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变形观测

上传人:tcy****09 文档编号:21426340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路基变形观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路基变形观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路基变形观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路基变形观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变形观测(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路基变形观测路基变形包括三个部分: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路基面弹性变形、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基床产生的累计变形、地基及路堤工后压密沉降。路基面弹性变形,是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可恢复的变形,与基床表面支承刚度密切相关,采用强化基床,一般在1mm左右。路基基床累计变形,是基床岩土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的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与基床岩土材料、动强度、动模量密切相关。采用强化基床,基床累计变形很小,其累计变形值约在12cm以内,累计变形率在12mm/年。地基及路堤工后压密沉降,受地基岩土性质及相应地基处理措施、填料性质及压实标准影响较大,不确定因素多,是工程建设管理控制的重点。复杂和多样的环境,同样复杂和多样

2、的岩土,以及岩土材料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使路基工程十分复杂,路基工程的沉降变形迄今为止尚无准确的计算方法计算。因此,为有效控制客运专线路基工程的变形,必须采取一下措施:建立线下构筑物变形监测网,采取高精度测量仪器对线下构筑物变形进行观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线下构筑物工后沉降变形进行预测和评估;采取信息化施工方法,工后沉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措施。1、路基变形观测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基基底沉降变形观测;(3)路堤本体的沉降变形观测;(4)路堑边坡位移观测。2、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布设原则:(

3、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2)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保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3)路基面变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4)一般路基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

4、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作为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5)观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6)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代表性观测断面示意图如下:当路堤填筑高度小于3m,且基底压缩层厚度小于5m地

5、时,仅对路基面进行沉降观测。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A-1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A-2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相邻剖面间距50m100m。 当路堤填筑高度小于3m,且基底压缩层厚度大于或等于5m且小于20m时,进行路基面沉降与地基沉降观测。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B-1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B-2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相邻剖面间距不大于50m当路堤填筑高度小于3m,且基底压缩层厚度大于或等20m时,进行路基面沉降与地基沉降观测。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B-3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当基底地面

6、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B-4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相邻剖面间距不大于50m。当路堤填筑高度大于或等于3m,且基底压缩层厚度小于20m时,进行路基面沉降与地基沉降观测。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C-1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时,采用C-2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相邻剖面间距不大于50m。当路堤填筑高度大于或等于3m,且基底压缩层厚度大于或等于20m时,进行路基面沉降与地基沉降观测。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C-3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C-4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相邻剖面间距不大于50m。当路堤填筑高度大于5m,

7、且基底压缩层厚度小于20m时,路基本体采用改良土填筑地段,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D-1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D-2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相邻剖面间距不大于50m。当路堤填筑高度大于5m,且基底压缩层厚度大于或等于20m时,路基本体采用改良土填筑地段,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D-3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当基底地面或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D-4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相邻剖面间距不大于50m。路堑地段基底为土质地基时,一般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当基底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E-1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当基底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E-2

8、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相邻剖面间距不大于50m。当路堑地段基底为红黏土、膨胀土地基时,不仅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且应对地基沉降或隆起进行观测。当基底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E-3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当基底压缩层底横坡1:5时,采用E-4型路基沉降观测剖面。相邻剖面间距不大于50m。当各观测剖面上部采用堆载预压处理时,分别在观测剖面的基床底层顶面两侧布设沉降观测桩,在其中心布设沉降板,观测预压期间路基沉降。其它元件及预压荷载卸除后路基面观测桩的布设与原观测断面相同。3、变形观测元件的选取:变形观测元件的选取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要以及精度要求。路基面采用沉降观测桩观测,地基面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

9、和电测元件相结合进行观测。对于剖面观测管、单点沉降计等电测元件检测仪器的选配,应选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好的仪器;仪器企业厂家应具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质量等证明文件,并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业绩和信誉评价。由公司统一招标采购。4、变形观测元件的埋设:(1)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的制作及埋设:采用20mm底端带弯头的钢筋,钢筋原长不小于40cm,底部做成带弯钩状,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状,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工作。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顶面后,挖坑埋置于设计位置,坑深30cm,边长15cm,采用砂浆浇注固定。(2)沉降板: 沉降板的组成:由钢

10、底板、金属测杆(40mm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 路基沉降板的埋设:埋设位置按设计图纸的位置确定,沉降板埋在褥垫层顶部并嵌入其内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筒,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筒用P

