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一个整合性的多维概念体系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1440676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7.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一个整合性的多维概念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一个整合性的多维概念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一个整合性的多维概念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一个整合性的多维概念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一个整合性的多维概念体系(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一个整合性的多维概念体系2014年06月12日15:58来源:管理学报(武汉)2014年1期 作者:李鹏飞/席酉民/ 张晓军/赵新宇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209【专题名称】(武汉)2014年1期第17页【专题号】C3【复印期号】2014年04期【原文出处】【作者简介】李鹏飞,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席酉民(1957-),男,陕西长安人,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 校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和谐管理理论、领导理论、管理行为与 机制等;张晓军,西交利物浦大学;赵新宇,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不确定性是管理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主要体现在组织和环境互动关系的研究中

2、,因此受到环境学派、 决策学派和战略管理等诸多领域的重视。不确定性研究倾向于基于外在维度对不确定性来源进行划分。比如,学者们或按照组织所在环境的构 成将不确定性分为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竞争的不确定性、技术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组织自身 的不确定性等;或按照决策的一般流程将不确定性分为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对信息诠释的不确定性和备 选方案的不确定性等;或按组织运行的基本规律将不确定性来源分为环境与战略之间的差距、战略与组织 群体间的差距、组织群体与组织结构间的差距、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间的差距、预期与结果间的差距。同 时,学者们也研究了不同来源的不确定性对高管团队决策、组织战略、创业行为、组织

3、绩效等的影响以及 组织如何应对不确定性。虽然不确定性在研究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学者们对不确定性(自身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分歧, 远没有达成共识,只有少部分研究直接关注不确定自身概念的界定和剖析。现有研究表明,本体论层面不 确定性和认识论层面不确定性并不是一个概念;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对组织管理或决策的影响及应对机制 也有所区别。结合哲学层面和类型2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界定有助于厘清不确定性的内涵,减少对不确 定性理解的分歧,但是,尚没有结合这2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综合梳理和深入探讨的研究。为了更好地 理解和应对不确定性,廓清不确定性在不同哲学层面和类型中的内涵,以理清各种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和

4、 联系,本文综合哲学层面和类型2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诠释和界定,在整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不确定 性发展为一个多维概念体系。1不确定性:已有研究评述在直接关注不确定性概念和内涵的管理研究中,一部分学者将不确定性看作单维概念。比如,KNIGHT 认为,不确定性指事件结果概率的不可知,同时对可度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区分; SCHMIDT等认为,不确定性涉及一种感知能力缺失,此状态下无法控制或精确预测组织与环境的互动结 果;BECKMAN等将不确定性定义为由于信息不完善引起的组织对未来的预测困难。更多的学者将不确定 性看作多维概念。比如,LAWRENCE等认为,不确定性与特定时间环境

5、信息的确定性、环境的变化速度、 最终反馈的时间跨度以及因果关系的确定性等相关,并基于对环境的客观特征的感知开发了不确定性的测 量量表;DUNCAN综合之前研究,从不确定性感知的角度提出不确定性由特定决策环境下的信息缺失、 决策失误给组织;带来后果的不清楚和环境因素对决策成败影响的预测无力3个部分组成,而环境的动态 性和:复杂性能够增加感知到的不确定性;LIPSHITZ等对102个不确定性环境下决策案例进行分析,提 出不确定性可以分为结果、状态和备选方案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的来源主要包括信息的不完整、理解 的不恰当和备选方案的不可区分;王益谊等对不确定性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综述,认为不确定性是一个

6、多维 的概念,提出管理领域中的不确定性指由于行为人的有限理性和行为不稳定性造成的人在进行预期时产生 的一系列未知。对不确定性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的研究中,MILLIKEN对不确定性类型的划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引 用,他认为,现有研究中对不确定性的定义主要涉及3类:对未来事件概率分配的能力不足、因果关系信 息的缺失和精确预测决策未来结果的能力不足。综合现有研究后他从对不确定性感知的角度将不确定性定 义为个体准确预测某种事物的感知能力的不足,并提出不确定性有状态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和同应不 确定性3种类型。基于MILLIKEN的研究MCMULLEN等从感知者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视角将不确定性的3 种类

