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精选备课教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21563008 上传时间:2021-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荷塘月色》精选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荷塘月色》精选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荷塘月色》精选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精选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精选备课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荷塘月色精 选备课教案荷塘月色是 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 对 “荷塘月色 ”的细腻 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 发了作者不 满现实 ,渴望自由,想超脱 现实 而又不能的复 杂的思想感情, 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 识分子在苦 难中徘徊前 进的足迹。下面就是小 编给大家带来的荷塘月色精 选备课 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手法,认识 “通感 ”的修辞方法,2、过程与方法方面:理清全文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的语言美,3、情感与 态度方面: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 ”、 “淡淡 的哀愁 ”,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神。教学重点:一是领会课文情景交

2、融, “景 语”“情语 ”浑然一体的特点二是理解本文中的“月”与 “荷 ”是一种怎 样的感情 载体。教学难点:体会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理解作者的深 层思想教学程序:课前准备:荷塘月色朗 读带和一些舒 缓的音乐 ;并要求学生 课前查阅资 料,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制成 ppt ,做好课上展示的准 备 。 课时安排:分 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和引 导学生理清文章 结构,使学生逐 渐理解文章的中心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2 分钟)同学们在心情不好的 时候,会做什么呢 ?听音乐,音 乐可以拨动心弦,而有的音 乐可以使心灵宁静,不 错的选择 ;k 歌,拉两个好友到 ktv 狂吼一

3、 阵,一切烦恼都没了。二、检查预习 ,了解 时代背景 (6 分钟 )请 2-3 名学生上台介 绍作者和写作的 时代背景,我再从作者的人格美,培养学生主义情感和高 洁的品格方面出 发进行补充。爱国三、朗读 (10分 )1、播放朗 读录音,使学生能 够入境,欣 赏美感,体味感情 ( 要求学生 标出自己 读得不准的字音和自然段的序号 )2、教师指导朗读3、齐读重点段落,在朗 读中体味情感,品味语言这样学生有了可遵循的方法, 诵读就有了美感, 让学生身 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 础。四、学生自 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1、学生配 乐默读,通过情景式 阅读,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意境通过

4、自读 ,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 图 。这样设计 遵循渐进原理 ,由浅入深 ,为品读课文做好 铺垫。2、设置以下两个 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逐 渐理清文章 结构A、文中最能体 现作者感情基 调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第一句,是全文的题眼。B、画出描写作者行踪和心情的句子。明确: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 渴求宁静 片刻宁静 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 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 论如何也 摆脱不了苦 闷忧愁 ;从空 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 渴求宁静 片刻宁静 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

5、也 摆脱不了苦 闷忧愁。针对学生回答,引 导学生自己得出本文的 结构,并 绘制双线索环形结构,最后我点出这一结构的特色是:内、外 结构呈圆形,浑然天成。 这样既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分析的 过程中加深了 对此结构的认识。3、分组讨论 ( 分为三个小 组,分别讨论 下面三个 问题,最后 请每组代表分 别回答 )(10分 )A、为什么 “心里不宁静 ”的作者要 “享受 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B、为什么认为月色 “恰到好 处”?C、为什么认为 “热闹 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明确 A:作者的行踪与他的情感 紧密相连:正因 为在家里 “心里不宁静 ”,所以要走出家门追求宁静,可 谓缘情写

6、景 ;明确 B:而荷塘一派素淡朦 胧,宁静幽寂的景象 花是零星的,香是 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的确是 “恰倒好 处 ”,与作者的心境吻合, 这幽静宁谧的境界正是作者的追求,于是他要无 牵无挂独自受用无 边的荷香月色, 摆脱不宁静,得到安宁,此乃寄情于景 ;明确 C:宁静只是片刻, 热闹的蝉声与蛙声 让作者想起江南采 莲的热闹与美丽,怀乡的惆怅让作者走出宁静,回到家中,是 谓触景生情。形与意有机 结合,是典型的情景交融,构成了朦 胧优美的意境, 让作者产生美的感受,也 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由此可 见,美是心物婚媾后的 产物。对学生的回答点 评并给出合理的解 释,然后引 导学生将三个 问

