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聆听音乐》公开课笔记(5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14725335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耶鲁大学《聆听音乐》公开课笔记(5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耶鲁大学《聆听音乐》公开课笔记(5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耶鲁大学《聆听音乐》公开课笔记(5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耶鲁大学《聆听音乐》公开课笔记(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耶鲁大学《聆听音乐》公开课笔记(5(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笔记(第 58 课)第五课 旋律:音符、音节,基本细节关键词五线谱(staff)八度(octave)谱号(clef)高/低音谱号(treble/bass clef)音阶(scale)大调音阶(major scale)小调音阶(minor scale)半音阶(chromatic scale)主音(tonic)调性( tonality)导音( leading tone)升号( sharp)降号( flat)还原号( natural)跳进(leap)级进(step)转调(modulation)调式(mode)乐句(phrase)前句( antecedent)后句( conseq

2、uent phrases)终止式( cadence)五声音阶( pentatonic scale)导引前面讲完了音乐坐标的横轴即第一维度的时值、拍子,开始谈论纵向,即第二维度的音高和旋律。 在音乐织体中,旋律通常在高音部分,因为在高音区域声波更容易听到、更清晰,其波长更短,频率 更快,更容易让人听清细节。五线谱的历史整套高音记谱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9 世纪,在瑞士、法国、意大利北部的本笃会修道院里的修 士和修女们开始在羊皮纸和石板上标记出旋律的大致走向,最终他们把这些曲调线分割安排在更确切 的位置或更确切的音高上。公元10世纪在意大利北部,一位叫阿莱佐圭多的青年人发明了以水平 线组成的网格标记

3、出音高,开始是四线谱,后来也有过六线谱,到15 世纪最终固定为五线谱,到公 元 1000 年左右他们还制定出了规范,来标记每一个点、间和线。八度音乐中相邻的音组中相同音乐的两个音,包括变化音级称为八度。音高可以用字母来标注:CDE F G A B。到B然后又从C开始重复,这是因为高音C的频率是低音C的两倍。这样一个轮回构成音 乐的八度。西方音乐系统里,一个八度里固定为七个音阶,七音符大调和七音符小调。不同文化的音 乐都运用了八度音重复,不过在八度音之内,不同的文化采用了不同的划分。阿拉伯旋律的八度内有 14个音高。示范曲目:印度西塔尔琴演奏家拉维香卡演奏的“拉格”印度音乐里的音调“拉格”,一个

4、八度只有六个音符(乐曲在聆听指南CD6,第15)。示范曲目:诺拉琼斯(Nora Jones,香卡的女儿)演唱布鲁斯音阶(Blues tunes) 这也是首六音符音阶曲目,她是按布鲁斯风格演唱的,有时大调有时小调。示范曲目:二胡演二泉映月(阿炳版) 这是一首五音符音阶的作品,中国的古代音乐一个八度分为五个音阶(即:宫商角徵羽),由一 种两根弦具有很强穿透力的乐器演奏(乐曲在聆听指南CD6,第16)。音阶、半音阶音阶 是音高在一个八度内按照固定的形式上行或下行顺次排列。半音阶指有12个音高的音阶,每两个音阶之间差半音,两个半音距离构成一个全音。古希腊人热衷于用数学解释世界尤其对于音乐, 他们发现八

5、度音程中呈现的是 2:1 的比例,而 五度音程中呈现3:2的比例,四度音程中呈现4:3的比例。由于这个体系比预想的好用,他们转而采 用 9:8 的比例,从而得到了全音。而当他们安排好了五度、四度音程和全音程后,却发现少了些东西, 于是称之为“小半音”。在C D E F G A B七个音中间,相差的音高并不是相同的,有些音之间的音高差是另一些音之间 的两倍。在这样的音之间就有一个半音阶。一共有5个半音阶,分别是C和D之间的降D,D和E之 间的降E,E和F之间只隔了半个音阶,所以不再有半音阶,F和G之间有降G,G和A之间是降A,A 和B之间是降B。至于B和C之间,也只隔了半个音阶,所以没有降B。这

