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考研讲义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21523647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6.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脊椎动物考研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脊椎动物考研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脊椎动物考研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脊椎动物考研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椎动物考研讲义(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脊索动物的综合分类类群头部上下颌羊膜体温头索动物亚门无头类变 温 动 物恒温 动物尾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有头类无颌类无羊膜类鱼纲两栖纲有 颌 类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羊膜类 3.3.2 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圆口纲 3.3.3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一、外形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口端位(硬骨鱼)或腹位(软骨鱼)。(1) 头与躯干的分界线:软骨鱼类:最后一对鳃裂。硬骨鱼类:鳃盖的后缘。(2) 躯干与尾的分界线:肛门(硬骨鱼)或泄殖孔(一)体形:多数为流线型或纺锤型,以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可快速而持久地游泳(二)皮肤及其衍生物,鱼类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有

2、多种衍生物。1 粘液腺:单细胞腺体。2鳞片:盾鳞 骨鳞(圆鳞、栉鳞、硬鳞)(三)侧线(lateral line):鱼类体表特殊的皮肤感受器。功能:能感知水流、压力、低频振动等。(四)鳍,是鱼类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尾鳍:原尾、歪尾、正尾和等尾。胸鳍: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肢,着生于鳃盖后缘的胸部; 除有高低变化外,位置一般比较 恒定。基本功能为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软骨鱼类中的鲨鱼,其胸鳍与体轴成水平排列,起着 重要的平衡作用。虹与鳐类的胸鳍特别扩大并与躯体结合形成体盘,因而成为主要的运动工具。硬骨鱼 类的胸鳍较小,且与体轴成垂直排列。当鱼类停止前进时,胸鳍用于控制鱼体的平衡;缓慢

3、地游动时,主 要由胸鳍起着船桨的拨水作用;高速行进时,胸鳍紧贴鱼体,胸鳍举起则可减速和制动;当胸鳍一侧紧贴鱼体,一侧举起,则鱼体朝举起的一侧拐弯。二、鱼类的骨骼(见下页)头骨: 广主轴骨YI脊柱: 奇鳍: j附肢骨Y骨骼系统脑颅和咽颅体椎和尾椎(双凹型)鳍担骨和鳍条三、肌肉系统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肌节呈 锥形漏斗状,由肌隔分为轴上肌和轴下肌,轴上 肌发达有力。1偶鳍:带骨、鳍担骨和鳍条背鳍骨厂1臀鳍骨请用鼠标将小图赫拖动到鲤鱼骨骼的相应佞置, 如果配对不正确,小图标会回到原佞。四、鱼类的消化系统鱼类取食和消化系统的特点出现2、消化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脏(硬肝胰脏 ) 。无唾液腺。上、下

4、颌。出现真正的牙齿。牙齿与软骨鱼的盾鳞同源。出现鳃耙。着生在鳃弓的内缘,滤食器官。 出现食道与胃、肠的分化。独立的消化腺:肝脏、胰脏或肝胰脏(硬)五、鱼类的呼吸 终生用鳃呼吸,呼吸运动:主要以口和鳃盖的运动共同 完成。鳃的形成过程:胚胎时期咽部后端两侧的内胚层 发出一些向外突出的鳃笼(鳃片),同时正对鳃笼的外胚层 向内凹入形成鳃沟:内外穿透形成鳃裂,前后鳃裂以 鳃间隔分开,鳃间隔是由内、中、外胚层发生,鳃间隔 基部长有鳃弓,两侧长出鳃丝,鳃丝起源于外胚层(圆口类鳃丝起源于外胚层)。鳃的一般构造:1、鳃囊 胚胎时期左右两侧咽壁上出现的小凹。2、鳃裂 鳃囊洞穿咽壁形成的裂缝。3、鳃间隔 相邻两鳃裂

5、中间的间隔。鳃间隔基部有鳃弓支持。 4、鳃丝 鳃间隔前后两壁上的许多梳齿状或板条状突起。5、 鳃片(鳃瓣)列鳃丝整齐排列在一起组成的片状物。 6、半鳃 列鳃片称为一个半鳃。鳃间隔前方的 半鳃称前半鳃,后方的半鳃称后半鳃。 7、全鳃 每一鳃间隔前后两半鳃合称一个全鳃。 鳃小片:每一鳃丝两侧的许多细板条状突起,彼此平行并与鳃丝垂直。鳃小片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一般 由单层上皮细胞包围着结缔 组织的支持细胞所组成。相邻两鳃丝不是相对排列,而是相互嵌合。窦状隙 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支持细胞间的微血管。 鳃具有的显著特点:鳃中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中血流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壁薄。血液和水流之间 仅有 13um

