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脱贫致富途径调查精简版2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21524041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贫困村脱贫致富途径调查精简版2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贫困村脱贫致富途径调查精简版2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贫困村脱贫致富途径调查精简版2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贫困村脱贫致富途径调查精简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村脱贫致富途径调查精简版2(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贫困村脱贫致富途径调查精简版 第一篇:贫困村脱贫致富途径调查精简版贫困村脱贫致富途径调查精简版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解决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贫困问题。而根据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贫困现状,以及发展制约因素等问题做分析,我们还是的能发现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路径,那么农村贫困地区早日实现小康还是很有希望的。统计资料表明:202X年全国人均纯收入00元以下的还有.6,人均纯收入5100元占11.5,人均纯收入1000500元的占1.9,人均纯收入150020X元的还占17.。目前全国仍有少部分的农户饮水困难,还有极少数农户居住危房或根本无房可住。一些贫困地区集“老、少、边、穷

2、”于一体,经济外向依存度低,县级财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县乡两级财政债务沉重,严重缺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缺乏自我发展机制,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愚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比较突出,少数贫困人口陷入贫穷愚昧贫穷的恶性循环。这种地区间的非协调发展,有碍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有碍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农村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奔向小康,不仅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 一、制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因素 (一)农业结构不合理 自20世纪9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绝对数量

3、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变化和进口农产品的冲击,使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其突出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质量不高,大路产品多,优质专用产品少;低档内销产品多,高档外销产品少;原始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二是农业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三是市场存在薄弱环节,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 乡镇企业曾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就业的基本场所。从17年到199年的8年间,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从不足3000万人到超过13500万人,乡

4、镇企业吸纳了超过亿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这是乡镇企业的巨大历史功绩。但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乡镇企业创造新增就业岗位的能力开始下降。从97年起,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就再也没有达到过16年的水平,0X年底乡镇企业的全部从业人员为1.3亿人,比1996年还减少了0多万人。乡镇企业创造新增就业岗位的能力下降,既有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原因,也有体制、政策、观念、措施等方面的原因。如供求关系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加剧了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乡镇企业自身在产业结构、企业布局、产权制度、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影响了自身的发展;部分乡镇企业因不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要求,不得不被

5、关停;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完善,尚未建立起对乡镇企业的必要和公平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体系等等。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至少对就业问题在整体上产生了三方面的深刻影响:一是资本和技术对普通劳动力的大量替代;二是一般加工业和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出现了阶段性的饱和乃至过剩;三是快速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需要高额的资本投入,而且需要从业人员的高素质。这些影响明显制约了乡镇企业在就业岗位方面的继续扩张,也明显制约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方式。据初步统计分析,我国1/农业劳动力处于就业极不充分状态,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1.亿人左右。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

6、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造成农民增收困难。 (三)农民不合理负担过重 当前农民负担重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方面由于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剩余,农 产品价格走低的问题一时难以明显改善;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下降,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也在减弱,农民外出打工的困难增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还需要一个过程,农民增收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农民担负的不合理开支无法减少。由于县乡财政存在着严重的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各种公共开支缺少相应的税收来源,迫使地方政府想方设法从农民那里多征税。“头税(农业税)轻、二税(提留统筹)重、三税(集资摊派)是个无底洞”,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各地

7、也做了不少工作,加重农民负担的势头有所遏制,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农民负担重,不仅直接减少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都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四)发展思路存在误区 思路决定出路。贫困地区在发展经济上存在两个思路误区。一是“求人、求全、求快”的思路误区。贫困地区由于想急于摆脱贫困,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脱离县情,急于求成,企望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大跨越、大发展。其结果导致重复建设、低效产业、劣质工程、短期行为等十分突出。二是“低调、保守、求稳怕冒”的思想误区。账多不愁。认为贫困不是一两年能消除的,因而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缺乏信心和勇气,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

