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清华校史有感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21548763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习清华校史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习清华校史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习清华校史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学习清华校史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清华校史有感(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习清华校史有感 今天真聆听了有关清华校史的精彩报告,以下为简要总结,并谈一下我对清华历史和清华人文精神的感想。 清华的历史 清华大学的发展分为191-14年,149-198年以及1978年至今以下这三个阶段。 (1)清华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1年并于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5年设立大学部并开设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于1938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并由清华校长梅贻琦出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实际主持校务。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解放后,195年经过大规模的院系调

2、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1952年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后,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3)17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清华大学设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

3、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感想:从这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来看,清华早期的历史诠释了“国之不强则受辱”,清华建校乃清政府利用美国政府“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而办起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庚子赔款乃国耻之痕。国耻的痛楚和重负,与振兴国运的责任和决心,就这样交织着凝结在清华的百年历史和过去一代代清华学子的身上。如今这种社会责任感在祖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日益繁荣昌盛,国际地位与日俱增的环境下对于我们新一辈的清华人却更加强烈。经济是国家的命脉,而今国家间的新时代的战争就是经济的较量,我们作为清华经管mba的学生,身上是更重的担子: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们要为保持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平稳的发展做出自

4、己的贡献。 清华的人文精神 讲座中提到闻名世间的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起源:1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 在这一校训的指导下,在过去的近百年中,清华培养了许多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英士和治国栋梁。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荟萃,文理兼容,古今贯通”,形成了著

5、名的“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群星璀璨,在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21年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5%为清华大学校友。 感想: 这里我最受到鼓舞的是清华当年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看法:中西荟萃,文理兼容,古今贯通。这指导我们在当今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如何做到真正的中西合璧,就是将西方的现代管理理论和中国传统东方哲学相结合,发展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现代管

6、理理论与实践。作为一名在外企工作的同学,我很幸运能够接触到西方当代最先进的管理理论,模式以及企业文化,对我的考验是如何将在外企所体验和学习的这些经验和知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文化背景相结合,发展和培养属于自己的管理理念,做到真正的中西文化,荟萃一堂。 第二篇:参观校史馆有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常识”作业 参观校史馆有感 根据书记的作业要求,我们小组一行六人参观了位于图书馆一楼的校史馆,亲身体验学校的悠久历史和辉煌岁月。 经过参观校史馆,我了解到江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从1902年开始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到今天的江南大学,在百余年的创办历史上,江南大学经历各种困难:抗日战争爆发,为躲

7、避战乱辗转西部办学;师资迁出,学校重建。在种种挑战与困难、在艰苦的办学条件面前,这所百年学府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矢志不移地坚持发展,才有了今天“11工程”重点建设高效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许多优秀的教授、学者曾经站在江南大学的讲台上,为我们的师兄师姐们传道、授业、解惑,他们中不乏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这是一所群星闪耀的大学,我为有如此多伟大的学者在这里的讲台上讲学而感到骄傲。 从这里走出的人才遍布各个领域,他们曾经创造过并正在创造令人惊叹的功绩,在科学领域,商场上,政坛上,到处可见江南人的身影。江南大学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气势磅礴,却又不失朴素典雅。它为祖国

8、的日渐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江南大学的学生,我们应向前辈们学习,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继承和弘扬我校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先人艰苦创业精神。 第三篇:参观校史馆有感参观校史馆有感 2021年5月20日,西安临潼明媚。我班同学在郝卫全老师的组织下,来到了图书馆一楼的西安科技大学校史馆。我们开始了对校史馆的参观,校史馆的参观活动令我们很有感触。原来我们的学校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渊源,发展为如今的西安科技大学,培养了7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为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流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

9、将是一所知名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张张的奖状,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西安科技大学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西科大的历史和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西科大的辉煌与不凡。 西安科技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西安科技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3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组建而成)矿冶工程系。矿冶工程系由原国立北洋大学工学院矿冶系(成立于895年的采矿冶金科)和焦作工学院矿冶系(成立于1909年的采矿冶金科)成合并组建而成,。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当时就曾提出过采矿系从西北工学院分出,