7、题联 系起来,理解当 时的景色如何吻合了作者的心境,作者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4、结合时代背景, 让学生思考下面两个问题A、作者 “颇不宁静 ”的心情 缘于何者 ?B、第三段中“平常的自己 ”指什么 ?“另一个世界 ”又指什么明确 A: 1927 年 7 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 “五四 ”以后,革命斗争深入,原来曾 积极参加新文化运 动的知识阶层 也发生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退、有的堕落、有的前进。朱自清不 满黑暗的 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四 ?一二 ”反革命政 变后,他 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关于朱自清当 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 过具体的描述,“大革命失 败后,蒋介石

8、 统治了全国。佩弦当 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 顾茫然。 ”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 闷中彷徨了。他知道: “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 ”但在当 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他先前曾 说过: “我只是在行 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 义。 ”他还 没能摆脱这种思想,又 顾虑着“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生活。 ” 作者只是想用超然 尘世的中和主 义来排遣解脱自己的不安和彷徨。本文可以 说是朱自清付 诸行动的艺术表现。明确 B:不自由。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都是不想做不想 说而有不得不做的。 “超出平常的自己 ”就是 说自己是自由的。 这是作者的一种

9、去荷塘 过程中的一种排遣。排遣了自己的一种不宁静的情 绪,心情得以 释放。 通过对这 两个问题的思考, 让学生自己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5、总结回顾结合以上分析,引 导学生得出主 题,带领学生回 顾情景交融的 过程。只是点到 为止,不作过多的解 释,多媒体的 视听效果 ,加以音 乐的陪衬 ,学生凭借自身的 审美力、想象力 ,去感悟文章意境的美。最后再 对这两个画面 阅读赏 析,伴随着音 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 给出的至高 艺术境界。至此第一 课时便结束。【第二课时】通过对 456 三段景物描写的分析,学 习写景方法 ;通过对个别语句的品 评,学习精美的语言。一、学生思考,

10、个别提问A、阅读第四段,看作者依次写了什么?又是怎么写的 ?B、阅读第五段,指出哪几个字分别写出了月色的 颜色、动感和情 态C、结合两段,思考作者在第四段只写了荷塘,在第五段只写了月光吗 ?为什么 ?明确 A:作者按照 远- 近-远的顺序写了荷塘、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并用动静结合的策略写月光。明确 B:“乳白色 ”写出月光的 颜色、 “泻”和 “浮”字写出月光的 动态,花影写出月光的另一种情 态明确 C: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个 “泻 ”字, 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 鲜艳欲滴的实感 ;一个 “浮 ”字又表 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 缥缈轻 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

11、其 实不然,作者是通 过写叶、花的安 谧、恬静, 衬托出月色的朦 胧柔和。又如文章写 “黑影 ”和 “倩影 ”, 还是写月色,因 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 产生的。 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 衬月光轻盈荡漾。写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写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将 456 三段分别解剖,学生在 这些问题的思考的同 时,明晰了第 4 段由远 -近- 远的写景顺序和动静结合的写景策略。理解了作者 创造的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的 这两层意境。二、再次出示有关荷花的幻灯片,强化学生的感受, 进一步体味文章的意境。三、再次 让学生齐读这 三段四、展示 ppt :在文中找出相 应的比喻句,填写下列表格。在与其他

12、比 喻句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使学生 认识到 “通感 ”修辞手法。五、知识迁移 (10 分 )1、比较阅读,掌握方法材料是, 2009 年全国高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海棠花,通 过分析文章的 线索、结构和情景交融手法,总结巩固阅读景状物散文的方法。趁热打铁,讲练结 合。六、布置 课后作业: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抒己的某种感情。发自一、教学目 标1、体会散文精 练的语言、形象的比 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 时,感受作者 忧国忧民之情。3、启发学生思 维,引起想象,激 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 :情与景的交

13、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教学 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三、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 赏读式,多媒体教学 辅助教学法。四、教学 课件1、背景音 乐2、图片:荷塘图、月光 图、荷花 图、星空 图、月下 树影图、荷叶 图3、 VCD 片断 :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五、教学 过程(一 ) 导入新课媒体显示 :课题、背景音 乐今天,我 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关于作者我 们并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 说出哪些 ?(生 :春和背影)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他还被誉为什么 ?(生 :民主战士 )对。朱自清是一位 爱国知识分子,他 积极参加民主运 动 。本文写

