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21559957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震减灾科普知识(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一、地震知识1.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 4 万多次。早在公元前23 世纪,我国尧舜时代就已记载到发生在山西现称薄州的地震。2. 我国目前仍处在 20 世纪地震活动第 5 个活跃期,直至本世纪初。3. 给人类以生命环境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又分成许多板块,如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板块等六大板块,以及许多次级板块。4. 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板块的飘移、 互相碰撞,使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大量能量突然释放 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5. 按成因,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和人为因素的地震

2、 (如水库地震、核爆地震等) 。其中构造地震对人类危害最大,因为它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 变动导致岩石断裂而引起的地震。6.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点叫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 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7. 地震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距地表 70 公 里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 70300 公里内的地震叫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 300 公里以上的地震叫深源地震。 其中浅源地震破坏 性最大。8. 地震时,震源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地震波是由纵波和横波组成。纵波传播速 度快,上下颠动,衰减也快,一般在震中附近才能感觉到。横波传播速度慢,左

3、右摇晃,振幅大,作用时间长,对 建筑物造成破坏作用的主要是横波。9. 凭感觉人们可以判断地震的远近。 先感觉到上下颠动明显, 后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 则为近震,此时震中就在附近,应立即避震;先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上下颠动不明显, 则为远震,此时不必惊慌。10. 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叫震级, 释放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大。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地震是 8.9 级的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发生在南美洲智利的 8.9 级地震, 1906 年 1 月 31 日南美洲厄瓜多尔 哥伦比亚边界近海中及1933 年 3 月 2 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增发生 8.9 级地震。11. 一次

4、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例如: 1979 年 7 月 9 日溧阳发生的 6 级 地震,波及宜兴,对宜兴来说,这是地震震级也是 6 级。12. 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叫地震三要素。13. 地震级大小可分为:(1)微震:即 2.8 级以下的地震叫微震,人无明显感觉;(2)有感 地震:2.8 4.5 级以上的地震,人有感觉;(3)破坏性地震:一般 4.5 级以上的地震就会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地震叫破坏性地震; ( 4)中强地震: 4.5 6.9 级的地震 (5)强烈地震:震级在 7 级以上,破坏性大,影响面大的地震。14.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距离震中不同的地

5、方烈度也不同, 同一距离上的烈度也会不同。 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远近、震源深浅、地质条件、地表建筑 物的质量好坏有关。地震烈度共分 112 度。12 度:人无感觉; 3 度:人有感觉; 45度:人有感觉,门窗作响,器物翻倒; 6 度:地面行人行走不稳,房 屋裂缝,造成破坏性地震;78 度:人站立不稳,大部分房屋倒塌破坏,烟囱断裂; 910 度:房屋建筑物严重破坏,铁轨变形,地表 多处裂缝; 1112 度:房屋普遍倒塌,地面严重变形,山体滑坡, 造成巨大灾害。一般一次 6 级地震,震中烈度达 8 度,人站立不稳, 大部分房屋破坏倒塌, 烟囱断裂,框架建筑及新式砖房等受到严重破 坏。15. 地震带

6、:就是地震成串发生的地带。世界上有 2 条最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 。二、地震灾害:16. 地震灾害对人类危害很大,可分为: (1)直接灾害:即直接由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 工程设施的破坏而引起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2)次生灾害:由直接灾害派生而 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污染、煤气管道爆炸、海啸、瘟疫等造成的灾害,也叫二次灾害。次 生灾害中最严重的是火灾。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火灾是 1739年银川 8 级大地震烧了 5 天 5 夜。(3)广义灾害(也叫三次灾害) :由次生灾害如因防震 抗震体制不健全、 指挥系统失灵造成社会恐慌而加深地震灾

7、害的灾害。17. 地震灾害的大小与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位置、持续时间、人口密度、工程建 筑基础和质量等因素有关。18.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之一,是因为: ( 1)我国大陆处于两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包围之中, 境 内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2)是大陆板块内部地震, 震源浅、频率高, 强大度,分布广;(3)人口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 (4)人们的防震 减灾意识差,成灾率高。19. 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特大地震,例如: (1)1303 年,山西洪桐发生 8 级大地震,死亡20 万人;( 2)1556 年 1 月 23 日,陕西华县发生 8 级大地震,死亡 83 万人

