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基本功能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214598746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细胞的基本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细胞的基本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的基本功能(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信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必由途径一、选择题【A 型题】1.细胞内液中的主要离子是A Na+B K+C Ca2+D Cl-E Mg2+2与细胞膜内外Na+、K+分布不均有关的过程是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钠泵活动D 出胞作用E 入胞作用3.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 透性膜B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 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 白质C 细胞膜是细胞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物质交 换的必经场所D 细胞膜是接受细胞外的各种刺激、传递生物E. 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 脂溶性物质则不能4. 细胞膜脂质双

2、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形式是A. 仅在内表面B. 仅在外表面C. 仅在两层之间D. 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 分子层三种形式都有5. 细胞膜糖类与膜蛋白或膜脂质结合的形式是A 氢键B 碱键C 肽键D.离子键E 共价键6. 氨基酸在肾小管上皮被重吸收的过程属于A. 单纯扩散B. 经载体易化扩散C. 经通道易化扩散D. 原发性主动转运E. 继发性主动转运7. 葡萄糖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A. 单纯扩散B. 经载体易化扩散C. 经通道易化扩散D. 原发性主动转运E. 继发性主动转运8. 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属于A. 单纯扩散B. 经载体易化扩散C. 经通道易化扩

3、散D. 原发性主动转运E. 继发性主动转运9.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A. 单纯扩散B. 经载体易化扩散C. 经通道易化扩散D. 原发性主动转运E. 继发性主动转运10. Na+的跨膜转运方式是A. 出胞和入胞B.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C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 转运D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 转运E.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 转运11.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A. 单纯扩散B. 经通道易化扩散C. 经载体易化扩散D. 原发性主动转运E. 继发性主动转运12. 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A. 单纯扩散B. 原发性主动转运C. 继发性主动转运D.

4、出胞E. 入胞13. 下述哪项不属于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A. 饱和性B. 电压依赖性C. 结构特异性D. 竞争性抑制E. 与膜通道蛋白质无关14.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A. 消耗能量B. 均是可逆过程C. 均有蛋白质参与D. 均是转运大分子物质E. 顺浓度差和电位差转运15. 有关主动转运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消耗能量B. 逆电化学梯度进行C. 由泵蛋白质完成D. 恢复和维持离子跨膜的不均匀分布E. 仅有载体蛋白质完成A. 磷脂酶 CB. 蛋白激酶 AC. 蛋白激酶 CD. 蛋白激酶 G16. 相邻细胞间进行直接电联系的结构基础是A. 曲张体B. 致密体C. 中间丝D. 缝隙连接

5、E. 突触小体17. 不存在缝隙连接的细胞是A. 心肌B. 骨骼肌C. 神经细胞D. 血管平滑肌E. 晶状体上皮细胞18. ACh 的 N 型受体属于A. 通道型受体B. G-蛋白耦联型受体C. 效应器酶受体D. 胞质内受体E. 核内受体19. ACh 的 M 型受体属于A. 通道型受体B. G-蛋白耦联型受体C. 效应器酶受体D. 胞质内受体E. 核内受体20.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A. 脂肪B. 糖类C. 糖脂D. 蛋白质E. 氨基酸21. 以神经和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外的Na+浓度 约为膜内浓度的A 2 倍B 5 倍C 10 倍D 20 倍E. 30 倍22. 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下列哪

6、项是错误 的?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 Na+ 移出胞外B. 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C. 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 细胞内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 备23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 钠泵能使A.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 内B.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 移入膜内C. 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D. 3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E. 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3个K+ 移出膜外24. 一般细胞用于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

7、代 谢所获得能量的A. 3%B. 6%C. 12%D. 33%E. 66%25. 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 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 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 膜上Na+-K+泵的作用E. 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26. 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 能力B.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27. 通常用作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 阈电位B. 阈强度C. 基强度D.