6、样七个全音阶加上五个半 音阶一共十二个,十二个组成一个完整的八度音阶。调式、大调、小调知道了半音阶和全音阶,就可以讲调式了,也就是大调和小调(从大调到小调,或从小调到大调 的改变称为“调式”)。大部分民谣都是用大调写成,大约80%。古典音乐领域大约同样。一般来说, 用大调表现的是欢乐、明亮、乐观、高昂的情绪,小调则相反。这是一种习惯或文化差异而没有声学 的原理。o音乐知识:大调音阶、小调音阶大调音阶与小调音阶是建立在两种明显不同的全音、半音形式上的,每一种音阶都由主音开始。大调音阶的全、半音排列形式为:全、全、半、全、全、全、半:小调音阶的全、半音排列形式为:全、半、全、全、半、全、全。无论是

7、大调音阶还是小调音阶都是使用一个八度内提供的12个音高中的七个,当达到一个八度 后,又可以从另一个八度开始。大调音阶或小调音阶可以在一个八度内的12个音中的任何一个音上 开始。因此就有了 12个大调音阶和12个小调音阶和调。主音、调性、导音主音 旋律的中心称为主音,旋律往往围绕它进行,并常常结束在主音上。週性围绕这一中心音的组织结构称为调性昱音主音是调式里的第一个音,而导音总是第七级音(因为它会引导整个音阶在轮回后回到第 一个音,所以叫导音),导音总是比主音的低半个音阶。导音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主音,当音乐落在导 音上时,观众会期待主音出现才能获得“安全感”。示范曲目:帕瓦罗蒂演唱的歌剧,他经常把

8、音停在导音上,让观众期待主音的出现。示范曲目:格什温波斯与贝斯。流行音乐、民歌常常是二拍子的大调,也有三拍子或者小调的情况,但80%都是大调。示范曲目: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第二个乐章:使用的小调。 示范曲目:一段犹太音乐,在大、小调之间转换。除了 7音程,我们也可以使用12音程。半音音程使音乐得到紧迫感。级进旋律、跳进旋律级进是指在整个音阶的相邻音符上跳动的旋律,是构成旋律线起伏的最原始、单纯的形式,又 是造成旋律流畅性的基础。跳进三度以上的音程进行为跳进,三度为小跳,四度以上为大跳。示范曲目:贝多芬欢乐颂1、这首曲子可谓是世界上最连贯的旋律之一,它不仅连贯,而且很对称。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 很

9、少有跳进,仅有的两个重要的跳进是在第三句C的结尾处。整个旋律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里 有四小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16小节的旋律。乐句分析:第一句A:前句,有开篇的作用,最末的音符不是主音。第二句B:后句,回应了前句,旋律在最末音符返回主音(前后呼应的两个句子称为前、后句)。 两个句子都停止在一个终止式上,即把乐句引向结束部分的最后几个音就是乐句的终止式。第三句C:延伸句,通过最后一小节两个音的跳进,即将第四句的第一个音升F提前了一拍,使 用了节奏的切分,使曲子活泼起来达到高潮。第四句:结束句,几乎是第二句B的准确重复,最后回到主音。2、贝多芬的这首欢乐颂在第九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中实际演奏了四遍

10、,第一遍是由低音弦乐器很 轻地演奏,第二遍音量扩大,用较高的弦乐器演奏,第三遍音量更大,由更高的弦乐器演奏,最后一 遍小号和全体乐队以最大的音量奏出。我们现在聆听旋律的第二部分并思考以下问题:A、旋律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一一稍微向上。乐器是小提琴。B、有几条不同的旋律线三条。高音区弦乐器旋律,中音区巴松,低音区低音提琴。C、这里是哪一种织体一一复调织体对位法。3、旋律的第三部分,小提琴演奏的高音区,低音区,和复杂的中音区,最后引进打击乐。第六课 旋律:莫扎特和瓦格纳关键词假终止(deceptive cadence) 正格终止(authentic cadences)变格终止(plagal caden

11、ces)旋律模进( melodic sequence)导引上次我们从音阶角度讨论了旋律,有大调音阶、小调音阶、半音音阶。然后稍微讨论了一下是什 么原因使一段旋律在我们耳中变得那样独特,秘诀就是旋律的大小调性。事实上,音阶一开始就体现 出了调性,从音阶的第三个音就能窥斑见豹;然后我们也讨论了级进的、跳进的旋律。最后说到了贝 多芬的欢乐颂,第九交响曲中最后一个乐章。那首曲子的乐句结构有些特殊一一前置句和后置句 的结构(即前句与后句相呼应,两个句子都停止在一个终止式上),然后进行乐句的扩展、延伸。示范曲目:玛卡丽娜主旋律片段。如果将这个旋律片段底下所有节奏部分去掉,换上18 世纪的阿贝堤低音,就变成