14、于 1927 年 7 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 败,白色恐怖 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 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 : “心里是一 团乱麻,也可以 说是一团火。似乎在 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 “超然 ”而又想 “挣 扎”的真实写照。朱自清不愧是一位 诗人,他的散文具有 诗一般的意境, 这就是我 们今天学 习荷塘月色的重点,即文中那静 谧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情与景在散文中达到完美的结合。(二 ) 讲授新课让我们一起先 阅读课 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踪。哪位同学能复述出作者出家门,去荷塘 赏月的行踪。(生 :作者这几天心里

15、 颇不宁静,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想起白天常 经过的荷塘,决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 带上门出去。 经过一条小煤屑路,作者来到荷塘, 观赏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后作者回家,推 门进去,发现妻已熟睡好久了。 )刚才这位同学复述作者行踪,还有哪些细节遗 漏了呢 ?(生补充:作者观赏荷塘时,在荷塘 边观赏 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等等,然后观赏的是月色,最后 还观赏 了荷塘四周的景色, 这才引起 联想,想到西洲曲, 刚才没有把 观赏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 )同学的发言很好, 经过后几位的 补充,我 们更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踪,请看作者是: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观赏荷塘月色看

16、四周 推门进去。(一 ) 细读课文重点赏读 4、 5 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在了解作者之后,我们要进一步知道,文章开 头写了怎 样的环境,创造出一种什么 样的气氛,体 现一种什么心情?(生 :当时在晚上十分安静,作者感到孤独,心情“颇不宁静 ”。)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开头写道 “这几天心里 颇不宁静 ”交待了作者去荷塘的动机,也 为全篇所体 现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调。与下文关 联的如小路的“幽静 ”,夜晚的 “寂寞 ”,路上的 “阴深 ”,月光的 “淡淡 ”,以及 惦着江南的 “采莲 ”等等,象一条无形的 纲,连接着全文的网,形成文章的 语脉,从而含蓄地抒 发作者忧国

17、忧民的情 丝,揭示本文的主 题。荷塘小路有什么特点?(生 :路曲曲折折 ;树蓊蓊郁郁 ;月光淡淡 ;小路上十分幽静。)作者心情有无 变化 ?(生 :有变化。开始比 较忧愁 “心里 颇不宁静 ”,后来接近荷塘看到美景,有一丝丝淡淡的喜悦 “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已 ”,“便觉 是个自由的人 ”, “我且受用 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作者的心情起伏不定。注意“且 ”字,且 :暂时 。表达作者 对现实 不满,对自由向往, 这一部分写作者去荷塘,在小路上散步,抒发了月下独 处的感受。我 们跟随作者一起来欣赏这 “静静的美 ”吧 !赏读第 4 段刚才我们通过画面,陶醉在月下荷塘的美景

18、,那么作者写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 :作者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用了大量的比喻。)回答十分准确,作者又是如何对其进行描写 ?(生 :作者形容荷叶 “田田 ”、像 “亭亭的舞女的裙 ”。 )你能说说看荷叶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何相似点呢?(生 :荷叶与裙子在形状上十分相似,都是张开着样子。 )除了张开的样子相似, 还有没有呢 ?媒介显示 :芭蕾舞片断(生 :噢,还有就是当舞女旋 转起来裙幅舒展 飘动,荷叶在微 风吹拂下,也有起伏的 动态美,相 连的荷叶高出水面的姿 态与亭亭的舞女的裙 样 。)那么作者如何表 现花的呢 ?(生 :作者用 “袅 娜”、“羞涩

19、 ”形容花,采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 “袅 娜”女子柔美, “羞涩”娇羞姿 态。写花像 “明珠 ”、像 “星星 ”, 则采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洁白、明 净、光亮。 )几个比喻连用,其中本体相同,喻体不同称 为博喻。媒介显示 :星空图作者怎么描写荷香呢?(生 :比喻,仿佛 “远处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比喻把嗅觉范围的“清香 ”和听 觉范围的“歌声 ”联系起来。共同点 :两者 (花香、歌声 ) 给人的感 觉都是时断时续,似有似无,因 为歌声在 “远处 ”、“高楼 ”上, 这个比喻新鲜又能给人丰富的 联想。这种不同感 觉的相互沟通和 转移称为通感。荷波和荷水又是怎么描述的呢?(生

