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区救护PPT课件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21629733 上传时间:2021-05-0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50.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矿井灾区救护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矿井灾区救护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矿井灾区救护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矿井灾区救护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灾区救护PPT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三 ) 一、课程内容 1、课题名称 矿井灾区救护 2、主要内容 阐述灾区救护技术、原则、方法等问题: 1) 灾区救护新技术1 2) 灾区人员行动原则5 3) 灾区避灾原则10 4) 灾区人员自救、互救原则及方法12 5) 爆炸及重大火灾事故发生时,灾区遇险人员如何自救逃生 12 6) 自救器佩用 15 二、培训对象 煤矿各级安全培训机构师资人员、煤矿企业主要经营者、煤矿主要经营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成建制队伍、新工人等。 授课时,可根据学员对象的职责、岗位、文化程度和已有知识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因人施教”的方法。 对理论、实践、深度、广度区别把握,使之每类学员都

2、能感受到本教材对其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可行性。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员了解灾区救护新技术。 2、使煤矿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能熟练掌握灾区救护技术,正确指挥抢险救灾。 3、使职工悉知灾区自救、互救的原则和方法,使其能正确开展自救、互救,以减少人员伤亡,降低事故损失。 通过案例教学,加深职工对上述要求的理解。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使学员能真正熟练掌握灾区救护的原则和方法。 难点是当发生爆炸或重大火灾事故时,灾区遇险人员如何成功逃生? 五、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讲授法、研讨法、互动法、案例教学等方法,或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六、教具 挂图、模型、实物等。 七

3、、学时安排 48学时。 八、课外作业 1、爆炸或重大火灾事故发生时,灾区人员如何自救逃生? 2、灾区遇险人员自救、互救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所谓灾区,系指事故头、事故面、事故点、已经波及和可能波及到的区域,均视为灾区。 灾区救护,系指当矿井发生灾害性事故后,一是指挥部令矿山救护队和医生迅速赴灾区进行抢救;二是在矿山救护队和医生到达灾区之前,灾区遇险人员,积极进行自救、互救。 自救当灾害发生时,每个遇险人员,如何采取正确方法进行自我保护、安全撤离和妥善避灾,使之生存下来。 互救当灾害发生时: 一是,在救护队到达之前,若现场条件允许,灾区人员,如何采用正确方法,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现场事故

4、抢救。 二是,在医生到达之前,灾区人员,对伤员进行现场创伤急救处理。 三是,把伤员安全的护送出灾区。 以下就灾区救护相关问题,讲几点意见 灾区救护新技术 灾区人员行动原则 灾区人员避灾原则 灾区创伤急救原则和方法 发生重大爆炸或火灾事故时,遇险人员如 何自救逃生 一、灾区救护新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装备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灾区救护新技术也有较快发展;发达国家在矿山救护领域采用了一些世界领先的新技术,而我国的矿山救护技术当前还没有重大突破。 从发达国家灾区救护技术上,可以看到他们在职工培训、灾区自救、互救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如: 1、灾区通讯技术 在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井下和灾区通讯

5、,都广泛采用了“无线移动电话”,它发送的信号,可穿透煤层、岩层和土壤,实现远距离输送。达到了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要求。在事发的第一时间,灾区职工能够立即汇报灾情,指挥部能迅速制定有效的抢救方案、组织快速救援。这对减少事故伤亡、降低事故损失、防止灾变继发、组织成功抢救极为重要。 1996年某国有矿井发生了掘进工作面瓦斯燃烧事故,三名救护队员在灾区执行任务时因迷路而遇难。如果当时装备有这种先进的“灾区无线移动电话”,事故就不会发生(详见教案十)。 2、灾区搜救技术 安徽省某金属矿发生坍塌事故,采用“生命探测仪”实施了成功的救援,而这一技术目前在煤矿尚未推广应用。 近年来发达国家,在灾区搜救方面

6、,采取了声纳探测、地音探测、机器人搜救等多项先进新技术。以色列等国具有世界领先的矿井“人员定位搜救系统”。而我国某大城市施工地铁发生坍塌事故后,到第二天还不知道遇险人员被埋在哪里。 2006年美国某矿的3000米深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3名矿工被困,矿主采用了地面打钻,把机器人从钻孔内送入灾区执行搜救探查任务。因灾情严重,搜救多日,12人死亡,1人重伤。虽然这次机器人搜救失败,但已凸显其 搜救技术的先进性。 3、职工自救装备 职工自救装备,美国矿井,每个井下作业班组,都配有两个“便携式布帘”,做快速构建临时避难峒室应急使用。 加拿大等国,入井人员佩用的自救氧,体积小,重量轻,氧量多,可在灾区

