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1390529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14.1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资源描述: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6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练 习 题一、填空1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体系,包含有许多心理学分支,例如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动物心理学 等等。2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 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3 .当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 一 生理变化,测量这些变化的指标就是生理指标。4 .被试内设计是 每个被试一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5 .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并

2、能区分周围物体的轮廓。这种在低亮度环境下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称为暗适应。6 .斯珀灵(S p e r l i n 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_ 平均9.1 个项目7.语图仪是能将复合音或语言分析为组成成分频率,显示频率一强度一时间型式变化的仪器,它能形象地图示言语听觉特征。8.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可以获得交互作用9.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大约经过一一分钟就能适应,这是、明适应。此种适应时,眼的感受

3、性不是提高一,而是降低,与暗适应,_ _ _ _ _ 正好相反。10.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最早是用一转盘闪烁方法进行测定的。11.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12.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3.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一质量上 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一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_ 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 称为因变量。14.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

4、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15.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 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016.反 应 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一明显反应一开始所需要的时间。17.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一平均差误法_ o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18.由于信号检测论在一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一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

5、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19.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 O 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20.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发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 比例量表21.匹配法是使一实验组一和 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22.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23.几何透视是指平面上的刺激物,根

6、据视角 原 理,近处的对象面积大,占的视角一大_;远处的对象占的视角小24.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_ 从实验中排除出去。25.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O26.研究课题的来源通常有四个方面: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27.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一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一样本一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_ 普遍代表性_ 和_ 适用性一。28.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 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_ 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2

7、9.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掩蔽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一3 0 .深度线索间主要以线索综合、线索优势、线索分离、线索互补、线索平均、线索再解释等方式发生互动。3 1 .短时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为7 2 个组块(c h u n k)o所谓组块,是指将 若 干 小 单 位(如字 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信息一加工 单 元 o3 2.情绪与认知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情绪依赖认知,一方面情绪 影响 认知。3 3 .听觉定位是指利用 听觉器官 判断 发声体的空间方位。3 4 .从不同角度观看一个熟悉的物体时,虽

8、然这个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映像都不相同,但是我们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恒常的形状,这一现象被称为 形状恒常性3 5 .许多深度线索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刺激物所具有 的此类特征称为单眼线索,主要是指:遮挡、阴影、几何透视3 6.实 验,是指通过一人为地、系统地 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一观察、记录、解释 的科学方法。3 7 .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 控制实验条件 和 安排 安排实验程序 的计划。38.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I860年发表了巨著,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 o39.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

9、法一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一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40.心 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一。41.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一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42.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统计控制 O43.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一细节 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44.反应时实验中有二个基本因变量,即 速度和-

10、准确性_ o因此,反应时间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权衡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5.心理学上关于反应时间的研究可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称减数法时期,它是由唐德斯奠定基础的。又称 唐德斯反应时A B C 或唐德斯三成分说。第二个时期称加 因 素 法 时 期,它是由斯顿伯格奠定基础的。4 6 .面对阈限概念,实验者必须借助操作定义,将之定义为有5 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同理,可把 差别阈限定义为有5 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4 7.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一相等单位一又无一 绝对零点一,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一一个次序一4 8.词干补笔是

11、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测验时提供单字的一头几个字母,让被试补写其余几个字母构成一个有意义 的单字。4 9 .当双耳离声源的距离不同时,会产生一强度 上的差异。声源很少发自人体的正中面,这样它与双耳的距离之差 就产生双耳声强差。5 0 .唐德斯提出反应时A B C之后,心理学之父冯特很快就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即 一 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他带领自己的学生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比如对注意、知觉、联想和选择过程等的反应时测量。5 1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法主要有三种: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5 2 .知觉辨认乃是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

12、习一系列单字,然后要求他在速示条件下(3 0毫秒)辨认 学过的单字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字 o5 3 .不可能图形(或不合理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 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一错觉一,它可以分离 经验信息独立一作用时和刺激信息独立 作用时的两种不同的知觉结果。5 4 .相关研究法和观察法一样,是一种基于一描述性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它从理论上或也是无法确定一因果关系的。5 5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C.S.P i e r c e)指出,除科学方法外,还有另外三种确立信念的方法:权威、注意凝聚、先验5 6.认知心理学家_ 腾 伯 格(1 9 6 9)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逻辑,提出了加法

