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案例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21357153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愚公移山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愚公移山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愚公移山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标题】 愚公移山教 学 案 例 【案例主题】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案例背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改春风早已吹遍大江南北。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基本理念。课堂上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回顾我所上的一节公开课愚公移山一文第二课时的教学,对于学生大胆的辩论和配合,至今回味无穷。愚公移山属于传统篇目,但它出现在新的课程标准与理念统摄下的新教材上,教学设计是否该有一点

2、新的突破呢?而且,学生学习文言文或多或少存在畏难或倦怠情绪,能否找到一种办法唤起学生学习该文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所以在教读此文时结合班级学生的情况,我认真地编写了了导学案,针对性地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一、课前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先疏通课文大意。二、第一课时让学生走进课文,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讲述这个故事。三、第二课时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挖掘故事寓意及现实意义。因此课前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两个课堂合作研讨题,要求小组合作、探讨完成。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在领悟了愚公精神实质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我设计了“愚公移山愚还是不愚”这道课堂辩论题,要求学生事先查找资料,从正反任选

3、一个角度,列出自已充分的论据,作好课堂辩论赛的准备。一则挖掘愚公移山的精神实质、思想意义。二则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围绕中心说话的能力,【案例回放】(课堂辩论赛实录)(20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以及愚公移山的精神大家知道了吧?谁来概括一下?(生纷纷举手,师抽生回答,明确:板书 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愚公移山精神:克服困难、坚挂不懈的精神师:【那么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愚公的行为到底是“愚”还是“不愚”? 有人说愚公真愚,移山不如搬家,再有太

4、行、王屋二山最终还不是神仙搬走的;也有人认为愚公不愚,因为他有发展的眼光。那么究竟如何来看待愚公移山?】下面针对这个问题分正方和反方先展开小组辩论,认为愚公不愚为正方,认为愚公愚的为反方,事前已要求大家作好充分发言的准备。下面就这个论题推荐正方和反方代表起来展示你的观点,看哪方代表辩驳的理由更充分观点更有说服力。(时间:20分钟)(学生积极踊跃、纷纷举手:正方1:我认为愚公不愚,因为愚公移山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有明确的目的,“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他对移山的过程和结果都作了考虑。反方1:我认为愚公就是愚,他有勇无谋,不识变通。他虽有坚韧顽强、

5、百折不挠的精神,但他缺少灵活性,不思变通。倘若他当初选择的是搬家而不是移山,那他只需要把家搬走,易地而居,二山问题就不用管他,又何劳子子孙孙都为愚公的愚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呢?愚公!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子孙之难,无穷匮也!正方2:愚公所做的事是顺应民心的,他要解决的是“面山而居”的人的共同困难,“杂然相许”就是很好的证明,他有主人公意识,年将九十,活不了几天了,他是在为子孙造福,可见眼光长远,他是有智有勇的。正方3:“愚公不愚,在几千年前,愚公就要移山,不顾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坚信人定胜天,最终成功,这是如今许多人都不具有的韧劲与毅力,值得我们今天学习。” 反方2:“愚公

6、的精神可嘉,我们一定要学习,可是,他的做法却不可取,行为不妥,我们不可学之,移山是最原始,也是最笨的方法。他可以像如今愚公村的人民,将太行-王屋开辟成旅游点也不错嘛。” 反方3:“愚公年年月月率子子孙孙挖山不止,但仅靠一族之力,何年何月才能挖掉万仞高山?再一想,愚公真会有无穷尽的子孙?大概作者也认识到这是巨大工程,搬来神仙相助。想想,若无神助,愚公能成功吗?” 正方4反驳:“愚公移山贵在精神。愚公觉得两座山挡住道了,为方便大众,他信念坚定,迎难而上,移开山道。连神灵都被感动,搬走了大山。如果愚公当时空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恒心和毅力,那么移山都是空谈。愚公以实例告诉我们:信念+信心+恒心=成功。”

7、 正方5补充说:“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事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去实践,坚持不懈,百天如一日地去做。迎难而上,困难便会迎刃而解。” 反方4:“请问对方辩友,是搬一座山容易,还是搬一个家容易呢?假设能把山移走,请问又怎么处理那些沙石呢?难道像愚公自己说的那样,把沙石运到渤海吗?且不算运输工具的落后,路途遥远带来的麻烦,单是把这么大一座山放入海里,试问水位的上升对海岸上的生态环境回造成什么影响?又会伤害多少无辜的小鱼?还有那些原本在山上生活的小生灵,它们的家没有了,你打算让它们住在哪里?”反方5:“中国改革开放,引进先进的技术,吸收外资,就是要利用别国的先进的东西来发展本国的经济