8、神。在具体工作上,往往强调农业而忽视二三产业,强调产业优化而忽视开放流通,强调产品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强调稳定大局而忽视改革创新,强调行政干预而忽视科技和市场的作用,以致经济发展总比别人“慢半拍”,难以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需要。发展思路是制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内因。 二、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没有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就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小康社会。要实现农村的脱贫致富,就必须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解决贫困农户温饱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好各种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以推动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一是

9、在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上,要围绕特色抓好结构调整。就是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物资源特点和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在“特”字上做文章,在名、优、稀、新产品上下功夫,突出特色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增强竞争力;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要突出优势,着力培育特色种植业、特色资源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在专业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上,围绕规模抓调整。农村改革确立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通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制度基础,必须长期坚持不变,然而,随着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如何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是农业结构调

10、整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规模进行结构调整,就是要以建基地为重点,实现专业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一要从产销联营入手,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和生产需求情况,抓好粮食、水果、蔬菜、花卉等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多业的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二要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实现“公司基地+农产”的经营方式,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优势产业和特色品种形成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不仅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三是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要围绕效益

11、抓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是结构调整的根本目标。围绕效益进行结构调整就是要以科技为支撑,用先进农业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要大力引进、培育、繁殖、推广良种,大力开发优质农牧渔业新品种,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抓好现有品种改良,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商品率。二要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无公害 栽培,有机质无土栽培,大棚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三要增加对农业科技示范场、示范园区的投入,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 党的十六大

12、报告指出。“必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的重大决策。对于确实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对于我国真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能否实现小康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举足轻重。资料显示,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远远落后于城市。特别是目前农村还有00万左右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差距,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进而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在农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如何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呢。重要的是要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

13、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可以说,农村城镇化是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大的难题是农业资源少、农民太多。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降低了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即使农业产业有很高的回报率,但由于规模上不去,农民收入也难以有较多的增加。要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就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农村 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把农民尽可能地转移出来。小城镇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过程,也是提高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 (三)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科教事业,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劳动技能 一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

14、科技投入。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滞后,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3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而这一比率在农村贫困地区更低,因此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科技投入势在必行。要在贫困地区建设农业实用技术和扶贫开发示范工程项目,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山区,普及和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实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 二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投入,改善人口素质。脱贫先脱盲(文盲),致富先治愚(愚昧)。积极支持贫困乡村办好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加快扫除青壮年文盲。设立专项经费,对特困户

15、儿童入学给予帮助。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各种“希望工程”资金要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建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三是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统筹安排人力财力物力,突出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缺医少药和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要从完善基本医疗设施建设、搞好乡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入手,恢复和健全贫困山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普及卫生基本知识,推广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四是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引导贫困地区群众转变落后的生育观念,采取措施鼓励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如加大对贫困乡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的投入,健全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切实为群众

16、提供计划生育服务等。 (四)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减少农民支出 减负就是增收,减负才能增收。目前在农民增收渠道还不多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农民的不合理开支,可以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这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下决心转变乡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乡镇政府要把主要工作放在加强行政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对中小学收费、报刊摊派、农村电网改造、农村达标升级活动以及农村建房 收费、收购农副产品打“白条”、结婚登记、计划生育收费等方面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各项违纪违法行为,杜绝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达标升

17、级和集资摊派。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出发点,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将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这是确保农民增收迈向小康的重要措施。 那么当我们针对上述的问题采取上述措施解决时,农村贫困地区早日实现小康的就不远了 班级:造价202X09班 姓名:xx 第二篇:贫困村脱贫致富途径调查贫困村脱贫致富途径调查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解决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的贫困问题。而根据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贫困现状,以及发展制约因素等问题做分析,我们还是能发现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路径,那么农村贫困地区早日实现小康还是很有希望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

18、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同时,十六大报告也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统计资料表明:22X年全国人均纯收入00元以下的还有.%,人均纯收入50100元占1.%,人均纯收入1000500元的占179%,人均纯收入1500202元的还占179。目前全国仍有少部分的农户饮水困难,还有极少数农户居住危房或根本无房可住。一些贫困地区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经济外向依存度低,县级财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县乡两级财政债务沉重,严重缺少基础设施

