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门孔有感守望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21510963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读门孔有感守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读门孔有感守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读门孔有感守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读门孔有感守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门孔有感守望(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读门孔有感:守望 读门孔有感 文/王伟 时间从不止步,因此人们也总是脚步匆匆。无数的门打开再闭合,闭合再打开,门轴吱吱嘎嘎,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前阵子听到从前慢的时候,我才仿佛忽然睡醒一般,开始细思曾经走过的日子。而读完门孔后,这种思考就愈加让我无法平息,总想说点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 我家向来没有门孔,但我却又深有体会。每次我要远行,爸妈总要送我,一直送到他们望不见的远方。我觉得他们目光的尽头就是门孔,他们凝望着,期待我从那里归来。就像阿三,只要谢晋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待谢晋的归来;就像阿四,每天递包、递鞋、接包、接鞋,等着谢晋进门。这是一种孩子般的童真,更是一种家庭、亲情的守望。

2、以前这种感觉还不强烈,更多的时候在瞻望、远行,直到自己也有了儿子,自己也成为了那个守望的人。 门孔外的谢晋是导演,更是门孔内孩子们的光芒;门孔内的孩子是家,更是门孔外谢晋的牵挂。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成为对方前行的支撑。阿三走了,谢晋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谢衍走了,谢晋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谢晋也走了,阿四还是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守望的人只剩下了阿四,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把拖鞋摆好,等待爸爸的归来。 儒家讲齐家方能治国。谢晋在守护好家庭的情况下,成为了封闭时代电影这个门孔后的阿三。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门孔,守望着自己拍摄电影的初心,最终成熟为电影艺术的先导。他将自己的守望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必将是不朽的。 在

3、我看来,每个人都是守望者,守着各自的门孔眺望未来。这份守望,或许是亲情,或许是爱情,或许是友情,也或许是莫名的情谊,但它们毫无疑问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成为活着的意义。 只是有时我们会忘记,会因为眼前的繁重而不肯眺望远方,于是失了方向,茫然无措甚至低迷沮丧。这时,我又想起了谢晋的那句话:别给阿四解释死亡。一本好书的感染力就在于此,它能给迷茫的人指点迷津。 门孔的结尾十分发人深思。谢晋仙逝后,家里堆满了白花,阿四突然发现爸爸的拖鞋被遮住了。他弯下腰去,拿出爸爸的拖鞋,小心放在门边。我们的守望也会被遮住,而我们是否能做那个阿四,谁也不得而知。 时间还是马不停蹄地飞奔,我们却应该偶尔慢下来,去透过我们

4、的门孔,思考门内与门外都是什么。明确了内心的坚守,看清了逐浪的方向,才可以随心所欲而不留遗憾。 那时,任世界充满白花,我们眼里只有那双鞋。 作者简介 王伟,笔名纳兰天奇,山东临沂人,现居山东聊城冠县。诗歌爱好者,作品散见于明月楼诗歌集望月诗刊黄河文艺等。凤凰诗社入驻诗人、暗月文学编辑、黄河文艺特邀作者,曾获子云杯诗歌大赛优秀诗人奖等。 第二篇:读守望教育有感50字读守望教育有感10字 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高瑜清 每当读一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交谈,拓展了思维,提供了方法,指点了迷津,在共鸣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在读了守望教育这本书后,有几分的激动,也有一些共鸣。因为自己的一些谜团在读完了这本

5、书后也日渐明朗。读了这本书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与反思。 一、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训练”还是”教育”.应试教育的教育价值取向往往会将孩子置于”教育”之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训练”.并不注重的是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但是我觉得在我们的课堂上,训练的成分还是比较多。文本只是一个载体,上面承载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创新,文化的传递,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文本,走出文本,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与素质。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知识的训练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要把知识点的训练作为我们教学的归宿。 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德育途中的一把钥匙。 本书中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任何

6、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故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示范性的作用,学生去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说教远远不如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也许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或者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能一个故事孩子听一遍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正确地去做,而并不需要我们去耳提面命。更要的是孩子们都愿意听故事,并且听故事对孩子们好处多多。比如说我给孩子讲的一些故事,一遇到类似的问题,好多孩子会一起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这就说明这个故事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孩子的心中。 三、学生形成”悦读”的习惯,真正会读书。 守望教育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见证着一个人的精神成长,阅

7、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人人皆知。怎样让”阅读”变成”悦读”,这让我想起了一本书悦读是怎样形成的。方法是做好事情的捷径,这里面有一套比较好的阅读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

8、会真正的阅读。 四、还给孩子童真童趣。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那时侯读书生活比较单纯。简简单单的几本教材,没有任何别的读物、辅导材料,早上来上课,午后轻轻松松回家,作业尽管有一些,也还有课文的背诵任务,但感觉好象都能比较轻松地应付得过来。不仅如此,愉快经历还有两个重要由来,一是经常有伙伴自由玩耍,一是与自然随意地接触。”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几个铜钱,几根鸡毛和一小段麦管用线一扎便扎成了一个鸡毛毽子;一个瓦片,地上画几个方格子,就是我们玩的瓦房子;天黑了,村子里的草垛,各种杆秸多成了我们躲猫猫的快乐场所 可回首今天的教育,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可谓天壤之别,学生知识训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

