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 巩乃斯的马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1556054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5.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 2 巩乃斯的马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2 巩乃斯的马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2 巩乃斯的马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 巩乃斯的马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2 巩乃斯的马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 巩乃斯的马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文学知识填空。 周涛,当代诗人、散文家。是_的代表人物。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_文学奖,周涛散文的叙述语言,像西部的山水一样凝练,可谓字字珠玑,且不时有神来之笔。答案:新边塞诗人 鲁迅2.下列各项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畸形(j) 龇牙咧嘴(z) 滑稽(j)B.脖颈(jn) 叱咤风云(ch) 边塞(si)C.牝马(pn) 蓦然回首(m) 喑哑(yn)D.苍劲(jn) 声音高亢(kn) 篝火(u)解析:B项,“颈”应读“n”;C项,“蓦”读“m”;D项,“劲”读“jn”。答案:A3

2、.下列各项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撕打 与世隔绝 裹挟 我行我素B.奔弛 互相警惕 屹立 龙马精神C.欺凌 临危不惧 骐骥 争先恐后D.懦弱 英姿勃勃 老炼 环境严酷解析:A项,撕厮;B项,弛驰;D项,炼练。答案:C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这大概是由于过分提倡“老黄牛”精神引起的反感。B.那卧在盐车之下哀哀嘶鸣的骏马和诗人臧克家笔下的“老马”,不也是可悲的吗,但是不同?C.我们高兴得大笑;笑得从马背上栽下来;躺在深雪里还是止不住地狂笑;直到笑得眼睛里流出了泪水D.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

3、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解析:B项,问号应放于“吗”之后,这不是倒装句,而是一个反问句。C项,分号用错,分号是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这几个不是并列句,都应改为逗号。D项,第一个逗号应该用顿号,因为它是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答案:A5.解释下列成语,并辨析其感情色彩和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1)连篇累牍:(2)无与伦比:(3)叱咤风云:(4)淋漓尽致:解析:成语的积累重在平时,除了了解成语的意义,还要掌握成语的感情色彩及用法,不能只顾一端,不及其余。参考答案:(1)形容文章篇幅多,文辞冗长,不能用

4、于个别文字,贬义词。(2)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3)形容声势威力很大,多为褒义。(4)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文中的“真正的马”在作者眼里是什么样的?解析:本题要从全文看,归纳作者对马的赞美的语言。参考答案: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2.课文第二段中写牛、毛驴和骆驼的作用是什么?解析:这种写法一般都是欲扬先抑,有突出的作用。参考答案:写牛、骆驼、毛驴的特点,说它们是俘虏,是仆役,与下面褒扬马是“作为人类朋友的形象出现的”形成鲜

5、明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作者对马的喜爱之情。3.课文第六段一连写了四个“笑”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解析:结合当时的时代氛围和作者的心境,来理解这四个“笑”的含义。参考答案:在特定的政治气候中,久在塞北,长期苦闷压抑得到释放后的痛快舒畅。4.在雪夜纵马狂奔后,马的“眼睛里仿佛充满了怜悯和抱怨,还有一点诧异”,马在“怜悯”什么?“抱怨”什么?“诧异”什么?解析:此处马的“怜悯”“抱怨”和“诧异”反映的都是人对自己的体会和评价。参考答案:怜悯“我们”只能如此释放自己压抑的忧郁。“抱怨”我们不能像马那样直面现实,积极进取。“诧异”我们人类竟不如马!5.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想想文章想要表达一个什么

6、主题,而且文章中描写了哪两个场面来表现这一主题。解析:要弄明白作者写马的目的。作者通过写马这一特定的生物是为了表现对自由生命的向往,要通过作家和背景的介绍来完成。参考答案:主题:借助对马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向往与渴求。两个场面:第一是作者1970年在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时忍受不了精神的压抑,在冬夜旷野的雪地上纵马狂奔的场面;第二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6.文章第十一段的议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生存竞争的规律使一切生物把生存下去作第一意识,而人却有时候忘记,造成许多误会”。通过关键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种种非正

