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1390530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80 大小:13.1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2部分人文地理RENWENDI L ID IW U D A N Y U A N第五单元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三年高考统计】考点分布2013 年2011 年全国卷I 浙江卷广东卷全国卷11北京卷天津春上海卷 江苏卷 广东卷 四川卷山东卷江苏卷浙江卷上海卷天津卷 上海卷 四川卷 山东基本能力福龙卷江苏卷重庆卷 广东卷 江苏卷 福龙卷 海南卷北京卷海南卷人口增K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迁移环境人口容量与考点人口合理容量序列第一济人口噌长与人口向延川 考纲要求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

2、布。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新 情 境|新 问 题|巧 呈 现|记忆更高效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I人类社会初期上增长卜分缓慢【产业革命后|增长速度加快:产力|1的发展|二战”后人u迅速增长.进人.人【|爆炸”时代 温馨提示 世界人口增长总体上表现出持续性、增长性、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的特征。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又称人口发展模式,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2.阶段划分及模式类型名称A:原始低增长阶段B:高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出生率快速出生率和死出生

3、率较高,下降,死亡率出生率进一亡率都比较死亡率明显持续下降并步下降,出生人口增高,自然增长下降,人口自达到低水平,率和死亡率长特点率低,人口规然增长率上自然增长率差距进一步模小,且波动丑,人口规模逐渐下降,人缩小,自然增较大迅速扩大口规模增长长率很低趋缓目前分目前,世界上坦桑尼亚、肯一些发展中德国、英国、温馨提示(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的水平结束。(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布极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尼亚等国家法国等西欧发达国家三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1.世界主要表现为

4、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和人口年龄结构失调。2.两类国家人口问题的比较X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大等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影响加大资源、环境和社会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压力,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产生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过重等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 温馨提示1人口数量增长速度的快慢三E要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取决于出生率,因此出生率高,人口增长速度并不一定快。昌 高频考点.层级通关 士J 士J 上J 认 知 全 通 透I考点1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

5、的人口增长状况一、必须读懂的引热门图示 配 有 动 态 课 件 演 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7高高祗丁模式F嵩祗甲一模茶产低荏底丁模式一 一(一 身 蛤 型 一L 4 传统型):(现代里).第四阶段死亡率(冢)3-430低增长阶般主 要 特 征:11主 要 特 征:出 生 果:主 要 特 征:人人 口 出 生 率;王 要 特 征:济 始 下 降,死 亡 羊:口 出 生 率 进 r:人口出生率1次 续 下 降 并 达 到::步 下 降,出生 较 高,死亡低 水 平,自然增长:率 和 死 亡 率 的2帝C(5 j,日I率迅速下降,洋 逐 渐 降 低,人;:差 距 进 一 步 缩然懵箕平1氐,:自然增长

6、率上 的 增 长 速 度 开:1小,自然增长人 口 规 模 小砧 减 缓.率 很 低,有些且 波 动 较 大.急剧增长.讪现时间:欧美发:;国 家 甚 至 出 现出 现 时 间::出 现 时 间:达 国 家一般在20:,人 口 零 增 长 或农 业 社 会 时业 纪50年 代 前 后;:负增长.期.产 生 原进 入 该 阶 段,一期;出 现 时 间:目因:生产力;广生标购.发 展 中 国 家 目 前,前 发 达 国 家 已水 平 低 抵;科 学 技 术 的屉 处 于 该 阶 段.:;进 入 该 阶 段.御 疾 病、自;发 展 使 食 物俨 生 原 因:生 活;:产 生 原 因:现帙由主岛能:供

7、 应 稳 定 增:水平的提高,社;:代 科 学 技 术 的7%s H&:长,某些疾金 和 家 庭 观 念 的:;进 步,使 人 类力 低,疑学;病得到控制,道 化,社 会 保 险,;社 会 的 经 济、频 繁,人们;人 口 死 亡 率,和 福 利 事 业 的 发;:政 治、文 化 发的 生 存 条:明 显 下 降展,国 家 人 口 政;展 进 入 了 一 个件 不 稳 定11 策 的 实 施 等询 阶 段二、必须突破的关键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利霹原始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劳动力低”模式)高,自然增长