19、,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缺乏自我发展机制,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愚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比较突出,少数贫困人口陷入贫穷愚昧贫穷的恶性循环。这种地区间的非协调发展,有碍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有碍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农村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奔向小康,不仅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 一、制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因素 (一)农业结构不合理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绝对数量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变化和进口农产品的冲击,使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其突出表现有三个方面:一

20、是农产品质量不高,大路产品多,优质专用产品少;低档内销产品多,高档外销产品少;原始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二是农业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三是市场存在薄弱环节,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随着绝大多数城镇居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后消费结构的变化,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这表明农业增长开始面临需求约束,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增长更加困难。202X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6年增加了441.1元,但其中用于食品的开支人均却只比1996年增加了53.6元,在人

21、均增加的食品开支中,外出就餐增加了0.6元,烟、酒、饮料增加了35.元;而在购买主要农产食品中,人均粮食开支减少了82.元,油脂减少了 2.元,肉禽及制品减少了.5元,菜类减少了44元,只有水产品和干鲜果的开支分别增加了1.元和9.8元。增减相抵,202X年城镇居民在购买农产食品方面,人均比196年的开支减少了05.8元。196年,我国城镇居民食品需求收入弹性为0.45,197年后,城镇居民食品需求收入弹性出现了急速下降的态势,999年分别为037 9、32和.222。近年来,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处于几乎停滞不前的状态。当前城镇的消费热点是住宅、汽车、教育、旅游、通讯和网络等等。这几方面与农业

22、都没有直接联系,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及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是不利的,从而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 乡镇企业曾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就业的基本场所。从78年到96年的18年间,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从不足300万人到超过1350万人,乡镇企业吸纳了超过亿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这是乡镇企业的巨大历史功绩。但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乡镇企业创造新增就业岗位的能力开始下降。从97年起,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就再也没 有达到过96年的水平,202X年底乡镇企业的全部从业人员为1.3亿人,比96年还减少了00多万人。乡镇企业创造新增就业岗位的能力下降,既有当前所处发

23、展阶段的原因,也有体制、政策、观念、措施等方面的原因。如供求关系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加剧了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乡镇企业自身在产业结构、企业布局、产权制度、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影响了自身的发展;部分乡镇企业因不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要求,不得不被关停;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完善,尚未建立起对乡镇企业的必要和公平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体系等等。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至少对就业问题在整体上产生了三方面的深刻影响:一是资本和技术对普通劳动力的大量替代;二是一般加工业和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出现了阶段性的饱和乃至过剩;三是快速增长

24、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需要高额的资本投入,而且需要从业人员的高素质。这些影响明显制约了乡镇企业在就业岗位方面的继续扩张,也明显制约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方式。据初步统计分析,我国1/农业劳动力处于就业极不充分状态,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15亿人左右。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造成农民增收困难。 (三)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量相对不足,欠账较多。98年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加大了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但这些投入大部分用于大江大河治理等大型项目,各行各业都从中受益,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的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还很有限,难以直接带动农民增

25、收。更为严重的是,即使是国家投资建设的一些大项目,也因贫困地区配套资金难以解决等原因难以启动。国家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的投入不能满足其脱贫致富的需要。贫困地区行路难、产品交易难、与外界沟通难、信息利用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民抵御价格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极为脆弱,农业生产仍未打破简单再生产格局。近年来,国家在贫困地区虽然投入了大量扶贫资金,但仍不能满足扶贫开发的需要,且扶贫资金中扶贫贷款所占比重过大。由于扶贫贷款是“政策性贷款,商业性运作”,讲求“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有抵押担保,而贫困地区抵押担保非常困难,结果往往是有了项目,由于没有担保,扶贫贷款仍无法到

26、位,出现“扶富不扶贫”的情况。国家安排的大量扶贫贷款指标,实际能够用于贫困地区解决温饱的项目过少。目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也不利于提高农业投资的使用效率,这主要表现在农业投入方面各级财政职责范围划分不清,哪些由国家投入,哪些由集体投入,哪些由农民投入,都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管理形式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有关部门都掌握一块资金,都有资金分配权,这些都不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和使用。 (四)不合理负担过重 当前农民负担重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方面由于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剩余,农产品价格走低的问题一时难以明显改善;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和效益下降,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也在减弱,农

