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试题:课时功课35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21395841 上传时间:2021-04-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试题:课时功课3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试题:课时功课3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试题:课时功课3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试题:课时功课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试题:课时功课3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试题:课时功课35【一】 1、(2018 年温州市八校 考 ) 右 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 ” ,一位清朝官 用一 条 ( 上面写着“西方先 技 ” ) 粘在 上。以下表述与 漫画的 意 一致的是()A、“以忠信 甲胄,以礼 干 ”B、“ 其体而求其用”C、“然欲自 ,必先理 ”D、“自 以 兵 要, 兵以制器 先”解析:根据 干信息可知,清朝官 主 用“西方先 技 ”来修 封建制度, 是洋 派的根本主 。 B “中体西用”的思想主 正是洋 派的核心主 ,符合要求; A 是 固派的主 , 排除; C 和 D 然也是洋 派“求富”和“自 ”的主 ,但是在当 具有 步

2、意 ,不符合 干“ 意 ”的要求,故也 排除。答案: B2、(2017 年 坊一模 ) “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 政于 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 而戒虚, 定而后 ,此其体也。A、地主 改革派”提出 一主 的是中国近代B、地主 洋 派()C、 新派D、 革命派解析:分析材料主 学堂、 院、“君民一体”等, 合所学,符合 新派的主 , 新派在 上主 展民族工商 ,与外国 行商 ;在文化上主 学校,学 西方自然科学知 ;在政治上主 革新, 行君主立 制度等,此 。C答案: C3、(2017年淄博一模) 雷 :晚清的悲 就在于没有大灾 , 治者就不会主 革,非要在一 大灾 以后才不得不 革。以下促使

3、清政府 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A、 片 争失 B、太平天国运 冲 ()C、甲午 后危局D、辛丑条 解析:抓住“首次政治改革”关 信息, 干所指的 史事件 是 新 法, 合所学知 ,可知,正确 是 C。答案: C4、 (2017年莆田 ) 美籍 人学者 馨保在林 差与 片 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 世 的中国政治家中,林那么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 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 章早【二】三代人的 ,林那么徐就已提倡和 了向蛮夷学 的自 运 。 ” 一 述表达的史学 点是 ()A、革命史 B、社会史 C、全球史 D、近代化史 解析:林那么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出向西方学 的第一步。西方学 的思想推

4、了中国近代化。答案: D5、 ( 河北省唐山市2017 届高三年 摸底考 ) 王国 在 到清代学 :林那么徐向“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之学新。”以下各 中表达“道咸之学新”的是()A、 纂古代最大的 B、早期反封建思想 生C、 夷制夷思想的形成D、托古改制思想的 播解析:“道咸之学新”指道光、咸丰年 形成的以林那么徐、魏源 代表的向西方学 的新思潮,提出“ 夷 技以制夷”思想,启迪人 面 ,重新 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答案 C。答案: C6、( 河南省 壁高中2017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林那么徐在广 禁烟期 曾提出 、仿造近代 的建 。 一 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 , 道光帝都斥之 “一

5、片胡言” 。由此得出的 不包括 ()A、林那么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有 之士已 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C、向西方学 的新思想面 被扼 的危 D、“中体西用”的思想未得到 治者的重 解析: 从材料中第一句 可知 AB正确;从 干第二句 可知 C 正确。“中体西用”是洋 运 的指 思想。答案 D。答案: D7、 ( 江 省武 高中 2017 届高三十二月考 史 ) “守 祖宗之法是常常同民族主 ,同 国之情 在一起的。 不合理的 西被合理的 西掩盖着, 于是而能成 清 , 成 公 。 固的人 借助于神圣的 西而居 ,迫使改革者回到老路上去。 去我 是 二者的同一性。但从两者的冲突、争 之

6、尖 程度来看,光 一点是不全面的。”文中“两者的冲突”是指中国近代 史上的()A、洋 派与 固派 B、 新派与 固派 C、革命派与保皇派 D、 克思主 与 本主 之争解析:从材料中的“守祖宗之法、 固的人 占 、改革者、二者的同一性”等信息及争 的背景是民族危机的加 等,可知是近代前期洋 派与 固派的争 。二者 然在 治的方式手段上不同,但是根本目的都是要 清王朝的 治。答案 A。答案: A8、 ( 江 无 市惠山区2017 届高三 合考 史) 民国 期有人撰文 :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 被那无数吃 孔孟的老 子 跳脚痛 ,怪他不 。”上文中“

