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命题陷阱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1481834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述类文本命题陷阱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述类文本命题陷阱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述类文本命题陷阱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命题陷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命题陷阱(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4 课时 混淆状态、曲解文意1. (2017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 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 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 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 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

2、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 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 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 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 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 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 候资源,是人

3、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 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 扰,其目的正是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 的本质是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

4、应公平地分 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B. 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为2017年考试大纲新增内容。A通读全文可 知,选文第2、3段分别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论述气候正义,

5、且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时间维度上权利义务关系 的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故本项正确。B总览全文并联系第1段结尾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 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可知,本项分析正确 C 曲解文意。文章在论证中确实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但并非“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而是 立足于当代,思考“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 代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的问题。故本项错误。D通览全文,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本项对文章的 论证思路分析正确。2. (2016年全国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文学中

6、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 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 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 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 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 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

7、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 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 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 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 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 是将它看成史书了。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伍wvw口口;、- . .rv.j-応rm-7 lc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

8、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 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 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 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 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 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当今历史学界,

9、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 的资料。B. 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 之类的方法。C. 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 人物的真实性。D. 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 材料看待。答案 C解析 A项,见原文第1段第2句。B项,见原文第1段第3、4句。D项,见原文第2段第6、7、8句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 了”和第3段第6句“王国维

10、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可知其正确。 C 项,见原文第2段第5句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王国维的意思是怀疑是可取的,但需要以史料为依据,而C项是说只要以史料为依据,就不会再怀疑了,属曲解 文意。1如何理解混淆状态、曲解文意的内涵?混淆状态,指选项改变了原文肯定与否定的性质,先期与后期的状态,已然与未然的状态,或然与必然的 状态,等。曲解文意,指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原文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曲解事物的相关信息。2混淆状态、曲解文意的具体表现形式分别有哪些?混淆状态:混淆肯定与否定,就是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将否定的事物加

11、以肯定,或将存在的事 物说成不存在。混淆已然与未然,已然是已经出现的情况,未然是尚未出现的情况。命题人设置选 项时,会故意将尚未出现的情况转述为已经出现的情况。混淆或然与必然,常见的情况是把偶尔说成往往,把可能说成必然。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会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 情”转述为既定事实。曲解文意:选项中说的观点与原文不一样,选项故意更换或歪曲个别词语或者说法,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或直接歪曲作者的观点。3如何识别混淆状态、曲解文意?识别混淆状态的方法:细读选项,明确解说范围;根据相关语境,紧扣词义要特别注意一些表示否定 的词语和表示时间或时态的词语。识别曲解文意的方法:细读选项,明确

12、解说内容;注意文中的关键词语、句间关系、观点态度是否改 变。例选项:道教灵和主义也表现为愿做善琴者,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不少道教琴人,如人们熟知 的师旷、师襄、伯牙等。试题原文:道教“灵和主义是一种形象,愿做善琴者。灵和一词在古代也指善琴者。古琴艺术在我 国先秦时期已经十分发达,相应出现了不少琴人,如人们熟知的师旷、师襄、伯牙等。而自东汉年间道教兴起 后,由于道教主张的清虚空灵与古琴艺术清淡雅丽的格调易于结合,所以一些神仙方士、道士或崇尚仙道 思想者也常常以琴言志,亲手操缦。随着时间的推进,陆续出现了许多道教琴人。可见琴与道教密切相关。比对分析:一答案混淆时态。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不少道教琴人

13、,如人们熟知的师旷、师襄、伯牙等错误。 道教东汉年间才兴起,来自于原文自东汉年间道教兴起,先秦时期不可能有道教琴人。再者,根据常 识,师旷、师襄、伯牙也不是道教之人。例2选项: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 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试题原文: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 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 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 族文化中的瑰宝地位。比对分析:一

14、答案 混淆肯定与否定。原文说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选项却说这些负面 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朋显混淆是非把原文否定的事加以肯定。例3 (2014年安徽卷)选项: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 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试题原文: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 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比对分析:1答案 混淆了或然与必然。选项中说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原文不是势必 而是可能。例4(2017年全国乙卷)选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

15、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 义。试题原文: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 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比对分析:一答案由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 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可知,气候正义并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也不是非政府组织提出的。 因此,选项曲解了文意,因而错误。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深度阅读,它和浅俗化阅读相对,不仅阅读对象不同,而且使用的终端也不尽相同。阅读本如听歌、 看画一样怎样做是个人的自由。但在拥抱数字媒体,浅俗

16、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式阅读渐趋弥漫的当 下,深度阅读关系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也就是说,深度阅读的提倡,阅读习惯的培育和阅读体验的重建,不 仅关乎个人的命运,还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民族前途和国家未来。正如作家贾平凹所说:现在,人们为了 生计,整天忙忙碌碌,读书成了一种奢侈。如果人人都不爱读书屆家的发展就没后劲了。深度阅读通常意味着对书籍、期刊等纸媒的阅读,所包含的内容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精华一一宇宙的 奥秘、历史的反复、世界各地文化差异的比较、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乃至小说、诗歌等表现人性的文字 有深度的、优质的文章,虽然读起来吃力却使大脑处于一种安静的、思维高度集中的活跃状态,不仅可以丰 富头

