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学习重点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1512566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8.9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态学学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生态学学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生态学学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生态学学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学习重点(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园林生态学 Ecology o f Landscape Plant生态学的发展简史萌 芽 期(史前T869)淮南子欲知地道,物其树 诗经 唯鹊有巢,唯鸠居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Em pedocles植物营养与环境A ristotle 动植物的生态类型1735年 Reaum ur昆虫发育与积温1859 年 Saint hilaire 首创 Etnology一词诞生和发展期1869 年 Haeckel 提 出“ecology”的定义生态学的诞生1895年E.Warming 植物分布学1898年Schimper 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的诞生1913年Adams 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指南1927年Eltom

2、动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的诞生现代生态学的兴起生态系统研究的兴起1964 年 IBP1972 年 M A B特点:量化方法的应用宏观与微观均有发展分支学科层出不穷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按生物组织水平划分个体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生物类群划分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牛态学人类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鱼类生态学茶树生态学按栖息环境划分:水生生态学陆生生态学湿地生态学按交叉学科划分数学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生态遗传学农业生态学化学生态学进化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城市生态学物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园林生态学0.2关于园林生态学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园林植物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

3、学经典研究内容:城市环境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分布的影响园林植物的环境效应及其在城市生态系统调控中的作用目前主要研究集中在以下7 个方面(1)城市园林植物生存条件特点研究城市不同地段环境因子的差异城市园林植物生存的地下环境城市环境污染(2)城市生态条件的利用与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技术研究利用城市生态条件的多样性丰富园林植物种类根据城市生态条件特点改进栽培养护技术(3)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研究园林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园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复壮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与群落配置(4)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城市绿量研究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差异及提高生态效益的途径园林绿地绿量的调查统计

4、与适宜标准的制定(5)园林植物生态的基础研究园林植物的不同遗传类型及其生态适应性园林植物的抗性生理与抗性育种园林植物的生态调控技术(6)生态园林建设地方特色的营造园林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仿自然功能和人性化设计(7)生态城市与生态规划园林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上的作用人居环境与生活质量的保证0.4城市园林的发展及其与生态学的关系古典园林强调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庙园林5 0 年代建国后强调城市绿化8 0 年代开始强调花园城市建设,强调城市要美化,大量花灌木的应用开始于这个时候90 年代大肆建设国家园林城市0 0 年后,转而建设生态城市国家关于园林城市、

5、生态城市的主要评选标准见下面19922007年历年国家园林城市名单125个 城 市(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秦岭淮河以南6.5一7287秦岭淮河以北6。6加7.5。绿地率(%)秦岭淮河以南30-32P34P秦岭淮河以北28r30/32c绿化覆盖率秦岭淮河以南35737-39c秦岭淮河以北33-35-373第 一 批(1992年):北京、合肥、珠 海3个城市第 二 批(1994年):杭州、深 圳2个城市第 三 批(1996年):马鞍山、威海、中 山3个城市第 四 批(1997年):大连、南京、厦门、南 宁4个城市第 五 批(1999年):青岛、濮阳、十堰、佛山、三明、秦皇岛、烟台、上

6、 海 浦 东 区(国家园林城区)8个 城 市(区)第 六 批(2001年):江门市、惠州市、茂名市、肇庆市、海口市、三亚市、襄樊市、石河子市葫芦岛市常熟市、长春市、上海市闵行区(国家园林城区)12个城市第 七 批(2003年):上海市、宁波市、福州市、唐山市、吉林市、无锡市、扬州市、苏州市、绍兴市、桂林市、绵阳市、荣成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富阳市、开平市、都 江 堰 市17个城市第 八 批(2005年):1、嘉 兴 市(浙江省)2、泉 州 市(福建省)3、武 汉 市(湖北省)4、湛 江 市(广东省)5、库 尔 勒 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徐 州 市(江苏省)7、安 宁 市(云南省)8、乐 山

7、 市(四川省)9、吴 江 市(江苏省)10、长 治 市(山西省)11、遵 义 市(贵州省)12、郑 州 市(河南省)13、伊 春 市(黑龙江省)14、宝 鸡 市(陕西省)15、许 昌 市(河南省)16、宜 昌 市(湖北省)17、包 头 市(内蒙古自治区)18、淄 博 市(山东省)19、廊 坊 市(河北省)苏省)21、宜 兴 市(江苏省)东省)25、邯 郸 市(河北省)东省)29、胶 南 市(山东省)22、安 庆 市(安徽省)26、南 阳 市(河南省)30、漳 州 市(福建省)23、岳 阳 市(湖南省)27、日 照 市(山东省)31、晋 城 市(山西省)20、镇 江 市(江24、寿 光 市(山2

8、8、新 泰 市(山第 九 批(2007年):石家庄市、迁安市、调兵山市、四平市、松原市、常州市、南通市、江阴市、衢州市、义乌市、淮南市、铜陵市、永安市、南昌市、新余市、莱芜市、胶州市、乳山市、文登市、新乡市、济源市、舞钢市、登封市、黄石市、株洲市、广州市、东莞市、潮州市、贵阳市、银川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市、奎屯市、天津市塘沽区、重庆市南岸区、重 庆市渝北区37个 城 市(区)第 十 批(2008年):辽宁沈阳湖南长沙、吉林敦化、江苏淮安、浙江上虞、江西赣州、湖北宜都、四川南充、青海西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序号指 标标 准 值1综合物种指数2 0.52本地植物指数 0.73建成区新建、改造的人行道路

9、、城市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2 7 0%4城市热岛效应程度(C)大型城市W3.0中型城市W2.5小型城市W2.0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口地域1 0 0万以上5 0 10 0万5 0 万以下秦岭淮河以南4 14 34 5秦岭淮河以北3 94 14 36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秦岭淮河以南1 0.51 11 2秦岭淮河以北1 01 0.51 1.57建成区绿地率(%)秦岭淮河以南3 43 63 8秦岭淮河以北3 23 43 7序号指 标标 准8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 0 0 的天数/年空气污染指数大于1 0 0 的天数/年N3 0 0W?9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 0 01 0

