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叶类中药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21483511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十一章叶类中药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一章叶类中药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十一章叶类中药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叶类中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叶类中药(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叶类中药叶类(folia, folium)中药是以药用植物的叶入药的药材的总称。大多采自双子叶植物的叶,其入药部位多数为完整而成熟(folium)的 叶,如枇杷叶、大青叶、罗布麻叶、桉叶等;少数为嫩叶,如苦竹叶;也 有带嫩枝(cAcumen)的,如侧柏叶;有的为带叶的枝梢,如颠茄叶。多数 以单叶入药;少数为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一、性状鉴别叶类中药的鉴定,首先应观察大多数的叶子的色泽及形态,是完整的 是破碎的;是单叶,是复叶的小叶;是平展的,还是皱缩的;以及有无茎 枝或叶轴等。由于叶类药材大多是干燥品,且叶片较薄,容易皱缩、破碎 故鉴定时应该选择完整的、有代表性的样品来观察。观察时常

2、需将样品浸 泡在水中,使其湿润、展开。必要时借助解剖镜或放大镜仔细观察。 一般叶类药材的性状鉴别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单叶还是 复叶。形状包括叶片外形、叶缘、叶尖、叶基、叶脉、叶柄的有无、 长短及叶鞘的情况等。大小 选择大、中、小叶片分别测量其长度及宽 度。表面特征包括叶片上下表面的颜色、光泽、质地、光滑程度、毛茸 情况、腺点或其它色点。有时需对光观察,看有无油点(透明点)或灰色 斑点(草酸钙结晶)等。气味 可揉搓或热水浸泡进行。二、显微鉴别叶类中药的显微鉴别主要是组织观察(横切片)、表面制片及粉末制片。一)组织特征叶片的组织构造主要分表皮系统(epidermis)、叶肉组织(mesophy

3、ll) 和叶脉(vein)三个部分。(1)表皮 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在横切面中,表皮细胞多排列 紧密,呈扁平的长方形或方形,多为1 层细胞,有的叶表皮为多层细胞, 称为复表皮,如夹竹桃叶。表皮细胞的外壁较厚,通常有角质层,呈波状、 放射状、点状及条状等不同的纹理。有时可见到毛茸及气孔。单子叶禾木 科植物的叶上表皮细胞中有较大的“运动细胞”,如淡竹叶。特别要注意表 皮细胞中是否含有后含物及后含物的种类,如桑叶中的葡萄状钟乳体、穿 心莲叶中的螺旋状钟乳体、薄荷叶中的簇状橙皮苷结晶、番泻叶中的黏液 质等。表皮细胞中一般不含叶绿体。(2)叶肉 位于上、下表皮之间。含叶绿体。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 组

4、织,称为异面叶或两面叶。如枇杷叶、薄荷叶等。也有的上下表皮细胞 内方均有栅栏组织,这种叶称为等面叶。如罗布麻叶、桉叶、番泻叶等。栅栏组织 通常由 1 列至数列长圆柱形的细胞组成,细胞的长轴与表 皮垂直,如大青叶、枇杷叶的栅栏组织为34列、洋地黄叶的栅栏组织多 为 1 列、罗布麻叶上表面栅栏组织多为 2 列,下面多为 1 列。观察时注意 栅栏组织的细胞列数、与海绵组织是否易区分、是否通过主脉、是否含有 后含物等,一般栅栏组织是不通过主脉的,但有一些药材较特殊,栅栏组 织通过主脉,如番泻叶、穿心莲叶等。海绵组织 占叶肉组织的大部分,有时有侧脉维管束分布。观察时注 意是等面叶还是异面叶(两面叶);细

5、胞内是否含有钟乳体、草酸钙结晶、 橙皮苷结晶、色素;有无分泌细胞,如油细胞、黏液细胞、油室、间隙腺 毛、乳汁管;有无异型细胞、厚壁细胞(石细胞)存在。它们的颜色、形 状、分布都是非常重要的鉴别特征。(3)叶脉 叶脉是叶片中的维管束。维管束在叶片横切面中的排列方 式常因植物的种类而异。除注意其排列方式外,还应注意观察维管束的类 型;中柱鞘厚壁组织的有无及其分布、形状;中脉上、下表皮内方有无厚 角组织分布;栅栏组织是否通过主脉等。一般中脉维管束为 1 个外韧型维 管束(番泻叶),但也有多个的(大青叶)。木质部位于上方(向茎面),排 列成槽状或新月形至半月形;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下方(背茎面),为外韧

