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1612940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1.7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七章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第七章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第七章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课件(1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讲第七讲 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编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 1 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概述、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概述2 2、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条件、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条件3 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基础性研究、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基础性研究4 4、土地破坏预防与复垦措施确定、土地破坏预防与复垦措施确定5 5、土地复垦项目区规划、土地复垦项目区规划6 6、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土地复垦工程设计7 7、土地复垦工程量计算与投资匡算、土地复垦工程量计算与投资匡算一、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概述一、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概述(一)编制的目的(一)编制的目的 1

2、、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决策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关精神。2、落实国务院七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和有关文件提出的“加快土地复垦”的要求。(二)编制的范围(二)编制的范围 1、凡已经或可能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对土地造成破坏的生产建设项目,有土地复垦义务人均应编制土地复垦方案。2、生产项目是指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等项目;建设项目是指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三)编制流程(三)编制流程收集资料,熟悉项目收集资料,熟悉项目现场踏勘现场踏勘方案编制方案编制

3、专家评审专家评审 报送审查报送审查 (四)资料收集与整理 1、报告资料(1)矿山企业开采设计书(说明书文本及附图)(2)矿山企业采选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文本及附图)(3)矿山企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4)矿山企业采选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5)地质详查或普查报告(6)矿区所在地区土地总体规划文本(7)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8)土地征用或租用的有关材料(征地计划或用地规划2、图件资料、图件资料(1)项目区所在地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2)用地形图或地类图做底图的总体布置图(3)矿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10000)(4)勘探线剖面图(或切过主矿体的剖面图)(5)矿产资源赋存分布及开采工艺流程图

4、(比例尺1:10000)(6)项目区破坏土地现状图(比例尺1:10000)(7)用地规划图(已统计各地块、地类面积、并明确了土地权属人3、其它资料、其它资料矿区所在地的人口、经济状况:矿区所在的镇总人口 万,其中农业人口万。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公顷,人均拥有耕地亩,当地居民以从事业为主,主要农用物有等。(五)编制的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1、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2、统一规划,统筹安排;3、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六)编制的依据(六)编制的依据 1、法律中华人

5、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2、政策文件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土地复垦条例(2011.3.5)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199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3、技术文件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1995;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开发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6、七)编制的目标与期限 1、目标 通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明确土地复垦目标,主要包括: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的破坏土地面积、土地复垦面积(包括农用地、耕地面积)、土地复垦率和其它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指标等。2、期限 生产项目复垦方案服务年限原则上为生产年限或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或其剩余年限;建设项目原则上为项目建设期限。(八)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总则 1.项目概况 2.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4.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6、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 7、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8、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9、保障措施 二、方案编制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二、方案编制的自然社会环境条

7、件 (一)项目简介 1、生产项目简述:项目名称、位置、隶属关系、企业性质、矿种、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矿区范围、用地规模及土地权属关系等。2、建设项目简述:项目名称、位置、隶属关系、工程类型、投资规模、建设期限、项目范围、用地规模及土地权属关系等。(二)所在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1、自然环境概况: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等。2、社会经济状况:包括总人口、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农民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三)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1、主要包括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和登记发证情况。2、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农作物及生产情况等。(四)项目生

8、产工艺流程1、项目建设对土地可能造成破坏的环节、顺序以及破坏方式等。2、矿产资源开发的生产工艺流程、资源赋存形式与分布状况、资源储量等。三、三、方案编制的基础性研究方案编制的基础性研究(一)被破坏土地的现状调查分析1、调查分析的对象 主要是针对改扩建项目。要求改扩建项目的土地复垦方案对项目区内已破坏的土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2、调查分析的主要内容 重点说明因挖损、坍塌、压占、污染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具体内容包括:具体内容包括:(1)已破坏土地的破坏类型和程度(2)各种破坏类型的土地面积及汇总(3)已破坏土地的复垦现状,主要包括复垦的面积、时间、复垦主要措施及实施效果

9、等。(4)需要纳入土地复垦方案复垦范围的已破坏、未复垦土地的类型、数量、破坏程度等。3、调查分析的方法(1)调查形式 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指对调查范围的待复垦土地资源进行逐块调查,其目的是取得全面的、准确的基本资料。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有意识地选择调查对象中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单位作系统周密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有关情况,以认识调查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2)调查方法综合调查 将待复垦土地资源作为土地利用现状的一个或几个未级类,列入土地变更调查之中进行。待复垦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详查同时进行。对已经完成土地详查的地区,可依据详查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10、完成待复垦土地资源的调查。专项调查 专项调查是对某项待复垦土地资源进行的专门调查,是针对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是根据社会生产发展需要而专门组织对某一类或几类待复垦土地资源进行的调查。(二)拟破坏土地预测1、预测的依据与任务(1)预测的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类型、生产方式、工艺流程以及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安排等。(2)预测的任务测算不同工程类型、生产方式、工艺流程以及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安排下的土地挖损、塌陷、压占等破坏的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等。2、预测内容拟破坏土地的破坏类型、程度。拟破坏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质量、面积、分布。确定预测依据、方法和预测参数。不同类型、破坏程度、利用类型、质量土地面积的统计。土

