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上传人:o**** 文档编号:21371920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4.4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国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国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医药行业研究报告范文75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中国医药行业研究报告一、行业发展状况(一)总体概况经过本世纪头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医药经济已经具备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现有4629家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和1.69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能够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产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能生产化学制剂34个剂型4000余个品种,疫苗年产量超过10亿个剂量单位。中国还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药品供应体系,不但能够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充分的药品,而且具有对抗重大疫情、突发灾害和战争的药品战略储备能力。中国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一个制药大国,可是要完成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跨越还需更大的努力

2、。 中国医药经济的运行特征:医药工业年初增速放缓,但下半年增速止降回稳;工业利润增长慢于产值增长,主流企业更加严重。 的半年报,医药板块上市公司的利润和营收都不如整个行业的汇总统计,营业收入增长17.5%,全行业是19.1%,利润增长19.3%,最严重的是化学原料药板块,上市公司出现了23.8%的负增长。上市板块的利润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医院终端、基层终端增幅低于去年,零售终端增势徘徊;医药出口形势严峻,出口结构开始调整,出口总体来讲呈现价格下跌,数量下降的趋势。尽管 医药经济总体增长依然较高,保持20%的增长,但增速下滑,提振盈利水平是关键。1、产业经济部分(1)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

3、过去十年,中国七大类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从 的2419亿元增长到 的1570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10%。 增长率达27.19%。表1-1 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及增幅注:全国医药工业系指七大子行业的总和,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卫生材料、中成药、中药饮片数据来源:南方所, 为1-12月累计值,下同。从各大子行业的产值增长情况看,”十一五”期间,中国七大类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32%。在各子行业工业中,原料药、化学制剂和中成药比例较大,占比如下:图1-1 各自行业工业产值占比受原料药出口价格下降、抗菌素分级使用、环保压力等因素影响,化学原料药和

4、化学药品制剂工业总产值增幅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十一五”的产值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21%和23.34%; 化学原料药工业总产值3082亿元,同比增长25.0%。表1-2. 化学原料药工业总产值及增幅数据来源:南方所由于医药内需保持稳定, 化学制剂工业总产值4231亿元,同比增长24.1%。表1-3. 化学制剂工业总产值及增幅数据来源:南方所受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等因素拉动,中国的中成药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十一五”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79%, 中成药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同比增长33.7%。表1-4. 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及增幅数据来源:南方所而生物制药行业是中国医药工业快速发展的生

5、力军,”十一五”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3.61%,发展到 ,实现产值1592亿元,同比增长23.5%。表1-5. 生物制药工业总产值及增幅数据来源:南方所(2)医药商业购销保持活跃中国医药商业七大类商品总销售额从 的1925亿元,增长到 的9426亿元,十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3%,其中药品类总销售额 为7181亿元,同比增长29.9%。”十一五”期间,中国医药商业七大类商品总销售额从 的3360亿元,增长到 的70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5%。 ,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值达到9426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后,同比增长23.0%。其中,药品类占销售总额的76.2%;其次为中成药类,占15.2

6、%;中药材类占2.9%;医疗器械类占2.7%。商业购销的活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药需求较快增长。表1-6. 近十年中国七大类医药商品的销售规模(单位:亿元)工业销售收入系指七大子行业的总和,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卫生材料、中成药、中药饮片。数据来源:南方所(3)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总体趋稳本世纪初,中国医药商业进入微利时代,行业利润率的低点出现在 ,一度下滑到0.55%,直至 ,才回升到1%以上。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数据, 医药商业毛利率为7.20%,利润率2.20%,费用率5.30%。据析,各地企业积极调整营销策略,努力开拓市场。重点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拉动了行业效益

7、水平的稳步增长。图1-2. 医药商业历年效益水平数据来源:南方所(4)医药外贸形势持续增长由于国内医药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国家鼓励进口的政策的显效,中国医药贸易顺差逐步缩小。”十一五”期间,中国医药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进出口医药保健品的金额复合年增长率为19.2%。鉴于 正是中国外贸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时期,进出口锐减,经过 恢复性增长后, 医药外贸实现较快速增长,出口药品金额为445.2亿美元,同比增长34.90%,进口额达到287.7亿美元,同比增长46.12%,进口增幅创历史新高,贸易顺差缩小。表1-7. 近十年中国出口医药保健品金额(亿美元)数据来源:南方所2、医院终端情况(1)

