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上传人:欢**** 文档编号:21509380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2.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图形的认识(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41 几何图形(1)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懂得欣赏一个几何图形,并能发现图形的对称美。2通过剪一些简单图形,知道怎样构造轴对称图形。3能利用旋转和拼凑等方法,由一些基本图形构造其它图案,学会化繁为简。教学重、难点重点:由生活中所见的图形总结出图形的特点,从而认识图形的本质。难点:构造图案教学过程一、图形欣赏,感受几何学中的对称美1投影课本P112的彩图。教师活动:提问,(1)欣赏完这三幅图后,大家有什么感受?(2)这些图有什么特征?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2教师指出:由图案的“漂亮”到图形的“对称”,说明大家已经从一个更深的层次来认识几何图形,

2、对称在建筑、镶边等艺术中具有巨大的作用。现实世界的许多图形都具有对称美二、做一做,进一步领悟图形对称性的运用1教师活动:提问,(1)你亲戚或邻居结婚时窗户、门上都贴了什么?(2)你能剪出一个双“喜”字吗? P116 5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怎样画才能剪出一个双“喜”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思维的广阔性。2学生活动:剪一种简单的花边,并进行对照比较、交流讨论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剪出丰富多彩的不同图案;(2)利用课余时间把较好的作品张贴在黑板报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三、想一想,如何进行图案设计1(出示投影2)投影显示课本P112图41

3、2下图是一个戴头巾的儿童的头像,你能画出它吗?学生活动:先把握好图形的位置特征,形像特征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得最好。3小明家的地面设计图为左下图所示的图案(局部),能否只用右下图设计地面砖?是否还可以将地面砖设计得更小一些?4用下图为基本单元,拼出图案来。四、随堂练习课本P116习题 第3题五、小结本节课通过欣赏图形,发现图形的对称美,再利用图形对称美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从一个更深的层次去认识了图形。六、作业: 课本116练习第6题41 几何图形(2) 第53课时教学目标1在现实的情景中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2掌握几何体的基本单元点、线、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简单的平

4、面图形和几何体,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难点:欧拉公式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观察图形,认识基本几何体1投影课本P113的图4-2,让学生说出他们所熟悉的图形。2教师展示三棱锥、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并提问: (1)怎样由正方形得到正方体? (2)怎样由圆得到圆柱? (3)怎样由圆得到球?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对几组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进行观察、比较、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指出:空间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它的任何一个截面都是平面图形但平面图形是在同一个平面内,由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而空间图形是在空间中由面围成的封闭几何体。二、议一议,认识几个平面图形投影课本P113的图4-3提问:这三个平面图

5、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讨论,尽量说出它们各自的特征 归纳:三、做一做,认识立体图形1学生活动:用透明胶、剪刀和硬纸板制作一个正四面体和正方体2投影课本P114的图4-5 教师活动;由4个完全一样的正三角形围成的空间图形称为正四面体,这些三角形的顶点、边分别称为正四面体的顶点、棱,类似的,还有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 观察图形且提问:(1)数一数经过正四面体的每一个顶点有几条棱?正六面体和正八面体呢?(2)数一数正四面体、正六面体和正八面体的顶点数以及棱的条数(3)填表:课本P93(4)从上表中看到了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数一数顶点、面和棱的数量填充表格并讨论其规律。

6、四、随堂练习用橡皮泥制作圆柱、圆锥(或圆台)等模型练习 P114 1、2五、小结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立体图形中的多面体顶点、棱、面的数量关系满足欧拉公式:顶点数十面数一棱数2。六、作业:1课本P115习题A组第1题补充题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实物最类似的几何体的名称(1)西瓜 (2)杯子 (3)皮箱2写出下图中平面图形的名称: 二、解答题在正方体两个相距最远的顶点处逗留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蜘蛛可以沿正方体表面上哪条最短的路径爬到苍蝇处?说明你的理由。42 线段、射线、直线(1) 第54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

7、区别。3、掌握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及直线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法 2、直线的性质 3、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线,认识直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如电线、电话线、电视天线、广播线、电话机的话绳、跳绳的绳子,写字的时候铅笔尖移动会画出各种各样的线。小结:这些线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曲的。、两团毛线中间是一条曲线,能不能把它变成一条直线呢?(把线拉紧,就成一条直线)2、假设线球的线是无限长的,这样就形成一条直线。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它的性质及有关知识。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那

