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用文档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1348479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810.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用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用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用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用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用文档(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方案:一、 常见证候要点 ( 一) 肾气亏虚证: 腰脊酸痛( 外伤性除外), 胫酸膝软和足跟痛, 耳鸣或耳聋, 心悸或气短, 发脱或齿摇, 夜尿频、 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舌淡苔白 、 脉沉细弱。 ( 二) 痰瘀互结证: 头如裹, 胸闷, 呕吐痰涎, 胸痛( 刺痛、 痛有定处或拒按), 脉络瘀血, 皮下瘀斑, 肢体麻木或偏瘫, 口 淡食少. 舌胖苔腻脉滑, 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 脉涩。 ( 三) 肝火亢盛证: 眩晕, 头痛, 急躁易怒, 面红, 目 赤, 口 干, 口 苦, 便秘, 溲赤。舌红苔

2、黄, 脉弦数。 ( 四) 阴虚阳亢证: 腰酸, 膝软, 五心烦热, 心悸, 失眠, 耳鸣, 健忘. 舌红少苔, 脉弦细而数.二、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 眩晕 1. 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 防止跌倒, 避免深低头、 旋转等动作。 环境宜清静, 避免声光刺激。 2。 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 持续时间、 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 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若出 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 头痛剧烈、 呕吐、视物模糊、 语言蹇涩、 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 要立即报告医师, 并做好抢救准备。 4. 遵医嘱耳穴贴压( 耳穴埋豆), 可选择神门、 肝、 脾、 肾、 降压

3、沟、 心、 交感等穴位。 5。 遵医嘱穴位按摩, 可选择百会、 风池、 上星、 头维、 太阳、 印堂等穴位, 每次 20 分钟,每晚睡前 1 次。 6. 中药泡足, 根据不同证型, 选用 相应中药制剂, 每日 1 次。 7。 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 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 每日 1次。 ( 二) 头痛 1. 观察头痛的性质、 持续时间、 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 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 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 抬高床头, 改变体位时如起、 坐、 下床动作要缓慢, 必要时有人扶持。 4。 避免劳累、 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 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4、5。 遵医嘱穴位按摩, 常用穴位有太阳、 印堂、 风池、 百会等穴. 6. 遵医嘱耳穴贴压( 耳穴埋豆), 可选择内分泌、 神门、 皮质下、 交感、 降压沟等穴位.隔日 更换 1 次, 双耳交替. 7. 遵医嘱穴位贴敷: 贴敷两侧太阳穴。 8。 目 赤心烦、 头痛者, 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 三) 心悸气短 1. 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 进食、 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2。 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 观察患者心率、 心律、 血压、 呼吸、 神色、 汗出等变化。 3. 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 应有专人陪伴, 并给予心理安慰。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 4。 遵医嘱耳穴贴压( 耳穴埋豆) ,

5、可选择心、 交感、 神门、 枕等穴位。 5。 遵医嘱穴位按摩: 可选择内关、 通里, 配穴取大陵、 心俞、 膻中、 劳宫、 照海等穴位。 ( 四) 呕吐痰涎 1. 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 呕吐停止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2. 出现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 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 以防止发生窒息, 可按揉双侧内关、 合谷、 足三里等穴, 以降血压止吐。 3. 呕吐甚者, 中药宜少量多次频服, 并可在服药前口 含鲜生姜片, 或服少量姜汁. 4. 呕吐停止后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 以保持口 腔清洁。 5. 饮食宜细软温热素食, 如生姜枇杷叶粥或生姜陈皮饮, 忌食生冷、 肥甘、

6、甜腻生痰之品. 三、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一) 药物治疗 1. 内服中药 ( 1) 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 1 2 小时左右, 肾气亏虚证中药宜温服, 肝火亢盛证宜凉服。 ( 2) 眩晕伴有呕吐者宜姜汁滴舌后服, 并采用少量频服. ( 3) 遵医嘱服用调节血压的药物,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2. 注射给药 ( 1) 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应遵医嘱调整滴速, 并监测血压、 心电图、 肝肾功能等变化,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要动作缓慢,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如出现头晕、 眼花、 恶心等应立即平卧。 ( 二) 五音疗法 根据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音乐, 如肝火亢盛者, 可给予有商调式音乐, 有良