6、的间隔。气体交换的面积大(体表面积的 1060 倍)。 鳔的主要功能:调节身体比重。硬骨鱼多具鳔 鳔内气体调节有二种方式 1、开鳔类: 鳔管通入食管背面,以吞咽或吐出空气来调节 2、闭鳔类:利用红腺和卵圆区调节气体容量。软骨鱼:通过增加脂肪调节比重六、鱼类循环系统1. 心脏,在围心腔内。组成: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动脉圆锥或动脉球。 单循环:血液在体内循环一 周,仅经过心脏一次。 心室腹大动脉鳃(气体交换)背大动脉身体各组织毛细血管 静脉静脉窦心房心室七、排泄系统1. 肾脏及泌尿机能,肾脏、输尿管、膀胱、泄殖孔中肾;肾小管保留肾口; 肾小球从血液中收集含氮废物; 功能:泌尿、调节渗透压。渗透

7、压的调节机制1. 淡水硬骨鱼类:体液浓度高于外界环境。肾脏借助众多的肾小球泌尿排出大量的水分,鳃上泌盐细胞能 向血液中增添盐分。2.海生硬骨鱼类:体液浓度低于海水。探解决失水而死的办法:从食物内获取水分。吞饮大量的海水,再通过鳃上的泌盐细胞将多余的 盐分排出而把水分留下。肾脏内的肾小体数量少,或完全消失,以此节缩泌尿量和水分的消耗。3. 海生软骨鱼类:血液渗透压高于海水。多余水分经肾脏排出,盐经直肠腺排出。 为什么海鱼肉不是咸的? 硬骨鱼类的鳃内有一类功能特殊的细胞叫泌盐细胞。顾名思义,泌盐细胞能分泌出盐分。它们能够吸收 血液里的盐分,经过浓缩将盐随黏液一起排出鱼体外。海水软骨鱼类保持体内低盐

8、分则有另一套本领,它 们的血液中含有高浓度尿素,使血液浓度高于海水浓度,维持着鱼体内的高渗压,减少盐分的渗入,加速 渗入的盐分由肾脏排出。八、神经系统大脑:不发达;嗅觉发达(嗅球、纹状体)顶部出现(古脑皮); 间脑:不发达,背面有松果体,与生物钟 有关;腹面为脑下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等;(荷尔蒙的主宰) 中脑:最发达; 小脑:与运动有关; 较发达。 延脑: “活命中枢”,循环、呼吸、消化、新陈代谢调节中枢。 脊髓:低级反射中枢。九、生殖与发育 一般雌雄异体,同形,体外或体内受精。硬骨鱼的输卵管直接与卵巢连接,成熟的卵细胞不经过体腔直接 进入输卵管。 软骨鱼:体内受精卵生:体外发育;卵胎生:卵滞

9、留在子宫内靠自身卵黄发育完全后产出; 假胎生:卵靠自身的卵黄发育,但后期卵黄囊与母体子宫壁相连形成卵黄囊胎盘,由母体供给后期营养。 十、感觉器官1、 眼 套膜和1套折光系统;近视(硬)远视(软);多数无眼睑、泪腺。2、内耳 听觉器官仅有内耳,由 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状囊组成,主要是平衡。 听觉器内耳: 1 对。位于听囊内。又称膜迷路。结构:具有与静态平衡相关的椭圆囊、球状囊和 3 条半规管, 前半规管、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无鼓膜。功能:感受声波的作用,但主要的功能是平衡。十一、鱼类的洄游 定义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对生活环境具有不同的要求,鱼类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在一定时期内所进 行的