8、:其中瘟疫和饥荒死亡 60 万人,堪称世界之最;( 3)1920 年宁夏海原 8.5 级大地震,死亡 23 万人;(41966 年 3 月,刑台 6.8 级和 7.3 级大地震,死亡 8000 多人,受伤 3 万多人,经济损失10 亿元;( 5)1976 年 7 月 28 日,唐山 7.8 级大地震,仅十几秒钟时间,就把 100 多万 人口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死亡 24.2 万人,重伤 16.4 万人,这是建国以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 称 为现代地震史上之最。 为了不使人们忘记这次地震的惨痛教训,我国政府把这次唐山地震日 7 月 28 日定为全国人民的地震纪念日。( 6)199

9、9 年 9 月 21 日,我国台湾南投县发生 7.6 级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 400 多颗 2 万吨 级原子弹的威力, 死亡近3000 人,受伤 11300 多人,震坏房屋 11 万多户, 32 万人无家可归,余震 2 万多次,经济损失 118 亿美元。成为 20 世纪罕见的大地震。20. 我省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因为 (1)属于中强地震地质构造区;(2)人口稠密;(3)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将会 造成不可低估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例如(1)1979 年 7 月 9 日,溧阳市上兴、上沛发生 6 级地震,死亡 46 人,受伤 2965 人,损坏房屋 40 余万间,直接经济损失

10、 2.45 亿元。为了不忘血的历史教训,江苏省人民政府把这次溧 阳地震日 7 月 9 日定为全省人民的地震纪念日。( 2)1990 年 2 月 10 日,常熟、太仓5.14 级地震,损坏房屋 10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 1.3 亿元,成为我国 5 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最 严重的一次。21. 宜兴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 31 次地震。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二次地震是:(1)1974 年4 月 22 日受溧阳 5.5 级地震的波及;( 2)1979年 7 月 9 日溧阳 6 级地震的波及,全市有强烈震感,并使我市 21 个公社, 262 个生产大队遭受震灾,死伤 25 人,震坏房屋 4460 多间,经济损失

11、 1 亿元。因此,我市是属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的地区。三、防震减灾:22. 地震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但可以通过科学的监测预报和防御措施来减轻。我国防 震减灾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综合防御体系,也就是要做好 ( 1)地震监测预报;( 2)地震灾害预防;( 3)地震应急;(4)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的 工作。23.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1)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 2) 次生灾害。24.1976 年 7 月 28 日唐山 7.8 级大地震造成巨大伤亡和经济损失, 除了震级大,是直下型地震外, 其根本原因是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的 抗震能力

12、极差。25. 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1)对旧有建筑物抗震加固; (2)对新建建筑物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设防, 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26. 建筑物抗震设防的核心是: 减轻地震力和提高房屋整体抗震性能。具体要抓好选址、设 计和施工三个环节。27. 民房建筑不要把地基选在地质不好的地方,如疏松的沙、泽、坡地和河边等。不要砌 空斗墙,要进行抗震设防,并保证施工质量。不能野蛮装修,如拆除承重墙等,以免破坏 房屋整体结构,影响房屋整体的抗震性能。28. 生命线工程是指与城市生产、 生活有关系的工程。 包括(1)交通:铁路、公路、港口、 机场、城市道路、地铁等; (2)通讯工程:包括电

13、报、电话、传真、邮政等;( 3)供电工程 包括电站、电厂、电力枢纽、电网等;(4)供水工程:水源井、水库、排水和配水管道等; (5)粮食工程:粮库、油库、副食供应等; (6)供气:煤气设施等;(7)卫生工程:(8) 消防工程等。29. 防震减灾以生命线工程为重点是因为:生命线工程是城市命脉,是人民生存的重要保障, 某一环节或局部的破坏失控, 都将导致整个城市功能的丧失和瘫痪。30. 我国未来十年防震减灾的目标是: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 10 年左 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 6 级地震的能力。四、预测预报:31. 我国早在汉朝时代公元 132 年,科

14、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 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并在公元 138 年记录到了陕西大地震。32. 地震的预测预报是通过与地震有密切关系的震前异常现象即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现象来 监督预报的, 这是我国当前地震预测预报的基本途径。33. 地震宏观异常是指人们能觉察到的震前异常现象, 如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下水位 大幅升降、井水发浑发泡翻花变味或枯竭、动物异常等。34. 地震微观异常,是指人们不易觉察到的震前异常。如地壳变形、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变化、电磁、电阻、重力变化等。35. 动物异常表现为惊恐不安、狂叫狂奔、发呆不食、突然改变生活习性等。这是因为动物的 某些器官灵敏, 震前物理场、化