7、好制约愤怒和稳定血压作用, 如江河水 、 汉宫秋月 等; 如阴虚阳亢者, 可给予羽调的音乐,其柔和清润的特点可有助滋阴潜阳的作用, 如二泉映月 、 寒江残雪 等。 ( 三) 中药药枕: 将夏枯草、 菊花、 草决明和晚蚕砂匀量装入布袋制成枕芯枕于头部,通过药物的发散作用 以达到清肝明目 、 息风化痰之功效. ( 四) 特色技术 1。 中药泡洗( 详见附录 2)。 2。 穴位贴敷( 详见附录 2). 3。 耳穴贴压( 耳穴埋豆) ( 详见附录 2). 4。 穴位按摩( 详见附录 2)。 四、 健康指导 ( 一) 生活起居 1。 病室保持安静, 舒适, 空气新鲜, 光线不宜过强. 2。 眩晕轻者可适

8、当休息, 不宜过度疲劳。 眩晕急性发作时, 应卧床休息, 闭目 养神, 减 少头部晃动, 切勿摇动床架, 症状缓解后方可下床活动, 动作宜缓慢, 防止跌倒. 3. 为避免强光刺激, 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4. 指导患者自 我监测血压, 如实做好记录, 以供临床治疗参考。 5. 指导患者戒烟限酒。 ( 二) 饮食指导 1. 指导患者正确选择清淡、 高维生素、 高钙、 低脂肪、 低胆固醇、 低盐饮食。 2。 肾气亏虚证: 饮食宜富营养, 如甲鱼, 淡菜, 银耳等, 忌食煎炸炙烤及辛辣烟酒。 日常可以黑芝麻、 核桃肉捣烂加适当 蜂蜜调服。 3。 痰瘀互结证: 少食肥甘厚腻、 生冷

9、荤腥。 素体肥胖者适当控制饮食, 高血压患者饮食不宜过饱, 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时禁食, 呕吐停止后可给予半流饮食。 可配合食疗, 如荷叶粥等。 4. 肝火亢盛证: 饮食以清淡为 主, 宜食山 楂、 淡菜、 紫菜、 芹菜等, 禁食辛辣、 油腻及过咸之品. 5。 阴虚阳亢证: 饮食宜清淡和富于营养、 低盐,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如芹菜、 萝卜 、 海带、 雪梨等, 忌食辛辣烟酒、 动物内脏等. 可配合菊花泡水代茶饮. ( 三) 情志调理 1。 多与 患者沟通, 了 解其心理状态, 进行有效针对指导。 2。 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 讲明情绪激动对疾病的不良影响, 指导患者学会自 我情绪控制。 3。

10、 眩晕较重, 心烦焦虑者, 减少探视人群, 给患者提供安静的休养空间, 鼓励患者听舒缓音乐, 分散心烦焦虑感. 4. 多与 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及治疗成功经验, 增强患者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 四) 功能锻炼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 在医师指导下可适当选择舌操、 降压操等进行功能锻炼, 在眩晕缓解期,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眩晕康复操进行功能锻炼( 详见附件)。 五、 护理难点 患者服用降压药物依从性较差 解决思路: 1。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重视对眩晕患者的宣教, 普及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知识。 2. 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降压治疗是长期的, 而且是终身 的, 因为降压治疗只能控制血压,但

11、不能根治. 因此, 让患者了 解到规律服药对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指导长期服用降压药者服从医师的安排, 遵医嘱适时调整药物, 可以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4。 讲解药膳饮食及调摄护理方面的知识。 5。 建立眩晕病患者信息系统, 对出院患者定期随访, 增强患者对高血压自 我管理的意识和行为能力。 附件 1:降压操 1。 预备动作: 坐在椅子或沙发上, 姿势自 然端正, 正视前方两臂自 然下垂, 双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 90 度角, 两足分开与肩 同宽, 全身肌肉放松, 呼吸均匀。 2. 按揉太阳穴: 顺时针旋转一周为 一拍, 约做 32 拍. 3. 按摩百会穴: 用手掌紧贴百会穴