8、率低,且波动较大动力的需求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传统型(“高低高”模式)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裕,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压力减小,就业机会较多,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三、必 须 掌 握 的 司 方 法 技 1 5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

9、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一低一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El%死出亡生率率自然增长率原 始 型 传 统 型 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2.5%)高(2.5%)低(VL0%)传统型高(2.5%)低(V1.5%)高(1.0%)现代型低(V2.0%)低(V1.5%)低(V1.0%)(4)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特征区分: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它所体现出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增长趋势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下所示

10、:比较项目扩张型(原始型或传统型)静止型(现代型)收缩型(现代型)示意图6 4 2 0 2 4 6百分数(%)6 4 2 0 2 4 6百分数(%)6 4 2 0 2 4 6百分数(%)四、必须研透的高考动向配有动态课件演示考点常考题型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利用人口增长曲线图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利用人口变化过程图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地区分布利用人口统计图表考查人口增长状况及影响因素 例 1 (2013浙江高考)下图为1950 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人口自然增长率(%.)0 10 20 30 、世界40302010

11、30 H2 0叁1 0 5 1950 年1970 年“1990 年12010 年50 40 30 20 10 0人口死亡率(%0)(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 确 的 是()A.1950 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 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 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 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B.C.D.思维流程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要想选出世界人口变化过程正确的表述,需从图中读出1950-2010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并对比分析其变化。要想判断图中代表北美洲的地区,

12、需明确图中四个地区1950 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及变化。第二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为 蛆1950 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出生率大于人口死亡率;1950 1970年人 口自然增长率上 升,人 口死亡率后降幅度最大;1990 2010 年人 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降低502 01 0人口出生率(米)人 口 自 然 增 长 率(。)0 10 20 30,、二 世 界 工 2、1950 年 1970 年 1990 年2010年50 40 30 20 10 0人 口 死 亡 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求。)ooO321人自增率亚口然长第为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为

13、幽 答案(1)D(2)C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人口问考 点2 I 阡一、必须突破的关键点1.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是由于过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状况造成的,而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又影响以后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分析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于了解人口再生产状况至关重要O项目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年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龄结构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趋势下降上升人

14、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 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等措施,严禁非医学鉴别胎儿

15、性别。(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o人口文化总体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的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还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解决我国目前人口问题首要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因此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二、必须研透的高考动向 配有动态课件演示人口问题解决措施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

16、男性比重偏高)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流动日趋活跃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例2(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1982年 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考点常考题型人口数利用人口结构统计图考查人口年龄结构量变化变化及影响及带来利用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表考查人口问的人口题问题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4 12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占总

17、人口比重(%)(1)图 中 信 息 反 映 出()A.1982 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 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 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 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思维流程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要想辨明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1982年相比发生的变化,需明确0 4 岁人口比重的变化,25 59岁人口比重变化,65岁及以上人

18、口比重的变化。第二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6 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出7%,出现老龄化现象1 9 8 2年4 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比2 009年慢一而二祠步X 7口两年的比重相差不大,但2 009年人总数大于1 9 8 2年,故该年龄阶段1 9 8 2年人口数年龄组(岁)80 8470 7460-6450 5440-443 g 3420 2410-140-41 9 8 2 年2 009 年4 2 0 0 2 4 6 8 1 02 009年老1龄人口比,重比1 9 8 2:年老龄人:口比重高彳说明2 009,年人口平1均 年 龄:高于1 9 8 2:年1 4 1 2 1 0 8 6比2 009年支

19、_占总人口比重(%)0-4岁占总人口比立比5 9岁的低,说 明1 9 8 2 -2 009年人口出生率下降第三步: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1982 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排 除A项;2009年4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1982年的高,排 除C项;1982年 的20 2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2009年的相当,而根据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可知,1982年的我国人口总数远不及2009年的多,故1982年 的20 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应比2009年的少,排 除D项。第题,本题可用直选法得出答案。根据上题分析,2009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社会养老负担