27、民外出打工的困难增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还需要一个过程,农民增收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农民担负的不合理开支无法减少。由于县乡财政存在着严重的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各种公共开支缺少相应的税收来源,迫使地方政府想方设法从农民那里多征税。“头税(农业税)轻、二税(提留统筹)重、三税(集资摊派)是个无底洞”,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各地也做了不少工作,加重农民负担的势头有所遏制,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农民负担重,不仅直接减少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都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五)发展思路存在误区 思路决定出路。贫困地区在发展经济上存在两个思路误区。一是“求人、

28、求全、求快”的思路误区。贫困地区由于想急于摆脱贫困,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脱离县情,急于求成, 企望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大跨越、大发展。其结果导致重复建设、低效产业、劣质工程、短期行为等十分突出。二是“低调、保守、求稳怕冒”的思想误区。账多不愁。认为贫困不是一两年能消除的,因而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缺乏信心和勇气,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具体工作上,往往强调农业而忽视二三产业,强调产业优化而忽视开放流通,强调产品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强调稳定大局而忽视改革创新,强调行政干预而忽视科技和市场的作用,以致经济发展总比别人“慢半拍”,难以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需要。发展思路是制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

29、内因。 二、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没有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就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小康社会。要实现农村的脱贫致富,就必须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解决贫困农户温饱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好各种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以推动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一是在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上,要围绕特色抓好结构调整。就是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物资源特点和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在“特”字上做文章,在名、优、稀、新产品上下功夫,突出特色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增强竞争力;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要突出优势,着力培育特色种植业

30、、特色资源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在专业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上,围绕规模抓调整。农村改革确立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通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制度基础,必须长期坚持不变,然而,随着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如何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是农业结构调整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规模进行结构调整,就是要以建基地为重点,实现专业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一要从产销联营入手,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和生产需求情况,抓好粮食、水果、蔬菜、花卉等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多业的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二要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

31、制,鼓励龙头企业实现“公司+基地农产”的经营方式,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优势产业和特色品种形成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不仅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三是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要围绕效益抓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是结构调整的根本目标。围绕效益进行结构调整就是要以科技为支撑,用先进农业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要大力引进、培育、繁殖、推广良种,大力开发优质农牧渔业新品种,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抓好

32、现有品种改良,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商品率。二要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无公害栽培,有机质无土栽培,大棚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三要增加对农业科技示范场、示范园区的投入,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的重大决策。对于确实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对于我国真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能否实现小康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举足轻重。资料显示,近年来农民人均

33、纯收入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远远落后于城市。特别是目前农村还有300万左右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差距,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进而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在农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如何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呢。重要的是要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 代化的必然趋势。”可以说,农村城镇化是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大的难题是农业资源少、农民太多。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降低了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即使农业产业有很高的回报率,但由于规模上不去,农

34、民收入也难以有较多的增加。要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就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农村 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把农民尽可能地转移出来。据专家估计,未来10年是我国农村和城市就业压力最集中的时期。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目前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并且富余劳动力的数量每年都以数百万的速度增长。小城镇能够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创造就业机会,小城镇具有更接近于农村,农民进城的门槛和转移的难度和风险较低等优势,能使农村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向高生产率的城镇部门流动,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小城镇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过程,也是提高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

35、康社会的过程。 (三)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科教事业,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劳动技能 一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科技投入。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滞后,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的水平,而这一比率在农村贫困地区更低,因此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科技投入势在必行。要在贫困地区建设农业实用技术和扶贫开发示范工程项目,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山区,普及和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实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 二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投入,改善人口素质。脱贫先脱盲(文盲),致富先

36、治愚(愚昧)。积极支持贫困乡村办好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加快扫除青壮年文盲。设立专项经费,对特困户儿童入学给予帮助。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各种“希望工程”资金要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建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三是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统筹安排人力财力物力,突出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缺医少药和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要从完善基本医疗设施建设、搞好乡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入手,恢复和健全贫困山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普及卫生基本知识,推广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四是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引导贫困地区群众转变落后的生育观念,采取措施鼓励晚