10、城市管网水水质年综合合格率(%)1 0 01 1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 B (A)W5 51 2公众对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满意度盘)2 9 0序号指 标标 准1 3城市道路完好率(%)2 9 51 4自来水普及率(%)1 0 0,实现2 4 小时供水1 5城市污水处理率()2 7 01 6北方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南方城市节约用水量/城市用水总量2 2 0分地域考核1 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 9 01 8主干道平峰期平均车速(取消)考核目的?(限制砍树扩路)城市道路改扩建不削减原有道路绿化2 4 0 km/h总体上由注重人文景观转向自然景观,发展现代园林由注重园林的美学价值转向园林绿地的生

11、态功能,发展生态园林由孤立封闭的深院转向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发展大园林(2)国外城市园林的发展城市公园运动1 8 5 1 年由唐宁(D o wn i n g A.J)倡导,纽约市开始规划第一个城市公园,1 8 58 年由O l m a t e d F.L 主持设计,1 8 7 5年建造了第一个城市公园一一纽约中央公园带形城市(L i n e a r C i t y)1 8 8 2年西班牙工程师Art u ro S o ri a Y M a t a 提出带形城市理论,主张城市沿一条40 米宽的交通干道发展城市建筑用地总宽约50 0 米,每隔30 0 米 设 条 20 米宽的横向道路,用地两侧为1

12、0 0 米宽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使城市居民回到自然中去1 8 8 41 9 0 4年间在马德里规划建造了第一个带状城市F H 园城市(G a rd o n C i t y)1 8 9 8 年,由英国的霍华德(E b n e ze r H o w a rd)提出田园城市理论,提倡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1 9 0 4年在离伦敦市35英里的建设了第一个田园城市1 9 1 9 年又在伦敦近郊建成了第二个田园城市卫星城镇(S a t e l l i t e T o w n)卫星城镇理论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1 9 22年霍华德的追随者出版了 T h e B u i l d i n g o

13、f S a t e l l i t e T o w n s ,莱蒙德恩文绘制了大伦敦郊区田园城市群布局图雷德伯恩体系与绿带城由建筑师C l a re n c e S t e i n 和规划师H e n ry W ri g h t 按邻里单位理论模式,于1 9 29 年在美国新泽西洲规划的雷德伯恩新城,将绿地、住宅、人行步道有机地配置在一起还将此应用到森纳赛田园城,马里兰、俄亥俄、威斯康星和新泽西的四个绿带城建设广亩城市(B ro a d a n c e C i t y)由美国建筑师W ri g h t F.L 在 20 世纪30 年代提出的城市分散主义的规划思想,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去每

14、公顷土地的居住密度位2.5 人左右,每个家庭周围有一英亩土地,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粮食和蔬菜绿色城市(G re e n C i t y)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1 9 30 年提出,主张城市应该修建成垂直的花园城市,并希望在房屋之间能看到树木、天空和太阳,反对城市居民同自然环境割裂的现象城市和郊区绿地体化的绿地系统总体上_ _ _ _国外城市园林始终强调自然与人居环境的改善第一部分城市环境与园林植物包括书上-6章第 1 章 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1.1 概念环 境 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简言之生物周围一切空间的总和环 境 因 子 构

15、成环境的各个要素生 态 因 子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的类型一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大 环 境 往往决定生物的生存和分布区域性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如:热带、寒带、沙漠、海底等小环境 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临近生物体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更为直接1.2 生态因子与生物作用的规律1.2.1 综 合性生物是所有生态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各个生态因子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人为砍伐森林一森林生物消失一I 水土流失一土地退化光照增强一湿度下降温度变幅增大1.2.2 非等价性在对生物起作用的所有生态因子中,每个因子的作用大

16、小不同,重要性有大有小,即存在主导因子主 导 因 子 对生物作用最大的生态子,它的变化往往使生物的生长发与过程发生改变,同时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1.2.3 不 可代替性和互补性质的不可代替性一个生态因子的缺失不可由其它生态因子来代替量的可补偿性当一个生态因子数量不足时.,可由其它因子调剂和补偿E g.光照和C 0 21.2.4 阶段性有些生态因子是直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有些生态因子本身不会影响生物生长,但是可以通过影响其他生态因子来间接起作用1.2.5 直接作用于间接作用有些生态因子是直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有些生态因子本身不会影响生物生长,但是可以通过影响其他生态因子来间接起作用直接因子间接

17、因子1.2.6 L i e b i g 最小因子法则(L a w o f Mi n i m u m)植物的生长受最缺乏的那种营养元素所限制1.2.7 S h e l f o r d 耐受性法则(Law of Tolerance)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起耐受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这种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广生态幅,狭生态幅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具有可调整性如:人工驯化、休眠1.2.8 限制因子(L i m i t i n g f ac t o r s)生态因子中,使生物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1.3城 市环境1.3 .1 城市环境的组成1.3.2 城市环境效应1.3

18、.3 城市环境容量1.3.4 城市环境问题1.3.1 城市环境的组成城市环境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因素城市环境的组成城 市 设 施 建 筑 物交通设施管线设施环境设施社会服务 劳动力科教政法其他生产对象1.3.2 城市环境效应环 境 效 应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城市环境效应 城市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引起城市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环境变异城市环境效应的类型污染效应:城市人类活动给城市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污染作用及其效果地学效应:城市人类活动对城市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生物效应:城市人类活动给城市中除了人之外的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带来

19、的影响资源效应:城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资源的消耗及其程度美学效应:城市人类构筑的各种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作用结果1.3.3城市环境容量(D环境容量指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2)环境容量的类型环境容量I 指环境的自净能力。在该容量限度之内,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物质的自然循环,一般不会引起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的危害环境容量H I 指人类活动的地域容量,包括环境容量I I,人类活动及其强度(3)影响城市环境容量的因素环境空间的大小各环境要素的特性污染物的理化特性生物体的耐受力人类的舒适度要求(4)城市环境容