12、了我刚才弹奏 的莫扎特作品的这个片段。我想说的是,即使像玛卡丽娜这首曲子也使用了前置和后置的乐句结 构。旋律的习惯性套路是使用前启和后答的方式,不论是贝多芬或是其他作曲家的作品。音乐和声的终止式教授弹奏了一段自己即兴创作的旋律,请学生为其打分并分析说:创作旋律有一定的规矩,我们 必须有音阶、特定的乐句形式,以及乐句的结尾所具有的某种属性等,乐句必须按一定的次序组合才 能有意义。示范曲目:吉亚卡摩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咏叹调贾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这首作品虽然不是他的最著名乐曲,但其中有一段美得令人窒息的旋律“我亲爱的爸爸”(0mi。 babbino ca

13、ro)剧中一个姑娘正试图从他父亲那里骗些钱来,那么美丽的旋律竟是为了骗钱,创意太 古怪了。此段旋律在剧中很早就出现,虽然这段剧情在剧中无足轻重,但却无比优美,是大家耳熟能 详的音乐。我们来分析一下:乐句第一小节有一个八度音程的大跳跃(上一讲中介绍了八度),有了这样一个起始,然后接下 段就完成了整个前置句,但这个乐句末尾没有出现主音。再继续听完第二个乐句(即后置句),几乎 与前句旋律相同,但在末尾使用了与前句相同的终止式,并回到了主音上。前置句的末尾虽然在旋律音符线上回到主音,但在底下却配上了一个意外的和声,即主音不变, 合音却变了,这被音乐家们称为“假终止”。当整首曲子最后回到由主和弦支撑的主

14、音上时,得到的 不仅仅是主和弦。终止式类型终止式指结束乐句或乐段的和声进行公式,基本分为两大类:稳定终止和不稳定终止。从和声的观点看,稳定终止包括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也称假终止)。回到预期的主调称为“正格终止”,而不 能用正常的和弦来支撑主音的称为“变格终止”。虽然它在旋律中保持了相同的主音,但却改变了隐 藏在下面的和弦,配上一个意外的和声。普契尼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咏叹调体现了乐曲的高度结构化。旋律模进在音阶的高几度或低几度的位置(即不同的音高)重复模仿相同的音乐旋律/动机。示范曲目: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片段与其说它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不如说它是连续变化演绎出新的音乐。他通过一

15、个动机连续推动了旋律模进,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旋律结构。这个故事的基本内容是,特里斯坦是英格兰的骑士,伊 索尔德是爱尔兰的公主,特里斯坦奉命去爱尔兰接公主,把她送往康沃尔,她将嫁给马可国王。但在 送往的途中他们无意中喝下了爱情的魔药,彼此相爱了。我们在听这段序曲音乐同时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二是瓦格纳使用了什么模式?弦乐器与木管乐器用不断变化、重复的音乐,弦乐器在较低音部重复,然后木管乐器回应,以上 行的旋律模进来达到高潮,形成一个不协和音,然后转化成协和音。用模进的旋律不断翻腾上行,使 小提琴的音越来越高。听到小号的声音了吗?有一个半音的轮廓,不仅仅是上行旋律模进,而是高

16、度 半音阶的音乐,也会带来紧张感。如何用音乐表现性爱呢?可以用不断变化的音量,用上升的模进来 达到高潮,形成一个不协和音然后释放,这是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狂热激昂的故事,色欲、渴望、肉 体的都是关于这些,这段音乐用一个奇怪的故事复制了生命的进程。歌剧的真正高潮是在故事的结尾,特里斯坦受伤已然垂死,伊索尔德报他入怀唱起的咏叹调,瓦 格纳称之为“Liebestod”(爱之死)。伊索尔德唱起了她的幻想曲,幻想他们今后的生活,在来世在 天堂,所以它被称为“爱之死”,这首作品在浪漫主义时期是有代表意义的。我们再听一遍同时思考 一下,音乐家是如何通过音乐变化来使我们的感情发生180度的转变,如何从摇篮似的怀

