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四第二单元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一)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21516303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4.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四第二单元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一)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四第二单元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一)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四第二单元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一)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四第二单元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一)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四第二单元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一)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四第二单元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一)典型例题及综合模拟【典型例题】例1. 在NO2与水的反应中,NO2的作用( )A. 是还原剂 B. 是氧化剂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解析】该题考查NO2与水的反应,该反应中,NO2一部分作氧化剂,一部分作还原剂,属于歧化反应。【答案】C例2. 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和b mol 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A. a/b B. a/2b C. a/(a+2b) D. a/2(a+b)【答案】C例3. 下列四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NO2O221 NOO221 NH

2、3O221 NO2NOO2111,将分别盛满上述各种气体的容积相等的四支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最后试管内液面由低到高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体积计算,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 2 1/2 所以剩余气体体积为 1/2 4/3 1 所以剩余体积为2/3:氨气全部溶于水,所以剩余气体体积为1 :NO + NO2 + O2 + H2O =2 HNO3 无气体剩余【答案】D例4.(1)充满NO2和O2混合气体10mL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最后剩余lmL气体。问原混合气体

3、中NO2和O2的体积各占多少?【解析】I. 设剩余的1mL为O2,则参加反应的NO2和O2共9mL。因4NO2O22H2O4HNO3即V(NO2):V(O2)41 V(NO2)0.89mL7.2mL(O2)0.29mL1.8mLV(O2)1.8mL+1mL2.8mL. 设剩余的1mL气体为NO,则3NO22H2O2HNO3NO3 l可知剩余NO2为3mL所以发生4NO2O22H2O4HNO3的NO2和O2共7mL。(NO2)0.87mL5.6mLV(NO2)5.6mL3mL8.6mL V(O2)0.27mL1.4mL【答】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分别是7.2mL和2.8mL或8.6mL和

4、1.4mL。(2)将V m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吸收后,得到a mL无色气体A,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的O2混合,再通过水充分吸收,得到5mL无色气体B。试回答:A、B为何种气体?A气体的体积是多少?V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解析】NO和N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只有NO2与水发生反应时生成NO,因此a mL无色气体A应为NO。又因为V(NO):V(O2)43时才能完全被水吸收,如等体积混合通入水中剩余气体必为O2,所以B为O2。4NO3O22H2O4HNO3a 3a/4剩余O2:a0.75a5mL a20因NO为20mL,所以V20。设反应前NO体积为x,NO2体积为(Vx)。3NO2

5、+H2O2HNO3+NOVx (Vx)/3所以:(Vx)/3x20 V602x x0 V60所以V的取值范围为:20V60。【答案】A为NO、B为O2。A气体的体积是20mL。V的取值范围是20V60。例5. 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催化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以

6、有 (多选扣分)a. 开发氢能源 b. 使用电动车 c. 植树造林 d. 戴上呼吸面具 【解析】解此题,一方面应从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入手,汽车尾气中,C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N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另一方面,应紧扣题意,寻找突破口,由“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推出生成产物为CO2和N2。 【答案】(1)2CO + 2NO 2CO2 + N2,(2)SO2转化成SO3,产生硫酸酸雾。(3)a、b。例6. 对于氨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含有氨分子和水分子B. 只含有一水合氨分子和水分子C. 只含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D. 含有氨分子、水分

7、子、一水合氨分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解析】氨溶于水发生的反应:NH3 + H2O NH3H2O NH3H2O NH4+ + OH 均为可逆反应,所以答案为D【答案】D例7. 质量分数为35的氨水,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17.5 B. 大于17.5 C. 小于17.5 D. 无法确定【解析】因为氨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等体积的水和氨水,水的质量大于氨水的质量,所以混合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7.5【答案】C例8.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实验室制取氨气可以用以下方法:铵盐与碱反应 将浓氨水滴加到碱石灰等干燥剂中 加热浓氨水

8、。A选项有些同学会认为正确,其实NH4Cl加热分解,但在管口又冷凝化合,所以不会放出氨气;C选项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答案】AC例9. 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氨气,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吸收氨气要有防倒吸装置,A选项错,因为气体不能通入密封体系中,B,C,D装置都可以用来防倒吸,但C装置中的倒置漏斗边缘应与水面相平,不能浸到液面下。所以答案为B D【答案】BD例10. 把a L含(NH4)2SO4和NH4NO3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b mol NaOH刚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 mol BaCl2。则原溶液中

