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214650228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节 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 人类在逐步认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的过程中,为了协调环境关系,不断按客观规律 来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便出现了环境保护工作。1.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指公民、团体、国家及国际社会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而 采取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以 求保护和发展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活动。环境保护需要按照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使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2. 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 控制、防止各种有毒物质及致病因素进入环境,以免人类健康受到危害。 保护和改善生活居住区

2、的环境质量,防止由于环境污染及各种环境要素质量下降,功能 减退,使人类生活条件恶化。 保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尤其是保护、改善生物多样性和可更新资源的生产能力 以便能向人类提供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使环境优美。3. 资源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 目前,衡量资源环境的主要指标是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的概念是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提出的。 1968 年日本学者首先采用这个概念来控制 污染物排放总量,至今环境容量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应用于区域污染物 总量控制和区域环境规划。环境容量是一定空间容纳某种物质的能力,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 大容纳量。就环境污染而言,如果

3、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环境区域的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 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环境容量大小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环境本身具备的背景条件。如环境空间的大小,气象、水文、地质、植被等自然条件, 生物种群特征,污染物的理化特性等。例如,长江的流量比北京地区的潮白河的流量大得多, 向长江排放100t酿造废水不会造成很大的环境影响,然而,往潮白河中排放100t同种废水就 有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水体污染。 人们对特定环境功能的规定。这种规定经常用环境质量标准来表述。以大气污染物二氧 化硫为例,在城市居民区,国家规定二氧化硫的年日均值为0.06mg/m3 (国家二级标准),工业 区为0.1mg/m3(

4、国家三级标准)。为了满足区域功能,对城市居民区排放二氧化硫的燃煤锅炉可 能要采取与工业区不同的燃烧技术和脱硫技术。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 的阈值。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结构不发生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的 方向改变的前提条件。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由于它所承载的 是人类社会活动(主要指人类经济发展行为)在规模、强度或速度上的限制,因而其大小可用 人类活动的方向、速度、规模等来表示。4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健康意味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正常可为人类长期提供一系列利益。人们对生 态系统的依赖正在加强。

5、一旦因管理不善而丧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就很难替代即使替代其代价 也很昂贵。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社会目标要求关注更广泛的影响范围包括生态的如对自然资 源的影响对所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经济的、社会的或健康的影响无论 直接的、间接的还是累计的。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20 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含 义而言,至少应包括四个方面: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不存在失调症状;系统的利用过 程中,具有良好的自我恢复能力或维持能力,能缓冲外界的干扰,保持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 对邻近的生态环境系统没有危害,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互一致;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 类的健康具有支持

6、和推动作用。肖风劲等人把生态系统健康归纳为七个特征:不受对生态系统有严重危害的生态系统胁 迫综合症;具有恢复力,能够从自然的或人为的正常干扰中恢复过来;在没有或几乎没有 投入的情况下,具有自我维持能力;不影响相邻系统,不会对别的系统造成压力;不受风 险因素的影响;在经济上可行;能够维持人类和其它有机群落的健康。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一)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世界各国,主要是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 限制阶段环境污染早在 19 世纪就已发生,如英国泰晤士河的污染,日本足尾铜矿的污染事件等。 20 世纪 50 年代前后,相继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美国洛杉矶光化学

7、烟雾、美国多诺拉镇烟 雾、英国伦敦烟雾、日本水俣病和骨痛病、日本四日市大气污染和米糠油污染事件,即所谓的八 大公害事件。由于当时尚未搞清这些公害事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所以一般只是采取限制措施。 如英国伦敦发生烟雾事件后,制定了法律,限制燃料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时间。2“三废”治理阶段20 世纪50 年代末60 年代初,发达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于是各发达国家相继成立环 境保护专门机构。但因当时的环境问题还只是被看做工业污染问题,所以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就是 治理污染源、减少排污量。因此,在法律措施上,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加强法治。 在经济措施上,采取给工厂企业补助资金,帮助工厂企业

