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李浩燕教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1347540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29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李浩燕教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9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李浩燕教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9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李浩燕教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20129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李浩燕教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9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李浩燕教学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学历史教学论文学校:顺德一中大良学校科组:历史教师:李浩燕电话:13420809266时间:2012.8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顺德一中大良学校 李浩燕 2012年8月我们顺德地区采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这份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历史新教材的使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芭。正如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

2、开展新教材实验工作的的我们,应该怎样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应当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一)为什么应当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呢?这是因为:其一,提高科学素养,是历史课改理念的要求。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要求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在掌握历史基本线索的进程中,联系社会现实,关注人类发展,增强人文意识,全面提高科学素质,逐步养成崇尚科学的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其二,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

3、高教学质量。在历史长河中,充满着生动活泼、有滋有味的人生变革的悲喜剧,涌现许多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巨大进步的事例。由于历史课本篇幅的限制,只能概述基本的历史线索,若能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若干涉及人文、科技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捕捉躲藏在故事背后的哲理和科技常识,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了。其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课程改革正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全国许多实验学校已经选用了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性课程,这是一门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暂新课程,显示了历史教学发展的方向。现在,我们在历史教

4、学中渗透了科学素质教育,正符合这种以综合的视野突破学科界限,帮助学生获得对人文历史和社会生活整体认识的精神。(二)怎样在历史课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应当以历史发展的线索为主脉,寻找历史事件与不同学科的交汇点,有机地穿插渗透科学素养教育的题材。例如:在进行 “人类的起源”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的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从猿到人的演示示意图及照片,一方面,联系生物进化论的知识,说明地球上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从无生命变为有生命,从简单、低级的生物演化为复杂、高级的生物的进化过程;另一方面,结合对老一辈考古学家发现北京人头盖骨的艰苦细微过程的生动描述,向学生阐明科学发现是

5、以事实为依据,以奉献为代价的观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又如:世界历史中有关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精彩故事当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能力。阿基米德的故事能使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提出合理猜测并进行验证,探究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像以上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例如,结合商鞅变法,联系现实改革的重要意义;结合西部地区历史文化遗址的挖掘和保护,联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伟大意义;结合封建帝王横征暴敛,大肆砍伐,导致黄河流域环境的严重破坏,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结合农耕历史的演变,联系生物、气候和土壤有关的知识;结合对秦始皇功

6、过的评价,进行“一分为二”哲学观点的教育;尤其是课本23、24两课,有关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不仅能联系多学科的知识,更可以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所有这些事例,不仅说明在历史课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大有可为的。有关科学素养教育的内容,归纳起来,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历史知识与其他文理科知识的综合;二是历史事件中文理学科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认识;三是结合历史事件及祖先的创造发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三)历史课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教育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认识到: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沿着历史线索,以史为鉴,联系现实,展望未来。我们在历史课中渗

7、透科学素养的教育,并不是促使学生抛开历史,转移目标去研究其他学科的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富有戏剧性的历史故事,去了解其中蕴藏有丰富的人类积累的生活经验、思想资源和科学原理,激发学生在审视和解读历史中更加关注社会,向往未来美好的前景。第二,在内容选择上,应当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中国历史的学习对象是刚进初中的学生,他们刚刚踏进中学,年龄小,好奇心强,知识基础较弱,尤其尚未接触理化生的理科专门课程,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因此,结合历史课进行科学素养教育所选用的素材应注意;(1)具体生动,故事性、趣味性较明显,以鲜活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2)不能过于专业化,特别涉及理科知识,要力求浅显易

8、懂,便于学生接受。笔者有过这样的教训;讲到考古学家发掘元谋人牙齿化石、炭屑、烧骨,并科学鉴定为17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所遗留时,一位学生举手发问:“老师,科学家怎么能测定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呢?”笔者想借此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知识的介绍,便大谈碳14-半衰期,结果学生听得稀里糊涂,索然无味,于是便失去了科学素养教育的实际作用。第三,在教学资源积累上,需要执教老师积极主动进行储备。长期以来,囿于高校学习专业分工的精细,我们历史教师在高校从事的仅仅是历史专业的学习,其他学科、尤其是理科知识相当贫乏。随着课程改革向综合性、多样性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在学科中渗透科学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应当:(1)不断扩宽知识面,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以历史专业为主,通晓文科、了解理科的多面手。(2)当务之急,是在全面浏览所教历史课本的基础上,尽快熟悉那些与历史线索和事件有关联的各学科基础知识。(3)虚心向其他学科的同事请教,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在与不同学科教师的教研中增加积累。(4)充分运用网络资讯搜集有关科学素养教育的资源,建立自己的“资源库”。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历史教学界对其研讨尚处于起始阶段,笔者的认识还很肤浅,愿以本文上述体会求教于同行。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