12、旋转, 一周为一拍, 共做 32 拍。 4. 按揉风池穴: 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风池穴, 顺时针旋转, 一周为一拍, 共做 32 拍。 5。 摩头清脑: 两手五指自 然分开, 用小鱼际从前额向耳后按摩, 从前至后弧线行走一次为一拍, 约做 32 拍 。 6. 擦颈: 用左手掌大鱼际擦抹右颈部胸锁乳突肌, 再换右手擦左颈, 一次为一拍, 共做32 拍。 7。 揉曲 池穴: 按揉曲池穴, 先用右手再换左手, 旋转一周为一拍, 共做 32 拍。 8. 揉关宽胸: 用大拇指按揉内关穴, 先揉左手后揉右手, 顺时针方向按揉一周为一拍,共 32 拍。 9。 引 血下行: 分别用左右手拇指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

13、穴, 旋一周为一拍, 共做 32 拍。 10. 扩胸调气: 两手放松下垂, 然后握空拳, 屈肘抬至肩 高, 向后扩胸, 最后放松还原。 附件 2: 舌操 1. 第一节伸舌运动: 舌向口 外缓慢用力伸出. 主要锻炼舌内肌群中的舌垂直肌和部分舌外肌功能. 八拍为一套动作共循环做 4 次. 2. 第二节卷舌运动: 舌尖抵上犬齿龈, 沿着硬腭用力向后卷舌。 主要锻炼舌内肌群中的舌上纵肌和部分舌外肌功能. 八拍为一套动作, 共循环做 4 次。 3。 第三节顶腮运动: 舌尖用 力顶在左腮部, 主要锻炼左侧舌内肌群及其舌横肌和颊部各肌群等。 复位后同法锻炼右侧各肌群。 四拍为一套动作, 共循环做 8 次。

14、4。 第四节咬舌运动: 用上、 下齿轻咬舌面, 边咬边向外伸, 同法缩回口 内, 咬一下发一声“da。 主要锻炼舌内肌群中的舌垂直肌, 部分舌外肌和口 轮匝肌等。 八拍为一套动作,共循环做 4 次。 5。 第五节弹舌运动: 舌尖抵至硬腭后快速在口 内上下弹动. 主要缎炼舌内肌群中的舌上下纵肌部分舌外肌。 四拍为一套动作, 共循环做 8 次。 附件 3: 眩晕康复操 姿势: 两脚分开与肩 同宽, 两臂自 然下垂, 全身放松, 两眼平视, 均匀呼吸, 站坐均可。 1. 双掌擦颈: 十指交叉贴于后颈部, 左右来回摩擦 100 次. 2. 左顾右盼: 头先向 左后向右转动 30 次, 幅度宜大, 以自

15、 觉酸胀为好。 3。 前后点头: 头先前再后, 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 30 次。 4。 旋臂舒颈: 双手置两侧肩 部, 掌心向下, 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 20 30 次, 再由前向后旋转 20 30 次。 5。 颈项争力: 两手紧贴大腿两侧, 两腿不动, 头转向左侧时, 上身旋向右侧, 头转向右侧时, 上身旋向左侧 10 次。 6. 摇头晃脑: 头向左一前一后旋转 5 次, 再反方向旋转 5 次. 7. 头手相抗: 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 用力顶头颈, 头颈应向后用力, 相互抵抗 5 次。 8. 翘首望月 : 头用力左旋、 并尽量后仰, 眼看左上方 5 秒钟, 复原后, 再旋向右, 看右上方 5

16、 秒钟. 9. 双手托天: 双手上举过头, 掌心向上, 仰视手背 5 秒钟。 10. 放眼观景: 手收回胸前, 右手在外, 劳宫穴相叠, 虚按膻中, 眼看前方, 5 秒钟,收操。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眩晕的中医诊疗方案(2021版)定义: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不能站立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和内伤。一 诊断参照五版中医内科教材,诊断依据:1 患者自觉头晕目眩,甚或天旋地转如坐舟中。2 检查可见患者站立不稳,不能平衡或见眼球震颤.3 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等.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诊断依据:1 眩晕为发作性

17、视物或自身旋转、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2 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的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视物变形、复视等)、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3 有轻微脑干损害的体征,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退、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4 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5 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所致的眩晕。二 中医治疗证候分型、治法方药(1) 肝阳上亢:症状: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

18、,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蘑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清熄风阳。中成药:院内制剂镇脑平肝丸。每次6g,每日三次(2)痰浊中阻:症状: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治法:祛痰健脾。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