8、。如果一味地如愚公那样,自力更生,何时能赶上乃至超过世界!又哪来我们今天的生活!”反方6:“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每当遇到难题而百思不得其解时,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地苦思苦想呢,还是请教一下他人,以快捷的方式搬走大山的技巧,求得正确的方法?答案不言自明。”反方7:“我方认为愚公的做法与当今社会讲究效率的精神相违背。把家搬到山外去,不就没有了出入之迂的困难么?如果他们搬家,不但出入的问题解决了,本来用于移山的劳动力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如开垦良田,种植果木等,收效不是更大吗?”(反方愈说愈有劲,这时正方7出场了)正方6:“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这些同学的立论偏离了寓言的本来特性。寓言是一种托其

9、事而寓其理的特殊文体,它的目的是说理,为了把理说得有趣、传神,故事托附于一些荒诞的在现实中根本没有的事来表现:事的虚假性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反说。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恰恰是所寓之理。有的同学说愚公与其移山不如搬家,实际上是就事论事,只是说愚公做这件事不对,而把其中深刻的道理弃于一旁了,这是典型的思维逻辑上的错误。”正方7续:“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万万人的子孙后代,他明知山高路远,人老将少,工具简陋,困难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谓站得高,看得远,实则不愚。而今,我们仍可见到愚公精神。1998年的长江、嫩江洪水肆虐,处处告急。洪水无情人有

10、情,正是广大军民手牵手,肩并肩,众志成诚,抵御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2003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非典。而搬家或绕道似乎是明智之举,实则是就事论事,从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自然不可改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那溃堤面前人往高处走便是了,大可不必,严防死守,如果遇事怕难退却,何来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也永远只能是诗人笔下的蓝图,更不要说如今的南水北调了。” (由于学生们事先有了充分准备,辩论时几乎都能够侃侃而谈,有的言笑晏晏,有的争得面红耳赤。我看见思想与见识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飞舞、碰撞。由于时间关系,有的学生还没有展示的机会。我请学生下去之后再展开辩论,把这堂课的收

11、获和感受写好交上来。接着我就这个论题进行了小结:师小结:通过以上同学们激励的辩论,可见同学们对文章理解十分透彻,观点也非常充分,大家的感受体会都非常深。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是想通过对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入探讨,引导同学们能够辩证地、全面地、发展地分析和看待问题。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尤其是大家的辩论非常的积极踊跃,观点也很充分,看来同学们收获还不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淌不过的河。让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锁定目标,克服困难,去开辟一条让世人瞩目的人生之路吧!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诵读课文,写一篇读愚公移山有感。最后,让我们齐唱歌曲愚公移山,进一步去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播放

12、歌曲,师生同时大声跟唱)愚公移山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队着王屋与太行,凭的是一身肝胆,想起来不是那奇闻,唱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噢,了却了心中祈愿,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下课)【案例反思】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也指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这篇传统的老课

13、文,故事浅显易懂,情节吸引人,最感人的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从而得到人生启示,让学生明确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就必须战胜生活中出现的一切困难的道理。而且要引导学生用今天的眼光看愚公移山的精神,经典的教学法也有很多,所以我在准备上这篇课文之前,脑子里一直思考“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我校“四段六步”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篇文言文教学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充分估计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前精心设计了导学案,设计了一些新颖的问题探讨,课堂辩论题。课堂上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扮演课堂

14、的主角,教师仅起组织、协调学生的导演作用,引导学生用现在的眼光来客观评价愚公,对此展开辩论,最后得出结论:崇尚愚公精神,但不能愚蠢地蛮干,办事要能变通。本堂课我重点通过“课堂辩论赛”这一环节实施了此原则。由于教学设计反常规,所以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多数同学各抒己见,这堂课的气氛始终非常活跃。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做课堂主人“这一预想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对课文挖掘深度远远超过平时。学生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当然,总有个别学生,不管老师采用何种教法,他都无动于衷,懒于思考,拒绝参与辩论。对这样的学生应该采取什么对策,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尝试。另外辩论出现冷场时如何合理调控,在这方面今后还需多加努力。 (说明:本堂课是我上期上的一堂公开课, 以上课堂辩论回放是通过我上课后对课堂学生辩论观点的一些回顾整理而成,纯属真实)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