13、 法 则 称之为 加因素法。它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_ 延伸5 7 .根据记忆内容在时间轴上的指向,可以将记忆分为一前瞻记忆和一回溯一记忆。_ 前瞻记忆是指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 的记忆。5 8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一期望5 9 .继人差方程和赫尔姆霍茨(1 8 5 0)对青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之后,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他试图揭示反应时任务中的一些心理加工过程。为此,他设计了两类反应时任务,一简单反应时任务和选择反应时任务。6 0 .确立信念

14、的科学方法,是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释的可重复性,并进行一自我校正一6 1 .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始之时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他们是: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艾宾浩斯则首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一等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6 2 .实验室研究有其优势:对于一被试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更好地控制无关 变 量 实验可在其他实验室中 重复验证 O6 3 .脑 磁 图(简称M E G)的工作原理是:大脑工作时所形成的一电流一,在头颅外表产

15、生感应磁场一,脑磁图通过捕捉这些极微弱的磁信号_,便可反映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6 4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够引起一心理感受的刺激 大 小 二为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_ 的 _ 刺激变化量65.在系列回忆中,要求被试按照 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研究发现,影响系列学习和回忆的最主要因素是每个项目在系列刺激材料中的位置。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66.要求特征是一潜在的、强有力的,也是社会科学所独有的偏差来源,与被试及他们对实验的设想有关。

16、其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_。67.单眼运动视差是指视觉对象不动,而头部、眼睛移动时,所给出一种强有力的深度线索。68.双眼线索主要是指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知觉 立体物体 和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 的重要线索。69.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一 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一练习误差和 疲劳 误差。70.反应偏向可由二种方法计算:一种是一报告标准,另一种是似然比值71.实验信度其实就是实验的可验证性问题。它有三种类型一直接验证、系统验证、概念验证 一。72.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是:一 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特征整合理论7 3 .特征整合理论是由特雷斯曼提出的。特征和客体是

17、该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一结合一。7 4.操作定义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提出,他主张一个概念应由测定它的一程序来下定义。7 5 .眼睛肌肉状态的变化可以作为感知距离的线索,此类线索被称为一肌肉线索,包括一适应一和辐合 o7 6 .从实验变量角度实验设计涉及三个基本问题:(1)实验采用多少一自变量.和一因变量一?(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 处理水平?(3)如何将被试分配到各自变量的各处理水平中?7 7 .匹配设计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一随机分配一到各个组别。7 8 .听觉定位主要以来三种双

18、耳线索:强度差、时间差、周相差7 9 .小样本设计是被试内设计一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较少或者单个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8 0 .实验效度是指 实验方法 能达到实验目的J向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一准确性和一有效性一程度。实验效度主要包括 内部效度和 外部 效度。8 1.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能表现出来,顺利进行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例如一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8 2 .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例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8 3 .大五人格理论的五个纬度是:神经质、外向性、求新性、随和性、尽责性8 4 .有关人际影响的经典社会心理学实

19、验有:阿希的从众实验一、米尔格拉姆的一服从实验、拉坦内(L a t a ne,B.)和达利(D a rle y,J.)的责任扩散实验8 5 .社会认知,一般是指人对各种社会刺激的综合加工过程,是人的社会动机系统和社会情感系统形成变化的基础,它包括社会知觉和社会态度一等方面。8 6 .内隐社会认知是指人对各种刺激的内隐加工过程,即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行为者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已潜在地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类似的内隐加工包含于社会认知的方方面面,内隐态度、内隐自尊及内隐刻板印象一等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内隐社会认知课题。8 7 .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与上述概念有所不同,它始终是与

20、行为联系在一起的。格式塔学派的勒温最先将“环境”一词引入心理学8 8 .我们把个人空间定义为,当个体间互相作用时,试图保持围绕身体周围看不见的空间范围,也即个体在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即身体缓冲区。8 9 .心 理学的发展也主要体现在将“揭示人类的能力和限度,以指导系统设计”这一总的研究宗旨被分解为两个子目标:(1)系统的安全需求(2).操作上的方便需求9 0 .心理负荷研究是工程心理学的重要一支,心理负荷不一定与某种工作直接相联系,而是各项工作和活动一给人的注意、情绪或反应带来的压力。9 1.几何透视主要包括直线透视、大小透视、视野中高度、纹理梯度9 2.心理学研究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大致

