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制造业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1499591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规章制度制造业公司档案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规章制度制造业公司档案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规章制度制造业公司档案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规章制度制造业公司档案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章制度制造业公司档案管理制度(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制造业公司档案管理制度篇一:制造类企业管理制度公司名称供方评价规定第一条 适用范围(一)本公司对现有的协作厂商实施考核及等级评定,依等级的升降,作为外协订制及付款办法的依据。(二)依协作厂商的要求,对提出申请的厂商重新进行等级鉴定。(三)对试用厂商实施考核,当试用期间结束时,其考核评分达到70分以上时,则正式成为本公司的协作厂商,并划分其等级。(四)协作厂商交货验收不良率过高时或在本公司生产装配造成重大问题,经通知亦未能有效改进时,则予以重新考核评定等级。第二条 目的(一)掌握协作厂商的经营概况,确保其供应的产品质量符合本公司的需要。 (二)了解协作厂商的能力和潜力,提供外协管理单位选择的依据

2、。 (三)协助协作厂商改善质量,提高交货能力。 第三条 考核及等级评定小组的组成须由质检部、生产部、仓库管理、生产车间负责人等单位会同进行。 第四条 考核及等级评定的项目与标准 (一)项目1质 量 45 2交货期 20 3价 格 15 4管理及其它 20(二)对协作厂商或试用厂商每月考核,考评质量、交货期、价格三项。对试用厂商试用期满,协作厂商每年进行一次其内容包括考核质量、交货期、价格、管理及其他等全部项目,并考核结果划分其等级以及升等、降等。(三)考核表格式说明:(2) 逾期日数:每逾期一日扣一分公司名称仓库管理制度1 目的使物料储存、保管、搬运有序进行,以达到维护品质之功效。 2 范围公

3、司所有物料之储存状态管理。 3 职责仓库管理员负责本职责范围产品和工作环境的管理。本着帐、物、卡、证一致的原则在实施库房管理。 4 储存区域及环境4.1储存条件:仓储场地须通风、通气、通光、干净,白天保护空气流畅,下雨天应关好门窗,以保证物料干燥,防止受潮。4.2仓库内物料以常湿常温(5-35,相对湿度45%85%)环境储存。4.3易变质物料在仓储期,要采取封保鲜纸、消毒等适当措施,防止产品变质。 5 储存规定5.1 遵循三原则:防火、防水、防压;定点、定位、定量;先进先出。 5.2 物料上下叠放时要做到“上小下大,上轻下重”。5.3 易受潮物料,严禁直接摆放地上,应放货架或者桌板上进行隔离。

4、 5.4 呆滞料必须分开储存。5.5 不允许有火种进仓,晚上下班前应关好门窗及电源。 6 安全6.1 对危险化学物品须遵守“三远离,一严禁”的原是,即“远离火源,远离水源,远离电源,严禁混合堆放”。6.2 危险化学物品和易燃易爆品要进入指定区域,并有专人保管。 6.3 仓内严禁烟火,严禁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6.4 执行“十二防”安全工作:防火、防水、防锈、防腐、防蛀、防磨、防爆、防电、防盗、防晒、防倒塌、防变形。 6.5 定期检查电线绝缘是否良好。6.6 消防设施齐全,按标准配备,每季度定期检查一次,确保使用功能。 7 保管7.1坚持每日巡仓和物料抽查制度,定期清理仓库吊滞料和不合格品。7

5、.2 对仓库内保存期满的产品,应及时通知IQC重验。一经发现物料变质,要书面呈报上级。7.3 所有物料必须建立完整的帐目或报表。7.4 每一物料应建立一张物料卡,表明名称与储存位置,必要时划分重点与一般类别。 7.5 贵重物品要入箱入锁,并有封保管。7.6 严格执行“5S”活动。 查出变质物料及时隔离或处理。 8 收发8.1 送领物料的手续不全或缺损时,无特殊批准,严禁收发。 8.2 遵守货仓收发料的时间规定,严禁私自收发料。8.3 严禁收发已经确认的不合格品(特殊情况需征得主管或质检部门的书面同意)。 8.4 未经QC检验或无标识的物料不准入仓。 8.5 严禁私自使用货仓物品。 9 搬运9.