9、NO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1)为A. B. C. D. 【解析】设平分后各含(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x,NH4NO3的物质的量为y,则有: 解得:y=(b2c)mol所以原溶液中c(NO)的浓度为=molL1。【答案】B例11. 根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受热的试管A中Na2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被加热的铂丝处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3)B中出现的现象为:_。(4)烧杯C中发生的现象为_。(5)B管、烧杯C中可能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_。【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反应的掌握程度,分析时从NH4HCO3分解开始入手,得到NH3、H2O、CO2

10、,再依次发生各步反应。【答案】:(1)2H2O+2Na2O24NaOH+O2 2CO2+2Na2O22Na2CO3+O2(2)4NH3+5O24NO+6H2O (3)出现红棕色气体(4)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2NO+O22NO2;4NO2+O2+2H2O4HNO3【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 光化学烟雾是一次污染物(如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发生光化学反应后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主要含有臭氧、过氧硝酸酯等。下列有关光化学烟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光化学烟雾具有氧化性B. 汽车尾气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之一C.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没有危害D. 光化学烟雾一般出现在强

11、日照条件下2. 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 )A. SO2与O2B. NO2与NOC. O2与N2D. NO与O23.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不可能是 ( )A. N2与NO2的混和气体 B. O2与NO2的混和气体C. NO与NO2的混和气体 D. NO2气体4. 鉴别NO2和溴蒸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氢氧化钠溶液 B.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C. 用硝酸银溶液 D. 用蒸馏

12、水5. 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 )A. 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B.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 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D. 由氨气制碳酸氢氨和硫酸氨6. 在NO2与水的反应中,水 ( )A. 是还原剂 B. 是氧化剂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7. 我国“神舟六号”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的高温气体成分有CO2、H2O、N2、NO等,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射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 )A. 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 NO遇空气生成NO2C. C

13、O2与NO反应生成NO2 D. NO与H2O反应生成NO28. 如下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最终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比原来(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9. 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 )A. 31 B. 13 C. 12 D. 21*10. 在常温常压下,a, b,c,d 四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以等物质的量混合的两种气体。a试管内是NO2和O2,b试管内是C12和SO2,c试管内是NO和O2,d试管内是O2和H2。将四

14、支试管迅速同时倒立于水中,最终水面上升高度h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 hbhchahd B. hchahbhd C. hdhahchb D. hbhahchd *11. 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下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 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 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12. 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 ( )A. 含有1 mol NH3分子 B. 含NH3和NH之和为1 molC. 含NH3H2O 1 mol D. 含NH3、NH3H2

15、O、NH之和为1 mol13. 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 等于15 B. 大于15 C. 小于15 D. 无法估算14. 将NH4HCO3置于干的试管中加热,并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过氧化钠和碱石灰的干燥试管,最后得到的气体有 ( )A. NH3,O2B. H2O,O2C. CO2,O2D. O215.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二、填空题16. A、B、C、D都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A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气体呈黄绿色,它与A按等物质的量反应后溶解

16、于水生成两种强酸;C是红棕色气体,它溶于水,生成一种强酸和无色气体D。则,(1)A、B、C、D各是什么气体?(2)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17.(A)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_色,写出沉淀变色的化学方程式_。(2)实验2甲针筒内的现象是:有_生成,活塞_移动(填向外、向内、不)。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的残留气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通入_溶液中。(3)实验3中,甲中的3mL气体是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那么甲中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是_,写出N

17、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实验4中,已知:3Cl22NH3=N26HCl。甲针筒处活塞有移动,针筒内有白烟产生外,气体的颜色变为_。最后针筒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_mL。三、计算题18. 将盛有氮气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足够时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35,求(1)原混合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比。(2)若上述气体是标准状况,求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若假设生成的溶质不向外扩散)。【试题答案】1. C 2. D 3. A 4. CD 5. A 6. D 7. B 8. C 9. C 10. A 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A. 4NO2+ O2 +2 H2O=4HNO3

18、,水面上升到试管的5/8;B. Cl2 + SO2 =2HCl + H2SO4,试管内全部盛满水,C. 4NO+ 3O2 + 2H2O=4HNO3,水面上升到试管的7/8;D. 水面不上升。11. C解析:根据题意NH3的摩尔质量小于HCl和HNO3,所以NH3应在甲处产生,HCl和HNO3气体应在乙处产生。H2SO4为不挥发性酸12. D 13. C 14. A 15. AC16. A是SO2;B是Cl2;C是NO2;D是NO 17.(1)红褐;4Fe(OH)2+O2+2H2O=4Fe(OH)3。 (2)黄色固体;向内;NaOH。(3)NO;3NO2+H2O=2HNO3NO。(4)无色;5。18. (1)23 (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