7、常现象的_。马群所呈现的_,与人的世界中的_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讽。解析:在记叙描写性的文章中,出现了简练的议论段落,要引起重视,注意它的作用。马和人的对比要根据课文内容来归纳。参考答案:愤懑和抨击 坦荡、自在、公平 扭曲、丑陋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见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

8、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1.马给予了“我”什么,让“我”终生受用不尽?2.结合上下文,概述马的

9、形象。(一)1.解析:给予“我”的必定是精神的力量与思想的启迪,因此,要在上下文中去寻找作者对马的形象的思考,就不难找到答案。参考答案:在逆境中不任人随意欺凌,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启迪。2.答案:它虽然接受了文明的洗礼,但保持了自由的生命力,它代表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崇高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巩乃斯草原度过的那些日子里,我与世界隔绝,生活单调,人与人互相警惕,唯恐失一言而遭灭顶之祸,心灵寂寞。只有一个乐趣:看马。好在巩乃斯草原马多,不像书可以被焚,画可以被禁,知识可以被践踏,马总不至于被驱逐出境吧?这样,我从马的世

10、界里找到了奔驰的诗韵,辽阔草原的油画,夕阳落照中兀立于荒原的群雕,大规模转场时铺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熊熊篝火边的通宵马经,毡房里悠长喑哑的长歌在烈马苍凉的嘶鸣中展开,醉酒的青年哈萨克在群犬的追逐中纵马狂奔,东倒西歪地俯身鞭打猛犬,使我蓦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壮美和那时潜藏在我们心里的共同忧郁 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听到马蹄踏过大地的有力声响时,就在屋子里坐卧不宁,总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样儿的马走过去了。而且我还听不得马嘶,一听到那铜号般高亢、鹰啼般苍凉的声音,我就热血陡涌,热泪盈眶,大有战士出征走上古战场,“风萧萧兮易水寒”

11、的悲壮之慨。3.如何理解“好在巩乃斯草原马多,不像书可以被焚,画可以被禁,知识可以被践踏,马总不至于被驱逐出境吧”这句话?4.作者描绘的油画、群雕、通宵马经、长歌、苍凉的嘶鸣、青年哈萨克纵马狂奔等景象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二)3.解析:“文革”时期,正常的社会生活被政治运动严重异化,人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压抑和痛苦。作者描述的是马群的生存状况,而寄托的却是对社会的批判和期望。参考答案:这里用了一组对比来说明作者内心的苦闷,书画和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对作者来说却是那么稀缺,只剩下马,可以使“我”在精神上超越苦难。对马的群体生活图景的关注,其实就是对社会、对自我生存环境的关注。4.解析:周涛笔下

12、的巩乃斯具有典型的西部草原特色,正是这种特有的西部风情和自然景观形成一种特定的西部气质,这种广阔纯洁的自然景观是精神处于绝境的人的最后的支持,形成一种崇高壮烈的气象。参考答案:充满着不受羁绊的生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秃 鹫周晓枫 它们实在太难看了,要想让人相信它们的长相不是出于上帝刻意的惩罚是困难的,除了丑陋的相貌,还要加上粗鄙的生理习性秃鹫是著名的食腐动物。不断亲吻死神的遗物,它的嘴只用于接触尸体。腐肉滑过秃鹫腥臭的口腔,污秽的血使它的羽毛更脏,秃鹫总是成群集合在死尸旁边,就像坏人般撮合在一起。 其实,粗略地看去,秃鹫长得颇有几分像鹰,但两者的风范多么迥异啊