8、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E. 动作电位的幅度28. 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 为A. 零B. 无限大C. 大于正常D. 小于正常E. 等于正常29. 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 期变化的顺序是?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 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超常期C. 绝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30. 可兴奋细胞包括A. 神经细胞、肌细胞B. 肌细胞、腺细胞C. 神经细胞、腺细胞D. 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E. 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31关于生物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9、A. 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幅度均大于动作 电位B. 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均属于局部电位C. 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均可以总和D. 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 成正比E. 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幅度在产生部位 最大32. 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A. 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B.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E. 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33. 与静息电位无关的是A. 膜内外离子浓度差B. 膜对K+的通透性C. 膜对蛋白质的通透性D. 膜对负离子的通透性E. 膜的表面积34.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 的?B. 接近于钾离子的平

10、衡电位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E. 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35.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 哪项是错误的?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B. 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C. 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D. 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E. 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浓度36. 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先增大后减小E. 先减小后增大37. 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负值(绝对值)加大时,其兴奋性A. 不变B. 减小C. 增大D. 先减小后增大E. 先增大后减小38. 各种可兴奋

11、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A. 肌肉收缩B. 腺体分泌C. 神经冲动D. 动作电位E. 局部电位39. 用直流电刺激神经干,通电时的兴奋是发 生在B 阳极下方C 阴极下方或阳极下方均可D. 阴极或阳极之间E. 阴极或阳极以外的地方40. 峰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复极化E.反极化41. 与神经动作电位后电位形成有关的是A. 钠内流增多B. 钾外流增多C. 氯内流增多D. 生电性钠泵活动E. 生电性钙泵活动42. 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 是A.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B.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 则动

12、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C.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 传播D. 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的 增加而变小E. 不同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 和持续时间可以不一样43. 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在阈强度的 基础上将刺激强度增大一倍时,动作电 位的幅度有何变化?A. 增加一倍B. 减少一倍C. 增加二倍D. 减少二倍E. 保持不变44. 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而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各条神经纤维的A. 直径不同B. 阈电位不同C. 兴奋性不同D. 离子通道不同E. 静息电位水平不同45.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A.K+内流B.K+外流C.Na+内流D.Na+外流E.Cl-外流46

13、.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由于A.K+内流B.K+外流C.Na+内流D.Na+外流E.Cl-外流47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以相邻朗飞氏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B .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C .双向传导D.不衰减传导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48. 用来解释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原理的学说是A.全或无学说B.局部电流学说C.膜的离子流学说D.局部兴奋学说E.跳跃式传导学说49. 局部反应的产生是由于A. 阈下刺激使细胞膜超极化B. 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C. 膜自身的去极化反应D. 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 和膜自身的轻度去极化叠加的结果E.

14、 阈下刺激激活大量Na+通道开放所致50. 具有局部反应特征的电信号是A. 终板电位B.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C. 神经干动作电位D 锋电位E 后电位51. 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表现“全或无”特性B 有不应期C. 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D. 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 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E. 是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 终板膜上的电变化52. 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去极化,不出现超极化B. 终板电位的大小与ACh的释放量无关C. 终板电位是由Ca2+内流产生的D. 有不应期E. 是全或无的53关于终板电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指

15、终板膜的去极化电位B. 是由 Na+ 内流引起C. 是由许多微终板电位总和而成的D. 是由K+外流引起的E. 有关的离子通道为化学门控通道54. 关于肌管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分为横管和纵管B. 横管的走向与肌原纤维纵轴平行C. 纵管的膨大部分称为终池D. 横管可将肌膜的电兴奋传至细胞 深处E. 纵管可储存、释放和再摄取钙离子55.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内部B.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池Ca2+释放C. 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D. 肌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 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E. 当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

16、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56.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 引起接头前膜的A 钾离子通道开放B 钠离子通道开放C 钙离子通道开放D 氯离子通道开放E 氯离子通道关闭57. 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ACh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A.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B. 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C. 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D. 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E 对 ACh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58. 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是A. Na+B. Ca2+C. K+D. Cl-E. ACh59.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磷酸二脂酶BATP 酶

