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事业单位 三支一扶法律篇笔记 刑法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21645453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6事业单位 三支一扶法律篇笔记 刑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事业单位 三支一扶法律篇笔记 刑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事业单位 三支一扶法律篇笔记 刑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016事业单位 三支一扶法律篇笔记 刑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事业单位 三支一扶法律篇笔记 刑法(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 刑法 第一节 刑法概述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1刑法的性质刑法的性质具有两种含义:一是阶级性质,二是法律性质。刑法具有区别于其他法律的特有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1)特定性;(2)严厉性;(3)严 格性;(4)李卜充性;(5)保障性。2刑法的任务我国刑法的任务是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刑法任务的具体内容:(国家、经济、个人)(1)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统一(2)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秩序、经济秩序(3)个人:保护个人的人身财产免受伤害。1、刑法的基本原则(5、4、3)体现在立法和司法工作中A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的行为不的定罪、处罚)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97 刑法 第 3 条规定: “法律明 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法治原则)C罪刑相当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亦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因此,刑法第5 条规定“:刑罚轻重,应当与 犯 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2、刑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的适用范围,称刑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是否有溯

3、及既往 的效力。它包括空间效力范围和时间效力范围。1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1)我国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A地域效率: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夕卜, 都适用本法。法律特别规定的指:享有夕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夕国人 对少数民族地域的特别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特别刑法规定的B、对人的效率: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单位主管人员及其相关负责人员处以刑事处罚。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罚金属于刑事处罚自然人犯罪,有中国人和夕国人,我国刑法第 7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4、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夕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 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C外国人的效率:我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 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 不受处罚 的除外”。2、我国刑法在时间上的效率: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宣布失效、自然失效)以及刑法的溯及力问题。 我国刑法生效时间:一是公布法律时同时生效;二是公布法律后经过一段时间生效 有明文规定的:自制定之时生效 无明文规定的:自公布之时生效 我国刑法效力的终止时间,一般采用明示废止与默示

5、废止的方式。 刑法的溯及力遵循的原则:(1)从旧原则(2)从新原则(3)从轻原则(4)从旧兼从轻原则(5)从新兼从轻原则。我国刑法的溯及力问题,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第二节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本质特征严重危害社会性) 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第三节 犯罪构成 犯罪的构成:犯罪的主体、犯罪的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一、犯罪的客体 犯罪的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不是对象)分为一般客体、同类 客体、和直接客体 一般客体:又称犯罪的共同客体,指一切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也就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

6、会关系的整 体。同类客体:相同犯罪,按照同类客体把犯罪分为十大类,危害国家安全罪居犯罪之首。二、犯罪的客观方面:(时间、地点、对象)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要 件: (1)危害行为(2)危害结果。(3)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2) 危害结果。(3)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犯罪的主体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2) 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 年龄的自然人(3)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当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犯罪主体必须是有生命的人;2、作为犯罪主体的自然 人必须具备

7、刑事责任能力,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有三个阶段,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 不满十六周 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投毒罪放火、爆炸、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为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两强、两毒、两故意、放火就爆炸)、 、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了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能力包括三种: 一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包括:尚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不能辨认和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 人, 二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又聋又哑、盲人

8、和已满十 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三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凡年满16周岁、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而智力与知识发展正常的人, 判刑时怀孕的妇女,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判死刑。醉酒的人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自然人犯罪主体分为一般犯罪主体和特殊犯罪主体 特殊犯罪主体:我国刑法规定如贪污犯罪的主体,除必须具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条件 外,还必须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单位主管人员及其相关负责人员处以刑事 处罚。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罚金属于刑事处罚四、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的主体对自己实施的行为及其可能引起的危害结果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 态它包括犯罪

9、的故意、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等(1) 犯罪的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里状态, (本人在场)间接故意:是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心里态度犯罪的过失:有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本人不在场)(3) 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第四节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划分罪与非罪的基本标准。实施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应当 免除刑事责任。一、正当防卫1正当防卫的概念刑法第 20 条第 1 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 正在 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

10、,而对实施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不超过必要限度的防 卫行为。2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1) 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施正当防卫。(2) 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正在进行的。(3) 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而 实施的。(4)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而不能殃及与侵害行为无关的第三人。 采取损害另一种较大的合法权利以保全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5)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对防卫过当的,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的暴力犯罪,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二、紧急避

11、险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 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害, 不得 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种较小(无辜的第三者)的合法权利以保全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与正当防卫相反) 2紧急避险适用的条件(1) 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遇到危险而采取的紧急措 施 自然灾害;如火山、洪水、地震、山崩、暴风、严寒等。 动物的侵袭 人的生理、病理;如极度饥饿而偷取他人食物 人为危害行为(2) 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紧急措施。(3) 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4) 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5) 特殊主体不能采取紧急避险 正当

12、防卫和紧急避险不超过必要的限度的不刑事责任(既不负民事责任以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异同(三同五不同)同:都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免受伤害。都不要超过必要的限度都造成一定的伤害不同:危险来源不同;正当防卫:人为的,紧急避险:多方面的实施对象不同;正当防卫:本人,紧急避险:无辜的第三者。实施的行为条件不同;正当防卫:可采取多种,紧急避险:无只能采取唯一的行为。损害的程度不同: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以等于或大于所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只能小于所 保全的利益受到的损害。实施的主体不同;正当防卫:只要符合正当防卫的,均可以实行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特殊主 体不能采取紧急避险第五节 犯罪的预备、未

13、遂与中止一、犯罪的预备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的特征:(1)主观上是为了实行犯罪(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4)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犯罪未遂 已经着手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 犯罪未遂的特征:第一,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第二, 犯罪没有得逞,第三,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 犯罪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必须具备的条