11、地破坏时序预测。为了做到“边破坏,边复垦”,使破坏土地得到及时、动态复垦,明确土地破坏时序,以使土地复垦工作安排更为合理。3、露天采矿拟破坏土地预测(1)破坏类型 露天采矿的特点是先剥离矿产上的土与岩石,然后进行采矿。所以破坏的类型有三种:采坑挖损破坏 外排土场堆放压占破坏 剥离表土的临时堆放压占破坏(2)预测依据 工作线长度与宽度(开槽);年推进速度;土剥离排弃计划;排土场设计参数(高度、边坡、平台宽度等)及稳定分析;采坑设计参数(边坡、采深)及稳定性分析。表1 露天采矿土地破坏方式表破坏类型破坏环节破坏性质影响后果采坑建设期生产期永久造成地表挖损,形成采坑,影响期长,表土扰动严重,造成生态

12、系统功能损失,加剧水土流失。排土场建设期生产期永久改变了地貌,生态系统功能较长期损失,破坏期较长,加剧水土流失。表土堆放建设期临时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暂时丧失生产能力。(3)预测方法与结果统计)预测方法与结果统计 预测方法 排土场破坏预测可按照排土场设计与岩土排弃计划进行计算。采坑挖损破坏破坏面积=采坑底部面积+边坡开挖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类型首采区排土场1排土场2合计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表表2 露天采矿预测破坏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露天采矿预测破坏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预测年份破坏面积破坏类型合计采矿采区排土场20092010压占表3 露天采矿土地破坏时空预测表4、井工开采土地塌陷破坏预测(1)破

13、坏类型 井工采矿的特点是在不对地表进行大面积扰动的状态下,通过矿井来开采地下矿产资源。从而导致地下矿产资源采掘后地表的沉陷与固体废弃物的压占对土地的破坏。所以破坏的类型有2种:采矿地表塌陷破坏 固体废弃物压占破坏(2)预测依据 开采工艺;采深、采厚及进度计划;煤层的倾角;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开采影响传播角、工作面宽度等。l图图1 1 地表移动范围角量参数示意图地表移动范围角量参数示意图(3 3)地表塌陷预测的方法)地表塌陷预测的方法 预测可采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制的开采沉陷分析系统软件MSAS进行。需要的相关参数有:资源开采深度;采煤的厚度;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主要影响角正切开采影

14、响传播角系数。具体步骤是:分析确定相关预测参数 根据采掘计划,分时段永上述软件进行地表沉陷预测 地表裂缝预测 地表移动延续时间预测 土地破坏面积预测 土地破坏等级划分与统计井工开采土地塌陷破坏等级表破坏等级地表裂缝下沉(mm)耕作条件减产情况宽度(mm)间距(m)轻度50不明显整治后可正常耕作10%不明显中度100-30030-50300500整治难度大,不能正常耕作30%明显减产来源山西省工矿企业土地破坏状况调查技术规程(试行)(三)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可将“破坏”与“复垦”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1、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内涵 通过对待复垦土地的自然、社会经

15、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待复垦土地所具有的生产潜力,以及对农、林、牧等各业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及其利用差异的评定。其实质是确定被破坏土地的复垦利用方式以及适宜的复垦技术措施。2 2、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特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特点(1)未来性与预测性是在“现在”的评价时点上,对未来状态下的土地利用进行评价,因此要体现利用方向和复垦技术措施。(2)评价对象的不确定性(重塑形)土地破坏可能造成地貌状态的变化,打破原有的生态系统,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在采取一定措施复垦后的土地适宜用途。因此评价结果可能有相应的变化。(3)评价过程的多层次性土地复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就存

16、在自然属性与破坏状态评价;土地复垦措施的适宜性评价;国家宏观政策的适应性评价三个层次。3、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原则与分类系统 (1 1)原则)原则 针对性与主导因素原则;动态性与持续利用原则;因地制宜与农业优先的原则;类比分析与后评价原则;综合分析原则;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 (2 2)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分类系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分类系统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中采用逐级递降的四级分类法,即:纲级亚级单元。1.纲 土地纲是反映土地适宜性的种类,表示土地对指定用途是适宜的(S)还是不适宜的(N)。在土地纲中又分为土地适宜性纲、土地不适宜性纲和无关纲三种。2.级 土地级是反映土地的适宜性

17、或不适宜性的程度。3.亚级 土地适宜性亚级是反映土地受到限制性因素的种类。4.单元 土地适宜性单元是指同一亚级内根据生产特点、经营条件和管理条件的差异而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土地适宜性单元。4 4、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1 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2 2)确定评价土地的用途或利用方式)确定评价土地的用途或利用方式(3 3)指定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性质的要求)指定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性质的要求(4 4)划分土地评价单元)划分土地评价单元(5 5)确定每个评价单元内的土地性质)确定每个评价单元内的土地性质(6 6)评定各评价单元对指定土地用途的适宜性等级)评定各评

