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贸易及不可贸易商品模型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1415417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0章-贸易及不可贸易商品模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10章-贸易及不可贸易商品模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10章-贸易及不可贸易商品模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第10章-贸易及不可贸易商品模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贸易及不可贸易商品模型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导论:不可贸易品引入的意义:导论:不可贸易品引入的意义:一一、定定义义:是只能在其生产国消费,不能出口和进口的商品。不可贸易商品的出现影响价格决定、生产结构和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二、不可贸易品的性质:其本国的供求必须平衡,如果供过于求,不能通过出口实现平衡。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差异不会导致国际需求的转移。三、不可贸易商品引入分析的重要意义:当贸易余额变化时,一个经济体的内部生产结构会改变。特别是吸收相对于收入的上升或下降时,经济中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的生产组合将趋于变化。因而结构调相对于以前更简单分析框架中更复杂更痛苦。第一节 可贸易性及商品分类一、决定商品可贸易性与不可贸易性的因素:运输费用形成

2、贸易的自然避垒。单位重量价值越高越具有贸易性。黄金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二、贸易保护的程度,关税与配给。人为的壁垒越厉害,贸易的可能性越小。、两种商品的划分是动态的,随自然与人为障碍的消除而发生变化。大农业、采矿业、制造业为可贸易品;电力燃气水、建筑、交通仓储、零售、宾馆、社区服务为不可贸易品。第二节 理论框架:TNT模型(可贸易与不可贸易商品模型)一、TNT模型的总供给假设劳动是唯一的投入,各个部门的生产都是劳动投入的线性函数Qt=a t L t (21.1a)Qn=anLn (21.1b)L=L t+Ln (21.2)L=Qt/a t+Qn/an (21.3)生产可能性边界PPF:这一方程可进

3、一步将不可贸易商品产出表述为可贸易商品产出的函数:Qn=anL(an/a t)Qt (21.4)这是PPF的表达式。见图21-1。斜率=(an/a t)=Pt/Pn.PPF的斜率是以不可贸易商品表示的可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接上页PPF曲线越陡,可贸易产品与不可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越大。在TNT模型中通常将不可贸易品表示的可贸易品的相对价格称为实际汇率。有:e=Pt/Pn.=an/a t (21-6)PPF曲线的斜率等于实际汇率的负值。在同质商品模型中实际汇率指EP*/P,产品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的比率。二、TNT模型的总需求这里只考虑消费决策不考虑投资支出。总吸收A为:A=Pt Ct +Pn Cn

4、。Ct、Cn.分别指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的消费水平。每种商品的消费依赖于吸收总水平和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假定Ct/Cn比例为固定的。图21-2图21-2表示居民的消费选择。其消费选择在OC曲线上。当A低时,支出位于B点,A大时,支出位于D点。OC线对市场均衡的决定有重要作用。三、TNT模型的市场均衡TNT模型假设,由于没有不可贸易商品N的进出口,N的国内消费必须等于其国内生产。相反,可贸易产品能够进出口,因此T的消费和生产可以不同。有以下重要关系:Qn=Cn ;TB=Qt Ct (21-7),即贸易余额等于可贸易商品的产出超过可贸易商品消费的部分。图示解释现将图21-1与21-2合在一起,

5、得到图21-3。在A点,不可贸易产品的消费与生产量由纵坐标表示,两者相等。对应于吸收点A的生产点在PPF线上的B点。在B点,可贸易品的产量大于消费量。该经济体有贸易顺差。在吸收点D上,存在贸易逆差。PPF与OC线相交的交点E是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均相等的点。实现贸易平衡。四、TNT模型中的借入和偿付运用TNT模型分析国际借贷。前面的章节指出一个时期的借款需要在以后时期偿还。也即当前的贸易逆差需要未来的贸易顺差(的现值)来平衡。但用TNT模型可得出一个新的关键结论:从借款到偿还的转换要求国内生产结构的相应变化。图示从贸易逆差到贸易顺差的转变涉及国内生产从图21-4中的F点向G点的

6、转移(G与B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在产生贸易顺差时,可贸易商品的生产增加,而不可贸易商品的生产下降。贸易顺差不仅由于需求的减少,而且由于供给从不可贸易商品生产到可贸易商品生产的转移引起。国民经济不得不进行一次大的资源再配置。智利的例子:智利70年代举债,80年代还债,贸易从逆差向顺差的转变,伴随着资源从不可贸易商品的生产尤其是建筑业向农业为首的可贸易部门转移,建筑工人大量失业。表21-1表明,从逆差向顺差转变的同时,建筑业的失业率从80年的18%上升到82-83年的51%和38%。调整是非常痛苦的。五、荷兰病只要国内支出水平有大的变化,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的生产转移就会发生。荷兰病,指由于居民拥

