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扶贫开发情况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1531549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县扶贫开发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县扶贫开发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县扶贫开发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县扶贫开发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扶贫开发情况(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县扶贫开发情况汇报 X县区辖6镇乡1场1园1企业集团,1个行政村,13个村小组,全县人口24.万,其中农村人口18.万。“十一五”期间有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11个,涉及农民56户2269人,移民搬迁扶贫覆盖了15个乡(镇、场)。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和移民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致力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扎实开展整村推进扶贫、移民搬迁扶贫、产业化扶贫、科技扶贫和社会扶贫,加快了整体脱贫步伐,较好的完成了扶贫开发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一)整村推进扶贫成果

2、裴然。五年来,共整合投入各类资金32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46万元,新修乡村公路10公里,解决了18284人的行路难问题;新铺设饮水管道26.公里,解决了8140人饮水困难问题;新增了灌溉面积918亩;农民生存和发展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我县熊村镇坊坪村被评为全省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我县的整村推进工作经验被市扶贫和移局推荐为全省典型经验。 (二)产业化扶贫特色鲜明。通过信贷贴息、科技培训、项目支持等产业化扶贫手段,食用菌(茶树菇)、烤烟、林果、水产养殖等产业不断发展,培育了江西利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江西龙恒食品有限公司成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并催生了许多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

3、经纪人,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格局,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我县产业化扶贫工作被市扶贫和移局推荐为全省先进典型。 (三)移民搬迁扶贫成效显著。把搬迁扶贫与村庄整治、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培植了一批典型示范村,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X年至今,我县已争取移民搬迁指标99人,超出省定五年(202-202X)计划指标99人;共完成移民搬迁38户599人,建设集中安置点23个,我县的移民搬迁扶贫整体搬迁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典型。 (四)社会扶贫有声有色。加强沟通与协调,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入扶贫。争取到江西中烟、江西师大、东华理工等家省直(属)单位定点帮扶

4、我县5个重点村,其中江西中烟投入资金近10万元;争取了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3个,扩大了扶贫工作的影响力;每个重点村都有两个以上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全县有350名党员干部开展了结对帮扶;引导、动员了1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社会扶贫,社会各界扶贫济困事迹层出不穷,有力的加快了全县扶贫开发进程。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强领导,抓联动,加强组织建设,舞活扶贫龙头。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落实了分管领导和扶贫专干。同时,安排了县级领导挂点条件较差、情况较复杂的特困村办点。二是落实扶贫责任。我们将扶贫工作列入全县目标管理考

5、核内容,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乡村及扶贫干部给予表彰奖励。专门制订下发了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工作意见,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三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积极培养和发展农民致富带头人,把那些有知识、能干事、致富能手的村民发展为党员或选入村组班子,加强村组织战斗力和执行力。四是加强学习与宣传。为探索扶贫好路子,组织开展了现场观摩、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等活动,及时总结并宣传扶贫工作的先进典型经验和作法,有力的促进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精规划,大投入,改善生存和发展条件,夯实脱贫基础。我们在工作中边总结分析边吸取经验教训,在认真总结基础上,围绕

6、我县的特点,针对群众的需求,坚持民生优先、基础设施优先、长短结合和项目“科学性、可操作性、群众性”的原则,重点选择实施了改善生存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等几大类项目,精心组织,反复论证,科学制定了扶贫规划。为切实加快扶贫开发项目进度,围绕改善贫困村群众住房、出行、饮水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我们采取扶贫资金帮扶一点、挂点单位支持一点、乡村和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积极整合交通、新农村建设、发改委、农业、水利等部门资金及其它资金,广泛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抓建设,同时在县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按照省市要求将整村推进和移民搬迁县级配套资金足额配套到位,使群众基本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洁净水,部分群众住上了崭新

7、房、安全房,远离了地质灾害和偏远不便的困扰,贫困村发展硬环境明显优化,脱贫基础明显增强,实现了贫困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抓督导,强监管,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强化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管理,是提高扶贫开发效益的一项重要基础性措施。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扶贫开发规划,统筹安排使用扶贫资金,不搞与群众脱贫无关的项目,不挤占挪用扶贫资金。全面推行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的公示制度,保证资金投入的公正与透明。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报账程序,强化对资金投入和项目的管理,做到立项有论证和预算,项目实施期间有检查、监督,项目完工有验

8、收和决算。主动接受审计、财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从而使扶贫资金使用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二是加大项目实施的督查力度。有效的监督检查是保证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经常深入到工程一线进行检查,实地察看各类项目工程进度,听取实施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县扶贫办更是不断加强对工程进度的监督与管理,严格掌握扶贫项目、工程、资金动态,确保了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抓基地,强龙头,拉长产业链条,做大特色产业。一是落实政策抓龙头。多年来,我县坚持扶贫优惠政策,将科技扶贫资金、产业扶贫资金、信贷贴息扶贫资金等重点向扶贫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倾斜,通过“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

9、化模式,促进全县食用菌、烤烟、生猪、林果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全县目前已发展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几十家,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百余家。茶树菇产业从无到有,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了全县农业支柱产业、全国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种植户达万余户,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黎川被认定为国家食用菌(茶树菇)原产地保护地,食用菌(茶树菇)生产加工标准被认定为省级行业标准。二是因地制宜抓特色。根据贫困重点村的特点,在贫困村重点抓好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在每年的整村推进资金中切出部分资金,重点扶持食用菌、烤烟、南

