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1523668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培计划”结业设计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学员姓名:贺瑞芳培训院系:湖北科技学院培训学科:小学语文成果名称: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指导教师:孙和平设计成绩:湖北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摘要:薛宝钗是中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里着力描写的一个典型形象,她的性 格是五彩缤纷的,因此在大家的感官中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 术审美最高层次的韵味。本文将着重分析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探索其艺术形象所蕴含 的丰富内容,以及这一形象的创新性。关键词: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实例分析正文: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薛宝钗是其中塑造 得相当成功又颇有争议的一个。成功在于无论是薛宝钗性格特点还是

2、人物刻画上都 是鲜明和清晰的。她谨守封建妇德、她冰雪又聪明;但却又很世故,爱好奉承和讨 好。然而她颇具争议在于有的人尊薛而抑林,认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 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的人则尊林而抑薛,认为宝 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 描写的客观性。那么,到底怎样看待这一人物形像呢?现在我们就从作品的描写刻画 中进行具体分析。、人物刻画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 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

3、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 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 富多彩的。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 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 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 廓。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 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 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

4、”、“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 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 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 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 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 封建家长的摆布。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 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 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那种将薛宝钗与贾政、王 夫人等人等同看待的观点是错误的。二、性格特点薛宝

5、钗出身于皇商和书香继世之家,这种家世造就了她商人的行为特征和新儒 学的伦理道德相融合的双重文化性格,处在皇商的家庭氛围中的宝钗养成了精明、 精细的商人性格和自觉地去欲存理的伦理道德观,使得我们看到的宝钗为人处世时 时处处表现出这两方面。薛宝钗的精明、精细在作品中多有表现。宝钗懂得“生计”,且会“理家”。 如林黛玉、史湘云看不懂“当票”,被薛姨妈取笑为“侯门千金”的呆子;但这对 宝钗来说,本为玩惯了的东西(五十七回)。再如王夫人叫人去买人参,宝钗说市 上的人参都不好,“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 卖,看不得精细。”(七十七回)不仅了解一点医药理论,而且对药材市场的情伪

6、 洞若观火,可见宝钗懂得生计与其家的商业背景有关。“理家”方面,家中事无巨 细,薛姨妈都要和她商量。探春理家兴利除弊,对园子里的草木发了一通议论,宝 钗笑她“真真膏粱纨绔之谈。”出身于商人之家的她,早已知道园中“一个破荷叶, 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五十七回)。而那些贾府的姑娘们,只会对荷叶枯 草产生诗性,压根儿不懂它们的经济价值。宝钗在人际关系上有精细自保的特点。王熙凤说她是“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 摇头三不知”,与商人文化密切相关。商人一般善于交际,揣摩对方心理。宝钗是 间接涉身商场,她也就养成了这种商人性格,宝钗善识人,即“知彼”,比如对袭 人,“慢慢的闲语中套问她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

7、探,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二 十一回);对宝玉房中丫头红玉,宝玉尚不了解,王熙凤亦不知其人,而宝钗却能 细心观察,知道她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二十七回),后来红玉终于“爬上 了高枝”,获得王熙凤的赏识,足以说明宝钗平素观察人之心细程度,鉴别眼力之 高。宝钗很懂得为人处世中细心观察并采取适当策略保护自己,贾母、王夫人等因 参加老太妃的“守制”而不在家,宝钗从荣宁二府“下流无聊正经头绪”中察觉到 将来会出事,所以把通向自家的“角门”自动关锁了,后来果然发生了玫瑰露和茯 苓霜等事,她自庆幸对宝玉说“小心没过逾的。你瞧你们那边,这几日七事八事, 竟没有我们这边的人,可知道这门关得有功效了。”(六十

8、二回)最后,也是宝钗 看到了大观园中“动之微”提前自动搬出了大观园。宝钗的性格虽然是复杂且丰富,但是也有好的一面。她懂得观察和体谅别人的 处境。比如从史湘云的疲劳神色中了解到其家经济拮据,夜夜要自己动手作针线(三 十二回);从湘云不愿回家的情景看到其在家处境的艰难。所以,史湘云离开贾府, 众人欲挽留,宝钗反而催她回家,因为湘云多住几天或不愿回家,回家后会受婶娘 的气,这些惟有“宝钗心内明白”(三十六回)。史湘云一时高兴,要做诗社的东 主,又是宝钗从实际生活点出其难处;“你在家又做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 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说得 史湘云“倒踌