8、 中国的卫生机构状况(1) 中国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增加,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加强 中国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增加,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加强。至 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含村卫生室)达95.4万个,比上年增加1.7万个。其中:医院2197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8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926个。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106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62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91个。医院中,公立医院13539个,民营医院8440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399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81个),二级医院6468个,一级医院5636个,未定级医院8476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31

9、36个,100-199张医院3426个,200-499张医院3402个,500-799张医院1158个,800张及以上医院85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860个,乡镇卫生院37295个,诊所和医务室175069个,村卫生室662894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6671个,比上年增加106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4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9个、县(区、县级市)级2796个。已设立卫生监督机构3022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84个、县(区、县级市)级2538个。 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16.0万张,其中:医院370.5万

10、张(占71.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3.4万张(占23.9%)。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37.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31.8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4.1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 3.56张增加到 3.81张。数据显示,中国卫生机构数量、卫生人力、床位、经费等主要卫生资源呈现持续增加态势。而且随着医改措施的落实,资源配置向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更加明显,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逐步完善。(2)十年来中国卫生总费用变化中国卫生总费用从 的不足5000亿元到 突破了1万亿元,再到 突破1.7万亿元,十年内增长了2倍有余,特别是 同比 增长了25.6%

11、。 预计达2.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见图1-1)。占据GDP的比例则在 受非典影响达到4.9%的峰值后连续回落, 回到了1999年4.5%左右的水平, 则迅猛增长到了4.83%, 更是到达了5.2%, 略有回落,但仍达4.9%, 小幅上升至5.0%。(3)人均卫生费用历年比较从 到 中国人均卫生费用由362元/年增长到了1643元/年,虽然增长幅度较大,但人均卫生费用绝对数额依然偏小。图1-3. - 中国人均卫生费用变化(单位:元)数据来源:南方所(4)病人医药费用从不同级别的综合医院看, 部、省、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属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比上年分别增加17.6元、18.2元、13.2元

12、、9.2元和10.4元;人均住院费用比上年分别增加1090.1元、844.3元、632.5元、437元、287.5元(见表1-3)。表1-8. 中国不同级别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注:统计范围为政府办五级综合医院数字;本表按当年价格。数据来源:南方所 ,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中,药费91.0元,占50.6%;药费比上年增加5.4元,药费比重比上年下降0.7百分点;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中,药费2272.3元,占41.8%,药费比重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5)农村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至 底,全国有2637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数达8.32亿人,比上年减少4

13、00万人;参合率为97.5%,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底,全国 个县(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10337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994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12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957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198.4万人。 底,全国3.33万个乡镇共设3.7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02.6万张,卫生人员116.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8.1万人)(见表1-5)。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541个(受城镇化影响,部分乡镇并入城市,乡镇卫生院相应转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增加3.2万张,人员增加1.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减少1.4万人(部分机构实

14、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清退了一些编外医师)。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由 1.12张增加到 1.16张、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由 1.30人增加到 1.32人。 底,全国59.0万个行政村共设66.3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19.3万人、注册护士3.1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12.6万人(其中:乡村医生106.1万人)。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1.53人。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数增加1.5万个,人员总数增加5.8万人。农村医疗服务 ,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7.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7亿人次;入院人数4995.3万人,比上年增加598.9万人;病床使用率8

15、5.0%,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8.66亿人次,比上年减少800万人次;入院人数3449万人,比上年减少181万人。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8.5人次和住院1.4床日。病床使用率58.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5.6日。与上年相比,乡镇卫生院医师工作负荷有所增加,病床使用率下降0.9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延长0.4日。 村卫生室诊疗量达17.9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3亿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2700人次。(6)社区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86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86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4999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

16、生服务中心增加95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减少837个(吉林省1500余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划归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32.9万人,平均每个中心42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10.4万人,平均每站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4.3万人,增长11.1%。社区医疗服务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诊疗人次为4.1亿人次,入院人数247.3万人。 ,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5.2万人次,年入院量315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4.0人次和住院0.7日。与上年相比,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均有所增加。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诊疗人次1.4亿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5600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3.