37、婚晚育,优生优育。如加大对贫困乡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的投入,健全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切实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服务等。 (四)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通过国家进一步建立针对贫困地区的“输血、造血、养血”相结合的发展机制,解决好贫困地区不能解决的各种问题,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首先,要加大扶贫力度,为其“输血”。一是增大扶贫资金总量,扩大资金覆盖面。国家发放的扶贫信贷资金,安排的重点扶贫项目,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民生产发展的有效措施。应适当增加诸如小额扶贫信贷资金、重点项目扶贫和以工代赈资

38、金的投放总量,扩大资金的覆盖面。根据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还贷时间,适当延长还贷期,使贫困户能有一个积累和滚动发展的过程。对扶贫贷款的抵押担保,应当结合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所变通,不能搞“一刀切”。二是突出重点,集中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培植支柱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解决好交通、教育等滞后问题,改善生存和发展环境,提高劳动者素质;在支柱产业培植上,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的适当倾斜,促进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广大农民的稳步增收。三是给予特殊政策,比如在贫困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上,应放宽土地审批权限和户口准入条件等政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四是 加强对口扶

39、贫,加大国家部委、东部发达地区及其相关部门的对口扶贫力度,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其次,要加大对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帮其“造血”。一是出台土地流转方面的优惠政策,促进千家万户小农经营的联合,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出台鼓励性优惠政策,引导大企业到贫困地区兴办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基地的发展。三是在产业化项目布局上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使每个贫困地区都有12个覆盖面大、带动力强的项目。 第三,要在财税和金融政策上加大扶持,辅其“养血”。国家应在西部地区建立若干扶贫特区、“扶贫实验区”,在经济政策尤其是宏观财政、金融政策上实行特殊政策、特事特办。一是对贫困地区实行更加优惠的

40、转移支付政策,增加安排一些国债资金项目;对中央税实行全额返还;对新办企业增加的税收全部留在贫困县;准许贫困县异地开办企业应交税回贫困县缴纳,对贫困县外出合资开办企业的税收按比例分成。二是对贫困地区新办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其减免税额由上级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补足。三是建立“贫困县开发基金”和“重点建设扶持基金”,实行回收滚动使用,以解决贫困地区重点项目建设筹资难的矛盾。四是国家各类银行在实行商业运作中,应制定特殊政策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积极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构建融资平台。 (五)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减少农民支出 减负就是增收,减负才能增收。目前在农民增收渠道还不多的

41、情况下,尤其要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农民的不合理开支,可以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这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下决心转变乡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乡镇政府要把主要工作放在加强行政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对中小学收费、报刊摊派、农村电网改造、农村达标升级活动以及农村建房收费、收购农副产品打“白条”、结婚登记、计划生育收费等方面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各项违纪违法行为,杜绝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达标升级和集资摊派。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出发点,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将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这是确保农民增收迈向

42、小康的重要措施。 那么当我们针对上述的问题采取上述措施解决时,农村贫困地区早日实现小康的就不远了 班级:造价2009班 姓名:xx 第三篇:贫困村调查问卷封面信 亲爱的 朋友: 您好。 我们是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支农帮扶调研团的成员,为了解我村前义阳村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制约我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原因,对所存在的原因进行更好地统计分类整理,从中找出并提供更好地发展规划的建议和意见,为此我们开展了这次“大学生支农帮扶调研”的调查。 您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十分重要,本次调查不用填写姓名,也不会泄露个人信息,调查内容仅供研究使用。希望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这份问卷。谢谢您的参与。 咸阳师范学

