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的组成与分类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21360913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斗拱的组成与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斗拱的组成与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斗拱的组成与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斗拱的组成与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斗拱的组成与分类(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斗拱的组成与分类(一)、斗拱的组成斗拱在结构上由四种部件组成。1、拱。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弓形构件。2、翘。与建筑物表面垂直或成45度或60度夹角的弓形构件。其 形式与拱相同,唯放置方向不同。3、昂。昂在唐、宋时是斗拱中的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这是真 昂。明清时昂的结构作用下降,常常仅起装饰作用。其形式为将翘向 外的一端特别加长,并斜向下垂(或斜向上挑出)。4、斗与升。斗与升都是斗形的立方块。位于拱的两端,界于上下 两层拱或拱与枋之间着,清代叫“升”。位于翘或昂的两端,界于上 下两层翘昂,或包括横拱之间者,叫做“斗”。斗和升除位置不同外, 在全部设有横拱的斗拱中,升上只承托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拱或

2、枋一 种构件,所以只开一面口,叫做“顺身口”;而斗拱则承托相交的拱 与翘昂,所以斗上开的是“十字口”。(二)、斗拱的分类及各部分名称1、按斗拱在建筑物上所处的部分可以分为两大类。(1)、外檐斗拱。主要包括五种。A、柱头斗拱。直接座于柱头上。宋代叫做“柱头铺作”,清代称 “柱头科”。氏柱间斗拱。位于两柱之间的额枋或平板枋上。宋代叫做“补间 铺作”,清代称“平身科”。C、转角斗拱。位于角柱上。宋代叫做“角铺作”,清代称“角 科”。D、溜金斗拱。在明清时期由带下昂的平身科斗拱转化而来。E、平座斗拱。位于平座下面,用于支撑平座。每一组斗拱,宋代叫做“一朵”,清代称“一攒”。(2)、内檐斗拱。主要包括品

3、字科斗拱和隔架斗拱两大类。2、拱的分类及各部分名称(1)、按拱所处的结构位置可分为两大类。现以外檐斗拱为例做 介绍。A、正心拱。凡是位于檐柱中线上的拱,都叫“正心拱”。正心拱一面向外一面向里。在拱的纵中线上需加宽0.30.25斗口 的槽口,用以安放拱垫板。所以正心拱的厚度要比其它的拱多一个拱 垫板的厚度。B单材拱。凡不在檐柱中心线上的拱都叫“单材拱”。在檐柱中 心线以外的单材拱又叫“外拽拱”;在檐柱中心线以内的单材拱又叫 “里拽拱”。(2)、按拱的长短尺寸可分为三类:瓜拱、万拱和厢拱。瓜拱最 短,厢拱次之,万拱最长。这是清代的规定。瓜拱和万拱常相叠并用, 瓜拱在下,万拱在上,瓜拱托着万拱。位于

4、正心拱位置上的瓜拱叫做“正心瓜拱”(宋代称泥道拱);位于正心拱位置上万拱叫做“正心 万拱”。位于单材拱位置上的瓜拱和万拱,分别叫做“单材瓜拱”、“单材万拱”。又可以分为“外拽瓜拱”、“外拽万拱”和“里拽瓜 拱”、“里拽万拱”。厢拱总是安放在最上层翘或昂两端,外拽厢拱承托挑檐枋,里拽 厢拱承托天花枋。在正心拱位置不会出现厢拱,所以厢拱没有正心和 单材之别。瓜拱、万拱、厢拱是清代的名称。在宋代瓜拱称“瓜子拱”,万 拱称“慢拱”,厢拱称“令拱”。(3)、拱的各部分名称。 在拱的中间部位有与翘、昂或要头相交的卯口。拱的两端有承托升的分位。在升与卯口之间,拱向下弯曲的位置叫做“拱眼”。拱的 两端下面曲卷

5、处叫“弯拱”。弯拱的曲度在清代营造法式里有“瓜四”、“万三”、“厢五”的规定,使拱弯分成几小段直线,以 便制作。3、翘、昂的分类与斗拱出跳(1)、翘与昂的分类A、翘。凡是向内、夕卜出跳的拱清代叫做“翘”,宋代称“华拱”。宋代把出跳叫做“抄”,每出一跳叫做“一抄”。例如“双抄”即出 华拱两跳。C、昂。昂也是斗拱向外出跳的构件,只是形式与翘不同,昂头部 伸出特别长。1)、下昂。下昂是向下倾斜的构件。下昂的作用在于使斗拱出挑 长度和华拱相同时,减低斗拱抬升高度。这样可使屋檐伸出较深远时, 斗拱不至于抬升过高。2)、上昂。上昂是斗拱向外上方斜出的构件。它可以在斗拱挑出 长度与华拱相同时,增加斗拱高度。