17、8人次。(2) 中国医院终端化学药和中成药主要类别药品市场份额状况1) - 中国医院终端化学药主要类别药品市场份额 以来,在中国医院用化学药各系统用药中,各大类系统用药均获得了一定的增长,同时不同大类用药市场地位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谱及用药习惯等的变化。全身用抗感染药物一直以较明显的优势雄居榜首,体现出中国药品市场不同于欧美市场的特色。尽管受非典影响, 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的市场份额有所上扬,但随着人们对抗生素滥用带来的问题认识的加深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对抗生素采取的多次降价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的出台,全身抗感染药物市场地位呈下滑的趋势, 市场份额下降至18.89%。随着人

18、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新的医疗技术的发展,疾病谱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得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肿瘤类疾病的发病率和就诊率都得以提高,带来了心血管系统药物和抗肿瘤与免疫调节剂药物市场的繁荣。 前,心血管药物占总体药物的市场份额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 开始,抗肿瘤与免疫调节剂接过了这一增长的接力棒。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中国胃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化学药如质子泵抑制剂类药品在缓解胃病症状方面见效快,效果明显优于中成药,同时消化系统重磅新药陆续上市和推广,尽管有部分药品如奥美拉唑受药品限价政策的影响,可是近几年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的市场份额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市场份额上升至13.46%

19、。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肾病发病率不断走高带来的肾性贫血疾病患病人数的增加等因素,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用药市场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市场份额为11.60%。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得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增加,同时不断有新的治疗药物出现,神经系统药物在总体药物中的市场地位也获得了连年的提升, 市场份额上升至10%,这是神经系统药物第一次市场份额突破个位百分数。表1-9. - 中国医院终端化学药各大类药品市场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2) - 中国医院终端中成药主要类别药品市场份额心脑血管疾病中多数病种为长期慢性病,中成药在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心脑血管中成药在医院终端中成药市

20、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连续多年市场份额都在37%左右, 为37.12%,比上年下降0.59个百分点。肿瘤作为难治性疾病,化学药物在治疗上存在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明显等缺点,生物制品和中成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肿瘤中成药的市场份额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比上年下降0.70个百分点。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在医院市场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市场份额 下降至6.17%,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呼吸系统在人体的各种系统中与外部环境接触最频繁,接触面积大,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它因素,使得呼吸系统疾病危害人类日益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在止咳、平喘方面具较大优势,在中国医院中成药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市场地

21、位,尽管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 依然保持在10%以上。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成药、妇科疾病中成药和泌尿系统疾病中成药在医院市场近年来则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表1-10. - 中国医院终端中成药各大类药品市场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3) 中国医院终端化学药主要类别重点品种前10位分析1)全身用抗感染药 ,全身抗感染药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30.77%,比上年30.42%提高0.35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没超过4%。表1-11. 医院终端全身抗感染药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2)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36.75%,比上年39.09%下降2

22、.34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为5.50%左右。表1-12. 医院终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3)3.3心血管系统药物 ,心血管系统药物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42.60%,比上年39.94%提高2.66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未超过8%。表1-13. 医院终端心血管系统药物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4)消化系统药物 ,消化系统药物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41.13%,比上年41.63%下降0.50个百分点。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由 的10%以上下降至 的9%以下。表1-14. 医院终端消化系统药物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

23、:南方所5)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 ,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64.41%,比上年62.43%增长1.98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未超过13%。表1-15. 医院终端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6)神经系统药物 ,神经系统药物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51.68%,比上年48.31%提高3.37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神经节苷酯均超过11%,领先第2位品种4个百分点左右。表1-16. 医院终端神经系统药物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7)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63.30%,比上年59.70

24、%上升3.60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超过9%。表1-17. 医院终端肌肉骨骼系统药物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8)呼吸系统药物 ,呼吸系统药物市场集中度较高,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达68.25%,比上年65.86%提高2.39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超过25%。表1-18. 医院终端呼吸系统药物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9)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 ,全身用激素制剂品种数量较少,市场集中度极高,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达91.67%,比上年89.28%增长2.39个百分点。 市场份额前5的品种均超过10%。表1-19. 医院终端全身用激素药