8、么它有没有端点?板书:没有端点直线没有首尾无法度量,我们就说直线是无限长的。 二、认识线段和射线。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这是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加上两个点,一点 A一点 B,指出: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线段。(1) 观察线段,它有几个端点?两个端点(2) 小结:它有头有尾,所以它的长度是有限的。小结:我们可以用直尺度量出它的长度。(3)如果我们把线段的一端端点去掉,这一端就可怎样?这样我们就得到一种新的线,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叫做射线。(4)仔细观察射线并和线段进行比较后思考:射线有几个端点?它的长度是不是固定的?能否用直尺度量出它的长度?(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直线、射线、线段

9、,谁来举一些例子?小结:刚才我们和大家一起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打开课本117、118页仔细阅读课文,并准备回答以下几个思考题。直线有什么特点? 什么叫线段? 射线有什么特点?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关系?(6) 同学们不仅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线,要求学生说出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和射线?(7)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三、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画出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2)自己画出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3)师生共同举出一些生活上的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例子四、直线的基本性质(1)经过一点画直线 (2)经过两点画直

10、线 (3)经过三点画直线,经过n个点呢?(4)归纳:经过两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五、巩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及直线的特点,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你是否真掌握。、 判断: 一条直线长12CM。 ( ) 直线比射线长。 (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两个端点之间可连成一条直线。 ( )2、下面图形有几条线段?哪条线段最长?哪条线段最短? 学生自由数线段各抒己见。 教给学生数线段的方法。方法一:以线段的端点为顺序,从左向右观察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几条?AB、AC、AD一共有三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几条?BC、BD一共有两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几条?CD一条。一共有

11、几条线段?哪条线段最长?哪条线段最短?方法二:以基本线段的条数为顺序基本线段有AB、BC、CD三条。线段上有一个分点的线段有AC、BD共两条。线段上有两个分点的线段有AD一条。一共有几条线段? 3 2 16(条)小结:数线段的方法有多种,同学们应灵活运用。发展: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两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就有(21)条线段;有三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就有(321)条线段;那么有四条、五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又有几条线段呢?课后好好动动脑筋想一想。3、练习P119 1、2六、总结:这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七、作业:完成学法大视野的有关内容42 线段、射线、直线(2) 第55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

12、法,会比较线段的长短。2、会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几倍;会作两条线段的和与差。3、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4、会度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2、按要求画出线段教学难点:按要求画出线段教学过程:一、 复习1、线段的概念,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二、讲解P119做一做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得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

13、程由学生完成。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 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1) 将线段AB的端点A与CD的端点C重合。(2) 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3) 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C D C D C D A B A B A B数量比较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因为 量得AB=5cm,CD=5cm,所以 AB=CD(或AB

14、CD),三、度量线段的长度1、这里有一条线段,要知道它的长度,该怎么测量?教师讲解:把线段的一个端点 A对准直尺0刻度线,读出另一个端点B所对直尺的刻度就是线段的长度。2、同学们已经会度量线段的长度,现在老师要同学们画一条3.5CM长的线段,会不会画?你准备怎样画?(相互讨论一下后交流汇报)(1)、定点画线段 (2)、找点(板书) (3)、连线3、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5CM长的线段,巩固画线段的方法。4、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5、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15、)四、线段的性质1、阅读P120的动脑筋2、归纳线段的性质:连续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画图说明。3、两点的距离: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4、线段的中点:如果B 在线段AC上,并且ABBC,那么B点叫作线段AC的中点。5、画一条线段,找出它的中点五、讲解P42的例1 和例2例1 已知线段a,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启发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并写出作法)例2已知线段a,b(ab),1、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2、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画出图形,并写出作法)六、练习及小结1、P121的练习 1、2、3补充练习: (1)如图,根据图形填空。 A B C D AD=AB+_+_,

