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1505475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 内容提要直接公开的村民选举制度的导入,使农村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从以党的一元化领导为特征的一元权力结构向村委会与党支部并列的二元权力结构转型。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的目标,就是在促进村民自治制度发展的同时,完善村党支部的领导机制;其基本途径就是通过”两票制”和”二选联动机制”,把直接公开的竞选机制同时引入村委会与党支部建设,在共同的民意基础上建立村委会与党支部职能协调的制度机制。 村民选举制度导入农村后,一个始料不及的效应,就是农村权力关系普遍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表现为村委会与党支部(以下简称村支两委)权力之间的冲突与调

2、适,斗争与妥协。然而,矛盾的实质是什么。根源在哪里。矛盾解决的基本途径是什么。是一个亟待冷静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从二元权力结构的理论视野,结合中国农村社会实际,对这个问题进行经验性研究。 一、农村党政关系问题的争论 美国一位政治学家,叫柯丹青(danielkee),17年他在中国学刊(tecinajournal)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论述中国国内学者针对村民自治问题的争论。这些争论都是近10来年发生的事情。柯丹青发现,尽管大家都不否定党对农村的领导地位,但村党支部的法律地位却是模糊的。国内学者对村支两委关系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同人们以实用主义来对待村民自治的工具性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柯丹青

3、指出,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村民自治的观点,差不多都是工具性的,他们有关村民自治的那些讨论,总是在选择能人、落实政策、完成任务等具体事务上兜圈子,人们回避或者大而化之地谈论村民自治本身的民主价值问题。因此,那些支持村民自治的人,花了很大的气力去说服乡镇党委相信村民自治同党的利益不相矛盾。而反对村民自治的人,根本不信这套说教,他们的说法很直爽:”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存在直接的矛盾。如果让村委会自主运作,就必将削弱党的领导。如果加强党的领导,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这两者的相互排斥的。” 不难看到,这样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因为现实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日益暴露其普遍性和严重性。不过现在断然拒绝村民

4、自治的人怕是不多了,直截了当地否定农村党组织领导地位的言论更加稀少。最近一期乡镇论坛的一组专门讨论村支两委关系文章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因为这组文章比较集中反映了当前国内对这个问题的争论焦点。这个焦点就是要不要抛弃党政分开的原则,这个原则曾被认为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显然,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两个针锋相对的阵营。 坚持党政分开原则的人,有的认为,如果硬要搞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不仅很难保证村民选举的公平与竞争性,而且将导致党的基础力量的损失。有的从理论上来看问题,认为村主任与村支书,他们的权力合法性来源不同、性质与职责不同、工作重点与工作方式不同、制约机制完全不同,如果两个职务所肩负

5、的使命发生冲突时,会使”一肩挑”的人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还有的人强调法治原则,主张让村主任依法履行职权,并反问到:”全国农民都在自己选出的村委会带领下依法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难道不正是我们党的最大愿望吗。” 在赞成或支持党政合一原则的阵容中,有人从实践体会的好处罗列了”一肩挑”的优越性,这些优越性包括,既加强了党的领导,又提高了村委会的地位;既增强了村民选举的竞争性,又加强了村支两委的团结;既化解了干群矛盾,又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办事效率,等等。还有的人认为,”党政分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个理念有必要改变,实行”两委合一”为中国民主制度改革的深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其潜台词就是抛弃党政职能分

6、开的原则。这种观点的逻辑结论就是,最好的权力格局是村主任都由村支书兼任,村支两委高度重合。 显然,这场有关村级党政关系的争论,是0年代政治体制改革争论焦点-党政能否分开的继续。既然有人提到”党政合一”的重大意义是因为它为中国民主制度的深化摸到了一条路子,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天发生在村庄里的”一肩挑”故事,将会成为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摹本。无论答案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我们都不能小视目前的这场争论对中国未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 二、村民选举后的农村权力结构 在回应上述争论之前,有必要认清村民选举后中国权力结构的实际状况,以便从理论上把握农村党政关系的实质。 邹谠用”全能主义”(otalism)这个概念来揭示当代中国宏观政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全能主义政治就是建立在一个总体性社会基础之上的,以党为核心的政治同心圆结构。”党核心”具有纵横穿透力,在这种政治穿透的作用下,中国的各级权力组织都具有同构性,即所谓”组织对口设置”、”上下碗口一般粗”等等。在全能主义的模式下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