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将领传记5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21344588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战将领传记5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一战将领传记5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一战将领传记5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一战将领传记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战将领传记5(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战将领传记5全名:莱茵哈特舍尔(Reinhard Scheer)生卒年: 1863 年 9 月 30 日-1928 年 11 月 26 日 国籍:德国最高军衔:海军上将 主要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主要战役:日德兰海战( 1916) 历史地位:舍尔是一位雄心勃勃而卓有能力的指挥官, 勤奋而且意志坚定。他在 1916 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表现出了 勇敢、进取和富于竞争精神,但这对改变当时德军战略形势 却毫无作用。1863 年 9 月 30 日,舍尔出生于汉诺威的奥本科岑,父亲是 朱利叶斯舍尔。舍尔母亲的名字是玛丽莱茵哈特,舍尔 的名字看起来和她有关。舍尔似乎很珍惜自己的名字,

2、以至 于当德皇授予他贵族头衔后,他拒绝在名字中使用“冯”字, 而是保持原状。 1879 年 4 月 22 日,他作为海军军校生加入 德国海军,并在 1880 年 6 月 15 日成为海军候补军官。 1882 年 11 月 16 日,舍尔成为海军少尉。 1885 年 11 月 15 日,晋 升为海军中尉。在 19 世纪 80 年代,他建立了作为鱼雷专家 的声望。 1893 年 4 月 10 日,成为海军上尉。 1899 年,舍尔 和艾米莉摩尔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女儿,玛丽安和伊莉斯。 1900 年4月9 日,舍尔成为海军少校,并在1904 年1月27 日和1905年3月21日分别晋升为海军中校和海

3、军上校。1907 年,舍尔开始担任战列舰舰长。1910 年1月27日,舍尔成 为海军少将。随后,舍尔被当时的公海舰队的司令海宁冯霍尔登道夫任命为参谋长。三年后,舍尔成为第二 战斗集群的指挥官,并在1913 年12月9日晋升为中将。作 为潜艇作战的强力支持者,自 1914 年 8 月宣战后,舍尔就 一直过于高估潜艇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的作用。以至他不惜以 激怒当时处于中立的美国为代价,也要鲁莽的鼓励使用潜 艇。舍尔计划和实施了德国潜艇对英国海岸线的直接袭击, 他精心使用水面船只作为诱饵将英国战舰引入潜艇早就埋 伏好的公海海域。1916年1月24日取代胡戈冯波尔成 为海军公海舰队的指挥官后,雄心勃勃的

4、舍尔决定改变前任 采取的消极态势。他计划在稍晚将进行的决战之前先设法削 减英国皇家海军的优势。就这样,舍尔果断的决定在 1916 年 5 月下旬将英国舰队拖入一场战斗,他的意图在于分散英 国舰队以便可以进行各个击破。具体来说,他指望用希佩尔 的战斗巡洋舰作为诱饵,诱使诸如贝蒂舰队这样的英军分舰 队进入公海舰队伏击圈,分别歼灭。作为这一计划的结果, 英国主力舰队和德国公海舰队在日德兰海战(1916 年 5月31 日6 月 1 日)中遭遇。出乎舍尔的预计,英军也打算使 用贝蒂舰队作为诱饵,来诱使公海舰队陷入重围。双方的计 划导致了战斗中出现了异常混乱的局面。虽然英国海军上将 杰立科和舍尔进行了杰出

5、的指挥调度,海战却并没有按照英 国或者德国预定的计划演进。凭借着舍尔的努力,德国公海 舰队通过漂亮的机动突出重围,免于溃灭的命运。日德兰海 战中,英海军共计损失三艘战斗巡洋舰,三艘轻巡洋舰和八 艘驱逐舰,伤亡人数六千九百四十五人;德海军损失一艘过 时的战列舰,一艘战斗巡洋舰,四艘轻巡洋舰和五艘驱逐舰, 伤亡人数三千零五十八人。在实际吨位上,英海军损失十一 万五千零二十五吨,德海军损失六万一千一百八十吨。由于 使英国舰队遭到了更大的损失,舍尔于 6 月 5 日晋升为海军 上将,同时获颁蓝马克斯勋章。1917 年 2 月 1 日,他进一步 为这一勋章添上了橡树叶。日德兰海战常常在某个程度上被 认为