17、报逐渐打开 来迎接整个世界。思考一下乐曲的力量、节拍、模进、协和音与不协和音,他是如何展现的?1、使曲调变的柔和了; 2、音域降低了; 3、拍子变慢了; 4、使用了不协和音来表现作者在此处 如蛇般痛苦挣扎,然后他升高了两度加入了协和音,最后结束时就全部为协和音了; 5、逐渐上行的 模进,但后来却停止模进只是在重复同一段,而使我们感到停止、终上、平稳;6、在结尾用了非常 强壮有力的主音,并以一个假终止来结束(假终止也称阿门终止,常用于圣歌和赞美诗,使人们似乎 感到来自天堂的祝福),使乐曲增加了额外的象征意义。示范曲目: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片段你可知道什么是爱情莫扎特的咏叹调突出层次感、对称感

18、。这是他的一部高度结构化的咏叹调,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旋 律上行模进的例子。每四小节为一乐句,莫扎特是能够在严谨的结构中构筑美妙旋律的作曲家,这在他的作品中非常 重要。在结构中,他在反复模进中逐渐提高了音调用以表达焦虑。在提升到了最高点使用了一个假终 止,随后一个终止式回到了主音。第七课 和声:和弦和如何创建主题关键词和声(harmony)三和弦(triad)音程(i nterval)属和弦(dominant)下属和弦(subdominant)琶音(arpeggio)阿尔贝提低音(Alberti Bass)布基伍基(Boogie Woogie)固定音型(Ostinato)调性(key) 变调(m

19、odulation)导引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了两节课的节奏、两节课的旋律,今天开始学习和声。区分西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主要有两个要素: (根据以前讲过的)一个是否使用音乐记谱法,流 行音乐使用不太多,但古典音乐用得很多;另外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和声。世界上每一个有音 乐文明的社会都拥有比西方更为复杂的旋律,而我们的在某一方面更为直接,他们从一个离散的频率 转到另一个离散的频率,而他们并未努力用那些只有细微差别的素材,也许这是我们很依赖键盘。西 方音乐的节奏是很简单的,而非洲音乐节奏要复杂得多。和声、和弦、三和弦和声 就是多个音高的叠加(莫扎特的一部歌剧序曲总谱中,最多的有15个音同时出现

20、)。和弦是两个或更多音高同时发音。一个和弦可能是协和,或是不协和和弦,我们讨论协和和弦。 三和弦由三个音高组成,是所有和声的基本构成。O音乐知识:和声、和弦、三和弦和声这个词有几种含义:从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它是协和一致的意思,是指多种因素的平静的排 列。当它特别运用于音乐时,和声被看作是为旋律提供支撑和丰富性的伴奏之声。最后,我们经常在 说到和声的时候,仿佛它是伴奏中的一种特别的事物。例如,当我们说和声变化时,意思是说伴奏中 的一个和弦进行到了下一个和弦。和弦是和声的构建块。一个和弦就是指两个或更多的音高组合在一起同时呜响。西方音乐中最基 本的和弦是三和弦,因为它有三个音高组成,并按一种特定的

21、方式排列。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C大调音阶的三和弦构成,有三个音高并跨越5个音名C D E F G,我们取第一、三、五音(即C E G)构成。这些音之间的距离叫音程。C到E由于跨越了三个音名(C、D、E)是一个三度音 程;E到G也跨越了三个音(E、F、G)是另一个三度音程。三和弦总是由两个三度音程构成并且被 叠置起来。可以这样每隔一个音取一个,一直取下去(在黑板上C大调三和弦谱表中,每个和弦下用 罗马数字1切标出,表示每个和弦是在哪些音上建立的)。我们过去说过有些音符是很重要的,主 音很重要,导音也一样重要,和弦与三和弦也有同样情况。那些在I、W、V级音上建立的和弦,分 别称为主和弦、下属和

22、弦、属和弦。I是主和弦很重要,主和弦或主三和弦如同和声的“家最稳定, 其它和声都朝着它运动;V是属和弦,重要性仅次于主和弦,它总是建立在音阶的第五音上,在音乐 的结束句中特别倾向于进行到主和弦。在结束句中这一行进(V-I)帮助建立起完全终止的强烈效 果,起到引导作用。W是下属和弦,建立在音阶的第四音上,紧挨在属音之下,经常进行到属和弦, 然后进行到主和弦,建立起W-V-I的连续进行。我们可以从主音上升也可从主音下降,通常音乐家 们喜欢从主音下降,然后再上升回到主音。示范曲目:牛仔歌曲雷拉多的街道和声转换、规则与不规则由于旋律是不停地变,有时甚至是音阶中所有的音都在变。为了保持和声与旋律的协调,

