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范文3篇(劝学教案教学)

上传人:h****4 文档编号:21649016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劝学教案范文3篇(劝学教案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劝学教案范文3篇(劝学教案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劝学教案范文3篇(劝学教案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劝学教案范文3篇(劝学教案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教案范文3篇(劝学教案教学)(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劝学教案范文3篇(劝学教案教学)下面是我整理的劝学教案范文3篇(劝学教案教学),供大家参阅。劝学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以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德育目标: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教学设想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如此,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后懂。有时进行点翻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达到读懂的一种辅助性手段。教授劝学,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当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

2、说,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知道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能力升华)。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树立为发展学生能力、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教学。教学难点是: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2、教学方法本文采用诵读教法、讨论交流法。诵读要多次进行,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

3、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的。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分层地进行,但最后一定要连贯地背诵全文。3、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诵读课文、探究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整理、归纳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刚才,很偶然的想到一个很实在

4、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遍地都是正确的答案。我很想听听同学们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1、从小学到现在,也算是十年寒窗了,你是否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学习的意义在哪里?2、第二个问题:这些年来,你在学习上有哪些好的方法?这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深刻,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两千多年前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一篇散文的指引,穿越时光隧道去聆听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师荀况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劝学(课件板书)“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生:勉励之意。师:那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它虽然是文言文,但其内容浅易,行文思路清晰。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

5、二、第一环节:诵读课文训练方法:分段读、分男女生读、全文读、听课文录音(一)齐读课文(学生读后,教师指导正音、停顿)同学们读的很投入,声音很响亮。但也有些瑕眦,例如某个字音不准,某个句子的停顿,还有情感处理不太够。这样好象有些对不起这样的名篇,大家请看大屏幕。注意下列字音:有槁go砺l跂q舆y蛟jio跬ku骐q骥j驽n锲qi镂lu鳝shn生臾y注意一些句子的停顿处理:1、学/不可以已2、輮/使之然也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7、君子/生/非异也,善

6、/假于物也。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二)欣赏课文诵读(播放课文录音)(注意朗读名家对诵读节奏和情感的处理)(三)自由诵读,品味语言(教师下去指导,邀请学生个人诵读)(四)齐读、个人读。三、第二环节:探究课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们也一样,对课文都有了各自得体会或感悟。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探究一下。首先,大家在字词句这个层面上有没有困难?(一)课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师生交流讨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1、文言实词2、文言虚词(1)“于”的三种用法:相当于“从”,如“取之于蓝”的“于”;表示比较,如“青于蓝”

7、的“于”;表示动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2)“者”的两种用法:相当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指代结果,以示将有所解释,如“不复挺者”的“者”。(3)“而”的四种作用:并列(“知明而行无过”);表修饰(“终日而思”);表转折(“而致千里”);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3、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4、课文中哪些说法你觉得不够严谨的?(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知明而行无大过矣)(2)蚓和蟹的比喻不太恰当,这些只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用心专一、用心浮躁”关系不大。(二)课文行文思路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疑点,请大家讨论。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那

8、么1、就议论这点而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第一段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2、这个论点是两千多年前的看法,就今天看来是否还有生命力?(学习改变命运、终身学习)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论点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4、荀子看来,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学习有什么作用?(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善于积累)学习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坚持、专一)5、就散文这点而言,它的文学性体现在哪里?(作者通过二十个比喻来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6、谁来总结一下本文的行文思路?从学习的意义上论证(5个比喻)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从学习的作用上论证(5个比喻)从学习的态度上

9、论证(10个比喻)四、第三环节:背诵课文好的,我们已经扫清了字词句方面的障碍,也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课文的背诵很有帮助,下面我们就进入这节课的第三个环节:背诵课文1、先齐读课文。2、哪位同学现在就能够背诵出来的?自荐一下。(你背下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3、沿着文章的行文思路去背诵课文,也是一种快速成诵的方法。A、第二段的行文:(5个比喻)青取之于蓝学习的意义冰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輮以为轮提高自己木受绳则直改变自己金就砺则利B、第三段的行文:(5个比喻)跂而望不如登高学习的作用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善假于物弥补不足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C、第四段

10、的行文:(5对比喻,10个)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学习方法积累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对比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坚持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学习态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专一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4、小测验:邀请你来尝试背诵(抽查男女生各一名)5、大家一起来大声背诵全文五、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古时候我国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这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人们利用飞船却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情况。(“善假于物”)宇宙飞船的发明,是现代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学习的结果。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

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在上古时代,人们也是有发明创造的,课文中有没有提到这一点?(“舆马”“舟楫”都是人的发明创造,说明人是“善假于物”的。荀子提出“善假于物“这一命题是非常可贵的。人类成长的一大标志就是学会了制造劳动工具。人类社会是随着劳动工具的改善而不断进步的。六、小结(可请学生来小结)这节课我们做了什么呢?1、模仿名家诵读课文;2、初步理解课文的字词句和行文思路;3、尝试

12、背诵课文。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七、附录1、荀子的思想荀子在本文中所论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跟他的“性恶论”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为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就说明了这一点。改造的方法就是教育学习,“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为善。这种教育学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见,荀子虽然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后天的学习教育可以改变人恶的本性,更可以弥补人本身的不足,提高人的能力。2、劝学(节选)战国荀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