8、建设净化设施;并通过征收排污费或实 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解决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问题。在这个阶段,投入了大量资金, 尽管环境污染有所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所采取的尾部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来说是被动的, 因而收效并不显著。3.综合防治阶段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次会议成为人类环境保 护工作的历史转折点,它加深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扩大了环境问题的范围。宣言指出,环境 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还应该包括生态破坏问题。另外,它冲破了以环境论环境的狭隘观 点,把环境与人口、资源和发展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来解决环境问题。对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 从单项治理发

9、展到综合防治。1973年 1月,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 务工作。4. 规划管理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于发达国家经济萧条和能源危机,各国都急需协调发展、就业和环境 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该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制定经济增长、合 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长期政策。要在不断发展经的同时,不断改善和提高环 境质量,但环境问题仍然是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1992年 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标志着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新 起点:探求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协调方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

10、续发展。“和平、发展与保护 环境是相互依存和不可分割的”。至此,环境保护工作已从单纯的污染问题扩展到人类生存发展、 社会进步这个更广阔的范围,“环境与发展”成为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二)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72 年 ,我国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 也没有明确的环 境保护目标和任务。但1966 年之前,在实际工作中也采取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如疏浚京杭大 运河、兴建大中型水库、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市政公用设施等。1966 年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环保工作遭到与其它各项事业一样的厄运,最突出的表现是忽视环境保护。1. 环保事业的起步1972 年

11、6 月,我国派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从此把环境保护工作正式列入议 程, 1973 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从此时到1983 年,是我国环保工作的起步时期。我国在工业污染治理、“三废”综合利用、城市的消烟除尘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这一时期主要是简单模仿西方国家的做法 ,是以单纯治理污染 (主要是工业污染) 为主,开发性的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还很少,急于求成的倾向也逐渐暴露。2. 改革开发时期环保事业的发展(19791992) 在这一时期,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不能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 1983 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定将环境

12、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提出了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的统一”的战略方针(三同步”、“三统一”)。确定了符合国情的三大环境政策(预防 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提出了到 20 世纪末的环保战略 目标。1989年底至 5月初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第二次会议制定的大政方针 具体化了,形成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1999 年调整为谁污染谁付费)”和 “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体系和八项环境管理制度。3. 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中国环境保护(1992 以后)1996

13、年 7 月我国召开了第 4 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为了确保跨世纪环境目标的实现,编制 出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同时出台的还有一系列保证措 施。这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进入逐渐成熟的时期。2002年 1月召开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确定国家环境保护的“十五”规划,提出 了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开创新世纪环境保护的新局面。三、环境保护的对象和类型(一)对象环境资源保护概念不只是保护现有的野生资源与环境,而且还要保护正在利用的已经受到 干扰和破坏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例如,森林是保护对象,当森林被砍伐后,其残留的裸露土壤 也是保护的对象,否则,就会出现水土流失,

14、营养丢失,河流淤积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的生 态破坏。在人口比较密集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耕地肥力城市生态环境及其水源地的水质均在保护 之列。(二)主要类型按照人工化的程度可将生态保护分为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两类。1. 自然保护:指采用各种手段,包括行政的,技术的,经济的和法律的,对自然环境和自 然资源实行保护。其保护的对象很广,主要有土地,水,生物(包括森林,草原和野生生物等),矿藏,典型 景观等资源。其中心是布包哈,增殖(可更新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保证自然资源的 永续利用。(1)自然保护的方式:现在最常见的方法是就地保护,也即所要保护的自然资源划出一定范围加以保护,并有立 法给予保障,这就是

15、现在大家都已遍认识的自然保护区。另一种方法是异地保护,这种方法多用于抢救一些在自然界受到重威胁或珍稀、濒危物种, 采用桔物同、动物园、物种繁台中心等方法将其饲养、繁殖,当到一定数量后冉放闪自然界。 以上两种方法以前者为最有效而被世界广泛采用。因为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对个别重要物种进 行保护,而旦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也得到保护,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带来良 好的经济效益。其作用已经超越了建立自然保护区时的单纯目的。(2)自然保护的主要目标: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即保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 统。基本的生态过程是指那些受生态系统支配、支持或制约,并对生产、人类健