20、量的类型城市自然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城市园林绿地环境容量AC=.k.da城市人口容量特定时间和特定城市区域所能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环境质量和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计算公式 P =b SP:人口规模b:城市用地规模(建成区)S:平均人口密度或 P=b/ff:人均用地面积=人均公共设施面积+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绿地面积或 P=W/EW:城市可用水资源容量E:人均用水量城市工业容量 指城市自然环境条件、资源能源条件、交通条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等对城市工业发展规模的限制交通容量 指现有或规划道路面积所能容纳的车辆数1.3.4 城市环境问题(1)城市人口爆炸(2)交

21、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城市人口集中,人多车多,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繁城市建筑稠密,用地紊乱,缺乏空地阳光绿地和新鲜空气,使城市居住环境恶劣(4)水资源短缺,城市供水紧张(5)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三废排放,造成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动植物生长、建筑物寿命、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第2章光与园林植物2.1光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与植物的生态适应2.2园林植物对光的调节2.3 城市光环境及其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水是生命之源,但是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所有的动物和微生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先介绍光的性质(1)光的组成成分宇宙空间中太阳光谱波长范围基本是从0 到无穷大,但是主要波长范围在0.

22、15-4即1,这部分波长能量占99.5队 波 长 小 于 0.29卬)的紫外光被臭氧层吸收,因此到达地表之后,太阳光谱变为0.29-31am,其中0.38-0.741am是被植物色素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波段光合有效辐射-380-760-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1%40%50%50%60%(2)光的变化规律空间变化:纬度增加:光照强度I,短 波 I,长波光t,夏季日长t海拔增加:光照强度t,短 波 t,长波光I地形:北 半 球 南 坡 北 坡 北半球反之时间变化:日变化 中午强,早晚弱;中午短波光多,早晚长波光多年变化 夏季强,冬季弱;夏季短波光多,冬季长波光多夏季日长 冬季日长图 1 不同纬度地区

23、的日长 赤道和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图 2 我国北端齐齐哈尔最长日1 6 小时,最短日7.7小时;海口最长日1 3.2小时,最短日1 0.4 5小时2.1 光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与植物的生态适应2.1.1光质与园林植物 红橙光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最多(叶绿素吸收),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蓝 紫 光 利于植物合成蛋白质(类胡萝卜素吸收)紫外光(短波辐射)抑制植物茎的生长,使植物矮化;促进植物花青素的形成;对动物有杀伤致癌作用 绿 光 对植物为生理无效光,多被植物叶片透射和反射 红 外 光(长波辐射)增温效应植物对不同光谱成分的吸收量:红橙光 蓝紫光 绿光图山顶植物的矮化紫外线强,除此之外,还有

24、风大、土壤贫瘠、温度低有关图高山和高原植物花色鲜艳紫外线促进花青素的合成图山顶植物叶色较深,常呈紫色、紫红色温度低、紫外线强1.2.2.2 光照强度与园林植物(1)植物在光照强度处于补偿点和饱和点之间时,随光照强度增强,生长加快光补 偿 点(C P)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与呼吸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SP)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积累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C4植物比C3植物饱和点及补偿点高阳性植物比阴性植物饱和点及补偿点高阳生叶比阴生叶饱和点及补偿点高(2)开花结实表植物在建筑物遮光下的开花状况植物种类位置花期开花日数花序数花朵数丰花月季楼南5.1 T 1 2.62 1 36 23 9

25、 8楼北5.1 6 1 1.71 7 71 04 9黄刺玫朝阳4.1 6 5.0 82 24 8 2楼北4.2 05.0 91 83 9连翘楼南3.1 8 4.1 62 93 1 6楼北3.2 9 4.2 62 81 3 2华北丁香楼南4.0 2 4.2 62 46 4楼北4.0 8 4.2 82 03 2楼南楼北开花差异极显著的植物:黄刺玫 丰花月季 玫瑰 锦熟黄杨 多花水枸子 玉兰楸树花朵开放半支莲、酢酱草在强光下开放,日落后闭合草茉莉傍晚、牵牛花凌晨开放,日出后闭合昙花在夜间2 1 点以后开放,。点以后逐渐败谢(3)形态建成黄化现象(e t i o l a t i o n偏冠(d e f

26、 o r m e d c r o w n)树形(t r e e f o r m):强光下:树干粗矮、尖削度大,树冠庞大、枝下高小弱光下:树干细长、尖削度小,树冠狭窄、枝下高大、自然整枝(s e l f-p r u n i n g)良好强光照会引起植物叶片死亡和光休克图不同光强下的植物八角金盘、鸡爪械、樱花孤立木、林木注意观察校园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八角金盘和鸡爪械,哪种光照强度不适合它们生长?(4)影响园林植物的落叶休眠长日照植物人工延长光照时间可使其推迟落叶休眠;人工缩短光照时间则使其提前落叶休眠图路灯下的悬铃木落叶推迟2.1.2.2园林植物对光照强度的生态适应形成阳性植物、阴性植物、中性植物三

27、大类型阳性植物 松、桦、杨、柳、槐、丁香、月季、紫薇、扶桑、夹竹桃、苏铁、蔷薇、柑橘、石榴、芭蕉、仙人掌阴性植物 云杉、冷杉、人参、三七、海桐、莽草、冬青、杜英、文竹、石蒜、秋海棠、仙客来、兰科、天南星科、桃叶珊瑚属、地锦属、大叶桐、爬墙植物中性 植 物 械、樟、榆、樱花图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2.1.3日照长短与园林植物2.1.3.1 日照长短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1)影响一年生植物开花长日照植物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才开花,花期常在春末夏初 石竹花 凤仙花 唐菖蒲 光叶榆 天 仙 子短日照植物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时数才开花,花期常在早春、深 秋 一 品 红 大 丽 花 苍耳 油 茶 牵牛菊花日中性植