7、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或价值改变引起国民财富巨额变化时产生的一种影响。荷兰病的解释资源发现或资源价格变化引起的财富变化的影响非常大。荷兰病源于荷兰天然气资源的发现,出口剧增,本币对外币升值,减少了其他出口商品,尤其是制造业产品的获利能力。图示:资源发现的影响假定一国发现石油。在此前,它的出口产业是制造业。图21-5中,石油发现表现为可贸易产品增加Q0,表现为PPF线向右移动。假定在发现石油前,该国没有外债,均衡点在交点A。石油发现后,均衡点在B点。石油发现引起需求的扩张(反映财富增加),需求扩张引起对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的消费增加。国内收入与支出增加的影响不可贸易商品的生产从QnA增加到QnB,可

8、贸易品生产也增加,但情况更复杂。在B点,传统非石油可贸易品的生产在QTB水平上,石油生产在 Q。水平上。总可贸易品量为QTB +Q。石油发现前后的三大变化:在比较石油发现前后的可贸易品生产时,有三个发现:第一,非石油贸易品生产下降;二、石油生产从零增加到Q。;三、整个可贸易品的生产从QTA 增加到QTB+Q。荷兰病指由于石油的发现,非石油贸易产品生产下降的事实。荷兰病的一般含义:指一次重要的石油、天然气、钻石或其它自然资源发现可能导致传统(可贸易品)制造业的萎缩。自然资源增长的正的财富效应将资源从传统的可贸易品的生产领域转移到不可贸易品生产部门。对可贸易品的更大需求只能由进口增加(国内生产的真

9、实下降)来解决。哥伦比亚的案例70年代后期的石油输出国家,拉美的哥伦比亚咖啡价格上升。书P960-963。咖啡价格上升5倍,出口收入增中3倍,建筑与政府机构大幅度扩长,可贸易商品制造业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第三节 可可贸贸易易商商品品、不不可可贸贸易易商品和价格水平商品和价格水平一、价格、工资与生产率差异富国的价格水平比穷国“更贵”。国与国价格差异大部分在于不可贸易商品。为什么富国不可贸易商品更贵呢?一个明显的答案是他们的工资更高。TNT模型给出价格差异的很清楚的解释。1、价格差异的产生:PN差异我们用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比较两国的价格水平。P与EP*是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表示可

10、贸易商品的权数,1-表示不可贸易商品的权数。有:P=Pt+(1-)Pn EP*=EPt*+(1-)EPn*(21-8)假定可贸易商品中存在PPP,Pt=Ept*因此,只有Pn Epn*时,才有P EP*。因此,在两国可贸易品间存在PPP时,两国价格水平的差异只能是PN的差异。2、不可贸易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工资水平与可贸易商品价格相联系。有Pt=w/a t w=a t Pt。这一等式用可贸易商品价格和可贸易商品生产率系数表示工资水平。不可贸易商品的成本由生产一个单位N耗费的劳动成本决定。因为生产每一单位N需要1/a n 单位的劳动,所以劳动成本是W/a n,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为Pn=w/a n,

11、由于 w=a t Pt,合并这两个式子,得到 Pn=Pt(a t/a n)(21-10)其中不可贸易商品价格只是可贸易商品价格的倍数。3、PN取决于贸易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这个倍数取决于两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外国,对应的式子是:EP*n=Pt(a*t/a*n)在可贸易部门,a t高时可贸易商品价格也高,工资也高。高工资意味着不可贸易生产中的高劳动成本,因此a t 高意味着Pn 高。而不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意味着单位产品劳动消耗少,因此a n 高意味着Pn低。国别价格差异的原因非贸易品价格依赖于两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a t/a n)。从(21-10)与(21-11)中可见,当(

12、a t/a n)(a*t/a*n)时,国内经济比国外要昂贵,(a t/a n)(a*t/a*n)时,国内经济比国外低廉。即一个国家可贸易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比国外高时,其物价相对也高。这里重要的是两个国家的相对生产率而不是劳动生产率绝对值差异。可贸易与不可贸易劳动生产率两国相同场合:如果可贸易与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都是国外的两倍(a t=2a*t,a n=2 a*n),工资也将是外国的两倍,但不可贸易商品价格两国将相同。因为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是相同的。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比国外高的场合:如果可贸易商品生产部门本国生产率2倍于国外,但不可贸易部门与国外相同(a t=2a*t,a n=a*n),由

13、于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国外一样,工资是国外的两倍,因此国内价格将比国外高。不可贸易部门生产率比国外商的场合:如果可贸易生产部门生产率与国外相同,不可贸易部门是国外的两倍,(a t=a*t,a n=2 a*n),则用统一货币表示的工资在两国一样,但不可贸易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低于国外,因此国内价格低于国外。富国与穷国价格差异原因:富裕国家的商品劳务比贫穷国家贵不在于劳动成本高(因为劳动生产率也高),而在于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可贸易商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相对不可贸易部门越高,该国不可贸易商品价格水平相对就高。固定汇率下的通货膨胀差异实证表明:生产率提高促进一国富裕的场合,可