6、 型维管束,与茎中维管束类型相似。(二)表皮特征(表面制片)通过撕取叶的上表皮或下表皮制做表皮片。表皮细胞一般为 1 层扁平 的长方形、多边形或波状不规则细胞,彼此嵌合,排列紧密。 注意观察平 周壁有无角质层纹理,垂周壁的弯曲及增厚情况(波状、平直或念珠状); 毛茸的种类(腺毛、腺鳞或非腺毛)、长度、组成毛茸的细胞数、形状、分 布及毛茸表面的光滑度、木化程度等;气孔的类型、分布等特征。(三)显微常数测定在叶类中药的鉴别中,常见的显微常数有栅表比(palisade ratio)、 气孔数 ( stomatal number ) 、 气孔指数 ( stomatal index)、 脉岛数( vei

7、n-islet number)、 脉端数等,这些显微常数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 特别是一些同属不同种药材的鉴别,因而在叶类药材中具有较重要的鉴别 意义。1栅表比 栅表比是指叶片的1 个表皮细胞下的栅栏细胞的平均数目。 一般“栅表比”在同种植物中是比较恒定的,用来区分同属不同种的药材 (一般测四个表皮细胞,测 5次求平均数)2气孔数及气孔指数气孔数(stomatai number)是指每平方毫米叶表皮面积上的气孔数目。 气孔指数 stomatai index) 是指叶片单位面积上表皮细胞与气孔总数 中气孔数所占的百分比。同种植物叶子的气孔数虽有较大的差异,但气孔 指数则较恒定,常用来鉴别形态相似的

8、叶类中药。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X100气孔指数=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表皮细胞数3脉岛数 脉岛数是指叶片每平方毫米中脉岛的数目。脉岛是指细小 的叶脉把叶肉组织分成的许多小块。脉岛数在同种植物中也是固定的,不会因植物生长的年龄和叶片的大 小变化。4脉端数 脉端数是指叶的完全游离小脉或小脉的分枝未端数。(四)粉末特征叶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定一般应注意下列特点。 表皮细胞:注意其细胞的形状、大小、垂周壁的弯曲程度、增厚情 况、突起等; 气孔:注意其形状、大小、型式、保卫细胞等; 毛茸:非腺毛(nonglan-dular hair)应注意其细胞的数目、形 状、大小、细胞壁的厚薄,木化程度及疣状突起等;

9、腺毛(glandu-lar hair) 应注意头部的形状、大小、细胞的数目及排列情况、内含物,柄的细胞数 目及排列状态等; 厚壁组织:纤维(fiber)常存在于叶脉碎片中,有的为晶纤维 (crystal fiber),如番泻叶等,石细胞较少见; 叶肉组织 如有栅状细胞存在,应注意其列数,有无晶细胞层,是 否有特异细胞等; 分泌组织;注意分泌组织的有无及其类型。大青叶 Folium Isatidis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为“蓝实”。名医别录中始 用大青叶之名。菘蓝一名最早见于新修本草。苏恭谓:“蓝有数种, 陶氏所说乃是菘蓝,其汁为淀甚青者”。其根为药材板蓝根。【来源】 为十字花科(Cru

10、ciferae)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Fort 的干燥叶。【植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主根深长,圆柱形,稍弯曲,外皮灰黄 色。茎直立,高40100cm,上部多分枝,稍带粉霜,光滑无毛。单叶互生, 基生叶较大,有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全缘或波状,有时呈不规则齿裂; 茎生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下部叶较大,向上渐小,先端钝或尖,基 部箭形,抱茎,全缘。复总状花序生于枝端,花梗细长,花黄色;萼片 4, 绿色;花瓣 4,倒卵形;雄蕊6,四强;雌蕊1。【产地】 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河南等地。【采收加工】夏、秋季分 2 3 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状鉴别】1. 药材

11、多卷缩,有的破碎。2完整叶片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先端 钝圆,全缘或微波状,基部渐狭下延成翼状叶柄,叶柄长410cm,淡棕黄 色;上表面暗灰绿色,有时可见色较深、微突起的小点;叶脉于叶背较明 显。3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以叶大,色暗灰绿色者为佳。【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 上下表皮均为 1 列切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 栅栏细胞34列,近长方形,与海绵组织无明显区分。(等面叶) 主脉维管束49个,中间1个较大,均为外韧型;且每个维管束 的上、下侧均分布有厚壁组织。 薄壁组织中分布含芥子酶的类圆形分泌细胞,直径1040刚,略小于 周围的薄壁细胞,内含棕黑色颗粒

