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知识点查缺补漏练习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1512624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15.1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生物知识点查缺补漏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查缺补漏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三生物知识点查缺补漏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知识点查缺补漏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知识点查缺补漏练习题(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怫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2.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 主要从肺排出C.Na 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3.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A.淋巴液B.组织液C.血浆D.唾液4.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 血浆和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淋巴和组织液A.B.C.D.5.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内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6.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呼吸氧化酶 B.胰岛素 C.神经递质 D.二氧化碳和氧7.有关人体体液的正确叙述是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8.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Ch发生反应,生

3、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Ch过多时,就与H2cCh结合形成NaHCCh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02排出9.(2005 江苏生物 20)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昔 D.钾离子10.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JL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一、选择题11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

4、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12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13原尿中的H2O、N a K+有99%被重新吸收,吸收部位是A.肾小管和肾盂 B.肾小囊和肾小管 C.肾小管和集合管 D.集合管和肾盂1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C.调节

5、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15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 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 排出量等于零16被切除某一内分泌器官的褐家鼠会很快死亡,若补充大量食盐水可维持生存。切除的这一内分泌器官最可能是A.甲状腺 B.胰腺 C.肾上腺 D.脑垂体二、非选择题17下图是水平衡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请据此回答:(1)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有 等。(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刺激了 内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 奋

6、,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后,再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是。(3)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是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后经 传送,作用于 处的细胞,使其 能力增强。17糖浓度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多种激素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1)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是_ _ _ _ _ _ _ _ _ _m g/dLo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患者 胰,由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发生障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 瘦。血糖含量过低导致惊厥和昏迷时,应及时给患者_ _ _

7、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以 需缓解症状。g(2)上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1其 中 表 示 糖 尿 病 患 者 胰 岛 素 变 化 趋 势 的 是 曲 线,表示健康人胰高血糖素变化趋势的是曲线 o(3)体检时,测量血糖应在空腹时进行,其生理学理由是。(三)血糖的调节一、选择题18人体调节血糖含量的主要激素是A.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19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

8、升高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细胞外液渗透东升高11渗透小感受器12垂体后1 小13抗利尿激素|4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D.胰 岛 A 细胞和B 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20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唾,该激素是A.甲状腺素 B.雄性激素21关于胰岛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C.胰岛素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雌性激素 D.胰岛素B.胰岛素既能减少血糖的来源,又增加了血糖的去路D.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B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22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9、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23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A.细 胞 内 液 增 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24下列不是糖尿病患者特征的是A.多尿、口渴、多饮 B.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C.饮食增加,体重变轻D.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发生障碍,分解减慢25下列关于糖尿病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糖尿病病人的尿多,是因为糖尿病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较低 B.尿液中含有糖的病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C.糖尿病病人吃得多,是因为他体内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D.糖尿病病人逐渐消瘦,是因为他体内的非

10、糖物质逐渐减少26白衣天使为了抢救非典患者,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没休息时间,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的情况正确的一组是A.肾上腺素和醛固酮均减少 B.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C.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D.胰高血糖素利抗利尿激素均增大二、非选择题2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 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A 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 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 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 组活动状况无变化。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

11、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回答:(1)该实验原理是:o(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2 8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体温主要是由神经调节方式进行调节的,它在图中是指(用字母与箭头表示)过程;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在处于寒冷的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加速体温上升的 激素含量会明显升高。这时血糖浓度下降很快,血液中的激素变化是:由_ _ _ _ _ _ _ _ _ _ _细胞分泌的 含量降低,而由细胞分泌的 激素含量上升。饥饿状

12、态下,直接导致人体升高血糖浓度的途径有和。(四)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一、选择题2 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30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31动物生理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颤现象。据此科学家得出了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

13、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B.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C.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唯一中枢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32下列有关人体代谢及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由于都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每天都要通过饮食补进B.严重烧伤病人,其体内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的分泌量均会增加C.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D.人作饥饿时能 源 物 席 的 酒 珏 物 版 米 一 幅 哈 一 帝 日 帝 伯 崎 岸 特 去,以维持水和无机盐平衡下丘脑炎热环境 体温调恭中枢 寒冷环境二、非选择题 上七彳7:3 3试填空完成下图