21、分为一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描述性资料.四类。9 3 ._ 构思效度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9 4 .斯腾伯格曾借助加因素法揭示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9 5 .感觉直接测量法主要有数量估计、数量生产、绝对数量估计。9 6 .直接出现在将被注意位置的提示称为外围提示,符号提示 是指只是指出注意应指向某个位置的一个符号。9 7 .根据某种标准将具有相似人格特质的人加以归类的人格理论称为一类型论_。与此相对则是_ 特质论9 8 .从众这个概念揭示的是个体在群体情境

22、的影响或压力下,在知觉、判断、态度、动作等方面做出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变化的现象,又 称“一相符行为一”。9 9 .逆向工作是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倒退到起始状态。10 0 .强人工智能的高标准主要体现在 硬件匹配、软件匹配二、选择题1.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A)冯 特(B)费 希 纳(C)高 尔 顿(D)艾宾浩斯2.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A)超常儿童(B)常态儿童(0超常与常态儿童(D)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3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A)时距信息(B)加

23、工机制(C)通 道(D)实验4 .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 了。(A)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C)保密原则(D)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5 .冯 特(W.W un d 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0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6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作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A)实验心理学(B)组织心理学(C)比较心 理 学(D)认知心理学7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A)调适问题(B)老鼠走迷津(C)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种属行为8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

24、人们知觉的是 而不是个别的网点(A)图 形(B)封 闭 性(C)刺激间的关系(D)以上都对9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A)匹配(B)随机化(0拉丁方设计(D)A B B A 设计1 0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A)A B A设 计(B)拉丁方设计(C)匹 配(D)A B B A设计1 1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A)统计回归(B)主试一被试的相互作用(C)零 结 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1 2.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B)没有预备实验(C)测量工具的局 限 性(D)样本缺乏代表性1 3 .实验信度的验证,包括:(A)直接验证(B)系统验证(0概念验证(D

25、)内容验证1 4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心理过程的研究.(A)有 意 识(B)无 意 识(C)前 意 识(D)潜意识1 5.内隐联想测验是以 为指标来进行的.(A)概率密度(B)反应时(0正 确 率(D)信心评价1 6 .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 e c h n e r)定律对韦伯(W e b e r )定律的发展是基于 的假设(A)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0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1 7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A)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0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

26、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1 8 .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A)极 限 法(B)恒定刺激法(C)阶 梯 法(D)平均差误法1 9 .感觉的直接测量方法有,(A)数 量 估 计 法(B)数 量 生 产(C)绝对数量估计(D)整合法2 0 .我们可以从一方面来给注意下定义.(A)注意的任务(B)注意的持续性(C)加工定向(D)个体差异2 1 .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0 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D)以上都不是2 2 .耶基斯-多德森(Y e r k e s-D o d s o n)定

27、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A)较 强(B)中 等(C)较弱无规律可循2 3 .注意的研究方法有:(A)提示范式(B)搜索范式(C)过滤范式(D)双任务范式2 4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A)单眼线索(B)视轴辐合(C)双眼视差(D)晶体调节2 5.注意的应用研究有:(A)前瞻记忆(B)警 戒(C)飞行员的心理负荷(D)元认知2 6 .刺激物说的思想最早来源于:(A)行为主义(B)格 式 塔(C)精神分析(D)人本主义2 7 .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A)语义记忆(B)短时记忆(C)情节记忆(D)感觉记忆2 8 .斯柏林(G.S p e rli n g)的研究