19、2克、大枣6克、甘草6克。如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加南星12g,白附子9g,陈皮9g以祛风化痰;如痰多色黄或舌苔黄腻者,加竹沥15g,浙贝母9g,桑百皮15g,全瓜蒌20g以淸化痰热;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桃仁9g,红花9g,当归12g以活血通络;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g,夏枯草9g以清利头目.(3)瘀血内阻:症状: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活血祛淤生新。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

20、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剂:血栓通或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等(4)肾精不足:症状: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治法:补肾填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中成药:健脑补肾丸(院内制剂),每次6g,每日三次。(5)气血亏虚:症状: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

21、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治法:益气养血健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人参15克(另煎兑人)、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三 眩晕特色疗法(1)反合谷穴针刺,对于眩晕伴有颈肩部酸痛不适的患者,反合谷穴针刺,留针20分钟,疗效突出。反合谷穴定位于合谷穴的对侧部位。(2)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对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首先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四 疗效评价 眩晕诊疗方案实施一年以来,我们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与评价. (一) 对于不同的证型的眩晕,中医疗效存在

22、差别。 1 对于肝阳上亢、痰浊中阻、瘀血内阻的实证,中药治疗效果较好,起效较快。初步统计,效果如下: 1。1对于眩晕症状的改善率达87以上; 1.2对缓解眩晕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汗出、失眠、焦虑等)有效率达到89以上。 1。3对改善眼震、共济失调等体征的有效率达到88以上.1。4对于TCD血流速度指标也有一定的改善,约在64左右。1.5治疗3天左右可以收到较明显的疗效.2 对于肾精不足及气血亏虚的虚证,中药治疗起效较慢。 2.1对于眩晕症状的改善率达87%以上; 2。2对缓解眩晕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汗出、失眠、焦虑等)有效率达到78以上。 2.3对改善眼震、共济失调等体征的有效率达到80以

23、上。2。4对于TCD血流速度指标也有一定的改善,约在60左右。2.5治疗710天左右可以收一定的疗效。(二) 眩晕证型归纳与调整 经过一年运行与临床观察,我们发现,风痰上扰证在眩晕病人中占有较大比例,痰浊中阻可以归入风痰上扰证之中,故在2021年眩晕诊疗方案中加入风痰上扰证,取消痰浊中阻证型。五 难点分析(一)眩晕的鉴别诊断较为复杂,不同的疾病预后差别很大;(二)眩晕剧烈时,往往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给中药的口服带来一定的困难.(三)对于后循环梗死的眩晕病人,中药治疗效果欠佳。(四)眩晕是一种复发率很高的疾病,对于中医中药能否有效的降低眩晕的复发率,目前尚无充分的依据.六解决思路:(一)对于眩晕

24、的病人要高度重视鉴别诊断,可借助现代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学的技术,最大程度上明确诊断,客观的评估预后.(二)对于恶心呕吐明显,服药困难的病人,可予西药止吐治疗后予以中药口服.探索祖国医学中眩晕的外治方法,并试用于临床,客观的评价疗效。积极开展眩晕的非药物治疗,如针灸、推拿、拔罐等。(三)后循环梗死往往预后不良,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在予以规范的现代医学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对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能有一定的意义。(四)对中医中药预防眩晕复发,可以进行一定的尝试,筛选合适的病人,予以长期或阶段性的中药口服,为提高服药依从性,可给予丸剂或胶囊剂。一段时间之后,初步评估疗效。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眩

25、晕的中医诊疗方案(2021优化版)定义: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不能站立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和内伤.一 诊断参照五版中医内科教材,诊断依据:1 患者自觉头晕目眩,甚或天旋地转如坐舟中。2 检查可见患者站立不稳,不能平衡或见眼球震颤。3 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等。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诊断依据:1 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2 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的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视物变形、复视等)、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3 有轻微脑干损害的体征

26、,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退、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4 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5 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所致的眩晕.二 中医治疗证候分型、治法方药(1)肝阳上亢:症状: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蘑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

27、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清熄风阳。中成药:院内制剂镇脑平肝丸。每次6g,每日三次(2)风痰上扰:症状:眩晕有旋转感或晃动感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弦滑。治法:祛风化痰,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如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加南星12g,白附子9g,陈皮9g以祛风化痰;如痰多色黄或舌苔黄腻者,加竹沥15g,浙贝母9g,桑百皮15g,全瓜蒌20