43、院大学生支农帮扶调研团202X年7月19日 指导语: 1、凡符合您的情况和想法的项目,请在问题后的括号内填写相应的选项,或在中填写。 、如果没有特别注明,则问卷中题目一般都是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多个答案的地方,我们会在题目后边注出。 1.您的性别。a.男.女2.您的年龄。 a.1岁及以下b.1岁-岁c.6岁-40岁d.4岁-0岁e.1岁及以上3.您的民族。 .汉族b.壮族c.回族其他.您的政治面貌。 a中共党员.民主党派c共青团员d.普通群众5.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上b.初中.高中(中专技校职高)d大专及以上 .您觉得您家中小孩的教育环境如何。a很好 一般 较差 d很差 7.您家中

44、成员普遍受教育程度是,最高受教育程度是 a小学及以上 b初中 c高中(中专技校职高) 大专及以上您的婚姻状况。 a未婚.已婚c.离异d.丧偶e.其他9.您现在是否在村上担任干部。是b否 1您家有人,其中劳动人口人。人均土地面积是 11.您家是/否有人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员人,年龄为,留守家中的是(小孩,壮年,老人)12.一年的劳作时间是个月1您家的收入。 .1000元年以下b.1000-00元年 .2500035000元年d.35000元年以上14.您家用于吃饭等生活必需品的花费占总收入的15.您家的收入来源都有哪些。【多选】 a.种地b打工.养殖牲畜d做生意e.其他16您家的种植主要为。【多

45、选】 a.苹果b玉米c.小麦.其他.您家在本村的生活条件为。 a特别贫困b.一般贫困c.不贫困d.小康水平 18.您知道的本村特困户有户,一般贫困的有户,不贫困的有户,小康水平的有户。 9.您认为导致本村贫困的原因都有哪些。【多选】 .空巢老人多b.留守儿童多劳动力少.村干部不作为经济产业单一f.教育水平低下g.国家帮扶水平不够h.自然灾害i.其他2您对国家对于贫困地区的帮扶政策是否了解。a.是b否 21.您对国家的哪项帮扶政策感受最为明显。【多选】 a.医疗卫生b.养老c.教育d.环境其他2.您对于村委会所制定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计划是否了解。.是b否 23.您知道的村委会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46、的所采取的措施。【多选】 .修路b.大力支持新产业c.引进新品种.重视教育e.为村民提供培训机会.积极帮助贫困户g.其他2您对于当前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何意见和建议。 第四篇: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对策与思考关于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思考 -浅析西胪镇里溪村贫困的原因及对策 郑楚贤 关键词 贫困村脱贫加快小康 近几年来,XX省委、省政府牵头各市县有关部门积极实施结对挂钩帮扶奔小康计划,农村脱贫人口逐年增加,扶贫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由于人口、乡镇、村庄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农、牧、渔生产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区尚有相当数量的贫困村和困难户,西胪镇里溪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如何使这些贫困

47、村和困难户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能够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本人结合在大专函授学习的知识,结合地方实际,就里溪村的贫困原因及转变对策展开调研。 一、里溪村的基本概况 里溪村位于小北山中段,离西胪镇约公里,地处岩前村与龙溪村、尖山村之间的山坳里,是西胪镇一个较小的行政村,全村共有220户,户籍总人口约100人,劳动力50人,耕地面积210亩(其中水田面积120亩),山地面积50亩,本村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村民经济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经商、农业或养殖收入。据调查,该村收入在202X元以下的绝对困难户有66户,占全村总户数6.%,贫困人口达46人,近五年均列入X县区

48、贫困村之一。目前,该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村庄城镇化功能低,交通方面仅有一条1.公里的机耕路与岩前村相通,是至今未通上中巴车的行政村。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里溪村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里溪村产业结构主要表现为单一的种植业,有林业种植和农业种植,近三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普遍没有主导产业,工业基本空白。农业种植方面:农民从事传统的农业种植,如只种水稻、番薯、油菜等,林业种植有杨梅、橄榄等。里溪村山地很多、但能发展林业生产的山地不多,占整个山地种殖面积23.1。从市场交易行为来看,村民只能出售单一的农副产品,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二)

