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21389104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5.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学习目标】1.了解“财富中的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法”,什么是财富中的“义”;懂得依法纳税的意义。2.了解“财富中的德”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德”;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勤俭节约的意义。【学习重点】勤俭节约,文明消费。【学习难点】合法致富依法纳税的意义。【学法指导】1.认真预习第六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画本课的基本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完成学案。2.针对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难点小组讨论,并展示质疑。【学习流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知识在线1.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然而,无论用什么办法,通过什么途径,都必须符合 的规定。尤其

2、是现代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 之中进行。2.义是我们心中的 ,法律对人们的约束是 ,义对人们的约束是 ,才是最 的。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质疑1.为什么要合法致富? 2.“法”与“义”(德)的关系?3.税收的含义、税收的作用、税收的特点4.我国倡导什么富民政策?5.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6.为什么要勤俭节约、文明消费?7.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勤俭节约过时了吗?8.请你列举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9.现代生活当中,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消费观?10.勤俭节约青少年如何做?第三环节:归纳整理 知识升华【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下列可取的是( )靠辛勤的劳动,用体力获

3、得财富 靠科学技术,用知识获得财富 靠丰厚的资金,用资本获得财富 运用管理科学,让先进的思想创造财富A. B. C. D.亳阜高速公路修到利辛县时,某村三村官假借本村三个没有被占地的农户,将67000元国家补偿款骗取后据为己有,最终以涉嫌贪污罪被逮捕。据此回答2-3题2.上述材料说明了( )A.在社会生活中,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尝试的B.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C.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D.以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获得财富,自己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3.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每个人要获得财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

4、益,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 在现代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之中进行 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 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A. B. C. D.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据此回答4-5题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 )A.基本权利 B.基本义务 C.基本认识 D.基本道德5.税收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其特点是( ) A.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B.强制性、无偿性和特殊性C.丰富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D.强制性、安全性和固定性湖南省某村邓明致富后,不忘村

5、民,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该村大多数村民也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据此回答6-7题6.这反映了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 )A.允许和鼓励湖南省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B.允许和鼓励经济特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C.允许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7.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这( )体现了个人优秀的品质 是个人出风头的表现 不是值得效仿的 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A. B. C. D.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

6、为“修身”之道;朱熹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做“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据此回答8-9题8.之所以要勤俭节约是因为(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 勤俭节约是人的美德A. B. C. D.9.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我们要( )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 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追求奢华与高消费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A. B. C. D.二、非选择题 10.材料一: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材料二:“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是我国总体实现小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条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请你谈谈对“共同富裕”的理解?(2)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学习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