14、所示的炎热环境、寒冷环境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图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_ _ 皮肤血卜心增多|:|小 小 皮肤温尽外高汗液增多 代壮 _ _ 散热 12_ 备oL-值-403 4下图表示3种哺乳动物由于周围环境温度变动而发生的代谢速度变化。(1)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动物Y比动物Z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B.动物X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很差一 肾上腺活动增强1一1 11 1 1 1 1 120 0 20。t|40()C.在温度t|时,动物X、Y、Z代谢速度相同D.在低于t l的条件下,动物Z代谢速度逐渐增加(2)在 低于40的情况下,三种动物的甲状腺激素分泌最先达到较高水平

15、的是_ _ _ _ _ _ _ _。(3)在零下20时,立毛肌仍然舒张着的动物是_ _ _ _ _ _ _ _ _ _,在10时就发生骨酪肌颤抖的动物是_ _ _ _ _ _ _ _ _ _o(4)在寒冷环境下,动物的代谢速度加大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骨潞肌厂 w血 液 温 度 刁 环境1(E)体 内 温,(C)皮肤面度 感 受 器;1度感受器(N)体温-L-1调 节 中 枢 1其调节方式为第 二 节 免 疫(一)特异性免疫一、选择题35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是骨髓A.扁桃体B.淋巴细胞C.抗体红细胞吞噬细胞抗原决定簇D

16、.36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37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抗原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抗原内部的决定簇暴露C.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形成效应T淋巴细胞和部分记忆细胞D.效应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38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有记亿细胞产生,记亿细胞产生于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B.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A.感应阶段,由B细胞和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反应阶段,由B细胞和T细胞增殖分化

17、而来C.效应阶段,由B细胞和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D.反应阶段,由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3 9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A.经过免疫的B淋 巴 细 胞B.经过免疫的T淋 巴 细 胞C.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D.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40淋巴细胞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A.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C.是针对各种抗原的41当抗原刺激抗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42对细胞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免疫是建立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的效应

18、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需要吞噬细胞参与C.效应T细胞能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D.效应T细胞能够使抗原裂解死亡4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44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45下列免疫效应与体液免疫无关的是A.抑制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C.丐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46先天性无胸腺的小鼠的免疫情况是A.细胞免疫功能丧失、体液免疫

19、功能降低C.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丧失B.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D.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B.抑制病毒的繁殖D.伤口处白细胞吞噬病菌B.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降低47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毒素是抗体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48下列属于人体效应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是A.干扰素B.抗原C.白细胞介素49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D.抗体(甲)的血清

20、,注射到另一 SARS患 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二、非选择题50当人体自身组织的细胞转变为癌细胞以后,这些癌细胞就成为抗原,健康的机体可以通过一消灭它们。51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当_ _ _ _ _ _ _ _ _ _ _ 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 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将 一 只 A 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 反应而脱落,这是细胞所起的作用。(3)上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 第 8 天,同时注

21、射 抗 原 Y和 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表 示 对 抗 原 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其特点是,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细胞的作用。若第8 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 的 抗 体 产 生 量 变 化 的 是 曲 线。52下图表示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需要经历细胞的 和 过程。成熟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2)各类血细胞均来自于造血干细胞,但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3)图中f 代表的细胞名称是,需 要 抗 原 刺 激 才 能 发 生 的 过 程 有(填 数 字)。(4)效应B 细

22、胞不能无限增殖,若要大量生产某种抗体,可通过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合成抗体的翻译过程需要 作为模板。单 克 隆 抗 体 具 有 高 度 的,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3下图是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据图回答:(1)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时,T 淋巴细胞形成 细胞和 细胞。(2)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3)可 以 提 高 的 杀 伤 能 力 的 是。它来自于。(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一、选择题53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B.机体首次受到一种物质刺激时就可以发生的反

23、应C.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以发生反应D.过敏反应能够使组织细胞发生结构破坏54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般会损伤组织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T 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55下列现象不是由组织胺引起的是造血干细胞%Wc dA.毛细血管收缩 B.血管壁通透性增强C.平滑肌收缩 D.腺体分泌增加5 6 人体过敏反应中,通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从而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出 现“寻麻疹”,此生理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57体液免疫反应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