28、g以清化痰热;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桃仁9g,红花9g,当归12g以活血通络;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g,夏枯草9g以清利头目。协定处方:风眩宁煎方,每次125mL,一日2次。(3)瘀血内阻:症状: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活血祛淤生新。方药:血府逐淤汤加减。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剂:血栓通或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苦碟

29、子注射液等(4)肾精不足:症状: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治法:补肾填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中成药:健脑补肾丸(院内制剂),每次6g,每日三次。协定处方:参精煎方,每次125mL,一日2次.可长疗程服用,减少复发.(5)气血亏虚:症状: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治法:益气养

30、血健脾。方药:归脾汤加减。人参15克(另煎兑人)、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协定处方:参乌煎方,每次125mL,一日2次.可长疗程服用,减少复发。三 眩晕特色疗法(1)反合谷穴针刺,对于眩晕伴有颈肩部酸痛不适的患者,反合谷穴针刺,留针20分钟,疗效突出. 反合谷穴定位于合谷穴的对侧部位。(2)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对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首先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四 针灸治疗体针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三阴交耳穴:肾区、脑干、神门穴位加减:风痰上扰加丰隆、内关;阴

31、虚阳亢加太溪、肝俞;肝火上炎加行间、太冲;气血亏虚加足三里、血海;肾精不足加太溪、关元;痰瘀阻窍加膈俞、脾俞。针法:针刺风池穴应正确把握进针方向、角度和深浅,其他腧穴常规针刺;每日1次,连续3天,每次针后留针30-40分钟。针刺3天后,改用耳穴压豆治疗。五 其他疗法(1)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2) 可选用平衡训练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等辅助治疗。六 疗效评价 眩晕优化诊疗方案实施一年以来,我们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与评价。 (一) 对于不同的证型的眩晕,中医疗效存在差别. 1 对于肝阳上亢、风痰上扰、瘀血内阻的实证,中药治疗效果较好,起效较快。初步统计,效果如下: 1。

32、1对于眩晕症状的改善率达90%以上。 1。2对缓解眩晕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汗出、失眠、焦虑等)有效率达到90%以上。 1.3对改善眼震、共济失调等体征的有效率达到89%以上.1.4对于TCD血流速度指标也有一定的改善,约在75%左右。1。5治疗3天左右可以收到较明显的疗效.2 对于肾精不足及气血亏虚的虚证,中药治疗起效较慢。 2。1对于眩晕症状的改善率达89%以上; 2。2对缓解眩晕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汗出、失眠、焦虑等)有效率达到80%以上。 2。3对改善眼震、共济失调等体征的有效率达到80%以上。2.4对于TCD血流速度指标也有一定的改善,约在60%左右。2。5治疗7-10天左右可以收

33、一定的疗效。(三) 诊疗方案中缺少疗效评价指标 上一年度的眩晕诊疗方案,缺少疗效评价指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将在2021年的优化方案中予以补充。七 难点分析(一)在眩晕的临床诊治过程中,经过两年的总结,我们发现对于虚证眩晕,治疗效果尚难令人满意;(二)很多眩晕病人伴有耳鸣,目前对于耳鸣的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三)眩晕所伴随的平衡障碍,也是临床上常遇到的难题。八 解决思路:(一)对于虚证的眩晕,中药治疗不能求速效,应该本在标本缓急的原则,以治本为主,坚持长疗程服用,可以改变中药剂型,以提高服药依从性,本科协定处方参精煎方和参乌煎方分别针对肾精不足及气血两亏两种证型而

34、设。(二)对于眩晕所伴随的耳鸣,单纯中药治疗疗效欠佳,我们在临床上中药治疗的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收到了一定的疗效。(三)平衡障碍,单纯中药治疗存在困难,我们可以采用平衡训练及前庭康复治疗,一起收到较满意的疗效。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眩晕的中医诊疗方案(2021年优化版)定义: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不能站立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和内伤。一 诊断参照五版中医内科教材,诊断依据:1 患者自觉头晕目眩,甚或天旋地转如坐舟中。2 检查可见患者站立不稳,不能平衡或见眼球震颤。3 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等。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35、,第二版).诊断依据:1 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2 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的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视物变形、复视等)、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3 有轻微脑干损害的体征,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退、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4 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5 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所致的眩晕。二 中医治疗证候分型、治法方药(1)肝阳上亢:症状:眩

36、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蘑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清熄风阳。中成药:院内制剂镇脑平肝丸。每次6g,每日三次.协定处方:眩晕煎方2,每次125mL,一日2次.(2)风痰上扰:症状:眩晕有旋转感或晃动感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弦滑。治