23、和声必 须不停地变化,否则将带来不协调的结果。和声转换的频率有规则的,每一个和声持续的时间完全相同;也有不规则的变动,和声所持续的 时间不同。对于和声的变换我通常不会问是主和弦、属和弦或是下属和弦在变,但会问是有规则变换 还是不规则变换。和声是在低音部分演奏的,就像建筑里的柱子起到支柱作用,可以围绕它建筑其它 结构;主音、属音、下属音就像桩柱,可以在桩柱周围进行装饰。就像摇滚乐队中的电子贝司,或交 响乐队中的原声贝司或是蓝草乐队演奏低音提琴。示范曲目:蓝草乐队演奏的曲目。其中的低音贝司手毕业于耶鲁大学本科,他现在是我们的新教务长。他的作用就是在演奏中通过 低音进行和声变换。琶音低音音符是基础,

24、然后你在上面添加其它东西产生和弦,而和弦是主音、属音等等。如果你有一 个乐器,你可以演奏一个低音和弦,你也可以将音符延伸开,就像是竖琴那样将和弦的三个音符拿出 来接连地演奏,我们称为琶音。阿尔贝提低音琶音演奏三拍子的乐曲上效果很好,但三音符琶音如果在二拍子的乐曲上演奏效果就不行。遇到 这种情况可以用另一种模式,自18 世纪以来最受欢迎的就是一种被称为阿尔贝提低音的样式:在第 一音阶上升到三和弦的第五度,然后在第三度上升到第五度(I-V-III-V,如C大调的1-5-3-5), 这是一种很好的和声方式。另一种方法是只取一个音符,就像布基伍基低音,以这种八度音的方式滚 动演奏。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中

25、用了这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和声可以变得很好听,只要把八度音程 向下滚动,比其它方式效果或许更好。O音乐知识:布基伍基布基伍基乐曲用钢琴演奏的爵士乐的一种,其特点是低音部有重复的旋律和节奏,而高音部则有 一系列即兴变奏,创造出一种对位的形态。布基伍基是20世纪60年代节奏摇滚的一个重要的支流,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这种音乐情有独 钟。与一般的节奏摇滚不同的是:绝大多数节奏摇滚强调音乐的即兴表演,而布基伍基侧重于表现音 乐的技能,所以布基伍基是一种炫技性极强制的音乐。几乎所有的布基伍基音乐都以相同的4/4拍的 速度演奏(大约在每拍160左右)。在听觉上,这种音乐基本上以同样的紧张度自始至终,因此它在

26、 情绪上仍然是稳定的,并且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其始终不渝的打击乐后置重音。不同的布基伍基乐队 之音的最主要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各自打击乐强度的不同。和声也可以独立存在,有时候你可以只演奏和声。巴赫的钢琴平均率曲集卷一中写了首有名 的前奏曲,他实际上是一连串和弦以琶音形式演奏。示范曲目:夏尔古诺为巴赫的这段和声而创作的优美旋律这是一首大提琴演奏曲(大提琴是一种特别美妙的乐器,它如此地丰盈美妙能够翱翔天际),它 加在巴赫原来的和声上面。它是一个下行模式,模式再次出现却低了一个音级,在第三次使用这个模 式时用了那个旋律并随之上升。然后它在积累一个高潮,在如此美妙的高潮后回到了主音上。这里有两种和弦(一种是

27、全C大调,不过也可以转成C小调),即大和弦与小和弦。我们回顾一 下黑板上的这些三和弦,它们由小三度或大三度构成,键盘上可以看出,C-E-G这个和弦中,共有四 个半音(CD间、DE间都是全音,即分别是两个半音:降D、D、降E、E),这是一个音程即C-E是三 度音程,因为跨过了三个音名;C-G是五度音程,因为跨过了五个音名。因此C、D、E是三度,共有 四个半音;而E-G只有三个半音(EF间是半音,FG间是全音,即两个半音)。我们以前说过,八度音 的划分是被古希腊数学强行划分的。大三和弦的底部有一个大三度,顶部有个小三度(即大调三和弦、 小调三和弦),如果换一下取C-降E-G,就能得到小三和弦,C-