11、VC管外接头连接。 (3) 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采用20mm螺纹钢筋制作成钢钎状,位移观测桩长605mm,顶部做成球面状,桩周上部0.2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进行二级精度测量桩顶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4)单点沉降计:组成:由沉降板、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及金属软管、锚头、加长杆、灌浆管、底层锚头等组成整体。电测位移传感器上接沉降板,下接测杆并套金属软管、锚头;加长杆(可根据需要的埋设深度用直通接头加长)上连传感器锚头,下连底层锚头。工作原理:电感调频位移计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与测杆固接的导磁体活塞杆插入螺管线圈并可来回移动,线圈的电感量与导磁体活塞杆插入线圈的长度

12、有关。当发生位移时,将引起线圈电感量的变化,电感调频电路将线圈电感量的变化换成频率信号,通过读数仪即可显示位移值。将沉降计整体埋设,底层锚头锚固到基岩(相对不动点),导线从侧面引出。当基础下沉时,沉降板随基础一起下沉,使传感器与测杆之间相对滑移,输出信号,获取位移读数,实现沉降观测目的。性能特点:采用整体埋设,导线从侧面引出,不影响路面压实施工,使测值与实际工况趋于一致,即使行车过程中也可进行观测;采用电测位移传感器,可快速准确地直接实时测量沉降量;不仅可接入综合测试仪进行人工测量,而且还可接入多点综合测试系统,多点自动综合远程测试系统的任意通道组成自动化监测系统和无线遥测系统,实现远程传输、

13、自动测量和运行观测;高稳定性、高可靠性、极低温度影响,适应恶劣环境和长期观测;采用全数字监测,直接输出数字频率信号,不受导线长度的影响,信号远距离传输不失真,抗干扰能力强;内置智能芯片和储存器,将出厂率定的非线性拟合曲线储存在传感器内,测量时自动完成非线性修正。还具有智能记忆、自动存储等功能。埋设安装:安装时间确定:待平整地基,清理好场地后,选择无雨水、雪等良好天气情况下,进行钻孔预埋安装。如有下雨则要求在天晴两天后才能进行安装。布点: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测量,确定好测试点,当地基采用桩处理时,单点沉降计应埋置于桩间形心处。安装前应进行全面检查:一是对每只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确定完好;二是对安

14、装附件的检查,包括安装压杆(两根)、定位销(两根)、灌浆管(一根)、底层锚头(一支)、加长杆(2m、1m、0.5m、0.25m若干)、三通接头(若干)、直通接头(若干);三是检查安装工具,扳手、虎钳、扎丝、水泥浆、灌浆工具、PVC钢丝软管等。造孔:在预定部位按要求钻孔,孔径应在90mm127mm之间,钻孔垂直,孔深应达基岩并记录孔深,孔口应平整。安装:第一,根据孔深计算出所需加长杆的长度,并将管和直通接头配齐。第二,插好安装压杆、定位销(沉降计测杆拉至最长)。第三,将底层锚头与水管相连接插入孔内至孔口处连接下一节水管继续插入孔内并连接下一节水管直至将所有水管连接完后最后连接单点沉降计。安装过程

15、中应用综合测试仪对单点沉降计进行全程监控,以保证单点沉降计处于最大量程的状态。第四,用力压安装压杆,直到把底层锚头压至基岩为止。第五,注意事项:当安装压杆将底层锚头压至孔最底端,而沉降板仍高出预计的测量层面时,应用砖块、泥土将原测量层面与沉降板之间的孔隙填满,并保证沉降板水平;当安装压杆在压的过程中,底层锚头还未压到孔最底部,而沉降板已和测量层面接触,无法继续往下压时,应将沉降板下的泥土移去部分直到底层锚头压到孔最底部为止;安装过程中应小心谨慎,切勿将仪器及安装附件掉入孔内。灌浆:将和好的水泥浆由灌浆管灌入,浆顺着加长杆流至底层锚头,从底层锚头的孔流入安装孔底,以便锚固底层锚头。抽出定位销和安

16、装压杆。用沙子回填,压实。装好单点沉降计后,将测试导线套上PVC钢丝软管,挖槽集中从一侧引出路基,引入坡脚观测箱内。记录、存档:将断面里程、单点沉降计埋设的具体位置、埋设深度、实验编号、单点沉降计编号、埋设日期、天气状况及安装人员记录存档。并作好相应的标示牌插在沉降板位置及导线布置位置。单点沉降计校零:一般35天待水泥浆凝固后测试零点。 (5)剖面沉降管:可采用专用PVC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柔韧性好,不易压碎;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导轮卡至于预埋剖面沉降管的十字导槽内,从一端按一定间隔依次读数,起始端管口标高采用水平仪按