25、物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10)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55.01%,比上年55.50%下降0.49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超过14%。表1-20. 医院终端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4) 中国医院终端化学药主要类别重点品种前10位分析1)心脑血管中成药 ,心脑血管中成药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38.29%,比上年40.03%下降1.74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没超过10%。表1-21. 医院终端心脑血管中成药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2)肿瘤中成

26、药 ,肿瘤中成药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61.61%,比上年63.17%下降1.56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超过10%。表1-22. 医院终端肿瘤中成药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3)呼吸系统中成药 ,呼吸系统中成药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53.12%,比上年49.52%提高3.60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喜炎平注射液均在10%以上。表1-23. 医院终端呼吸系统中成药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4)骨骼肌肉系统中成药 ,骨骼肌肉系统中成药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39.01%,比上年40.39%降低1.38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没超过9%。

27、表1-24. 医院终端骨骼肌肉系统中成药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5)消化系统中成药 ,消化系统中成药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23.39%,比上年27.00%下降3.61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没超过5%。表1-25. 医院终端消化系统中成药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6)妇科中成药 ,妇科中成药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24.68%,比上年24.14%增长0.54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没超过4%。表1-26. 医院终端妇科中成药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7)泌尿系统中成药 ,泌尿系统中成药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41.26%,比上年4

28、0.63%增加0.63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没超过7%。表1-27. 医院终端泌尿系统中成药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8)神经系统中成药 ,神经系统中成药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61.01%,比上年61.82%下降0.81个百分点。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超过14%。表1-28. 医院终端神经系统中成药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9)五官科中成药 ,五官科中成药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50.31%,比上年50.46%下降0.15个百分点。但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均超过18%。表1-29. 医院终端五官科中成药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10)

29、皮肤科中成药 ,皮肤科中成药前10品种市场集中度为53.48%,比上年54.37%下降0.89个百分点。但 及 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种保持在15%左右。表1-30. 医院终端皮肤科中成药销售额TOP10品种份额数据来源:南方所3、零售终端部分(1) 中国药品零售药店发展概况近年来,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发展迅速,连锁企业不断扩张,药店数量持续增加。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资料显示,截止到 上半年,中国零售药店的总数已超过40万家,数量逐年上升。平均每3274人就拥有一家药店,近几年持续下降。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资料显示,截止到 上半年,中国的药店总数(包括连锁门店和单体药店)为409246家,比去年

30、同期合计的394236家增加了15010家,增长了3.81%。其中,连锁门店增加了4497家,单体药店增加了10513家。近几年中国零售药店总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上半年的增长速度较 有所加快。从药店结构上看,以单体药店为主体,占了60%以上。连锁企业和连锁门店数量实现同步增长,单体药店增长趋缓。从区域分布来看,内陆地区的总药店数量高于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连锁门店所占比例最高。图1-4. 中国零售药店总数及增长率注: 上半年的增长率是 上半年与 上半年的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南方所图1-5. 中国平均每店服务人数及增长率注: 上半年的增长率是 上半年与 上半年的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南

31、方所图1-6. 中国连锁企业数(家)及增长率注: 上半年的增长率是 上半年与 上半年的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南方所图1-7. 中国单体药店数(家)及增长率注: 上半年的增长率是 上半年与 上半年的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南方所图1-8. 中国单体药店与连锁药店占比数据来源:南方所表1-31. 上半年中国零售企业区域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南方所(2) 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品类结构分析 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药材类和其它销售占比增长最为明显。近年来气候、天灾导致中药材产量减少,特别野生、贵细药材稀缺,尽管价格一路上涨,仍未减弱市场的需求。国家对药品监管加强以及药店竞争的加剧,推动了药店走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其它产品的销

32、售占比有明显的提升,而化学药,中成药都略有下滑。图1-9. 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品类结构变化注:其它类包括零售药店经营的非医疗用品如日用日化用品等。数据来源:南方所(3) 品类集中度1)化学药市场集中度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的RDM系统显示, 至 ,前四位品类市场集中度(CR4)逐年上升, 出现了较明显的下滑。 初,卫生部展开了全国性抗菌药物整治行动,对药品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化学药前四位品类中,囊括了部分抗菌药物,因此对前四位品类市场集中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中成药市场集中度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的RDM系统显示, 中成药各大