28、降E间是三个半音,降E-G间是四个 半音,就是互补的意思,改变了一个,事实上就改变了另一个,大调三和弦变小调三和弦只需稍微调 整一下三和弦中间的那个音符,作曲家就是这样做的。示范曲目:弗朗兹李斯特悲惨的贡德拉重新配器后的改编作品开头一段由单簧管演奏,然后注意听和弦的变换,不断从大调转换到小调。示范曲目: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这段音乐中有19 个和弦,注意区分大调和弦和小调和弦。示范曲目:U2爱情是盲目的(Love is Blindness)固定音型把大小调三和弦与和声的概念结合起来。拍子是慢节奏,是一种固定音型节奏,即音乐中一个模 式不断地重复。数出这个段落的小节数,虽然演奏了16小节的段落,但后8

29、个是重复了前8个小节 相同的和声。这是一首不太常见的小调流行乐曲。它的和弦转换是不规则的,虽然1-6小节的和弦转 换似乎都落在重音上,但最后结尾小节的拍子却是延长了一小节,即持续了其它和弦的两倍。Q:(同学提问大意)可能最后一小节是休止符?A:(教授)如果那样就变成7个小节乐句,音乐家通常不喜欢作7小节不对称乐曲(教授在此提 到一个有趣的理论,奥卡姆剃刀理论:如果有简单的解决办法,就直接用它),按照对称性理论,假 定这个乐曲有8小节乐句,有一个和弦就延长到额外的和弦。Q:增加了装饰音的乐句还能算是规则的吗?A:它仍然可以算是规则的,它的作用只是充实了和弦之间的内容。调性、变调当作曲家改变主调性

30、时,如大调变小调,就称为变调。示范曲目:阿隆科普兰芭蕾组曲阿帕拉契亚之春在音乐领域它具有相当明确的概念定义,但是现实中难以听出来。示范曲目:沙滩小子 (beach boy)我很喜欢他们的音乐,他们在流行音乐领域里领先同行多少光年。黑板上是和声概貌,虽然选取 了一小段,但可以看到改变了,运用了很多三和弦。每当看到G时说明是G音三和弦,E是E音三和 弦, A音三和弦,F、D、E三和弦,但它没有形成I-W-V-I而是变化了很多,之后这个部分又形成 了,因此很单调。这时候它很稳定,然后有趣的情况出现了,这首乐曲有很明显的反差,有狂野变调 的动态段落,也有静态的。结尾用了假终止,然后变到另个调,再从属音

31、跳到主音。第八课 贝斯(低音)风格:布鲁斯和摇滚关键词下中音( sub-mediant)不协和和弦( dissonance)协和和弦( consonance)和声进行(chord progression)和弦转位(chord inversion)导引本章主要介绍了和弦变换的规则与不规则,以及和弦进行的几种模式。上节课我们讲了音阶,以及如何通过音阶上的各个音符来构建三和弦,也讲了三和弦是由三个音 高组成。三和弦的第一个音叫“根音”(基音),如果是由C-E-G组成的三和弦,C就是根音,即三和 弦中最低的那个音就是根音。我们可以用音阶中的各个音符来构建三和弦,但其中有些和弦会比其它 和弦使用的次数更

32、多。我们已经讲了基音I和弦,属音V和弦,下属音W和弦,这节课我们要讲W级 和弦,可以称它为下中音和弦(即由第六级音阶作根音构建的三和弦)。和声是如何生效的和声相当于直立的支柱或树木的树干,和弦的底部就是根音,树木的顶端是华丽的树冠,相当于 音乐上的旋律。当管弦乐团与合唱队在表演时,他们是在演奏和弦吗?各种乐器是在演奏和弦吗?不 是,他们只是在演奏了和弦中的一个音符,而我们的耳朵听到这些音乐的集合,从这些信息中推断出 就是某一个和弦。乐手们只是在演奏单个的音符,没人在演奏和弦,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和弦,而只有 一个人的乐谱上有全部的声部,这就是指挥。记住这排树干的图形,底部是和弦的根音,往上可能是三

