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生物复习指导阶段性测试13 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21489450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3.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1年高考生物复习指导阶段性测试13 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年高考生物复习指导阶段性测试13 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年高考生物复习指导阶段性测试13 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生物复习指导阶段性测试13 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生物复习指导阶段性测试13 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阶段性测试(十三)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09海淀模拟)右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解析】据图分析可知:e点已达到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故增长率为零;“J”型曲线是无环境阻力下的增长曲线,“S”型曲线是有环境阻力下的增长曲线,二者在c点之后表现不同,说明出现环境阻力在c点之后。在c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若在c点灭害虫,害

2、虫数量不久就会回升。b点种群增长率比较小,渔业捕捞之后,若将剩余量控制在b点,鱼的种群数量难以恢复,应将剩余量控制在c点,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答案】A2(2010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综合练习)谷蠹是贮粮的重要害虫,下图表示谷蠹的死亡率与小麦含水量和温度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谷蠹死亡率是由水和温度综合作用的结果B在含水量1014%的条件下谷蠹的最适生存温度基本不变C仓库储存小麦的理想温度30含水量小于8%D含水量小于14%,温度偏高30时谷蠹死亡率上升【答案】C3(2010黑龙江东南七校第一学期期末联考)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种群甲乙丙丁

3、戊能量(107kJm2)2.5013.309.800.28220.00图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ABC D【答案】C4在灭鼠时,如果我们杀死老鼠总量的一半,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老鼠总量()A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数量B会继续下降,然后快速增长C保持数量不变D先增加,然后快速下降【解析】从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可知,种群数量约在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所以,在灭鼠时,如果我们杀死老鼠总量的一半,其增长率增大,将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数量。【答案】A5(2010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综合练习)下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种

4、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我们的捕捞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我们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K值D该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点在b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6年后开始的【答案】D6(2009淮南质检)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物种的维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物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的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物种消失【答案】D7(2010江苏省扬州中

5、学高三综合练习)在河中先取生长旺盛的栅藻(单细胞绿藻)、水绵(多细胞绿藻)、菹草(高等植物)、颤藻(蓝藻),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4种生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有栅藻、水绵和菹草B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菹草C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的生物可能是栅藻D4种生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答案】C8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解析】这两个物种处于共同的区域内,生态位重叠,有竞争关

6、系;题中b是指每一物种摄取食物种类的多少,该值越大,食物链越复杂,表示生物适应能力越强;d越小表示这两个物种共同的食物越多,竞争越激烈,故C项正确。此为有限的环境中,两物种的种群增长曲线只能是“S”型。【答案】C9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呈线性关系B种群密度愈大,个体的体型愈小C个体体型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渐变小D个体间的竞争,在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公尺400只时最激烈【解析】由乙图可见,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并非线性关系。个体体型的差异与生物量无明显关系,而是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竞争是种间关系

7、,笠螺种群内的个体间为种内斗争,并且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公尺400只时生物量增加最快,说明种内斗争不是最激烈。【答案】B10(2009海淀模拟)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列关于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寒冷冬季,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是温度B鱼塘中,影响鱼类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关键是溶氧含量C家鸡中,影响卵巢发育的重要因素是日照长短D连绵阴雨时,影响小麦灌浆的主要因素是日照强度【解析】在寒冷的冬季,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是食物,故A项错误。鱼塘中影响鱼类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水中的溶解氧;日照长短可影响家鸡生殖腺的发育;在长期的阴雨天,日照强度是影响

8、小麦灌浆的主要因素。【答案】A11(2009东城模拟)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是()A甲、乙均增加 B乙强甲弱C甲强乙弱 D甲、乙均减弱【解析】对比图像中46和64的结果可推知甲的竞争能力强。【答案】C12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cd段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在a阶段大量

9、合成,因此,生产上的发酵必须在a时停止【答案】D13野马遇到狼群袭击时,总是公野马掩护母野马和小野马先逃出;有种太阳鱼遇到自己的卵或幼鱼,就将它们吃掉;当美洲灰松鼠引入英国后,当地原有松鼠几乎被灰松鼠所取代。上述事实体现的生物间的关系依次为()A互助、斗争、竞争B种内互助、捕食、竞争C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竞争D种内互助、捕食、种内斗争【答案】C14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

10、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解析】该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图的能力。由图可以看出,物种之间资源状态重叠的部分是d,在d范围内资源重叠的程度越大,种间竞争激烈程度越强;W表示在到达最大增长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W的值越小,种内斗争就越激烈。【答案】A15分析以下实例,选择正确的答案()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诉同类小丑鱼喜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菜粉蝶为十字花科植物传粉

11、,但其幼虫菜青虫又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可能的答案种内互助种内斗争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种间互助ABCD【解析】为共生关系;为种内互助;为种间互助;为种内斗争;为种间互助;为竞争关系。【答案】C16(2009宣武模拟)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有关生物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J”型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无限的

12、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而“S”型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有限状态下的种群实际增长的曲线。因此阴影部分就表示了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答案】C17(2010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综合练习)下列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作用的是(多选)()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C寒冷时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答案】A、B18(2009兰州模拟)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