49、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劳动力年龄结构不合理和素质低。调查得知,本村外出劳动力4人,占全村劳动力75%,留村人力资源表现为:劳动力素质低和中青壮年少。在家人口除少数替人打工、农业养殖的劳动力外,以老、弱、病、残居多。呈“两多两少”的特征:即老年多、弱、残多;中青壮少,能人少。在村劳动力素质方面:农民与养民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低,农业种植和林业种殖技术经验普遍缺乏,真正懂科技知识的人很少。 (三)交通问题制约当地经济发展。里溪村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至今未通上中巴车,到集镇办事或外出时,只能靠三轮车到西胪,再乘中巴车到潮阳。因此,给当地老百姓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同时,制约本村经济的发

50、展。 (四)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只是按政策规定收取的部分款项,而有些款项难以收取,只有拖欠,导致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较困难。据调查,自免收农业税后,里 2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很少,主要来源于村民上交提留款。西胪镇35个村居,而里溪村是西胪镇3个村居中集体经济最薄弱的行政村。2年14月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足30元。目前,全村没有一家成型的村办企业。 (五)困难户自身素质较差,原始积累少。里溪村的困难户已受政府低保保险。这些家庭经济收入普遍较低,每户收入均在20元以下,家庭负债较为普遍。生活基本上考自种的大米和蕃薯维持生活。 (六)小农意识浓厚,安于现状,不求发展。在农业种植方面,村民

51、一直以来采取简单传统的农业种植。在林业种殖方面:大部分只种杨梅,对其他果林不求发展;同时,许多村民没有把握政府提供的新发展机会,未能拓宽的种殖空间和种植方式,未能多业发展,存在对老作业方式的过分依赖和对政府过分依赖思想。 (七)村两委干部开拓进取精神不够。在调查中群众反映,现在村干部都为自己当官。就是说,为自己考虑事情多一些,而如何为壮大村级经济和发展经济考虑问题少一些。在发展上,村干部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而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带领村民开展扶贫济困,脱贫致富,发展生产,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或计划可操作性不强。任期内积极向上争取扶贫政策、扶贫资金,多年来,本村没有很好利用扶贫资金发展成一个

52、主导产业。 三、对策与思考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里溪村经济困难主要原因是受简单农业种植和林业生产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大量的经济困难 3户。这种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困难户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扶持。只有在政府扶贫政策的引导和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及困难户树立信心和勇气才能摆脱困境,达到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目的。为此,要加快贫困村尽早脱贫,笔者认为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贫困户、贫困村早日脱贫。 (一)充分发挥本村现有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发展思路。(1)农业方面: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姜薯的种植面积,引进并发展其他经济效益高的作物等;(2)林业方面:做好山字经,开发山里资源,引导村民开发边远的山地,扩

53、大杨梅等经济林的种植,种植中药材、花卉等高效益的作物。(3)养殖方面:扶植生猪及三鸟养殖等。 (二)解决基础设施问题,特别是交通问题。要多方筹集资金,采取村自筹及争取上级政府支持资金,扩大机耕路面并铺上水泥路面,既能解决群众交通不便,又能促进村里脱贫致富;更换老旧的输电线路,增大村口变电站的容量等。 (三)优化扶贫项目,实施定点扶贫。几年来,政府积极实施帮扶奔小康的政策,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目前,政府应加大扶贫政策的实施力度,把握资金投向,做到有项目才给资金,力求扶贫资金出效益。政府部门在结对帮扶中,除资金外,重要一环还要给“点子”,要深入贫困村制订切实可行的脱贫实施计划。 (四)依托市场,找

54、准路子。一是要遵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市场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集体或农户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与各类企业联姻,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形成长期有 4效的对接,共建村级经济发展项目,发展适用对路的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要找准发展的好路子。在发展集体经济时,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培育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强化自我造血功能。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兴办规模适度、项目适宜的企业。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里溪村的杨梅、姜薯等,都是很好的资源优势,但还没有转化为可观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以全民创业为契机,鼓励和支持农村干部带头创