13、!哪只秃鹫能像鹰那么超拔?哪只鹰能允许自己堕落成秃鹫这样?世界是以对称的方针设计的,黑在白的对面,正义在邪恶的对面,每一高尚都有对应之下的卑鄙。甚至物种的安排也借鉴了这个原则,我们会发现一些奇异的对称:鹰和鹫,狗和狼,蝴蝶和蛾子,青蛙和蟾蜍这是怎样蓄意的技巧,在相似中制造最大的对比?什么细节的改变,更改了最终的性质?对垒着,冲突着,衬托之下彰显出一方的美德,谁不幸地被压在背面?与前者相比,体现在后者身上的是丑陋的外表、粗糙的工艺以及恶劣的名声,它们仿佛是对前者极具讽刺效果的失败仿制。也许,它们是被废弃的粗坯,在此实验基础上,造物主确定了更出色的形象方案。但它们依然被保留下来,因为正面常常不是被

14、建立而是被烘托出来的,因为高耸的塔尖需要宽绰的底座。也许上苍觉得只有在对称之中,才能体现世界的平衡之美,他认为这是公正的然而这只是鹰的公正,而不是秃鹫的。 秃鹫会不会对鹰怀有深刻的仇恨呢?嫉妒产生的先决条件,是两者之间具有某方面的相似性和可比性。一个小职员不会嫉恨总统的荣耀,却对新提拔的科长耿耿于怀,因为这人与他有着同等的资历和能力,可是好运却偏袒了另一方。我无从知道秃鹫对鹰怀有怎样的情感,它从未有过什么明确的表示。当自己处于劣势之中,可能漠视对方比之关注对方,更能让内心平静。 我们是否可能克服众多障碍,去认识秃鹫的美德呢?每当发现食物,它会在高空旋转自己的身体,以通知远处的同伴从中我们看到一

15、种合作友爱的精神。就像是巨大的抹布,秃鹫弄脏了自己的身体和名声,却以辛苦卑贱的清洁工作,维护了草原的清洁从中我们看到一种忘我奉献的品德。作为食肉动物,吃腐质意味着不杀生,它宁可放弃鲜美的嫩肉,为难自己的胃口,而让给别人一条生路从中我们看到慈悲的心肠。调整一个角度,两极对峙的判断竟可以互换,相距最远的,可能却是血缘最近的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这玄妙的辩证? 我往前凑了一步,眯起眼睛看着秃鹫:难道,难道这个穿着又脏又旧的衣裳、秃顶又驼背的家伙,其实是个面丑心善的卡西莫多?5.第二段作者称秃鹫仿佛是“失败仿制”“被废弃的粗坯”,意思是什么?作者对造物主把秃鹫“保留下来”持什么态度?6.第三段问:“秃鹫会不

16、会对鹰怀有深刻的仇恨呢?”对此,作者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作者对秃鹫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7.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1)高耸的塔尖需要宽绰的底座。(2)一个小职员不会嫉恨总统的荣耀,却对新提拔的科长耿耿于怀。(3)调整一个角度,两极对峙的判断竟可以互换,相距最远的,可能却是血缘最近的。(三)5.解析:结合全段不难发现,“仿制”“粗坯”就是段首所说的“秃鹫长的颇有几分像鹰”,“失败”“被废弃”则指二者风范迥异、美丑悬殊。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一句与下句为因果关系,可知下句就是解释上句的,对下句进行概括即可。参考答案:秃鹫与鹰相比虽有几分相像,但美丑悬殊。造物主留下秃鹫只为衬托鹰之美,

17、这对秃鹫是不公正的。6.作者的看法是秃鹫不会对鹰有深刻仇恨,理由是秃鹫处于劣势之中,但它漠视鹰,不失自尊,内心平静。作者对秃鹫持肯定态度。7.解析:(1)注意“塔尖”与“底座”在文中的含义。(2)注意这里的类比,小职员是不大可能成为总统的,因此也不会去嫉恨他,秃鹫对鹰的态度也是如此。(3)思考与判断的关键,就在于角度,角度不同,结论自然不同。参考答案:(1)不寻常的物体需要普通的物体来衬托。(2)小职员常常嫉恨身边的同事,秃鹫不会嫉恨自己无法相比的鹰。(3)变换思维角度,结论截然不同,美丑可能互换。(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菜 花孙 犁 每年春天,上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