20、: “凝碧的波痕 ”比喻 在月光下微 风吹过密密的叶子的 颜色和姿 态,像凝聚起来的碧绿的波纹,静中有 动,特别传神。水 : 脉“脉 ”采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 说明荷水 满怀感情。 )第 4 自然段的采用,比喻、通感、 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眼前景物栩栩如生,柔美动人,给人以具体、生 动、鲜明的印象。景物由静 态写到动态,这一段虽然没有提及一个 “月 ”字,然而却 处处写月, 处处体现了月下荷塘的景物。赏读第 5 段对月下荷塘的美景介绍完,作者笔 锋一转到了荷上月色, 让我们一起来欣 赏一下吧。媒介显示 :配乐朗诵第 5 自然段继荷塘之后,文章着重描写月色是如何展开的?(生 :叶子和花上的投影灌木

21、丛和柳树上总写在荷塘中的投影。)用了哪些 动词 ?好不好 ?为什么 ?(生 : “泻 ”、“浮 ”、 “洗”、 “笼 ”、“画 ”泻 :月光充沛,从高 处落下浮:雾十分轻,扩散慢洗:花颜色十分 洁白,鲜润笼:朦胧不可捉摸画:具有创造性的美感 )分析的很好,朱自清不愧 为语言大师,精练的动词,传神地写出景物的特点。文章 还连续用了三个比 喻各突出月光的哪些特色 ?(生 : “月光如流水一般 ”,这 里刻画了月光流 动、明净的样子。“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 ”,写出了月色中叶、花呈现出洁白、鲜润的特点。“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写出月光照射下的叶和花的朦胧之美。月光在灌木 丛中和杨柳上的投影

22、为什么一个用 “黑影 ”,一个用 “倩影 ”?(生 :因为灌木丛浓密,在月光下 显得黑糊糊一片。 杨柳条稀疏,在月光下 显得很美,这两个词准确写出了不同形象的特点。 )“月光 ”与 “小提琴 ”有何共同点 ?如何体会 这句话 ?(生 :这里运用通感。把 视觉和听觉沟通起来,它 们的共同点是月色有明有暗,光与影相互配合,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 缓,两者都 给人以和 谐的感觉,)第 5 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光与影相互 衬托,月色美与荷塘美巧妙结合,明与暗十分 协调。通 过比喻、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描 绘了荷塘月色的 诗情画意,而作者苦 闷的心绪,也在 这迷人的景色中 暂时得到了解

23、脱。第 6 自然段下面一段写荷塘四周的月色,以树为中心对象,还写了 远山,灯光、蝉声、蛙声等等。文中 “但热闹 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什么意思 ?(生 :这说明苦闷与寂寞的心情,又涌上作者的心头,所以热闹一点也没有感染他,作者由欣赏静静的美的同 时,又回到了淡淡的哀愁。)(四 ) 巩固新课这是一篇 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月色与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刻画相互交 错,情与景交融,形成一副素雅、朦 胧、静美的画面。表 现作者忧与喜的矛盾心 态,抒发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感情。(五 ) 再次欣赏重点片断同学们一起体会月下的荷塘,塘上月色的美景,深入体会作者淡淡的哀愁。齐读第

24、 4 、5 自然段。媒介显示 :月下荷塘 图 背景音 乐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散文情景的交融,必下,写一个抒情小片断 -雨中校园。须通过一定的手段体 现,下面我 们就来 实践一(六 ) 课堂小练笔媒介显示 :作文雨中校园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 (字数 300 字左右 )例文 :天空在不知疲倦地下着雨,朦胧的雨雾将整个校园 轻轻地遮掩了。在 这雨雾中,好像一切都那么遥 远、渺茫,就像从 浓雾里传来的笛声。漆黑的山林里 飘出的鸟鸣声,悠远而又让人神往。此 时,唰唰的雨声, 错综而热烈,深沉而和 谐。(七 ) 布置作业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学 习赏析散文的 艺术手

25、法。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 抒情散文。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 语言的技巧。教学方法: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设计:本课教学 计划采用六个步 骤 “自读 感知,思考提 问,查阅 信息, 讨论 交流,熟 读成诵,存疑留 问 ”,两个 课时来完成教学任 务,“存疑留问 ”放在 课外完成。整个教学 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 读感知,学生思考提 问,学生 查阅信息,学生 讨论交流,学生熟 读成诵。教师在这过程中主要起引 导点拨的作用。一、自读感知要