6、是一场平局。德军获得战术上的胜利,对英国舰只造成 了更多的损害,但是英军获得了更重要的战略上的胜利。无 论是德皇威廉二世还是舍尔都不愿再次冒险让公海舰队在 战斗中面对英国皇家海军。德军继续被英军封锁,其舰只仅 限于在海岸附近的水域游弋。舍尔继续努力想打破德国海军 所处的被动局面,转而大力鼓吹无限制潜艇战,并推动执行 了所谓“舍尔计划”。这一计划旨在提升军工能力,以达到 每月生产 36 艘潜艇的能力。但这些努力收效甚微,远洋舰 队的士气也因此不断下降。德国舰队中出现了“威廉港和北 海舰队秘密委员会”,在这一委员会的推动下,抗命和叛变 事件时有发生。1918 年 8 月 8 日,舍尔取代豪森道夫被

7、任命 为海军部部长,德皇威廉二世仅仅是勉强同意了这项任命。 这个职位使舍尔实际成为德国海军最高指挥官。舍尔随后顶 住压力,给海军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在战争结束以 前,舍尔计划于 1918 年 10 月对英国舰队发动大胆的进攻, 通过一个决定性的胜利来突破围困,但这一计划被认为更像 一个自杀性计划。这个计划由于 10 月 30 号基尔的水兵起义 搁置下来,没有被执行。11月 9 号,舍尔被威廉二世免职。 在 12 月新的德国共和政府成立后,舍尔于 12 月 17 日正式 退役。此后舍尔在魏玛定居,专心撰写战争回忆录一战中 德国公海舰队。本书于 1919 年出版,并在一年后出版了英 文版。他

8、希望能安静的生活,但是1920 年 10 月 9 日的不幸 事件打乱了他的生活。一个油漆匠袭击了他的住宅,舍尔夫 人和女佣被枪杀,女儿伊莉斯也在事件中受伤。这一悲惨事 件极大的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健康。1928 年 11月 26 日,莱茵 哈特舍尔在他65岁的时候,卒于马克垂德维茨。他被埋 葬于魏玛的弗里德霍夫,那也是歌德和席勒的墓地。舍尔是 一位雄心勃勃而卓有能力的指挥官,勤奋而且意志坚定。他 在 1916 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表现出了勇敢、进取和富于竞争 精神,但这对改变当时德军战略形势却毫无作用。全名:伊 恩斯坦迪什蒙蒂思汉密尔顿(Ian Standish Monteith Hamilton)生

9、卒年:1853 年1月16日-1947 年10月12 日 国籍:英国最高军衔:陆军上将主要战争:第二次阿富汗战争(1878-1880);第一次英 布战争(1881);马赫迪战争(18831898);第三次缅甸战 争(18851886);蒂拉赫之战(18971898);第二次英布 战争(1899190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主要战役:马朱巴之战(1881);埃兰兹拉赫特之战 (1899);杜伦科普之战(1899);加利波利之战(1915);历史地位:汉密尔顿被认为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官,因 勇敢、魅力和智慧出众而闻名,有着不俗的文学素养。他对 加利波利的失败只负有部分责任,这是因

10、为整个行动具有以 下特点:措施和手段不足、指挥官们力不胜任以及计划不明 确。伊恩斯坦迪什蒙蒂思汉密尔顿于1853年1月16 日出生于科孚,他是克里斯坦汉密尔顿和玛丽亚的儿子。 1856 年伊恩的母亲在他的弟弟维若克出生时难产而死,给伊 恩带来了深刻的悲伤。在 1870年提出参军的申请前,他在 切姆和威灵顿学院接受教育。1872年,汉密尔顿被陆军录取, 和萨克福团一起在桑赫斯特军官学校参加短期培训。不到一 年后,他于1873年11月转调到位于印度的第92高地联队, 开始了他长达25年的海外服役生涯。 1878年11月1880 年 9 月,汉密尔顿参加了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并赢得弗雷德 里克罗伯茨将