37、法:祛风化痰,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如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加南星12g,白附子9g,陈皮9g以祛风化痰;如痰多色黄或舌苔黄腻者,加竹沥15g,浙贝母9g,桑百皮15g,全瓜蒌20g以清化痰热;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桃仁9g,红花9g,当归12g以活血通络;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g,夏枯草9g以清利头目。协定处方:风眩宁煎方,每次125mL,一日2次。(3)瘀血内阻:症状: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活血祛淤生新

38、。方药:血府逐淤汤加减.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剂:血栓通或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等(4)肾精不足:症状: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治法:补肾填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女贞子10

39、克、旱莲草10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中成药:健脑补肾丸(院内制剂),每次6g,每日三次。协定处方:参精煎方,每次125mL,一日2次.可长疗程服用,减少复发。(5)气血亏虚:症状: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治法:益气养血健脾。方药:归脾汤加减。人参15克(另煎兑人)、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协定处方:参乌煎方,每次125mL,一日2次。可长疗程服用,减少复发。三 眩晕特色疗法(1)反合谷穴针刺,对于眩晕伴有颈肩部酸痛不适的患者,反合谷

40、穴针刺,留针20分钟,疗效突出. 反合谷穴定位于合谷穴的对侧部位。(2)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对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首先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四针灸治疗体针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三阴交耳穴:肾区、脑干、神门穴位加减:风痰上扰加丰隆、内关;阴虚阳亢加太溪、肝俞;肝火上炎加行间、太冲;气血亏虚加足三里、血海;肾精不足加太溪、关元;痰瘀阻窍加膈俞、脾俞。针法:针刺风池穴应正确把握进针方向、角度和深浅,其他腧穴常规针刺;每日1次,连续3天,每次针后留针3040分钟。针刺3天后,改用耳穴压豆治疗。五 其他疗法(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2)可选用平

41、衡训练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等辅助治疗。六 疗效评价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可根据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中规定的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 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视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六 疗效评价 眩晕优化诊疗方案实施三年以来,我们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与评价。 (一) 对于不同的证型的眩晕,中医疗效存在差别。 1 对于肝阳上亢、风痰上扰、

42、瘀血内阻的实证,中药治疗效果较好,起效较快。初步统计,效果如下: 1。1对于眩晕症状的改善率达90以上; 1.2对缓解眩晕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汗出、失眠、焦虑等)有效率达到90以上. 1。3对改善眼震、共济失调等体征的有效率达到89%以上.1.4对于TCD血流速度指标也有一定的改善,约在75左右。1.5治疗3天左右可以收到较明显的疗效.2 对于肾精不足及气血亏虚的虚证,中药治疗起效较慢. 2。1对于眩晕症状的改善率达89以上; 2。2对缓解眩晕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汗出、失眠、焦虑等)有效率达到80以上. 2.3对改善眼震、共济失调等体征的有效率达到80%以上。2.4对于TCD血流速度指标也

43、有一定的改善,约在60左右.2。5治疗710天左右可以收一定的疗效。3 肝阳上亢及风痰上扰证多见于高血压病人,中药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很好的控制血压。 (二)对眩晕证型的进一步优化经过三年的临床观察及总结,我们发现单纯的瘀血内阻证并不多见,往往表现为痰瘀内阻,因此,我们将在2021年的优化方案中将瘀血内阻证改为痰瘀内阻证,方药做相应的调整。(三)原方案中缺少疗效评价指标 上一年度的眩晕诊疗方案,缺少疗效评价指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评价的客观性。将在2021年的优化方案中予以补充。七 难点分析(一) 眩晕的伴随焦虑抑郁较为常见,如果临床对此不够重视,也会明显影响眩晕的治疗效果。(二)眩晕的病人

44、往往伴有明显的失眠,这给治疗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三)高龄病人常见有明显的头昏,并且和体位相关,卧位时症状不明显,直立位及行走是头昏,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八 解决思路:(一) 对于眩晕伴有焦虑抑郁的病人,我们给予心理支持,并配合中药疏肝解郁,院内制剂柴龙解郁丹及协定处方舒心理气煎方,可长疗程服用,对于严重的焦虑抑郁给予规范的抗焦虑抑郁治疗.(二)对于眩晕伴失眠的病人,可选用失眠煎方及酸枣仁龙牡煎方改善睡眠。(三)高龄病人往往伴有体位性的头昏,多见于气虚及气血两虚及气阴两虚的病人,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可以给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也可以口服参精煎方及参乌煎方.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眩晕的中医诊疗方案