17、C腺苷酸环化酶D胆碱酯酶E胆碱乙酰化酶60. 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阻断剂是A. 阿托品B. 胆碱酯酶C. 六烃季铵D. 四乙胺E. a -银环蛇毒61. 可抑制胆碱酯酶的是A. 阿托品B. 新斯的明C. 美洲箭毒D. 哇巴因E. a -银环蛇毒62. 美洲箭毒和a -银环蛇毒的相同作用是A. 阻断接头前膜动作电位的发生B. 减少接头前膜递质的释放C. 破坏胆碱酯酶D. 水解神经递质E. 阻断递质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63.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何处 的钙泵转运?A. 肌膜B. 横管C. 线粒体膜D. 肌浆网膜E. 粗面内质网64. 在复合收缩时,肌肉的动作电位A.幅值变大B.幅

18、值变小C.发生复合D.独立存在E.频率变低65. 肌张力最大的收缩是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单收缩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66. 骨骼肌做等张收缩时A.长度不变B.张力逐渐增大C.只发生在离体骨骼肌D.不做功E.可做功67. 肌肉等张收缩时可导致缩短速度增大的因素是A.后负荷减小B.处于最适初长度C.收缩能力提高D.A、B、C 三项兼有E.后负荷与张力相等68. 参与维持姿势的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形式是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单收缩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69. 正常体内骨骼肌收缩多为强直收缩的原因是A.粗肌丝与细肌丝结合不易分离B.神经-肌接头处持续释放 AChC.接头间隙内的

19、 ACh 不被清除D.运动神经传出动作电位是一连串的E. 运动神经传出的动作电位的时距大70. 平滑肌中与Ca2+结合并引起肌丝滑行的蛋白 质是A. 肌钙蛋白B. 肌凝蛋白C. 肌纤蛋白D. 钙调蛋白E. 原肌凝蛋白71. 粗肌丝的主要构成是A. 肌钙蛋白B. 肌凝蛋白C. 肌纤蛋白D. 钙调蛋白E. 原肌凝蛋白72. 在细肌丝中比例最高的是A. 肌钙蛋白B. 肌凝蛋白C. 肌纤蛋白D. 钙调蛋白E. 原肌凝蛋白73. 具有ATP酶活性的蛋白质是A. 肌钙蛋白B. 肌凝蛋白C. 肌纤蛋白D. 钙调蛋白E. 原肌凝蛋白B 型题A. 脂质B. 糖类C. 蛋白质D. 糖脂E. 胆固醇74. 功能活跃

20、的细胞膜组成中,占重 量百分比最多的是75. 在细胞组成中,分子数最多的是76. 在质膜中含量约为2%10%的物 质是77. 在膜结构中主要起屏障作用的是78. 使膜呈液态的主要成分是79. 跨膜转运多数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是A. 脂质的双极性B. 亲水性或疏水性吸引C. 离子键D. 电荷吸引力E. 共价键80. 糖与脂质的结合形式是81. 糖与蛋白质的结合形式是82. 与脂质双分子层的形成有关的是A. 单纯扩散B. 经通道易化扩散C. 经载体易化扩散D. 继发性主动转运E. 原发性主动转运83. Na+、K+逆浓度差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84.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85. 氧由肺泡

21、进入血液是86. 甲状腺细胞的聚碘作用属于87.O和CO跨膜转运的方式是A. K+B. Na+C. Ca2+D. Mg2+E. Cl-88. 细胞膜在安静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89. 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的离子是90. 能与钙调蛋白结合的是A. 极化B. 去极化C 反极化D 复极化E 超极化91. 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92. 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减小,称为93.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K+离子外流引起94. 安静时细胞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95. 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96. 阈下刺激引起膜的A. K+外流B. N

22、a+内流C. Ca2+内流D. K+平衡电位E. Na+平衡电位97.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所能达到的超射值接近于98. 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接近于99. 神经纤维峰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由于100. 神经纤维峰电位下降支的形成是由于A. 阈电位B. 峰电位C. 负后电位D. 正后电位E. 局部电位101. 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可出现的是102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103.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相K+外流至膜外,可暂时阻碍K+进一步外流,结果形成104. 生电性钠泵可使膜暂时发生超极化,出现A. AChB. NOC. cGMPD. TTXE. PKC105. 属于神经递质的是106.