28、物:开花不受日照时间长短影响的植物月季 蒲公英 扶桑 黄瓜 番茄 四季豆 辣椒中日照植物:日照长短12小时左右才开花的植物 甘蔗(2)影响木本植物的休眠秋季短日可使植物落叶休眠春季长日可使植物萌芽2.1.3.2 园林植物对日照长短的生态适应形成长日照类型短日照类型应用:花期调控人工促进休眠2.2 园林植物对光的调节(1)行道树的遮光效应表细叶榕可遮阴94%(2)林内的光照变化林内光质:图示绿光 蓝紫光 红橙光林内光强:指数下降(3)调节和引导视线不同色彩对视觉舒适度的影响绿色具有最佳的视觉舒适度,绿视率 25%(4)阻挡城市眩光街道、建筑、铺装等反射和折射的光2.3 城市光环境2.3.1 城市

29、总辐射减少,喜光植物易缺光表城市总辐射减少幅度为14%-36%2.3.2 紫外线辐射减少,城市植物往往枝长叶稀,病虫害蔓延表柏林紫外线减少幅度在20%以上2.3.3 日照时间缩短,长日照植物开花受影响表上海城区晴天天数减少,阴雨天增加2.3.4 城市内部光照分布不均匀,对园林植物种类有要求街道朝向、楼南楼北2.3.5 城市光污染,使园林植物不知季节已变换第三章 城市温度、土壤与园林植物3.1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及其生态适应3.2城 市温度特点与园林植物3.3 园 林植物对温度的调节作用3.4温度的变化规律空间变化纬度上升1,年均温下降0.5。9 海拔上升1 0 0 m,年均温下0.5 0.6

30、 北半球 南坡 北坡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冬季最冷、夏季最热、春秋适中昼夜变化昼高夜低3.1温度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及其生态适应温度对园林植物的一般作用:三基点温度:最高温、最低温、最适温温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温度越低,植物休眠期越长3.1.1 极端温度与园林植物3.1.1.1极端温度对园林植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极端 低 温 使生物体内结冰,蛋白质变性使生物代谢缓慢生长发育受阻冷 害(寒 害 C h i l l i n g i n j u r y)0 以上低温对喜温生物的危害冻害(F r e e z e i n j u r y)0 以下低温使生物体内结冰,蛋白质变性霜 害(F r

31、o s t i n j u r y)由于霜的出现使植物出现的冻害冻裂(F r o s t c r a c k)白天太阳直射树干,夜晚气温迅速下降,由于木材导热慢造成树干西南侧内热胀外冷缩的玄向拉力,使树干纵向开裂冻举(F r o s t h e a v i n g)土壤结冰时体积膨胀,连同植物一起抬升,气温回升后土壤回落而植物根系外露生理干旱(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d r o u g h t)冬季或早春土壤结冰,使植物根系不能活动。当气温回升时地上部分开始蒸腾失水,从而使植物失水干枯和死亡极端高温破坏植物的光合呼吸平衡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园 林 植 物 焦 叶、根颈

32、灼伤、皮烧根颈灼伤 夏季土表温度升高灼伤幼苗柔弱根颈,使根颈处产生宽儿厘米的缢缩环带皮烧 强烈的太阳辐射,使树木形成层和树皮组织局部死亡(2)影响园林植物的分布耐寒植物分布存在高温限制E g.云冷杉、白桦、黄山松、梨、苹果、桃喜温植物的分布存在低温限制E g.椰子、橡皮树、热带兰、马尾松、剑麻3.1.1.2 园林植物对极端温度的生态适应(1)植物对低温的适应防止热量散失 矮化、鳞片、绒毛降低细胞冰点(2)植物对高温的适应反射阳光减少光吸收面积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蒸腾散(3)形成耐寒型和喜温型的生态类型耐寒植物半耐寒植物喜温植物3.1.2 节律性变温与园林植物3.1.2.1 节律性变温与园林植物的

33、影响(1)昼夜变温 形成温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节律的反应促进某些种子萌发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品质量(2)季节变温 形成物候物候植物适应一年中的气候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与之相应的生长发育规律E g.春季一萌芽秋季一落叶冬季一休眠物候期植物的器官在不同季节中从形态上显示的各种变化现象E g.萌芽、展叶、初花、盛花、末花、果熟、落叶、休眠(3)H o p k i n s 物候规律春季山上比山下晚高纬度比低纬度晚沿海比内陆晚秋季反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菊 花 木 芙 蓉3.1.2.2园林植物对节律性变温的适应:形成与之对应的生长发育规律3.1.3 积温

34、与园林植物(1)积温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完成都需要定的温度积累有效积温:K =N(T-TO)K:有效积温T:当地某时期内的平均温度To:生物学零度N:天数活动积温:K=NT温度偏低发育延迟温度偏高发育提前(2)影响园林植物的引种范围不同植物一年的发育过程的完成要求不同的有效积温总量热带植物80001亚热带植物4500-8000耐寒植物4500。柑橘:4000-5000(3)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则将植物引种到与原产地气候相似的地方容易成功,主要比较原产地与引种地的极端温度、积温,其次是土壤3.2城市温度特点与园林植物3.2.1城市温度特点(1)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四周

35、郊区气温的现象。也 称“城市热岛”表1城市与郊区年平均气温的差值(度)地名 气温差 地名 气温差芝加哥0.6莫斯科0.7华盛顿0.6柏林1.0洛杉机0.7纽约1.1巴黎0.7伦敦1.3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时间变化a.日变化:最强:日落后35小时,是一种夜间现象最弱:日出后减弱,午 后13时左右最弱b.年变化:我国城市热岛效应一般是秋冬季强,春夏季弱空间分布a.水平方向:热岛中心出现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城区b.垂直方向(夏天、晴天)白天:市区中心与郊区气温垂直分布基本相同夜间:地面附近热岛强度大,向上逐渐减弱,甚至出现负值(即交叉现象城市上空气温比郊区低)不规则变化:城 市 化

36、程 度 城 市 用 地 类 型 下 垫 面 性 质 城 市 区 域 气 候 城 市 布 局(2)城市特殊的下垫面贮热量大(3)城市通风不良,显热交换慢(4)城市耗热少,潜热交换量小(5)城市温室效应强温室效应:大气中CO?等污染物,能透过太阳辐射,强烈的吸收和反射地面的长波辐射,象温室一样把大部分热能截留在大气层中,使近地面温度升高的现象(2)城市逆温逆温: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3)城市局部环境的温度变化铺装地面对周围气温的影响建筑物不同朝向的温度差异一年中,夏季楼南楼北气温差异不明显其 它 季 节 楼 南 气 温 楼北气温距楼3 M 处,两侧气温差2c左右一天中,楼北比楼南气温变化

