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上课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1479844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7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季氏将伐颛臾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季氏将伐颛臾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季氏将伐颛臾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季氏将伐颛臾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氏将伐颛臾上课(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论语论语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落实重要词句,翻译课文,把握文章主旨。落实重要词句,翻译课文,把握文章主旨。2.了解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了解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3.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态度。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态度。背景资料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不安的变革之中。当时,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不安的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壮大,鲁国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壮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历史上被称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历史上被称为为“三桓犯上三桓犯上”,这其中,季孙氏势力

2、最大,他要讨伐颛,这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一是贪其土地,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的势力构臾的原因:一是贪其土地,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的势力构成威胁,当时季孙把持朝政,与鲁君矛盾最大,他担心鲁成威胁,当时季孙把持朝政,与鲁君矛盾最大,他担心鲁君要采取对他不利的手段,所以要先下手为强,占领颛臾君要采取对他不利的手段,所以要先下手为强,占领颛臾这块地方以便扩大自己的势力与鲁君对抗。这块地方以便扩大自己的势力与鲁君对抗。“季孙之忧季孙之忧”,“在于萧蔷之内在于萧蔷之内”!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季康子的家臣),且都参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季康子的家臣),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

3、就是在这个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下面的对话。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下面的对话。课文成语(1)既来之,则安之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2)分崩离析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3)祸起萧墙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

4、喻内部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祸乱。(1 1)研读课文第一段研读课文第一段 提问提问1 1:文章哪一句交代了谈话的政治背景:文章哪一句交代了谈话的政治背景?明确:文章第一句明确:文章第一句“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交代了谈话的交代了谈话的政治背景。政治背景。提问提问2 2:孔子对: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持什么态度?其理持什么态度?其理由是什么?由是什么?明确: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明确: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有三:理由有三: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

5、伐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从不同的角度,层层递进,论证颛臾不可伐从不同的角度,层层递进,论证颛臾不可伐!(2)研读课文第二段研读课文第二段孔孔子认为季氏的行为是冉有的过错,对此,冉有子认为季氏的行为是冉有的过错,对此,冉有是如何辩解的?孔子又是如何反驳的?是如何辩解的?孔子又是如何反驳的?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于椟中(比喻说理)(比喻说理)责责无无旁旁贷贷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说理)(类比说理)反反驳驳冉冉有有(引证说理)(引证说理)对此,冉有辩解:对此,冉有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皆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不

6、欲也。”以此来推卸责任。以此来推卸责任。(3)研读课文第三段研读课文第三段 提问提问4 4:文章第三段,孔子再次驳斥冉有时提出:文章第三段,孔子再次驳斥冉有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请从课文中找出原句作答并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请从课文中找出原句作答并加以理解。加以理解。明确:明确:“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可见,其政治主张是实行礼治,以德服人。可见,其政治主张是实行礼治,以德服人

7、。内容小结内容小结本文是一篇本文是一篇语录体语录体的议论文。的议论文。通过孔子与冉有和季路的对话,体现了孔通过孔子与冉有和季路的对话,体现了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同时,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孔子的同时,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孔子的仁政仁政思思想,让我们再次领会了想,让我们再次领会了孔子以礼服人、以孔子以礼服人、以理服人和以德服人辩驳艺术的魅力理服人和以德服人辩驳艺术的魅力,学习,学习了他了他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和可贵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和可贵的人格。的人格。孔夫子真是一位说理大师,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多角度论证多角度论证形象说理形象说理先破后立

8、,破中有立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使用反诘句使用反诘句,“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反诘句的运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强烈,批驳力较强;也使肯定的答案寓于反问当中,使肯定更为有力,语气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基本解读基本解读本篇体现了孔子的下列主张:本篇体现了孔子的下列主张: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谋其政(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失职则究其责失职则究其责(虎兕(虎兕龟玉龟玉是谁之过矣?)是谁之过矣?)为政爱民为政爱民(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崇尚文德教化,反对武力征服崇尚文德教化,反对武力征服(修文德以来之)(修文德以来之)鄙夷表里不

9、一鄙夷表里不一(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些都体现了孔子为人正直、忠于职守、这些都体现了孔子为人正直、忠于职守、爱国爱民、反对战争、讨厌撒谎等优秀品质,爱国爱民、反对战争、讨厌撒谎等优秀品质,也是儒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儒家的基本思想。春秋时期等级制度春秋时期等级制度王王(朝)(朝)诸侯诸侯(国)(国)大夫大夫(家)(家)当堂检测(一)词类活用(一)词类活用1、既来之,则安之、既来之,则安之使使来、使来、使安定安定2、则修文德以来之、则修文德以来之使使来来3、危而不持、危而不持形容词作动词,遇到危险形容词作动词,遇到危险(二)文言句式(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判断

10、句(1)是社稷之臣也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语气词“也也”,表判断。,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1)求!无乃尔是过与求!无乃尔是过与“是是”为宾语前置标志。为宾语前置标志。(2).何以伐为何以伐为介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3省略句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介词省介词“以以”的宾语的宾语“之之”,即颛臾。,即颛臾。(2)则修文德以来之则修文德以来之省去主语省去主语“国君国君”。(3)既来之,则安之既来之,则安之省去主语省去主语“国君国君”。(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省去省去谓语动词谓语动词“来来”的宾语的宾语“

11、之之”。4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于颛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于柙出,于椟中毁。于柙出,于椟中毁。(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谋动干戈。于邦内谋动干戈。(三)翻译下列句子三)翻译下列句子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何以伐为?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恐怕应该责备你了吧恐怕应该责备你了吧恐怕应该责备你了吧恐怕应该责备你了吧!为什么要讨伐它呢?为什么要讨伐它呢?为什么要讨伐它呢?为什么要讨伐它呢?施展才能,担任职务施展才能,担任职务施展才能,担任职务施展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行,就该辞职。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一定另找借口的做法一定另找借口的做法一定另找借口的做法一定另找借口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