24、体不相同的是A.来源 B.作用 C.分布 D.化学本质58下列疾病,不属于自身疫病的是A.艾滋病 B.风湿性心脏病 C.风湿性关节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59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 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 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红 细 胞 血 小 板 吞 噬 e效 应 f效 应细胞等 B细胞 T细胞60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

25、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61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62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艾滋病是一类免疫缺陷综合症的总称 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类病毒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等途径感染 D.艾滋病的治疗在目前有突破性进展6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 L 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不会引起排斥反应B.人体维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物质全部来自食物C.就同一人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他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D.血糖的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供能64(2005 上海生物 8)将B型血人的红细胞

26、和另一个人的血清混合,不发生凝集,则此血清供应者的血型可能为A.只可能是B型 B.A型或A B型 C.B型或A B型 D.B型或。型二、非选择题6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尊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 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当 同 一 种 过 敏 原 再 次 进 入 机 体 时,有 关 细 胞 释 放 出 的 组 织 胺 引 起 毛 细 血 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2)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

27、者的 细胞识别并攻击。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3)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66有甲、乙、丙、丁、戊五人,甲的父亲可以给B型和AB型的人输血,甲的母亲可以给任何AB0血型的人输血。从五人中各抽取少量血液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清,进行交叉凝集试验(即将少量红细胞与血清混合,发生凝集为“+”,不发生凝集为“一”),结果如表。请判断五人的A B O血型:甲 型;乙一 型;内 型;丁一 型;戊 型。第二单元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第一节光合作用一、选择题67叶绿体中色素的直接作用是吸收光能 传递光能 转化光能 分解水

28、 合成ATPA.B.C.D.6 8胡萝卜 素和叶黄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A.传递光能、传送电子 B.传递光能、转变光能 C.吸收光能、转变光能69高等植物的最终电子供体和受体应是A.光能和 CO?B.COz 和 ATP C.ATP 和水 D.7K和 NADP卡70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在叶绿体基粒中囊状结构的薄膜上进行的是D.吸收光能、传递光能血清红细胞凝集反应甲丙+乙戊+丙TT甲+丁乙丁丙+戊丁+戊乙A.NADP+变为NADPH B.氧气的生成 C.A D P转变为ATP D.CCh的固定和还原78经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转换而来的电能直接去向是储存在N ADPH中 储存在ATP中 储存在O?中 储

29、存在葡萄糖中A.B.C.D.79在暗反应过程中,NADPH的作用是A.为C3化合物还原提供能量B.还原C3化合物 C.与ATP的作用完全相同 D.A和B80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碳同化是A.将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B.光能转换为电能C.电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 D.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81下列能鉴别野牛草是否为C4植物的简便方法是A.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气孔大小C.分离、测定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82下列有关a和a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B.制作叶横切临时装片,观察叶脉结构D.用碘液测定叶片中淀粉的含量A.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C.C3植物叶

30、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83a植物叶片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B.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D.C4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A.维管束鞘细胞B.叶肉细胞C.保卫细胞84下列关于C3植物和C,植物代谢和结构特点的描述,A.CO?都是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C.C3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部具有叶绿体D.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正确的是B.CO2都是先与三碳化合物结合,形成四碳化合物D.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没有基粒85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 C02,合物中,“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a)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化14c含量时间 时间

31、 时间 时间A B C D86夏季中午强烈的阳光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此时,下列植物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A.高粱 B.水稻 C.大豆 D.小麦87co被绿色植物吸收后,在植物体内首先形成的是什么化合物A.两个 C3 B.C4 C.C3 或 C4 D.1 个 C3 和 ljC 48 8在干旱条件下,绿色植物气孔关闭,但人们在研究C植物时发现它体内在较长时期里有C6Hl2。6,其理由是A.淀粉水解生成的 B.利用体内Cs分解出CO2合成的C.脂肪转化而来的 D.体内具有一种与CO?亲和力很强的酶89右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02条件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光照