13、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与生物的种间关系和种群数量等相关知识,立意比较新。由图可以看出,a、b两种群刚开始个体数均迅速增长,但由于食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两者发生竞争,最终导致b种群死亡。因此,这两个种群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但竞争的程度应该是由弱强弱,B选项是错误的。再分析a种群整体的曲线,不难发现:a种群的增长呈“S”型,这是在有限环境中受自身种群密度制约的结果,因此,C项是正确的。【答案】C19(2009珠海模拟)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

14、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解析】本题以生态系统为核心命题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就是用于系统流动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逐渐递减的,所以m4m3m2m1,m是某个营养级全部个体的有机物

15、总量,而不是每个个体的有机物的总量;当m15m2时,说明能量传递效率高于20%,将影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若b种群数量增加,将捕食更多的a生物,故a种群数量下降,而c和d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更多,种群数量增加。【答案】D20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解析】甲图中,幼年个体数量较多,老年个体

16、数量较少,这种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在t1时期,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较快。【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9分)(2010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综合练习)下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1)ED和BA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2)FE需经_作用。(3)若消耗生产者1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kg。(4)如果图二中甲、乙、丙代表图一中A、B、C,则甲、乙、丙分别依次代表的是_。这种反馈作用对生态平衡起_作用。(5)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结果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

17、:_ _、_。【答案】(1)CO2和含碳有机物(2)分解(者)(3)8(4)C、B、A调节(5)害虫的抗药性经过(杀虫剂)选择逐代增强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22(11分).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2)丁与庚的关系是_。(3)如果测得戊、丁、丙三种生物在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2中曲线所示,则a、b、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的上述三种生物是:a_;b_;c_。.某生物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

18、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无菌水,使落叶保持潮湿。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1)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_。(2)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_。(3)请写出正确的实验方案:将甲、乙两组都进行_。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_。实验过程中_使树叶保持潮湿。_。【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知识, 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实验设计等。.根据食物链组成及起止点,数清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条数,再根

19、据食物链中生物与营养级的关系确定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营养级;最后根据生物的食物关系判断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由图可以看出a放出氧气,为生产者;b的耗氧量大,为初级消费者;c的耗氧量小,为次级或三级消费者。.根据题干所要证明的问题可知:实验中自变量是分解者(细菌)是否存在,所以设计实验应一组严格控制无菌条件做对照,另一组在有细菌条件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落叶分解情况,由此判断两个方案均不能达到效果,原因都是没有严格控制好单一实验变量。【答案】.(1)丙和丁(2)捕食和竞争(3)戊丁丙.(1)不能。方案一:甲乙两组均未进行灭菌处理,甲组落叶会分解从而无法起到对照作用。两个方案中的乙组均置于自然条

20、件下,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解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明乙组落叶分解只是由细菌引起的(2)因为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计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3)灭菌处理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不断地滴加无菌水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23(10分)(2009陕西榆林高三模拟)下图表示一种多层次、多级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先将农作物的秸秆糖化处理,用以饲养家禽、家畜;取它们的排泄物,用来培养食用菌;收集残留物为养殖蚯蚓的原料;最后把蚯蚓的残留物,连同排泄物一同送到农田,物尽其用

21、。请回答问题:(1)依据题意,图中的a应是_;是否有能更好地充分调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试补充:_。(2)在该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_,所需能量最终来源是_。 (3)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4)在该生态系统中,土壤中的氨能被转化为_从而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完成这一转化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5)该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遵循的原理是_。【答案】(1)家禽、家畜家禽家畜的粪便、蚯蚓的残留物放入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供人类利用,同时沼渣再肥田(2)农作物太阳能(3)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之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4)硝酸盐生产者(5)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24(10分)近期,京、津

22、、冀一带出现大量的美国白蛾,对树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白蛾的幼虫喜食桑叶,与家蚕构成了_关系,因此对养蚕业造成了极大威胁。(2)在利用小蜂对白蛾进行防治时,需根据白蛾的种群密度及发生量来确定放蜂量。为了证明种群密度的调查数据接近真实值,调查时应注意取样的_性。而由于白蛾的活动特性,因此不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时采用的_法。(3)同样是外来物种,圆白菜则因其营养丰富、口感良好、适栽范围广等特点而迅速遍布全国,成为常见蔬菜品种。据报道,属于同一品种的圆白菜,在北京栽种长成的叶球约重13千克,在西藏栽种则叶球最大可达6.5千克。欲通过实验检验圆白菜叶球大小到底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的影响,设计实验思路如下:实验处理:在圆白菜适于播种的季节,将部分北京的圆白菜种子移至西藏栽种,待收获时观察叶球大小。预期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预期一:_。结论:_。预期二:_。结论:_。预期三:_。结论:_。【答案】(1)竞争(2)随机样方(3)预期一:北京的圆白菜种子移至西藏,长成的叶球与西藏的一样大结论:圆白菜叶球大小只受环境因素影响预期二:北京的圆白菜种子在西藏长成的叶球与生长在北京的一样大结论:圆白菜叶球大小只受遗传因素影响预期三:北京的圆白菜种子移至西藏,长成的叶球比北京的大,比西藏的小结论:圆白菜叶球大小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说明:“预期”与“结论”对应即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