37、推迟L 52小时城市不同地段冬季冻土的差异及其影响 建筑物不同朝向的冻土差异 冻土时间:北侧 南侧 建筑物南侧与空旷地的冻土差异 冻土时间:空旷地 南侧地面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表 3裸地与植被覆盖地土壤温度比较深度 裸地土温()二者c mma xmi n 差值ma x mi n 差值2.53 6.61 6.32 0.33 1.9 1 8.6 1 3.35.32 4.32 0.93.41.9 2 5.0 2 3.3 2 0.61.45 0.01 9.5 1 8.60.91 9.7 1 9.1 0.6低矮禾草覆盖地土温()之差7.0 1 2.5 2 5.4 2 0.12.7 2 2.2 2 0.9

38、 1.30.33.2.2 城市温度特点的环境效应及对园林植物的影响(1)城市温室效应有利影响a使中高纬度城市取暖季节缩短,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b缩短城市冬季积雪、冻土时间,延长植物生长季,花期提早不利影响a.加重了城市夏季高温酷热程度,造成居民不适、中暑和心脏病b.高温增加了夏季城市空调降温能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c.城市夏季过热加重了植物的高温危害焦 叶 皮 灼 根 系 死 亡(2)城市冬季冻土冬季冻土使早春植物根系无法吸收水分,而地上大风及蒸腾失水,导致植物生理干旱减轻植物受冬季冻土危害的措施适地适树a、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b、改地适树c、改树适地 抗寒性改良地面覆膜控制蒸腾控制水肥诱根

39、深扎3.2.3园林植物对温度的调节3.2.3.1园林植物条件环境温度的机理(1)植物枝叶阻挡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减缓气温上升速度,降低夏季环境温度(2)树冠阻挡建筑物墙面的反辐射,降低周围环境温度(3)植物蒸腾散热,降低周围环境温度(4)大片绿地形成局部微风,夏季和白天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冬季和夜晚增加周围环境温度(5)绿地面积越大,对周围开3.3.2城市绿地的环境温度调节效果夏 季 绿 地 内气温低于绿地外气温,可有效降低日均温和最高温草 坪 的降温效果()时间3 0.53 4.53 2.33 2.4心 化对室内温度白草坪3 1.33 53 3.53 3.3勺影响()广场街道0 7:0 013

40、:3 017:0 0日均温2 9.33 2.53 1.33 1墙面为地点7月13 日7月 15 日7月16日最局最 低 日 平 均最 高 最 低 日 平 均 最 高 最 低日平均绿化房间3 3.03 0.0 3 1.03 4.0 3 1.03 2.8 3 4.0 3 0.53 2.0无绿化房间3 4.03 0.0 3 2.03 5.0 3 2.0 3 3.5 3 4.5 3 1.03 2.8温差1.00 1.01.0 1.00.7 0.50.50.8屋顶绿化的降温效果()时间8月 10 日8月14 日屋顶绿化对照降温量屋顶绿化对照降温量7:0 02 9.02 9.40.42 9.02 9.80

41、.89:0 02 9.02 9.80.82 9.83 0.00.211:0 02 9.63 0.00.43 0.23 1.00.813:0 03 0.03 1.41.43 0.43 2.01.614:0 03 0.03 2.02.03 0.63 2.21.615:0 03 0.23 2.01.83 0.63 2.41.816:0 03 0.23 2.22.03 0.63 2.41.8第4章水分与园林植物4.1 水分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4.1.1 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水是生化反应的溶剂水是生物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能调节温度水可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4.1

42、.2 年降水量影响植物的分布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年降水2 0 0 0 m m内蒙古草原年降水 3 0 0 m i n新疆沙 漠 戈 壁 荒 漠年降水10 0 m m一般认为年降水量4 0 0 m m 是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但亦受蒸发和补充水源的影响4.1.3 生长季内的降水能促进植物生长主要促进高生长与茎生长,所以根据年轮宽窄可判断该年度的降水古树年轮历史气候4.1.4 花果期的阴雨连绵对植物有不良作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落花,落果桃花、樱花、梨花果实成熟期推迟4.1.5 降雪与植物(1)瑞雪兆丰年-保护植物越冬、杀死害虫、补充土壤水分(2)雪害 雪 压 雪 折 雪倒棕根J竹、樟 雪 松4.2

43、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生态适应生态类型4.2.1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细胞渗透压低,失水易萎蕉,维管不发达,具通气组织沉 水 植 物 植 株 沉 没 水 下 藻类浮水植物 叶片漂浮在水面,茎疏松多空,根飘浮或伸入水底 睡莲、浮萍、凤眼莲挺水植物 植物体挺出水面,根系浅,茎杆(秆)中空 荷花、蒲、芦苇图:浮水植物睡莲浮水植物王 莲挺水植物芦苇挺水植物香蒲4.2.2陆生植物(1)湿生植物抗旱能力弱,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根系不发达,具通气组织(气生根、膝状根等)池杉、榕树、腐生兰湿生植物池杉的膝状根腐 生 兰 的 气 生 根热带雨林中的板状根(2)旱生植物(耐旱植物)根系发达,地上部分10 20厘米,根

44、深达20 30米 骆驼刺细胞渗透压高,不易失水叶片缩小,退化,茎光合作用仙人掌有发达的贮水组织仙人掌猴面包树可贮水10吨以上气孔下陷,覆盖有气孔毛夹竹桃旱生植物骆驼刺旱生植物仙人掌旱生植物仙人掌常见旱生园林植物:天竺葵、旱柳、砂柳、橡皮树、杜鹃、锦鸡儿、枣树、骆驼刺、木麻黄、马尾松、侧柏、花棒、肉质仙人掌(3)中生植物既不耐长期干旱又不耐长期淹水常见中生园林植物:月季、扶桑、茉莉、棕桐、君子兰及大多数草花、宿根球根花卉4.3城市水分环境及其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水分循环火循环氧班于散入空间生物圈中的水循环4.3.1 城市水分特点及其对园林植物的影响(1)城市化增加城市降雨量,产生雨岛效应若干城市年平