32、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B.C3植物比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C.C4植物比C3植物光能利用率高9 0光照与光合效率关系正确的是A.光照越强,光合效率越高C.适宜的光照可以提高光合效率D.水稻是阴生植物,玉米是阳生植物B.阴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光合效率为零D.阴生植物的光照强度与光合强度和光合效率成反比9 1夏季某植物在提高了 CO:,的浓度后,光合作用的强度并未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A.阴雨天光照不足B.光照过强抑制了光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C.温度过低使酶的活性降低D.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抑制了光合作用9 2施用农家肥能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理由中不正确的是

33、A.提高温室的温度 B.提高温室内CO2浓度 C.提高了光照强度 D.增加了矿质元素93 齐民要术中,要求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原理是A.确保通风透光,从而有利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通风透光,可以增强农作物的呼吸作用C.ul以增强农作物的抗性D.增强农作物的蒸腾作用9 4当绿色植物缺磷时,光合作用明显受到阻碍,这是因为A.磷是酶的必要组成成分 B.磷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C.磷对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D.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中都需要磷9 5在绿色植物的合成及运输糖类过程中,必须供应的矿质元素是A.氮 B.磷 C.钾 D.镁二、非选择题9 6(选做)下图是G植

34、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依图回答:当c o 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首先被川固定形成60 当C4进入被固定形成4 _在供_ _ _ _ _成(CH20)O,释放网p50/O玉米,和供.以及多种酶催化作用下还原40小宏(4)C4植 物 较C3植物具有较强光合作用的原因之一是96在适宜温度、水分和CO?供应下,测得不同植物净光合作用量值(环境CO2减少量),如下图表示。请据图分析:(1)该实验条件下,使植物吸收CO?量增加或减少的主要生态因素是。(2)在.条件下,阴生植物比阳生草本植物的光a中,20*N 10CLADP+Pi A TP阳生草本20 40 60 80 100光黑强度小X)阴生草本、一

35、 一苍黄、藻类 I I _I_I I _ L合效率低。(3)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光合产量j A D P+P i(CH2O)原因是,(4)小麦、玉米、高梁等农作物光合产量比野生草本植物第二节生物固氮一、选择题9 7卜 列有关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根瘤菌D N A时需用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B.根瘤菌的固氮基因编码区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C.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拌种,不能提高固氮量D.根瘤菌固氮量与其侵入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98植物可以利用的氮,主要来自A.根瘤菌B.自生固氮菌C.闪电D.化肥生产99根瘤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A.自养需氧型B.自养厌氧型100从大豆的根瘤中分

36、离出来的根瘤菌,A.菜豆根B.蚕豆根C.异养需氧型能侵入的根是C.大豆根D.异养厌氧型D.SL豆根101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种植用蚕豆根瘤菌拌种的史豆、菜豆、大豆和小麦,能提高其产量的一组作物是A.菜 豆 和 豆 B.ST.豆和小麦 C.菜豆和大豆 D.大豆和豆豆102下列对豆科作用进行根瘤菌拌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豆科作物种子沾上根瘤菌 B.将豆科作物种子沾上一定浓度的根瘤菌C.将豆科作物种子沾上固氮微生物 D.将豆科作用种子沾上相应的根瘤菌103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A.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糖类B.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含氮有机物,根瘤菌从豆科植

37、物获得NH,C.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2,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有机物D.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O,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NH.3104 土壤中含有自生固氮微生物比较多的是A.表层土壤 B.中层土壤105下列关于固氮菌的叙述,臂送的是A.一种根瘤菌能侵入所有种类的豆科植物C.土壤中的根瘤菌不能固氮106下列有关生物固氮的描述第误的是A.豆科植物的根瘤是发生固氮作用的部位C.底层土壤 D.所有的上层都是一样的B.豆科植物与其根瘤内的根瘤菌互利共生D.具有根瘤的豆科植物能以氮气为氮源B.土壤中独立生活的根瘤菌也能固氮C.不同的根瘤菌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D.根瘤菌通过固氮作用形成氨107关于固氮微