20、加重。答案(1)B(2)B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H行初1匕题组二高分瓶颈,专项提升障碍大突破配有动态课件演示读图析图能力(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如下列各图,主要用来反映人口构成(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等)、数量变化、迁移状况等。每种图示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不尽相同,而且表现内容在侧重点上也有很大差异。薮知典型囹东图1坐标图图3图2曲线图(或折线图)业洲69.7%大洋洲0.5%世界各大洲平均净增长人口所占比例明形图(19952000年)非洲12.0%欧洲1.0%北美洲9.2%美洲7.6%图5饼状图图6人口金字塔图 亿)(12.95亿)世界人口

21、 中国人口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2000年)考握判裱技巧人口统计图判读的一般步骤是:读图名一读坐标(或图例)一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 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一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1)坐标图判读时要注意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个柱子的数值,然后进行不同柱子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2)曲线图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数值随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的转折点。(3)扇形图和饼状图判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断其性质。判读时,也可比较各扇形的圆

22、心角大小。(4)三角形统计图判读时应首先明确三边就是三个方向的坐标轴。每一点所读出的三个数据之和应为100%。判读时可用“逆右顺左”四字口诀来进行,具体如下:三角坐标图数据沿逆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做平行于各底边向右的平行线,再读出数据。数据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做平行于各底边向左的平行线,再读出数据。(5)人口金字塔判读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关注塔型:不同的塔型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宽上窄的塔型反映出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过高的问题;上宽下窄的塔型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关注某年龄段所占人口比重,由此可以推知该年龄段人口出生时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或推知其人口发展中的某因素的变化

23、。关注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对比状况,由此可判断某时期男女性别比例状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用“裱 囹 规 范”典例(2013新课标全国卷I)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 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1)20世 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日本C.俄罗斯 D.德国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图名的关键词提供关键信息,图名表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人口要素统计状态,明确判读对象,本题图名隐

24、藏在题干中“某 城 市20世 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这里面有三个信息:统计范围(某城市)、统计年限(20世 纪80年代和90年代)、统计对象(平均人口年变化率)。这是一幅坐标统计图,坐标轴的纵轴表示人口年变化率,横轴表示自然增长、国内净迁移、国际净迁移和总人口增长四个要素。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明确图例是观察、区别点线统计状态、变化趋势的前提和可能挖掘有隐含的信息。本题没有单设图例,但从两图中的四个要素已很明确判断。分别判读出每一个柱子的数值及对应的要素,并对两图所代表的时间对比分析,比较其差异,分析其变化。作为统计坐标图,坐标的含义隐含着较多的信息。总人口增长与自然增长和迁

25、移增长有关,总人口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数增加,明确图中各要素的含义及其变化是分析该城市人口变化的前提和关键。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根据题目设问,分析图中所问及的人口指标的特点,观察图中各要素的变化,分析数据大小及变化,尝试表述规律。读图可知,该城市2 0世 纪8 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约为3%,而2 0世 纪9 0年代则不到2%,增长率是减小的;但其总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零,故人口总数持续上升;比较两个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知,2 0世 纪9 0年代略有增加;但 该 城 市2 0世 纪9 0年代国内净迁移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即人口净迁入量减少。第 四 步:析原理,找方法联系教材中的表述和原理,对

26、统计数据显示的规律进行解释,尝试寻求答题思路。该类图示常涉及的原理有人口增长模式的“三 率”特 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世界或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等。本题考查的原理主要是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经济因素既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又影响人口的迁移。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但该城市的国际净迁移人数较多,国内净迁移呈现负增长,再加上该城市人口总数较多,约1 3 0 0万,故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美国。第 五 步:组答案,防失误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容易出现的失误:一是在图中的数据或单位,是“万 人”还 是“百万人”,是“”还 是“。”;二是在描述结