10、集群性、周期性、主动性、定向性、具有种的特点的迁移运动。类型 根据目的不同可分为:生殖洄游(从越冬或索饵场所向产卵地进行的迁移);索饵洄游(为寻找食物而进行的洄游); 越冬洄游(为寻找适宜的越冬场所而进行的洄游). 鱼纲主要特征1、具上、下颌,属有颌类; 2、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偶鳍(胸、腹鳍); 3、骨骼为软骨或硬骨;4、脊柱替代了脊索,成为支撑身体的纵轴; 5、脑与感觉器官更为发达,脑分为明显的五部分。6、终生水生,具有多种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体形多呈纺锤形,体表多被保护性的鳞片;体表具侧线,皮肤富有单细胞粘液腺;用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以鳔或脂肪调节身体

11、比重;有良好的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机制;无眼睑、无泪腺、无唾液腺。 另外,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无颈,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中肾,代谢率低,变温动物。 鱼类的分类根据骨骼系统,把现生的鱼类分为两大群系,即: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软骨鱼系与硬骨鱼系主要特征比较软骨鱼系硬骨鱼系骨骼软骨硬骨鳞片楯鳞多骨鳞,少被硬鳞或无鳞消化系统口腹位,肠具螺旋瓣口多端位,肠不具螺旋瓣呼吸系统鳃裂直通体外,一般5对;无鳔具骨质鳃盖,1对外鳃孔;多数具鳔;生殖发育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多数体外受精,卵生其他血液中保存大量溶解的尿素;歪尾;鼻孔 腹位;生殖导管与生殖腺不直接相连。皮肤粘液腺发达;多正尾;鼻孔背侧位; 殖导管与生

12、殖腺直接相连。 课后作业 综合分析:鱼类有哪些特征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 3.3.4 有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两栖纲的分类(有尾目、无尾目、无足目。)?MJt有有 四退箱韦 目目目 足星尾 无无有有无有物 竦 动嫄蛙、 表鱼青化 代垃两栖动物是自然界中最佳的能够指示整个环境是否健康的生物。它们的数量的急剧减少是我们所处的 环境在显著恶化的警告。国际保护组织(CI)主席鲁塞尔两栖动物是由水生到陆生过渡的中间类型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二、裸露、轻度角质化的皮肤表皮:角质层、生长层。真皮:腺体(粘液腺、毒腺)、色素细胞(保护色)血管、神经。骨骼系统rr头骨 中轴骨骼Y脊椎j胸骨1、头骨脱离了肩带

13、的束缚;幼体:水生 以鲍呼吸 具侧纯器官 无五趾型附肢 一.U房、一心室 单循环成体:陆生 汉肺呼吸 侧线器官退化 有五趾型附肢 二心房r ,0室 不完全的双循环骨块少、轻;一对枕骨髁,枕寰关节;枕骨髁:脑颅与颈椎相接的关节面 2、脊椎分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颈椎和荐椎。陆栖脊椎动物特有。3、首次出现了胸骨,但成体无肋骨,不构成胸廓肢骨通过带骨与脊椎发生联系。五趾型附肢的联结特点:附肢多支点,增加了动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肩带游离,前肢的活动范围变大。腰带将后肢骨和脊柱牢固的联系在一起,支持体重和运动。四、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内鼻孔的出现,肺呼吸:具一对结构简单的囊状肺。肺囊壁具有

14、丰富的毛细血管。 呼吸运动:咽式 呼吸。由于没有胸廓,其呼吸运动借助于口咽腔底部的升降,将空气压入肺部来完成呼吸动作。感、理齐起;邂 柘也*浒恣 沖諏* 曲好 咽式呼吹閲橘类还進有砌成胸廊,呼吸是楷助口曾腔底部的 上下运动来主成做叫做哺式呼吸。蛙不呎气时,鼻孔张开,醱门蹩口庇下降,塑 气进入口腔,摆着羌闭鼻孔,喉门打开,口底上升,将 蔭气压人肺,在肺璧上的毛细血脅进行气体交换,体璧 肌內收纯加上肺丈本身的捧性回收使空气由肺呼此由 肺呼出餉气体井不立即排出口外,而是童新压入肺中, 如此反复多次以克分利用空气中的氧齐减少失水呼气 时鼻孔張开,喉门关闭+ 口底上升,气体排此五、不完全的双循环二心房一