18、价单元对指定土地用途的适宜性等级(7 7)评价结果的社会经济分析和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结果的社会经济分析和环境影响分析 (8 8)野外校核)野外校核(9 9)土地适宜性的最终确定)土地适宜性的最终确定(1010)整理评价成果)整理评价成果图图31 土土地地适适宜宜性性评评价价程程序序框框图图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指指定定土土地地用用途途或或土土地地利利用用方式方式该该种种土土地地用用途途或或土土地地利利用用方方式式对对土土地性质的要求地性质的要求土土地地评评价价单单元图的编制元图的编制确确定定每每个个评评价价单单元内的土地性质元内的土地性质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的的要要求求与与评评价价单单元元土土地地性性质

19、质的的匹匹配配,初初步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步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对对评评价价结结果果进进行行社社会会经济分析和环境分析经济分析和环境分析野外校核野外校核土地适宜性的最终确定土地适宜性的最终确定成果的提交成果的提交5、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 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是由影响土地生产力诸要素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单元,是评价的对象和基础图斑。划分的方法是以土壤类型、以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以土地类型为基础,在根据土地破坏状况调查成果进行划分,其核心是保持单位土地性质的均一性。6、评价因子的选择和指标的拟定(1)评价因子的选择评价因子选择的原则:主导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可测定性原则,差异性原

20、则(二)参评价因素及因子自然因素:土层厚度、坡度、地形地貌、灌溉条件、排水条件、原土地利用方式、区位条件等人为干扰因素:破坏类型、破坏程度、是否稳定、污染、覆土厚度、土源保证率、非均匀沉降、是否积水等社会经济因素:复垦义务人投入水平、土地相关权益人的意愿等政策因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当地生态功能区划等(2)评价指标的拟定 评价指标是指评价因子所代表的土地特性在量上的变化。7、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1)定性法 第一步,将评价单元的有关土地性质的数值与参评因子分级表相比较,采用对号入座的办法,得出各参评因子单项适宜性等级。第二步,把各项土地适宜性等级综合成所评价的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的总适宜等

21、级。这又有三种方法 主观综合法 极限条件法 算术方法(2)经验指数和法 参评因子权重的确定 在一般条件下,确定参评因子权重的方法有三种:经验法 回归分析法 主因子分析法 参评因子等级指数的确定 各参评因子指数求和 总适宜性等级的确定(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分析的内容 采矿土地的破坏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生物、景观等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范围、面积、程度、潜在危险等。2、分析的原因 自然界中各物种均按自然界中生态平衡关系进行自我调节、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的准则共存于自然界中,土地被破坏后将直接破坏原有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对原有生态植被的破坏,改变了原有相互补给系统,破坏了原水系分布,降低地

22、下水位,再加上有害物质放出的有毒气体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从而进一步加剧生态系统的失衡。3 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方法、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方法(1 1)发展过程纵向对比法)发展过程纵向对比法 发展过程纵向对比法是在土地资源形成的历史过程,选取发展过程纵向对比法是在土地资源形成的历史过程,选取多年或有代表性年份资源数量的指标,以指标为纵坐标,时间多年或有代表性年份资源数量的指标,以指标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制作成直角坐标内的散点图,得到反映土地资源形为横坐标,制作成直角坐标内的散点图,得到反映土地资源形成的历史过程曲线,再对于不同阶段的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以成的历史过程曲线,再对于不同阶段的

23、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土地资源形成的规律。揭示土地资源形成的规律。(2 2)发展过程纵向相关分析法)发展过程纵向相关分析法 发展过程纵向相关分析法是把存在内在联系的两种以上资发展过程纵向相关分析法是把存在内在联系的两种以上资源或与某一约束资源形成和利用的因子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源或与某一约束资源形成和利用的因子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成统计图,对它的发展过程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因果关系的分成统计图,对它的发展过程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因果关系的分析结论。析结论。(3)发展过程地域对比法 发展过程地域对比法是将具有可比性的两个以上不同地域的资源形成或某方面特性的环境过程进行对比,得出该地域资源某一特征形

24、成发展的趋势或规律的分析结论。(4)同类地域横向对比法 同类地域横向对比法是选择若干同一级别、同一性质或同一资源类型的地域,通过资源数量上的对比,确定被分析地域的某一资源在数量上的优劣势、地位和丰度。(5)不同地域横向对比法 不同地域横向对比法是选择同一级别,但属于不同性质或不同资源类型的地域,通过资源数量上的对比,确定分析地域的某一资源在整个地域中的地位和优劣势,或者找出与其它地域在资源数量上、密度上的差距。(6)不同级别地域对比法 不同级别地域对比法是把某一较低级别的局部地域的资源置于更大的地域中,通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对比,得出某一资源数量在整体中占据的地位和优劣势或发展水平和趋势的分