28、表明,图象记忆能够保持:(A)一次约4或5个 项 目(B)约7.2个项目(0黑白信息(D)呈现的所有视觉信息2 9.间接知觉可通过 来研究的.(A)不可能图形(B)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C)知觉恒常性(D)两可图形3 0 .服装设计中经常应用错觉(A)月亮错觉(B)缪勒莱尔(C)运动错觉(D)似动3 1.信度之于效度正如:(A)准确性之于一致性(B)一致性之于准确性(0偏差数之于常模(D)常模之于偏差数3 2 .环境刺激为我们提供的物理线索有:(A)遮 挡(B)儿何透视(0阴 影(D)运动视差3 3 .沙赫特和辛格(S c h a c h t e r&S i n g e r,1 9 6 2)有关

29、情绪的实验表明,情绪的产生受到下列什么因素的影响:(A)生理因素(B)环境因素(C)认知因素(D)以上都不对3 4 .时间知觉包括:(A)时间顺序知觉(B)时间间隔知觉(C)事件的顺序(D)对时间的估计3 5 .记忆研究的先驱是:(A)艾宾浩斯(B)巴甫洛夫(C)巴特利特(D)斯金纳3 6 .按照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谈梅生津”是一种:(A)纯生理现象(B)无条件反射(0 第一信号系统活动(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3 7 .记忆的传统研究方法有:(A)自由回忆法(B)再 认 法(C)对偶联合回忆法(D)系列回忆法3 8 .记忆的类型有:(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B)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

30、0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D)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39 .耶基斯-多德森(Y e rk e s-D od 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A)较 强(B)较 弱(C)中 等(D)无规律可循4 0 .内隐学习具有如下的特征:(A)自动性(B)抽 象 性(C)理解性抗干扰性4 1 .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A)人工语法(B)序列反应时(C)复杂系统(D)信号检测论4 2.实验(S te rn b e rg,1 9 6 9)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A)平行扫描(B)系列自中断扫描(C)系列全扫描(D)线索扫描4 3.尝试错误的实验是由 在1 9 1 1年做的.(A)苛 勒

31、(B)斯 金 纳(C)华 生(D)桑代克4 4 .下列哪种情形不利于顿悟?(A)一段时间的大量准备(B)一定时期的放弃(0不同的环境(D)功能固着4 5.对令自己生气的人微笑,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就消失了,会持这种看法的理论家是:(A)詹姆士-兰格(J a me s-L a n g e)(B)坎农(C a n n on)(C)埃克曼克k ma n)(D)冯特(W u n d t)4 6.情绪的测量方法有(A)形容词核对表(B)维量等级量表(C)面部表情(D)生理指标4 7 .一般能力包括:(A)观 察 力(B)记 忆 力(C)思维能力(D)算术能力4 8 .大五人格理论包括:(A)求 新 性(B

32、)外 向 性(C)尽 责 性(D)随和性4 9 .根据音笼实验的结果,容易混淆的声音来自:(A)左右两侧(B)头部正中矢状面(0以两耳联线中点为顶点的圆锥锥面(D)头部水平面5 0.内隐社会认知主要包括:(A)刻板印象(B)内隐态度(O 内隐自尊(D)内隐人格5 1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区别是:(A)短时记忆无需意识参与(B)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易受干扰(0短时记忆不采用意义编码(D)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易消退5 2 .社会心理学中反应人际影响的经典实验有:(A)从众 实 验(B)责任扩散(C)服 从(D)归因5 3 .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中,最享受盛誉的要属霍夫兰德的和费斯汀格的(A)说服模型(

33、B)认知失调 理 论(C)从 众(D)责任扩散5 4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A)相 关 法(B)实 验 法(C)现 场 研 究(D)观察法5 5 .推动了工程心理学的发展。(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 )工业革命(D)科学技术的发展5 6 .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实 验 室 研 究(B)现 场 实 验(C)情 景 模 拟(D)现场调查5 7.心 理负荷的测量方法主要有:(A)心率 测 量(B)主 观 评 定(C)次 要 任 务 法(D)阈务范式限的测量三、名词解释1.闪光融合临界1 4.多重记忆系2 5.迁移适当加频率统说工理论2.自然错觉1 5.听觉掩蔽2 6