10、单独成立以采矿为主的高等院校的设想。1954年陕西省委根据陕西地区煤炭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曾多次考虑在西安创办一所为煤炭工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学校。但是,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均未实现。 957年7月,国家高教部决定,将西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调整到当时已由上海迁来西安的交通大学。采矿系调至交通大学后,原归属采矿系的地质教研组分出,与西安动力学院及西北农学院水利系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职工组合并组建了交通大学地质系。1958年月,陕西省人委根据西北协作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煤炭工业在发展对培养科技干部的要求,以会办骥字第307号文正式批准,成立“西安矿业学院”,同时组成了西安矿业学院筹备委员会。 在

11、陕西省委、省人委、陕西省煤炭局的领导下,在西安交通大学等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努力,筹备工作就绪。195年9月15日,西安矿业学院开学典礼在西安市吉祥村矿院校址内隆重举行。一所新的高等煤炭院校西安矿业学院宣告成立,隶属于煤炭工业部,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了校名,与中国矿业大学(原北京矿业学院)是当时煤炭系统仅有的两所5年制本科高校。1998年8月,国务院决定将我校 划转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99年6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021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选拔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

12、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和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08万,有雁塔和临潼两个校区,设有研究生院和7个学院(部)。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涵盖3个二级学科。拥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现有

13、8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和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5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矿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 学校有教职工2021余人,专任教师20余

14、人,教授、副教授4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者90余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0人,陕西省“百人计划”7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7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7人。学校还有一支由2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8人。 “十一五”以来,该校承担科研项目28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7”、“8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54项;科研经费总额7.9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

15、果奖36项;获准专利5项。 半小时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先辈们创建科大的艰辛历程,感受到了做一个科大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2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尤其是 我们科大人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_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担负起“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使命。为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把西科大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作为传承西安科技大学五十余年精神文明的我们,对学校的过去倍感自豪,对学校的现状感到欣喜,对学校的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我们将以先辈为榜样,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

16、为首要目标,发扬传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为西科大的历史之墙添上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 第四篇:参观校史馆有感参观校史馆有感 作为江南大学的一员,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江大,那么校史馆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怀着好奇与冲动我走进了江大的校史馆,据说校史馆是回顾为了江南大学百余年的风雨征程,追寻江大人五十载的奋进求索,展示江大的办学成就与学科特色而在校庆五十周年之际筹建的。所以我更加好奇。 江南大学校史馆是学校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的物化凝炼和具体体现,是宣传学校、联系校友、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校史馆位于公益

17、图书馆一楼,展区面积76平方米,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等六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00多幅图片资料和250多件实物。 一进入校史馆,映入眼帘的就是现在的江南大学的立体图,站在他的身边,我和同学很快的就发现了自己的宿舍所在地,看着江大的布局,突然发现其实江大的很多地方我都没逛过,当时感觉整个江大都待在了我的面前,我不得不说,江大,不枉称为“生态校园,曲水流觞”。接着我们就进到了三江师范学堂,里面的第一部分就是“金陵典学”,墙上的图片与年代的组合很清楚的说明了江南大学的前身,从三江师范学堂到二江师范学堂再到其他这在

18、无疑中很好的说明了江南大学的历史背景。作为江大的学子,我们都知道江大是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在021年合并而成的,但是如果你没踏进校史馆,可能都不知道还有三江师范学堂这一前身吧。“金陵典学”比较有历史的气息,接着我们就到了“学海无涯”的那一部分,这里面记载了江南大学的许多成就和辉煌,尤其是食品学院和物联网学院的,虽然没有商学院的,心里不免有些不平衡,但都是江大人,所以郁闷也只是一时的,心里还是很高兴江大能有这样的成绩。在校史馆里无论是那一部分的介绍都非常的详细和清楚,在“桃李芬芳”中,你能感受到老师的伟大和辛苦;在“群星璀璨”中,你或许会产生嫉妒,但更多的是羡慕,更多的是希望自