25、析结论.(五)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1、可行性评价的内涵 土地复垦的可行性评价根据破坏土地的调查、拟破坏土地预测、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按照土地复垦的要求,对土地复垦进行类比分析,提出土地复垦技术路线和方法,合理确定土地复垦最佳方案。2、露天采煤土地复垦的技术路线 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技术,指在编制矿山采掘计划时,综合考虑生产供矿和土地复垦要求,融复垦与采矿于一体,统筹规划采剥作业与复垦覆土作业,该技术是采矿工艺的有机构成,是矿区土地复垦与采矿工程最直接有效的结合形式。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对采场复垦进行远景规划和实施方案设计,搞清能用于复垦的表土量及其平面位置与采出时间,确定采场表土层剥离和复

26、垦参数。3、露天采煤土地复垦工艺 采用的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技术,主要应用条带剥离、强化采矿、条带复垦及循环道路等先进技术。首先,将矿区划分为若干区段,在每个区段中划分剥离条带,每年根据剥离量具体确定剥离位置及条带数量;此次,采矿作业采取条带开采,采场外部进行配矿式采矿先进技术;最后,利用大型铲运机将剥离的条带岩石和表土“剥皮式”分开铲装,沿着循环道路运行,在复垦条带分别按顺序“铺洒式”排放,岩石排放在下部,表土排放在上部,并利用大型平地机进行平整,一次达到复垦的土地标准要求;从而通过“边开采、边复垦”实现“采掘运输排弃整形复垦”的良性循环。(六)土地复垦复垦标准 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按照复

27、垦用途,明确复垦后的土地及其道路、灌溉渠系等配套工程设施所应达到的标准。复垦标准实质是提出了复垦土地的质量要求。土地复垦不仅仅是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的增加,而且还应当尽可能的提高复垦土地的质量。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标准:1 1、农田水利工程标准 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渠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选定标准应符合水利行业有关规范。排涝标准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应根据排水区的自然条件、涝灾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大小等因素,经技术经济论证确定,一般可采用5-10年。设计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应根据排涝面积、地面坡度、植被条件、暴雨特性和暴雨量、河网和河湖的调蓄情况,以及农作物耐淹水

28、深和耐淹历时等条件,经论证确定。旱作区一般可采用1-3d,即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一般可采用3-5d,暴雨3-5d排至耐淹水深。设计排涝模数应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实测资料分析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排水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生产发展水平等,选用经过论证的公式计算。设计排渍深度、耐渍深度、耐渍时间和水稻田适宜日渗漏量,应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农作物试验或种植经验调查资料分析确定。设计排渍模数应采用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实测资料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经过论证的公式计算。2、农村道路建设标准项目区内的农村道路,按主要功能和使用特点可分为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农村道路建设标准主要

29、是从道路宽度、道路纵坡等方面加以界定,其具体建设标准如下。道路宽度:干道路面宽6-8m,支道路面宽3-6m,田间道路宽3-4m,生产路路宽宜为2m左右。道路纵坡:干道平原地区一般应小于6%,丘陵地区应小于8%,个别大纵坡地段以不超过11%为宜。田间道纵坡最大纵坡宜取6%-8,最小纵坡以满足雨雪排除要求为准,一般宜取0.3-0.4,多雨地区宜取0.4%-0.5。3、农田生态防护林标准 农田生态防护林的建设标准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气候条件、风害程度及其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林带结构、种类、高度、宽度及横断面形状。林带走向以与主害风向垂直为宜,偏角不得超过30。在一般灌溉地区,林带应尽量与渠向保

30、持一致。在有一般风害的壤土或砂壤土,以及风害不大的灌溉区或水网区,主林带间距宜为200-250m,副林带间距宜为400-500m,网格面积宜为8-12.5公顷;风速大,风害严重的耕地,以及易遭受台风袭击的水网区,主林带间距宜为150m左右,副林带间距宜为300-400m,网格面积宜为4.5-6.0公顷。四、土地破坏预防与复垦措施确定四、土地破坏预防与复垦措施确定 (一)土地破坏的预防控制措施(一)土地破坏的预防控制措施 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根据项目特点、生产方式与工艺等,确定拟采用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对于露天采矿而言,主要措施有:1、将土地复垦规划方案列入生产建设单位的整

31、体开发规划,统一实施。将复垦方案作为生产建设单位的整体开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规划,并能随生产建设规划的实施进行统一安排。做到从源头上控制、防止和减少生产对土地的破坏及对环境的危害,并与土地复垦紧密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2、坚持土地复垦与矿产开采二者工艺流程的密切衔接。具体做到二者的衔接工作,以确保被破坏土地的及时复垦,促进土地的利用或植被的恢复。3、依据复垦要求,露天矿内排土场岩土的排放要有利于控制水污染和覆盖层的水土保持。岩石和土壤的排放顺序,应按照它们的粒度、种类、性能等确定排放顺序:一般是上土下岩,粒度粗的在下,细的在上;酸性、碱性的岩土在下,中性的在上;不易