17、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数据处理计算求出不同位置处地基的沉降量。埋设要点:剖面沉降管埋设在基底碎石顶部,在碎石褥垫层顶面开槽埋设,槽底采用5cn左右中粗砂找平,剖面管顶面回填5cn中粗砂并与褥垫层相平;剖面沉降管埋设时,应按设计用螺钉进行组装,导管用外接头连接至大于埋设长度约2m(两端各伸出1m左右),两端用管盖封住,并预先在导管内穿一条镀锌钢丝绳作测试时来回牵引沉降仪用;剖面沉降管内十字导槽方向应与地面垂直,两头应砌筑观测井,以方便观测并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同时应做好井内及其周围的排水;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6)智能弦式数码压力盒:

18、性能特点:采用振弦理论设计制造,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适于长期观测;采用全数字检测,信号长距离传输不失真,抗干扰能力强;具有智能记忆功能,传感器的型号、编号、标定系数在出厂时均被存储在传感器中,并可保存800次所需的测量参数,如测量时间、测点温度、压力值、零点参数及温度修正等;绝缘性能好,防水耐用;采用脉冲激振方式激振,测试速度快;接入综合测试仪进行测量,即可直接显示压力值,又可显示振弦频率,测量直观、简便、快捷。另外配备自动接线箱,还可实现无人职守测量。安装与使用:根据结构要求先定测试点和测试方向;使压力盒受力面(光面)与受力方向垂直安装,压力盒周围应有30cm左右细砂包裹并

19、压实;将导线沿结构体引出,最好采用保护套管保护;连接仪器与调零:将压力盒与综合测试仪的接线连接好,将相对应的应变值和压力值进行调零操作,并保存好记录资料。(7)智能测斜仪:仪器的组成:测头:测头内部装有高精度双轴倾角传感器,它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抗震性。测头上下有两组导轮,便于沿测斜管的导槽滑动,测头尾部有橡胶垫,防止测斜仪滑至测斜管底时受冲击力而损坏。电缆;电缆把测头和综合测试仪连接起来,它除了向内部倾角传感器供电和传输信号外,还是测头测试的刻度尺和测头拉动的绳索。为了使电缆在负重时有最小的长度变化,生产厂家采用了特制的设有加强钢芯的专用电缆。电缆上每0.5m的间距有标记,标记所示距离从测头的

20、两组导轮中点起记。电缆出厂前一端已经固定的与测头连接好,另一端有专用插头,测试时只需将插头插入综合测试仪测试接口即可。工作原理:在路基断面垂直埋设测斜管,测头沿测斜管中导槽缓缓滑动,有一定柔性的测斜管与被测路基同步倾斜,将形成一定的倾角,测头的传感器可以测出在某一处的倾角。测头的信号是以测斜管导槽为方向基准,在某一处测头上下导轮标准间距(0.5m)的倾角正弦函数即为倾斜量。综合测试仪可以直接读取导轮标准间距(0.5m)的水平位移量,配合导线的刻度读数,经连续多次测量,即可累加出任一处的总水平位移量。埋设与安装:钻孔:采用工程钻探机,一般采用直径108mm钻头钻孔,为了使管子顺利的安装到位,一般

21、钻孔都需要比安装深度深一些,它的原则是:每10m多钻0.5m,即10m+0.5m=10.5m,20m+1m=21m,以此类推。清孔:钻头钻到预定位置后,不要立即提钻,需把泵接到清水里向下灌清水,直至泥浆水变成清混水为止,再提钻立即安装测斜管。安装:把测斜管一根一根地连接到设计的长度,连接的方法是首先拿一根测斜管,在没有外接头的一端套上底盖,用自攻螺钉拧紧,就可以向孔内下管子,下一节,再向外接头内插一节管,这时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插到管子端平面相接为止,用自攻螺钉把它固定好,再用土工布缠绕2-3圈把接头部分全部包裹,最后在土工布两端用塑料扎带或细铁丝扎牢,以防止泥沙等异物从接头部位进入管内,这样才

22、算该接头连接完毕,按此方法一直连接到设计的长度;管子安装到位后,需要调正方向后才能回填,调正方向的要求是,管子的内壁上有两对凹槽,首先需把孔口以上那节测斜管上的外接头拿掉才能看清管内凹槽,转到测斜管,使管内的一对凹槽垂直于测量面,再把管子压到位,盖上盖子,拧好螺钉就可以回填了;回填的原料是现场的中粗砂或细土,一边回填,一边轻摇管子,使之填实为止,回填速度千万不能太快,以免塞孔后回填料下不去形成空隙,最好隔一两天后再进行检查,回填料若有下沉再回填满即可,管子周围加之保护措施,方可放心待后测量。还需特别注意:第一:在下管子时为减少其浮力,可向管内充清水,一边下管子,一边充清水,直至能顺利的放到位。