45、(2021年优化版)定义: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不能站立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和内伤.一 诊断参照五版中医内科教材,诊断依据:1 患者自觉头晕目眩,甚或天旋地转如坐舟中.2 检查可见患者站立不稳,不能平衡或见眼球震颤。3 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等.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诊断依据:1 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2 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的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视物变形、复视等)、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3 有轻微脑干损害的体征,如角膜和(或

46、)咽反射减退、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4 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5 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所致的眩晕。二 中医治疗证候分型、治法方药(1)肝阳上亢:症状: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蘑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

47、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清熄风阳。中成药:院内制剂镇脑平肝丸.每次6g,每日三次协定处方:眩晕煎方2,每次125mL,一日2次.(2)风痰上扰:症状:眩晕有旋转感或晃动感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弦滑。治法:祛风化痰,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如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加南星12g,白附子9g,陈皮9g以祛风化痰;如痰多色黄或舌苔黄腻者,加竹沥15g,浙

48、贝母9g,桑百皮15g,全瓜蒌20g以清化痰热;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桃仁9g,红花9g,当归12g以活血通络;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g,夏枯草9g以清利头目。协定处方:风眩宁煎方,每次125mL,一日2次。(3)痰瘀内阻:症状: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活血化痰。方药:血府逐淤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半夏9克、菖蒲8克、茯苓20克.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剂:血栓通或血塞通注射液、银杏

49、达莫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等协定处方风眩宁煎方或眩晕煎方2均可口服,每次125mL,一日2次。(4)肾精不足:症状: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治法:补肾填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中成药:健脑补肾丸(院内制剂),每次6g,每日三次。协定处方:参精煎方,每次125mL,一日2次。可长疗程服用,减少复发.

50、(5)气血亏虚:症状: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治法:益气养血健脾。方药:归脾汤加减。人参15克(另煎兑人)、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协定处方:参精煎方,每次125mL,一日2次.可长疗程服用,减少复发。三 眩晕特色疗法(1)反合谷穴针刺,对于眩晕伴有颈肩部酸痛不适的患者,反合谷穴针刺,留针20分钟,疗效突出. 反合谷穴定位于合谷穴的对侧部位。(2)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对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首先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四针灸治疗

51、体针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三阴交耳穴:肾区、脑干、神门穴位加减:风痰上扰加丰隆、内关;阴虚阳亢加太溪、肝俞;肝火上炎加行间、太冲;气血亏虚加足三里、血海;肾精不足加太溪、关元;痰瘀阻窍加膈俞、脾俞.针法:针刺风池穴应正确把握进针方向、角度和深浅,其他腧穴常规针刺;每日1次,连续3天,每次针后留针30-40分钟。针刺3天后,改用耳穴压豆治疗。五 其他疗法(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2)可选用平衡训练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等辅助治疗.六 疗效评价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可根据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中规定的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眩晕

52、等症状消失。 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视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我科眩晕诊疗方案与眩晕协作组验证方案初步比较(2021)(一)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标准不同,协作组方案参照王永炎主编的今日中医内科学(2000年1月,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我科方案参照了第五版中医内科学。但中医诊断为症状学诊断,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西医诊断标准相同。(二)临床分型的比较 协作组方案分型参照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

53、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改良标准,同时结合王永炎主编的今日中医内科学(2000年1月,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分为六型,分别是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肝火上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瘀阻窍. 我科方案分型依据我科多年的临床实践及二年来对诊疗方案的优化总结,分为五型,分别是肝阳上亢、风痰上扰、瘀血内阻、肾精亏虚、气血两虚。可以看出,其中有三种证型完全一致,我科方案分型中肝阳上亢与验证方案中阴虚阳亢及肝火上炎证型存在高度的交叉,我科方案分型中瘀血内阻与协作组方案痰瘀阻窍有交叉,因此两种方案在眩晕分型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三)两种方案选方用药比较 两种方案选方方向高度一致,用药