45、均降水过(充米)的城乡差别(2)城市水循环过程变化,径流量增加,园林植物可利用水分减少(3)径流污染物载荷量增加,城市地表水水质恶化,富营养化严重,部分水生植物过度蔓延地名记录年数“水 母(牵米)械 Iff郊 区城郊里别(%)其所科17605539+11将 尼黑309c6843+8芝 加12871812+7厄 巴拉30948873+9圣才明斯22876833+5蓝藻爆发水华成灾(4)城市酸雨频率高,园林植物易受害2010年上半年全国监测的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占42.7%四川广安市、江苏漂水县、上海南汇区、江西鹰潭和瑞金市、浙江台州和温州市、福建厦门市等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

46、100%2009年,武汉市酸雨样品检出率为28.7%,比2008年上升1.5个百分点;全市降水年均pH值为5.2 1(5)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植物难以吸收4.3.2城市土壤水分特点(1)城市下垫面性质使径流量增加,植物可利用水分减少(2)城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降低,植物无法吸收利用(3)城市地下设施和地下工程切断了毛管孔隙(4)城市土壤杂填物使土壤保水能力下降山腹土壤剖面的水文学分带4.4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1)增加空气湿度(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林冠截留降水作用减弱雨水对地表得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利于雨水缓慢下渗,从而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地被物层吸收保水作用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

47、壤渗透,涵养水源表不同森林类型的枯枝落叶量和贮水量(3)净化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有毒物质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e u t r o p h i c a t i o n):水体中N、P 等营养物质过多,致使水中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由于有机物残体分解和浮游植物呼吸耗氧,导致水体溶氧量减少,鱼虾死亡,湖泊沼泽化植物净化水体的途径植物的富集作用植物体对元素的富集浓度是水中浓度的几十几千倍植物代谢解毒与丝氨酸结合一睛丙氨一天冬酰胺一天冬氨酸第5章大气与园林植物5.1城市大气环境5.1.1大气的生态作用(1)的生态作用生物生存呼吸有机质分解(2)C 0 2 的生态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原料植物体的组成成分温室

48、气体(3)。3 的生态作用吸收波长小于2 90 n m的紫外光5.1.2 城市大气污染(1)大气污染指人为或自然排放的有害物质破坏了大气中原有成分的平衡体系,并对人体的健康、生物的生长及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发生危害的现象(2)主要大气污染物(3)主要大气污染类型煤烟型综合型5.2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5.2.1临界剂量能引起植物伤害的最低剂量,指污染物浓度和接触时间的联合作用临界浓度能使植物受害的最低污染物浓度临 界 时 间 植物在临界浓度的污染物作用下,表现受害的接触时间表2 S 0 2 伤害植物的剂量5.2.2伤害类型急性 中 毒 高浓度污染物在短时间内给植物造成的伤害慢性积累中毒低

49、浓度的污染物在长时间内给植物造成的伤害5.2.3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伤害症状5.2.3.1 S 0 2(1)最低伤害浓度 0.3 mg/m3(2)受害部位 生理活动旺盛叶片叶脉间(3)典型症状针 叶 种 叶 尖 变 黄,叶色变浅,褐色条斑,自叶尖向叶基扩散,严重时针叶脱落阔叶种脉间褐色斑点或斑块,颜色逐渐加深,叶脉不易受害褪色,最后叶片脱落5.2.3.2 H F(1)最低伤害浓度0.0 0 1mg/m3(2)受害部位 新枝幼叶、叶尖叶缘(3)典型症状针 叶 种 叶 尖 一叶基,缺绿变成红棕色阔叶种叶尖叶缘产生灰褐色烟斑,逐渐扩大,与正常组织间有明显界限,最后叶片脱落5.2.3.3 CI2(1

50、)最高允许浓度 0.0 3 mg/m3(2)受害部位生理活动旺盛叶片(3)典型症状脉间出现点状或块状伤斑,受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没有明显界限,叶缘卷缩,严重时全叶漂白,枯卷,脱落5.2.3.4 二氧化氮(1)典型症状中部叶片的叶脉间和近叶缘处,出现不规则的白色或棕色解体伤斑,并提早落叶(2)二氧化氮敏感植物矮牵牛、杜鹃、荷兰莺尾、扶桑阿拉伯芥:对二氧化氮很敏感,在与受二氧化氮污染的土壤接触大约三周后,它的叶子会渐渐地由绿色变成红色5.2.3.5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含有各种氧化能力极强的物质,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酰基硝酸酯和臭氧典型症状:叶片背面变成银白色、棕色、古铜色或玻璃状,叶片正面出现一道横贯全

51、叶的坏死带,严重时整片叶子变色,很少发生点状和块状伤斑过氧化酰基硝酸酯(1)典型症状幼叶背面出现古铜色,好像上了釉一样,叶生长异常,向下方弯曲,上部叶片的尖端枯死,枯死部位呈白色或黄褐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看到靠近气室的叶肉细胞中原生质皱缩(2)敏感的花卉香石竹、大丽花、小苍兰、凤仙草、矮牵牛、报春花、蔷薇、一品红、金鱼草臭氧(1)典型症状叶表呈现蜡状,有坏死斑点,干后变白色或褐色,叶发生红、紫、黑、褐等颜色,提早落叶(2)对臭氧敏感的花卉矮牵牛、霍香蓟、秋海棠、小苍兰、香石竹、菊花、三色堇、紫苑、万寿菊5.2.3.6 其它硫酸雾:叶片出现大小不等的不规则黄色斑点盐酸雾:叶片出现大小不等的