33、和弦、五和弦等,其它乐器在不同的点 进行了补充,以形成总的和弦。假设这里还有其它音(和弦是在一个个树干的不同高度上形成的,假 设在这些树干间横向还有一些音相连),如果没有其它音的话,就会形成主音织体,就是一组组的和 弦按照纵向形式变化,如果在其中加入其它的旋律线条(指树木间的横向连接旋律),就会形成复音 织体。这节课里着重倾听和弦的转变,在不同音乐中和弦转变的情况。为什么要变换和弦因为旋律在变化,音符与和声间并非每个都协调,不变的和弦无法与之配合。不协和和弦、协和和弦音符的协和与不协和在于音高的比率,弦的大小、管的长度。不协和和弦音高听起来不愉悦、不 稳定;协和和弦音高听起来令人愉悦而稳定。一

34、般来说,像半音或全音这样间距紧挨在一起的音产生 的和弦声响是不协和的,反之和弦的间距是三度或者更大产生的音响,比如3:2、 6:5的比率会是协 和的。大调音阶上的每一个三和弦都包含了两个三度音程,因此是协和的。不协和和弦使音乐增加了 紧张或不安的感觉,而协和和弦产生平和、稳定之感。和声进行放在一起有意义的一组和弦,一种有目的的进行方式为和声进行,在和声进行中,单个和弦似乎 彼此间“拉”着向前,一个进行到下一个,最终全部倾向于强有力的主和弦。和弦转位原来的根音不是最低音而变成最高音,如原来是C-E-G,而现在是E-G-C三和弦,我们不就此深 谈。概括说来就是,原来三和弦的根音空缺,我们就把其它音

35、符放在底端便得到转位和弦。如何听和声-低音部听和声的第一步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低音上,和弦经常是建立在低音上,低音声部从一个音高到另 一个音咼的变化可能标志着和弦的变化,低音承载着和弦并决定和声的走向。和声变化的比例正常情况下每个和弦都持续同样长的时间为和声的有规则变换;如果某一个和弦持续的时间是其 他和弦的两倍或一半,这就算和声的不规则变换。示范曲目:理查德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规则变化)通过听低音部来发现和声的变化,如果我们在唱低音部时发现自己的音高没有变化,表示和声没 有变换,如果我们唱出了不同的音咼就表明了和声变换。序曲的前六分钟都是E和弦,没有变化。他 让一个序曲的开头都持续了六分钟,可

36、想而知这部歌剧有多长。示范曲目:大卫马修乐队Dave Matt hews Band这个乐曲同样和声没有发生变换。(规则) 示范曲目:莫扎特G小调交响曲(不规则变化)通常作曲家们运用和声变换的速率(无论是规则或是不规则)让人们从不同方面感受音乐所想表 达的是什么。很多古典音乐都没有歌词,所以我们必须得通过一些标记来理解作曲家们的想法。比如 莫扎特的这首乐曲,如果我们去掉伴奏部分类似琶音的和弦,明显听到不断变换的和声就会发现,这 是非常不规则的和声转变,而且和声变化的越来越快,令我们感到紧张、焦虑、忧心也许还有狂怒, 它在向某处飞行,而驱动力之一就是加速变换的和声。每个和弦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直到

37、乐曲飞行 到终止式中,而终止式仅仅是一个乐句的结尾,在这个曲例上只是一个和弦进行的结尾。示范曲目: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不规则变换)我们会关注几个分辨出低音的片段,而且还要关注贝多芬是如何构建和弦进行的(看黑板写出的 谱表)。是C大调从主音开始,然后是一个下属和弦,又是主和弦,接着是属和弦等等。我们再听一 遍,并在和弦变换时试着唱出低音,大家可以听到变换的速度越来越快。再听一遍时看它回到主和弦 会持续多久。他使用了渐慢和弦的变化速率,让田园交响曲听起来放松,和弦持续了 30秒。几乎所 有的古典音乐都会有不规则的和声变换。流行音乐VS古典音乐1、流行音乐的和声变化非常规则,总是保持同样