7、使用1小时。 美国2006年3月已通过立法,将入井人员的自救氧从现有的1小时增加到2小时,在两年内装备完毕。这就大大提高了灾区遇险人员自救生存机率。 而我国国产自救器,在灾区使用时限,仅为30、40分钟,差距较大。 4、井下安全装备 加拿大某钾盐矿,除装备有先进的安全监测系统和完善的常规安全设施外,井下设有世界一流的“特别避灾峒室”,长45米,宽15米,设有安全门、照明、电话、饮水、食物、氧气、桌椅、床铺、厕所等设施和物品,可供数十人40小时避灾使用。 其“安全门”可隔爆、防火、防水、密封,与灾区环境隔绝。特别避灾峒室,宽绰明亮,安全舒适。(见图一) 该钾盐矿,于2006年元月29日发生重大火

8、灾事故,72人被困。 灾区人员除立即用“无线移动电话”,向矿汇报灾情外-并立即佩戴自救器-迅速撤离到“特别避灾峒室”中避灾-救护队快速出动-并和灾区人员联系进一步了解灾情-采用高科技灭火手段扑灭火灾-恢复灾区通风-成功营救出全部72名被困人员。 从事发到处理结束仅用26小时。 从加拿大钾盐矿重大火灾事故的成功处理,可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高科技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 高投入、高装备、严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 加强安全培训,人员高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 二、灾区人员行动原则 当 事故发生时,灾区人员应遵循以下行动原则: 立即汇报 积极抢救 安全撤离 妥善避灾 1、立即汇

9、报 汇报时,要实话实说,把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原因、性质和灾害程度汇报清楚;不清楚的情况不要乱说,以免误导领导决策。如: 某国有矿发生爆炸事故后,远离爆炸点,被爆波冲击到的职工,错误汇报了事故性质,导致领导决策失误,死亡40多人。 1995年,某国有矿井,采煤工作面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井下职工误汇报“突出”,在抢救过程中发生了连续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死亡76人,其中13人是参与事故抢救人员。 2003年某国有矿井,发生“5.13”瓦斯爆炸事故,死亡86人。事发后,在远离爆炸点,-590大巷第三台皮带机的流动电钳工向矿调度汇报了灾情。矿立即令四个救护小队赴灾区救援。 由于汇报及时,搜

10、救及时,搜救出了28名烧伤人员,其中有9人重度烧伤,但伤后无一死亡。(详见教案十七)。 所以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第一项行动原则:“立即汇报”是重要的。 2、积极抢救讲两点安全注意事项: 一是,若现场条件允许,应立即实施现场抢救。如:发生触电、冒顶等事故。 二是,应采取有效措施,在确保抢救人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抢救他人,否则就会造成扩大伤亡。如: 2000年某矿采煤工作面冒顶埋一人,因未加强好周边支架,就急于去扒人,结果在处理过中,发生二次冒顶又埋4人,造成5人死亡。 1987年,某矿,采面冒顶,包括跟班区长在内埋5人,班长组织抢救中,发生二次冒顶,包括班长在内,又埋4人,处理结果死亡8人,重

11、伤1人。 3、安全撤离 也讲两点安全注意事项: 一是,事发时条件不允许抢救,就进行自我保护,安全撤离。 二是,在抢救过程中发生危及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也应立即撤离。 某矿皮带机火灾死亡17人,其中1人佩戴好自救器后,本可安全撤出灾区。但他没立即撤离,坐等同班好友,氧气耗完而死亡。 某矿发生电缆火灾死亡21人,其中有2人属扩大伤亡。由于灾区内还有工人未撤离完,现场有一名副矿长,令其他人员立即撤离,他带着另一名职工,在没有佩戴自救器的情况,顶着浓烟,进入灾区去营救其他工人,结果一个人也未救出,2人却葬身灾区。 4、妥善避灾 再讲两点安全注意事项: 一是,事发后,灾区灾情严重,既不允许抢救,又不允许撤

12、离,就应妥善避灾。 二是,撤退途中后路冒堵等,也应就近避灾。 1982年某国有矿发生皮带机着火事故。事故发生后,灾区采取了断电措施。正在北二大巷岩头施工的7名工人,局扇停后走出工作面时,见大巷浓烟滚滚。当时进矿时间不长的三名新工人,心里素质差,不听班长等人劝阻,强行从烟雾中逃生,结果死于灾区。班长沉着冷静,率另外4人退回迎头避灾,并开压风自救,数小时后火灾扑灭,4人安全获救。 三、灾区避灾原则 1、选择适宜峒室 当事发后,灾区遇险人员不具备撤离条件或撤离后路被堵时,应就近选择适宜峒室避灾。如:可利用变电所、机电峒室、两风门间巷道或临时构筑避难峒室。 2、保持良好心态 在避难峒室避灾时,遇险人员