15、心室不完全的双循环;心脏构成:静脉窦、两心房、一心室、动脉圆锥 不完善的双循环:体动脉内含有混合血液。六、消化系统i消化管:口一口咽腔一食道一胃一小肠、大肠一泄殖腔一泄殖腔孔2 消化腺:肝脏、胰脏。牙齿为多出性,同型齿,舌肌肉质,有唾液腺。青蛙捕食口胃肠泄殖腔孔胰脏肝脏七、神经系统 与鱼类相似,五部脑。雏形的大脑皮层原脑皮;中脑仍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小脑没有鱼类发达 脑神经10对,完备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感觉器官 听觉:除内耳外,出现中耳。视觉:视觉调节能力 增强,远近。具有眼睑和瞬膜,下眼睑可活动。有泪腺,以湿润眼球。 嗅觉:出现了内鼻孔。1、听觉: 除内耳外,出现中耳。内耳结构与鱼类相似,

16、但出现了真正感音的部位瓶状囊。中耳包括鼓室、耳柱骨、鼓膜;传导声波。2、视觉:两栖类的视觉调节能力增强,远、近、昼、夜。角膜凸出;晶状体扁平; 晶状体距角膜较远,适于远视。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虹膜内有环肌和辐射肌,可调节瞳孔大小 控制进光量;具有眼睑和瞬膜,下眼睑可活动,有泪腺,以湿润眼球。3、嗅觉: 出现陆生四足类的两个特化特征:内鼻孔(鼻腔 嗅觉及空气进出通道) 犁鼻器(鼻腔腹内侧一对盲囊,能感知进入口腔的空气或物体的化学性质);八、离不开水环境的生殖方式 生殖器官:雄性由精巢和输尿兼输精的管道组成;雌性由卵巢和不与卵巢相连的输卵管组成。精子和卵子 均通过泄殖腔排出体外。体外受精:雌雄

17、两性在生殖季节具有抱对现象,精子和卵子同时排在水中,并完 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水中发育。蝌蚪结构与鱼类相似的(无四肢、鳃呼吸、单循环等)生殖过程抱对,产卵,排精,水中受精,变态发育,生殖方式,卵生。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1、皮肤裸露,表皮出现轻度角质化对陆生生活适应不完善性1、表皮仅有 12 层细胞轻微角质化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 。皮肤通透性仍强;怕盐怕干旱。2、具陆生脊椎动物的典型骨骼:出现了五趾型附肢、并通过2、寰枕关节为单轴关节,运动不灵活;带骨与脊椎紧密联系,有枕骨髁,脊椎四分区等。适应承重 与运动的需要。脊椎分化不完善,颈椎和荐椎均只有一枚有胸骨、无肋骨,无胸廓;附肢不够强健3、成体

18、具内鼻孔和囊状的肺;可以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4、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不完全的双循环不能完全支撑身体。3、肺结构简单,需皮肤辅助呼吸。4、两栖类成体的心脏只有一个心室,动、5、大脑体积增大,出现大脑皮层的雏形原脑皮,感官也静脉血不能完全分开,循环的效率低;5、属变温动物。体外受精,幼体水中发育向适应陆栖方式发展。出现了中耳、可动的眼睑、瞬膜等; 胚胎没有羊膜等。 休眠休眠:动物对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当环境条件恶化时,动物降低新陈代谢水平,进入麻痹状态,俗 称休眠。冬眠,一般认为低温是冬眠的诱发因素,温度低于78C,蛙进入冬眠;低于10 C,昆虫进入麻痹。而夏眠诱发因素为高温和干旱。 335真

19、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一一爬行纲(Reptilia) 定义爬行动物:体被角质鳞片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解决陆上繁殖和生存两个问题一、羊膜卵的结构及意义 卵壳:钙质或革质,保护,防水分蒸发,通气;蛋壳膜、卵膜; 绒毛膜;卵黄囊:储存营养;尿囊:呼吸和排泄器官;羊膜:羊膜腔、羊水。 形成原肠后,表层胚膜发生褶皱, 上下分别相通。内层是羊膜、卵黄囊膜, 外层是绒毛膜。原肠后端突起为尿囊。 羊膜卵出现的意义1、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2、体内受精,受精作用无需借助水作为介质3、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稳定的环境 中发育,避免了陆地的干燥环境,并减少 振动和机械损伤。 羊膜卵的