54、方面存在细微的差别。(四) 方案的完善性比较协作组验证方案设计完善,特别是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体系可操作性较强.我科方案尚需进一步充实完善。(五) 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2021年7月以来我们同步进行了两种方案的运行,经过粗略的分析,两种方案在临床疗效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我们的方案中纳入了较多的院内制剂及协定处方,使用起来较为方便,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较高。另外,西医人员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也可以较熟练的使用院内制剂及协定处方,提高了中医治疗率。我科眩晕诊疗方案与眩晕协作组验证方案初步比较(2021)(一)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标准不同,协作组方案参照王永炎主编的今日中医内科学(2000年1月,第一版,

5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我科方案参照了第五版中医内科学.但中医诊断为症状学诊断,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西医诊断标准相同.(二)临床分型的比较 协作组方案分型参照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改良标准,同时结合王永炎主编的今日中医内科学(2000年1月,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分为六型,分别是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肝火上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瘀阻窍。 我科方案分型依据我科多年的临床实践及三年多来对诊疗方案的优化总结,分为五型,分别是肝阳上亢、风痰上扰、痰瘀内阻、肾精亏虚、气血两虚。可以看出,其中有四种证型完全一致,我科方案分型中肝阳上亢与验证方案中

56、阴虚阳亢及肝火上炎证型存在高度的交叉,因此两种方案在眩晕分型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三)两种方案选方用药比较 两种方案选方方向高度一致,用药方面存在细微的差别.(四)方案的完善性比较协作组验证方案设计完善,特别是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体系可操作性较强。我科方案尚需进一步充实完善。(五)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 我们同步进行了两种方案的运行,经过粗略的分析,两种方案在临床疗效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我们的方案中纳入了较多的院内制剂及协定处方,使用起来较为方便,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较高。另外,西医人员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也可以较熟练的使用院内制剂及协定处方,提高了中医治疗率。我科眩晕诊疗方案与眩晕协作组验证方案初步比

57、较(2021)(一)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标准不同,协作组方案参照王永炎主编的今日中医内科学(2000年1月,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我科方案参照了第五版中医内科学。但中医诊断为症状学诊断,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西医诊断标准相同。(二)临床分型的比较 协作组方案分型参照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改良标准,同时结合王永炎主编的今日中医内科学(2000年1月,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分为六型,分别是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肝火上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瘀阻窍. 我科方案分型依据我科多年的临床实践及三年多来对诊疗方案的优化总结,分为五型,分别是

58、肝阳上亢、风痰上扰、痰瘀内阻、肾精亏虚、气血两虚。可以看出,其中有四种证型完全一致,我科方案分型中肝阳上亢与验证方案中阴虚阳亢及肝火上炎证型存在高度的交叉,因此两种方案在眩晕分型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三)两种方案选方用药比较 两种方案选方方向高度一致,用药方面存在细微的差别.(四)方案的完善性比较协作组验证方案设计完善,特别是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体系可操作性较强。我科在2021年的眩晕优化方案加入了疗效评价标准,使我科方案进一步充实完善。(五)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2021年末我科在完成协作组验证方案之后,继续对眩晕优化方案进行进一步分析,随着方案逐年优化定型,眩晕方案的疗效亦趋于稳定。提高了临床可

59、操作性。我们的方案中纳入了较多的院内制剂及协定处方,使用起来较为方便,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较高。另外,西医人员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也可以较熟练的使用院内制剂及协定处方,提高了中医治疗率.眩晕分诊流程修订时间202106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以及起伏等感觉。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天旋地转不能站位为晕。1、 分诊接诊:用平车或轮椅接诊患者,防止跌倒造成意外伤害。2、 评估要点:急性眩晕发作患者,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及脉搏、血压的改变。3、 分诊思路:(1)出现耳鸣、视物旋转伴呕心、呕吐、水平眼震等急性症状,或伴有生命体征不稳者,送入抢救室。(2)状态较轻患者,按级候诊或再次评估后优先就诊.(3)急性眩晕疑为前庭周围性眩晕时,引导患者到耳鼻喉科就诊。急性眩晕疑为前庭中枢性眩晕时,引导患者到神经内科就诊。急性眩晕疑为非前庭系统性眩晕时,由心血管病变、中毒、代谢性和感染性疾病引起者,引导患者到急诊内科就诊。急性眩晕疑为眼性眩晕时,引导患者到眼科就诊。参考资料:刘玉峰、李玉兰等,急诊科护士工作手册,军事医学科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