38、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将NOz还原成N%B.只能与豆科植物共生的微生物C.促进了自然界的氮循环D.代谢类型都是自养需氧型的微生物108关于生物固氮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遗体中的含氮化合物首先被转化成硝酸盐C.分解者能够直接把含氮有机物中的氮转变为氮气B.圆褐固氮菌不但能够固氮,还能促进植物生长D.若对豆科植物用根瘤菌拌种就不用施肥了109下面对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的固氮过程就是N2吸收到植物体内被利用了 B.氮素一旦进入生物体内就不会形成N2C.生物体内的氮主要来源于闪电固氮 D.动物产生的尿素转变成的镂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1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氨经过硝化细菌的

39、作用,最终转化成硝酸盐B.土壤中一些细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井最终转化成氮气C.植物能利用土壤中的硝酸盐和钱盐,而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D.根瘤菌固定的氮-部 分供宿主植物利用,一部分留给自己使用111假定一个细菌细胞产生3000种蛋白质。每种蛋白质大约有100个氨基酸组成,试问:这个细菌DNA分子的最小值是A.30000个核甘酸 B.900000个核甘酸C.1800000个核苜酸D.1200000个核苜酸二、非选择题112下图是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依图回答:(1)大气中的氮主要通过进入生物群落,其 次 通 过 、等途径也可少量供给植物氮素。(2)图中A 物质代表,

40、可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形成B 物质。B 物质在土壤 细菌的作用下形成C,C 物质代表。(3)将 B 物质转化成C 物质的细菌,其新陈代谢的类型属于。(4)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情况下,一些细菌可将C 物质最终转化成 返回大气中,由此可见,土壤中这些微生物在包括氮循环在内的自然界中的 中起着重要作用。(5)目前,全世界每年施用的氮素化肥大约有8X107t,这 样 做 对 环 境 可 能 带 来 的 负 面 影 响 是。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一种既不会影响环境,又能满足农作物对氮素需求的方案或设想:o1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自然界中有将

41、游离态氮转化成化合态氮的生物,也有将化合态氮转化成游离态氮的细菌,由于其生理过程与硝化细菌相反,被称为反硝化过程,该细菌被称为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对农业生产是不利的,会降低土壤的肥力,但对于氮的循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二: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材料三:由于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要减轻体重,所以鸟类的消化道相对较短。在养鸡场里,由于鸡的消化道相对较短,食物中的有机物消化不充分,在其排出的粪便中还有很多有机物未被充分利用,所以常将鸡粪发酵除臭后掺到其它的饲料中喂猪,可以节省饲料,提高经济效益。(1)图中过程称为,过程称为。如果图示是一个封闭的大棚生态系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

42、,你认为采取何种措施对植物生 长较有 利?_ o 采取这种措施的目的是(2)在完成图过程的生物中,根瘤菌是非常有名的,它活跃在豆科植物 的 根 部 形 成 根 瘤,与 豆 科 植 物 呈 现 良 好 的 共 生 关 系,请你具体说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互惠关系(3)植 物 完 成 图 中 过 程 的 主 要 方 式 是,如果土壤板结或长期水淹,陆生植物通过该过程吸收的氮素是否能满足其生理需要?,其原因是 o(4)你认为材料一中提到的反硝化细菌的生理过程是由图中的哪个标号体现的?o(5)图中哪个标号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o(6)你认为鸡粪发酵除臭是何种细菌的作用?

43、,在图中哪个标号所示的过程能反映除臭的生理过程?第三单元遗传与基因工程第一、二节 细胞质遗传、基因的结构一、选择题114下列对生物性状控制的正确叙述是A.只由核基因控制 B.只由质基因控制 C.核基因与质基因共同控制 D.以上三项均可115含有细胞质基因的是染色体 核糖体 线粒体 叶绿体 质粒A.B.C.D.116花斑叶的紫茉莉自花传粉,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的形状是A.叶呈绿色 B.叶呈白色 C.花斑叶 D.以上三种性状同时出现117甲、乙性状为细胞质遗传,下列四种遗传符合细胞质遗传特点的是 甲(雌)义 乙(雄)f R呈甲性状 甲(雌)X乙(雄)F|呈乙性状 甲(雄)X乙(雌)-*F i呈甲性状