33、用药类别中,前四位市场集中度(CR4)为45.33%,达八年来最高点,表明中成药的市场集中度有所加强。(4) 中国药品零售行业集中度 国药控股国大药房以综合实力最强排名于榜首。前100强中,华北、华东和华南区域的连锁企业各占19席,西南和中南区域各占12席,东北区域占10席,最少的西北区域仅占9席。表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区域在连锁店的发展上有较内陆地区明显的优势。(5)中国药品零售终端主要大类重点品牌前10位分析经过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标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的RDM系统显示,在全国27个样本城市3015家样本药店统计范围内,中国十大主要品类重点品牌集中度表现不一,各有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34、:注1:27个样本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南京、杭州、成都、重庆、沈阳、哈尔滨、石家庄、苏州、无锡、天津、长春、西安、郑州、合肥、扬州、长沙、宁波、南昌、昆明、济南、青岛、福州。注2:监测时间跨度: 1月- 12月。注3:以下数据仅对应全国27个样本城市3015家样本药店监测情况,不对应全国总体市场。1)感冒用药在感冒用药市场中,前10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28.84%。其中:合资外资品牌5个,国产品牌5个;化学药6个,中成药3个,中西复方制剂1个。表1-32. 零售市场感冒用药前10品牌排名数据来源:南方所2) 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在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大

35、环内酯类)用药市场中,前10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46.73%。其中:合资外资品牌4个,国产品牌6个;青霉素类品牌4个,头孢类品牌2个,大环内酯类品牌4个。表1-33. 零售市场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前10品牌排名数据来源:南方所3) 维生素在维生素用药市场中,前10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44.18%其中:合资外资品牌7个,国产品牌3个。表1-34. 零售市场维生素前10品牌排名数据来源:南方所4)胃肠用药在胃肠用药市场中,前10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27.76%。其中:合资外资品牌5个,国产品牌5个;化学药品牌6个,中成药品牌4个。表1-35. 零售市场胃肠用药前10品牌排名数据来源:南

36、方所5)心脑血管用药(不含降压药)在心脑血管用药(不含降压药)市场中,前10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34.62%。其中:合资外资品牌5个,国产品牌5个;化学药品牌2个,中成药品牌8个。表1-36. 零售市场心脑血管用药(不含降压药)前10品牌排名数据来源:南方所6)止咳化痰用药在止咳化痰用药市场中,前10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32.82%。其中:合资外资品牌5个,国产品牌5个;化学药品牌2个,中成药品牌8个。表1-37. 零售市场止咳化痰用药前10品牌排名数据来源:南方所7)皮肤用药在皮肤用药市场中,前10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38.06%。其中:合资外资品牌7个,国产品牌3个;化学药品牌9个,中成药品牌1

37、个。表1-38. 零售市场皮肤用药前10品牌排名数据来源:南方所8)降压用药在降压用药市场中,前10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47.09%其中:合资外资品牌7个,国产品牌3个。表1-39. 零售市场降压用药前10品牌排名数据来源:南方所9)妇科用药在妇科用药市场中,前10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23.65%。其中:合资外资品牌4个,国产品牌6个;外用制剂6个,口服制剂4个。表1-40. 零售市场妇科用药前10品牌排名数据来源:南方所10)咽喉用药在咽喉用药市场中,前10位品牌市场集中度为37.06%。其中:合资外资品牌2个,国产品牌8个;化学药品牌2个,中成药品牌8个。表1-41. 零售市场咽喉用药前10品

38、牌排名数据来源:南方所(二)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1、供求关系(1)工业供给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步趋稳,中成药、化学原料药产量增速同比均明显放缓。过去十年,中国七大类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从 的2419亿元增长到 的1570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10%。 一季度,受传统淡季来临、天气不利等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速稳中趋缓。 一季度,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4.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5%。其中,中成药、化学原料产量增速同比均明显放缓。在冬春连旱天气、传统淡季等因素综合影响下,中成药供给增速开始放缓,同时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抑制了中成药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导致产量增速同比明显放缓。 一季