12、状物质。粉末:绿褐色。 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 略呈念珠状增厚。 气孔 下表皮较多,不等式,可见23 个气孔聚集,具共同的副卫 细胞,副卫细胞34 个。 蓝色的靛蓝结晶,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常聚集成堆,存在于叶肉细 胞中。有时存在于表皮细胞中。此外,可见橙皮苷样结晶、厚角细胞及螺 纹、网纹导管等。【成分】 鲜叶含菘蓝苷(大青素B,约1%、靛玉红、色胺酮、B- 谷甾醇等成分。其中菘蓝苷易被弱碱或酶(isa tase )水解,生成吲哚醇, 继而氧化成靛蓝(indigo)。全植物中含芸苔葡萄糖硫苷(芥苷,glucobrassicin)、新芸苔葡萄糖 硫苷(新芥苷,

13、neoglucobrassicin)、l-磺基芸苔葡萄糖硫苷(l-磺基芥苷,l-supho-3-indolylmethyl glucosinolate)、游离的吲哚醇(indoxyl)及多种氨基酸等。【理化鉴别】 1.微量升华法 取本品粉末进行微量升华,镜检可见 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2. 荧光法 取本品粉末水浸液,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呈现蓝 色荧光。3. 薄层色谱法 取本品粉未0.5g,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1h,滤 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靛玉红对照品,加三氯 甲烷制成每 1ml 各含 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

14、种溶 液各5“l,分别点于同一块硅胶G板上,以苯-三氯甲烷-丙酮(5: 4: 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 置上,分别显相同的蓝色和浅紫红色斑点。【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靛玉红的含量。本品含靛玉红 ( C HNO )不得少于 0.020%。16 10 2 2【功效】 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附注】 1.商品“大青叶”还来源于以下3种,功效与菘蓝叶类同。(1)蓼大青: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tinctoriumAit. 的干燥叶中 国药典2005 版一部作为蓼大青叶收载。主产于河北安国、山东、辽宁、 山西等地。叶多皱缩、破碎,

15、蓝绿色或黑蓝色。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或 卵圆形,长38cm,宽25cm,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叶柄扁平,偶 带膜质托叶鞘。叶肉组织为异面叶型,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由23列细 胞组成,细胞短柱状;叶肉细胞中含 大型草酸钙簇晶和多数蓝色至蓝黑色 色素。粉末中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或微波状弯曲;气孔多为平轴式,少数 为不等式;腺毛头部为48个细胞,柄2个细胞并列或多细胞并成多列; 非腺毛多列性,壁厚、木化,有纹孔;草酸钙簇晶多,直径约1280p m, 叶肉组织中含许多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全草也含靛苷(indican)、靛 玉红(indirubin)、靛蓝(indigo)、色胺酮(tryptanthr

16、in)等成分。中 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靛蓝(C H NO ) 16 10 2 2 不得少于 0.50%。( 2)马蓝叶 爵床科植物 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 的叶。主产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商品为马蓝叶。 叶绿黑色至黑色,卵形至椭圆状矩圆形,长720cm,宽35cm,边缘浅锯 齿,稀近全缘。气孔直轴式或不等式; 异型细胞长椭圆形,存于上表皮细 胞下方,内含钟乳体;腺毛头部 48 个细胞,柄为单细胞;非腺毛 48 个细胞,具壁疣。叶含靛苷(indican)。其根入药,中国药典2005版一 部收载

17、为“南板蓝根”。(3)马大青 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 ClerodendromcyrtophyllumTurcz 的叶。商品为马大青。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使用。叶棕黄色,卵形或椭 圆形,长512cm,宽36cm,全缘或微有锯齿;气孔不定式;腺鳞头部8 个细胞,柄为单细胞;非腺毛由124个细胞组成,壁较厚,壁疣明显 叶脉处有晶纤维。含山大青苷(cyrtophyllin,5-羟基-3,6,3-三甲氧 基黄酮-4-0-半乳糖苷)、正十三醇、0 谷甾醇。2青黛(Indigo Naturalis) 本品为马蓝、菘蓝、蓼蓝三种植物的 茎、叶经水泡、石灰处理等加工而成的干燥粉末或多孔性团块。中国药典2005 版