23、 可自由进入细胞的是107. 属于第二信使的是108. 能阻断钠通道的是109. 能阻止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物质是A. 接头前膜 ACh 释放被抑制B. 接头前膜Ca2+通道被破坏C. 终板膜上的 ACh 受体通道被破坏D. 神经营养性作用丧失E. 神经末梢ATP贮存量不足110. 重症肌无力的原因是111. 肌无力综合症的原因是112. 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原因是113. 肉毒杆菌中毒导致肌无力的原因是A. 阿托品B. 河豚毒C. 美洲箭毒D. 四乙胺E. 六烃季铵114. 选择性阻断Na+通道的物质是115. 选择性阻断K+通道的物质是116. 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物质是【

24、C 型题】A. 易化扩散B. 主动转运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否117. Ca2+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118. K+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119. 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120. CO 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121. N 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122. 葡萄糖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123.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方式是124.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方式是A. 阈刺激B. 阈上刺激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否125. 能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是126. 不能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是127. 决定细胞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是A. Na+平衡电位B. K+平衡电位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否128.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接近于1

25、29.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130. 局部电位的数值相当于131. 终板电位的数值相当于132. 与突触后电位形成有关的是133. 与感受器电位形成有关的是134. 与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有关的是A. 前负荷B. 后负荷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否135. 影响骨骼肌收缩张力的是136. 影响骨骼肌收缩速度的是137. 影响骨骼肌初长度的是138. 影响骨骼肌收缩能力的是A. 等长收缩B. 等张收缩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否139. 在正常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是140. 在后负荷中等时,肌肉开始缩短后 即表现为141. 可使骨骼肌做功的收缩形式是142. 在后负荷过大时,骨骼肌的收缩

26、形 式是【X 型题】143. 在下列跨膜物质转运形式中属于被动过 程的有?A. 单纯扩散B.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C.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D. 出胞E. 入胞144. 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A 单纯扩散B 主动转运C 易化扩散D 入胞E 出胞145. 与Na+内流有关的是A. 静息电位B. 动作电位C. 突触后电位D. 终板电位E. 最大复极电位146. Ca2+通过骨骼肌细胞肌浆网膜的方式有A. 单纯扩散B. 主动转运C. 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D. 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E. 入胞147. K+进入细胞内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不耗能B. 借助泵C. 借助通道D 被动过程E 顺浓度梯度148. 经

27、通道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 高速度B. 选择性C. 饱和现象D. 竞争性抑制E. 通道的开关有一定条件149. 通道对离子的选择性通透取决于A. 通道的成分B. 通道开放时水相孔道的大小C. 通道开放时水相孔道的带电情况D. 离子的大小E. 离子的带电情况150. 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增加可理解为A. 膜中与某离子有关的众多通道开放的结 果B. 膜电阻的减小C. 膜电导的减小D. 膜电导的增大E. Na+泵活跃151. 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 有饱和性B. 有结构特异性C. 有电压依赖性D. 有竞争性抑制E. 与膜通道蛋白质有关152. 原发性主动转运的特点是A. 直接分解 ATP 为能量来源B

28、. 逆电-化学梯度进行C. 有转运体蛋白的参与D. 有泵蛋白的参与E. 有载体蛋白的参与153. 经入胞方式转运的是A. 细菌B. 病毒C. 异物D. 血浆中大分子物质E. 血浆中脂蛋白颗粒154. 关于钠泵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B. 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 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C. 细胞膜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 要条件D. 维持正常的渗透压E. 建立的势能贮备是可兴奋组织兴奋性的 基础155. 下列关于ACh门控通道的描述,正确的是A. 是一种结构为a 2p Y 6的梅花状通道 样结构B. 每个亚单位的肽链都要反复贯穿膜4次C.