7、洒水清道”的人 是()A、王 B、康有 C、梁启超D、 独秀解析:从“民国 期” “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可以分析 位思想家把批判矛 准了封建社会的正 思想儒家思想,正反映了新文化运 的特点, 位思想家 是 独秀, 选 D 。A 王 属于19 世 60 70 年代的 新思想家;BC 康、梁属于 19 世 末 新思想家, 新思想家不敢公开反 封建儒学思想, 曾利用儒学思想来宣 新 化思想,所以可以排除 些思想家。答案 D。答案: D9、(2017 年合肥 ) 李 章自嘲 “一生 雨裱糊匠” ,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 是 ()A、清朝封建 治西方先 科技B、清朝封建 治君

8、主立 制度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D、清朝封建制度养兵 兵之法解析:此 考 学生理解能力。洋 运 的核心思想是“中学 体,西学 用”,即学 西方先 科学技 来挽救封建 治, A。答案: A10、 (2017 年北京丰台期末) 复翻 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 ,宣 “物 天 、适者生存”思想,其目的是()A、倡 社会 革B、鼓励 展民族工商 C、与外国人 行商 争D、适 外国侵略中国的社会 解析:解答此 首先要理解“物 天 、适者生存”的含 ,从社会 展的角度分析可理解 ,列 加深 中国的侵略,中 民族必 起来自救自 , 革社会, 才能 脱外来 迫,否那么落后就要挨打, A 符合要求。答案: A

9、11、(2017 年安徽合肥一模 ) “ 者不察,以中国之人 法西人 深可耻此 甚 ,夫天下之耻,莫耻于不假 人。 西洋各国,数十年来, 求 船之制,互相 法,制作日新,独中国狃 ( 拘泥,狃音扭) 于因循 ,不思振作,耻孰甚焉!”根据材料判断作者 是()A、慈禧太后B、奕 斤C、康有 D、 中山解析:材料 中国 向西方学 ,而且注重学 西方的“ 船之制” , 明他 主 学 西方先 的科学技 ,由此判断属于洋 派。答案: B12、(2017 年湖南 沙模 ) 康有 曾上 光 帝: “臣 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 ,君民争 之 ,未 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 革三次,君

10、主再复,而 八十年。” 明康有 革命的 度是()A、 成革命, 革命流血是 得的B、 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 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 革命,革命不利于 行民主共和解析:康有 主 通 改革建立君主立 制, 反 革命和暴力手段。 材料信息也正是表达出康有 革命的反 。答案: C13、 (2017 年江 南通二模) 康有 曾上 光 帝: “今那么万国交通,一切 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 机器之世,多机器那么 , 少机器那么弱, 与机器不相容也。” 明 新派 上要求()A、改革社会 尚B、吸收世界文明C、 展近代交通D、主 机器生 解析:近代中国已 落后于西方, 挽救中 民

11、族危机,中国的知 分子 极探索。向西方学 的 次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逐 深入。 然材料中提及社会 尚、近代交通等,但其 是向西方学 ,吸收世界文明, B 。答案: B14、 (2018年湖南省 沙一中月考) 以下表格中的言 客 反映了当 不同政治派 的思想 向,其共同 求是()1865 年李 章 :“机器 造一事, 今御侮之 ,自 之本。”1894 年 :“西人以商 ,欲制西人以自 ,莫如振 商 。1903 年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 年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 悟努力,万万不会 持。A. 中国工 化B、 行民主政治”C、推 中国近代化D、

12、启蒙与救亡并重解析: 近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 工 化和社会思想理性化。李 章、 主 学 西方的工 和商 ,章太炎主 革命,梁启超主 启蒙,只有 C 全面反映了表中不同人物的共同思想 向,故答案 C。答案: C【二】非 15、 以下材料: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 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中国欲自 ,那么莫如学 外国利器,欲学 外国利器,那么莫如 制器之器, 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 巡 李 章致 理衙 原函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 政于 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 而戒虚, 定而后 ,此其体也。 船、火炮、洋 、水雷、 路、 ,此其用也。中国 其体而求其用,无 竭蹶 步,常不相及;就令 成