14、贸易部门的生产率增长最快。富裕国家比贫穷国家的价格水平更高不是因为他们在一般意义上更富而是因为他们的富裕表现为一种不平衡的形式,可贸易品生产部门的生产率相对于不保贸易品生产部门更高。通过固定汇率联结的国家在可贸易商品上有相同的通货膨胀率,但快速增长国家将有更高的通货膨胀,因为其不可贸易品有更高通货膨胀率。二、不同国家实际收入水平比较1、比较方法:比较收入的通常方法是比较两国同种货币的名义收入Yus与YI/E比,正确的是用PPP计算,即(Yi/PI)Pus。PI/Pus为PPP汇率。市场汇率夸大了富国与穷国的差异,但经过调整后的差距仍然很大。埃与瑞士相比:114:1与30:1。2、国际比较中有实

15、际意义的原则:(1)用美元计价,富国物价水平高,也就是说商品和劳务要更贵,这是因为富国的可贸易生产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2)在P/EP*趋于增加的意义上,高速增长的国家本币实质上在升值。接上页(3)对于由固定汇率制度联系两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国家会有更高的通货膨胀。(4)人均收入的美元比较会夸大富国与穷国的实际购买力差距,因为富国的物价一般比穷国高。第四节需求冲击与实际汇率一、经济调整 前面相对价格的决定中,需求不起任何作用。现研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中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这时,贸易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由技术和总需求共同决定。生产函数与生产可能性边界:Qt=Qt(Lt,Kt)(21

16、-12a)Qn=Qn(Ln,Kn)(21-12b)设资本固定不变,劳动边际生产率递减。生产可能性边界PPF向外凸出。曲线任一点的斜率为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所导致的另一种产品数量的减少,是其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也是两者的相对价格在竞争条件下,机会成本等于以不可贸易商品表示的可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当Pt/Pn高时,企业决定生产更多的可贸易品,如图21-9的A点,反之,相对价格低时,企业生产较少的贸易品,如B点。以不可贸易商品价格计算的GDP:有:Q=Qn+(Pt/Pn)Qt.(21-13)GDP是两种产品价值之和。可贸易产品的价值(Pt/Pn)QTB用Y轴上的QNB到QB线段表示。其长度等于QBT与斜

17、率的乘积。QB值表示用国内非贸易品计量的国内总产出。相对价格与生产结构的关系假定居民仍以一定比例将支出花在两种商品上,并不受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现看相对价格和经济中生产结构的相互作用。在图21-10中,假定消费位于B点,生产必定处在A点。存在贸易逆差。接上页可贸易与不可贸易品相对价格是A点的PPF斜率。国家向外举债。最后为偿还外债,经济必须从逆差转变为顺差。这种调整将会引起两种产品消费的下降,贸易品生产增加,不可贸易产品生产的下降。调整时消费从B点向D点的转移。生产从A点向E点转移。E点与D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因为消费支出减少,可贸易品相对价格上升。这由E点斜率表示。调整的经济学含义:调整过程的

18、经济学含义是当总需求下降时,对不可贸易商品需求的减少会导致不可贸易商品部门的失业增加;不可贸易商品相对于可贸易品而言价格下降;不可贸易商品相对价格下降(可贸易品相对价格上升)促使可贸易品生产企业雇用不可贸易商品生产部门中失业的劳工。可贸易品相对价格的上升是不可贸易商品部门辞退工人、可贸易部门雇用工人的信号。调整涉及消费、价格和生产三方面:经济的结构调整不仅需要生产的调整,而且需要相对价格的调整。具体讲,从贸易逆差到顺差的转变要求:1、消费相对于收入的减少;2、实际汇率贬值,本文为贸易品价格相对非贸易品价格上升;3、生产从不可贸易商品向可贸易商品转变。二、可贸易与不可贸易模型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考虑

19、价格粘性。如果消费下降但PN向下呈现粘性,生产不会移动到E点。随着对不可贸易商品需求的下降,其生产下降,但可贸易部门的生产不会增加。结果生产可能位于X点。X点在PPF内部,意味着存在失业。接上页可贸易商品的生产不增加。最后失业对W和PN产生向下的压力,PN下降,可贸易商品生产最终会增加到E点。这时政府可以通过本币贬值,通过提高PT而不时降低PN,来实现调整。这是需求紧缩情况下进行货币贬值的主要论点。三、贬值与结构主义的批判如前所述,当名义价格(或W)呈现刚性时需要通过净出口的增长来纠正不平衡时,货币贬值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结构主义经济学家反对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即使相对价格改革,经济的生产结构在短期内也可能呈现刚性。可贸易商品相对价格的增加不会使可贸易商品生产迅速增加。接上页结构主义强调增加出口能力存在着时滞,可贸易品生产能力可能已达到上限,在短期内无法提高产量。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21-11。时滞可能来自生产过程的专用性技术特征。贬值对需求的收缩影响结构主义者指出贬值对需求的紧缩影响。需求紧缩的一个渠道是贬值对实际货币余额的影响。汇率的下降导致物价上涨,价格上升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在IS-LM模型中表现为IS左移,总需求下降。第二个渠道通过再分配效应。名义工资呈现刚性时,贬值使收入从工人转移到资本家手中,但是工人具有比资本家更高的消费倾向。总需求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