6、1 搬运时,重物放于底部,重心置中,并注意各层面之防护,堆放整齐于桌板上。 9.2 严禁超高、超快、超量搬运物料。9.3 物件堆叠,以不超过厂区规划道路宽度为限,高度不得超过200厘米为原则。 9.4 人力搬运注意轻拿轻放,放置地面应平稳。 9.5下雨时应对搬运的物料进行防淋措施。公司名称计量管理制度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本制度规定计量检测设施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在册(用和停用)计量检测设施的管理。 2 管理职责2.1 质检部归口管理计量检测设施合理使用、检查、监督和考核。 2.2 质检部指定专人负责计量检测装置的校准、检定及管理。 2.3 使

7、用人员负责对计量检测装置的合理使用、维护及保养。 3 管理内容与要求3.1 建立计量检测设施台帐,统一编号,做到帐物相符。3.2 对于只作指示,不作计量,又无安全防护要求的计量检测设备,如管道压力表、一般电箱电流表、电压表等,只作一次性检查和检定后登记入帐即可。 3.3 量值稳定、性能较好的万能量具、衡器以及生产中使用频繁的通用计量检测设备,特殊工序使用的计量检测设备应确定检定或校准周期,以确保其满足计量检测要求。 3.4 对已建帐的计量检测装置的检定校准周期由按国家有关标准确定。 3.5 及时提早编制周检计划,组织实施周期送检或自我检定。3.6 计量检测装置的使用者应具有一定的技术素质,能依

8、据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3.7 使用计量检测设备应做到“三不用”,即无合格标识的不用;超过有效期的不用;有明显缺陷的不用。3.8 计量检测设备的搬运要轻拿、轻放,不得磕碰划伤,贮存时要做合理放置,防锈蚀和防磁化。3.9 严格禁止擅自拆卸、擅自修理。3.10 计量检测装置的购置,需根据实际需要,办理申请手续,经批准购置。 3.11 新购置的检测计量装置经检定或校准后,登记入帐方可投入使用。 3.12 计量检测装置的领用和报废需按规定办理手续。3.13 计量检测设备失准时应立即停止使用,交专职人员维修后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公司名称设备管理制度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本文件规定

9、了设备维护保养的职能分工及考核。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使用的所有设备的管理。 2 管理职责2.1 设备管理由生产部归口管理,负责检查、监督、考核。 2.2 设备的使用部门和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的维护保养。 3 管理内容与要求3.1 设备的购置必须由总经理批准、验收要保持记录。3.2 生产部建立设备台帐,并保管好设备的有关文件资料,如说明书。 3.3 根据设备的当前状态周期性编制设备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3.4 经修理后的设备,发生零配件更换时应填写维修记录,计划检修应有使用人签字验收。3.5 使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掌握设备操作要领和安全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具有相应的资格方能上

10、岗。 3.6 设备使用与保养的一般要求3.6.1 认真执行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各项标准,认真执行开展“三好四会”(管好、用好、保养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四项要求”(整齐、清洁、润滑、安全);“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五项纪律”(一、凭上岗证使用设备,遵守设备、工艺、安全操作规程;二、经常保持设备的清洁,按规定加油,合理润滑;三、遵守交接班制度;四、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五、发现故障立即停车检查,自己不能处理应及时通知检修)等活动。3.6.2车间对具体设备要定人定机,多人操作的设备有指定负责人监视设备状态。 3.6.3严禁超负荷,拼设备及带病运转行为

11、。3.6.4 对有日常设备保养要求的必须按时进行保养。 3.7 设备技术档案3.7.1 必要时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验收的各种手续,随机文件资料,设备检定报告,重大维修记录等。3.7.2 生产部应妥善保管设备技术档案。 3.8 设备事故的处理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生产部,重大事故迅速报告总经理,事故单位认真分析原因,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同时积极组织抢修。 3.9 设备的报废3.9.1 设备因故必须作报废处理的,应由生产部组织对设备进行鉴定,并报总经理批准。3.9.2 报废设备应及时清出现场,不能及时清出现场

12、应进行“报废”标识。 3.9.3 设备报废后应及时注销台帐,并报财务部停止折旧。 3.10 检查与考核3.10.1 生产部负责对设备使用部门实施不定期考核。3.10.2 检查考核结果,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报财务部门实施经济挂钩。公司名称机加工质量规定1 目的:监控机械加工各工序的质量,确保产品质量 2 范围:适用于机械加工各工序的检验 3 总则3.1 检验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且能具备先行对产品检验工作的各项要求了解的能力。3.2 检验人员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并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 3.3 检验人员验收产品前熟读相关图样和技术文件,了解零件的关键尺寸及装配关

13、系要点。 3.4 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样和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对零件进行判定。 3.5 检验人员应对车间在制品规定进行标识。3.6 检验人员必须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4 检验制度 4.1 首检制度对关键工序加工的第一个零件,应进行自检互检专职检验合格后方进行批量生产。 4.2 巡检制度对工艺文件规定的关键零件或关键工序实行巡检制度,确保关键零件加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4.3 转序检验制度对即将转入下道工序的零件,公司采用GB2828.1-2003标准,规定AQL=2.5的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验内容包括:a b 5 检验方法 5.1 尺寸检验