34、.艾宾浩斯3.内隐记忆1 6.良好图形法2 7.A B A设计4.暗适应则2 8.实验效度5.因变量1 7.部分报告法2 9.错误记忆6.统计控制法1 8.父且作用3 0.特征整合理7.速度一准准确1 9.开窗实验论性权衡2 0.恒定刺激法3 1.启动效应8.被试内设计2 1.人差方程3 2.直接验证9.实验者效应2 2.信号检测论3 3.顺序量表1 0.R 0 C曲线的两个独立3 4.随机化法1 1.减数法指标3 5.系列位置效1 2.双旨实验2 3.实体镜应1 3.等响曲线2 4.等高线3 6.注意的双任3 7.情绪诱导法术(简称7 1.长时记忆3 8.观察法f M R I)7 2.内隐学

35、习3 9.相关法5 3.简单反应时7 3.前瞻记忆4 0.实验法5 4.选择反应时7 4.回溯记忆4 1.自变量5 5.绝对阈限7 5.元记忆4 2.镜画仪5 6.相对阈限7 6.客体记忆4 3.控制变量5 7.最小变化法7 7.出声思维4 4.多变量设计5 8.平均差误法7 8.个体差异4 5.被试间设计5 9.对偶比较法7 9.一般能力4 6.小样本设计6 0.等级排列法80.划消测验4 7.准实验设计6 1.注意的操作81.动作技能4 8.信度定义82.特殊能力4 9.正电子放射6 2.视适应83.人格层扫描术(简6 3.视敏度84.大五人格称 P E T)6 4.双眼线索85.A型人格

36、模式5 0.脑电技术(简6 5.时间知觉86.B型人格模式称 E E G)6 6.序列回忆87.社会认知5 1.脑磁图(简称6 7.对偶联合回88.从众M E G)忆89.内隐社会认5 2.功能性核磁6 8.自由回忆知共振成像技6 9.感觉记忆7 0.短时记忆9 0.晕轮效应91.纯粹接触效9 8.工程心理学105.简单反应计应9 9.心理负荷时器92.内隐自尊100.听力计106.眼动仪93.相似性吸引101.深度知觉仪107.记忆鼓94.认知性的说102.空间知觉测108.速示器服反应试仪109.棒框仪95.决策后效应96.次级内隐自尊效应103.时间知觉测试仪104.速度知觉仪110.环

37、境心理学9 7.个人空间圈1.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就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它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最早是用制成扇形的圆盘在光源前旋转来测定的。顾名思义,称之为转盘闪烁方法。2.自然错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自然界里客观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比如很典型的月亮错觉,指月亮在水平线上时,比月亮到正顶上时看起来显得大些。3.内隐记忆: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

38、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内隐记忆的提出离不开20世 纪 60年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两个新兴研究领域启动效应的研究和遗忘症的研究。有关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中较为著名的是多重记忆系统说和适当迁移加工理论。4.暗适应:暗适应是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如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时,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物体的轮廓。人眼有两套适应机制,即视锥细胞的过程和视杆细胞的适应过程。5.因变量: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因变量的控制主要着眼于如何精确客观地记录下它的变化。因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有:反应控

39、制、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避免量程限制。6.统计控制法:是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用于实验完成后。它主要用于实验前控制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常用的统计控制法有:协方差分析、剔除极端数据,或分别加权等事后控制技术。7.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在具体采用反应时指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即速度和准确性。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心理学家将这种关系称为速度一准确性权衡。8 .被试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

40、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9 .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效应往往以颇为微妙的方式起作用。1 0 .R OC 曲线:即是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

41、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该曲线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1 1 .减数法:又称唐德斯反应时A B C 或唐德斯三成分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它是由唐德斯首先提出的,因此又称唐德斯减数法。它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利用反应时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12.双盲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方

42、法,是排除法的一种。双盲控制时让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13.等响曲线:响度不仅和声压(声音的物理强度)有关,而且和音频有关。例如,对两个频率为1000赫 和100赫的声音,声压级虽然都是40分贝,但响度感觉却大不相同,1000赫声音要比100赫的声音响得多。等响曲线就是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图中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所以称为等响曲线。可以用调整法来制作等响曲线,先选定一定强度的1000赫纯音作为标准刺激,用各个不