27、论时语言的准确性,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注意和 人 口 移 动、人 口 流 动 的 区 别)”“人口分布(注意和人口密度的区别)”“持续上升(注意和波动上升的区别)”“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区别)”等。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准确读取坐标轴上四个要素的数值并对两个年代对比分析,区别清楚四个国家人口增长及迁移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等。答 案:(1)D (2)A/,应用提升加(2 0 1 4苏北四市联考)下 图 是 我 国1 9 5 3年 和2 0 1 0年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1)(2)题。44444444r+-8-7-6-5-4-3-2TY如一一b图6%4%2%0%2%4

28、%6%8%(1)据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b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a图表示1953年的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D.b图表示2010年的人口结构,。14岁男性多于女性(2)从1953年 到2010年,我国()A.人口增长模式不变 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人口增长加快 D.劳动力日益短缺解析:(1)D(2)B 第(1)题,a图反映的是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图是接近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接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a图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不

29、到7%,老龄化问题不明显;b图0 4岁男女人口比例相当,但10 14岁人口比例男性高于女性,总体上0 14岁男性多于女性,因此选项D正确。第(2)题,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但 是20 5 0岁年龄段人口比重大,劳动力人口多,因此选项B正确。曷 知 能 训练,落实体验 锦堂对卤称百炼方成钢题组一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增长状况1.(2013 广东高考)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表。据表可知()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km2)2010 年 0 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14319.57275印度1.

30、438930.66366法国0.711818.47885美国0.93420.17681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 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 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解析:选D 读表可知,2009年中国的人口密度为143人/kn?,而印度的人口密度为389人/k n?,印度人口密度高于中国,故A错;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为3,而2009年美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为5,故B错;2010年中国。14岁人口比重为19.5%,与美国的最接近,故C错;2000 2010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长

31、率为0.6%,为四个国家中最低,故选D。(2011四川高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2 3题。(注:数据来源于全国人口普查)2.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解析:选A 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选 项A正确;该省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但降幅并不大,选 项B错误;由于该省的自然增长率较低,因此其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主要依靠人口的迁移(人口的

32、机械增长),选项C错误;2000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2 223.45万,2010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3 216.80万,十年来,城市人口约增长44.68%,选项D错误。3.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解析:选D 从图中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在下降,但仍为正值,因此总人口仍会继续增长,选 项A错误;水利工程的移民以就地安置为主,选 项B错误;根据题中“我国西部某省”和常住人口数量可知,该省为四川省,重庆市于1997年已成为直辖市,故该省2000 2010年常住人口

33、减少与省级行政区域缩小无关,选项C错误;由于该省区人口总量大,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造成大量人口外迁,故选项D正确。题 组 二 人 口 问 题,L l老龄(65岁以上)人口数 十4.(2012广东高考)老少比=少儿(0 14岁)人口数义10。卜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A.波兰 B.西班牙国家0-1 4岁人口比重(%)老少比波兰1587西班牙15113白俄罗斯;1593匈牙利15107C.白俄罗斯 D.匈牙利解析:选B 从表中数据对比看西班牙的老少比是113,这就是说西班牙老年人口是少年人口的1.13倍,而这四

34、个国家少年人口的比重又都是一样的,因此在四个国家中西班牙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因此B项正确。(2010 重庆高考)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解析:选 B 本题考查某地区存在的人口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判断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06 4 岁的人口变化幅度不大,而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显著,说明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6 .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解析:选 B 本题考查资源

35、环境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判断能力。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该国家应该是亚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某国家,发达国家目前环境质量相对较高,存在的较普遍问题是能源短缺,B 正确。7 .(2 01 1 上海高考)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80 8470 7460-8450 5440 4430 3420 2410 142000年80 84707460-6450-5440-4430-3420 2410-14048%6%4%2%0%2%4%6%8%19

36、82年8%6%4%2%0%2%4%6%8%70 7460-6450-5440 4430 3420-2410-14年依90*80 8470 7460-6450-5440 4430-34202410-140 42010年我国1953年、1982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杳人口金字塔图(1)2 01 0年 与 2 000年人口相比,。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0(2)2010年我国6 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 升1.91%o 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3)2000年10 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 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 年