17、脑、增强智慧,还能安宁地和自己相处,与灵魂对话,进行终身学习,为个人的精神成长和人生境界提升提 供充分的养料。我国古代有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读书不向自家身心做功夫,虽读尽天下书无益也之说,就是 说,浅俗化的阅读不能滋养身心,经世致用,往往会造成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教养的结果,同时窒闷想象力 和创造力的焕发。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刻苦读书的优良传统,也警策人们努力抵御各种诱惑,用顽强 的意志养成静心阅读的习惯。读书当读全书,节抄者不可读读书无源委,有如断港流,濡润涔蹄间,不能 溉田畴,是在告诫人们,断章取义、掐头去尾的读书肢解扭曲的名著讲授,就像把河水截断,用牛蹄窟里装的 水灌溉庄稼,怎么能滋润

18、心田呢?在严肃的作家和学者眼中,数字化阅读危害极大。很多读者渐渐认识到八卦、段子、社会新闻无法填补 精神空洞,不能够提升自我,反而无谓地浪费时间和精力,慢慢地趋向于读一些有系统知识、有深度的文章和 书籍,比较经典的著作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深阅读和浅阅读是相对而言的,这二者使用的终端完全不同,浅阅读是指数字媒体的网络化阅读,深阅 读则是指报刊、书本的纸媒化阅读。B. 在大脑处于一种安静的、思维高度集中的活跃状态下阅读那些经典的、有深度的、优质的文章既可 增强智慧,又可与灵魂对话。.-.-.a-.L*.J*-c.作者告诫人们,要努力抵御各种诱惑,养

19、成静心阅读的良好习惯,务必于心而务去贪多,要读全本求源委 而戒读节抄之书。D.许多读者现已认识到那些流行一时的八卦、段子是不能提升自我的,慢慢地趋向于读一些有深度的文 章和书籍,这是非常可喜的。答案A解析 A项,混淆状态。由原文第1段第1句“它和浅俗化阅读相对,不仅阅读对象不同,而且使用的终 端也不尽相同可知,二者使用的终端完全不同错,应是不尽相同。浅阅读是指数字媒体的网络化 阅读,深阅读则是指报刊、书本的纸媒化阅读”说法绝对,结合全文看,深阅读和浅阅读使用的终端都有网络, 也都有纸媒。2.(201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视觉文化在现代弓I起了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艺术

20、家、社会学家、美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 度尝试理解这一文化现象。虽然他们从事艺术创作与研究的从事某一艺术领域创作与研究的艺术家和学者,较早地关注视觉文化。领域不一,但是他们都认为视觉观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英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艺 术家贡布里希认为,看就是图式的透射,一个艺术家决不会用纯真之眼去观察世界,否则他的眼睛不是被 物象所刺伤,就是无法理解世界。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上海同济大学从事艺术设计的一位教授,看到世贸大楼被袭击而倒下的画面, 他感觉:“双子大楼象征着男人,它的倒塌就像一个男人被摧毁了,这将是美国永远的痛。这是多么独特敏 锐的视觉感受!关于视觉文化,对世界

21、产生相当影响的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成名作第三次浪潮中,用三 种文盲的概念给予了最好的解释。他说,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产生文字文化文盲、计算 机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文字文化文盲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而计算机文化文盲、影像文化文盲则是工 业社会,特别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文艺美学家对视觉文化的论述更为系统。在这方面,英国的文艺美学家伊格尔顿大声疾呼,我们正面临着 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文化符号趋于图像霸权已是不争的事实。图像的生产深刻地涉及现代社会的政治、科技、 商业、美学四大主题。广告收入就接近这个数字,这让许多人不解:为什么一个仅是播放MTV的频道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这就 是视

22、觉文化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它所反映的深层问题是,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视觉快感。MTV 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哲学家们在这方面的论述就可以称得上有些振聋发聩了。当然,这种振聋发聩效应的获得绝非是学术 呐喊所致,而是学术深刻所在。(选自孟建让眼睛学会思考,有删改)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本文认为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观看,是一个需要系统研究、深刻反思的复杂文化现象。B. 本文弓|入多个学科的知识,从多维视角来考察视觉文化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联系。C. 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后工业社会必然产生只有纯真之眼的影像

23、文化文盲。D. 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理解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要辨析选项与原文内容要点 是否契合,关注选项分句之间的关系,发现题干与原文的细小差别。A和B项综合原文意思可以得知是正确的。 C项,可从原文第4段最后一句得知。D项,类似的表述出现在原文的第6段中: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需要 一种视觉快感。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 作者的意思是MTV的三个转向契合人们视觉快感的要求所以获得了成功,而并不是说视觉文化时代 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