23、清水也不能放得太多,否则管子会迅速下沉,使人抓不住而掉在孔中,无法继续工作。但管子全下到位置后,一定要把清水充满,这样做可以减少泥浆进入管内形成沉淀。第二:测斜管外面有一对凹槽,此槽是偏心的(为保证测斜管的精度,尽量减少扭角的产生,使连接方向按管子的制作方向连接)与外接头内的凸槽相配合后使管子插入,若插不下,把管子转动一个方向就可顺利的插入,因为该连接方法只有一个方向能插入,其余方向均插不进去。保养及注意事项:运输和使用时应请拿轻放,避免过大的冲击、震动而损坏;使用后应仔细擦干净测头及电缆上的泥水,尤其要保持导轮的清洁,导轮轴上应擦少许润滑油,以保持导轮转到灵活;综合测试仪要经常充电,使用前应

24、充足电,长期存放应每一个月补充一次电。5、变形观测方法及要求:(1)路基变形观测的一般要求:变形监测网按二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变形观测点的水准测量采用一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建立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在沿线施工已设水准基点的基础上,按距离不大于1增设水准点,水准基点应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水准点。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在两水准基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不大于200m、距路基中心距离小于100m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采用20mm长60顶端圆滑的钢筋打入土中,桩周上部3

25、0用混泥土浇注固定并编号。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二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将变形监测网与二等水准点联测,统一归化为二等水准基点上。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各种原始测量记录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2)观测频度要求: 所有观测元件埋设后,必须测试初始读数,在路堤正式填筑前,必须对所有元件进行复测,作为正式初始读数。路基施工各阶段沉降观测频度应满足下表要求:表: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

26、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10天3个月以后1次/2周6个月以后1次/月无碴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12个月1次/3月 测试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 (3)观测方法及测量精度要求: 所有高程水准测量应满足二等变形等级测量技术要求,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国家一等水准的要求:DS0.5型仪器,视线长度15m,前后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1.5m。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0.15mm视线高度最小读数0.5mm)。测量精度:1mm;读数取值0.1mm。 单点沉降

27、计采用智能型频率检测仪器进行测试,单点沉降计量程200mm,精度1%,灵敏度0.05mm。 剖面沉降采用剖面沉降仪进行测试,精度8mm/30m,灵敏度0.01mm。 静力水准仪采用智能型频率检测仪器进行测试,静力水准仪量程100mm,精度1mm,灵敏度0.01mm。 (4)元件保护要求: 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监测测试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观测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元件埋设前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码,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并做好观测箱的保护。 所有观测元件埋设时或观测过程中损坏应及时补埋或经设计、监理确认采取其它替代措施。 沉降板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

28、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凡沉降板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沉降板不受损坏。 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5)资料整理要求:所有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人工测试数据应当天及时输入电脑,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自动采集测试数据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时时监控。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处理。按照资料提交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9、汇总,绘制有关分析曲线及完成有关报告。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当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取卸载措施。观测数据及观测报告作为铺设无碴轨道前评判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及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6、变形观测结果的分析、评估:(1)一般规定:路基上铺设无碴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路基填筑完成或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时应继续观测;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措施。评估时发

30、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可进行必要的检查。(2)计算和实测沉降的比较:比较计算的总沉降量与实测总沉降主要目的是:审核设计阶段的沉降计算模型和参数是否符合实际;估计真实的路基压缩模量Es,以便确定铺设无碴轨道结构(自重)产生的附加沉降;如果施工期观察到的沉降明显大于计算沉降量,超过设计20及以上时,而且经过检查排除测量仪器和人为错误,可尽早检查修改设计,保证路基的工后沉降满足要求。由设计院提供相应观测断面的路堤本身变形量与地基总沉降量。计算和实测沉降值的比较:具体操作时,应对路基工点每一观测断面的各观测面(特别是路堤底部地基面)沉降绘制施工过程(包括观测期)沉降随时间发展的曲线,如下