13、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14、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课堂练习参考答案1C(“以为”为两个单音节词)2A(通假字依次为:畔、擗;亡、寤;生、陈)3C 4D(横渡) 5A 6A7a学不可以已 b学习,是不能停止的8a第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第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第三,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第四,金就砺则利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9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 b第一,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第二,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第三,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第四,假舆马者,非利足,而致千里;第五,假舟楫者,非能水,而绝江河1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1D(

15、跬读ku,跃读yu,舍读sh)12A(一、四句是“托付”义,三、四句分别为“寄居”“传送”之义;B“兴”依次为“发生”“使昌盛”“兴办”“起床”之义;C“步”依次为“举足两次”“古长度单位”“行走”“使行走”之义;D“饮”依次为“喝”“使喝(读)”“射入”“喝的东西”之义)13D14C(A兼词未译出,应加上“从这里”;B“积善”与“成德”的承接关系未体现;D“圣”非专指)15B(其中第个比喻是从反面论学习应持之以恒;第个比喻应是正面论学习应持之以恒)16专心致志 积少成多 锲而不舍第二课时一、检查学生背诵情况二、课堂练习(略)劝学课堂练习(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选出加粗词意义、

16、用法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项( )A不积小流,无以成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木直中绳,以为轮D学不可以已2下列每组句子中全都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与徐公孰美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口干舌擗,然而不听C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主人乃寤而请之D君子生非异也 既陈而后击之3选出对下面句中“十”“一”判断正确的一项( )骐骥一跃用心一也不能十步驽马十驾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4下列关于“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然抚尺一下,君响毕绝:终止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C以为妙绝:到了极点。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非常。5下面“者”字用法与

1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陈胜者,阳城人也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6选出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吾妻之美我者非能水也晋军函陵填然鼓之树之以桑既来之,则安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登泰山而小天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A/B/C/D/(二)、阅读部分(3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8分,每空2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课文标题是“劝学”,文

18、章开篇即揭示出了中心论点a它是:_。b意思是说:_。8本文的特色是运用一系列比喻(即喻证)来证明作者的主张。a本文段所用的比喻共有四个,它们是:_。b由喻证所形成的结论是_。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6分,每空2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9为了“劝学”,作者在本文段中采用了直接论证,接着又甩开笔墨,作了一系列喻证。a本段的直接论证是(限16字):_。b喻证是:_。10由直接论证和喻证推出了著名的结

19、论,这个结论是(限12字)_。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8分,每小题3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1下边注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不积跬(u半步)步;蟹六跪而二螯(o蟹钳)B骐骥(qj骏马)一跃(yo跳)C驽(n劣马)马十驾,功在不舍(sh停)D锲(qi刻)而不舍,金石可镂(lu雕空)12下面各组中同一个字含义

20、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以兴利除弊夙兴夜寐C不能十步五步一楼乃自强步步余马兮山皋D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日食饮得无衰乎13下面复句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B|因果 递进 因果 假设并列 假设C|D假设因果假设 假设 并列假设14下列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雨兴焉 译:风雨就会兴起。B积善成德 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C而神明自得 译:于是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D圣心备焉 译:孔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15本段用了10个比喻,对其所论证的道理及论证的角度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1、( )16用三个成语总结本段段意。_ _ _(三)下面是一个作文题,想想该怎么做。谈“善假于物”荀子劝学读后劝学教案范文2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教学目标:1. 在朗读中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 把握人物对话的特点,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活动。3.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4.联系生

22、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重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 人物对话的深意。教学难点:情节的详略。教学时数:一课时教法指导: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朗读中凭借语感了解大意。讨论法: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跟同学讨论明确答案。点拨法:教师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适时提示,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学习本文。教学步骤:一、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相劝,但他都以各种理由推托了。那么,孙权最终规劝吕蒙读书了吗?我们看孙权劝学。二、展示学习目标:1.在朗读中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

23、义。2.把握人物对话的特点,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活动。三、初步尝试:1.熟读课文,掌握注释中的重点词。朗读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背会。2.解释难解词语,及古今异义词。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权谓吕蒙曰 告诉、对-说卿今当涂掌事 主管事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 了解卿言多务,孰若孤 谁。 比得上蒙乃始就学 从事及鲁肃过寻阳 到了-的时候。 到卿今者才略 现在古

24、今异义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求学的较高学位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3.试译课文,翻译重点句。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四、研讨与赏析: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你能否从这寥寥数语中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朗读时语气坚决,不容推辞,同时又体现其关心、厚望。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

25、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要读出其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的味道。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反映了吕蒙为自己的才略长进深感欣喜与自豪。五、写作小提示: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结论: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针对说话对象不同,语言要有所变化,语调也应有所不

26、同。六、尝试二: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3.问题研究: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启示?4.送同学们一句名言: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高尔基)-开卷有益5.从文中找出常用成语: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做刮目相待。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27、。七、小结: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即生命有限,学海无涯。通过吕蒙的变化,让我们懂得了开卷有益的道理。同学们,希望你们以此为起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八、拓展延伸: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而伤仲永里的仲永虽天资聪颖却因“不使学”而“泯然众人矣”。读罢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或以当吕蒙碰到方仲永为题写一篇练笔。九、补充:由本文提炼出来的道理-1.通过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就有收益。4.要善于听取他

28、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5.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督促周围的人学习,随着社会一同进步。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8.劝人要讲究策略。9.不要找借口轻言放弃。10.只要发愤读书,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劝学教案范文3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29、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61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1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教师补充。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

30、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二课文诵读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教师作朗读提示: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

31、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三课文分析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2)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