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书画上课讲义



《两宋书画上课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宋书画上课讲义(8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两宋书画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巨然中国五代南唐、北宋画家,僧人。原姓名不详,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一说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早年在江宁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随后主李煜来到开封,居开宝寺。擅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巨然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泽,仿佛刚被水冲刷过一般。万壑松风图山居图五代花鸟画五代花
2、鸟画有以黄筌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派别,在题材、风格和审美情趣上存在着“富贵”与“野逸”的差异。以西蜀黄筌为代表的一派,被称为“黄家富贵”,因为他们多描绘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以轻色渲染而成;而江南的徐熙所代表的一派,则多取材于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极少,相对黄筌一派的风格,这一派被称作“徐家野逸”。这种现象被称为“徐黄异体”。黄筌黄筌,字要叔,五代西蜀画家。成都人。17岁时即以画供奉内廷,曾任翰林待诏,主持翰林图画院,又任如京副使。擅山水、人物、龙水、松石,尤精花鸟草虫,师法李踦、孙位,对刁光胤的花鸟画师法尤深,并加增损,创出一种新的风格。其花鸟画重视观察体会花鸟的形态习性,所画
3、翎毛昆虫,形象逼真,手法细致工整,色彩富丽典雅。因他长期供奉内廷,所画多为珍禽瑞鸟,奇花异石,画风工整富丽,反映了宫廷的欣赏趣味,被宋人称为“黄家富贵”。黄筌 写生珍禽图徐熙金陵(今南京)人。一作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身于“江南名族”。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后在开宝末年(公元975)随李后主归宋,不久病故。一生未官,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善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他经常漫步游览于田野园圃,所见景物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园蔬药苗。每遇景物,必细心观察,故传写物态,皆富有生动的意趣。在画法上他一反唐以来流行的晕淡赋色,另创一种落墨落墨的表现方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
4、蕊萼,然后傅色。他在所著翠微堂记中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当时徐铉记徐熙画是“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徐熙玉堂富贵图画中大石右侧的竹竿上,有篆书体倒写“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此画以线条墨色为主,工整精微而写实,为五代的佳作。两宋绘画人物画武宗元的宗教画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画梁楷的减笔人物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风俗画苏汉臣、李嵩的婴戏风俗画陈居中、李唐的历史故事画武宗元朝元仙杖图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画李公麟,北宋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好古博学,喜藏钟鼎古器及书画。宋神宗熙宁年间中进士,官至朝奉郎。居
5、京师十年,不游权贵之门,以访名园荫林为乐。其天赋极高,又博学勤业,书法飘逸具晋人风韵,擅画人物、山水,尤精画鞍马。五马图为其传世佳作,图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每匹马后有宋黄庭坚题字,谓马之年龄、进贡时间、马名、收于何厩等,并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作。五匹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而五位奚官则前三人为西域装束,后两人为汉人。李公麟 维摩诘像南宋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
6、、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梁楷 泼墨仙人图梁楷布袋和尚李白行吟图梁楷 秋柳双鸦图张择端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他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
7、815人,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苏汉臣北宋末南宋初画家。生卒年不详。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为北宋宣和画院待诏,南渡后又复职,任承信郎。擅画佛道、仕女,尤精儿童。师法刘宗古、张萱、周昉、杜霄、周文矩等,其仕女多画闺阁中仕女的意态。作品多婴戏图,成功地表现了儿童形象及其游戏时天真活泼的情趣,笔法简洁劲利,色彩明丽典雅。有秋庭戏婴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等传世。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苏汉臣 杂技图李嵩李嵩,宋钱塘(今杭州)人。出身贫寒,年少时曾以木工为业。好绘画,颇
8、远绳墨。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承授画技,终成一代名家。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三朝画院待诏,时人尊之为“三朝老画师”。工画人物道释,得从训遗意,尤长于界画。人物画用笔细致,神采奕奕;花鸟画精丽严谨,不觉繁缛呆滞;山水画以意匠经营,情留象外,引人入胜;界画不用界尺,而宫苑楼阁规矩绳墨皆备,不同凡响。绘画题材丰富多彩,从宫廷到民间、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到生活、从吃喝到娱乐、从仙山到龙宫、从历史到现实均在画中有所反映,以反映农村风土和农民生活的居多,所作有精工鲜丽之院体画。李嵩 货郎图这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
9、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象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李嵩 骷髅幻戏图此画的含义至今仍是引人争论、莫衷一是。图中大骷髅披衣戴帽,操纵着提线骷髅,正在引诱一个小儿。画面怪诞奇诡,将生死两界,统于一画。作者用线坚韧扎实,富有变化,染色
10、严谨、古雅,颇具宋朝院体画之特色。至于画中是写生死转化、因果轮回,还是庄子的“齐生死”观,尚待详考。陈居中文姬归汉图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画题。蔡文姬的故事中既有民族大统一的含义,又带有浓郁的人情、人性内蕴,这一切在“归汉”时表现得最为充分,也就成了历代诗人、画家都十分衷爱的题材之一。陈居中文姬归汉图是其中的优秀作品,画面构图为线形螺旋方式,整齐之中又有跌宕的变化。右上角是一群匈奴官吏,他们是文姬在胡时的看守也是保护者,再往下,中间偏左的是主人公文姬与匈奴左贤王分别情景,文姬处于一种矛盾状态,左贤王则显得有些忧心忡忡,而文姬的两个孩子拽住她不愿母亲别离的场景尤为感人。再到右下方,是来迎接文姬的汉朝