43、同频率的声音为比较刺激,由听者调节比较纯音的强度,直至和标准纯音响度感觉相等。14.多重记忆系统说:认为记忆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所组成,而每个子系统又都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同一个子系统内的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比不同子系统中的加工过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并且在理论上每个记忆系统都可能具有其特定的神经机制与行为指标。在多重记忆系统理论看来,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子系统。15.听觉掩蔽: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听觉掩蔽包括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16.良好图形法则:指视知觉组合的一个倾向是知觉良好

44、图形,良好图形一般是同一组刺激显示的各种可能组合中最有意义的图形。构成好图形的五个因素为:共 同 命 运(即运动方向相同)、对称、平行、连续、封闭。17.部分报告法:传统的全部报告法通常要求被试在短暂刺激呈现后,尽可能多地报告出先前呈现过的刺激。此类整体报告研究认为人的感觉记忆容量仅为4-5个项目。而斯波林认为这个数值被大大低估了,因为或许有很多信息在被试尚未来得及报告以前便从感觉记忆中消退了。为此,斯波林变更传统研究程序,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实验。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住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18.交互作用:是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

45、不一样时,这两个自变量间就存在着交互作用。1 9 .开窗实验:是一种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的方法,它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各个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2 0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其具体作法为:(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 到 7 个,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 5%,刺激的最小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2)选定的每种刺激呈现 5 0 到 2 0 0 次;(3)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时,则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

46、阈限或等值时,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并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2 1.人差方程式:1 8 2 3 年,贝塞尔与另一位天文学家阿格兰德共同观察七颗星时,发现二人反应时的差别是恒定的,以公式表示为:B-A-1.2 3 3 (秒)。其中,B 是贝塞尔的反应时,A 是阿格兰德的反应时。这个等式即是著名的人差方程式,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2 2 .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辨别力指标d 和判断标准,前者是观察者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后者是观察者反应偏向的度量,常用似然比标准B或报告标准C 来进行衡量。23.实体镜:为

47、了研究辐合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必须要排除其他的深度线索。为此,惠斯通(Wheatstone,1838)设计了只改变辐合,不改变其他线索的实体镜。当通过实体镜增大物体的辐合角时,物体会看似近些,又由于物体的实际大小没有改变,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物体变小了。而当减小辐合角时,物体会看似远了,又由于物体的实际大小没有改变,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物体变大了。24.等高线:音高不仅和音频有关,也和音强有关,等高线就表示音高、音频和音强间的关系。当强度改变时,各频率的音高随之发生变化。对于低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降低,对于高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升高,对于中等频率的声音来说,两种影响都有轻微程度的表现。

48、等高线可以通过调整法获得。传统实验采用可连续变换强度(可听范围)的、从 150到 12,000赫之间的11个频率的声音,使两个频率交替呈现,让被试者调节其中一个声音的强度,使两音的音高相等。25.迁移适当加工理论:由罗迪格等(1990)提出的迁移适当加工理论与多重记忆系统说不同。它不认为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是不同的记忆系统,而主张一个单一的记忆系统。按照迁移适当加工理论,记忆实验研究所观察到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的只是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同而已。该理论认为,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与学习时的编码加工相似或重叠,就可以提高测验成绩,否则就会相对较差。由此罗迪格等认为记忆测验应由测验中参与的心

49、理加工类型来区分,并区分了两种加工过程:概念驱动过程和知觉驱动过程。外显记忆测验要求的是概念驱动过 程(c o n c e p t u a l l y d r i v e n p r o c e s s i n g)。概念驱动过程要求有意义的加工、精细编码和心理印象等加工过程,正是句子的精细编码以及材料的有意义组织等因素,提高了外显记忆测验的成绩。与此相反,大多数内隐记忆测验非常依赖于学习时与测验时的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并几乎都是提取过去经验中的知觉成分。因而认为内隐记忆测验要求的是材料驱动过程(dat a-dr i v en p r o ces s i n g)。2 6 .艾宾浩斯:一位对实

50、验心理学的早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德国心理学家。他的贡献表现为: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2 7 .A B A设计:是一种小样本设计。它可以较好地区分实验自变量(比如一种疗法)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解决了 A B设计中常常会发生的混淆问题。2 8.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

