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7.辛弃疾词两首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21541718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 7.辛弃疾词两首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7.辛弃疾词两首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7.辛弃疾词两首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7.辛弃疾词两首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7.辛弃疾词两首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7辛弃疾词两首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解释词语并在括号内为加点字注音。楚天:遥岑:舞榭():吴钩:巷陌():揾():答案: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眺望远处的山岭。舞榭():歌舞的台榭。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宝剑。巷陌():街道。揾(wn):擦。2.填空。(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是我国时期爱国词人的作品。词人由义军而归顺朝廷以后,一直力主抗金,始终壮志难伸。这首词写于1205年。当时,宰相韩侂胄草率北伐,任命词人为镇江知府。词人既,又。在登上镇江东北时,写出了这首词。(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是辛弃疾在建康做时所写。当时,他南下已有七八年了。由于南宋王朝派长期当政

2、,压制力量,因此,他一直遭受压抑。这首词正是抒写他因、国事日非而抑郁的心情。答案:(1)稼轩词编年笺注南宋辛弃疾支持韩侂胄北伐反对草率冒进北固亭抚今追昔(2)通判主和抗战壮志未酬悲愤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五个典故,请写出与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及其朝代,并注明与典故相关的词句。答案:(1)孙权三国“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刘裕南朝“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3)刘义隆南朝“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4)拓跋焘北朝“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5)廉颇战国“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

3、现力。解析:这四句的大意是:雄伟壮丽的江山千秋万代依旧如故,可是却无处寻找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当年的歌舞楼台经过长期风吹雨打早已荡然无存,英雄的业绩也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无影无踪。悼古意在伤今,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够力挽狂澜,振兴宋室,抵御外侮。参考答案: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

4、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表现出词人对时萦心怀。把“四十三年”特地前置强调,更表现出,的沉痛感情,含蓄地表明了自己,收复失地,的心情。答案:国家旧耻时间过了很久国耻依然未雪支持北伐洗雪国耻2.默写。(1)千古江山,。舞榭歌台,。(2)想当年,。(3)落日楼头,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4)倩何人唤取,?答案:(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断鸿声里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4)红巾翠袖

5、,揾英雄泪3.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本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把下边的句子颠倒的语序改过来。(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答案:(1)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2)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3)犹记四十三年,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4.“道”,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说,b.路,c.学说,d.主张。试给下列句中的“道”选出正确的解释。A.人道寄奴曾住。()B.余将董道而不

6、豫兮。()C.俱会大道口。()D.执手分道去。()解析:“道”在这里有四个义项,有的作动词用,有的作名词用,看语言的情境判断。答案:AaBdCbDb5.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解析:A、B、C三项涉及三个典故,并未涉及知音难觅情怀,只有D项合乎题意。答案:D6.典故的运用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一大特色,作者借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上片借景物抒写他怀念中原、报国无路的悲愤。下片则转入借历史人物抒发他抑郁的情怀、失意的悲

7、痛。三个典故各有侧重,联系上下文内容及寓意去思考即可。 参考答案:词的下片连用三个典故说明自己的心境,由于作者贴切自然地运用了这些典故,非但没有给人以掉书袋的感觉,反而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的“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说的是张翰因不满于官场的混浊不堪,见到秋风起,便想到家乡的鲈鱼脍,于是弃官返乡。此典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朝政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尽管壮志难酬,但也不愿学张翰弃官归隐,一个“休说”表明了作者绝决的态度。“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则通过许汜在国势艰危之际不思报国却讲究个人生活的舒适与否的典故表明了作者尽管难以见用于朝廷,但却渴慕刘备的英雄气概而厌弃许

8、汜的胸无大志。“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有关桓温的这一典故颇富深意,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征来表达自己北征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这三个典故的运用,既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又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深挚的感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9、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本词上片中最能烘托词人此时心境的意象是和,最能表现词人此时心境的动作是和。(2)请表述词人此时的心境。(3)本篇的写景有什么特色?试分析说明。答案:(1)落日断鸿看吴钩拍遍栏杆(2)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忧愁自己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辜负了平生的雄心壮志。(或: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3)借景抒情是本词的一大特色。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10、髻”三句,是写山。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可选取其中一句话或几句话进行鉴赏,不一定对上片都作

11、分析。)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首词的上片极力渲染元宵夜赏灯的盛况,其中几处摹写灯火的词语有、和。(2)词的下片末尾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有人认为是作者追慕的美人,近代学者梁启超则评这首词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请谈谈你对“那人”这一形象的理解。答案:(1)花千树星如雨鱼龙舞(2)这一形象写的是一个不甘寂寞、不随流俗的女子,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宁愿幽居、不愿同流合

12、污的高尚品质。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轤,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锦襜突骑:穿锦衣的马队。燕兵:作者手下的义军士兵为北方人,泛言为“燕”。娖:整理。银胡轤:银色的箭袋。金仆姑:箭名。(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春风不染白髭须”的意思是什么?(3)“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对比。(2)春风可染绿草木,却染不青花白的髭须。意谓壮年时代已一去不返。(3)被弃置不用的悲愤

13、牢骚。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首词的上片勾画出农村夏夜图具有怎样的特点?词人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两句诗正常的语序是怎样的?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1)月色皎洁,稻花飘香,农村的夏夜是优美的;月光惊动了乌鹊,清风惊醒了鸣蝉,农村夏夜是宁静的;一片片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年景,夏夜的气氛又是热闹、欢乐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鹊声、蝉声、蛙声衬托夏夜的静谧。(注意:“说丰年”解释成人在说也行。

14、)(2)应为“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第一问需要注意上片“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两句和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一句,还要结合词人的身世和经历进行深入思考。第二问需要结合词人当时的处境

15、做题。参考答案:上片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的“愁”是关心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全词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社会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郁激愤感情。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有人认为这首词塑造的是一个怀远的思妇,也有人认为这首词塑造的是一个思归的远客。你认为呢?请结合词略作分析。答案:如果认为写的是思妇,那么上片就是实写,下片就是虚写;如果认为写的是远客,那么上片就是虚写,下片就是实写。也可以认为上下片分别是写思妇、远客。只要能言之成理就可以。深层探究7.分析永遇乐京口北

16、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答案: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8.应如何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答案:这是词人以廉颇自况,乃全词主旨所在。这一年词人已经64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很可能他会像当年赵国名将廉颇一样,被执政者弃置不用。他的这一猜想很快就变成了事实韩侂

17、胄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读这句诗时要读出作者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把它看作悲观语或怨语。高考链接9.(2010高考安徽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解析:一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情形,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参考答案:(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意思答对即可。)(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