7、型转化为3个问题: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影响?如何应对?现有研究一般从2个层面看待不确定性,即组织环境的客观特征及其主观感知。将不确定性归为本体 论层面概念的学者认为,不确定性是一种组织所在环境的物理特征,与人对环境的认知无关,是对组织环 境特征的一种客观衡量,但直接对此层面不确定性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的研究并不多。此时,不确定性的 核心内涵是随机性和无规律性。客观环境不仅会直接影响决策结果或组织绩效,而且会通过认知间接影响。客观环境需要先被组织感 知,然后影响组织行为和决策选择,进而影响组织绩效和决策结果。客观环境和对环境的感知并不是一个 概念。本体论层面作为环境客观特征的不确定性和认识论层面作为

8、环境主观感知的不确定性同样也不是一 个概念。感知到的不确定性不仅受到被感知环境客观特征(包括本体论层面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也会受感 知过程以及感知者自身经验和认知的影响。即使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相同,感知者所感知到的不确定性也 不一定相同。现有经验研究也表明,作为环境客观特征的不确定性和作为环境主观感知的不确定性之间存 在区分,两者之间仅是弱关联。单纯将不确定性作为本体论层面概念可以恰当和精确地研究客观环境对组 织绩效或决策结果的直接影响,却不利于对环境客观特征”和对环境特征的感知这2个概念进行清 晰的区分,从而对客观环境一感知到的环境一行为或决策选择一组织绩效或决策结果之间关系研究的 恰当性和

9、精确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客观环境对组织绩效或决策结果的间接影响在 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因为组织管理和决策更多地是应对感知到的不确定性而非客观环境的不确定 性。综上可见,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感知到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区别,单独将不确定性作为一个本体论 层面环境客观特征的衡量并不利于精确地挖掘不确定性在管理研究中的作用。将不确定性归为认识论层面概念的学者认为,不确定性产生于对外在世界的认识过程。不确定性衡量 的是人对外部环境的一种认知状态,既与外部环境的客观特征有关,也与认知者自身相关,所以并不是一 种客观的衡量,而是一种主观的感知。大部分学者对不确定性的界定都能部分或者全

10、部归入此类。此时, 不确定性的核心内涵是不可预测性。单纯将不确定性视为对组织所在环境的主观感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原因有三:感知至啲不确 定性并非只与外部环境的客观特征相关,还与感知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以及感知者自身的经验和认知有关, 这使得感知至啲不确定性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感知者不同,感知至啲不确定性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很 难对不确定性进行准确的衡量。虽然组织行为和决策选择主要面临的是感知至啲不确定性,但作为环境 客观特征的不确定性也会直接对决策结果和组织绩效产生影响,甚至也可能直接影响组织行为和决策选择。 只将不确定性作为认识论层面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客观环境对组织和决策的直接影响。环

11、境的客 观特征和对环境的感知有着重要的关联,单纯将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对组织所在环境的感知不能很好地体现 感知者对环境的感知和环境客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不利于不确定性概念的深化。不确定性是一个涉及信息、状态、因果关系和反应的宽泛概念,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之间有着明显差 异,对组织有着不同的影响机理,组织也有不同的应对策略。比如,采用进一步信息搜集的方法可以应对 状态不确定性,却不一定能够应对回应不确定性。因为造成回应不确定性的原因既可能是信息缺失,也可 能是对信息解读存在能力障碍。特别是已获得信息相对完善,但是对信息解读存在能力障碍时,回应不确 定性的应对问题基本不能通过进一步的信息搜集得到解决。

12、鉴于不确定性概念的宽泛性:,我们需要对不 同类型的不确定性进行单独的分析,才能恰当和精确地挖掘不确定性的作用。综上,单纯从哲学层面或类型一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界定,都不能很好地廓清不确定性概念,也不 利于恰当和精确地挖掘不确定性的作用,以及研究如何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本文综合哲学层面和类型 2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诠释和解读,将不确定性整合为一个多维概念体系,对不确定性概念进一步廓清。2不确定性:一个整合性的多维概念体系基于现有研究(见表1),本文从2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论述,将不确定性发展为一个多层面多类型的 概念体系,从而更加精确地解读不确定性。第1个维度是在哲学层面从本体论和认识论2个角

13、度理清不确 定性的区别和联系。第2个维度试图对不确定性进行类型划分,理清不同类型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本体论视角可将不确定性分为状态不确定性和作用不确定性。认识论视角可将不确定性分为状态不确定性、 作用不确定性和回应不确定性。MILLIKEN对不确定性类型的划分仅限于认识论层面,本文将不确定性的 类型划分引入本体论层面。综合来讲,本文将从以下3个方面发展和深化现有的研究:结合哲学层面和 类型2个维度划分不确定性,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整合;对不同层面或类型不确定性的内涵进行了廓清, 分别给出了不同层面或类型不确定性的概念界定,并对不同层面或类型不确定性的区别进行了探讨,减少 了对不确定性理解的