29、 与电压门控通道分子结构类似D. ACh 的结合位点在 a 亚单位上E. 激活时直接引起跨膜离子流动156. 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是A. 甲状腺激素B. 三磷酸肌醇(IP3)C. 二酰甘油( DG)D. 磷脂酶 CE. 肾上腺素157. 属于膜效应器酶的物质有A.腺苷酸环化酶B.磷脂酶 CC.三磷酸肌醇D.二酰甘油E.G-蛋白158.与 cAMP 产生有关的细胞膜内特殊蛋白质是A. 促代谢型受体B. 促离子型受体C.G-蛋白B. 肌细胞D.G-蛋白效应器C. 骨细胞E.第二信使物质D. 血细胞159.在生理学实验中常采用电刺激的原因是E. 神经细胞A.刺激的时间和强度可调164.在一次兴奋过程中

30、,给予阈上刺激能引起兴B.刺激的强度-时间变化率可调奋的时期是C.不易损伤组织A. 绝对不应期D.重复性好B. 相对不应期E.电子刺激器可方便的提供刺激C. 超常期160.用电刺激检查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时,要求D. 低常期A.采用两个刺激连续作用于组织E. 静息期B.第 1 个刺激应当是阈刺激165.Na+通道的特点是C.第 2 个刺激的强度可调A. 去极化程度越大,其开放的概率也越大D.两个刺激的间隔可调B. 开放和关闭非常快E.第 2 个刺激强度应大于第1 个刺激C. 有激活、失活和静息三种状态161.细胞生物电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D. 是化学门控性的A只要细胞未受刺激、生理条件不变,静E

31、. 能被河豚毒阻断息电位将持续存在166.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正确的是B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电位为负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B 接近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C 在不同的细胞,大小是一样的距离而改变D 它是个变化的电位D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E 接近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E细胞的跨膜电变化在整体功能活动中167.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正无关紧要确的是?162.兴奋性是指A.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B. N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能力C. K+通道处于开放状态B

32、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D.减小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过程值减小C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E. 接近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168.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组成包括E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A. 峰电位163.一般可兴奋细胞是指B. 终板电位A.腺细胞C. 负后电位D. 正后电位E. 超射值169. 属于局部电位的电信号是A 终板电位B 感受器电位C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D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 锋电位170. 下列关于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不出现动作电位B.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 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

33、大C. 刺激强度达到某一数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 则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随之增大D. 是一种复合动作电位E. 是全或无的171. 神经纤维峰电位的形成机制,正确的是A. 上升支由K+内流引起B. 上升支由Na+内流引起C. 下降支由K+外流引起D. 下降支由Na+外流引起E. 下降支由Cl-外流引起172. 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 为内负外正C. 单向传导D. 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 变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二、名词解释1. 原 发 性主 动 转 运

34、 (primary activetransport)2. 继发性 主动 转 运 ( secondary activetransport)3.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4. 阈强度(t hreshold int ensi ty)5. 去极化(depolariza tion)6. 兴 奋 - 收 缩 耦 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7. 完全强直收缩(comple te tet anus)& 前负荷(preload)9. 初长度(initial length)10. 后负荷(afterload)三、简答题1. 简述细胞在兴奋及恢复过程中兴

35、奋性变化的特点及产生的基本原理。2. 简述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并比较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不同。3 什么是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它在 兴奋传导中有何意义?4. 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E4.E5.E6.E7.B8.C9.E10.E11.B12.D13.B14.E15.E16.D17.B18.A19.B20.D21.C22.B23.B24.D25.D26.E27.B28.A29.D30.D31.A32.E33.E34.E35.D36.B 37.B 38.D39.A40.D41.D42.E43.E44.C45.C46.B47.E48.B