55、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发展生产,实现生产脱贫。政府要加大扶贫措施的落实,帮助村两委做好农民观念转变工作,积极引导困难户因地制宜,开发种植中药材,反季节蔬菜、花卉、经济林,发展饲养品种适宜的家畜和家禽,扩大收入渠道。特别要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引领发展,鼓励农村能人兴办产业、创办企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五)农村信用社和村级经济加大对困难户的扶持力度,实行“造血”功能扶贫。贫困村中的困难户和一般农户要求饲养猪、羊、鸡等,普遍缺乏资金。据群众反映,目前贷款有一定难度,手续也较复杂。农村信用社对小额贷款应简化手续,积极予以支持和帮助。针对村级经济较好的贫困村,对困难户饲养猪、羊、鸡等,给予

56、扶持资金。只有村民富了,村级经济才能壮大,才能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 (六)壮大村级经济,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实施“领头”扶贫。村干部是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几年来,我区广大村干部工资报酬有了一定提高。但针对贫困村村级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公务费难于收取,村干部工资报酬难于 兑现,如里溪村干部近四年没有领取工资。要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发挥领导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帮助部分贫困村兴办 一、二个实业,发展主导产业,以进一步壮大村级经济,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 (七)实施扶贫监测体系,拟订扶贫计划,实施规范扶贫。对贫困村和困难户的社会服务体系、生产、分

57、配、消费、积累、保障等有关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切实掌握贫困村和困难户的实际情况,制订扶贫计划,确定扶贫年限,分批分期有针对性的扶贫机制和措施,使扶贫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八)优化干部,强化管理。一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村干部的选拔配备及管理工作,在村干部的选拔上,关键是要选好支部书记,同时要广开视野,发扬民主,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选进班子。注重人才的引进,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等政策优势,积极引进优秀的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兴业,充实村级人才队伍,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对乡土人才实行技能培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

58、后劲。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基地,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并举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题讲座,增强村干部服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根据村级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和出台一些专项性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能和岗位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有效解决村级财务管理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村两委要定期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汇报财务工 作,及时准确地将村级财务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听取意见。在大力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要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严格执行村级招待“零支出”制度,加强清产核资,盘活集体存

59、量资产,构筑资产增值机制。发挥乡镇村级财务代理管理职能,全面实施村主要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和职能部门不定期的督查等制度。建立新增债务责任追究机制,严控举债搞建设行为。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真正让广大农民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完善监督机制,成立以村民为主的监事会,对村级集体资产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实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预防和制止农村腐败现象发生,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

60、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的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扶贫是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在政府有计划的实施扶贫政策的同时,里溪村的困难户能积极发挥主动能动性,转变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争取在更短的时间内挤身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来,达到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参考书目: 李俊伟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X.7 7 内容提要 近几年来,XX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政策,各级党政积极落实结对挂钩帮扶行动,农村脱贫人口逐年增多,扶贫政策成效明显。但由于种种因素,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村和贫困户,

61、需要引起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继续实行帮扶。本文以里溪村为例展开调查,深入地分析了里溪村贫困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全民小康社会而努力。 第五篇:大学环境调查报告精简版大学环境调查报告 一、调查项目:关于学院学三食堂提供免费超薄塑料袋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塑料袋式公认的环境污染物,许多国家已经限用或禁用。我国通过收费的方 式来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但本校学三食堂提供免费的塑料袋(主要是不易回收的超薄塑料袋),不仅有可能队环境造成危害,而且还涉嫌违法。本次调查的目的就是认真客观的调查分析学三食堂提供的免费塑料袋是否触及法律规范和相关的行政法规,对周边环境是否造成负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以此能够引起同学的关注,都来关注塑料袋所带来的对于“环境与人”的思考,希望学三食堂也能采纳我们提出的建议,重视因塑料袋可能会带来的危害。 三、调查时间:02X年10月2日02X年11月2日 四、调查地点:学院三食堂 五、调查方法。实地调查,集体研究。 六、调查内容: a小组:通过询问食堂工作人员,掌握塑料袋用量的第一手数据,塑料袋的处理方式;通过对塑料袋使用者的询问,了解塑料袋被使用后的处理情况;如果塑料袋要 收费使用,是否会继续使用;对塑料袋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危害有无认识;观察、详细记录校园内及其周边地区塑料袋的数目,以及食堂工作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