16、康、生存等方 面起着关键作用的过程。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 越来越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但破坏了环境,还加速或导致了资源枯竭。不同类型的自然资 源,其可持续利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对于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如何合理调控其使用率,使资源 的总量与质量保持在稳定的条件下利用。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则是一个资源最优耗 竭问题。它包括根据资源的质和量以及人类发展的需求,对不同时期合理配臵有限的资源、研 究开发以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继续勘查未查明的不可再生资源等几个方面。从经济 学分析,高效率资源配臵的社会目标就是使资源利用净效率的现值最大化

17、。要达到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和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目标,不仅取决于人们的科学技术程度, 有关部门合理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程度,也与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密切相关。资源的开发、利 用、增值和保护,关系到生产发展的速度和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持续利用 过度开发可能取得一定的暂时利益,但从长远看,势必破坏生产力,阻碍经济的发展。只有做 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人类才能从这些资源获得长期的利益。资源利用的长期效用最大化。自然资源的长期效益最大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要 可持续地利用资源,其二是在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然而,由于资源类型不同, 在开发利用中,其寿命的长短相差很大,人们对它的

18、长期效用要求不同。对于恒定性资源(降水、阳光、风、潮汐等)来讲,利用不利用都是如此,不利用就会流失。 除了水可储藏起来以外,目前还没有保证将这些资源派到未来用场的可行性方法。其切实的保 护工作,就是消除由于资源闲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浪费现象,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有效 地利用这些资源。如:海洋、河流的开发,水能的利用,太阳能发电,利用风能、潮汐能发电 等。只要对产品或劳务有需求,只要提供这些产品或劳务的成本都可望降到它们预期的售价以 下,那么该开发就是经济可行的。对于储存性资源(地壳资源)而言,其情况就大不相同。要求供给量分散在较长的时间内使 用,要求在开发利用时降低资源的耗损或消费的速度,增

19、加期末未利用的剩余资源量。临界资源则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包括:生物资源、土壤资源,既流失又更新,还可通过 一些方法提高生产力或降低水平,或维持现状。临界性资源的长期效用最大化,是指在每个开 发规划期都能带来尽可能大的效益,而同时又维持或者尽可能地提高资源的未来生产力。(3)自然保护的主要障碍保护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克服保护措施实行时所遇到的障碍。其中有些障碍,如大多数矿 物资源的埋藏特性和有些土壤比其他土壤更迅速地侵蚀的特性,主要说来是自然障碍。另外一 些障碍则是经济的、制度的和技术的障碍。自然障碍。自然资源基本上应该是哪里有就在哪里利用,而有资源的地方不一定有良好的 长期明智利用条件,这就构成

20、资源保护的自然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利用者可以开掘矿井 修筑堤坝、种植树木、修筑梯田和种草,以及采用其他方法来改善自然条件,克服资源明智利 用的自然障碍。目前,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或加剧的自然资源退化问题,诸如气候干旱化 趋势引起或加剧的草原退化、森林大火、土地荒漠化等,对资源保护构成了最为棘手的自然障 碍。克服此类障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生态建设措施和适应对策。经济障碍。大多数经营者都拥有一定的资本。但是,很少有人拥有按其希望的方式进行经 营所需要的全部资本。这种限制因子,往往使得他们从自己资源中抽资或采用较高的时间偏好 率,这仅仅是由于他们觉得必须增加自己生活和经营所需要的眼前收人。制度障