44、 甲(雄)X乙(雌)F1呈乙性状A.B.C.D.118下列关于细胞质基因的存在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存在于染色体上 B.存在于细胞质内某些细胞器内D N A上C.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 D.存在于细胞质内某些细胞器的染色体上1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B.细胞质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后代的性状表现出一定的分离比C.在细胞质遗传中,R的性状几乎完全是由母本决定的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的遗传120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无论正交或反交,总表现为母本性状,以下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受精卵是在母本内发育的C.细胞质遗传是一-种无性生殖12

45、1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规律分配 随机分配A.B.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D.具有细胞质遗传特点的生物都是纯合体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分配特点是均等分配 不均等分配C.D.122现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细胞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型细胞乙。用细胞工程的方法互换这两个细胞中的核,培养得到含乙核的甲植株、含甲核的乙植株。关于这两植株育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植株雄性可育,雌性不育C.甲植株雄性不育、雌性可育123基因是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组成A.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两部分C.外显子和内含子两部分组成124原核细胞基因的非编码区组成是A.基因的全部碱基序列组成C.

46、信使R N A上的密码序列组成B.乙植株雄性可育、雌性不育D.乙植株雄性可育、雌性可育B.R N A聚合酶结合位点、外显子、内含子D.R N A聚合酶结合位点、外显子B.编码区上游和编码区下游的D N A序列组成D.能转录相应信使R N A的D N A序列组成125下列关于基因结构中,有 关“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的借误叙述是A.是起始密码 B.是转录R N A时与R N A聚合酶的结合点C.调控m RNA的转录 D.准确识别转录的起始位点并开始转录126假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分别合成一种由20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那么决定该蛋白质结构的基因A.在真核细胞中较长 B.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

47、一样长C.在原核细胞中较长 D.基因长度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所处状态无关127植物学家在培育抗虫棉时,对目的基因作了适当的修饰,使得目的基因在棉花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表达,以防止害虫侵害。这种对目的基因所作的修饰发生在A.内含子 B.外显子 C.编码区 D.非编码区128细菌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肽链中一个氨基酸替换成了另一个氨基酸。该突变发生在基因的A.外显子 B.编码区 C.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D.非编码区129下列对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编码区能够转录为相应的信使R N A,经加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B.在非编码区有RNA聚合酶位点C.真核细胞

48、与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完全相同 D.内含子不能够编码蛋白质序列130下列关于外显子和内含子说明正确的是A.外显子和内含子在转录过程中都能转录成成熟的信使RNAB.只有外显子能转录成mRNA、tRNA、rR N A,而内含子不能C.原核细胞的基因中也有外显子和内含子D.由于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故它属于非编码区131真核细胞的一个基因只能编码一种蛋白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编码序列只含一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 B.它的编码序列只含一个外显子和多个内含子C.它的编码序列只含多个外显子和 个内含子 D.它的编码序列可含多个外显子和多个内含子132原核细胞的基因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不同之处是A.原核细

49、胞的基因结构没有编码区 B.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没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昔酸序列C.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没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D.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没有外显子和内含子133人类基因组计划所测定的染色体是A.所有常染色体 B.22条常染色体和X、Y 染色体 C.所有性染色体 D.22条常染色体和两条X 染色体134 人类基因组计戈 中的基因测序工作是指测定A.DNA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B.mRNA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C.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D.DNA的基因排列顺序135我国遗传学科学家率先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基因遗传图,为水稻基因组计划做出了重要贡献。水稻体细胞中有 24条染色体,那么水稻基

50、因组计划要研究的DNA分子数为A.48 个 B.24 个 C.13 个 D.12 个二、非选择题136玉米正常植株叶片为绿色,患一-种遗传病后植株的叶片具白色条斑,或为不能成活的白化苗。显微观察发现,白化苗和白色条斑处的叶肉细胞不含叶绿体。有人为了探索该病的遗传机理,用人工授粉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1)实验一P 早条斑叶 X 绿色叶6IF,绿色叶 条斑叶或白色叶重复该实验后代的性状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实验结果显示,母本患条斑病时,该病通过 方式遗传。实验中后代不同性状的个体的比例是随机的,其原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1、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实验二P 早绿色叶 X 条斑叶&IF1 绿色叶I 0F2 绿色叶 条斑叶或白色叶表现型比例 3:1重复该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始终为3:1。实验二结果显示,母本正常时,该病的遗传受 的控制。137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编码区是、。也就是说,能够编码 的碱基序列被不能编码 的 碱 基 序 列 分 隔 开 来成为一种断裂形式。其 中 能够编码 碱基序列叫做,不能编码 的碱基序列叫做第三节基因工程简介一、选择题138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