9、提高,可学生的生存状态却不容乐观,在阳光体育课上,如果我们能够增加一些富有童真童趣的活动,孩子们可能会是更快乐。 总之,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要抱有这样一个胸怀,不是教好某些优秀的学生,教好一个班的学生,教好几届学生,而是从”人”这个概念出发,用真心换真心,勇做学生成长路上的”三者”,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我们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个孩子具备顽强的生存能力,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就让我们带着这个任务开始自己的教育工作吧。 第三篇: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篇幅不大,只十几万字,却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的

10、当代美国文学中,有两部小说经过三十多年时间的考验,已被认为是“现代经典”:一部是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ralhli,1914)的无形人(hinsibea,195),一部就是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d.aliner)(111/20217)的麦田里的守望者。1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鸭舌帽,讲着“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甚至在六十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一谈到文学,他们就马上提出了麦田

11、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1/120/2)享年91岁,一九一九年生于美国纽约城,父亲是做奶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相当富裕。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一九三六年,塞林格在军事学校毕业,取得了他毕生唯一的一张文凭。作者除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外,迄今只写过这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是反应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

12、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另有些人看不惯庸俗、虚伪的世道,想要反抗,却又缺乏光辉的理想,找不到一条光明的出路。因此美国有的当代史家把美国的五十年代称为“静寂的五十年代”或“怯懦的五十年代”。有些青年人以消极的方式(主要通过酗酒、吸毒、群居等颓废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抗,史家称他们为“垮掉的一代”或“垮掉分子”。本书作者塞林格和他笔下的人物如本书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实际上也是垮掉分子的代表,但垮得还不到吸毒、群居的地步,

13、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种理想当然幼稚可笑,但说明作者有点像鲁迅在狂人日记里提出来的那样,尚有“救救孩子”的想法。霍尔顿实际上也是个“垮掉分子”,是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只是他还没有放纵和混乱到他们那样的程度罢了,他有受资本主义社会耳濡目染的丑恶一面,但也有反抗现实、追求理想的纯洁一面。他为什么不肯用功读书,被四次开除出学校。那是因为学校里的老师和他的家长强迫他读书只是为了“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再说人人还在搞下流的小集团”这就是霍尔顿所生活的世界。他不愿同流合污,自然也就无法好好念书

14、,因此他的不用功实质上是对资产阶级现行教育制度的一种反抗。 另一方面,在他那样的生活环境里,他又能找到什么可贵的精神寄托或崇高理想呢。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势利的伪君子,连他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师后来发现也可能是个搞同性恋的,而这位老师谆谆教导他的,也只是资产阶级利已主义的信条:“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由得为之一震,多年来循规蹈矩的求学生活,早已使自己变得麻木,渐渐认同社会虚假的一面,也开始潜意识地使自己融入到其中成为当中的一份子。现实总容不得我们驻留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父母教诲我们应该怎样一步一步的去

15、筑垒自己的城堡。首先必须得上学,抛开身边一切具有诱惑力的事物,接下来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总 第页 之,一切的一切似乎成了定式。也许我们本可以去做自己喜欢,但在别人看来是不切实际的虚度光阴的事。但自己也真的不想被本和自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抛在后头。没办法,只有坚持下去,进而渐渐的自己竟然安于,也希望过这样的生活。很难想象自己抛开一切竞争,一切虚假的事物像故事主人公一样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根本不现实。因此,故事主人公霍尔顿最终还是屈服于现实。“他不愿做英雄,只希望自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要知道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想要摆脱别人给自己套上的枷锁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 面对悲伤,不如意、讨厌的事

16、情,我们只好选择叛逆的守望,犹如霍尔顿的“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不能选择这个时代,但是,如果我能“守望”着“几千几万个小孩.”,让他们不是在年青的时候就慢慢地死去,那么,我的生存也就有了一点点的意义吧。很喜欢这样的话,这样的理想也许不远大,可是我们的生活中难道不是真的需要这样的守望者吗。而我们每个人其实也就

17、是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吧。这样的工作虽然会枯燥,但是我们首先得把这样的小事情做好了才是啊虽然每个人的心中或许会有一种一剑寒九州的英雄主义情结但还是象霍尔顿这样做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吧。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人,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人都在逐渐的长大,所以会经历很多事,遇到挫折,我们不要气馁.也不要自暴自弃,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相信自己,只要你的心中还有理想,所有的苦难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的. 作为生

18、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感到幸福,社会给我们提供太多有利的条件,让我们安心学习.我门生活的时代比霍尔顿当时强很多,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塌实的工作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站在麦田里守望属于我们的未来 第2页 第四篇:读心灵的守望有感100字读心灵的守望有感100字 作者李建宇 读心灵的守望这本书后,让我懵懂的心灵渐渐领悟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