52、白色斑点乙烯:闭花,叶下垂,严重时叶片发黄脱落石竹乙烯受害症各种伤害症状示意图5.3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等级抗性植物吸收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并对其进行解毒的能力抗性强植物 不易受害抗性中等植物抗性弱(敏感)植物 易受害(1)园林植物对S O z的抗性等级表3植物对S 0 2的抗性等级抗 性 等 级 植物名称敏 感 紫花苜蓿、牵牛、中国石竹、唐菖蒲、月季、樱花、梅花、悬铃木、松、合欢、杜仲、梨、苹果抗性强 海桐、夹竹桃、柏、棕桐、构树、桂花、广玉兰、刺槐、丁香、榕树(2)植物对H F的抗性等级表4植物对H F的抗性等级抗性等级 植物名称敏 感 郁金香、唐菖蒲、紫荆、池杉、梅、松、梓树、白干层、南洋

53、楹抗性强 金银花、银杏、柏、木槿、柳、臭椿、樟树、海桐、夹竹桃、构树、榕树(3)植物对C 1 2的抗性等级表5植物对C 1 2的抗性等级抗性等级 植物名称敏 感 女贞、水杉、薄壳山核桃、枫杨、樟子松、紫搬、木棉抗性强 狗牙根、早熟禾、银杏、紫藤、紫穗槐、桑、臭椿、丁香、皂荚、木槿、刺槐、榕(4)植物对光化学烟雾的抗性等级表6植物对光化学烟雾的抗性等级抗性等级 植物名称敏 感 紫薇、连翘、白蜡树、复叶械矮 牵 牛 早 熟 禾抗性强 圆柏、侧柏、刺槐、臭椿、旱柳、紫穗槐、桑树、毛白杨、银杏、栾树、白榆、五角枫5.4 植物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生态作用5.4.1监测作用利用敏感植物易受害的特性来监测大气

54、污染S 0 2 监测植物H F 监测植物C 1 2 监测植物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紫花苜蓿唐 菖 蒲 松 类女 贞 水杉矮 牵 牛 早 熟 禾向 日 葵 杜 鹃 石 榴5.4.2 抗性作用利用抗性强的植物进行大气污染区的绿化造林s o,抗性植物H F 抗性植物C L 抗性植物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海桐、夹竹桃、柏金银花、银杏、柏银杏、紫藤、紫穗槐、桑、臭椿圆柏、侧柏、刺槐、臭椿水仙、紫茉莉、菊花、鸡冠花5.4.3 调节C-0平衡作用表7不同植物群落类型调节C-0 的能力5.4.4 净化作用(1)滞尘降尘作用绒毛、粘液、叶面粗糙典型植物构树、糙叶树、榆、桑、广玉兰、悬铃木表8 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比较(2

55、)减少空气含菌量表9 各类地区空气含菌量比较(3)吸收分解有毒污染物,降低毒性地点人流量(人次/分钟)车流量(辆次/分钟)绿化状况空气含菌量(个/m )北京王府井1 7 2.25.3单行行道树3 6 6 1 2中山公园1 2 6.30 小片树林5 0 6 4香山公园停1 7.81.0零星树木7 1 2 4车场海淀小公园2 2.30.5小片树林1 9 3 0张家界森林公园南天门1 2 7杉林幽径5 1 0表10 植物吸收S02能力比较植物类型植物名称年吸收量(kg/hm2)常绿针叶种华山松35云杉101.5侧柏165.5落叶阔叶种构树189.7合欢37.9常 绿 灌 木黄杨72.85.4.5 减

56、弱噪声作用枝叶茂密、分枝多且低、常绿乔一灌一草优于单层结构多条窄绿带组合优于单条宽绿带表1 1不同绿带的减噪效果绿带类型绿带结 绿带宽度绿带的减噪效果(m)(dB)落叶乔木毛白杨345常绿针叶雪松一桧柏1810常绿灌木楞木一海桐46图:利于减噪的绿带结构一垂柳利于减噪的绿带结构一垂叶榕墙利于减噪的绿带结构一榕树5.5 风与园林植物5.5.1风对植物的生态作用(1)风媒松柏类柔英花序类(2)风播松 杉 榆 械 杨 柳 桦(3)降低植物生长量表1 2风对植物生长量的影响风 速(m/s)植物生长量0100%566.7%1033.3%(4)风 害树冠缺损风折风倒树冠缺损偏 冠强风连根吹倒树木5.5.2

57、植物对风的生态适应性5.5.3 森林的防风作用防风效果乔木 灌木 草本阔叶种 针叶种常绿阔叶种 落叶阔叶种防风林带A 林带结构紧密结构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1 0 T 5 倍疏透结构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2 5 倍左右B 林带设计原则主林带垂直于主风向,副林带垂直于主林带第6 章土壤因子与园林植物6.1 土壤对园林植物的影响6.1.1 土壤的物理性质适宜的水气比、一定的土层厚度、良好的质地结构利于植物生长保水保肥能力与通气性021 0%以上大 小 孔 隙 比 壤 土 团 粒 结 构 适 宜 的 土 温 1 5 3 5 C6.1.2 土壤化学性质(1)适宜的酸碱度,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p*3 或p H

58、 9,植物难以生存酸性土壤(p H 7.5)易缺F e,B,C u,M n,Z n(2)土壤养分有机质和无机养分丰富,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的N、P 及矿质,不易缺素6.1.3 土壤微生物某些微生物与植物根系共生-一根瘤菌、菌根真菌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多,利于枯枝落叶的分解,养分的释放和再利用-利于植物生长6.2植物对土壤因子的生态适应6.2.1 对土壤肥力的适应类型肥土植物要求土壤肥沃,在贫瘠土中生长不良杉、榆、械、苦楝瘠土植物 能生长在贫瘠的土壤中:松、桦、景天6.2.2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类型酸性土 植 物 适于生长在p*6.5的土壤中茶花、杜鹃、柑桔、马尾松碱性土 植 物 适宜生长在p H7

59、.5的土壤中侧柏、白榆、国槐、南天竹6.3城市土壤特点及对园林植物的影响6.3.1 城市土壤特点(1)土壤自然剖面受到严重破坏,且伴有大量的人工杂填物。(2)土壤板结,且有地面铺装,通气透水不良(3)土壤养分缺乏、生物循环异常(4)土壤p H值变化大,通常较高图:城市土壤中的杂填物6.3.2 城市土壤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1)土壤人工杂填物城市土壤粘重板结,适量的杂填物与土壤混合,有利于改善土壤通气透水状况但过量的人工杂填物则使土壤持水能力下降,早春供水不足,影响植物越冬,同时也降低了土壤养分的绝对含量城市人工渣土的利用与改良a、选择适宜的树种,对难以进行植树的土壤进行更换b、对持水能力差的土