26、求学生自 读课文,整体感知整篇 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初步把握作品的基本结构框架和作者的感情。首先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借助注解和词典,弄清以下 词语的读音和意思: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宛然、凝碧、斑驳、峭楞楞借助注解和 词典读懂采 莲赋。其次给文章八个小段 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明确: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文章抒情的 语 句主要有:第一段: 几天心里 颇 不宁静。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 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 虽 然月光也 还是淡淡的。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 爱热

27、闹 , 也 冷静 ;爱 群居,也 独 。 便 是一个自由的人。 我且受用 无边 的荷香月色好了。第六段:但 热闹 是他们 的,我什么也没有。第七段: 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第八段: 令我到底 惦 着江南了。再次 学生用自己的 话 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下来,注意段落之间的 系。明确:因 为这 几天心里 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 的荷塘,在 满 月的光里, 总该 另有一番 样 子,于是就想去看看,沿着荷塘的路平常是有些怕人的,但今晚却很好,我可以享受 无 的荷香月色。荷塘月色的确很美,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清幽淡雅,荷塘上的迷人月色朦 胧 和 ,令人心醉。荷塘四周非常幽静,只有 树 上

28、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最 热闹 ,而我什么也没有。忽然又想起采 莲 的事情来了,那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 们现 在早巳无福消受了。采 令我惦 着江南了, 这样 想着回到了家里。二、思考提 问首先学生再次仔 细阅读课 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有必要深究 讨论的 。学生先后提出如下一些问题: 什么作者要反复写“ 也 冷静 ”的双重性格 ? 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 “照一 ”,其好 处 是什么 ?作者 自己心里 颇 不宁静, 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第四段景物描写, 什么叶子写得多 ? 文最后一句 话 “ 地推 门进 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心里 颇 不宁静表 现 了什么 ?

29、第五段酣民、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 层 含 ?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采 莲的事情 ?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 联想到名曲 ?第六段写 “热闹 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 伤感?荷塘月色 为什么如此出名 ?我好像看不出它的好处。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上述问题,重新整合。第一类问题 是关于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 ”的双重性格 ?作者说自己心里 颇不宁静, 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心里颇不宁静表 现了什么 ?第二类问题 是文章局部的 细节问题 。按照文章先后依次罗列如下:?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 ?课文第五段,写月光

30、用“泻 ”不用 “照 ”“铺”,其好 处是什么 ?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 层含义 ?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 联想到名曲 ?第六段写 “热闹 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 伤感?第七段采 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采 莲的事情 ?第八段 课文最后一句 话 “轻轻 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第三类是关于 对本文的 评价的问题。?荷塘月色 为什么如此出名 ?我好像看不出它的好处。三、查阅信息针对上述问题请学生上网 查阅资 料,或上 图书馆查阅资 料。四、讨论交流首先讨论第一类问题 ,即关于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教师提示,要搞清作者 说自己心里

31、 颇不宁静的 问题,首先要搞清 为什么作者会 颇不宁静,这必须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必 须联系作者自身来看。学生交流上网 查阅的有关 资料。明确:(一 ) 作者朱自清,原名自 华,串佩弦,号秋 实,生于光 绪二十四年十月初 (1898 年 11 月 22日 ) ,卒于 1948 年 8 月 12 日。原籍浙江 绍兴 。因三代人定居 扬州,自己又 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 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 “扬 州人 ”。他是 现代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有著作 27 种,共 约 190 万言,包括 诗歌、散文、文 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 1953 年开明 书店出版的 4 卷朱自清文集。

32、1988 年,江 苏教育出版社 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搜集、整理,出版了6 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 虽在五四运 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 1923 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 显示出他在散文 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 创作,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就。 1928 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 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二 ) 时代背景荷塘月色作于1927 年 7 月,正 值大革命失 败,白色恐怖 笼罩中国大地。 这时,蒋介石叛 变革命,中国 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 ”,一直在 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 头 ”,钻进古典

33、文学的 “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 枪来革命,但又始 终平息不了 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 满与憎恶,作者 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 终无法平静的。 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 这正是那个黑暗的 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心里颇不宁静表 现了什么 ?明确: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 为国家民族命运而焦躁不安的矛盾心情,既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 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 贵品格 ;也表现了他不愿意投身武装革命,反映了小 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的弱点。 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心态的反映。?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

