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帮扶工作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14598473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粮食局帮扶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粮食局帮扶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粮食局帮扶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粮食局帮扶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局帮扶工作(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粮食局帮扶工作汇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市粮食局帮扶乡因灾失地农民安置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机关工委的帮助和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有力支持下,坚持乡镇村社为主体,帮扶部门是辅助的工作原则,积极配合、三化和村支两委,情系灾区群众,带着感情开展帮扶工作,发扬求真务实、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第一时间深入当地,开展实地查勘、情况收集、政策宣传、台账制定、扶贫帮困和维护稳定等工作。截止目前,安排给我局的村一组的9户失地农民安置工作已全面完成,帮扶村的变压器设施建设也已顺利完成,三化村的自来水管路铺设和村的道路建设也接近尾声。现将我们帮扶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

2、帮扶村基本概况 村座落于唐家山堰塞湖旁边,“302省道”必经地,地理优势明显。全村共5组,户,村民495人,因灾失地农户62户,因灾失地农民207人,低保户44户,特困户3户。残疾人38人,“5.12”地震造成6人遇难,受伤0人(其中致残人)。地震前养殖业、养蚕业兴旺,目前无再兴产业,其主要生存方式依靠青壮年外出务工,依赖国家受灾补助。本村地少人稠,失地较多,因灾失地农民重建难度较大,全村在村委两会的带领下,正有序全面开展失地农民安置工作。 三化和村均分布于海拔1600余米的高山竣岭中,村民居住处点多面广,居住地极为分散。村共7个村民小组15户53人,其中党员13人,地震中遇难名学生,1名村民

3、,人受伤,村委会严重损毁,地震造成危房20户。三化村共6个村民小组,共131户,416人,党员8名,地震中死亡2人,房屋受损40余户,全村经济损失3余万元。村共5个村民小组,共11户,38人,党员8名,灾后房屋倒塌9户,房屋受损01户,经走访了解,该村属严重地质滑坡地带,目前有7户宅基地处于该地段,无法建房。 一片废墟,满目疮痍,刚刚经历一场大灾难,从失去亲人与家园的悲痛的群众,正在等待着我们的援助,援助他们走出阴影,开始灾后重建的日子。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工作方案 灾情就是命令,帮扶刻不容缓。按照市委8号文件要求,我局立刻紧锣密鼓的进入帮扶乡的村、三化村和村。然而

4、,在乡才得知,上述三个村没有失地农民安置情况,牵头部门市直机关工委对帮扶任务进行了调整,对我局新增加了村一组9户失地农民安置任务。据此,我们及时向局领导进行了汇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我们要以饱满的精神、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摸清情况,认真制定帮扶方案,抽调专门的工作力量,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投入必要的办公经费,全力以赴做好帮扶工作。严密的组织领导,为下一步的帮扶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注重调查摸底,全方位掌握农户情况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每个帮扶人员在乡工作的真实感受。根据任务安排,我们首先对、三化和村的实际情况和家庭情况进行了解,由于三个村地理位置特殊,分布于海

5、拔1600余米的高山竣岭中,村民居住处点多面广,居住地极为分散。由于道路较远,我们每次进山都要打摩的进去。刚进那几天,刚下完雨,近两米宽的村道崎岖难行,一边靠山,另一边则是几十米深的沟壑,坐在摩托车上往下看,沟深见不着低,令人不寒而栗,感觉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可能。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我们继续前行的决心。在我们走访期间,始终坚持不给村里添麻烦,不在老百姓家吃饭,渴了喝点山泉、饿了吃点干粮,走遍了、三化村的各个农户。在这期间走访时部分农户不在家中、无法联系,为全面掌握农户情况,我们又多次深入各村实地逐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掌握实际情况,在走访期间,我们对了解到的、三化和村情况及时进行了汇总,并随时了解、

