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底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21409101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沟底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沟底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沟底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沟底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沟底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调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沟底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调查报告 山峡变平原 平畴千顷田&md;沟底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调查报告 沟底村位于山西阳城县北留镇,东连泽州县,北依沁水县,西南与史山、皇城两村相邻。全村国土总面积442公顷,其中耕地60公顷,人口05人。 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凭借其优厚的地下煤炭资源发展经济,由贫困走向富裕。然而近年来,该村煤炭资源日趋枯竭,主要经济来源面临干涸断流的趋势,全村人民生存受到危机性的挑战。 面对挑战,沟底村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以建设高效农业产业化基地为目标,启动二次创业,大规模地进行治山、治水、治沟,退耕还林,复垦矿区土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走上了一条持续发展之路。

2、此举,对于山西依赖煤炭资源发展经济的农村进行矿山复垦工作,走持续发展道路,极具典型借鉴意义。 为此,我们对该村一年多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调查,现就此作出报告。 一、因地制宜 科学决策 沟底村是一个典型的依托煤炭资源富裕起来的农村之一。地下煤储量原高达00万吨。凭借这一优势,985年到1986年,县、镇、村*相继在境区内兴办起山城、左岭、王街、沟底、香园沟五座煤矿。其矿点数量在阳城全县农村位居榜首。其中,该村所属香园沟煤矿年均产煤9万吨,年均产值00余万元。 从15年以来,煤炭产业始终是该村经济实力的骨干支柱,收入占到全村经济总收入的90%左右。同时,村民依托当地煤矿布点多的便利

3、条件,男劳动力几乎全部从事务工劳动,使之成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煤炭产业的高收入,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小康富裕,而且使该村公益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0年起,该村先后投资150余万元,修建了村办公大楼,兴建了新型小学校舍,硬化村道路三公里,兴办了近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配备了一整套文化娱乐设施,还修建了40栋现代化的居民住宅。另外,该村6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领取固定工资,得到了老有所养;考取中专以上学校的学生,一律享受不同等级的助学奖励金;村民不仅不负担任何集体公益事业的费用,而且,逢年过节均有物质福利。 然而,由于十多年来境内五个矿点的竞相采挖,乃至在急功近利思想支配

4、下的掠夺性开采,导致该村三号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其中,该村村办香园沟煤矿到xx年已无煤可采,只得停产关闭。其它四个矿点也必将紧步后尘。随之而来的后果是:沟底村的经济支柱已呈风雨飘摇之势,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将失去依靠。村民们担忧地说:过去&lsqo;乌金’换黄金,沟底一步一层天;如今&qu;乌金rsuo;已挖空,沟底今后靠什么。 在此危机面前,沟底村不是左顾右盼、无所作为,而是面对危机积极应对,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决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 xx年元旦的钟声刚刚响过,该村召开了党员会、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就农业综合开发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

5、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必须拥有一定的土地实力作基础。而土地正是沟底的劣势,全村原有耕地几乎全部在山岭上,且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如果依靠原有耕地发展农业经济是不可能走向富裕。一是土地质量极差。原有900亩耕地85以上为沙质土壤结构,透水性强,贫瘠易旱,即使风调雨顺年景,每亩产粮不过百公斤;久旱年头则大部绝收。改良土壤,既不现实,更不合算。 二是水土流失严重。全村9%以上的耕地坡度均在25度以上,难以保水、保肥;同时,一到洪期,地里的禾田必将打了水漂。 三是耕作条件维艰。其显著特点是,人为改善落后的交通道路环境,计划投资47万元,修筑田间道路13条。 、高科技农业园区。 为发展

6、高科技农业,规划樊水沟40亩新造沟坝地全部实施大棚生产,以栽培具有高产高效、且科技含量高的优质品牌蔬菜及高营养食用菌为主要产品,发展高科技农业。 、发展旅游观光业。 该村北部老母掌(因山形形似母指掌部而得名)为清代名相陈廷敬之母的避暑山庄之地,且至今那座一进三院、占地600多平米的古代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尽管三百多年它饱经沧桑,但仍不失其昔日雍容华贵之貌。开发它很有价值。为此,规划此处在维修避暑山庄的基础上,修建休闲度假村一所,两层小楼5栋,作为游客到皇城相府观光后的休闲下塌之处。同时,以此为据点,开通旅游线路一条,让游客在休闲之际尚可巡游观光。此工程计划x年筹建,xx年完工,总投资xx余万元。

7、 上述八项工程是一个美好的蓝图,全部完成后,沟底将是一个富裕而秀美的锦川(沟底古称锦川)。 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沟底村的干部群众提前介入,及早动手,于年月初,在工程规划过程中就紧锣密鼓开工建设。 工程上马后,首要的困难是资金问题。尽管沟底村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然而,数千万元的巨额投资不可能全部拿得出来。为此,沟底村发出集资创业的号召。全村群众积极响应,不到一个月时间,就集资122万元,同时集体筹资7万元,购买了挖掘机、推土机、铲车、汽车以及空压机等大型机械六部,首先使填沟造地工程如期进入实战阶段。 xx年4月,填沟造地骨干工程启动运转。樊水沟上下,机声隆隆,车水马龙,艰苦奋战,热火朝天。无论

