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之《想北平》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21541398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之《想北平》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之《想北平》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之《想北平》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之《想北平》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想北平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探究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古今天涯人孤独的乡愁。 3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思乡之情,热爱故土 二、教学重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 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

2、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生的出发地,也是人精神的归宿。也正是由于此,从诗经开始一直到今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老舍的想北平也是其中之一。二、解题1、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

3、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不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全是写北京的。可见,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师:再请同学们关注一下文章的题目,“想北平”作者为什么用“想”而不用“写” ?师:我每天都和同学们见面同学们会想我吗?生:不会。 师:只有我有一天不教你们了,你们可能会想我吧!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的说法了(笑)那么说明什么?生:当时作者不在北平。(同学们概括得很好! 这篇散文写于193

4、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战争即将爆发,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故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重的主观情感,而“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述,一个“想”字就暗示出作者不仅要描述北平,而且要把自己对北平的爱与读者分享。3、追问:老舍爱北平的情感是怎样的?(请找出文中原话13节)“我的北平”:“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爱的北平不是支支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的与我的心灵粘和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等;(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

5、格和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予给。”(第三节) 小结:老舍对北平的爱,已经与心灵黏合,与血液交融,已注入骨髓,已融入性格。所以,他把北平当作母亲来写,当成自己的家来写,把它说成是“我的北平”。过渡:想念故乡总有具体的“事物”来寄托作者这种思乡之情。北平作为历朝古都,这里有宏伟的故宫,巍峨的长城,美丽的颐和园,温馨的四合院,还有北海公园、香山红叶等等(多媒体同步投影相关图片)。可以说北平可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那么老舍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文章哪几段是具体写了北平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具体地看课文47节。先请大家听朗读5分钟 。 明确:学生回答:4、5、6段。学生可能会答到第7段,这是一个总结性的

6、抒情段落,可暂时不作解释。三、分析45段,20分钟1、好,请男生齐读第4、5段,女生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男生齐读,女生思考并回答。(可用文中词句回答:动中有静,安静而温和;在人为中显出自然) 2、这些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是怎么样来写的)3、(过渡)刚才我们男生读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没有?明确:读的时候要有感情。毕竟北平是生他养他的地方,积水潭也是老舍在北京最喜欢的一个地方,那里的一石一水,一枝一叶都深含着他的情感。特别是后面小节里那些裹挟着最真挚的市民情感的田园都市物象,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都蕴含着老舍深情。4、下面就请女生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第6小节,

7、男生思考并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女生齐读,男生概括回答。 (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花多菜多果子多”,这个答案缺少了韵味质朴自然,接近生活;接近自然)四、拓展延伸:10钟1、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老舍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来写,为什么?明确: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可见,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如果是北京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温和自

8、然”“布置匀调”“物产可爱”,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的“平民意识”。所以他笔下的北平与众不同:大处着眼,小处落笔。2、你觉得老舍对北平的描写,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 例1“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等蕴含极其深刻思想的话语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举重若轻的功力。 例2“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俏皮,但通过这两件典型的事物的对比,透射的是老舍对于北平的平民生活的眷恋,也有老舍的一种民族自豪感在里面; 六、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5分钟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平淡似水如菊,不矫情,不故作姿态,没有激情昂扬的赞美,也没有自怨自艾,仅仅是沁入骨髓的思念。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既忧心如焚,又思今家乡,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正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这句话里我们可以说:没有悲,只有愁;没有恨,只有爱。 七、课堂总结: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包含深情的齐声朗诵最后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