16、AC=_ +_ , CD=AD_。 (2)如图,已知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A B A B A B 2、小结本节课内容七、作业:P122 习题4.2A组3、4题4.3 角4.3.1角与角的大小比较 第56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角及角的有关概念,巩固平角及周角的认识。2、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3、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教学重点: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学难点:对角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课前准备:三角

17、板教学过程一、引入:小明家新买了一台电冰箱,包装箱上标明:将冰箱向后倾斜可推动冰箱,但倾斜角不能走过30度。什么叫角?什么叫角的度数呢?二、观察P123的图形4-201、讲解角的概念: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位置时所成的图形叫角。画图示意2、角的有关概念角的顶点、角的始边、角的终边、角的边、角的内部3、平角、周角当射线绕端点旋转到与原来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时,所成的角叫平角。当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又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周角。画图示意4、角的大小由角的始边绕顶点旋转至终边位置时旋转量的大小决定。5、角的表示方法BACA1等6、角也可以看成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

18、形。7、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角三、比较角的大小1、画出P124的几个图形,说明角的大小的不同情况2、P125做一做,折出一个角的平分线以一个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如果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3、学生画一个角,然后再画出它的平分线四、练习及小结1、练习P125的练习1、2、3DC2、补充练习 B(1)根据图形填空:OADOB=DOC+ _ DOC=DOA-_ =DOA- _DOB+AOB-AOC= _(2)写出图形中的所有的角。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五、作业P129A组1、2题补充:从一个顶点A引出五条射线,AB、AC、AD、AE、A

19、P,写出所有的角,并说明最大的角。教后记4.3.2角的度量与计算(1) 第57课时教学目标:1、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理解1度的角的概念,掌握周角、平角、直角的大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掌握角的大小的计算。教学重点:测量角的大小,角的大小的计算教学难点:角的大小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 做一做1、画出几个角,并用量角器测量它们的大小。2、1度的角的大小的确定3、角的换算单位:160360011/60=1/36001= 60 , 1= 60, 4、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的概念二、计算例例 例1 用度、分、秒表示54.26.解54.26 = 54 + 0.26.又0.26 = 0.26

20、60 = 15.6 = 15 + 0.6,而0.6 = 0.6 60 = 36,因此, 54.26 = 541536.例2 用度表示482548.例3 计算:(1) 3728+ 2435; (2) 8320- 453820.解 (1) 3728+ 2435= 6163= 623;(2) 8320- 453820= 827960- 453820= 374140.三、练习 P127 1、2、3四、小结五、作业布置P130 4、54.3.2角的度量与计算(2) 第58课时教学目标:1、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理解1度的角的概念,掌握周角、平角、直角的大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余角及补角的概念,并

21、掌握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方法。教学重点:测量角的大小,角的大小的计算教学难点:对余角及补角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 做一做1、测量P127 图4-27的两个图形的角的大小,并求出它们的和与差。2、从两个图形的角的大小的计算,可以发现12180度,3490度3、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两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两角之和等于90度,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4、互为余角及互为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的或等角的初角相等。二、讲解P128的例题4例如图,已知AOB与BOD互为余角,OC是BOD的角平分线,AOB29.66,求COD的度数。按P128的例题写出解答例

22、5 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是这个角的补角的, 求这个角的度数.解: 设这个角为x, 则这个角的余角为(90 - x ), 补角为(180 - x ).根据题意, 得90 - x =(180 - x ),解得x = 45 .因此, 这个角的度数为45.四、巩固1、练习P1291、2题2、小结讲课内容五、作业P130习题4.3A第6、7、8题IT教室 用几何画板画中点和角平分线 第59 课时计算机的迅速普及, 使得许多数学问题可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帮助解决.几何画板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几何软件, 它能动态地展现数与形的变化, 并在动态变化中保持几何性质不变.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打开工具栏, 使用【线段直尺

23、工具】, 在工作区点击拖动即可作线段AB; 使用【点工具】, 在线段AB上点击可作出线段AB上的点C;(2) 用【线段直尺工具】连接AC, BC, 选中线段AC, BC, 选择【构造】菜单中的“中点”, 可作出AC的中点D, CB的中点E;一、画线段的中点打开几何画板的主界面, 如图1, 左侧是工具栏, 工具栏中主要有:【移动箭头工具】(用来选择和拖动对象)、【点工具】(用来构造点)、【圆工具】(用来构造圆)、【线段直尺工具】(用来构造线段、射线、直线)、【多边形工具】(用来构造多边形)、【文本工具】(用来添加说明性的文字和给对象加标签)、【标记工具】(用来标注线段、角度以及手写手画)等.二、