20、出现解除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 对水的依赖,使脊椎动物完全陆生成为可能 进而通过辐射适应向干旱地区分布及开拓 新的生活环境。二、爬行类的躯体结构 外形,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体被鳞片或硬甲,指(趾)端具爪。 分蜥蜴型、蛇型、龟鳖型。 皮肤,表皮高度角质化,角质鳞片。真皮形成的骨板,如龟、鳖的骨质壳和鳄背部的骨质板。真皮富有色素细胞,保护色。 蜕皮:定期更换鳞被的现象。爬行类的蜕皮现象特别明显。蜕皮次数与生长速度有关。三、骨骼系统(一)头骨:具颞窝;次生腭、鳄类有完整的次生鳄;单枕髁。内鼻孔位置后移,口腔和鼻腔完全隔开。(二)脊椎:前凹型或后凹型。具胸廓;颈椎多枚,荐椎2枚。胸廓由胸椎、

21、肋骨、胸骨围成的骨框, 保护肺、心。并有呼吸运动作用。寰椎和枢椎,形成多轴关节。(三)肢骨:肱骨,股骨与地面平行。 (腹部贴地)出现耻坐孔,腰带重量减轻,承重能力不变四、消化道进一步复杂化 同型齿。口腔腺发达,有特化毒腺;发达的肌肉质舌;大肠出现盲肠。五、肺呼吸更加完善 能够独立承担全部呼吸功能。肺囊状,内壁间隔增多,呈海绵状。有了真正的喉头,气管和支气管明显分 化。 胸式呼吸。六、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双循环一心室两心房,心室出现了不完全的室间隔;动脉圆锥消失,静脉窦退化。常态足 对趾足 异趾足并趾足前趾足七、排泄器官后肾 专门输尿管,排泄物为尿酸和尿酸盐。膀胱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肾外排泄器官:

22、盐腺,如海龟。 盐腺 许多种类在鼻部或眼部附近具有盐腺,能排出浓度很高的盐溶液。八、神经系统1.新脑皮出现,纹状体增大。2.中脑视叶仍为高级中枢。3.脑神经:12 对(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古脑皮:灰质近脑室处,白质在外。原脑皮:灰质为古脑皮、原脑皮、纹状体。新脑皮:爬行类始,神经元数目大增,排列表层,形成高级中枢,古脑皮,原脑皮,纹状体成为低级中枢九、生殖系统雄性精巢1 对,输精管是由胚胎期的中肾管演变而来;雌性卵巢1对,输卵管以喇叭口开口于体腔,末端 开口于泄殖腔。大多为卵生。多数毒蛇和一些蜥蜴类为卵胎生。十、肌肉系统复杂化1出现肋间肌、皮肤肌。肋间肌:改变胸廓容积。 皮肤肌:牵

23、引鳞片辅助爬行,蛇类尤其发达。 2咀嚼肌加强。十一、感觉器官1视觉:调节视力能力增强,有眼睑、瞬膜和泪腺。 2听觉:由中耳和内耳组成。鼓膜开始下陷形成外耳道;3嗅觉:具有1 对化学感受器(犁鼻器) 4颊窝:红外感受器 爬行类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1、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皮肤干燥少腺体。 2、五趾型附肢进一步完善,荐椎两枚,带骨与脊柱紧密连接, 趾(指)端具爪;单枕髁;颈部明显,颈椎多枚,多轴关节;首次形成胸廓。3、肺较两栖类复杂,且表面积增大,能够独立承担陆上呼吸的功能;4、血液仍为不完全双循环,但心室 已出现不完全分隔; 5、首次出现新脑皮,脑神经为12 对; 鼓膜下陷形成外耳道;6、后肾,

24、尿以尿酸和尿酸盐为主;7、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 336翱翔天空的恒温脊椎动物一一鸟纲(Aves) 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 始祖鸟见于晚侏罗纪地层中。始祖鸟具有爬行类和鸟类的过渡形态。 与爬行纲共同的特征 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具表皮角质层衍生物(鳞片、羽毛);头骨单枕髁与寰椎相关节; 卵生、盘裂、尿囊为呼吸器官,排泄物主要为尿酸。 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恒温:体温维持在相对恒定、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意义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提高了快速运动能力;恒温动物减少了对外界温度条件的依赖性。 恒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进入更高一级的水平。 鸟纲

