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机对战谈人工智能的发展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21610539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人机对战谈人工智能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人机对战谈人工智能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人机对战谈人工智能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从人机对战谈人工智能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人机对战谈人工智能的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人机对弈谈人工智能的发展摘要:本文从人机对弈案例入手,简略分析计算机如何对战人类棋手,就计算机 的优势和劣势引出当前人工智能的不足之处;在概括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同时, 尝试找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差距,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做以展望。关键词:人机对弈 人工智能引言:相信许多喜欢下棋的同学都有与计算机对弈的经历。一些计算机软件的棋力 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不失为人类强劲的对手,更有甚者让世界冠军甘拜下风。 很多人不禁为之担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智能是否已经超 越人类?人类是否面临着毁灭的危险?正文:1人机对弈:谁更强?11 著名人机对弈案例历史上最著名的人机对弈发生在1997年。当

2、时34岁的俄罗斯棋手卡斯帕罗 夫已经统治国际象棋棋坛长达十年之久,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强的棋手之一,而 向他发出挑战的,是每秒能计算2亿步棋,由IBM公司开发的超级计算机“深 蓝”。经过长达一周的6局对弈,“深蓝”2胜3平1负力挫卡式,以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向世人展现了计算机智能的威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对 弈”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2003年2月,卡斯帕罗夫再次出战,3:3战 平了三届计算机国际象棋冠军“小深”。2004 年,中国棋后诸宸两负计算机软件“紫光之 星”。2006年,首次中国象棋人机大战在北 京奥体中心举行,徐天红等5位象棋大师以 4.5 : 5.5的总比分

3、不敌超级计算机“天梭”。计算机在与人类的智力对决中屡屡获 胜,其制胜法宝是什么?是否代表着计算机 的智力已经超过人类?下面,笔者以“深蓝” 战胜卡斯帕罗夫为例,分析计算机缘何在某 些领域上能够与人类一较高下。1.2计算机缘何战胜人类棋手当前棋局着法生成器:fr沽犁$I ml 1m3搜索算法mn计算机得以战胜人类,主要凭借其强大的大规模并行处理信息能力。在经典 的国际象棋比赛中,要求棋手在3分钟内走一步棋。在这3分钟内,“深蓝”可以计算600亿步棋,对于最多这能计算180步的卡斯帕罗夫来言无疑是一个天文 数字。在每走一步棋之前,“深蓝”都会对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棋子的价值、棋 子的位置、棋局的步调

4、和王的安全性,并结合预先输入的、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棋 谱,来衡量局势的好坏。对于每一种合法的走法,“深蓝”对其进行评分,并最 终选择一种得分最高的走法。这样,对弈问题就完全变成了纯粹的计算。依靠强 大的计算能力,一台冰冷的机器就这样表现出人性化的某些智能性。无论是国际象棋、中国象棋还是其它棋类,计算机取胜的法宝在于找到所有 可能方案,再结合某种预先规定的算法(或者说是逻辑),遍历所有可能、找出 最优的解决方案。目前棋类博弈的算法主要有两大类:模式匹配和使用博弈树。 所谓模式匹配,是指将两个模式作为输入,计算模式元素之间对应关系的过程。 应用到棋类博弈中,就是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搜寻与当前棋局最相似的

5、棋局,并将 搜寻到的结果作为参考。而博弈树类似于状态图和问题求解搜索中用到的搜索 树。博弈树的结点对应于某一未来可能的棋局,其分支代表走一步棋;根部对应 于当前的棋局状态,叶代表对弈到此结束。在叶对应的棋局中,比赛的结果可以 是赢、输或者和局。对于任何一种棋类来说,其博弈树都是巨大的。以一局普通 的国际象棋棋局为例,如果进行30回合,那么树的结点数就会呈现以60为指数 的指数爆炸形式。因此对于某些走法应进行合并和剔除,如采用a-p博弈树简枝 法。最后,在每一步的众多节点中,选择连有“赢”树叶最多的结点,这就是最 优的解决方案。限于篇幅和个人水平,更具体的算法在此不做进一步阐述。轮到对手走时,展