51、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生态效度。2 9 .错误记忆:是指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出现过,其经典研究范式是D RM 范式。3 0 .特征整合理论:是由特雷斯曼提出的,包括特征和客体这两个基本概念。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该认为:在空间知觉中,要借由注意把客体的特征捆绑在一起。特征整合理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前注意阶段;一个是特征整合阶段。在前注意阶段,知觉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需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

52、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即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的不同阶段实现的。3 1 .启动效应: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相关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的效应。通常分为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两种。重复启动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面呈现的启动刺激;而间接启动中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个刺激有所差别。在启动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干或词段补笔。启动效应的研究为探索内隐记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和证据。32.直接验证:是一种对实验效度进行验证的方法,指在尽可能保持原实验方法的情况下在实际中重复实验。33.顺序量表:

53、顺序量表既不等距,也无绝对零点,它只要求将事物按某一标准排出一个次序。建立顺序量表比较简单,因为其要求就是让数字的大小能够对应事物属性的等级,。心理物理学中建立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34.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从理论上讲,随机法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最佳方法,因为如果总体中的任一成员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到任一处理组,那么可以期望随机分派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也即在额外变量上做到了匹配。随机化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能够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如动机、情感、疲劳、注意等)。它不仅能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35.系列

54、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前者指对词表中最开始位置项目的回忆增强,而后者指对词表中最末尾处项目的回忆增强。即系列的开始部分,或最初学的项目较容易记忆,末尾部分或最后(时间最近)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而中间部分是最难记忆的。3 6 .注意的双任务范式:此范式关注注意是如何在多个并行任务间起到指向和调节作用的,其基本方法是: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在最经典的双任务范式中,要求被试同时执行两项任务,而且规定了他们对每个任务的投入程度。3 7.情绪诱导法:是指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积极或消极情绪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

55、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其他这些指标间的关系。情绪诱导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很多,如单词诱导法、图片诱导法等。3 8 .观察法:观察法是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顾名思义,观察法就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法主要有三种: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与调查研究。3 9 .相关法: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验心理学中,任何能够被量化表达的事物都能构成变量,比如人们的智商、完成任务的速度等都能成为相关研究法中的变量。一般情况下,相关研究法为研究者提供一个量化指标,用以评估并详细说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这个

56、指标就叫做相关系数(r)。4 0 .实验法: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41.自变量:在一个实验中,实验者总是首先操纵一个或儿个变量的变化,然后才能观察这个操作对被试反应的影响。这个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就是自变量。42.镜画仪:主要用于练习效果以及技能迁移作用的研究,可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镜画是由一面6 寸 X 8 寸大小的镜子,一块画有多角星图案的底板,一块遮挡板和一支金属笔所组成。实验时遮挡板支撑在底板上,挡住被试,使其不能直接看到底板上的多角星图案。被试只能从镜子里

57、看到颠倒的多角星,并操作金属笔尽可能地沿着图案轨迹移动。该装置自动记录被试完成实验的时间和错 误(金属笔跑到轨迹外面)次数。43.控制变量:实验中并不仅仅只有自变量才是和因变量有关的,在自变量之外往往存在着额外相关变量。在实验设计中,这部分变量也被简称为额外变量,同时又由于实验者必须想办法控制额外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额外变量也常被叫做控制变量。所以,额外变量与控制变量其实是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描述。一般来说,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环境噪音、照明情况、被试身体状况等都能成为额外变量的来源。不过对于心理学实验而言,有一部分额外变量是其特有的,那就是来源于主试和被试相互作用的额外变量。44.多变量设计:

58、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或因变量的实验设计便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多变量设计包括多自变量和多因变量两种情况。45.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的情况。被试间设计的一个优点为: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被试间设计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处理的被试各不相同,所以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46.小样本设计: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临床心理学家希望确定某种疗法的效果却又只有一两个患者,或像心理物理学实验那样极端费时且个体差异儿无影响时,心理学家也会采用与之相反