14、件:1、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终止犯罪行为。2、必须是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3、必须是彻底有效的终止4、犯罪既遂,已经结束。第六节 共同犯罪根据 刑法 第 25 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和两个 以上;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必须偶是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形式(三J)集团、集伙(规模小)聚众(不认识的人在一起)共同犯罪分为:1、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2、从犯: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胁从犯: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4、教唆犯:教唆犯是

15、“教唆他人犯罪的”共同犯罪人。(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之一)应具 备以下三个条件:(1)被教唆的对象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2)客观方面, 须有教唆他 人犯罪的行为; (3)主观方面,须有教唆他人实施犯罪的故意。教唆犯的处罚,我国刑法规定了三种情 况: (1)被教唆人犯了被教唆的罪,对教唆犯应当按照其本 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2)教唆不满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3)如果被教唆人没有 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刑罚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刑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 刑罚的种类:主刑、附加刑1、 主刑。又称基本型

16、,特点:只能独立使用,不能附加使用 我国刑法规定的 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1)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但是限制其一 定的自由,让其在公安机关的管束和群众的 监督下进行改造的一种刑罚。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二年 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3年。(前三后三) 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1日的,抵刑期2日(2)拘役,是对犯罪分子在短时间内剥夺人身自由,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 以 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1年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1日的,抵刑期1日(3)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强制其从事劳动生产,并进行 教育和矫正 的一种刑罚。(最广的

17、刑罚方法)有期徒的期限,除刑法第 55 条、第 69 条规定外,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 超过20年(减刑时至少执行一半以上)(4)无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剥夺终身自由并强制其参加劳动生产、接受教育和矫正的一种刑罚。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定时期的改造,可以依法减刑或假释,至少执行满10年以上,新 的刑法为13年)(无期减为有期,剥夺政治权利终生的可减为3-10年)(5)死 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一种刑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我国刑 罚中最严厉的)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 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以不适用死缓,对 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

18、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可以判 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死刑缓 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假释:管制、拘役不适用假释,适用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有期徒刑,要执行满一半以上才能 假释,无期徒刑要满10年以上且不是累犯。2、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以可以附加使用 附加刑的类型:它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对犯罪的外国人适用的特殊附加刑有驱逐出 境一种3、(1)罚金,指强制犯 罪分子或者犯罪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刑罚。罚金可以单独使用,以 可以附加使用(主动缴纳、减免交纳、强制交纳)在罚金之前受过行政处罚的可以用罚款金额来抵扣罚金(2)剥夺政治

19、权利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 和政治活动权利的一种刑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迸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 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 体领导职务的权 利。(3)没收财产,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一种刑罚。(不合 法财产)(不能是夫妻间的财产)第七节 刑罚的具体运用一、 量刑 量刑是刑事审判活动的一个基本环节,指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裁量应当判处的刑罚的活动 量刑的一般原则是: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量刑的情节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 法定情节:从重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

20、免除处罚(极速裁量) 酌定情节:主要有犯罪的动机、目的、手段;犯罪造成的危险和危害结果,犯罪时所受的刺激,犯罪后的态 度。(自由裁量) 适用于死缓: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1、犯罪预备:比照既遂犯 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自首、有重大立功表现,胁从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3、犯罪中止:中止有损,减轻处罚;中止无损,免除处罚。4、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教唆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 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一、应当从轻或减轻已满14 周岁不

21、满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17 条,非原文引用,下同) 二、可以从轻或减轻1、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 67 条)2、立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 68 条)3、教唆未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 29 条)4、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23 条)5、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处罚。(刑法第 18 条)三、应当减轻或免除1、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 20 条)2、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

22、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 21 条)3、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 28 条)4、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68 条)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 24 条)四、可以减轻或免除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68 条)五、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 27 条)六、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 19 条)2

23、、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 22 条)七、可以免除自首且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刑法第67 条) 记住应当,剩下可以。一句分清二、 累犯 累犯指因犯罪受到一定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人(累 犯应当从重处罚,不适用缓刑)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 一般累犯:1、第一次实施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2、都要是有期徒刑以上3、5年之内又故意犯罪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特殊累犯: 1、危害国家安全罪2、后罪以是危害国家安全罪3、在任何时候三、自首和立功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接受国家审查

24、、裁判的行为。(说自己)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自首 的一般条件是:(1)自动投案。(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 ,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 的情 形。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 除处罚。四、数罪并罚 主要原则:合并原则;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综合原则 我国采取限制加重的原则五、缓刑 缓刑是指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附条件地暂缓执行原判刑罚, 当犯罪人满足一定条件后,便不再执行原判刑罚,如果违反了应当遵守的

25、条件,则原判刑仍要执行的一种刑 罚制度。适用缓刑应当符合以下条 件:( l )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是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 )犯罪人不是累犯;( 3 )必须是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 为 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 但是 不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六、减刑 所谓减刑,是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 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将其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的一种制度。 根据刑法规定,适用减刑应当具备以

26、下条件:(1)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 犯罪分子;(2)犯罪分子必须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劳动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立 功表现, 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3)减刑必须有一定限度,即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 有期徒刑 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4)程序条件,即由执行机 关向中级 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立功事实的, 裁定予以 减刑。七、假释所谓假释,是指有条件的提前释放。 我国刑法中的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 罪分 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确

27、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 根据刑法规定,适用假释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 分 子。(2)必须是已经执行了一定的刑期。即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必须执行原判刑罚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 无 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十年以上。 (3)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假 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4)必须不是累犯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十年以上 的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5)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假释的程序与减刑的程序相同。有期徒刑 的 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 计算。第八节 犯罪的种类一、犯罪的种类 刑法将犯罪分为十大类,分别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 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 罪,渎 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