37、到 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 4岁与5 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953 年:O1982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数量变化、老龄化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人口金字塔的判读能力和人口问题的分析能力。第(1)题,对 比2010年 和2000年人口金字塔图即可作出判断。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老龄化阶段所具备的特征。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时间的计算。第(4)题,受国家政策、医疗卫生条件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有明显的差异。答案:(1)1(2)2010(3)1986 1990(4)0 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

38、于5 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0 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 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 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锦时砥豚检恻(限时40分 钟 满 分100分)说明:标 题 有 一 定 难 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4北京朝阳区测试)图中分别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读图,回 答1 2题。人口死亡率(%)50505050工工22.LLO.1人口出生率(%)1.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中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A.B.C.D

39、.解析:选D 人口增长一般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开始,随后死亡率会有所下降,接着发展到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较快的阶段,最后发展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故图中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2.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阶段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A.时期和时期 B.时期和时期C.时期和时期 D.时期和时期解析:选B 印度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时期;日本为发达国家,目前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时期。(2014 石家庄模拟)下表是我国部分省、直辖市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预测表。读

40、表,完成3 4 题。3.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人口零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排名地区时间排名地区时间排名地区时间1上海201510广东202419河南20272天津201811山东202520青海20273北京201812陕西202521海南20274辽宁202113福建202522江西20275江苏202214四川202523安徽20286吉林202315山西202624甘肃20287浙江202316重庆202625云南20288黑龙江202317湖南202626贵州20299湖北202418河北2027()A.人口越多,人口零增长出现得越早B.人口零增长出现时,各地区人口将不再发生变化C.

41、人口零增长出现只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D.人口零增长出现的早晚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解析:选 D 表中信息显示经济发达程度高的上海、天津、北京等地较早进入零增长,则说明零增长出现的时间早晚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4.针对我国“人口零增长”可能引发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建立并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C.大量吸纳移民,弥补劳动力的不足D.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人口容量解析:选 B 人口零增长必然带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所以应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2014.聊 城 模 拟)联 合 国 历 年 发 布 的“人 类 发 展 程 度 指 标(HDI)”,是 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

42、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2010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56 题。5.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国家人口密度(人/km2)HDI平均寿命国民平均就学年数老年人口比例(%)甲4030.38551.13.32.98乙1260.38554.64.33.41丙1110.71976.910.411.04T80.71967.28.815.26“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A.甲、乙 B.甲、丁C.乙、丙 D.丙、丁解 析:选D 丙、丁两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同时人口平均寿命高,说明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43、,人口可能已进入低增长阶段。6.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解 析:选D 丁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最小,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国家类型,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因没有提供各国的面积,故从表格数据中不能确定各国人口数量,从 而 不 能 判 断A、B两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要快于发达国家,故C项错误。(2014宁 德 质 检)抚 养 比 是 区 域 内 非 劳 动 年 龄 人 口 与 劳 动 年 龄(15 64岁)人口数之比。下表为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福建省人口统计情 况。据 此

44、完 成7 8题。人口普查总人口 (万人)0 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5 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总抚养比(%)2000年3 47123.1070.406.5041.9020103 68915.4676.657.8930.467.根据表格数据推断()A.总人口的增多是由于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引起年B.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但该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并未减少C.老年人口抚养比有所下降D.总抚养比下降与出生率下降密切相关解析:选D 014岁人口比重和绝对数量大幅度下降,说明出生率明显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年抚养比上升,但总抚养比大幅度下降,是因为出生率下降,。14岁抚

45、养比下降。8.福建省人口及抚养比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社会养老的压力有所减轻B.不利于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C.劳动力数量有所增加D.有利于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解析:选C 老年抚养比上升,社会养老的压力增加;少年抚养比下降,利于增加人均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劳动力比例上升,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读图完成910题。,再,一0861拈二0Z6I二J-096156150505050332211余w)i JnY-H空既泵。9o o6 O6 OI zo o o oI Z C O Vo o o oz z z z(次)n3Y会6g巴oooooooO、-,876