59、的实验模式小样本设计。小样本设计是被试内设计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较少的被试或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47.准实验设计:即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准实验设计能够在严格实验无法进行的时候取得结果。例如研究者出于伦理考虑,不可能为调查观察大学生药物使用情况而创造一个药物滥用组,然后比较他们与我们创造的非药物滥用组的行为;又比如研究者也没有能力为了解自然灾害下的情绪反应而人为制造一场地震。在这些情况下,严格的实验研究是不可能的,研究者只能求助于准实验设计。4 8.信 度: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60、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简单归结为:如果再重复实验,其结果会与第一次相同吗?这在心理学研究中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它涉及到实验研究的可验证性。4 9 .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术(简称P E T):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术(P o s i t r o n E m i s s i o n T o m o g r a p h,P E T)从 2 0 世纪 7 0 年代末开始获得成功。其基本原理是:把示踪同位素注入人体,同位素释放出的正电子与脑组织中的电子相遇时,会发生湮灭作用,产生一对方向几乎相反的丫-射线,可以被专门的装置探测到,据此可以得到同位素的位置分布。常用的同位素有 1 1 C、1 3 N、1 5 0、1

61、 8 F、6 8 G ao5 0 .脑 电 技 术(简称E E G):脑电技术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其原理是:大脑在工作时,神经细胞中的离子运动会产生电流,在头皮表面形成微弱的(微伏级)电位,脑电装置通过高灵敏度的电极和放大器来探测这些电位。传统上,脑电主要是通过波幅、潜伏期和电位变动或电流的空间分布等指标来提供大脑工作过程的信息。5 1 .脑 磁 图(简称M E G):脑磁图的工作原理是:大脑工作时所形成的电流,在头颅外表产生感应磁场,脑磁图通过捕捉这些极微弱的磁信号,便可反映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利用脑磁图,研究者可以从颅外记录到神经信号,并且能识

62、别出颅内发出这些信号部位的信息。研究者利用这种方法画出了人类躯体感觉(触觉)和视觉皮层区图,并画出了脑的这些部位接受传入信号的神经通道。5 2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简称f M R I):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2 0世纪9 0年代初以来,随着M R I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技术。它由以下儿种成像技术组成:(1)基于血氧水平的大脑活动成像,用以显示在执行特定任务时大脑相关区域的兴奋状况。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大脑的认知活动及其功能定位研究。人们通常所说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就是特指这种方式的成像。(2)微观水活动性成像,可用以提供由于血管疾病导致脑组织坏死过程的时态信息。(3)微血

63、管血液动力学成像,用于显示脑血管病理学状态。f M R I的工作原理是:将被试放入一个强大的磁场,测量被试在强磁场中活动时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以此来确定神经活动的情况。因为有研究表明,这种含氧量的变化与神经活动是密切相关的。5 3 .简单反应时: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譬如说,短跑运动员在听到发令枪响后立即起跑,这一事件就可以作为一个简单反应时任务。这种反应之所以称之为简单反应,是因为特定的刺激与特定的反应间的联系十分明确。54.选择反应时:根据不同的刺激物,而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并执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比如:一个

64、视觉选择反应时实验可能会包括两个刺激,被试必须在其中一个刺激出现时,按左边的按钮;而当另一个刺激出现时,按右边的按钮。不同于简单反应时任务,被试必须在反应之前先判断哪个按钮是对当前刺激的正确反应。55.绝对阈限:通常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虽然理论上阈限是心理感受“全或无”的突变点,但事实上这样的阈限定义并不能在阈限的实际测量中起到作用。面对阈限的概念,实验者必须借助操作定义。由于个体所有时刻的感受性在分布上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因此根据统计学原理,可以把那个可以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以其算术平均数来表示,而这个平均数恰好为有50%的实验次数报告为“有感觉”的刺激强度,由此,可以把绝

65、对阈限的操作定义设定为:有 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56.相对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操作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57.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5 8 .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实验的实验程序相对其它的两种传统心理物理法较为简单。其基本程序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由于平均差误法要求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这种方

66、法更能调动被试的实验积极性。在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被试开始调整比较刺激。5 9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者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 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 (n 1)/2 o 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6 0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61.注意的操作定义:注意这一术语在使用中通常有多重涵义,注意和多种认知过程都有关。因此,在实验研究中,结合不同的情况,注意有几种代表性的操作定义:任务定义注意时,研究者常常把注意定义为“是否正确地执行了某项任务”;持续性注意描述的就是注意的保持过程,即在同一对象或同一任务上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