32、风化的在下,易风化的在上:不肥沃的土壤在下,肥沃的土壤在上。这样可使覆盖的耕作层的水分尽量少地发生地表径流,尽量少地从岩石空隙中渗入流失。当内排土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基底平整工作,基底平整尽可能大面积梯段式整平,以便于复垦后土地进行机械化耕作。填平的基底需用设备反复碾压,增加底层密实度,提高土地复垦稳定性。(二)土地复垦的工程技术措施(二)土地复垦的工程技术措施 1 1、措施选择的原则、措施选择的原则 由于土地破坏特征、项目区自然条件的不同、开采特点的不同,以及现有土地复垦技术的工作原理、复垦工艺、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等,对土地复垦工程技术措施加以选择确定。选择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复垦利用类型应

33、与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复垦场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有可靠保证。用于充填和覆盖的材料应无毒无害,如废弃物含有害成分应事先进行处置,必要时应设置隔离层后再复垦。复垦后的土地要优先发展利用为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排水设施和防洪标准符合当地要求。有控制水土流失和控制大气与水体污染措施。复垦地区的道路交通布置合理。应充分利用原有表土作为顶部覆盖层,覆盖后的表层应规范、平整,覆盖层的容重应满足复垦利用要求。2 2、采煤塌陷地复垦技术、采煤塌陷地复垦技术 (1)疏排法:指采用合理的排水措施(即开挖排水沟、设泵站强行排除等),使沉陷 区的积水排干,再加以必要的整修工程,使塌陷区不再积水,并得以恢复利用。

34、本技术方法主要是排水设施的设计和选择,且需要和地表整修相结合。首先设计复垦后的地面标高,其次规划设计、修建排水与防洪设施、降渍系统,最后地表整修。(2)挖深垫浅法 主要源于我国传统农业的基塘模式,将造地与挖塘相结合。用挖掘机械将塌陷深的区域再挖深,形成水(鱼)塘,取出的土方充填塌陷坑浅的区域,形成耕地,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并举的目的。依据复垦设备的不同,挖深垫浅法可以细分为:l泥浆泵复垦技术l拖式铲运机复垦技术l挖掘机复垦技术 (3 3)充填复垦充填复垦 利用矿区的固体废渣作为充填物料,主要充填物为煤矸石、坑口和电厂的粉煤灰。它兼有掩埋矿区固体废弃物和复垦土地的双重效能。按主要充填物料的不同

35、,充填复垦的主要类型有:l粉煤灰充填复垦技术l煤矸石充填复垦技术l河湖淤泥充填复垦技术 (4 4)直接利用法直接利用法 对于大面积的塌陷地,特别在大面积积水或积水很深的沉陷区,以及暂难复垦的塌陷地,常根据塌陷地现状,因地制宜地直接加以利用,如网箱养鱼、养鸭、种植耐湿作物等。对于采矿初期地面受影响较小的沉陷地,除居民点用地外,可以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对于大面积未稳定塌陷地,且地表无积水的,如有检测保障条件,可以继续按原用途使用。2 2、露天矿土地复垦技术、露天矿土地复垦技术(1)露天矿地貌重塑技术排土场基底构筑技术”疏水型”基底排土场主体构筑技术进行扇形推进、分层压实,含水量高的岩土分散堆放,有

36、污染的土要包埋,并做好排水系统。排土场平台边坡构筑技术形状为平台边坡相间的阶梯地形,稳定性最好。平台修成3-5度的反坡,内侧修排水渠,坡肩修挡水墙;坡脚堆大石块;坡面不覆土,土石混堆种植。(2)露天矿土壤重构技术 在地貌重塑的基础上,再造一层人工土体,并通过各种农艺技术,使土壤耕性不断改善、肥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技术有:表土覆盖技术在开采剥离过程中将表土另外堆存,地貌重塑后进行表土覆盖。排水渠建造技术由于排土场的不均匀沉降,修建的水渠不能使硬化渠道,要用非刚性材料修建。整地、覆盖保墒技术带状整地、水平阶整地、畦状整地等技术;秸秆覆盖、薄膜覆盖、生物覆盖、石砂覆盖等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可采用土质混

37、合、绿肥牧草、轮作倒茬、平衡施肥等土壤改良技术。(三)土地复垦的生物化学措施(三)土地复垦的生物化学措施 主要是指恢复植被、改良土壤与提高地力等生物和化学措施。1 1、草、灌、乔合理配置与植被重建技术草、灌、乔合理配置与植被重建技术由短期作用的草本植物、中期作用的灌木、长期作用的乔木、生态经济作物合理配置的综合集成技术。主要包括:筛选植被技术 按照复垦规划,根据矿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计划种植的作物、牧草、林木品种进行的选择,筛选时不仅要着眼于植被品种的近期表现,并要兼顾其长期优势,筛选的原则是:l速生能力好、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抗逆性好;l优先选择固氮植物;l当地优良的乡土品种优于外来速生品