46、543210(E)LIT、.iz9.据图中信息可知()A.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30%B.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C.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与劳动人口数量相等D.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10.针对图中反映的人口问题,应()A.废止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B.大力吸引国外移民,增大劳动力数量C.加大对老年人的社会抚养资金的投入D.大力向国外移民,减轻就业压力解析:9.B 10.C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 我 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15%;6 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155 9岁人口比重波动下降,故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与劳动人口比重

47、分别为25%左 右 和60%左右,数量不相等;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不断增大,故劳动人口数量并不是在不断减小的。第10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即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因此应该增加社会养老支出;由于我国人口总量大,故不能废止计划生育政策;依靠大力吸引国外移民或大力向国外移民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都不符合我国国情。(2014 扬州质检)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 答11 12题。11.图中反映出该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人口素质低 劳动力不足 外来人口数量多A.B.C.D.解析:选D 图示城市2010年6 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0.25百万人左右,大致占总人口的12.5%,而6 0岁以上老

48、年人口大于10.0%即为老龄化。图中显示该市青少年人口数目基本不变,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劳动人口数量持续大量增加,说明大量人口迁入。12.该市应对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A.B.C.D.解析:选B 应对老龄化,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量人口迁入,需要拓展就业渠道。二、综合题(共52分)13.(2014 湖北八校联考)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24分)北京市常住人口数 200 5年常住人口数 2 0 0 5年常住人口年龄比例1536万人 778万人 65岁及以上 0 1 4岁 产J 人 7 5

49、8力2 占64岁 占 哆,2000年 2005年 男性 女性(1)与2000年相比,200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是 o(3分)A.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北京市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C.外来人口大量迁入D.北京市人口出生率大幅增长(2)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2005年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 o (3分)(3)2005年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为什么?(8分)(4)从北京市2005年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北京市现在面临着哪两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有什么良策?(10分)解析:第(1)题,北京市经济发达,生活条件较好,且由于

50、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会太高,人口死亡率也不可能大幅度下降,所以北京常住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大量迁入。第题,根据人口性别比的概念,用材料中的调查数据计算即可。第(3)题,156 4岁的人口比例达到7 9%,说明劳动力充足。第(4)题,北京市156 4岁人口比例大,所以就业压力大,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6 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大,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重,应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养老院,关心老年人。答案:C(2)102(或 103)(3)否。156 4岁的人口比例达到7 9%,劳动力充足。(4)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对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

51、业机会;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养老院,关心老年人等。(回答合理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 8分)材料一 2011年10月3 1日凌晨,将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材料二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 8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 339 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 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材 料 三 我 国 每 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

52、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2 42 22 01 81 61 41 21 086424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年)材料四 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图。121120119118117116115120.22 16119.25 U9.45 U&06li II IIII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年)材料一反映出的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什么?(5分)(2)根据相关材料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4分)(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 问题。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

53、时间大约在 年,导致该 问 题 产 生 的 原 因 主 要 是_-(9 分)(4)材料四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 问题,针对此问题,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10分)解析:第题,由材料一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新技术革命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第题,根据材料的相关数据,可归纳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第题,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在20002005年间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并且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与人均寿命和出生率的变化有关。第(4)题,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解决措施可从社会、医院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分析。答案:(

54、1)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新技术革命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2003(2000 2005年间即可)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4)性别比例失调 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医院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第二讲7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考纲要求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马1主干知识,学案设计记忆更高效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2)

55、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阶段影响因素特点人类社会早自然条件经常迁移流动 温馨提示 人口迁移的条件:首先要有空间位移;要有居住地的变更,通常以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标准;居住地要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通常在1年以上。期(原始社会)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逃避灾荒、地其、宗教迫害等1519世纪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由“旧大陆”流 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的兴起,政治避难,地区经济差异等永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2.人口流动(1)概念:因某种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