39、度,中成药产量达82万吨,同比增长3.33%,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3.98%。一季度,收到”限抗令”、化学原料药价格持续低迷和传统淡季等多重因素影响,化学原料药产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同比明显放缓。 一季度,中国化学原料药累计产量达73.69万吨,同比增长6.5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3.26%。(2)市场需求1)内需人口老年化加速,慢病发病率提高,医药消费需求将保持增长;全民医保带动就诊人次快速提升是拉动市场需求的主要动力;收入提升带动支付能力提高,从内需的角度,刚性需求将持续支撑着中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信息网( 1季度),中长期来看,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内需动力依然存在,预计到 年

40、,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将达到32047.6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2.5%;化学原料药产量将达到320.6 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3.2%;中成药产量将达到513.5 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20.8%。2)外需外需是不理想的。IMF于 10月公布了,预计 全球经济增速将为3.6%。美国面临财政问题,再次提高债务额度,继续量化宽松政策,虽然有助于美国本土经济的复苏,但对新兴市场国家有两大冲击,同时欧债危机继续,因此 全球经济不那么容易的好转。欧盟62号令的出台实施、贸易摩擦频发等因素也抑制了医药品出口的快速增长。欧盟62号令将于 7月2日执行,该指令要求厂商红英的原料药如果用在欧洲市场销售的药品之

41、中,供应国的监管机构要确保生产厂家满足欧盟GMP标准要求。预计实施后,中国相关医药出口厂家会从原有的3800多家减少到80多家,对未来医药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综上所述,医药外贸环境显现疲软,人民币升值压力,成本压力提高,使得外需在近一两年都不一定有所回升。出口对医药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医药行业要加快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更加重视内需市场。2、经济因素根据宏观经济不理想将直接影响到医药工业。过去十几、二十年的经验表明,工业医药增长幅度一直高于GDP增长幅度10%到15%。中国经济经过30余年平均高达9.8%的增长,当前正在由”结构性增速”时期进入”结构性减速”时期。 ,中国GDP增长率为7.8%,

42、CPI涨幅为2.6%。 3月5日,政府公布的报告披露将 GDP增长目标定在7.5%,CPI涨幅将控制在3.5%左右。由此可见,宏观经济走势将对医药工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宏观经济的走弱使得税收压力大,导致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不乐观。财政投入经过 到 三年的快速投入增长,到 财政占医疗卫生投入增幅明显下降。税收不理想,地方财政压力大,这对于加大推进医改,解决以药养医,实现四个分开即”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带来很大压力。3、政策因素医药行业关乎民生重大问题,受到政策的变量影响较大。根据,中央将加大医疗卫生支出,为2602.53亿元,同比增长27.1%。当前,控制费用仍在

43、继续,但其负面影响逐步减弱,取消加成可能改变市场竞争格局;行政性降价还将出台,药价水平总体下行;招标中唯低是取的现象有所扭转,新一轮政策调整将启动;OTC广告受限传闻已引发企业关注,一旦实施,对OTC营销会形成比较大的冲击,企业对新版GMP认证抱观望心态;政策调整不确定性在增加,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1)取消药品加成 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发改价格 912号),颁布,规定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以实际购进价为基础,顺加不超过15%的加价率作价,在加价率基础上的加成收入为药品加成。 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办发 20号),通知声明公立医院改革将取消药品加成。(2)控制医药费用增长

44、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是”十二五”期间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务院印发的(国发 11号)和卫生部、国务院医改办等五部门印发的(卫医管发 53号),都对做好控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10月8日,国务院印发(国发 57号)。明确,要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卫生部发布的(卫办医管发 127号)明确指出,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是”十二五”期间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各地加紧落实。(3)医保总额控制 为了深化医改, 11月14日,人力资源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发布(人社部发 70号

45、),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全面施行,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以下简称”总额控制”) ,在未来两年内全面推广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病种付费,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增长不高于当地GDP增幅(平均8%左右),控制贵重药品限额(30%-50%)。其中,总额预付就是在总额控制基础上,测算医疗机构的费用总量,预付定额费用,以此控制医保费用的支出。同时建立合理适度的”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控制成本和提高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项政策的稳步推进将影响医院用药结构,控制药占比,部分抵消了基药市场扩容的利好。(4)基本药物扩容卫生部于 3月13日发布中华人民