6、幵的棋局鸵到棋手走肘展开的棋局祺手走步口 程局棋局在博弈树中,不同的节血*可褪代喪的棋局栢同”如J F*起点.棋手起步对手回步13计算机下棋的弱点由博弈树可以看到,可能的方案越少、判断局势优劣的算法越简单,计算机 在与人类的对抗中胜算越大。对于五子棋,由于规则相对容易,合理走法相对较少,通过并不复杂的算法编写C或JAVA程序(仅需千行左右)便可实现人机对 弈;目前开发的五子棋软件水平也相对较高,普通PC机即可运行;对于国际象 棋,由于计算范围及计算复杂性提高,计算机战胜人类的难度加大,并通常要依 赖于超级计算机。至于围棋,为何计算机的围棋水平停滞不前,至今只能与业余 选手抗衡?原因之一是棋局复

7、杂,变化极多。据估计,国际象棋搜索7个回合内的优化 方案大致有500亿种选择,以当前的技术水平仍可以承受;然而在围棋中,假设 每步只有100个可行点(这仅仅是保守估计),那么7个回合之内就有10人28种 变化,显然无法进行全局搜索,计算机的水平自然也大打折扣。原因之二是棋局具有反复性。如打劫、“道脱靴” 一块空可几易其主,“死 子”未必无用,“活子”有时反倒堪虞;棋局具有灵活性,往往通过弃子取势、 弃子争先来改变全局的走势。因此很难像国际象棋一样,判断每一枚棋子的价值。原因之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确切判断局势优劣的逻辑。也就是说, 对于全局的判断很难用一个函数去量化,更多需要棋手的感觉和

8、经验,是一种“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对于局势的分析,不仅需要简单的计算,还需要模糊 识别(在大量复杂的信息中识别出自己认为有用的部分,即对接受的信息与以往 的经验和记忆进行关联认识,再剔除无用的部分)、情感识别(即不同的人有不 同的理解和情感倾向)。而人的优势正在于模糊判断、灵敏的直觉和判断力,这 些无疑是计算机所缺乏的。基于以上几点原因,计算机无法在围棋上战胜人类也就不足为怪了。同样, 对于军棋,由于其布局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行棋过程与博弈、心理战密切相关, 恰恰击中了计算机的薄弱之处,因此软件的水平也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平台。总 而言之,在纯粹理性的领域中,计算机能够以精确快速的计算与

9、人脑相抗衡、甚 至更胜一筹;然而一旦问题涉及到感性层面,即与情感、直觉、创造力密切相关 的时候,计算机往往表现的不尽如人意。这也正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所要突破的 瓶颈。2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未来21 人工智能的概念以上所谈及的人机对弈,其实仅仅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方面。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 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与基因工程、纳米技术并称为二十一世 纪三大尖端技术。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其目的是了解智能的实质, 并生产出一种能以人类智能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 人、语

10、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22 计算机的“智能”“人工智能”的定义可分为两部分:“人工”和“智能”。一切人类参与和改 变的事物都可以称作“人工”显然这不是人们的关注点。如何实现“智能”才 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大致可表现为八个方 面:语言、数学逻辑、空间感知、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自我认知、自然 认知。语言智能 当前计算机语音识别和处理软件已经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 今年美国的智力竞赛节目危险边缘中上演了真人与电脑对决的好戏,IBM超 级电脑“沃森”以绝对优势击败了该节目的两名“常胜将军”。可以说计算机已 经具有了基本的“语言智能”。数学逻辑

11、智能这无疑是计算机的强项,人们通过预先设计的算法赋予计 算机一定的逻辑,使其有效地进行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上文中 提到的“人机对弈”就是计算机强大数学逻辑 智能的最好体现。空间智能 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边事 物,并且能把所 感觉到的 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对于具有图像收集和处理系统的计算 机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件难事。身体运动能力 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灵活地运用双 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随着机器人功能的日趋完善,无论是在工业、医学、 建筑业还是军事领域,机器人都凭借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愈发出色的机动性发挥着 重要作用,如排爆机器人,家务机器人等等。音乐能力

12、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由 于对声音的感知更为精确,无疑计算机在这一方面比人类更胜一筹。甚至 某些音乐软件可以创作出上乘的音乐作品。在以上几个方面,计算机都表现出接近人类甚至更高的“智能”。那么 是否“人工智能”已经实现?计算机真的能够与人类一较高下吗?下面我 们切入问题的核心,即“智能”的本质。2.3 离真正的智能有多远有关“智能”的定义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根据百度百科,从感觉到 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产生行为和语言,行为和语言 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感觉、记忆、回忆、思维、语言、 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笔者认为