56、口移动现象。(2)主要形式:民工流和外籍劳工。二、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1.人口迁移的原因(1)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2)其他原因:地区间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2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迁入地: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昌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w J营口 上。_ 认 知 全 通 透I考点1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必须突破的关键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的

57、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土地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1)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2)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3)政治因素:二、必须掌握的方法技巧因

58、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政策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新中国成立到20世 纪 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社会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的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重具体:以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

59、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三、必须研透的高考动向 配有动态课件演示苦点常考题型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结合人口迁移统计图考查人口迁移状况及原因联系热点,与区域图相结合考查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 例1(2012 江苏高考)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1)(2)题。(双选)一东、中、西部分界线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

60、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思维流程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干金夫名裴君最后嬴百不占薮正其而:I_1第二步: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第(1)题用直选法,由第一步获取的信息可知B、D两项正确。第题用排除法,从图中分析可知,人口增加的地区不一定自然增长率高(如北京),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而导致人口增加,A项错;人口

61、增加的地区也不一定经济发展水平都高,人口数量的变化要综合考虑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个方面的原因,C项错。答案BD(2)BD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考点2|人口迁移的影响一、必须突破的司关键点 配有动态课件演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更好地开笈利用土地资 缓解当地的、人地 矛 盾,导致当地父才外流,劳(动 力 不 足J 影响迁出向经济的进一I步发展 J(迁dAl地)?(人4迁超(为迁入地提供大家廉)I价劳动力 J促 进 迁 入 地 商 品 流 通 I和经济的发展 J(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I的发展 J仰1强了迁入地与外界褂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I济的发展)

62、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拉、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J(在住房、交通、卫生、)教 育、城市环境等方面1产生巨大压力)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二、必须掌握的方法技巧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

63、社会三方面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三、必须研透的高考动向考点常考题型人口迁移的影响以区域图为载体,联系热点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以统计图表呈现信息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例2 (2013新课标全国卷H)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迁出人口比重(%)安徽1琳四川J 浙江 江苏天 东 旷 东 北 京 上 霖5 10 15 20迁入人口比重(1)2005 2010 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

64、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 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思维流程I第一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由 题 干“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可知我国省级人口迁移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2.从图中获取信息:安徽、江西、喜州、口 川 迪 人 口 比2较 且 以 壮 军 三 工 A :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贵而出人口比重大于吗川08642nu1迁出人口比重(%)5 10 15 20 25迁入人口比重(

65、)上海迁入人口比重殳 广 东,浙江迁入人石比重远高于江苏,迁入到沪、京、津的人口延缓了当地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提高了当地的城市化未干第二步: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本题组可用排除法得出答案。第题,图中显示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略大于四川,但贵州人口总量远少于四川,故四川的迁出人口数量仍多于贵州,排 除A;同理,上海的迁入人口数量少于广东,排除B;图中信息并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排 除D。第(2)题,由图可知,皖、赣、黔等省迁出人口比重较大,而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会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A错;人口迁出对皖、赣、黔的城市化影响无法确定,C错;迁入到沪、京、津等地的人口多分布于城市,故提高了沪、京、津的城

66、市化水平,D错。答案(1)C(2)B抓 弱 项|补 短 板|快 增 分|障碍大突破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甘 器 捌 售”题组二高分瓶颈,专项提升迁移交汇能力(四)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L t yJ4八,、一,一、配有动方课件演示转移等知识的交汇 命题者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和迁移成为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其原因多样而复杂,对社会的影响深刻而广泛。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对这一热点问题常常涉及,或直接考查(如2013年新课标卷II、2010年广东文综、2010年安徽文综)或隐性介入(如2013年天津文综)。此类问题在高考中常以城市、人口迁移模式图或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人口迁移、城市化、产业转移等相关内容,试题多结合热点问题和时事材料,通过简短的文字描述等创设问题情境,设问角度灵活。分析此类问题的命题特点和规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依据事实判断和论证问题及逻辑推理的能力。考向多薇探究角度一:城市化与人口迁移1.(2010 广东高考)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5万人口净迁移方向及数量可知该市()A.中心区和近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