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精品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1517755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最新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精品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2006-042越流型越流型污染物通过污染物通过越流越流从一个含水层进入另一个含从一个含水层进入另一个含水层。其越流途径或者是大面积的弱透水层,水层。其越流途径或者是大面积的弱透水层,或是人为途径(结构不合理的井管、破损的或是人为途径(结构不合理的井管、破损的老井管等)。老井管等)。径流型径流型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以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以地下径流地下径流的形式进入的形式进入含水层,如废水处理井、岩溶通道;滨海地含水层,如废水处理井、岩溶通道;滨海地区淡水大量开采引起水位下降,使得海水向区淡水大量开采引起水位下

2、降,使得海水向陆地含水层径流也是一个好例子。陆地含水层径流也是一个好例子。地下水污染途径地下水污染途径2006-049特点特点隐蔽性隐蔽性感观指标和生物指标(如地表水的生物种类减少)不显著感观指标和生物指标(如地表水的生物种类减少)不显著难以逆转性难以逆转性水交换缓慢,自身难以净化水交换缓慢,自身难以净化地下水埋深大,原位处理困难地下水埋深大,原位处理困难方式方式直接污染:直接污染:污染组分来自污染源,在迁移过程化学性质不改变污染组分来自污染源,在迁移过程化学性质不改变间接污染:间接污染:污染组分不是来自污染源(如污水在地下发生阳离子交换过程使地下污染组分不是来自污染源(如污水在地下发生阳离子

3、交换过程使地下水硬度增大)水硬度增大)地下水污染特点、方式地下水污染特点、方式2006-0410铵吸附作用铵吸附作用在在NH4-随入渗的污水向地下渗流的过程随入渗的污水向地下渗流的过程中,可能与包气带介质中的吸附性阳离中,可能与包气带介质中的吸附性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从而吸附于岩土介质子发生离子交换,从而吸附于岩土介质表面;表面;该过程并不产生氮的转化,但为硝化作该过程并不产生氮的转化,但为硝化作用提供了更充分的反应时间。用提供了更充分的反应时间。2006-0411v课堂作业:课堂作业:在某一农业区进行污水灌溉,污水中的在某一农业区进行污水灌溉,污水中的NH4-N、Ca2+、Mg2+的浓度分别

4、为的浓度分别为56mg/L、120mg/L、24mg/L;在灌在灌区,浅层地下水的埋深为区,浅层地下水的埋深为2m,包气带的包气带的CEC为为7.2meq/100g,包气带土壤容重为包气带土壤容重为1.5g/cm3;如灌溉面如灌溉面积为积为100m2,总灌溉水量达到总灌溉水量达到1000m3,假设在灌溉前灌假设在灌溉前灌区土壤未吸附区土壤未吸附NH4-N,试回答浅层地下水是否会受到试回答浅层地下水是否会受到NH4-N污染?污染?EAR=0.036+0.1051AAR2006-0412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地下水质量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 地下水

5、脆弱性(质量影响)评地下水脆弱性(质量影响)评价价2006-0413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目的目的旨在说明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及范围,并不说旨在说明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及范围,并不说明地下水的适用性,受污染的地下水并不一明地下水的适用性,受污染的地下水并不一定影响其使用。定影响其使用。评价因子的选择评价因子的选择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常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常把地下水污染物质分为如下几类:把地下水污染物质分为如下几类:常规组分常规组分常见有毒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常见有毒金属和非金属物质:Hg,Cr,Cd有机有害物质:有机氮、有机磷、苯类、酚类有机有害物质:有机

6、氮、有机磷、苯类、酚类细菌、病毒等细菌、病毒等2006-0414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背景值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背景值指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下水组分天然含量指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下水组分天然含量与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相关与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相关在计算背景值前应进行环境水文地质分区在计算背景值前应进行环境水文地质分区计算公式:计算公式:评价方法评价方法 单要素指数法:单要素指数法:I=Ci/C0多要素指数法多要素指数法均值法:常会失真均值法:常会失真加和法:常会失真加和法:常会失真均方法:无明确的物理意义均方法:无明确的物理意义参数分

7、级评分迭加型指数法:最为科学参数分级评分迭加型指数法:最为科学2006-0415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说明地下水水质的优劣与适用性说明地下水水质的优劣与适用性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各类水质标准各类水质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单项组分评价单项组分评价综合评价综合评价2006-0416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感官性状指标:色度、浑浊度、嗅和味等感官性状指标:色度、浑浊度、嗅和味等毒理学指标:汞、砷、铬等毒理学指标:汞、砷、铬等流行病学指标

8、:总大肠菌群等流行病学指标:总大肠菌群等放射性指标:总放射性指标:总放射性、总放射性、总放射性放射性地下水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分类类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于各种用途。类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各种用途。类类 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类类 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

9、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类类 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2006-0417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定义定义地下水在天然条件下(未经人工防护)的防污性能地下水在天然条件下(未经人工防护)的防污性能天然条件下污染物从地表随入渗水自包气带进入含天然条件下污染物从地表随入渗水自包气带进入含水层的倾向或可能性水层的倾向或可能性脆弱性分类脆弱性分类内在脆弱性内在脆弱性不考虑污染物的水文地球化学特性,它指地质、水文、水不考虑污染物的水文地球化学特性,它指地质、水文、水文地质等天然条件对人为活动产

10、生的污染物的防御性能文地质等天然条件对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的防御性能 特殊脆弱性特殊脆弱性在考虑在考虑“内在脆弱性内在脆弱性”的各要素及其之间关系的前提下,的各要素及其之间关系的前提下,特指含水层对某种污染物或某一组污染物的敏感程度特指含水层对某种污染物或某一组污染物的敏感程度2006-0418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方法指标叠加法指标叠加法GOD法(法(Foster,1987)DRASTIC法(法(Aller,1987)AVI评分系统(评分系统(Van Stempvoort,1993)SEEPAGE法法SINTACS 法法ISIS法(法(Gogu与与Dassargues,2000

11、)EPIK法(法(Doerfliger,1997,1999)DIVERSITY法(法(Ray,1993)模型模拟法模型模拟法衰减因子模型(衰减因子模型(Rao,1985)迁移能力指数模型(迁移能力指数模型(Meeks和和Dean,1990)分类指标模型(分类指标模型(Britt,1992)2006-0419指标叠加法指标叠加法DRASTIC法法美国环境保护署(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提出)提出考虑考虑7个指标个指标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埋深(D)净补给量净补给量(R)含水层介质含水层介质(A)土壤介质土壤介质(S)地形地形(T)包气带包气带(I)水力传导系数水力传导系数(C)DRASTIC指数越大,地下水脆弱性越高指数越大,地下水脆弱性越高2006-0420太原盆地浅层孔隙水内在脆弱性分区图2006-0421太原盆地浅层孔隙水对砷的特殊脆弱性分区图2006-0422Knowledge is everything.2006-042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