2有利于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减轻社会压力大量年轻农民外出务工,导致部分的土地闲置及留守儿童增加,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通过该项目实施,能安置大量的人员及闲置土地的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可有效缓解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2.2.3 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黔西南州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农民、扶贫和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黔西南州的中心任务,也是党和国家最高决策层十分关心与关注的“三件大事”。农民的重点在农村,扶贫的难点也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还是在农村。因此,黔西南州的“三件大事”实质问题就是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该项目的实施通过招聘大量农

25、民从事生产加工业,可解决他们的就业,同时有利于提高农民种植中药材的技术水平,对于推动黔西南州中药现代化、扶贫攻坚及生态建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2.4是将中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的迫切需要中药产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产业,而中药材则是中国独特而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中药材具有化学药品不能取代的保健和疾病防治功能,再加上其毒副作用小,基本为低毒、低有害残留,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的人们往往选用中药材保健和防治疾病。通过该项目建设,有利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优质中药材精深加工,可以研究、开发出大批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低、质量可控的中药制剂产品和口感好、使用方便、物美价廉的食品、保健食品,从而满足人们对现

26、代中药产品的需求,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中药工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2.2.5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需要我国有着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据普查统计,我国的中药种类多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 6种,约占全部种类的87%。但目前我国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技术仍然十分落后,在中药提取和纯化的产业现代化工程方面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制备工艺和剂型现代化方面还很落后,生产过程的许多方面缺乏科学的、严格的工艺操作参数,这不仅导致了消耗高,生产效率低,而且还出现了有效成分的损失,疗效不稳定,剂量大,服用不方便,产品外观颜色差,内在质量不稳定,许多复方制剂还难以搞清楚其作用的物质基础

27、。因此,我国现阶段创制的中成药还难以在国外注册,合法销售与使用。从目前全世界天然药物的贸易额来看,中国仅占1%左右,与我国的天然药物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研究采用中药的提取和纯化的高新技术,己成为我国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中药走出国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国医药界研究的热点。2.2.6中国中药材产业发展遭遇技术“瓶颈” GMP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所有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多数国家的政府、制药企业和医药专家一致公认为制药企业和医院制剂室进行质量管理的优良的、必备的制度。按照国际卫生组织规定,从1992年起出口药品必须按照GMP规定进行生产,药品出口必须出具GM

28、P证明文件。 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另一个阻碍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即中药生产的科技水平太低,难以达到国际上认可的标准。其中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中药材的质量太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2007年药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在被抽查的各类药品中不合格率最高的是中药材,达34.6(2006年为25 .4),令人触目惊心。药材的质量严重地影响了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的质量,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严重败坏了中医中药在国际上的信誉,也成为中国中药走上国际市场的一个重大障碍。 近年来,国际贸易舞台大刮环保风,绿色认证制度日趋盛行。北美、欧洲及东南亚地区的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对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提出了

29、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方面的限量指标。中国中药材产品屡屡在这个标准上“触礁”,是中国的中药产品出口多年徘徊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法规,其中与中药材种植有关的两个最重要的标准是“GAP”标准和绿色植物药进出口标准。“GAP”的全名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带有强制性,不按GAP规范生产的药材商品将被视为非法。任何中药村产地,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其药材种植粗糙落后的现状,不建立自己的GAP基地,不生产出符合GAP要求的中药材产品,那里的中药材种养产业将毁于一旦。新建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也决不可能例外。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国家对外贸易部2001年7

30、月1日发布实施)是中药材直接而向WTO的标准。每一个新建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都应瞄准这一标准,在近年内生产出符合绿色标准的药材。2.2.7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1)种植地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2)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加工技术欠缺 2.2.8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需求 黔西南州农业结构单一,政府应大力扶持中药材种植,优化产业结构安龙县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中药材的种植,特别适合建设大型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安龙县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为实现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立足市情,努力把中药材种植加工培育成我市的支柱产业,把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实

31、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战略发展重点之的长效机制。在对以上问题合理分析后,让安龙农民社意识到,走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是公司立足于市场、壮大自身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本项目通过扩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建立中药材加工厂,形成中药材生产形成规模种植、统一管理、科研、质量、销售(出口)一条龙,同时加大规范化种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建立科学台理的采收加工制度,实现规范化、集体化、基地化生产经营,为扩大出口、创出中药材名牌产品打下基础。项目的发展壮大,既调整了地方农村产业结构,填补了安龙县及周边地区中药材种植空白,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第三章 产业关联度分析3.1黔西南州产业空白化现状黔西南州由于多种因素的

32、影响和制约,在很多领域出现了产业“空白化”现象,它将直接影响黔西南州社会稳定和工业发展的成败,植物提取物也是产业空白之一,从而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3.1.1缺乏高科技企业当前,全州三大产业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农业经济仍以粮猪型为主体,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的状况没能改变;工业经济仍以传统产业和产品为主,运行质量较差;第三产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却难于支撑全州经济半壁河山。工业企业普遍科技含量不够,或者所谓的科技还停留在概念基础上,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3.1.2当地农民就业难全州城镇农民中,有90%无稳定的职业;而农村农民中,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均土地不足0.8亩,有的只有0.6亩,甚至更少,

33、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向二、三产业转移,加之城市下岗职工和每年毕业的高中、大中专毕业生,使城市待业人员猛增。据统计,全县现有待业人员在近万人。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问题十分严峻。3.2.产业关联发展3.2.1促进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根据黔西南州十二五中药规划纲要的提出,制药工业是黔西南州的重要工业项目之一。植物标准提取物的生产,将是黔西南州制药产业向精细化分工,产业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金银花加工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金银花药材种植基地的优势。该项目产品是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又有相关部门的优秀人才与技术的支撑,产品的深入开发与市场拓展,有利于提升黔西南州药材资源的影响力和解决黔西

34、南州中药制药产业长远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工业价值。3.2.2促进保健食品业的发展随着国内外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及保健品对亚健康人群所显示出的特有功效,健康相关产品市场已出现愈来愈广阔的空间。该项目的实施,能提供大量高技术的保健品生产原料,促进了黔西南州绿色保健品的产业发展。3.2.3促进黔西南州中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黔西南州有金银花、黄连、杜仲、天麻、鬼针草、益母草、刺五加、半夏、板兰根、黄柏、郁金、米稿、倒提壶、厚朴、独角莲、麦冬、板蓝根、黄栀子、桔梗、灵芝、等主要中药材品种达1700个,量大质优。金银花、鬼针草、益母草、小叶榕等30多种的名

35、特中药材产量在千吨以上。其中金银花15万亩,薏苡米12万亩,生姜6万亩,花椒5万亩,杜仲2.2万亩,小叶榕5000亩,板蓝5000亩,黄连、川芎5000亩,天然中药5万亩。已建设薏苡米、花椒、生姜、金银花、小叶榕、石斛、小花清风藤、杜仲、灵芝等中药材种植基地21个,面积达40余万亩,涉及农户4.3万户。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加快了资源商品化。中药资源植物的精细加工,大力推动地道药材种植,为中药材就近销售、农民增收创造了优异条件。3.2.4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该项目建成后,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步入高效、和谐、良好循环的轨道。同时,更有效的带动第三产业(如旅游业、服务业)乃至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走向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形成一个产业,一串珍珠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有机肥中药材基地旅游、观光药材食用菌保健食品废渣植物提取物中药饮片中成药精细化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