18、一部有收载。呈深蓝色粉末,体轻易飞扬,撒于水中能浮于水面; 团块手捻即碎成细末,火烧时产生紫红色烟雾;微有草腥气,味淡。本品 含靛玉红(indirubin)、靛蓝(indigo)、色氨酮(yrgptanthrine)、靛棕、 靛黄等。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规定,用分光光度法于610nm波长处测定 吸收度,本品含靛蓝(C H NO )不得少于2.0%;用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 16 10 2 2按干燥品计算,含靛玉红(C H NO )不得少于0.13%。16 10 2 2番泻叶 Folium Sennae本草未见收载,为进口中药,译名为旃那叶、泻叶。番泻叶之名见于 饮片新参 (1935)。该名称主

19、要是依据产地和功能而来。据资料引述分 析,该药在我国使用已有百年之久。【来源】为豆科(Legumincsae)植物狭叶番泻 Cassia angustifoliavahl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Delile的干燥小叶。O【植物形态】 狭叶番泻 矮小灌木,约1m高。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 小叶48对,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且有锐刺,基 部稍不对称,无毛或几无毛;具托叶,卵状披针形。荚果呈扁平长方形, 果皮厚膜质,栗棕色,边缘带绿,幼时被白毛。含种子 8 枚,棕绿色,呈 长方形而扁,顶端平截微凹,具疣点状皱纹。花期 912 月,果期次年 3 月(图 11-4)。

20、尖叶番泻 与狭叶番泻相似,但小叶多为长卵形,长24cm,宽712cm, 先端急尖或有棘尖,叶基不对称,叶背面灰绿色。花较小。荚果较宽,约2 2.5cm, 先端的尖突微小而不明显,含种子 67 枚。【产地】 狭叶番泻叶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现以印度南端的丁 内未利(Tinnevelly )产量最大,故商品名又称“印度番泻叶”或“丁内 未利番泻叶”。埃及、苏丹亦产。尖叶番泻叶主产于埃及尼罗河上游,由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输出,故又 称“埃及番泻叶”或“亚历山大番泻叶”。现我国广东、海南及云南西双版 纳等地也有栽培。【采收加工】 狭叶番泻叶在开花前摘取叶片,阴干,分级,用水压机打 包。尖叶番泻叶在 9

21、 月果实将成熟时,剪取枝条,摘下叶片、果实(多药 用)晒干,按全叶与碎叶分别包装。据报道90天左右的尖叶番泻嫩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为最佳采收期。 【性状鉴别】 狭叶番泻叶1. 小叶片多完整平坦,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 2cm,叶端急尖并有锐刺,全缘,基部稍不对称。2. 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陈叶呈浅棕色。 无毛或近无毛, 有叶脉及叶片迭压线纹,下表面主脉稍隆起。革质。3.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尖叶番泻叶 与狭叶番泻叶相似,主要区别为:小叶片边缘略卷,有 破碎,呈披针形或长卵形,叶端短尖或微凸, 叶基不对称。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22、无迭压线纹。质地较薄、脆。以干燥、叶片大而完整、色绿、梗少,无黄叶、碎叶、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两种番泻叶的显微特征相似。叶片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类长方形,常含黏液质,外被角质层;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和单细胞非毛腺。 叶肉组织为等面叶型。均有1列栅栏细胞,上表面的栅栏细胞长柱 形约150p m,通过主脉;下表面的栅栏细胞较短,靠主脉下方具厚角组织; 海绵组织细胞中常含有草酸钙簇晶。 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中柱鞘纤维束,且纤维 外侧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图 11-6)。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 晶鞘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的直径为1215p m。 非腺毛单细胞,壁

23、厚,具疣状突起,基部稍弯曲 长100350|J m, 直径1225p m。 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 气孔平轴式,副卫细胞多为2个,少有3个。 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920p m,存于海绵组织中。显微常数: 栅表细胞比 狭叶番泻叶上表面为 4.07.512.1,下表面为2.55.110.5;尖叶番泻叶上表面为 4.59.518.0,下表面为 3.5 7.014.5。 气孔指数 尖叶番泻叶下表面为10.811.812.6;狭叶番泻叶下 表面为17.018.319.3。 脉岛数 尖叶番泻叶下表面为 195257,狭而番泻叶下表面为 130260。【成分】二种番泻叶均含有二蒽酮苷类化合物,