15、学场的变化,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 变化而刺激动物器官,使其行为异常的缘故。36. 震前地面动物异常: 动物异常大多出现在震前 12 天之内,震前几小时更为集中。 表 现为:(1)狂燥不安:狂吠、哭泣、嗅地、扒地、乱抓乱咬、乱跑外逃,猪羊不进圈,猫刁小 猫搬家, 牛马驴脱缰逃跑;(2)忧郁:反应迟钝、呆滞、不进食、不怕人等。37. 震前穴居动物异常:是指冬眠的蛇、蚯蚓等大量出洞,或被冻死地面;老鼠活动反 常,成群结对搬家等。38. 震前鱼类异常:成群的鱼翻腾打漩狂游,或漂游水面,鱼肚朝天翻白或大量死亡。39. 飞行动物异常:鸽、笼鸟、家禽(鸡、鸭)惊飞、惊叫,不进巢,笼鸟撞,

16、不进食,不 进窝;呆滞无神,改变栖息方式(如鸡不进窝上树栖息等)。40. 动物异常的识别:( 1)动物异常种类不是少数几种,一般常见动物都有异常反映;( 2 异常的反映量大;(3)时间上具有相对集中出现的高潮期;(4)地区上具有相对分布的密 集区。41. 地声、地光是地震来临的一种信号,是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报。大多数在震前几秒钟至几分钟出现。42. 地震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四种。时间上分别为 10 年内、12 年内、3 个月内和 10 天内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预报。 目前 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并成功预报了 1975 年 2 月 4 日辽宁海城 7.3

17、 级 地震和 1976 年 5 月 29 日云南龙陵 7.4 级、8 月 16 日四川松潘 7.2 级地震等,拯救了 10 万人的生命和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43. 国家依法保护地震监测预报设施和监测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44. 地震预报是政府行为。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发布权限为省级人民政府, 其他任何部门、单位、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消息。五、地震谣言识别:45. 地震谣传是指没有确切信息来源和毫无科学根据的迅速传播有关地震将要发生的消 息。46. 一般地震谣言的特征是: (1)将地震三要素(发震时间、地点、震级)说得十分具体, 时间精确到某日、某时、某分、某

18、秒,震级精确到几点几级(但目前科学水平还没有能够达 到如此准确的预报水平)。(2)谎称是某电台、某专家发布的地震消息。47. 要善于识别地震谣传:(1)掌握地震谣传的特征; (2)判别地震消息的来源;(3)掌 握我国地震信息发布的权限。要正确对待地震谣传:(1)不信谣,不传谣;(2)用防震减灾知识消除恐惧心理; (3)用地震预报法规约束自 己; (4)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和询问。六、避震自救:48. 震前出现地光、地声和初震现象到房屋倒塌这段时间约 1020 秒钟,是自然预警时间, 利用自然预警时间就近避震可减少人员伤亡。49. 震明应急防护原则:伏而待定、就近避震,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19、伏而待定, 就近避震” ,就是地震时迅速躲到能够避免或减轻地震伤害的地方。50. 在平房避震时: 要果断,就近避震,紧急外出不往返。 若在门口,室外无危房、窄巷或 障碍物等,应立即跑出室外,且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烟囱、水塔、变压器、石化、煤气及大桥 下。51. 居民楼里避震:不可慌乱跑出房门或跳楼逃生,应就近避震,躲在小开间厨房、卫生间、 储藏室或内墙墙角外、坚实家俱下和床底下。因这些地方抗震力强。52. 在商店和影剧院避震时:在商店和影剧院门口的人,可立即跑出大门到安全地方; 在商店里应就近躲在近处的大柱子、 坚实的柜台或大件商品旁(避开商品陈列橱) ;在影剧院里,应就近躲在排椅下, 前排可躲

20、在舞台旁, 且不可拥护出商店门和剧院门。 震后听从指挥有 序撤离。53. 在学校避震:( 1)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冷静果断; (2)震时让学生迅速躲到课桌下或讲台 旁,且忌乱跑乱挤出教室门和跳楼逃生; (3)平时要结合教学讲述防震减灾知识; (4)震前 要安排好撤离路线和转移场地;(5)震后指挥学生有序撤离。54. 地震被压埋人员自救:(1)用衣服捂住鼻子防止灰尘窒息; (2)挣脱手脚,用砖、木支撑可能倒塌的物体, 扩大空间,设法逃离险境,并向有光和空气的地方转移; (3)无力脱险时,保存体力,不要乱喊乱叫,听到有救援人员声音时,敲击发声求 救。七、法规知识:5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江泽

21、民主席签署,于 1997 年12 月 29 日公布,自 1998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56.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57. 减轻地震灾害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58.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防震设防要求。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 行施工。59.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不按照抗震设计规 范进行抗震设计或者不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的行为, 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60. 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 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 社会秩序。61.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 互救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