25、的主要特征体形为流线形,体表被羽,皮肤薄、干、松软;头部、颈、躯干、前肢、后肢、尾:舵,具尾脂腺。 趾型 三趾向前,一趾向后。二、三趾向前,一、四趾向后。旷三、四趾向前,一、二趾向后。三趾向前(基部合并),一趾向后。、 四趾全向前。 羽的类型飞羽:飞翔正羽V覆羽:保护-尾羽:平衡、控制方向绒羽保温毛羽感觉气流探 正羽:被覆于体外的大型羽片,又分为 飞羽(飞翔)、覆羽(提供光滑的流线型外形) 和尾羽(平衡、控制方向);在飞羽的构成中, 又分为初级飞羽(提供推动力)、次级飞羽(产生浮力)羽片:羽枝、羽小枝。绒羽:正羽下方,呈棉絮状(隔热层); 羽轴:羽柄较短; 羽枝:直接从生在羽轴的末端,不具有羽

26、小钩 功能:保温(绒羽蓬松,具有很强的保暖性能冬季鸟类的绒羽丰厚;) 纤羽:又称毛羽。 位置:杂生在正羽与绒羽之中; 功能:感觉气流; 羽轴:特别延长,而呈毛发状; 羽枝和羽小枝:短而稀少,甚至缺如。羽枝迟牝的据脅 换羽 冬羽:越冬或迁徙做准备;夏羽或婚羽:度夏和繁殖做准备;人工换羽:饥饿、光照;三、骨骼系统结构特点气质骨,轻、薄而坚。有愈合现象。有变形。头骨(1)骨块间愈合成整体的、大的颅腔。(2)上下颌骨向前成为喙,无齿。 (3)单枕髁。 (1)前肢骨:特化为翼。骨片多愈合或消失, 指端无爪。 ( 2)后肢骨:简化、加长,骨片愈合。(3)叉骨:左右锁骨在腹中线愈合。 四肢和带骨 骨片多愈合

27、或消失,指端无爪;后肢骨 后肢骨片愈合、简化、加长;叉骨 左右锁骨在腹中线愈合-叉骨,鸟类特有。四、肌肉系统与飞翔相适应的特点 肌肉系统与飞翔相适应的特点 1胸肌特别发达; 2具栖肌 ;3. 附肢肌肉集中于躯体的中心部分; 4颈部肌肉发达 5皮肤肌发达控制羽毛运动。五、消化系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消化速度快。1、消化道龙骨璽喙 、口腔、咽、食道、嗉囊、胃 (腺胃、肌胃)、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直肠)、 泄殖腔 、泄殖腔孔。 2、消化腺,肝脏、胰脏、嗉囊, 储存和软化食物。鸽子嗉囊乳。 家鸡的胃,腺胃:分泌大量消化液。肌胃:具有很强的机械消化能力。 盲肠:小肠与直肠连接处的

28、一对肠道突起。能吸收小肠内多余的水分以及溶解于水中的营养物质。其细 菌能帮助消化植物纤维。直肠极短。腔上囊:淋巴器官。六、高效的双重呼吸系统1肺,密网状管道系统。支气管一中支气管一次级支气管(背支气管、腹支气管)一三级支气管(平行支气管)一微支气管2呼吸特点:双重呼吸、逆流。微支气管管径3-10um,外分布毛细血管。接触气体面积大。气囊,辅助呼吸,减少摩擦,调节体温。后气囊由中支气管形成;前气囊 由次级支气管形成。 双重呼吸吸气时前、后气囊同时扩张,呼气时同时压缩。在鸟肺中,无论在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交换,这种吸气和呼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的 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鸟类呼吸系统的

29、特殊结构,是与飞翔生活所需的高氧消耗相适应的,鸟类在栖止时,主要靠胸骨和肋骨 运动来改变胸腔容积,引起肺和气囊的扩大和缩小,以完成气体代谢。当飞翔时,胸骨做为搧翅肌肉(胸 大肌和胸小肌)的起点,趋于稳定、因而主要靠气囊的伸缩来协助肺完成呼吸。扬翼时气囊扩张,空气 经肺而吸入;搧翼时气囊压缩,空气再次经过肺而排出。因而鸟类飞翔越快,搧翼越猛烈,气体交换也 越快,这样就确保了氧气的充分供应。七、循环系统的完善心脏心脏四室,动静脉血完全分开;鸟类心脏的体积较大,占体重的0.41.5%。例:金丝雀为1.68%、蜂 鸟为2.37%;而人为0.42%,蛙为0.57%:鸟类心脏的心跳快;血压高,血循环迅速;