38、种;l树种选择宜突出生态功能,弱化经济价值。植物栽培技术可采用直播、客土种植、带土球移植、营养体种植、扦插等不同的植物栽培技术。植物抚育管理技术在特定的土地复垦模式下,选择除草、施肥、修枝与间伐、封山育林病虫害防治以及综合森林防火等技术。2 2、微生物复垦技术、微生物复垦技术主要是利用菌肥与微生物活化剂改善土壤和作物的生长营养条件,迅速熟化土壤,固定空气中的氮,参与养分的转化促进作物对营养的吸收,分泌激素刺激作物的根系发育。3 3、生态农业复垦技术、生态农业复垦技术正对不同区域、不同复垦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现行的主要模式有山地生态型、低山生态型、平原农牧生态型、草原生态型、城郊生态

39、型、水域生态型等。在每个生态型中又存在不同的组合模式。例如:高水位塌陷区的“农-渔-禽-畜”生态农业类型。4 4、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有机废弃物由于污水污泥、生活垃圾、泥碳及动物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的分解能缓慢释放出氮素等养分物质,可满足植物对养分持续吸收的需要;有机物质还是良好的胶结剂,能使土地快速形成结构,增加土壤持水保肥能力。固氮植物利用生物固氮(主要是豆科植物),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俱佳的改良方法。种植豆科的绿肥改良技术提高土壤养分肥力水平的作用相当于十年以上的培肥功能,多为豆科植物,根系发达,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为后茬作物提供各种有效养分,改

40、善土壤理化性状,并能加快矸石风化速度。化学改良剂施用技术五、项目区土地复垦工程规划五、项目区土地复垦工程规划土地复垦项目区规划是在综合分析项目区各种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土地复垦的要求和各种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对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对土地平整工程,水源工程,灌溉工程,排水工程,各种建筑物,道路,林带,居民点,输电线路,农田防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进行合理布局,确定项目区的土地利用工程总体布置。1、复垦区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上的组合优化,以最大

41、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总体功能。土地利用规划是在现有土地状况下进行,通过土地复垦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微观组织,最大发挥土地得整体功能。土地利用规划也是对未来土地利用发展状态的预先安排设计,达到这个安排设计的目标又是一项综合协调合理利用土地及其实现的过程。(一)复垦项目区土地利用规划(一)复垦项目区土地利用规划2、复垦区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l有效增加耕地面积;l控制农用地的生态过程,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l控制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l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平衡 根据项目区地形、气候、土壤、种植习惯、水土资源、劳动力、地貌特点,农业生产条件,市场需要、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要求,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

42、采用分区的方法对项目区内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养殖水面等各类用地进行安排,确定土地利用分区。3、规划的方法土地利用分区 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各类用地的需要,对项目区土地复垦工程进行布局。主要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土地整地工程规划区域道路工程规划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规划(二)项目区土地利用工程规划(二)项目区土地利用工程规划耕作田块是末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所围成的地块,是田间作业、轮作、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位。耕作田块规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灌排渠系、田间道路、防护林带等作用的发挥以及生产效率和管理的便利性。1、土地平整工程规划、土地平整工程规划田块规划应从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43、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灌溉排水要求和防风要求,便于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田块的规划主要是从田块的规模、长度、宽度、方向、形状等基本要素进行综合规划设计。l项目区应按照蓄泄兼筹的原则,确定防洪标准,做好防洪工程设计,并将防洪工程纳入项目区的总体布置。l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的布置应协调一致,满足灌溉和排涝要求,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或沼泽化。l自然条件存在较大差异的项目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和合社会经济条件,确定灌排分区,并分区进行工程布置l提水灌溉区:应根据地形、水源、电力和行政区划等条件,按照总功率最小和便于运行管理的原则进行分区、分级。l灌溉方式:应根据

44、作物、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经分析论证确定。l排水方式:应根据涝、渍、碱的成因,结合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等条件,经分析论证确定。2、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 l平原区完整的农田灌排系统复垦区道路工程主要是指直接为复垦区各业生产服务建设的各级道路。一般可分为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四级。道路工程规划是项目区土地复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农民生活和实现农业机械化等各方面,在项目区规划中必须对道路进行全面规划。项目区的农村机耕道路(包括支道、田间道路等)一般沿支、斗、农灌排渠沟布置,沟渠路林的配合形式应有利于排灌,有利于机耕、运输,有利于田间管理

45、和不影响田间作物光照条件。3、复垦区道路工程规划、复垦区道路工程规划l因害设防:防护林网一般由主林带和副林带构成网状布局。林带方向一般与田间渠道、道路方向一致;主林带一般沿长边布置。其方向垂直当地主害风方向,一般在90+30度范围内偏角。4、农田林网工程规划、农田林网工程规划l紧密结构林带:一般由三层树冠组成,纵断面透风孔隙很小,气流主要从林带顶部越过;l透风结构林带:一般由一层或两层树冠组成,没有林下灌木,风能顺利地通过下层“通风道”,背风面林缘风速仍较大;l疏透结构林带:纵断面具有较均匀分布的通风孔隙,大约有50%的风从林带通过,在背风面林带附近出现小漩涡。林带结构林带结构5 5、放牧场建