24、画角平分线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打开几何画板, 作线段AB, BC, BD; 依次选择A, B, D三点,选择【构造】菜单中的“角平分线”, 在角平分线上作点E; 同理作CBD的平分线BF;(2) 依次选择E, B, F三点, 选择【度量】菜单中的“角度”, 测量出EBF; 同样测出ABC; 计算ABC与EBF之比, 结果为2 (如图4).(3) 连接DE, 选中线段DE, AB, 选择【度量】菜单中的“长度”, 可测量出DE, AB的长度(如图2);(4) 在右键菜单中选择【计算】, 依次点击“AB= 10.08厘米”, “”, “DE = 5.04厘米”, 确定后得到结果为2(如图3)

25、.EBF = 34ABC = 68= 2.00小结与复习(1) 第60课时教学目标1在回顾,反思与交流中建立知识体系。2在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相互转变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几何体,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发展空间概念。难点: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回顾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针对以上问题,让学生逐个思考,并在全班展开充分的讨论 二、建立本章知识网络 三、做一做 1如图,三角形ABC的各边都被4等分,分别连接各分点。 (1)试问图中有哪些基本图形? (2)将图按照黑白相间涂上颜色,并找出组成这个图案的基本单元。

26、学生分小组讨论,可知:图中的基本图形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六边形等涂颜色是简单操作,增强审美情趣。四、随堂练习课本P134第l、2题五、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如下:1本章学过哪些知识,你印象最深的方法是什么?2本章最难学的内容是什么?3本章最有趣,最容易学的内容是什么?4学完本章你有何感想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补充题1、棱柱的每一个侧面都是_形,棱锥的每一个侧面都是_形。2、三棱锥有_个面,_个顶点,_条棱。3、四棱柱有_个面,_个顶点,_条棱。小结与复习(2) 第61课时教学目标:1、系统掌握本章有关概念、定理以及在解题中的应用。2、掌握利用直尺和圆规或其他作图工具画线段、角、的方法

27、,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教学重点:作图和推理教学难点:概念的掌握、作图的方法和推理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复习1、线段、线段的大小比较、直线、射线。2、角、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分类、角的度量、补角与余角、对顶角。二、基本方法复习1、利用圆规和直尺或其他工具画线段、角、平行线、垂线2、利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利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3、图形的平移:把一个图形的所有点向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4、画线段的和、差,角的和、差。画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注意:1. 为了区分有公共顶点的几个角, 一般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2. 角的大小由始边绕顶点

28、旋转到终边位置的旋转量确定, 与所画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的边是两条射线).3. 角的度、分、秒之间的换算是60进制.4.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 本书中所讲的角只限于不大于平角的角.三、范例分析1、在同一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上有6个点,问表示不同的线段有多少条?10个点呢?n个点呢?2、在同一平面内,从一个顶点引出了5条射线,问图形中组成了多少个角?10条射线呢?n条射线呢?练习 P134 3、4、5、6、7四、布置作业P134复习题4A组9题、11题、12题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 测试卷 ( 第62-63-64课时)(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45分)1.82325+_=180.

29、2.如图1,线段AD上有两点B、C,图中共有_条线段.3.一个角是它补角的一半,则这个角的余角是_.4.线段AB=5cm,C是直线AB上的一点,BC=8cm,则AC=_.5.如图2,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D,则BOD的余角_, COE的补角是_,AOC的补角是_.6.如图3,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E=90,从给出的A、B、C三个答案中选择适当答案填空. (1)1与2的关系是( ) (2)3与4的关系是( ) (3)3与2的关系是( ) (4)2与4的关系是( ) A.互为补角 B.互为余角 C.即不互补又不互余7.如图4,AOD=90,COE=90,则图中相等的锐角有_

30、对.8.如图5所示,射线OA表示_方向,射线OB表示_方向.9.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时,交点个数最多有_个.10.如果一个角是30,用10倍的望远镜观察,这个角应是_.11.3841的角的余角等于_,12359的角的补角等于_.12.如果1的补角是2,且12,那么2的余角是_(用含1 的式子表示).13.如果与互补,且:=5:4,那么,=_,=_.14.根据下列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填写多面体的名称. (1)_,(2)_,(3)_.15.指出图(1)、 图(2) 、图(3)是左边几何体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16.圆锥由_面组成,其中一个是_面 ,另一个是_面.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7.