13、,“智能”的本质在于意识。意识,即思考并感知我们自身的存在, 并通过自身的感知对外界环境做出各种反应和行为,同时判断自身的位置和状 态、产生记忆。基于自我意识,意识主体便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能够按照自身 思维,改变自我状态、进行自我更新、决定自身行为。这就是基本的“智能”。 对人而言,由于其产生意识系统一一大脑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具有了学习、语言、 理解和创新能力,使人类的经验和科学得以通过语言和文字传承,并积累到社会 意识中。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水平不断进步,同时自我意识不断加强, 从而使人的智能很大程度上领先于其他生物体。那么计算机是否真正具有“智能”呢?的确,计算机可以做到和人类一样

14、, 对外界条件做出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 类、整合、表达等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和思维能力,但计算机不具有“智 能”的本质一一自我意识。这决定了计算机只能通过人预先编译的程序或系统做 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却无法自行进行创造,无法提高自身能力,也不能自我更新 和繁殖。正因如此,目前的“人工智能”只能是非生物性的、低层次的智能,是 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过程,计算机不具备2.2中提到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知 能力和自然认知能力。无论何时,总是人的思维在前,计算机的思维在后。因此, 人工智能目前还无法与人类智能相提并论。2.4 “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基于上文的讨

15、论,在这里引入“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的概念。弱 人工智能,即所谓的“智能机器”不具备真正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不过看 上去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我意识。前文中提到计算 机的各种“智能”就都属于弱人工智能。当前主流科研集中在弱人工智能上,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弱人工智能,主要采用传统的编程技术,使系统呈 现智能的效果,而不考虑所用方法是否与人或动物机体所用的方法相同。 这种方法叫工 程学方法。相对于“弱人工智 能”,“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可以制 造出真正的智能 机器,具有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知觉和自我意识。强人工智能的 研究目前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主

16、要原因是传统的工程学方法遇到了 极大的困难,纯粹从功能上模拟人的智能,是很难在本质上有所突破的。 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不仅要求机器具有智能 的效果,还要求通过与人 类或生物机体类似的方式去实现。于是自然的,生物学逐渐渗透到人工智 能的领域中,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模型应运而生。相信这也是未来 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2.5强人工智能能否实现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实现强人工智能的曙光。 遗传算法是模拟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建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 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大致思路是对某一问题给予一组候选解(类 似于一个种群),测算每个解的适应度(类似于基因频率

17、),然后将这组解集进行 组合交叉和变异(类似于遗传变异)得到新一代解集,并在每一代候选解中进行 筛选和放弃(类似于自然选择),使解集逐渐像自然进化了一样更适应问题。最 终在整个解集趋于稳定后选取最优个体,便可作为提出问题的近似解。人工神经网络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出联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神经网 络由大量的结点(相当于神经元)相互连接而成,每个结点代表一种特定的输出 函数(相当于神经元接受的刺激)。每两个结点间的连接(相当于轴突)都代表 一个通过该连接信号的加权值。权重越大,相当于轴突收到的刺激越强,记忆越 深。网络自身的建立则是自然界某种算法或函数的逼近,或是某一逻辑策略的表 达。遗传算法和

18、人工神经网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计算机的学习问题,并提高了寻 找优化解的能力。但强人工智能的本质问题一一赋予计算机“自我意识”仍然让 人们一筹莫展。在笔者看来,应用某些生物材料,创造“生物计算机”或许是一 个可行的方案。如果有朝一日这个问题得以解决,人工智能领域乃至整个人类社 会,可能都会产生颠覆性的变革。结束语:如果有一天,计算机真的具有了自我意识;如果有一天,机器人的智能超过 了人类自身,那么,人类和自己创造的智能生物间是否会爆发一场战争,正如无 数电影中描述的那样?发展强人工智能,是人类科技的进步,还是作茧自缚、自 取灭亡?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很多科技工作者的心结。究竟人工智能的未来会怎样?让我们到未来需找答案。参考文献1 施遥人工智能在围棋程序中的应用C.中国信息学国家集训队论文.20002 Jeff Hawkins. On int elligenceM.Times Books,20043 百度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