19、己在将来也会有这样的成就;在“雨露甘霖”里,你会被深深的感动。在一处长廊里陈列着各大名校 在江大五年校庆之日送来的贺礼,这也说明了江南大学在其他的兄弟姐妹校中声望还是不言而喻的。 在校史馆里粗略的浏览了一遍,刚准备离开时不知道我们触到了什么按钮,校史馆里响起了音乐,带着好奇就上前听了一下声音的来源,最后发现竟是江大的校歌,“太湖之滨”优美的旋律不时的响起,我们的心情就开始有了些变化,老实说,来江大那么长时间了,我还没听过江大的校歌呢。今天无意中遇到了,心里真高兴。 也许现在的江大不算什么很好的综合性大学,但是未来的事谁知道呢,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你跟你周围的朋友说你是江南大学的学子时,他们会

20、充满羡慕的说:哇。原来你是江南大学的 第五篇:参观校史馆有感抱璞守真 奋斗超群 这是我自己第二次踏进校史馆了。这一次是学校工会专门组织青年教师参观校史馆,感悟六中精神,培养青年教师“六中人”意识的一次重大活动。 还记得去年跟随班级学生的大部队,对校史馆有一个匆忙的浏览,那次留下大大的惊叹。吃惊于六中在当今的淄博高中教育中取得的辉煌成绩,感叹在六中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六中是一所名校,但是那次所了解的都超乎了自己之前的预想。仿佛是一位久闻的佳人,一直期待与之相遇的,见面后魅力马上就在期待第二次的相会。其实去年参观后校史馆后,我内心一直有种期待,期待着能有机会再一次走近她,慢慢地阅读她的故事,细

21、细地感受她的气息。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的梦想竟然成真了。校史馆,承载着六中的过去,见证着六中的现在,寄托着六中的未来。是一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这一次参观真的是非常幸运,因为给我们做讲解员的是工会牟主席,而牟主席正是“六中百年校庆活动”中搜集校史馆资料的主要活动人。所以,校史馆中的每一张老照片,每一位校友,都是牟主席当年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采访搜集而来。说起六中的历史,牟主席如数家珍。难得可贵的是牟主席百忙之中还亲自为我们讲解,说道精彩处是神采飞扬。到最后的展厅时,他的声音中已经有了稍许的嘶哑,才发现,那瓶水,他一直拿在手中,竟然没有顾得上喝一口。正如牟主席在讲解活动结束时所感叹,我所熟知

22、的六中的历史,六中的故事,细细讲来,两天时间也不够是啊,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牟主席所能够讲给我们听的只能是最辉煌、最精彩、最感人的篇章感叹着六中辉煌历史的同时,也敬佩着现在六中的脚踏实地,感动着学校满满的人文精神,润物细无声地关爱每一位“六中人”。 所以这次参观之后,稍稍的遗憾中竟然又有了新的期待,期待着第三次校史馆之旅,期待着与之更亲密的接触。 后记:如上百字难以表达自己激昂澎湃的感情。特别是看到六中学子挥笔写下的光被赋:“寻踪光被,采风济美。史芳沁溢,今兴迎来。叙故事而扬激情,闻新歌而扑旧怀。百年六中,聚时代之名流;举世名校,开盛世之篇章。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校堂傍秀水之畔,才气若浩瀚迸发。

23、人师聚万漉千淘,可叹精英;学子汇千挑万选,堪称高材。传道授业,打造卓越;习文悟德,拼搏一流。拜慕无数,教德之扬名;褒奖有加,学业之高深。继往开来,又上一层;吐故纳新,更进一步。 ”更是惭愧自己还是一位历史教师,没有体现出“文史不分家”应有的精彩文笔。所以下一步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六中的精神“叩问一流,从一做起”,六中的校训“抱璞守真,奋斗超群”来要求自己,实现自己内心的追求。 最后与君共勉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 12 页 共 12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