38、的速度,而且不断重复。流行音乐的旋律线较 少,很容易分辨其和弦,因此你可以只关注主和弦即低音和弦。另外一点是,在流行音乐特别是摇滚 乐中的和弦都是原位和弦,它们更容易辨认出来。流行音乐由于有电贝司的加入,低音部更强些。 示范曲目:Badly Drawn Boy,规则的和声变化。只有两个和弦交替出现(两个和弦的和弦进行)。 示范曲目:贾斯汀廷布莱克(Justgin Timberlake),规则的和声变化。4个和弦。2、流行音乐通常都是三和弦,而古典音乐通常在三和弦的基础上可以加上七度音,和弦中音符 越多就越不协和,因此古典音乐中的和弦通常更复杂。3、流行音乐能用歌词表达含义,而古典音乐往往包含许

39、多潜意识的符号,通过音乐中更细致的 变化向潜意识传达信息;流行乐中,一首歌通常很短,基本表达一种情绪或者思想,而古典乐中乐曲 更长,使音乐的情绪更丰富。4、古典音乐使用原声乐器,即用天然的木材或琴弦制造的乐器。流行音乐更多的使用电子乐器, 通过合成器或混声器以便生成那些分音。比如把一个单簧管演奏如果希望发出小号的声音,可以在调 音台上调整而获得类似小号的声音,或是将人声发出的音高调整到需要的高度和长度。5、流行音乐的结构比较容易预测,通常是主歌、过门、副歌的模式,而古典音乐就无法预测是 什么乐章了,不像流行音乐那么容易。(此条是学生的答复,老师非常认同)总之,古典音乐更具多样性,拥有更多变化更

40、复杂,它里面有对位的旋律线、可扩展的空间,引 领我们在一首乐曲中体会全套的情绪,甚至能提供更多的从个人角度来理解音乐的机会,因为没有特 定歌词的约束来告诉我们音乐的含义。三和弦的和弦进行示范曲目:沙滩小子(Beach Boy)三和弦三个和弦的和弦进行:I -w-v-i和弦,1和弦是两倍时长,不规则的和声转变。示范曲目:田园交响曲最后乐章第一个乐器单簧管,第二个乐器是法国号。但注意到的是如果采用这样一个集合就会想起八度、 五度、三度、四度等等一系列的概念,这是属和弦预备音,然后旋律开始了,有着前置句、后置句的 乐句。这首乐曲与沙滩小子都采用相同的处理和弦的方法,包含了 I-W-V-I和弦。四和弦

41、的和弦进行示范曲目:吉恩钱德勒(Gene Chandler)厄尔公爵(Duke of Earl)这首乐曲与贝多芬采用的是相同的调性。有四个不同的和弦并有规则的变换,这四个和弦是什么 呢?我们以前谈过W级和弦,我们并不会直接变到W级和弦,而是跳到另外一个和弦,这里是W级和 弦恰巧是个小调,当我们唱着i-w-w-v-1(主和弦-下中音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和弦 进行时,变换频率怎样?虽然和弦的形式相同,但它们持续的时间比原来延长了一倍,因此每个小节 和声都要变换,至I了中间部分每个和弦以两小节的速率变换,因而整首乐曲会有不规则的频率变换。 示范曲目:莫扎特九岁写的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莫扎特

42、的这个和声同上一首厄尔公爵的和声是一样的。以前我曾提到过一些有关于某人提出 他人剽窃自己音乐作品中的低音部分作品案例,其实你可以控告剽窃你旋律的人,但不能起诉剽窃低 音区,这有重要的司法先例。因为低音的数量是有限的,涉及的和声进行相对简单,所以经常在几个 世纪以来的不同乐曲中重复出现。示范曲目:乔阿基诺罗西尼(Gioachino Rossini)看看他是如何选择和声的,这部分的重点是,一旦这类和声进行深深烙印在你头脑中,当你听音 乐会时就可以勾划出乐曲是怎样处理和声的。当然你不可能听全所有形式,可能大多数和声都听不出 来,但有些瞬间是可以让我们感到愉悦的。可能我不一定知道他用的是什么调性、绝对音高,但也许 我能知道他用的可能是I-W-W-V-I和弦进行,或I-V- I、或i-w-v -I的和弦进行,或其它 形式,帕赫贝尔低音模式也是一种。听乐曲时首先要锁定主音,即使一开始听不出来也没关系。如果 听到音乐在两个和弦之音不停地反复,多半就是I-V (主和弦-属和弦)。这首序曲先是I-V和弦的 重复,然后是I -可-W-V- I和弦(主和弦-下中音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然后又是I - V和弦的重复但速度加快了,最后就是主和弦直到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