30、血流迅速。鸟类的血液循环肺动脉弓右体动脉弓右心室左心室1L丨右心房左心房身体各部分一肺循环体循环返回八、排泄系统1肾脏,后肾。肾小球数目多,肾小管简单。无膀胱。2排泄物九、生殖系统十、神经系统小脑发达;大脑体积增大;纹状体为鸟类复杂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中枢中脑视叶发达嗅叶退化。十一、感觉器官(1)视觉发达,具双重调节功能改变角膜(鸟类特有)和晶体曲度。视网膜上视锥细胞数量极多,密度大,有极强的分辨物象和色彩的能力。 (2)耳具有发达的听觉和平衡功能。 (3)嗅觉和味觉退化。 双重调节是鸟类视力发达的主要原因眼大,视觉调节方式为双重调节(改变角膜凸度和晶体凸度和位置)。视网膜上视锥细胞数量极多,

31、密度大,有极强的分辨物象和色彩的能力。鸟眼有较强大的外部保护,除眼睑外,还有发达的瞬膜,巩膜前还有巩膜环等。这种完善的调节机制,可使鸟类从高空俯冲到地面时,在瞬间由远视变为近视,准确地捕捉食物。 适应飞翔的主要特征1体形为流线形,体表被羽;皮肤松而薄; 2前肢特化为翼,后肢 4 趾;3骨骼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4胸骨具龙骨突、锁骨呈“V”字形等;5飞翔肌发达,附肢肌肉集中在身体中部;6独特的双重呼吸(具有与肺相连的气囊)。7直肠短、无膀胱、卵巢仅一侧发育等。8无齿、肌胃消化、贯趾屈肌、眼睛的调节机制。 中国的鸟类物种多样性中国是世界鸟类分布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世界上现存的鸟类有27目175科

32、9 200种(Howard, Moore 1991),其中在中国分布的鸟类共有21目、 83科约1253种(郑作新, 2000 年),约占世界现存鸟类种数的 13.6%左右。 生物学特征体流线型,颈长;具角质喙,无齿;体表被羽,皮肤薄而干且少腺体;前肢为翼;气质骨,有发达的龙骨突和胸肌;肺呼吸,具气囊,双重呼吸;完全双循环;左体动脉弓和肾门静脉退化;恒温;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 (11)大脑纹状体发达,有复杂的生殖行为;(12)尿酸为主要排泄产物。 3.3.7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 Mammalia) 现存动物有 4,600 多种。分为 3 个亚纲:原兽、后兽、真兽亚纲。唯一产卵的哺乳类

33、原兽亚纲(如,鸭嘴兽)有乳腺、无乳头;单一的泄殖腔孔产卵、排遗和排泄。体温 在26-35C之间波动。后兽亚纲又称有袋类,分布于澳洲及其附近岛屿。(如,袋熊) 三亚纲的比较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牙齿同型齿异型齿异型齿泄殖腔有残留无育儿袋无有无生育方式卵生胎生无胎盘胎生有胎盘胼胝体无无有哺乳动物是一类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高等陆生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 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个类群。一、哺乳纲进化的特征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2、消化系统进一步完善;3、体温恒定(约为25C 37C);4、具有陆上快速运动能力;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胎生与哺乳

34、胎生胚胎发育在母体内完成,且胚胎借胎盘与母体联系,并由母体供给营养和排泄废物的生殖方式 哺乳纲主要特征 胎盘,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内膜结合形成的特殊结构,胎儿借助胎盘与 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哺乳母兽具有乳腺,乳腺能分泌含有丰富营养及维生素的乳汁。 母兽以乳汁哺育初生幼兽的行为称为哺乳。 胎生、哺乳完善的陆上繁殖方式。体内受精,产羊膜卵;胚胎在子宫内发育;把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降低到了最小程度。 母兽以乳汁哺育幼儿,初乳提高婴儿的抗病能力;母乳最佳食物。 哺乳类具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活动,来保护哺育中的幼兽。后代成活率大为提高。二、进步而完善的结构特征 皮肤及其衍生物表皮角质层