14、5.1.1 外径的测量a b测量外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部位进行测量,两次测量的切点交角应在60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12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即为该外径圆度误差。别取较大间隔的三个位置进行外径测量,方法同5.1.1a,取其中误差值最大两组作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值。5.1.2 内径的测量 a b测量零件内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三个部位进行测量。次测量的接点连线交角应在507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为该内径圆度误差。当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两位置进行测量,方法同5.1.2a

15、,选取其中值较大的两组作依据,并计算圆柱度误差。5.1.3 长度测量考虑到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在测量零件长度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量,两次测量的切点连线交角应在60120之间。 5.2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采用样块比较法进行比较判断,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 5.3 径向跳动采用磁性表座,百分表等专用器具,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外观质量是否合格。篇二:生产型企业全套管理制度目 录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 . 4第一章:总则 . 4第二章:信息化工作管理. 4第三章:内部电脑安全管理 . 5财务管理制度 . 6第一章:总则 . 6第二章:流动资金管理 .

16、6第三章:成本管理制度 . 8第四章:财产物资定期盘点管理制度. 12第五章: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 13第六章:存货的管理制度. 17第七章:货币资金管理 . 21第八章:关于重新调整差旅费补贴标准的有关通知 . 23计划、调度、生产管理制度 . 24第一章:总则 . 24第二章:年度综合计划管理制度 . 25第三章:全面计划管理 . 26第三章:计划管理的组织机构 . 27第四章:统计工作制度 . 29第五章: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 31第六章:关于工厂特急件生产过程的特别办法. 32第七章:关于建立生产管理汇报制度的规定 . 32第八章:在制品管理制度. 34第九章:毛坯库半成品库管理制度

17、 . 35第十章:月度作业计划的编制及管理办法. 36第十一章:生产协作管理制度 . 37第十二章:安技措施计划制度 . 37第十三章:安全生产各级责任制 . 38第十五章:安全生产守则. 43第十六章:安全生产教育制 . 44第十七章: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 44第十八章: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 45第十九章: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 46第二十章: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 46第二十一章:安全生产奖惩规定 . 47第二十二章:文明生产管理制度 . 49第二十三章:工业卫生管理 . 49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管理 . 50第二十五章: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 51第二十六章:保健食品发放管理 . 52第二十七

18、章: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 . 53 第二十八章: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十九章: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及管理制度 . 54第三十章:厂区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 55第三十一章: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办法. 55 第三十二章:冲压木刨安全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工具管理制度 . 58第一章:总则 . 58第二章:工具、工装管理. 58第三章:金刚石刀管理制度: . 66第四章:废旧工具的管理. 67第五章:刀具复磨规定 . 67第六章:工具报损与赔偿. 68设备管理制度 . 70第一章:总则 . 70第二章:设备管理制度 . 70第三章: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 72第四章:设备技术

19、资料管理制度 . 73第五章:设备事故报告分析处理制度. 74第六章:设备三级保养及检查制度 . 75第七章:设备计划检修制度 . 75第八章:设备大修理质量检查、验收移交制度. 76第九章:设备的使用制度. 77第十章:备件管理制度 . 78第十一章:进口设备管理办法 . 79第十二章:特种动力设备管理制度 . 80第十三章:能源管理制度及各部门职责(暂行) . 81第十四章:设备检查评比与奖惩制度. 84第十五章:能源定额管理办法 . 84第十六章:动力管线管理制度 . 90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 92第一章:总则 . 92第二章:采购计划管理 . 92第二章:物资采购管理 . 92第三章:

20、分承包方(外协、外供单位)应具备的质保能力基本条件及评定办法 . 93第四章:生产物资领用制度 . 94第五章:物资统计管理 . 94第六章:废旧物资管理办法 . 95产品技术管理制度 . 96第一章:总则 . 96第二章:设计室职责与权限 . 96第三章:产品设计 设计技术文件编制 . 97第四章:产品图样和设计技术文件更改规定 . 100第五章:技术图书、资料管理 . 102第六章:科技档案管理 . 102第七章:标准化及信息工作管理 . 104第八章:样机试制 小批试制及试验规定. 108第九章:图纸和技术文件的发放与管理制度 . 109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 111第一章:总则 . 1

21、11第二章:质量考核处理条例 . 111第三章: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 113第四章:关于质量信得过个人标兵和TQC活动积极分子评选奖励的制度. 117第五章: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制度 . 117第六章: QC小组活动管理:. 119第七章: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 119第八章: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 121第九章: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管理办法. 122第十章:关于新产品试制和鉴定的规定 . 124 第十一章:样机试制. 125 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 130第一章:总则 . 130第二章:质量检验制度 . 130第三章:计量管理制度 . 133第四章:各种标志的用途和定义 . 139第五章: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 139第六章:钢材质量检验制度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