18、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怀胎”。慢慢地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放在书案上,就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静。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

19、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可是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发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的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根菜帮修了修,放在水

20、盂里。 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而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群蜂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1946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

21、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副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短文,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 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略有改动)8.文章描写了三种菜花。其中白菜花的外在特点是什

22、么?作者赋予菜花的美是什么样的美(不超过两个字)?9.文章为什么要插叙有关父亲的往事?10.文章最后一句话富有象征意义,请说出这句话的寓意是什么?(四)8.解析:答为“普通”“平常”“朴素”不够准确。参考答案:特点: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静,没有香味,色彩单调。平凡。9.解析:注意此类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特点。参考答案:因为“父亲”像菜花一样平凡,有他生命的美。10.解析:“平凡”“美丽”的生命“值得赞美”,可以写到文章里。参考答案:平凡而美丽的人生值得赞美。创新应用11.(原创)读下则新闻,写出导语部分。 _ 近日有报道称,在北京新课改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替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3、北京市教委昨天就北京出版社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实验教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北京版的教材中,鲁迅的作品不仅没有削弱,还得到了加强。本套教材共编入鲁迅诗文11篇,包括范爱农等。 鲁迅作品的篇目与以往相比有所调整,但没有削弱。本套教材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套教材中,是选编鲁迅作品最多的一套。解析:新闻导语是新闻内容的最主要内容,我们在读新闻主体的时候,应注意筛选有效信息。(1)答案示例:鲁迅的作品并没有被削弱,而是在北京版教材中得到了加强。上周,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2.(2007全国高考,18)把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字母符号。 , ,

24、人口不过二十万, ; , ,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 ;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的一石一木无不浸润着音乐的魅力。a.面积不过八十公顷b.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c.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d.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e.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f.美得让人不忍离去答案:b a e d c f13.(原创)用一句话概述下面漫画的内容,并对此现象做一评论。解析:观察画面要仔细,两只车轮和车身上的字提示了内容。答案示例:以公务考察为名集体公款旅游。公款出国旅游、吃喝消费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不光是把财政耗掉了,还吃掉了老百姓的人心,必须狠刹这股歪风。14.鉴赏这篇文章,首先要注意通过两个场面感受作

25、者笔下马奔驰的力量与壮美,鉴赏作者描绘马的高超技巧;其次要鉴赏本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请你以“可爱的生灵”为题,写一篇与动物有关的短文,不少于400字。写作提示:从小到大,鸟兽虫鱼这些世间可爱的生灵会让你感动。仔细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还要注意去观察它们,再查找资料研究一下它们,最后把你对它们的观察与思考写下来。高考链接15.(2007全国高考,19)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上进行修改。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

26、。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中有幸接受采访,我们对此表示感谢。(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答案:(1)家父 您父亲或令尊 (2)犬子 儿子 (3)小有名气 很有影响 (4)有幸 应邀16.阅读下面文字,请从对旅鼠赞扬和批评两个角度分别写一条评论语。 旅鼠是一种生活在北极附近,身长10厘米左右的小型啮齿动物。这种动物有规律地每隔34年,便要大规模地集群一次。这是因为经过这段时期之后,由于北欧旅鼠的大量繁殖,居住地过度拥挤,食物发生危机,它们不得不外出寻找食物。有趣的是,旅鼠的迁移路线几乎总是面对大海,沿途之中如果遇到湖泊和小河,就泅游过去,最后到达海边还不肯止步,纷纷跳下海去。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它们把大海当成了又一个湖泊,又一条小河,以为有能力游过去,但结果却是一场悲剧。赞扬:批评:解析:对一个事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甚至相反的理解,本题即是如此。要点提示:赞扬其为达目的奋不顾身的精神,批评其经验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