9、躇起来”。宝钗道:“我和我哥哥说,要他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 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来,再备四五桌果碟子,岂不又省事,大家又热闹呢?” 湘云极赞:“想的周到。”(三十七回)宝钗能够全面考虑到湘云的难处,考虑到 湘云手头紧,没有资金办一个体面的诗社,这些只有精明细心的宝钗考虑到了。后 来贾母为此赞宝钗:“我说那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另外,宝钗生活勤俭节约。她“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四十五回), 衣着朴素,不喜妆饰。宝钗的勤俭,并非虚伪,讨好贾府上层人物。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勤俭是最古老的训诫,尤其宋代新儒学重拾古训,重视勤俭。明清时代,商 人在日常生活中是节约的,顾炎武曾说:“新都勤俭

10、甲天下,故富甲天下青矝 士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骨干,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興马之 费。闻之则皆千万金家也。徽州人四民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闾里,非数十万不称富 也,有自来矣。”都说明薛宝钗的勤俭是作为商人的性格的自然表现,并非宝钗刻 意做作,讨好老太太。三、博学多才薛宝钗的才识过人是熟悉红楼梦之士有目共睹的。她不仅经史子集融汇贯通, 诗词歌赋博采广收,甚至连西厢琵琶“元人百种”也多有涉猎,学问自是 十分扎实颇见功底。她能随意道出唐诗品汇总序中的“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 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来,谈论理财之道时又能顺手拈来朱子文集大全类编 之语,甚至于今已佚失的姬子之句“登利禄之场,处

11、运筹之界者”背之也 是朗朗上口。除此之外,她的画论卓有识见,谈及颜料画具娴熟谙晓;医学药理知 之甚笃,经验丰富言之成理;甚至于参禅悟机那一套也是了如指掌,娓娓而谈,滔 滔不绝。薛宝钗入都是为了待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的,她 具备了封建社会女子最完备的美德,奔的是封建社会女子最高的出路。薛宝钗这个封建淑女的典型,除了她作为封建礼教的信奉者、执行者和殉道者 这一基本点之外,她的性格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薛宝钗不仅品格端方,容貌美 丽,而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 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 佛学

12、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 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以及对湘云问“棔” 树的解释。她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她在论画时指出, 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对素材进行精当的剪裁和处理,才能达到 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 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她反对跟着别人脚踪走去的摹拟和模仿的见解,无疑是颇 有见地的。显然,在这些地方,作者是将自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赋予了这位才华出 众的少女。她自己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

13、衡。在多次诗歌比赛中,她是经常夺冠的。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 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这样,作者又赋予薛宝钗的形像以浓郁的书卷气和优美的 诗人气质。在这些地方,作者对她是赞赏的。四、金玉良缘薛宝钗在宝、黛、钗爱情婚姻中的态度和作用,历来是分析宝钗这一形像的重 要内容。在一般读者的心目中,钗、黛是一对情敌,有人甚至认为,宝钗为了争夺 “宝二奶奶”的宝座费尽了心机;是她“欺骗了宝玉,害死了黛玉”,爬上了宝二 奶奶的宝座。她简直成了破坏宝黛爱情的元凶和杀害林黛玉的刽子手了。从作品的描写中,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看到的是生活的和艺术的真实。在 二人关系的开始阶段;她们之闻确实是颇为紧张的;在

14、宝黛青梅竹马,情甜意密之 时,突然来了一个“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的薛宝钗,这对林黛玉来说不能不是一 个威胁;特别是当有了“金玉良缘”之说后,黛玉更感到宝钗是她的一个实力雄厚 的情敌。所以,她利用一切机会处处对宝钗投以充满敌意的、锋芒毕露的讽刺,总 是警惕地暗中窥探宝玉和宝钗的动静。书中多次写到,宝钗和宝玉说话时,黛玉不 是及时地来到,就是在背后偷听了去。例如“识通灵” “认金锁”的时候;宝玉看 宝钗腕子上的香串时;还有一次,贾母传宝黛二人吃饭,二玉因闹了别扭,黛玉竞 一人先走了。宝钗使劝宝玉陪黛玉一起去吃饭;宝玉当时说了一句:“理他呢,过 一会子就好了。”事后,黛玉多次在宝玉、宝钗面前重复这句