24、主要为番泻叶苷A、B、C、D (sennosideA、B、C、D; A与B、C与D分别互为立体异构体)、芦 荟大黄素双蒽酮苷(aloe-emodin dianthrone glucoside),其中以番泻苷 A、B为主,含量以番泻苷B计为2.5%。 游离蒽醌及其苷: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及少量的 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等。 其它,尚含番泻叶山柰苷、蜂花醇、水杨酸、硬脂酸、棕榈酸、异 鼠李素及植物甾醇等。【理化鉴别】 1. 荧光法 吸取本品粉末的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 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可见棕红色荧光。(检查蒽醌类)2. 化学定性法 取本品粉末25mg,加水

25、50ml、盐酸加l,置水浴中加 热15min,放冷,加乙醚40ml,振摇提取,分取醚层,过无水硫酸钠层脱 水,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放冷,加氨试液5ml,溶液呈黄色或橙色, 置水浴加热加in后,现紫红色(检查蒽苷类)3. 薄层色谱法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和水的等量混合溶液3ml, 超声30min,离心,吸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番泻叶对照药材 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l,分别点于同一 硅胶G板上,使成条状,以醋酸乙酯-正丙醇-水(4: 4: 3)为展开剂,展 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 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26、,呈现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20%硝酸溶液,于120C 加热约10min,放冷,再喷以5%氢氧化钾的稀乙醇溶液,于日光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含量侧定】 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番泻苷的含量。本品含总番泻苷以 番泻苷B (C H O )计,不得少于2.5%。42 38 20注意:操作全过程应避光进行,所用的试剂均须临用配制。【功效】 性寒,味甘,苦;能泻热行滞,通便,利水。【附注】 1.狭叶番泻和尖叶番泻的未成熟果实,称“番泻实”,也供 药用。含蒽醌衍生物1.3%1.4%。2. 卵叶番泻叶 为同属植物卵叶番泻C.obovateColladon.的干燥小叶。

27、 主产于埃及、意大利,习称“意大利番泻叶”。其性状特征为:小叶片呈倒 卵形,先端具棘刺,被短毛。显微特征为:下表皮细胞呈乳头状凸起。 可 供药用。含蒽醌总量约 3.8%。3. 耳叶番泻叶为进口番泻叶中常混有的伪品。为同属植物耳叶番泻C. auriculat e L. 的干燥小叶。性状特征为:小叶片呈卵圆形或倒卵圆形,长 1 2 . 5cm ,宽0 . 5 1 . 5cm ,先端钝圆或略凹下且具短刺,基部对称或不对 称;表面灰黄绿色或红棕色,密被灰白色长茸毛,稍薄,多不平展,易碎 无迭压线。显微特征为:叶肉组织为异面叶型,上表面具栅栏细胞 2列, 细胞长约5060p m;非腺毛细长,表面较光滑,

28、基部多平直,长约240 650p m;草酸钙簇晶少而小或无,直径1015p m。本品含恵昔极少,不具 泻下作用,不可供药用。艾叶 Folium Artemisiae Argyi【来源】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艾 ArtemisiaargyiLevl et Vant.的干燥叶。【产地】 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等省,全国各地均产。【采收加工】 春末或夏初开花前,采摘叶片,晒干为“艾叶”;嫩叶 晒干,敲打或轧碾成粗粉,称“艾绒”。【性状鉴别】1. 艾叶多皱缩、破碎,2. 完整叶展平后,叶片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呈椭圆状披针 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表面呈灰绿色或深黄绿色, 有

29、稀疏柔毛和白 色腺点,下表面密被灰白色丝状绒毛。3. 质地柔软。气清香,味苦。一般以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叶厚、质柔软、香气浓郁者为佳艾绒 多呈棉絮状,绿白色。【显微鉴别】 粉末呈绿褐色。 非腺毛多,2种,一种呈“T”字形,顶端细胞长而弯曲,横生,臂 不等长,柄24个细胞;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个细胞,顶端细胞较 长且扭曲,多断落。 腺毛表面观呈鞋底形,长2045期,宽923Am;侧面观呈对叠生 状;无柄,由4、6 个细胞相对叠合而成。 表皮细胞不规则;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 36 个,尚有草酸钙簇晶,直径47刚;方晶,边长27阪螺纹和网纹导管。【成分】 含挥发油约0.4%,油中含20 多种成分,以1,8-桉油精(1,8-cineole)较多,另有 a -水芹烯(a -phellandrene)、0 丁香烯(0 -cargophyllene)、莰烯、龙脑、樟脑、榄香醇(elemol)、藏茴香酮、反 式香苇醇(trans-carveol)、l-a -松油醇(l-a -terpineol)等,其中反 式香苇醇和 l-a -松油醇具较强的平喘作用。【功效】 本品性温,味辛、苦;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平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