31、如图8,直线a、b相交,1=130,则2+3=( ) A.50 B.100 C.130 C.180 18.轮船航行到C处观测小岛A的方向是北偏西48,那么从A同时观测轮船在C处的方向是( ) A.南偏东48 B.东偏北48 C.东偏南48 D.南偏东4219.如图9,三条直线相交于O点,则图中相等的角(平角除外)有( )对 A.3对 B.4对 C.6对 D.8对20.下列图形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 21.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四棱锥,得到的3个图形是( )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22.射线AB与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 ) 23.直角都相等.( )24.若1+2=900,1+3

32、=900,则2=3.( ) 25.钝角的补角一定是锐角.( )26.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 )27.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 28.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29.20050=20.50.( ) 30.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都是450.( )31.若AC+CB=AB,则C点在线段AB上.(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32. 如图,已知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1)若AB=18cm,求DE的长;(2)若CE=5cm,求DB的长.33.如图3-12,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O点,COE是直角,OF 平分AOE, CO

33、F=34,求BOD的度数.34.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还少20,求这个角.35.一个角的补角是1232416,则这个角的余角是多少?五、作图题:(每题10分,共20分)36. 如图,已知1,2,画出一个角,使它等于31-2.37.用三角板画出一个75的角和一个105的角.六:(10分)38.如图,图(1)是正方体木块,把它切去一块,可能得到(2)、(3)、(4)、 (5)所示的图形,问(2)、(3)、(4)、(5)图中切掉的部分可能是其他几块中的哪一块? 39.如图,A、B两地隔着湖水,从C地测得CA=50m,CB=60m,ACB=145,用1 厘米代表10米(就是1:1000的比例尺)画出

34、如图的图形.量出AB的长(精确到1毫米), 再换算出A、B间的实际距离.神奇的七巧板 第65课时七巧板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益智玩具. 关于它的起源历史上众说纷纭, 有说是源于勾股法, 有说是由宋明以后的生活用具燕几、蝶几演化而来. 中国权威的七巧板专家傅起凤在她出版的专著七巧世界中指出, 七巧板应该来源于 多年前中国古老的测量工具矩.1. 把正方形厚纸板按如图1 所示分成七部分(由五块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块正方形、一块平行四边形组成), 然后将它割开, 制作七巧板.2. 用自制的七巧板拼出如图2 所示的图案,想想看, 这些图案分别像什么?3. 有人用七巧板拼出了如下一首诗, 试试看

35、, 你能拼出来吗?P138大小分合七巧妙上下古今千人乐国内有研究者为了拓展七巧板的功能, 设计了现代“智力七巧板”.它由七块不规则块构成(如图3):现代“智力七巧板” 的外观看似简单, 实则与传统的七巧板大不相同. 因为增加了“弧线”, 所以拼装起来奥妙无穷, 创造的天地更加广阔.1 请自制一套如图3所示的“智力七巧板”, 发挥你的想象力, 拼出你喜欢的图案.2 查阅有关资料, 进一步了解七巧板发展的历史, 体会七巧板的奥妙.4. 发挥你的想象力, 用七巧板拼出你喜欢的图案.归纳小结: (1)七巧板游戏是将一个规则图形,经分割后拼成各种丰富多彩的几何图形;我们也可以将一个不规则图形,经过截割拼补成一个规则图形(如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可还原成一个正方形)。这种朴素的数学思想就是割补思想。 (2)割补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我们知道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面积为ab,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求呢? 上、下底边长分别为a、b,高为h,则S=1/2(a+b)h,你能用拼图推出这个面积计算公式吗? 本节课主要是制作七巧板通过制作七巧板,进一步认识所学的几何内容、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7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