14、分歧,增加不确定性研究的恰当性和精确性;对不同层面或类型不确定性的关系进 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为更好地研究如何应对不确定性打下基础。表1从哲学和类型2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划分状态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回应不确定性认识论层Ifil本休论层面定义:组织所在歼境构定文:个体或群休知到的背理坏境构 戚要素状态的随机性成要素状态的不可预测件相关定文:给定时间环相关定义:梓宦决策环境下的信患缺 境信息的不确定性 拓叫 结杲和狀态的不确定性閃,对未 来爭件槪率分配的能力不足广发生T 什么”的不确定门定文:组织腕在环境构7定文;个体或群休感知到的环境绡成 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无规要素对管理行为或决策影哺的不可预测

15、律性性梅关定文:闵杲关系的相关定文:环境因素对决策眦败愍响 不确定性闵的预测无力【通;F种感知到的能力缺失此狀态下无法控制或精确预测组织 与环境的互动结果L创;感知到的因杲关 系信息的就失门有什么影响”的不确 定定义:个林或群体不渭楚采取什么管 理行为或决策来冋应所在环境的影响. 也叫回应的不可预测性相关定义:决策失溟给组织带来后果的 不清楚7,61 i-种感如到的能力缺失此状 态下无法控制或將确预测组织与环境的 互动结果门叫备选方案的不确定性4由 于信息不完善引起的组织对未来的预测 闲难;精确预测决策未来结果的能力不 足门/如轲应对*的不确定性口2.1本体论层面的不确定性:环境特征的客观衡量

16、在本体论层面,不确定性是组织管理和决策面临环境的客观衡量,此时,不确定性的核心内涵是随机 性和无规律性。在此层面,不确定性有2种类型:状态不确定性和作用不确定性。(1) 状态不确定性 本体论层面状态不确定性指组织所在环境构成要素状态的随机性,随机性越大,不 确定性程度越高。布朗运动中花粉微粒状态的随机性,就是自然环境中状态不确定的一个例子。组织管理 和决策所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尤为重要。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 就是人。人作为社会性的智能体,其行动的内在机理十分复杂,从而导致其行为状态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 的不确定性。所以相比自然环境,组织管理所在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更

17、加普遍。由于人主观能动的试图基于 理性或惯例进行行为决策,使得组织管理所在环境具有一定程度的规律性,一般不会出现自然环境中布朗 运动那样高程度的状态不确定性:。综上,组织所在环境的状态不确定性相比自然环境更加广泛,其不确 定性程度一般处于完全随机和完全确定的中间状态。复杂性和快变性也经常用于描述组织所在环境的特征,并被认为与不确定性有关联。本体论层面,环 境的状态不确定性并非源自环境的复杂性,因为环境的复杂性并不能导致环境要素状态的随机性。环境要 素状态的随机性,也就是环境的状态不确定性反而增加了环境的复杂性。环境状态的不确定性也并非源自 环境的变化,甚至是环境的快速变化。变化本身并不能导致环

18、境组成要素状态的随机性,在有规律的变化 下,环境的状态甚至可能一直是确定的。无规律的变化才是环境状态不确定性的来源,因为无规律的变化 才会引起环境组成要素的随机性。(2)作用不确定性本体论层面下的作用不确定性也可以称为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所在环境 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无规律性,无规律程度越高,不确定性程度越高。环境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 从本质上讲也应当是环境特征的一种客观衡量,和人类对环境的认知无关。人类自身认知局限造成的无法 识别要素间关系从本质上来讲涉及对客观环境的认知,应当属于认识论层面的概念。但是,客观环境要素 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很难区分是源自于客观环境自身组成要素之间

19、关系的无规律性,还是源自于人类 的认知局限。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人类一般都很难突破其自身的认知局限,所以人类自身认知局限造成的 环境要素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基于这2个原因,我们将人类自身认知局限造成的无 法识别环境组成要素之间规律和环境自身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无规律性,均归为本体论层面下作用不确定 性的范畴。需要指出的是,人类认知局限造成的作用不确定性和个体或组织认知局限造成的作用不确定性 是有区别的。个体和组织的认知局限受到人类认知局限的约束,且个体和组织认知局限的突破相对于人类 认知局限的突破要容易得多。个体和组织认知局限造成的作用不确定性属于认识论层面的问题。在自然环境中,