36、49.D50.A51.C52.A 53.D 54.B55.D56.C57.B58.B59.D60.E61.B62.E63.D64.D65.E66.E 67.C 68.A69.D70.D71.B72.C73.B 74.C 75.A76.E77.A78.A 79.C80.E81.E82.B83.E84.B85.A86.D87.A88.A 89.C90.C91.E92.B 93.D94.A95.C96.B97.E98.D99.B100.A101.E102.B103.C104.D105.A 106.B 107.C108.D109.D110.C111.B112.D113.A 114.B115.D116.

37、C117.C118.C119.C120.D121.D122.C123.D24.D125.C126.D127.D128.B129.A130.D131.D132.D133.D134.C135.C136.B137.A138.D139.C140.B141.B142.A143.ABC144BC145.BCD 146.BC 147.ACDE 148.ABE149.BCDE 150.ABD 151.ABD 152ABD 153.ABCDE 154.ABCDE 155.ABCDE 156.BC157. AB 158.ACD 159.ABCDE 160.ABCD 161.ABCD 162.AC163.ABE 1

38、64.BCDE165.ABCE 166.AB167.ABCE 168.ACD169.ABCD 170ABCD 171.BC 172.ABCDE 【试题注释】试题1011: Na+和K+的跨膜转运方式可以有 两种,即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和利用钠泵活动 释放的能量进行的原发性主动转运。试题 2829: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 性会出现一系列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 (兴奋性为零)、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 有直至接近正常)、超常期(兴奋性稍高)和 低常期(兴奋性稍低)。试题 31: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都属于局 部电位:其反应的幅度与刺激强度正相关, 不是“全或无”式的;只能以电紧张的方式, 影响附

39、近膜的电位,并随传播距离增加而衰 减;没有不应期,一次阈下刺激引起一个局 部反应虽然不能引发动作电位,但多个阈下 刺激叠加起来,就有可能导致膜去极化到阈 电位,从而爆发动作电位。试题 4344: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 是“全或无”的,其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 的强度无关,而是取决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 差。神经干是由许多条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 维组成的,所记录的是这些各不相同的神经 纤维电变化的复合反应,是一种复合动作电 位;其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大 而增大。试题 5153:安静时由于接头前膜内个别囊 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 化称为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实际就是大量 囊

40、泡释放引起的众多微终板电位的总和。终 板电位或微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试题 7173:肌球蛋白 (肌凝蛋白)构成粗肌 丝,其形成的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肌动 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的结合,并具有 ATP 酶的 作用。肌动蛋白(肌纤蛋白)形成细肌丝的 主干,内壁上有横桥的结合位点。原肌球蛋 白(原肌凝蛋白)沿肌动蛋白双螺旋的浅沟 旁走行, 安静时能挡住肌动蛋白与横桥的结 合。肌钙蛋白(原宁蛋白)中有带双负电荷 的位点,可与肌浆中Ca2+结合并通过构象的 改变启动收缩过程。试题 110113:重症肌无力的原因是由于自 身免疫性抗体破坏了终板膜上的 ACh 受体通 道引起的,肌无力综合症的原因是由于自身

41、免疫性抗体破坏了神经末梢的Ca2+通道引起 的,肉毒杆菌中毒导致肌无力的原因是由于 毒素抑制了接头前膜 ACh 释放引起的,神经 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原因则是由于神经营养 性作用丧失导致的。(二)名词解释1.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 (通常是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 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 动转运。2. 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 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 自ATP分解,而是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 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 ATP 释放的能量建立的。这种间接利用ATP能 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 运。3.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

42、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 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 动作电位。4. 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 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 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称为阈强度。5. 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 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 除极化。6. 将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 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7. 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 期过程中,表现为机械反应的平缓增加, 称为完全强直收缩。8.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称为前负荷。9. 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 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初长度。10. 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 力,称为后负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