46、设工程规划放牧场建设工程规划六、项目区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六、项目区土地复垦工程设计u项目区土地复垦工程设计的内容 (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3)道路工程设计 (4)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工程设计u项目区土地复垦工程设计的技术依据 (1)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3)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l工程名称l工程位置l工程参数选择l工程量计算l单体工程设计l耕作田块l田间灌排l田间道路l农田林网l单体工程l平整工程l灌排工程l道路工程l林网工程l单体

47、工程拟定设计标准工程设计工程量汇总项目区土地复垦工程设计程序成果整理成果整理前期工作前期工作工程设计图册工程设计报告工程设计证明资料(一)土地平整工程设计(一)土地平整工程设计n平整范围:平整单元确定n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散点法和截面法n土地平整施工:施工工具,施工方法n绘制平整工程设计施工图:填挖方范围,运土方向和搬运土方量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是在复垦区土地平整工程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田块的设计高程、田坎高度、填方量、挖方量等。具体设计内容:设计方法方格网法方格网法l划方格网:100m100m/200m200ml定角点高程:实地测设;图上内插法 方格网点高程图角点角点边点边点中点中点拐点拐点方

48、格网点名称l求平整单元的平均高程(设计高程)l求平整单元内各角点的设计高程如果平整为水平状态,各角点的设计高程就是平均高程。如果要求平整单元有一定的坡降,应计算由于地面坡降引起的高差值。l求各角点的填挖数 填挖数=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式中:填挖数中 ”+”表示挖方;”-”表示填方l初步计算总挖(填)方量l确定挖填零位线 方格中,挖方和填方点之间必定有一个不挖不填的点,即挖填分界点(零点)。各零点连接起来就是挖填分界线(零位线),即原地面与设计地面的交线.l计算工程量 以零位线为棱边,按方格网地面图形和角点高程,计算平整单元的工程量(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u输水管道灌溉工程

49、设计 管网布置,灌溉制度确定、管径计算、水力计算,工程量,管网设计施工图n排水工程设计 排水标准,排水模数与设计流量,末级固定沟的深度与间距,排水沟断面设计,工程量n灌溉与排水系统上的建筑物设计1 1、输水管道工程设计、输水管道工程设计(1)灌溉制度确定l灌水定额:单位面积一次性灌水的灌水量或水层深度;l设计灌水周期 T理=m/Ed 式中:T理理论灌水周期(d);m设计灌水定额(mm),m=59.5mm;Ed作物最大日需水量(mm/d),Ed取4.0 mm/d。(2)管道布置 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地块大小、地块形状、作物种植方向等条件,以每眼机井为单位,管网布置成“圭”、“L”字形;(3)管径

50、选择 式中:Q设管道设计流量;管道内水的经济流速,m/s(4)管网水力计算(低压管灌设计成果表)机井1#2#3#4#5#6#7#8#9#10#合计水泵及电机(套)111111111110配电盘(套)111111111110管道干管长度(m)4903503001153004951807174763803803长度支管长度(m)115012501250850110090011001600750165011600总计(m)16401600155096514001395128023171226203015403给水栓(个)23242818241922312432245三通(个)322222264126

51、四通(个)00202200006弯头(个)18222416201622262022206泄水井(个)122121121114压力表(套)111111111110流量计(套)111111111110逆止阀(套)111111111110(5)管网土方量计算(灌溉管道土方量计算表)井号管道长度(m)开挖深度(m)开挖宽度(m)开挖土方量(m3)1#16401.50.51230 2#16001.50.51200 3#15501.50.51163 4#9651.50.5724 5#14001.50.51050 6#13951.50.51046 7#12801.50.5960 8#23171.50.517

52、38 9#12261.50.5920 10#20301.50.51523 合计1540311552 2 2、排水工程设计、排水工程设计(1)设计暴雨重现期:一般根据年系列暴雨与淹涝面积或成灾面积等因素,进行技术论证;(2)排水模数:单位面积上的最大排水量,包括排涝流量和排渍流量 排涝模数:单位排水面积上的最大排涝流量;排渍模数:单位排水面积上的最大排渍流量,主要是与地下水位密切相关;(3)排水设计流量:是设计排水断面和沟道上的建筑物的重要依据;(4)排水沟断面设计:排水沟设计水位;设计横断面;绘制纵断面图3 3、灌溉与排水系统上的建筑物设计、灌溉与排水系统上的建筑物设计 建筑物类型主要有:水井