20、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理或定理等客观规律进行描述。但是在社会环境中,很 难找到普适的公理性规律对要素间关系进行确定的描述,而只能通过机制来说明要素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 系。所谓机制就是指经常发生的,易于识别的因果关系。但这种因果关系的诱发条件或者后果却是不明朗 的,所以并不是一种决定性的、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相对于自然环境,管理环境中的作用不确定性更 加广泛。然而,由于人们试图基于理性或规则进行决策,所以管理环境中作用不确定性的程度一般介于完 全确定和完全无规律之间。关于状态不确定性与作用不确定性之间的关联是:状态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作用不确定性,而作用不确 定性也可能是状态不确定性的元凶。需

21、要注意的是,在状态完全确定的情况下,作用不确定性也可能存在。 在作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状态不确定性也可能存在。与本体论层面状态不确定性类似,本体论层面作用 不确定性也并非源自环境的复杂性或快变性,作用不确定性反而会增加环境的复杂性。2.2认识论层面的不确定性:对环境特征的主观感知在认识论层面,不确定性涉及的是一种对外部环境的主观感知状态,此时,不确定性的核心内涵是不 可预测性。认识论层面的不确定性受到被感知环境(包括本体论层面的不确定性,但又不限于本体论层面的 不确定性)、感知者(如感知者认知、经验和个性等)和感知过程(如感知过程的时间紧迫性等)等因素的综合 影响。在此层面,不确定性有3种类型

22、:状态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和应不确定性。(1)状态不确定性 认识论层面下的状:态不确定性指个体或群体感知到的管理环境构成要素状态的不 可预测性,感知到的不可预测性越强,不确定性程度越高。认识论层面状态:不确定性是感知者对管理环 境中发生了什么无法进行准确的预测。这种不可预测性从高到低包括:不能准确预测环境要素的状态;可 以预测环境要素的状态,但却不能预测状态出现的概率;可预知环境要素状态的同时也能预知环境要素状 态出现的概率等。认识论层面下状态不确定性和本体论层面下状态不确定性并非一一对应关系,认识论层 面的状态不确定性受到被感知环境、感知者和感知过程三者的共同影响。从被感知对象方面来讲:本

23、体论 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程度越高,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程度也越高。其次,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感知者 对管理环境组成要素状态的感知,环境变化的速度越快、变化得越没有规律性,认识论层面下状态的不确 定性越大。再次,环境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感知者对环境组成要素状态的感知,复杂性越强,认 识论层次的状态不确定性越强。从感知者属性来讲,状态不确定性受感知者的认知、经验以及个性等因素 的影响。从认知过程来讲,影响认知者对环境组成要素状态的感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认知过程的持续时 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认知过程持续的时间短,认识论层面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但这并不是说 认知过程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因

24、为不确定性的应对并不单纯指不确定性的降低,也是指将不确定性维持 在一个合适的水平。(2) 作用不确定性认识论层面下的作用不确定性指个体或群体感知到的环境组成要素对管理行为或 决策影响的不可预测性,所谓影响包含是否有影响和影响是什么2个方面。在作用不确定性 极高的情况下,感知者甚至不能分清环境要素和管理行为或决策是否相关,也就是说感知者不能确定环境 要素对管理行为或决策是否有影响,更不用说在感知上对其影响进行准确的预测。虽然认识论层面的状态 不确定性和作用不确定性都是描述感知者对被感知环境的感知状态,但两者侧重不同。认识论层面的状态 不确定性描述得是对所在环境发生了什么的感知,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

25、确定性则描述的是对所在环 境对管理行为或决策有什么影响的感知状态。当然两者之间也存在相互的影响关系,认识论层面的作用 不确定性会造成感知者的感知障碍,使感知者不能对环境要素状态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影响认识论层面 的状态不确定性。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同时也会影响环境对管理行为或决策影响的不可预测性,从 而影响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除了受到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的影 响,也直接受到被感知环境、感知过程和感知者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被感知环境方面来讲:本体论层面 的作用不确定性会直接导致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因为如果所在环境要素间的因果关系都不确定, 感知者就很难