34、热闹也爱冷静 ?的双重性格 ?明确:因 为这是作者性格的真 实写照,也是因 为当时作者这种矛盾心 态非常强烈。作者说自己心里 颇不宁静, 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明确:作者主 观上想通 过游览荷塘平息一下自己不宁静的心态,客观上确实在观赏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 时侯,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但是很快又回 归不宁静,又重新 忧郁起来, “热闹 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就是他不宁静的表 现。其次讨论局部细节问题 。?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教师要求学生 阅读第四段,看作者依次写了什么?又是怎么写的?明确:先写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以及 阵阵传 来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

35、一丝颤动 和脉脉的流水。本段是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及 远、由上而下来写的。本段可分两 层,第一层写静物,叶子像 “舞女的裙 ”,静中写 动,写出了 动态美。花 “袅娜 ”羞涩 ”,像人一 样娇美,写出了静 态美 ;像 “明珠 ”“星星 ”,则 写出了荷花在想象中的光 华 。花香像 “远处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激活了 读者的美好想象。第二 层写动态。有 视觉形象, “叶子”?有一丝的颤动 ”,化 为“一道凝碧的波痕 ”。有听 觉形象, 风吹花叶的 颤动声音。 动静结合,给读者以不同的感 觉。之所以叶子写得多,是当时当地景物的 实际情况。作者 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景物

36、描写的特征,本文的特点是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 胧、幽静的物境之美。第四段没有直接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月光的照耀下,月光之下,荷花也是银白色的, 这是它和 “明珠 ”星星 ”的相似点。写荷花的香味,缕缕清香,微 风传送,像 远处飘来的歌声一 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 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 处时才会有,如在嘈 杂的白天, 绝不会有 这样的感受。?阅读第五段,思考本文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明确: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个 “泻”字, 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 鲜艳欲滴的实感 ;一个 “浮 ”字又表 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

37、那种 缥缈轻 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 实不然,作者是通 过写叶、花的安 谧、恬静, 衬托出月色的朦 胧柔和。又如文章写“黑影 ”和“倩影 ”, 还是写月色,因 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 产生的。 树影明暗掩映, 错落有致,反 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 难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 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 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 ”不用 “照 ”铺”,其好处是什么 ?解答这个问题,不妨 请学生把 “照 ”和 “铺”字代人句中 读一遍,学生就知道了。明确: “泻 ”是承上面比 喻句 “如流水一般 ”而来的, “泻”字有向下 倾的势态。“照 ”和 “铺”

38、字就没有 这个效果。?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 层含义 ?明确: “酬民 ”比喻 朗照, “小睡 ”比喻 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至于它的深层含义应该联 系作者的心 态来看,他不希望 过于激烈的行 为,他喜 欢一种平和的心 态,正如我 们前面分析的那 样,他做不到投笔从戎,他要 寻找安宁平和的生活。 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 态。?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 联想到名曲 ?明确:这是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光与影是 视觉形象,作者却用听 觉形象来比 喻,这就是通感的一种,其相似点就是和 谐。第四段写荷花的 缕缕清香,微 风传送,像远方飘来歌声一 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 远的感受也只有在月夜独

39、处时才会有, 这也是通感,把嗅 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它 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似有似无、 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第六段写 “热闹 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 伤感?明确:作者想 寻找美景,使自己宁静,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态而不得,当然 伤感。?第七段采 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 莲的事情 ?明确:以采 莲的热闹衬 托自己的孤寂,且荷 莲同物,作者又是 扬州人, 对江南 习俗很了解。?第八段 课文最后一句 话 “轻轻 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明确:一方面有照 应文章开 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 还是以静写 动,以静来反 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

40、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 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 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 对立统一:社会的 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 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 对立统一,文章开 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 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 现实中来,也形成 对立、转化。再次讨论本文的评价问题。荷塘月色 为什么如此出名 ?我好像看不出文章的好处。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完全陶醉在作品的意境之中。这个问题不必回答。五、熟读成诵要求学生背 诵第四、第五、第六段。教师要求学生 诵读时 要把握好感情的 “度 ”,以含蓄 为主, “内在 ”情感要丰富,表 现出优美的 “韵味 ”,语 速宜缓,节奏分明。六、存疑留 问给学生一个探究的 题目让他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在荷塘月色里, 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 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 华的超越世界在某种意 义上,可以 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 “梦 ”。 说说你对这个“梦”的理解。教学资料:关于朱自清的 “不平静 ”(钱理群名作重 读,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