53、、泄水井、过路涵、下田农桥、给水栓护墩等设计(三)田间道路工程设计(三)田间道路工程设计n道路平面设计:圆曲线设计;平面视距;n横断面设计:横断面一般布置,路基设计,路面设计,路拱设计n纵断面设计:纵坡设计,竖曲线,纵断面图n道路工程量计算:路基土石方量计算,路面结构层工程量计算横断面设计l主要是路基设计,路面设计,路拱设计及绘制横断面图;l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公路线形的主体,是路面的基础和支撑结构物,与路面共同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l路基宽度:行车路面与路肩宽度之和.l路基高度:路堤的填筑高度或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标高与原地面标高之

54、差.l路基边坡:对路基整体稳定起重要作用,坡度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田间路生产路田块布置图土地复垦项目工程设计图土地复垦项目工程设计图n项目预算是指在对项目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工程方案、设备材料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等进行研究并基本确定的基础上,估算项目投入的总资金并测算建设期内分年度资金需要量;n项目预算是按照客观规律要求,根据技术设计和预算标准及有关基础定额反映实现项目任务所需要的人,财,物的经济方案;n项目预算是相对客观地反映实现项目任务预计所需的资金额度。(一)土地复垦工程预算编制的基本概念(一)土地复垦工程预算编制的基本概念 七、土地复垦

55、工程预算编制七、土地复垦工程预算编制项项目目预预算算是是编编制制项项目目投投资资计计划划和和预预算算草草案案,制制定定投投标标标标底底,实实现现项项目目实实施施任任务务的的主主要要依依据据,是是对对项项目目设设计计进进行行技技术术经经济济分分析析的的重重要要工工具具,也也是是部部门门预预算算的的重重要要组组成成部部分分。其其具具有有以下主要特点以下主要特点:(二)土地复垦项目预算编制的主要特点(二)土地复垦项目预算编制的主要特点 n预算编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n具有复式预算的特点;n具有较强的时限性;n具有滚动预算的特点(三)土地复垦项目预算编制原则依据(三)土地复垦项目预算编制原则依据 基本原

56、则主要依据l符合现行政策法规办法;l全面/合理/科学/准确;l实事求是/依据充分/公平合理;l体现土地复垦项目特点;l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性文件;l项目批准文件(项目入库通知等);l预算定额标准;l其他相关资料。n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n应坚持以收定支,实事求是原则;n工程量计算必须准确和符合实际需要;n预算标准选择及确定要合理;n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齐全,计算合理,不重复计算,不提高或者降低估算标准,不漏项不少算;n所选用指标与具体工程之间存在标准或条件差异时,应进行必要的换算或调整;n预算精度应能满足控制初步设计概算的要求。(四)项目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四)项目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n 确定工

57、程项目;n 分类计算、汇总工程量;n 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施工费;n 估算拆迁补偿费;n 估算主要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n 汇总各单项费用;n 分年度投资估算;n 编写估算说明及其他相关内容。(五)项目预算编制的基本步骤(五)项目预算编制的基本步骤1、工程施工费估算方法 单位工程投资估算法:以单位工程量投资乘以工程总量计算.如:田间道路以单位长度的投资,乘以相应的工程总量计算工程施工费;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以单位实物工程量的投资乘以实物工程总量计算.如土石方工程以每立方米投资,乘以相应的实物工程总量计算工程费.2、设备购置费 根据项目主要设备表及价格,费用资料编制.对于价值高的设备应按单

58、台(套)估算购置费,价值较小的设备可按类估算;3、安装工程费 通常按行业或专业机构发布的安装工程定额,取费标准和指标估算投资;4、不可预见费 在项目实施中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之处,需实现预留的费用,主要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费用,是以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之和为基数,乘以费率计算。n前期工作费前期工作费:土地复垦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土地复垦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按不超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过工程施工费的6%6%计算计算;n工程监理费工程监理费:由项目承担单位委托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由项目承担单位委托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按国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全过程的监

59、督与管理所发生的费用有关规定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所发生的费用,一般按不超过工程施工一般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费的1.5%1.5%计算计算;n竣工验收费竣工验收费:土地复垦项目工程完工后土地复垦项目工程完工后,因项目竣工验收因项目竣工验收,决算决算,成果成果的管理等发生的各项支出的管理等发生的各项支出,一般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一般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3%3%计算计算;n业主管理费业主管理费: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的组织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支出,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性工资补助性工资,其他工资等其他工资等,一般按不超过工

60、一般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和其他费用合计的程施工费和其他费用合计的2%2%计算计算;n拆迁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土地复垦项目实施过程需拆迁的零星房屋土地复垦项目实施过程需拆迁的零星房屋,林木及青苗林木及青苗等所发生的适当补偿费用等所发生的适当补偿费用.其计算方法是按照各省政府规定的各项补偿费其计算方法是按照各省政府规定的各项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等计算和安置补助费等计算.投资进度计划是根据项目的工程实施进度计划,结合项目的投资估算相应编排的项目投资进度计划进行的。一般而言,国家对项目工程的拨款是按自然年拨付的.因此,这可能与工程建设计划并不完全吻合,需项目建设单位有一定的资金垫付能力,以确保项目工程的进行。(七)项目投资进度计划(七)项目投资进度计划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