35、发达,真皮韧性强。 皮下组织脂肪衍生物毛、皮肤腺、鳞片、爪、指甲、蹄和角。毛,哺乳类特有。表皮角质化形成,与角质鳞片及羽毛同源。由毛干和毛根组成。根据其特点,可分为针毛、绒毛和触毛。 功能:减少体温散失,减少环境中热的进入,具有重要的保温和调温机能 皮肤腺皮脂腺:保持毛和皮肤的润泽。汗腺:调节体温和排泄。乳腺:变态的汗腺。 味腺:变态的汗腺或皮脂腺。用于同种识别、吸引异性或防御作用。 爪,指、趾端的表皮角质鞘。功能:防御、抓捕、攀缘、挖掘。 演变:甲灵长类(跖行性)蹄有蹄类(蹄行性)爪(趾行性)爪、甲、蹄的演变及着地方式(如右图) 偶蹄 角防御1)洞角:由真皮和表皮特化形成。不分叉、不更换;2

36、)实角:由真皮形成。分叉、每年脱换一次,如鹿角3)表皮角:表皮角质形成,如犀牛。 皮肤功能保护、调节、体温感觉;储藏营养;排泄、分泌;构成运动器官(翼膜、蹄);捕食器官(爪) 骨骼系统 头骨,骨块减少,愈合成完整的古匣。1脑颅、鼻腔扩大;2.双枕骨髁;3完整的次生腭(硬腭和肌肉质的软腭). 脊柱脊柱:颈椎(恒为7枚),荐椎(3-6枚,成体多愈合为荐骨)椎体双平型,间有椎间盘(软骨). 附肢骨 兔的骨骼 肌肉系统( 1)四肢肌肉发达,适应各种活动。(2)具特有的膈肌。( 3)皮肤肌发达:完成竖毛、 皮肤颤动等活动;表情肌。(4)具强大的咀嚼肌。 消化系统 1舌与异型齿:咀嚼和搅拌。 2唾液腺:发

37、达。 3软腭4消化道分化完全: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H人胆人的面部表情肌i诵方肌T齿式:表示哺乳类一侧上下颌各类牙齿的数目。如,兔: 2(2/1.0/0.3/2.3/3) =28人恒齿: 2(2/2.1/1.2/2.3/3) =32 消化道食虫类和食肉类,单室胃;消化道短;盲肠退化。食草类,消化道长。 异型齿(槽生) 异型齿:门齿,切割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前臼齿、臼齿,咬切压研磨食物(裂齿)。非反刍类:盲肠发达。 反刍类:复胃。瘤胃:同盲肠作用 网胃:微生物消化 瓣胃:微生物消化 皱胃:分泌胃液 呼吸系统 1呼吸道:鼻腔、咽、喉

38、、气管 2鼻腔中有鼻黏膜。 3喉。4肺。5呼吸方式。 循环系统 1心脏2动脉弓:左心室一 左体动脉弓 右心室一一肺动脉弓3 循环方式:完全双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排泄系统1排泄器官:肾脏(后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2 排泄物3排泄器官承担对尿中水分重吸收的功能,以调节 体内水盐平衡。哺乳类是由更接近于两栖类的古代爬行类演化而来的完全双循环肺动脉弓左体动脉旷J I右心室左心室t t右心房左心房各器官组织两栖类、哺乳类爬疔类、鸟类返回富素丰尿 生殖系统生殖方式,卵生(原兽亚纲). 胎生 后兽亚纲(有袋类):具有卵黄囊胎盘;真兽亚纲:有胎盘。 神经系统1大脑为强大的高级神经活动中枢。大脑表面形成沟回,出现胼胝体。2.中脑为次要的视、听反射中枢。3间脑为感觉传导的中继站、植物性神经调节中枢。4小脑发达,出现小脑半球。5延脑。It脑皮(neopallium) 感觉器官 高度发达,尤其是嗅觉 和听觉有很大进步。从羊膜动輛开始,尢脑半球表西逐步扩展 起東的神经细舱灰倉层j具分析;竦事发布 信息的功能*并联系嗅觉璃外的所有感觉.1听觉:内耳发达;中耳3块听骨(锤骨、砧骨、镫骨);外耳,发达的外耳道及耳壳。2嗅觉:鼻腔扩大,出现鼻甲骨,嗅觉表面积增大。3视觉:与低等种类无大差别。课后作业1、胎生和哺乳对动物生存有何意义? 2.试比较脊椎动物亚门各纲动物皮 肤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