6、(2)、斗拱出跳翘(华拱)或昂每向内或向外挑出一层,宋叫“一跳”,清叫 “一踩”;每升高一层,宋叫“一铺”。以正心拱为中,每向内、外 出跳一层,清代又叫做“一拽架”。按宋代和清代的规定,斗拱向内外各出一跳,宋叫“四铺作”, 清叫“三踩”;出两跳,宋叫“五铺作”,清叫“五踩;出三跳, 宋叫“六铺作”,清叫“七踩”;出四跳,宋叫“七铺作”,清叫 “九踩”;出五跳,宋叫“八铺作”,清叫“十一踩”。宋代斗拱出跳的铺作数为出跳数加3,即N (铺作数)二X(出跳 数)3(长数项)。清代斗拱出跳的踩数是指一攒斗拱中横拱的道数。清式斗拱每拽 架都设有横拱,所以每攒斗拱里外拽架数加正心位上的正心拱枋,即 为每攒

7、的踩数。唐宋时期,里外拽斗拱上常有不设横拱的做法。这种 做法叫做“偷心造。而里外拽上设横拱的做法做“计心造”。宋代对斗拱的表示方法为“几铺作几抄几昂”。如“五铺作单抄 单下昂”、“七铺作双抄双下昂”等。清代对斗拱的表示方法为“几 踩几翘几昂”。如“五踩单翘单昂”、“七踩单翘重昂”等。最简单 的斗拱为不出跳者,分别有“一斗三升”等形式。无论一攒斗拱出几跳,在最里、最外两跳上只有一层厢拱(令 拱)。外拽厢拱上托着挑檐枋,挑檐枋上座着挑檐桁;里拽厢拱上托 着天花枋。其余各踩都只有两层拱,瓜拱在下,万拱在上。万拱之上, 就是枋子。在正心的叫“正心枋”,在里、外拽位置上的叫“拽枋” (宋称“罗汉枋”)。

8、无论踩数多少,正心万拱以上就用层层的枋子 叠上,一直到正心桁下。(3)、翘昂的构造做法 以清式五踩单翘单昂平身科斗拱为例。翘与拱的做法完全相同, 只是方向不同。昂向外伸出一端为昂嘴。向里挑出一端或曲卷如翘,或者做成 “菊花头”、“霸王拳”一类的雕饰。在最上层翘昂的上面,还有两 层与翘昂平行的构件。下面的叫“耍头”,上面的叫“撑头”。耍头 里外两端均外露,外端往往做成“蚂蚱头”,里端做成“六分头”。 撑头外端不露出,抵住挑檐枋;后尾露出刻座“麻叶头”。4、斗和升的分类及各分部名称(1)、斗和升的分类。A、大斗。汉代称“栌“,宋代叫”栌斗“,清代也叫”坐斗“。 它位于全攒斗拱的最下层,直接座在柱头

9、或额枋、或平板枋(普拍枋) 之上。大斗上承托正心瓜拱及头翘或头昂。所以,全攒斗拱的重量都 集中在大斗上。B三才生。宋代叫“散斗”。它位于里外拽拱之两端。托着上一 层拱或枋子。C、槽升子。宋代叫“齐心斗”。它位于正心拱之两端,托着上一 层正心拱或正心枋D、十八斗。宋代叫“交互斗”。它位于翘或昂的两端,托着上一 层翘或昂及与之相交的拱。(2)、斗与升各分部名称。A、斗口。大斗和十八斗上,都开有装设翘昂的槽口,称做“斗 口”。清代把平身科斗拱大斗的斗口作为权衡大式大木建筑各部件的 基本单位。氏斗耳。斗口两侧突起的部分。C、斗腰。斗耳下面的垂直部分。宋代叫做“斗平”。D、斗底。斗腰下面的倾斜部分。宋代称“斗欹”。宋代规定:斗耳、斗平、斗欹的高度比为4: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