31、图。在此基础上估计各观测面的最终沉降。对每一路基工点应制作沉降计算和测定结果比较表,如下表。路堤施工过程和完成后填土高h时间t沉降s曲线格式观测断面里程: 编号: 路填筑高度h(m)987654321 1 2 3 4 5 6 7 8 9 时间t (月) 0102030405060708090100沉降s(mm)沉降计算和观测结果比较表区段标号工点号沉降测定时间报告日期:观测面编号里程观测断面描述,包括观测断面类型;沉降测定时施工进行度计算沉降实测沉降地基总沉降基床顶面沉降地基总沉降基床顶面沉降沉降分析和观测结果比较应按要求及时送业主级咨询、设计单位,如果发现测定的沉降明显大于计算沉降,超过设计

32、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通知设计方、咨询方和业主,由咨询方组织进行分析讨论,确定原因,采取相应措施。(3)推导各观测断面沉降变形拟合曲线:为了尽可能准确的预测工后沉降,应对基床表层部(沉降观测桩或超载预压时为沉降版)观测的沉降进行曲线拟合,对路堤区段可根据路堤填筑完成后沉降观测桩(或在超载预压时为沉降板)观测的结果为基准。曲线拟合一般中心观测桩结果为主,路肩观测桩为参考。对路基横断面不对称区段(例如基底地面横坡1:5应相应考虑路肩监观桩测定结果。拟合曲线的推导一般以三个月为周期反复进行以不断逼近路基的真实变形状况。具体的说,在路堤完成填筑、安装沉降观测桩后,按规定的周期测定三个月后可根据三个月的

33、沉降观测结果推导第一个拟合曲线S1 (t)。根据这个沉降拟合曲线可外推(预测)六个月后的沉降S1(t=6个月),然后继续观测三个月,并检查第一次预测结果是否合理。然后根据总共六个月观测的结果推导第二个更接近时间的沉降拟合曲线S2(t),以这种方式不断逼近真实的路基变形发展。应当指出,在推导沉降拟合曲线时后期的沉降观测结果特别重要,应重点考虑。通常采用的沉降拟合曲线有以下几种:指数函数 双曲函数 其中:以路堤填筑完成后(沉降观测桩安装后)为时间起点(t=0)发生的最终沉降量(t=)。a,b:沉降拟合曲线的参数。如有更合理的函数形式,也可采用。对路基工点每一观测面应推导相应的沉降拟合曲线及参数,作

34、为预测工后沉降的基础。如果三个月内没有进一步的沉降发生,可在充分考虑所在工点和观测断面路基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征得各方统一后可考虑不再进行沉降拟合曲线的推导工作。(4)各观测断面工后沉降的预测:路基沉降预测应采用曲线回归法,并满足以下要求: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不少于3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多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2;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经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最终的沉降预压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式中: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时间t时预测的最终沉降值(时间起点t=0为沉降监测桩安装后监测算起

35、)。在观测沉降三个月后(以完成路堤填筑埋设沉降观测桩为始点),即完成第一个拟合曲线推导后可进行第一次工后沉降预测。为了进行工后沉降预测,除了对路基工点各观测断面以迭代方式确定相应的沉降拟合曲线s(t)外,还应根据具体施工组织计划确定以下时间点:预计铺设无碴轨道时间点T0预定运营完成的时间点T3(100年)工后沉降(不包括交通荷载引起的附加沉降)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为路基在铺轨后发生的沉降。铺设无碴轨道结构自重发生的沉降,一般很小,影响深度很浅,而且完成较快。可根据传统方法计算确定。如果实测总沉降明显小于计算值,可相应提高路基压缩模量计算值。路基各个点每个观测断面的工后沉降可由预估。其中由以确定

36、的沉降拟合曲线外推确定,可以由反推的路基压缩模量估算。对每个路基工点的各个观测断面应分别预测其相应的工后沉降并填写以下表格工后沉降预测表区段编号:工点号:预测时期计划铺轨时间T0:计划完成运营时间T3观测面编号里程观测面状态说明工后沉降计算值根据沉降测定结果预测的工后沉降部分S(T3-T0)估算轨道结构自重引起的附加沉降工后沉降表格中的工后沉降计算值由设计院提供(5)铺设无碴轨道技术条件的评定:对每个路基工点应以三个月为周期根据最新推导的沉降拟合曲线进行工后沉降预测至少两次以上,并检查所有观测断面的预测工后沉降是否满足一下要求:同时审核其预测工后沉降差异是否5,折角11000。此外,还应检查同一个观测断面前后两次工后沉降预测值的差异,如果其差值8,可以为预测的工后沉降具有足够的可言度。设计预计总沉降量与通过实测资料预测的总沉降量的差值不宜大于10.如果一个路基工点所有的观测断面满足以上要求,该路基基工点可以铺设无碴轨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