60、壤,应挑选出大粒径渣块,使人工杂填物容积比例小于1/3c、对粗粒太少、通气透水和排水能力差的土壤,可掺入部分粗粒加以改良(2)土壤坚实度土壤板结对园林植物的影响a.降低根量,影响植物生长势b.易造成风倒损害c.土壤微生物活动受抑,影响养分分解和吸收改良措施a、抗逆树种选择b、土壤中掺入碎树叶、腐叶土或混入粗沙砾或碎砖瓦等改善通气c、围拦刺篱或透气砖,防践踏(3)土壤养分城市土壤贫瘠化,养分含量比郊区土壤低,降低植物的生长量从平均值看,N、P奇缺,而K含量较高城市土壤贫瘠化的原因土壤营养循环中断,有机质含量低人工杂填物形成的堆垫土性质使土壤肥力下降(4)化雪盐危害:a阻碍根系吸水,导致生理干旱,

61、原生质脱水b妨碍根系对其他养分离子的吸收,抑制生长c导致土壤板结,通气和供水状况恶化防治措施:a、主干道配置抗盐树种或进行过抗盐锻炼的树木一般的抗盐性:深根树种浅根树种落叶树种针叶树种成龄树幼龄树b、控制用盐量一般用量1 5 2 5 g/m2路面,不得超过4 5 g,?c、使用无氯化雪盐如尿素、硫酸镂、钙镁乙酸盐等均有弊端d、改善树体水肥状况春季发芽时浇透水,夏季干旱多浇水,e、树体保护(5)埋土过深症状:根茎部变粗、畸形,树冠变小,个别会全株死亡原因影响根区通气,抑制微生物活动降低根区土温,抑制根系生物活动适应性 主根发达侧根发达幼龄树成龄树适 应 性 强 杨、柳适应性弱 桦木、械树、悬铃木

62、、水青冈、胡桃、臭椿、蔷薇科植物、针叶树 措 施 通 气6.4园林植物对土壤因子的改善作用(1)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硬度和容重,增加孔隙度(2)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保水保肥能力(3)提高土壤肥力,培肥土壤森林具有自肥作用(4)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利于枯落物的分解和养分归还第一部分小结重点掌握:1、基本概念(相关名词)2、环境与生态因子的基本规律3、环 境(生态)因子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4、园林植物对生态因子的生态适应5、城市环境的特点(光、温度、水分、土壤和大气)6、园林植物在调节和改善城市环境中的生态作用课外作业1、调查校园植物,记录它们在树阴下和全光下的生长状况,了解植物的耐荫性

63、2、调查武汉街头园林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了解植物对大气污染(粉尘、尾气)的抗性3、调查工业区(如武钢)园林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了解植物对大气污染(粉尘、二氧化硫)的抗性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第 7 章 植 物 种 群种群(P o p u l a t io n):一定空间时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植 物 种 群(P l an t p o p u l at io n):一定空间中同种植物个体的组合7.1 种群基本特征7.1.1 种群数量与密度种群数量:一个种群中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种群数量(p o p u l at io n s iz e)种群密度(d e n s it y):是单位面积或

64、空间的种群个体数盖 度:植物枝叶覆盖面积的百分数多度:目测种群个体多少结合盖度以分级方法计算表1 D r u d e 多度盖度等级极多植株极多,形成密闭背景,盖度7 5%很多个体很多,盖度50%7 5%多个体多,盖度25婷50%较多个体较多,盖度5%25%尚多植株不多,零星分布,盖度59 6稀少植株稀少,偶见一些植株单株频 度:种群个体在调查样方中出现的概率7.1.2 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1)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种群内个体等距离分布s2=o(2)随机分布:种群个体在种群空间内各点出现的机会均等,并且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 个 体 的 分 布 S2=m(3)集群分布:种群内个体分布不均匀,常成

65、群成块密集分布,但各小群大小距离不等S2 m7.1.3 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年龄金字塔(ag e p y r am id)各年龄组个体数柱形图从上到下排列形成的图形(1)增长型种群:出生率 死亡率(2)稳定型种群出生率七死亡率(3)下降型种群出生率 0 种群上升r=0 种群稳定r 0 种群下降有限环境下l og i s t i c 模型d N/d t=r N(K-N)/K k环境容量k值计算方法三点法种群增长模型7.2.5 种群调节N K 时死亡部分个体N K 时个体增多7.3种群生态对策种群的生态对策(e c ol og i c a l s t r a t e g y

66、)生物种群经过进化而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对策或策略7.3.1 r-对策和k-对策K 对策 寿命长、个体大、个体竞争力强、繁殖力低、有完善的保护后代机制、扩散力弱r 对策 寿命短、个体小、个体竞争力弱、繁殖力强、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扩散力强K 对策种和r 对策种7.3.2 两边投注对策(b e t-h e d g i ng)环境不利于幼年个体:繁殖率降低个体寿命延长种群依赖寿命长的个体维持环境不利于成年个体:繁殖率增加个体寿命缩短种群依赖不断出生的个体维持7.3.3 三角对策理论J P Gr i m e(1 97 9)等按生活史式样提出竞争型植物指在资源丰富的可预测生境中的选择,选择主要分配给生长,指最佳的竞争种胁迫忍耐型植物即在胁迫生境中的选择,选择主要分配给维持存活,指胁迫忍耐种干扰型植物指在资源丰富的临时生境中的选择,选择主要分配给生殖,其选择适应等同于r选择的物种7.4种间种内关系7.4.1 种内关系种群内个体间的关系(1)竞 争(密度效应d e ns i t y e f f e c t)当空间与资源不足时.,生物种群内个体争夺有限的空间与资源的现象优胜劣汰弱小者被淘汰、生长不良或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