21、碍。与人类其他类型的行为一样,保护决策往往受制度因素的影响。许多人将保护 视为习惯或风俗,是因为他们受一定哲学的熏陶。另外许多人则觉得自己采用保护计划,是由 于政府的相对稳定、明确的土地所有权、对公共保护的响应、渴望得到社会价格支持或借保护 作为反对苛刻税收的理由。制度条例也可能对保护不利。固步自封、懒惰和对土地明智利用原 则的忽视,都会导致对资源掠夺。租赁权有限、抵押期马上就要到了和房地产权不明的经营者, 或者动摇不定的政府,对于采用低折旧率或长计划期是不会感兴趣的。习惯的租佃规定,往往 使得地主和佃户都对保护没有多大兴趣。高额财产税或保险费、经营单位不能达到合适的规模, 以及缺乏合适的信贷

22、条件,是导致资源掠夺的另外一些重要原因。技术障碍。资源利用往往受现有技术条件的制约。原始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进行保护, 因为他们缺乏开发土地资源的动力和技术。一旦得到了这种动力和技术,往往就会毁坏资源基 础,这并非由于他们想这样做,而是由于他们在利用新技术时,没有能力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现在仍有不少人赞同盲目的资源开发策略,他们幻想技术会解决所有的资源贫乏问题,科学将 改进开采和生产过程,并用新的代用品来弥补资源的消耗。显然,资源的明智利用需要仔细地 考虑未来,技术能够在帮助人们增加大多数资源的供给方面起重要的作用。但是否仅靠技术就能解决我们未来资源利用的种种问题?技术往往是一柄双刃剑,在解

23、决一 些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一些新问题。我们还需要正确的技术哲学,以指导技术在资源保护中的 作用。这就是说,还需要克服技术使用不当的障碍。2. 生态建设: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地生态系统(包括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进 行生态恢复和重建。生态恢复与重建是从生态系统地整体性出发,保障生态系统地健康发展, 自然资源地永续利用和生物生产力地提高。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地含义不同,生态建设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地人工设计,充分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 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四、自然保护区1 自然保护区: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国

24、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 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柄息地及其他历史遗迹和重要水源地筹划出界限加 以特殊保护的自然地域。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自然资源为主,还须把科研、教学、旅游和生产结合起来,统一经营管 理,使之成为以自然保护为主的科学实验、生产示范和旅游的基地。保护区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原始状态保护较好的自然景观地区, 是开展生态系统研究的基地。缓冲区设在核心区周围,是半开发地区,由一些演替植被组成, 可结合实际需要在不破坏原有群落环境的前提下,开展一些合理利用和改造的试验。实验区可 根据所在地的特点和需要,利用本地资源,生产自己特有的产品,为当地

25、的植被恢复和建立新 的人工生态系起示范推广作用。保护对象主要是著名的、典型的生态系统及其所含的动植物。2.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 第一,自然保护区能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 天然储存库,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保护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自然保护区的首要任务。 对于保护意义而言,自然保护区的最大作用方面是保护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各种 有价值的自然遗迹;另一方面,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丰富的水资源、植被资源和土地资源,这对 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第二,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然 保护区保存有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

26、存的环境,为开展各种科学 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地和天然实验室其研究领域不仅包括生态学、生物学方面,还包括 经济学及社会学方面。第三,进行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是宣传国家自然保护方 针、政策的自然讲坛。其宣传对象(自然保护区)也是文化教育的天然课堂和实验场所。第四,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示范。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和消极的保护,而是 为了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也可以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科学研究,对自然资源进行间接 利用,其中在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也是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区的一种有效形式。3. 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和

27、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 和物质保障,也是国家倡导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伟大战略的重要前提。保护自然资源是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自然资源作为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家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种不同的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到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同时,多数自然资源还是重要的环境要素,保 护自然资源就是保护环境要素。以生物资源为例,如果生物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一方面 会出现生态失调、生物多样性锐减,甚至于物种灭绝,另一方面会导致环境容量减少,导致污 染加剧。因此,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具有共同性和一致性。保护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然资源