19、响,以及逆境对孩子成长好处,正是这本书让我更加懂得其中的重要意义。 这本书是作家徐文伟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文章都是他工作生活的一些思想火花,也是他的真情流露,守住生活的真善美,守望心灵的精气神,是这个集子的主旋律。 六月的风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作者父亲这样说。”我不想给单位添麻烦,毕竟逆境比顺境出人才的机会更多些”.父亲最后的这句颇带哲理的话深深地影响了作者兄弟三人的一生,我也被这段触动了。是的,如果搬家进入了大都市角色,三兄弟的人生之旅自是改写无疑,但未必比现在的岗位更合适,比现在的事业更红火,从某个角度说,父亲的”平凡”倒是成就了儿子的进步。 徐文伟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工人,他把家属进城的机

20、会让给了别人,这点让我特别敬佩。他是一个好父亲,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三个儿子,为孩子做出了榜样。我从今天开始检讨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向徐父亲学习,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时也要转变自己教育孩子的观念,原来有点溺爱孩子,只要她遭受一点伤痛,我就心疼不已,总是在自责。通过徐父亲的这句话让我知道:逆境有时要比顺境出人才。 孩子在成长中,不可能不遭受逆境,不可能在家长的羽翼下一辈子。有时候逆境能激发孩子成长的动力。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石氏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时,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麋骨而不知。”久处顺境,容易生懒惰不思进取。如商纣王,吴王夫差,后主刘禅

21、,他们都是在顺境中不思进取,最终走向颓废。”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他不思进取,只会吃喝玩乐,名臣辅助和教导以及名将辅佐也都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并且落下”乐不思蜀”的千古笑柄。 逆境磨难人才,也能成就人才。一代伟人毛泽东,小时候因无钱买书,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晚上在昏黄的油灯下苦读,就是这种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使他有着宏大的理想和抱负,才使他后来成为中国杰出的人民领袖。 所以中外成大事者,多是披荆斩棘,经过艰难困苦,在逆境中取得成功,”吃的苦中苦,成为人上人”便是这个道理吧。因此为了孩子以后更好地生活,遭受一些逆境,对她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也许这些逆境是她通往成功的垫

22、脚石。 现在女儿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为她们创造了一切,她们在顺境中习以为常了,稍有逆境,就自暴自弃,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典型的温室花朵,实在让家长朋友们揪心。因此我们要学会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让她们早点在逆境中成长起来,接受生活的洗礼,让她早点明白孟子这句话的道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徐文伟的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育儿的错误观念和思想,让我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明白了很多,至少不再去走那么多弯路,真的是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李建宇,女,西安临潼区人,生于1978年,是一名铁路工作者。

23、工作之余喜欢看看书,偶尔写点小文章。喜欢以文会友,愿在文学的空间里与您相识,互相探讨,互相学习。 第五篇:读三重门有感专题读三重门有感 自第一次接触韩寒的作品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了,直到现在我还是那么喜欢韩寒的作品,在他的作品里,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他内心的狂热。喜欢他的桀骜不驯、他的坦率直言,更喜欢他敢于向现实反抗的性格。韩寒用他锐利的笔尖道出了多少现代中国学子的心声。 在他的众多作品里,我最喜欢的要数三重门了,从第一次读这篇小说到现在已经有好些时日了,但知道现在,每次想起这篇小说就像刚刚读过一样的兴奋。因为当时正上高三,而我又是一个叛逆且不热衷学习的学生,所以对韩寒有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对他的文章

24、更是有强烈的共鸣。觉得他简直是说出了我的心声而我就像林雨翔一样的“命苦”。三重门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林雨翔的中学生。林雨翔,是一位小镇中学的初中生。他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对古文略有了解,文科长于理科,于是参加了校文学社,在志同道合的马老师指导下,他以一篇急急忙忙赶出来的作文竟然意外地获得了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由此可见他的天赋。中考前夕,他的父母为了他能考上市重点高中,花尽了心思,找人为他恶补了一段时间,补课费就达五千多元,还不包括这样那样的补品。 林雨翔的思想意识里不光只放着学习,他还有别的想法,他喜欢上了一名叫usa的女孩。sa鼓励雨翔努力 学习,并说三年之后在清华园见。雨翔的心愿是和她

25、考上同一所高中,而他在父母的“努力”下搞了个体育特长生,打了几万块钱的红包,跌跌撞撞地进入了市南三中。 但阴差阳错的是susan以三分之差,无缘市南三中的门槛,与雨翔擦肩而过。挤进了高中后,但他的学习是每况愈下,几门功课高高挂起了“红灯笼”,可他哪知,uan是特意为了他才放弃了向往已久的市南三中的录取通知书, 甘愿放弃十分的题目。雨翔也只好无奈。最后林雨翔因为夜不归宿受到了学校的处分,而usan却对他很是失望。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在脑中闪过一个想法,我觉得ssan就像是一直劝贾宝玉要苦读书的薛宝钗,而实际上我还是更喜欢林黛玉。 韩寒笔下的林雨翔也许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自己的学习经历,他用他老练而犀利的笔对社会的不足一面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体现了当代众多学生的苦恼和无奈。 三重门,要多大的努力与辛苦才能全部通过。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都费了那么大的精力,而我们哪及关云长的十分之一。 读三重门有感 人文学院 法学12-班 李毛毛22X20010 第 13 页 共 13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