52、新兴生物技术一一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A.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 N A分子 B.定向地对D N 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C.在生物体外对D N A分子进行改造 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139下图表示限制能切割某DNA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及切点是A.C T T A A G,切点在C和T之间 B.C T T A A G,切点在G和A之间C.G A A T T C,切点在G和A之间 D.G A A F T C,切点在C和T之间1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N A连接酶最初是从人体细胞中发现的B.限制酶的切口一定是GAATTC碱基序列C.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用作运载目的

53、基因的运载体D.利用运载体在宿主细胞内对R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可称为“克隆”14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A.解旋酶 B.D N 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D.RN A聚合酶142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能自主复制 不能自主复制环状RNA 环状DNAA.B.145用“鸟枪法”提取目的基因的步骤为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取特定的D N A片段将许多D N A片段分别载入运载体通过运载体分别转入不同的受体细胞结构很小 蛋白质 能“友好”地“借居”C.D.用限制酶将供体细胞D N A切成许多片段选取目的基因片段载

54、入运载体让供体D N A片段在受体细胞内大量繁殖找出带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并分离出目的基因A.B.146基因工程常用的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A.B.C.支原体C.D.动植物细胞D.147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用为受体细胞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 N A,可产生粘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 N A分子148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 B.基因工程的产物

55、对人类部是有益的C.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 D.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149“工程菌”是指A.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发菌类自身某些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B.用遗传工程的方法,把相同种类不同株系的菌类通过杂交得到的新细胞株系C.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D.从自然界中选取能迅速增殖的菌类150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A.干扰素 B.白细胞介素 C.青霉素 D.乙肝疫苗151用B 一珠蛋白的DNA探针可以检测出的遗传病是A.苯丙酮尿症 B.白血病 C.坏血病 D.镰刀状细胞贫血症152基因治疗是指A.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

56、到治疗疾病的目的B.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回复正常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 53 下列技术依据DN A 分子杂交原理的是 用 D 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快速灵敏地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 NA分子A.B.C.D.1 54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正确的是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 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 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

57、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将编码的毒素蛋白的D 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卵细胞A.B.C.D.1 55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多倍体育种1 56 用 DN A 探针检测引用水中病毒的具体方法是A.与被检测病毒的D NA碱基序列进行比较 B.与被检测病毒的D NA碱基序列进行组合C.与被检测病毒的D NA碱基序列进行杂交 D.A、B、C三种方法均可二、非选择题1 57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 i 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入T i 质粒上的T-DN A 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 A

58、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 A 中。(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 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A的基因D 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 而黏合。(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 i 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 A 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 F1代 中,仍 具 有 抗 除 草 剂 特 性 的 植 株 占 总 数 的,原因是(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 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人叶绿体D NA中,就

59、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1 58 某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淀粉酶(A m y)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将a转移到马铃薯植物中。经检测,A m y 在成熟块茎细胞的细胞间隙中发现。请回答:基 因 a的结构包括_ _ _ _ _ _ _ _ _ _区和_ _ _ _ _ _ _ _ _ _区。在基因工程中,a叫,提取它的一个必要步骤是。它 与 基 因 运 载 工 具 结 合 前 还 必 须 经 过 的 处 理 步 骤 是(2)A m y在成熟块茎细胞间隙中的发现,说明细菌的基因a已整合到上图中的或结构中。(3)合成A m y 的过程分为 和 两大步骤,A m y 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定位在细胞