46、共和国卫生部令第93号,公布( ),自 年5 月1 日起开始施行。新版基药目录品种大幅扩容,化学药与生物制品品种新增112个,中成药新增101个,优化药品结构,重点增加了精神障碍、抗肿瘤及血液病用药与妇女、儿童用药等领域;提高基药在二、三级医院的使用比例,优先采购达到国际水平的仿制药。卫生部部长陈竺在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表示,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后,各地要规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都应达到40%至50%,其中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的二级医院应达到50%左右;三级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要达到25%至30%。(5

47、)基药招标政策演变舒缓降价压力过去3 年基药招标制度推行期间,”最低价中标”的规则使的基药非独家品种承受了较大的价格压力。继(国办发 56号)之后,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发 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于 2月10日出台,明确”坚持以省(区、市)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落实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制度。对经多次采购价格基本稳定的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对独家品种试行国家统一定价,也可探索以省(区、市)为单位,根据采购数量、区域配送条件等,直接与生产企业议定采购数量和采购价格;对少数基层必须但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基本药物,采取招标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基本药物采购遵循质量优先、

48、价格合理的原则优先采购达到国际水平的仿制药,激励企业提高基本药物质量。”(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扩大有效药品市场需求卫生部 1月30日发布(卫办发 8号),将”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卫生部部长陈竺在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表示, 将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县达到全国县总数50%以上,为 底在90%的县级公立医院和全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奠定基础。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新农合全国人均筹资要达到340元左右,其中各级政府补助增加到人均280元,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实际报销比力争比 的50%左右提高

49、5个百分点。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标准从27.2元提高到30元,力争将地广人稀边远地区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40元,分配比例原则上村卫生室不低于40%。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终末期肾病、肺癌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在已开展大病保险试点的地区,要优先将20种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险范围,先由新农合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进行补偿,对补偿后个人负担费用超过大病保险补偿标准的部分,再由大病保险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补偿。(7)OTC广告将出台受限政策政府部门正在酝酿修订 发布的(局令第27号),修订方向是禁止非处方药在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该方向对药企非处方药市场销售冲击较大,具

50、体政策还有待观望。(8)新版GMP推动药企加大投资规模、增加药企成本 2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简称”新版GMP”)要求现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要在 年底达到新版GMP 要求,其它类别药品的生产企业要在 年底达到新版GMP 要求。然而截止3 月底,全国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经过GMP 认证比例仅为17.4%,非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经过认证比例仅为13%。因此,未来两年药品企业将持续加大投资规模,提高生产标准、改进相关设备,对整个行业成本的提升又是新一轮的成本增加。(9)药品注册改革鼓励创新药物 2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食药监注 37号),配合,使其更具有导向性,提出进一

51、步加快创新药物审评,实行部分仿制药优先审评,鼓励研制儿童用药。(三)行业预测1、产销预测根据中国信息网( 1季度),预计 年全年,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约21158.7 亿元,同比增长23.9%左右;化学原料药产量约304.5 万吨,同比增长3.5%左右;中成药产量约344.6 万吨,同比增长26.8%左右。中长期来看,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内需动力依然存在,预计到 年,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将达到32047.6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2.5%;化学原料药产量将达到320.6 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3.2%;中成药产量将达到513.5 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20.8%。依据一:二季度”新版纪要目录”正

52、式实施、各省市药品招标陆续启动,有力拉动下今明两年基本药物的市场需求;依据二:新医改稳步推进、卫生投入持续加大,有利于扩大有效药品市场需求;依据三: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稳步推进、人口老龄化和慢病发病率加快将有力扩大未来药品市场需求;依据四:医保控费将成为行业产销增速大幅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 开始,中国将全面实行基本医保总额控制,全面推广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病种付费,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增长不高于当地GDP 增幅(平均8%左右),控制贵重药品限额(30%50%),该项政策的稳步推进将影响医院用药结构,控制药占比,部分抵消了基药市场扩容的利好。2、价格预测 根据中国信息网( 1季度),医药行业是

53、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在降低全民医疗成本的宗旨下,药品价格降价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预计 年医药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仍将处于99,101区间,化学原料药出厂价格指数将处于97,100区间。依据一:由于政府持续加大药品价格调控,中成药调价将于下半年启动;依据二:基药招标政策演变,降价压力舒缓。过去3 年基药招标制度推行期间,”最低价中标”的规则使的基药非独家品种承受了较大的价格压力。 年2 月20 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印发,提出,基药采购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对独家品种试行国家统一定价,避免恶性价格竞争,优先采购达到国际水平仿制药。此次基药招标原则确立也昭示着今年医保