28、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居于非常重要的 地位,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物质保障。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基础条件,国家的经济 发展就会受到很多的限制。作为一个工农业处于发展阶段,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 济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自然资源作为保障。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保护自然资源是充分保障国家进行国际竞争的需 要,也是国家在国际上进行竞争的必备的物质条件。就国与国的力量对比而言,一个国家的自 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其开发利用的水平和现状,能够客观地反映该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甚至还会决定该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如水资源、石油资源等自然资源之争已成为现代战争 的重要诱因。因此,各国政府

29、均非常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保护自然资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均是以有丰富 的物质资源作为保障的发展,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同时不能以 牺牲未来人类的利益为代价,要实现代际之间的公平。这种公平包括了对自然资源使用方面的 公平分配。当代人有义务不能使属于后代人的资源消耗、属于后代人的资源质量下降,也不能 使后代人从前代人继承到的资源使用并从中获益的可能性减少。二、生态保护的目标、原理和对策(一)目标生态保护的最终目标是维持健康生态系统,达到资源域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具体保护项目 可以由自己的具体目标,但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是

30、共同的。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大约50 年的时间,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 防止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和生存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全国生态 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力争到21 时纪中叶,使适宜治理的水土流 失地区基本得到治理,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三化”(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草地基本 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生态环境预防检测和保护体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 善,基本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二)原理 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应用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原理,工程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1)生态学原理。生态保护的

31、大量工作是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实际上它是在人为控制 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因此,必须遵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 生态学,群落演替的原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生态服务原理,生物资源更替繁殖速率 和最大捕捞量原理、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原理等。(2)工程学原理。不管是陆地生态系统,还是水生生态系统,只要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都有良好的植被覆盖和生物组成,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相应地,系统内的光、热、水、起、 土、和营养等环境条件均利于植被的生长。一个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的,或退化的生态系 统,除有生物方面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某些环境因子的限制。例如,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盐

32、含量过高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因素;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受 到N、P营养盐污染引起水体生态环境恶化等。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为了加速生态恢复和良性 演替,总要采取若干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例如,水土保持工程、湖泊污染综合防治的环境水 利工程、盐渍化土地的排涝工程等。实施生态农业工程也同样具有众多的农艺工程技术措施。所有这些,首先找出影响植被发 育的限制因子,然后根据工程学原理,设计和采用有针对性的工程技术措施,目的是解决影响 植被发育的限制因子,为植被的恢复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工程和技术措施的选用应采取因地 制宜的原则。(3)生态经济学原理。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是重建家园的伟大创举和 社会实

33、践。因此,生态保护应遵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当然,不是遵从传统经济学中 的,把生态服务的价值排除在经济学以外的原理。在生态经济学中,生态服务的价值被作为成 本而纳入商品的价值。生态恢复应该满足于生态系统的整合性,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 统一。(三)对策 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包括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两大部分。通常采取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和农 艺措施相结合的方针。1. 工程治理.根据引起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的原因,采取工程的人工设计,如水土肥保持工 程,降低盐渍化的排捞工程、防止土地沙化工程以及治理污染的各项环境工程等。工程治理的 目的是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改善环境基质和环境条

34、件。因此,工程治 理是生物治理的前提和条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可以大大加速生态恢复的进程。2. 生物治理.生物治理的第一步是植被恢复。只有植被恢复了,才有可能招引来动物,逐步 形成稳定的群落和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生态恢复的主要任务。对于每一项恢复工程而言,都需 要制定恢复规划,包括恢复目标、恢复范围及功能区划、进度、经费预算、恢复的监测和评价 等。对于生态学工作者而言,重要的工作是恢复物种选择(地方种、经济种、外来种)和不同 功能群落的配制,恢复和保持恢复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鱼类、鸟类等物种的恢复。3. 生态系统整合性.整合性主要是指生态系统水平上物质的良性循环的能量的合理高效流 动,系统具有多样性和较高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应该强调的是:系统的整合 性应该是经济有效的。每一项生态恢复工程都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选择,进行生态经济的投 入产出分析,对恢复区环境资源、生物资源现状及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作出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