11、使者,一个个仿佛都陷在沉思中。李唐 采薇图这是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而画的。李唐所画的采薇图,即着力刻画了古代这两个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图中描绘伯夷、叔齐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块坡地上,伯夷双手抱膝,目光炯然,显得坚定沉着;叔齐则上身前倾,表示愿意相随。伯夷、叔齐均面容清癯,身体瘦弱,肉体上由于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饥而受到极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倒。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保持气节的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候,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宋人折槛图宋代山水画家和作品李成读碑窠石图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
12、米氏云山与小景山水王希孟与赵伯驹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李成五代及北宋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昌乐),故又称李成为李营丘。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米芾形容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种“石如云动”的形象成为以后画家用李成笔法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他和范宽与另一位山水画家关仝一起被称为“三家鼎峙”、“百代
13、标程”的大师。学他画法的较多。画迹在北宋时已经很少,米芾甚至提出了“无李论”之说。李成读碑窠石图观此图不禁使人陷入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作者表现出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他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画中残碑以淡墨染正侧面,斑驳漫漶;环绕残碑周围的枯树盘复,枝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荆棘枯草,所有的景物都烘托出无限凄怆之气氛。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脱,墨法精微”的特色。碑侧写有“王晓人物李成树石”字样。范宽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
14、名家之一。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据宣和画谱记载,他“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巍峨的高山顶立,矗立在画面正中,占有三分之一的画面,顶天立地,壁立千仞,予人以鲜明的印象。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树林中有楼观微露,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在静谧的山野中仿佛使人听到水声和驴踢声。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李成与范宽的评价两位都源自北方画派,但因为所写景物和胸襟气质的不同,而各创门户
15、。北宋人评价李成山水:“笔润而墨精,烟岚轻动,如对面千里,秀气可掬”;论范宽山水:“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两人“一文一武”,又认为“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都在终于自然的基础上,把北派山水推向新水平。郭熙北宋山水画家,字淳夫,河南人。熙宁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工画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脸”皴法,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力劲健,水墨明洁。郭还精画理,著有林泉高致一书,他观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
16、睡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构图上,创“高远、深远、平远”之“三远”构图法。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早春图细微处有呼应,大开合处相顾盼,气势浑成,情趣盎然,为观者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米芾与米友仁的“米点山水”米友仁潇湘奇观图惠崇、赵令穰的“小景山水”赵令穰湖庄清夏图王希孟与赵伯驹兄弟的青绿山水南宋四家李唐 万壑松风图有款识题于远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之一马远 踏歌图马远 梅石溪凫图马远 寒江独钓图夏圭 溪山清远图两宋花鸟画宋徽宗和宫廷花
17、鸟画的繁荣崔白与宫廷花鸟画之变文人士大夫的墨竹墨梅宋徽宗 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瑞鹤图柳鸦图听琴图图中共有四人,正中端坐的抚琴者为宋徽宗;左侧青衣仰观者是王黼,身边一童子拱手而立;右侧俯首恭听者即是蔡京。他们各个都凝神静听,沉浸在这美妙悠然的琴声中。此时威风凛然、风度翩翩的君王是绝不会想到日后他会被金人俘虏,悲惨地病死在他乡的啊!听琴图听琴图乃是北宋人物画中杰作。宋画受唐人影响颇重,讲求画中的意境、比兴或寄托,画家都有精深的哲学思想、文学修养和书法造诣,并将其融入画的构局中,表现在笔墨气韵之上,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空间之美。听琴图布局简明,人物四人,空间主次分明:正中端坐抚琴者为宋徽宗,玄衣道袍,与
18、身后古松、墨竹、黑案、古琴形成统一协调的主色调黑色;左侧青衣仰观者或是王黼,身边小童拱手而立,显出画中动态空间;右侧朱衣低首恭听者应是蔡京,手持一柄团扇,似在凝思,突出画中静态空间;徽宗对面摆放一盆花石,看似无心,实则是此画点睛之笔,与人物宛成一泓池水,守住了画的精气,使得看似平常的画面,却气势浑然一体。整个艺术空间主次分明、动静有致、色彩鲜明,那股静雅、简朴而空灵的琴道在空间中流动不息、天然浑厚。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鲁迅曾认为,宋画“周密不苟之处当取,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崔白 双喜图双喜图图绘秋风呼啸的旷野,枯枝折倒,残叶飘零,小草伏地,一片萧瑟之中,两禽鸟扑翅鸣叫,顶风飞来,其一刚攀在树枝上,
19、目光俱向下,原来在残枝败草之中,有一只褐兔正回头向它们张望。不知双禽的鸣叫不安,是因为褐兔的出现惊扰了它们,还是凛冽的寒风,警示了冬的来临,它们在向褐兔传递这冬的信息?场景萧瑟寒凝,却是自然界寻常生命景象的再现,体现出画家对生活观察的细致,令观者回味无穷。寒雀图苏轼、文同与文人画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苏轼提出“士夫画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近代陈衡恪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
20、,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他们标举“士气士气”、“逸品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后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东坡题跋跋宋汉杰画),其次,他抬高了画家王维的历史地位,表现出将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画工)分开来的愿望:“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 枯木怪石图文同 墨竹图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