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禅寺建筑中的文化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1543345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探究禅寺建筑中的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究禅寺建筑中的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究禅寺建筑中的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探究禅寺建筑中的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禅寺建筑中的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探究禅寺建筑中的文化一、宝通禅寺的建筑布局宝通禅寺由密宗、禅宗、净土宗多宗齐聚,它的建筑布局也同样以伽蓝布局形式为蓝本。宝通禅寺殿宇建筑依山就势,最前面为山门,进门后自下而上为圣僧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楼(玉佛殿),至此中分,右为祖师殿,左为伽蓝殿。(1)建筑朝向为坐北朝南,采取四合院式结构宝通禅寺整体建筑的方位为坐北朝南,我国汉化佛教寺院建筑基本上都遵循这个方位,这与我国建筑的朝向吻合。但也有例外,如北京的大觉寺。宝通禅寺的总体布局采用四合院式的组合结构,主体为佛殿,以办公为主;生活区分布在佛殿的两侧如僧舍、客堂等,同时还有相应的配殿,如伽蓝殿、祖师殿等,与故宫平面配置高度一致。

2、(2)建筑的色调以红、黄两色为主中国历来崇尚红色,佛教寺院也受其影响,如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就是以红色为主。而宝通禅寺建筑采用红、黄两色作为主色,我国古代红黄二色象征皇权,并持续了超过两千年的时间。宝通禅寺作为皇家寺院,其建筑选用红、黄两色也就显得合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宝通禅寺能用红、黄两色作为建筑的主色,说明佛教在我国的地位可见一斑。(3)宝通禅寺建筑山门,钟楼和鼓楼。佛寺的山门通常是一座有三个洞门的牌楼式建筑,象征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天相门、天作门,也称三门。宝通禅寺的山门即便只有一门,也称三门。山门是僧俗的分界。过了山门之后,便可看到左钟楼、右鼓楼的布局。所谓“晨钟暮鼓”是寺庙

3、的传统,即早晨先击钟,以鼓应之;晚上则先击鼓,以钟应之。佛殿,为供奉佛像的殿堂。其中大雄宝殿通常为中国寺院的中心建筑。在禅寺初创时,不设佛殿、不礼佛像,以“不立佛殿,惟树法堂”,而以主持法堂代佛说法,确立了法堂的中心地位。直到北宋,佛殿才重现于禅寺并日趋重要,南宋后,禅寺构成从以法堂为中心转向以佛殿为中心,“禅林有佛殿,如朝廷太极殿”的说法,就足以说明佛殿在整个寺院建筑中的重要性。天王殿,也称弥勒殿。宝通寺也有相同的佛像设置。天王殿里供奉的是弥勒佛、韦陀菩萨,“进门见弥勒,出门见韦陀”是我国寺院天王殿的普遍设置,天王殿还在它的四个方位供奉着四大天王。大雄宝殿,被称为正殿,是宝通禅寺的核心建筑。

4、大雄宝殿中供奉三位主佛,分别为释迦摩尼及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两侧有十八罗汉。佛教传入中国,本是没有罗汉的,在汉化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罗汉,罗汉堂也由此被称为最有中国人情味的佛教殿堂。宝通寺玉佛殿为两层正殿建筑。玉佛殿楼上为禅院专门存放特大丛书大藏经的地方,也称藏经楼。宝通禅寺众多佛教经文珍宝,尤以大藏经最珍稀。大藏经于乾隆三年御刻,印数不多,仅供御赐,所以愈见其珍贵。它作为佛教经典的总汇,它既保存了今天在印度失传的早期经典,同时又收载历代学者对教理所作的阐释,是研究古代东方文化非常重要的典籍。宝通寺藏经楼建筑在整个寺院中轴线的后端,且择地势最高之处而建,以避水火。另外,现法

5、堂的中心位置随着佛教本土化渐渐被佛殿取代,宝通禅寺也不见法堂的踪影,若需要法堂,藏经楼便是它的替代场所。配殿。各个禅寺根据自己的特点,配殿的设置多有不同。宝通禅寺的配殿主要有伽蓝殿、祖师殿,以及僧舍等生活区场所。伽蓝是译为“众园”,本土化后翻译为“僧园”。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成为寺院总称。宝通禅寺的伽蓝殿与一般寺院供奉的神有所不同。通常伽蓝殿中供的是波斯匿王、祗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以纪念这三位最早护持佛法建立伽蓝的善士。宝通禅寺伽蓝殿中供奉的却是关羽塑像,这又是佛教本土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根据隋代名僧智顗所云白日见关公显圣而建立玉泉寺的传说,关公也算是伽蓝神。西配殿是祖师殿。多属禅宗系统,为

6、纪念该宗奠基人(祖师)而建。正中供禅宗初祖达摩禅师,他是禅宗理论的输入者。左侧供六祖慧能禅师,他是禅宗的实际创立者。右侧供百丈禅师,他是禅宗清规的制定者。九龙壁。宝通禅寺是历来我国的皇家寺院,就不得不提到寺中的九龙壁。宝通禅寺与故宫的建筑特点相似,整个寺院的建筑处处显现出皇家气度,九龙壁就是其中典范。在我国古代,佛教和道教的建筑中,只有皇家庙宇和道观才能雕刻九龙壁,道教如湖北九宫山的皇家道观瑞庆宫,在观内也有九龙壁。宝通禅寺的九龙壁体现了我国封建制度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是佛教本土化的标识。二、总述宝通禅寺作为佛教汉化后的禅宗寺庙的代表,见证了佛教近两千年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这些文化的融合被宝通寺的建筑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宝通禅寺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系统,为我们呈现了别具特色的佛教建筑文化盛宴。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