6、掌握和报告实时动态变化。并对了解到的农民家庭财产情况、人员结构情况、就业状况建立了统计台帐,为乡制定切实可行的安置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底数支撑。 (三)注重政策宣传,妥善安置失地农户 由于村位于唐家山堰塞湖旁边,农民房屋受损严重,且大都在堰塞湖警戒水位以下,加之受“32省道”的影响,使当地农民的宅基地选址受限,乡政府选定的集中安置点大多数不愿去,使乡政府与农民形成了僵局。刚开始与村民接触,我们并不受欢迎,相当部分人有抵触情绪,走到村民家中,大门紧锁,打电话听说是工作组的直接就挂了电话。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按照县委政府1月31日要求失地农民完成永久性住房宅基地的选址和开工建设的要求

7、,我们认真学习了羌族自治县“5.2”地震因灾失地农户安置办法的有关政策,与乡的领导进行交流,切实按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原则,开展政策宣传解疑工作,组织村支两委干部、社干部、共产党员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统一了大多数群众的思想认识。并将政策宣传解释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积极发挥村支两委作用,对走访的每一户每个人都认真开展耐心细致地政策宣传和答疑解惑工作,使安置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多数群众表示了理解与支持。 (四)注重协调各方,推进农房重建进度 以“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建”为引导,“家家有房住”是我们恢复重建中追求的和谐目标。为积极推进和谐重建,我们在援建项目的安排上坚

8、持民生项目优先、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优先、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在时序上向恢复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功能、自我发展基础能力等方面倾斜。对于市直机关工委分配的村户安置任务,选址在村石纽窝塘,我们工作组逐户走访、核实情况,对于选择集中安置的1家农户,协助做好建房的准备工作;对于8户选择分散安置的农户,积极指导农户选好宅基地并积极主动的继续做好政策宣讲和疏导帮扶工作。同时,帮扶工作得到了、三化和村支两委的理解和支持,与、三化和村支两委座谈10余次,在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协调问题的过程中,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了解决,一些疑问得到解释,帮扶工作顺利展开。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原则,不乱开口子,帮扶工作中既坚持原则,

9、又坚持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严把政策关,与牵关单位市直机关工委和其他帮扶单位保持经常性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以及相关政策动向,把握帮扶安置工作主动。 为体现“和谐援建”,我们的帮扶人员付出了很多很多。同志在自己身体患病的的情况下,仍坚守在恢复重建一线不愿撤离。同志新婚不久,但是没有请假中途回去一次。大家为了灾区舍小家,多次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全心全意支援灾后恢复重建。 (五)注重整体帮扶,确保农民无忧过冬 科学重建加强引导,切实强化重建信心,大力引导失地农民“以我为主”的开展好失地农民安置工作,克服“等、靠、要”等依赖思想,切实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家自户的重建安置和生产生活的恢

10、复创造条件。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省市区和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地震灾区通过创造和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精神,创造了没发生饥荒、没出现流民、没爆发疫情、没引起社会动荡的抗灾救灾史上的奇迹。 为了尽快使村里农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深入了解掌握帮扶农户的家庭情况、具体困难,和村存在因地震残疾、地震前残疾以及生活特别困难户人。对因地震残疾且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出路、找政策,促使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对特别困难的,协调其享受国家低保等优惠政策,确保生活有保障。协助村支“两委”维护好失地农民的稳定工作,

11、使失地农民居有所地、劳有所保。窗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融融,我们帮助解决冬季取暖问题,使人民群众无忧过冬。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面对突如其来的震灾,我们市粮食局迅速行动,雷厉风行,投入到这场抗震救灾战斗中,充分展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采取了有力措施,坚持“输血与造血帮扶结合、硬件和软件援建并重”的原则,切实解决灾区群众急需急盼的实际问题。谱写了一曲大爱无边的赞歌。下一步,我们工作组将继续做好后续工作。一是配合市直工委和市委办工作组,搞好村失地农民安置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是将积极协助村委申请“三通一平”专项资金,打好重建基础;三是在坚持永久性住房重建村民是主体的前提下,将积极协助该村统筹自建,规划建房;四是将全力落实市委80号文件精神,帮扶村因灾失地农民安置,使村民尽快有房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维护本村稳定;五是继续协助村支两委做好贫困户的调查摸底和思想疏导工作,维护当地社会稳定。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