10、丰蜜桔、生猪、毛竹、水产等六大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全县扶持集中连片发展南丰蜜桔种植基地万多亩,发展生猪二级扩繁养殖基地10余个;发展种植烤烟万余亩。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多个特色产业村,“一村一品”格局基本形成。如坊坪村、洵口村等成为烤烟重点村,东港村、白沙村等是茶树菇大村,五通村、下叶村是蜜桔大村等。 (五)争政策,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快脱贫进程。一是落实定点帮扶措施。建立了定点帮扶工作机制,鼓励帮扶单位采取“单位投、干部集、多方筹”的融资办法,切实加大对定点帮扶村的资金投入,缓解扶贫专项资金不足的压力,确保县直单位驻村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积极与上级扶贫部门沟通联系,争取了一些条件好的

11、省直单位定点包扶贫困村,三年来江西中烟、江西师大、东华理工等省直单位共投入了帮扶资金28万元,有力的加快了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进程。同时还组织了县直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实施“一帮一”结对帮扶。二是加强资源整合。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多方筹资。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将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和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统筹安排,向重点村倾斜,重点扶持贫困村实施公路、水利、饮水安全、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共整合部门资金91万元,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工作中,我们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消除“等、靠、

12、要”思想,坚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信心。尤其是在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上,项目资金有限,这就要求村民积极筹资、投工投劳,做好路基工程或筹足余款后再予以立项扶持。同时,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农民收入,五年来共培训转移劳动力76人;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发放资料、请专家现场指导、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帮助村民开阔视野,了解信息,学习掌握先进实用技术技能,提高致富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三、当前农村贫困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两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我县贫困村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观,农村贫困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贫困人口比发生变化。绝对贫困人口基本消除,但贫困比率仍较高。按202年11

13、96元国家贫困标准测算,我县有相对贫困人口21250人,贫困发生率达8.5%,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6%。二是贫困程度发生变化。当前农村的贫困问题不在于解决温饱,而是要致力于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我县当前农村贫困状况主要表现在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低、农民致富渠道少、持续增收难度大,劳动力就业机会少、劳动报酬低、消费水平低,农村受教育程度低(特别是初中以后的教育),公共资源建设滞后等方面。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县扶贫开发制约因素仍然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一是客观环境影响扶贫开发进程。我县是地质灾害频发区,许多地方自然环境恶劣,贫困人口人均占有生产资料少、发展空间狭小

14、,贫困程度深、返贫因素多,尤其是今年的山洪灾害,灾害深重,返贫致贫情况严重,极大地影响着扶贫开发进程。二是扶贫开发投入有限。“十五”和“十一五”共有18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16.7%,仍有许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未得到政策扶持;扶贫资金投入与扶贫对象的政策需求存有较大差距,“十一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每个重点村需资金万元左右,而五年的财政扶贫资金只有50万元,只占到规划总量的20%,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扶贫开发成本高、难度大;缩小发展差距、推进扶贫进程的任务仍然繁重。三是脱贫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整村推进扶贫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民提供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农

15、民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持续增收的渠道少,增收难度大,实现脱贫致富仍任重道远。搬迁移民后续扶持机制还不完善,实现“逐步能致富”的目标难度大。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我县每年约有5万劳力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等地务工,平均每个家庭中有.02人外出务工,务工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比重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许多中小企业破产或减产或产业升级,约有近1万人因此被动选择回家,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有相当部分不懂得农业耕种或土地流转又找不到其它的就业门路而赋闲在家,生活困难。 四、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在推进经济发展,增强财政实力的同时,将财政

16、资金的分配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要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除了直接投入外,要重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引导功能,灵活运用贴息、担保、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信贷资金、外资、工商资本投入贫困地区,以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 (二)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努力扩大资金供应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金资源是一个重要课题,重点是如何整合财政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合理界定投资方向,奠定资金整合基础。扶贫资金的使用要体现代表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严格把握投资使用方向,将资金集中用于广大农民普遍受益方面。二是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按照“减少交叉、

17、权责一致、强化协调、增强服务”的原则,统筹安排,整合各类财政资源,从源头上改变投资渠道多、使用分散的状况。三是要加快建立扶贫利益导向机制。扶贫开发仅依靠财政扶贫资金支持是肯定不够的,如何吸引、利用和整合各类资金是关键,创新机制才是根本。要实行政策驱动,形成各类涉农资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的导向。要充分利用税收、金融等手段,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大对支持扶贫工作的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大对参与扶贫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宣传力度。 (三)扩大扶贫覆盖面,提高政策受益比率。一是扩大“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和互助金试点县范围,把这两项政策延伸到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二是适当调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按照“总量

18、不变、动态调整、统筹兼顾、进出平衡、分地进行、统一核定”的原则,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情况,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村进行适当调整。三是完善扶贫对象识别瞄准机制。以地区为基础的扶贫项目不能非常有效地瞄准贫困人口,而且对于瞄准的贫困人口的收入的影响也比较小,因此应该把对家庭层次的瞄准放在新的突出位置。要尽快制定扶贫标准,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贫困人口进行测算和摸底,在此基础上制定全市的扶贫标准,完善扶贫对象识别瞄准机制,为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内容总结()县扶贫开发情况汇报 X县区辖镇乡1场园1企业集团,108个行政村,138个村小组,全县人口26万,其中农村人口187万()县扶贫开发情况汇报 XX县区辖镇8乡1场园1企业集团,10个行政村,131个村小组,全县人口6万,其中农村人口1.7万()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强领导,抓联动,加强组织建设,舞活扶贫龙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