15、话,可见二人的谈话 都被黛玉背后偷听去了;这种情况书中还不少。可以这样说,钗、黛关系的紧张, 并不是宝钗要与黛玉争夺宝玉引起的,而是黛玉为保护自己的爱情而处处防范的结 果。相反,宝钗对宝、黛的亲近,倒是采取了明智的回避做法。关于这,书中有多 次明确的描写。说宝钗为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处处监视宝、黛,陷害黛玉, 是不符合书中描写的实际情况的,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这并不是说宝钗对宝玉毫无感情,她对宝玉是有爱憎之意的;且时有流露。但 由于封建道德观念的严重束缚,使她连黛玉那样痛苦曲折地表达自己伤感情的勇气 也没有,在她看来,婚姻大事完全决定于父母之命,媒婆之言,如果表现出任何一 点主动的意图和行动

16、,都是伤风败俗的可耻勾当。薛蟠说她爱上宝玉的话,因太伤 了她的廉耻;气得她“整哭了一夜”。事实上,宝钗对宝、黛二人的亲厚,往往表 现出一种局外人的超然态度。当宝钗听到有人开他们二人的玩笑时,常常添上几句 凑趣;有时自己也开他们的玩笑,并未表现出拈酸吃醋的形景。这就是钗黛和好前、 她们在爱情问题上的态度。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之外,这一对“情场冤家”终于和解了,而且是以黛玉主动 认错,承认“往日竟是我错了”而导致和解的。有人认为,这是阴谋家薛宝钗的胜 利,幼稚的林黛玉上了当。果真是这样吗?请读渎“秋雨夕闷制秋雨词,金兰契画 剖金兰语”那一回吧。宝钗确实征服了黛玉,但那不是用的阴谋诡计,而是用她忠 诚信

17、奉的封建礼教。从这件事中,黛玉看出宝钗并未拿她的“行为失检”作话柄, 到处张扬,大作文章,而是真心地劝,说她,开导她,因而消除了“疑癖”,主动 作了和解的姿态,此后,通过“薛姨妈爱语慰痴颦”等章回;进一步描写了她们友 情的发展。她们的关系亲密到“竟比别人好十倍”的程度,连宝玉都感到奇怪,“暗 暗纳罕”。作者写出了二人友情的建立和发展,就十分明确地排除了对宝钗形像一 同时也即对作者的艺术构思一一的误解,宝钗不是拨乱其间的小丑,更不是破坏 宝留爱情的元凶。她和黛玉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这样,就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扼杀宝、黛爱情的真正元凶一一封建统治者。最后,在薛、林二人当中,贾府统治者选中了薛宝钗,

18、黛玉因此“泪尽而逝”。 那么,能否据此断言,这是薛宝钗阴谋诡计的胜利,而林黛玉是阴谋下的牺牲品呢? 前边的分析已经作了否定的回答。事实上,贾母等人所以选中了宝钗,是喜欢她“品 格端方”,“稳重和平”,而决非她玩弄了什么阴谋诡计的结果。如果把宝玉与宝 钗的婚姻说成是宝钗煞费心机造成的“金玉良缘”,恰恰否定了封建礼教戏害青年 的幸福和生命的罪恶。事实是,婚后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宝、黛、钗三 者的爱情婚烟纠葛,到头来都是一场悲剧一一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信奉者的双重 悲剧一一尽管二者的意义不同一一却都是悲剧,真是所谓“干红一哭”,“万艳同 悲”。红楼梦婚姻悲剧的意义正在这里,它所批判的封建礼教

19、的罪恶的深度也 正在这里;这个悲剧;并非仅仅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而更是一个社会悲剧, 时代悲剧。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意义,并不亚于宝、黛二形像。 结语: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形像,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 珑的势力小人;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 标准的封建淑女形像;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像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 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 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 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

20、至毁灭的 过程。正因为如此,作者对薛宝钗性格的发掘,并没有到此止步,而是用细腻的笔 触,多方面地展现她性格中美好的、健康的因素与陈腐的、窒息的成分之间似乎矛 盾然而又是奇妙的统一。参考文献:1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2段江丽.从“爱的本性”论宝黛爱情J红楼梦学刊,2000,(1).3赖振寅眼泪与冷香丸一一黛玉、宝钗原型命意探徽J红楼梦学刊,1999,(2).4段江丽.从“爱的本性”论宝黛爱情J红楼梦学刊,2000,(1).5美欧文辛格.爱的本性一一从柏拉图到路德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6赵世瑜.冰山解冻的第一滴水一一明清时期家庭与社会中的男女两性J,清史研究,199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