60、间隙中,参与该过程的细胞结构有 ,其分泌是以的形式进行的。(4)A my 的 基 本 组 成 单 位 是,各组成单位间靠 相连。(5)以本图比作马铃薯块茎的缺陷细胞是该图多画了 。1 5 9 番茄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由于过早成熟而易腐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抑制某种促进果实成熟激素的合成能力,可使番茄贮藏时间延长,培育成耐贮藏的番茄新品种,这种转基因番茄已于1 9 9 3 年在美国上市,请回答:(1)促 进 果 实 成 熟 的 重 要 激 素 是。在 培 育 转 基 因 番 茄 的 基 因 操 作 中,所 用 的 基 因“剪 刀”是,基 因 的“针 线”是,基因的“运输工具”是 o 与 杂

61、交 育 种、诱 变 育 种 相 比,通 过 基 因 工 程 来 培 育 新 品 种 的 主 要 优 点 是 和160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获得甲生物合成该 目4 与料粒 导I入 乙 获津甲生物蛋白质的信使RNA 基由 DN一重组 生勒细胞 的蛋白质(1)操作过程加入的四种核甘酸是。此外,还必须加入 酶。质粒是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最常用的质粒是 的质粒,它常含有基因,这种基因有助于对受体细胞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进行检测。过程首先要用酶切断质粒D N A,再用 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D,A季接重 组 在 起

62、。G(3)在操作过程中,若目的基因的粘性末端为 C T T A A ,则其载体(质粒)与之想对应的粘性末端是经过过程导入受体细胞的质粒是否能够自主复制?(5)是目的基因的表达过程,此过程包括。161限制性内切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GATCC一,限制性内切酶H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 GATC一。在质粒上有酶I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H的切点。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I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请画出口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II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为什么?162.1978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胰岛素基

63、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然后通过大肠 杆 菌 的 繁 殖,生产出了人胰岛素,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1)在上述基因操作中,由f过程所用的基因 剪刀 是,由一 过 程 的 实 现 是 通 过 一过程相同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切割的结果;由一过程是通过细胞的 实现的。(2)不同生物间基因可以“移植”成功的结构基础 是DNA 结构,大肠杆菌可以产生出人的胰岛素,说明它们和人类共用一套,大肠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过程可以表示为(3)形成的重组D N A分子是否真正转移到了受体细胞,必须对受体细胞进行检测。请根据下面实验原理和材料用具,设

64、计实验选择运载体一质粒,探究质粒的抗菌素基因所合成的抗生素类别。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必须有标记基因,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故凡有抗菌素抗性的细菌,其质粒才可能用做运载体。材料用具:青霉素、四环素的10万单位溶液、菌种试管、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次性注射器、蒸储水、恒温箱。方法步骤:第一步:取三个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并标1、2、3号,在酒精灯旁,用三支注射器,分别注入1毫升蒸储水、青霉素、四环素液,并使之分布在整个培养基表面。第二步:将 接 种 环 在 酒 精 灯 上 燃 烧 用 来,并在酒精灯火焰旁取种,然后对三个培养基接种。第三步:培养:将接种后的三个培

65、养皿放入3 7 c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预期结果分析:设置1号的目的是,出现的现象是若2号存活,3号不存活则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若2号不存活,3号存活则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四单元 细胞与细胞工程第一节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一、选择题16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指的是A

66、.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形成的统一膜系统 B.全部的细胞膜C.由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膜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D.细胞膜和核膜164生物膜化学组成的表述最全面的是A.蛋白质、糖类、脂肪 B.糖蛋白、类脂 C.蛋白质、糖类、脂类 D.糖蛋白、脂类165在下列结构中,其成分不含有磷脂分子的一组细胞器是:线 粒 体 核 糖 体 叶 绿 体 细 胞 核 内 质 网 中 心 体 高 尔 基 体A.B.C.D.166细胞中有许多具膜的细胞器在化学组成上很相似,其中与高尔基体的化学组成相似的是A.线粒体 B.叶绿体 C.内质网 D.液泡167下列对细胞内生物膜在细胞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B.细胞质中小泡与核糖体膜融合C.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小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 D.高尔基体膜突出形成小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融合168 一种细胞器的部分生物膜是怎样转移到另一种细胞器的A.从高尔基体到内质网 B.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到达特定部位C.从内质网直接到达细胞膜 D.通过形成具有膜的小泡而转移169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过程中,不能说明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