8、是酷暑盛夏,还是冰雪严冬,人歇机不停,造地不停步。深沟被一截截淹没填起,平畴大田被一段段建起。 x年月,老母掌沟塘坝工程通过投标承包,按照图纸设计开始上马。引水隧道工程相继进行。 与此同时,沟底村在春、秋、冬三个季节,全民上阵,大搞植树造林,决心让一道道山岭披上绿装。 hli;&hllp; 三、众志成城 好梦初圆 经过一年零六个月的艰苦奋战,沟底村的农业综合开发好梦初园,八大工程初现端倪。 填沟造地工程是沟底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骨干项目,工程之大,旷古未有,为此,他们以极大的精力和投入进行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动用土石55万方,投资3余万元,在樊水沟造出土地160余亩;同时,在xx年春季全部进行

9、了培熟,并分别种上了玉米和蔬菜,使偌大一块北国平原展现在沟底群众面前。他们按照计划,再战今年一冬,使樊水沟下段80亩大田如期实现。 塘坝工程到目前基本建成。坝高23米,坝长120米,坝顶宽5米,工程总量1.3万立方。 这项工程,不仅为农业产业实现水利化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且其坝基为将来开通旅游线路打下了基础,同时为老母掌发展旅游业打开了交通大门。 经济林与生态林工程历经一年时间,已建成林业生产基地1030亩。其中,退耕还林43亩,植造晋龙一号、二号核桃优良品种4000株,占应退耕770亩的近60%,x年底将全面完成退耕任务。水土生态涵养林已建成0亩,占计划150亩的4%,植造侧柏10万株。 排洪

10、渠工程现已完成30余米,占工程总量的10。 引水隧道工程全长160米,净高4.2米,宽4米,工程总量6000余方,现已基本贯通。 田间道路工程是农业机械化的必由之路。为此,该村经过去冬今春的建设,投资4.7万余元,建成交叉成网的田间道路13条,总长5公里,使昔日的羊肠小道变成车辆驰行的宽阔大道。 旅游休闲度假村工程目前已与沁水县郑村乡王街村初步达成联合开发的意向(因老母掌属王街村辖境),并以皇城相府旅游景点为轴心,与周边史山、郭峪、大桥等村联合发展旅游产业,以此形成规模性的产业基地。 此外,高科技农业园区也正在筹划设计之中。 四、几点借鉴 总结沟底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的大胆发展思路与成功实践

11、,在以下四个方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必须由资源型向持续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就阳城而言,大凡富裕起来的农村,普遍是依托地下资源,很少在地面资源上作文章,尤其是土地资源。这些村重工轻农,弃耕土地,撂荒耕地,形成恶性循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煤炭资源是有限资源,挖空后何以生存。沟底村力开先河,并为此提供了成功范例,值得借鉴。 第二,因地制宜,大胆作为,是沟底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鲜明特点。在当今经济大潮中,填沟造地往往要被人们视为在做学大寨的蠢事。当时,这一举动,不仅在少数村民中,而且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对此都顾虑重重。然而,沟底的干部认准了一条理,那就是,没有土地,就没有赖以生

12、存的基地。沟底的实际,就是要造地,造出地,千秋万代是金板。否则,他们就无法生存。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值得借鉴。当然,各地都有自己的实际,不可能照搬沟底的模式去发展,但因地制宜、走持续发展之路却是永恒的。 第三,危而思进,艰苦创业,是沟底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前进动力。他们在富裕起来之后,不是高枕无忧,而是敏锐地审视到失去煤炭资源后的严重危机,从而积极应对、大胆作为。填沟造田就是一项积极应对危机的成功实践。它利在当今,造福后代。如此巨大的工程,平畴数十公顷的高效农田,无论在沟底,还是在阳城全县,绝无仅有。我们深信,规划全面实现后,沟底村必将是一个山上山下一片绿,北国水乡赛江南的富庶之地。 第四,德政工程,民心所向。沟底村的这一有效作为赢得了民心,凝聚了党心。工程开始之初,虽然在少数村民中存在着疑虑,但随着工程建设的突飞猛进,特别是偌大一块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之后,沟底的群众振奋起来了,纷纷自觉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同时,不少村民还主动提出再集资的要求。令人欣慰的是,在村办香园沟煤矿行停产关闭的一段时间里,沟底村曾一度人心恐慌,民心不安。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后,尤其是当群众看到广阔的前景后,思想焕发,一心创业,使全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 第 7 页 共 7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