54、招标大年的整体良性政策尺度。因此,在新一轮基药招标中降价压力将会有所缓解。依据三:准入门槛提高、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将推动行业成本持续上升 一方面,在”毒胶囊”时间等影响下,相关药品监管机构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年2 月,卫生部发布,要求生产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企业必须在今年7 月前经过认证,其它药品生产企业须在 年前经过认证,否则将停产。另一方面,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将持续上升。中国劳动力成本近年来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官方数据显示, 年以来,在中国两大制造业中心珠三角和长三角,劳动力成本上涨了20%25%,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2%。同时,随着药材稀缺性的逐步隐露,预计未来中药材价格将呈现

55、震荡上行趋势。3、进出口预测进口方面,预计 年全年,医药品进口额约164.7 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左右。到 年,医药品进口额将达到215.6 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4.5%。出口方面,预计 年全年,医药品出口额约125.8 亿美元,同比增长5.5%左右。到 年,医药品出口额将达到144.0 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约7.0%。小结,医药外贸环境显现疲软,人民币升值压力,成本压力提高,使得外需在近一两年都不一定有所回升。出口对医药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医药行业要加快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更加重视内需市场;可是中国对高端药品的需求将增大。依据一: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等

56、因素有利于扩大药品进口需求,特别是高端药品如西成药和生化药。依据二:医保控费、基本药物价格优势抑制了药品进口额的快速增长。 年版基本药物目录已经出台, 年5 月1 日起开始施行,国内基本药物的价格优势明显。另一方面,政府将加大对医院的”医药费用增长” 调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药需求。另外,中国药品进口替代能力逐步增强, 未来药品进口增长空间受到一定挤压。依据三:欧盟62号令的出台实施、贸易摩擦频发等因素也抑制了医药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四)行业发展方向1、医药自主创新受到重视根据,未来三年中国将积极开发生物技术药物、疫苗和特异性诊断试剂;推进化学创新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通用名药物技术开发和规

57、模化生产水平;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发展现代中药;开发先进制药工艺技术与装备,发展新药开发合同研究、健康管理等新业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国外预测中国 至 间对新特药的研发投入为27亿美元,未来5年内还将增加60亿美元。而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已经提出未来中央下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资金将达到400亿元。争取 成为后期研发大国,2020年医药产业进入世界前3位。企业对创新的关注度也在提升,当前对创新投入较大的企业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7%以上。在”十二五”规划中,未来五年的目标是产业整体研发投入占比将达到3%,依靠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趋势正在悄然进行。2、疗效确切的品牌药物将受青睐由于抗

58、菌药物分级管理,今后三级医院使用品种数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医院采购量下降,更倾向于选择有品牌、疗效确切、价位相对高的品种。企业会暂缓抗菌素新药研发的投入;高端的新型抗菌素的研发更受关注。没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企业产品将会被淘汰,促成行业的大洗牌。 6月,人保部下发,当前全国部分城市医院包括新农合已经开展按病种付费的试点改革。总的支付原则将是总额预付,结余部分奖励医院,超支分担。总额预付使得医院自发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医院在选用药品时有更大自主权,在药品选择上会考虑疗效更确切的品牌药。3、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

59、动重点医疗需求的基本药物提出 公立医院改革将从”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医改将进入深度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县级医院改革成为重点,全国已有170多个县开展县域医疗综合改革试点。全国约有6400家县级医院,到 中国县级医院建设的目标是全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和合理用药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由此带动基层常见病用药的销售额,急救、肿瘤、慢病用药、器械的基层用量将上升。同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与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变革将会改变当前医院内”以药养医”的体制,药品的定价方式将回归理性,市场将更注重药品的品质,药品生产企业将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安全性高的辅料4、兼并重组加快医药产业格局变化 ,医药行业投资规模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预计 上半年,医药制造业累计投资额月1979.5亿元,同比增长35.9%; 全年,医药制造业累计投资额约4891.9亿元,同比增长37.2%左右。根据中国信息网( 1季度),到 ,医药制造业累计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