26、弄清楚所在环境对管理行为和决策有什么影响。本体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程度越高,认识 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程度也越高。其次,复杂性和快变性除了通过影响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间接 影响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外,也对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有直接影响。因为即使感知到环境要 素的状态完全确定,也有可能因为要素间关系的复杂性或环境要素状态的快速转变而造成感知者不能清楚 地预测环境要素对管理行为或决策的影响,从而造成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在感知过程中,影响认 识论层面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依旧是感知过程的持续时间。影响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的因素还有感 知者的认知、经验和个性等,即使所在环境一样,感知

27、者由于自身认知、经验和个性等的不同,对环境的 感知和诠释也会不同。(3) 回应不确定性认识论层面下回应不确定性指个体或群体不清楚采取什么管理行为或决策来回应 所在环境的影响,也叫回应的不可预测性。造成回应不确定性的原因可能是信息缺失,关键信息的缺失会 造成组织不清楚如何回应环境的影响。造成回应不确定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认知能力的缺失,即使拥有相 对完善的信息,但是对信息的认知存在能力缺失,也可能造成组织不清楚如何回应环境的影响。信息缺失 和认知能力缺失所造成的回应不确定性可以分为2种结果:一种是根本不足以提出行为或决策的备选方案; 另外一种是无法在备选的行为或决策中确定最终的行为或决策。在认识论

28、层面,状态不确定性涉及的是对发生了什么的感知,作用不确定性涉及的是对有什么影响的感知,回应不确定性涉及的是对应 当如何回应的感知。现有研究表明,组织所在环境并不会直接对组织行为或决策的选择产生影响,而是 需要先被组织感知,然后才对组织行为或决策的选择产生影响。因此,环境的客观特征并不会直接影响认 识论层面的回应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是说环境的客观特征不经过组织的感知就不会对组织管理行为或决策 产生影响,因为环境的客观特征不经过组织的感知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组织行为或决策的选择,却对组织管 理行为或决策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回应行为或决策的选择需要基于组织感知到的环境状 态以及环境对组织的影

29、响,所以认识论层面的回应不确定性直接受到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和作用不 确定性的影响。同时认识论层面的回应不确定性作为一个认识论层面的概念,也受到认知过程和认知者的 影响。图1不同层面不同类型不确定性之间关系3结语本文从哲学层面和类型2个维度将不确定性发展为一个多维的概念体系。从不确定性的类型来讲,状 态不确定性侧重于描述要素的状态,作用不确定性侧重于描述要素之间的关系,回应不确定性侧重于描述 应对环境影响的管理回应。在本体论层面,不确定性作为环境客观特征的衡量,分为状态不确定性和作用 不确定性2类,其内涵的核心是随机性和无规律性。在认识论层面,不确定性是感知者对管理所在环境主 观感知的衡量

30、,分为状态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和回应不确定性,其内涵的核心是不可预测性。本文也对不同哲学层面、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见图1。具体来讲:本体论 层次,状态不确定性会引起作用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也会引起状态不确定性。本体论层面,状态不 确定性和作用不确定性均会导致复杂性。本体论层次的状态不确定性越高、复杂性越高、变化越快,感 知到的状态不确定性越高。本体论层次的作用不确定性越高、复杂性越高、变化越快,感知到的作用不 确定性越高。在认识论层面,状态不确定性会引起作用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也会引起状态不确定性。 在认识论层面,状态不确定性和作用不确定性越高,回应不确定性越高。认知

31、过程和认知者2方面因 素会影响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和回应不确定性(图中虚线方框中的要素),以及概念 间关系、和(图中虚线方框内以及跨越方框的关系)。综上,本文的贡献是:利用一个二维的概念框架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整合;结合哲学层面和类型2 个维度将不确定性发展为一个概念体系,发展和深化了不确定性概念,一定程度上廓清了不确定性的内涵; 对不同层面各种类型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对不确定性概念的整合和发展为进一步精确研究不确定性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以及从管理视角分 析如何应对不确定性打下了基础。然而,本文只是对不确定性概念以及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进 行理论上的阐述和预测,对不确定性类型以及哲学层面的划分是否恰当还需要进一步的经验验证,对不同 层面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之间关系的假定也需要进一步的经验验证。其次,不同层面和不同类型的不确定 性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不同,组织管理对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的应对方式也应当不同,未来研究尚 需深入探讨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对管理实践的影响,以及管理实践如何应对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 不确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