13、行, 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盛世危言自序材料三李 章在 友人的信中 :“中国 弱, 由于患 。 西洋方 万里,数百里之国, 入 以数以万 ,无非取 于煤 五金之 、 路、 信局等。 ” 回答:(1) 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什么 的主 ?(2) 洋 运 提出了怎 的批 ?你 他的批 是否有道理? 什么?(3) 材料三 比材料一,李 章思想有无 化? 李 章的行 行 要 价。解析:此 考 学生的 理解能力。第 (1) 李 章是洋 派, 属早期 新派。第(2) 考 的 属性并 合材料二分析。第 (3) 材料三提出 民用工 ,与材料一相比是重大 展。答案: (1) 李 章提出学 西方重在学“器”、学技;

14、提出学 西方,重在学 制度。(2) 洋 运 “中学 体,西学 用”的思想 行了批 , 的“此其体也”就是 本主 政治制度。有道理。因 只有 革封建制度才能 国家的富 。(3) 有所 化,开始 民用工 。洋 运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 ,但是客 上刺激了 本主 的 展。16、 ( 湖北省黄 中学2017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以下材料,回答以下 。材料一 炎武是清代学 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 空 心性、剿 玄理的虚 之 , 决反 雕琢辞章、 故 的无用之学,他主 以 “修己治人之 学” ,代“明心 性之空言” , 学 不 要修 身心,更要达于政事。魏 宝 炎武与乾嘉学派材料二考 学在清代中叶达到了 峰

15、,它完全主 了中国的学 界。清代学者 丰富的中 文化 重新作了 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或者 没有 立什么重要的哲学学派。 他 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 者和整理者,但不是 造性的建 者。徐中 中国近代史第6 版材料三王国 在提到 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 型 ,就精辟地概括 :“ 魏二氏 上承乾嘉 之学,而有清初 老 世之志”,不 ,从根本上 ,他 表达了一种新的学 追求。中 文明史第四卷材料四泰西自十五世 文学复 以后,学者犹不免涉于 ,陷于空想。自倍根( 注:弗 西斯培根) 而始一 之。有明末叶,正中国之 空想之 代也。及 之亡, 、黄、王、 、 刘 子, 倡 践 用之学。得其

16、大者, ( 乾嘉 ) 君,同 蔚起,各明其一体。其 代与倍根同,其学 之 更,亦 相 。梁启超 中国学 思想 迁之大 材料五李 章 : “今那么 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 教,来往自如,麋集京 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 吞噬之 ,一国生事,万国构煽, 数千年未有之 局!”“今日喜 洋 ,乃圣之 。公等可不喜 ,鄙人假 亦不 ,天下 何 以支持耶?中国日弱,外人日 ,此 一人一事之咎! 此以往,能自 者尽可能自立,假 不自 那么事不可知。 ”他希望“士大夫留心 世者皆当以此 身心性命之学,庶几学者众而有一二杰出,足以 国而 。 ”苑 李 章 回答:(1) 据材料【一】【二】三 合所学知 ,概括

17、明末清初、清中叶、 片 争前后三个 段的学 思想 展的特征,它 在思想 展上面 的共同阻力是什么?(2) 材料三中“新的学 追求”具体含 指什么? 述其背景。(3) 梁启超曾总结清朝中期的学术发展,誉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对梁的观点进行评述。(4)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材料五,说明 19 世纪中期以来李鸿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新发展?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影响是什么?解析:此题考查清代学术思想,史实点与教材密切相连。第 (1) 问从经世致用考据学新思想萌发理清;第 (2) 问容易答成“经世致用” ,而应正确表述为“向西方学习” ;第(3) 问

18、从两者的不同 ( 本质上 ) 说明梁的观点不准确, 当然在治学方法上有相似之处; 第 (4) 问要看到李鸿章将学习西方化作实际行动。答案: (1) 特征: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潜滋暗长,提倡“经世致用” ;清中期,考据学繁荣,但没有什么新的思想成分;鸦片战争前后,新思想萌发。阻力:程朱理学。(2) 含义:向西方学习。背景:民族危机出现,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思想界死气沉沉。(3) 清代学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一样在治学方法上有相近之处。但乾嘉学者没有从传统思想体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文艺复兴那么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不正确。梁的观点(4) 新发展:认识到中国正处于深刻的内外危机和前所未有的时局变化之中;强调重视洋务;师夷长技以自强 ( 或“将学习西方落实实际行动上” ) 。影响: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进代化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