13、要沉着冷静、坚定信心、互相鼓励、克服困难、不悲观、不忧虑、静坐待救。严禁大哭大叫、焦躁乱跑。 1961年某矿变电所着火,遇险53人,其中:保持良好心态、静坐避灾的18人获救;其余35人均因哭叫乱跑死亡。 3、加强安全防护 可就地取材构建临时挡风墙、吊挂风帘,防止有害气体涌 入。 4、改善生存条件 遇险避难人员应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注意节灯、节食、节水。有条件时可利用压风自救,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解放前淮南大通煤矿冒顶一工人被堵,喝水沟水,吃自己的窑衣,坚持20天奇迹般获救。 2005年河北某石膏矿发生冒顶事故,埋堵一人。抢救到第15天,已超过生存极限,竟奇迹的获救。其原因就是他除冷静、自信外

14、,靠喝自己的小便,延长生存时间,终于得救。 2007年湖南某地方煤矿发生突水事故,死亡9人,另有3人被困后,喝水沟水,坚持111小时成功获救。 5、积极联系求救 如电话联系;在峒室门口挂工具等求救标志;用铁器有节奏敲击管路、铁道等发出求救信号;也可指派有经验的同志去探索新的撤退路线。 6、集体探索求生 在上述努力全部无效,弹尽粮绝、灯灭,奄奄一息的情况下,不要坐以待毙,可集体手挽手摸巷帮管路、铁道探索求生。 四、灾区人员自救、互救的原则和方法 自救、互救前已讲述 在此主要阐述在救护队和医生到达之前,灾区人员,应根据伤员伤情,就地取材,按照“三先三后”原则及时、正确的对伤员进行创伤急救处理。 三

15、先三后”原则是: 对出血伤员应先止血,后护送。 对骨折伤员应先临时固定,后护送。 对呼吸停止的伤员应先进行人工呼吸,后护送。如: 五、爆炸及重大火灾事故遇险人员如何自救逃生? 这是该专题的难点之一,是十分重要的安全知识,每位职工都应掌握。 灾区遇险人员自救逃生时,应遵循以下:四大要点、两大原则 、三条路线。 1、撤退四大要点 1)总的要求 要沉着、冷静、不慌乱,服从领导,听从统一指挥,互救互助,按避灾路线有序撤离。严禁个人盲目逃生。 2003年某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后,指挥部命令井下全部人员,立即实施紧急撤离。远离爆炸点的皮带机司机,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吓得魂飞魄散,失去理智,连上井的路线都忘了

16、;当他逃到盲巷口时,撕开栅栏,闯入盲巷窒息死亡。 2)当听到爆炸声或感到爆炸波时 应迅速背朝爆波方向卧倒,脸朝下,头放低;若有水沟,应卧沟边,用湿巾捂住鼻口,瞬间屏住呼吸,避免呼吸道灼伤。 3)当爆炸波过后 应迅速配戴自救器,沿最佳路线,撤出灾区。 4)当撤退路线冒堵时 应选临时避难峒室,静坐待救,并注意: 就近选择支护良好、有毒有害气体少的峒室。 组织好节灯、节食、节水、互救;有条件时可利用压风自救。 室外要设求救标志如挂衣服、工具等。 发出求救信号可有节奏敲击管路、轨道、开关等。 必要时可派有经验的老同志探索新的撤退路线。 当时间很长,灯灭、粮尽时,可集体沿管线、巷帮探索求生。 2、自救逃

17、生两大原则 一是:若人员位于“进风侧”: 应迎风撤出灾区。 二是:若人员位于“回风侧”: 要立即配戴自救器; 绕捷径,从“最佳逃生路线; 适速进入新鲜风流; 迎风撤出灾区。 六、自救器佩用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自救器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矿工灾区自救的专用装备。 自救器分“过滤式”、“隔离式”两大类。不同类别的自救器其构造、工作原理、适用条件和佩用操作方法也各不相同。每位职工都要熟练掌握本单位自救器的佩用操作方法,确保能在事发后的“30或40秒内”快速打开,正确佩戴完毕。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安全逃离灾区。 现就国产煤科总院重庆分院研制,并荣获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的“AZH40型”化学氧自救器的佩用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要求 每个下井工,句句要记清; 会用自救器,安全有保证。 2、使用方法七言口诀 前转手托撕护套, 拇指撬开封印条。 丢掉上壳取主体, 丢掉下壳带头套。 拔掉口塞咬口具, 拉开销环吹口气。 鼻夹腰带夹系齐, 适速捷径离灾区。 3、安全注意事项 服从领导, 听从指挥。 沉着冷静, 切勿绊碰。 禁言闭嘴, 咽掉口水。 关爱当头, 手语交流。 罐热勿躁, 生氧之道。 适速捷径, 安全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