11、军的注意。在汉密尔顿中尉带头发动的强烈 请愿下,第 92 高地联队 1881 年被调往南非参加第一次英布 战争。 1881 年2月,汉密尔顿随科利将军参加了马朱巴山的 战斗,战斗中他十分英勇,在 27日一度被俘,并且左腕重 伤。汉密尔顿因为这次的英勇行为被申请授予维多利亚十字 勋章,但是因为过于年轻而未被批准。随后汉密尔顿回国养 伤,在国内他作为战争英雄接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招待。而 且在利斯特医生的杰出医术下,他的左腕得以保全。在参谋 学校进修之后,汉密尔顿接受了就任马德拉斯司令的弗雷德 里克罗伯茨勋爵的邀请,成为他的副官。随后他于1882 年 2 月跟随罗伯茨回到印度,并晋升为上尉。在为罗伯

12、茨撰 写报告和演讲稿的工作中,汉密尔顿的文字功夫日趋熟练。1885 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未来的战斗。这本书的思 想被应用于在印度部队的训练中,尤其使部队的步枪射击水 平获得了提升。汉密尔顿还出版了一本诗集,并为马德拉 斯邮报撰写专栏文章。在文字中,他显示出一个思考者和 理想主义者的特质。1884 年9月1885 年4月,汉密尔顿参加了为解救在喀土 穆被围的戈登而从尼罗河南下的远征,负责指挥第 1 高地联 队。这个由沃尔斯利发动的远征最后归于失败,但汉密尔顿 却表现不俗并被提升为少校。之后,他返回印度参加了 1885 年11 月1886年1 月的第三次缅甸战争。 1887年2月,他 和简缪尔,

13、一位格拉斯哥商人的女儿结婚。同年6月,汉 密尔顿晋升为中校。他这时已经是一个资深军官,并和亨 利罗林森私交甚好。汉密尔顿随后担任负责射击训练的将 军助理,得以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来复枪的射击训练。他的努 力使得驻印部队的射击技术获得广泛好评,他的训练方法也 从1893年开始在全军得到推广。 1891 年,汉密尔顿晋升为 上校。在罗伯茨离开印度之后,他在新总司令乔治怀特的 麾下担任军事助理。 1895年8月,他被任命为驻印部队代理 军需将军。2年后,他结识了温斯顿邱吉尔并与之建立了 深厚的友谊。同年,他在一次行动被任命为旅长,率部获得 进展,但不久因为堕马受伤而离职。 1898年2月,汉密尔顿 再次

14、负责指挥一个旅参加了在印度西北部边界发动的蒂拉 赫远征。 1898年3月他离开印度前往位于海斯的射击学校担 任司令,但第二次英布战争再次改变了他的职务。 1899年 10月,汉密尔顿前往南非,就任乔治怀特爵士的纳塔尔部 队的参谋长。 10月 21 日的埃兰兹拉赫特之战中,他以少将 军衔指挥第 7步兵旅,取得巨大的成功并荣获维多利亚十字 勋章。 1899年11月 2日1900年2月 28日,他被围困于 莱迪史密斯。由于汉密尔顿没能充分加强他所辖防区的防御 阵地,结果在布尔人围攻瓦根山时英军损失惨重。尽管如此, 他仍被罗伯茨勋爵任命为当地的中将指挥官,率部从布隆方 丹向约翰内斯堡进军。 1900年

15、5月,他指挥一个师在一次精 心策划的战斗中夺取杜伦科普。6 月11月他参加了几次与 残余的布尔人小部队的战斗。当罗伯茨返回英国后,他任基 钦纳的参谋长并指挥了几次作战行动,并于 1902 年 4 月 11 日在鲁伊瓦尔取得大捷。5月31 日,他出席了在费雷尼欣的 和平条约签字仪式。19031904 年返回英国任军需总监。 1904 年2月1905 年9月在日俄战争期间担任军事观察团 团长,随日军在中国东北观战,其后根据其考察情况出版了 一个参谋军官的所见所闻。1909 年起任英国南部防区的 司令官和陆军副官署署长。后在反对罗伯茨勋爵的征募计划 中起到带头作用。1910 年10 月,他出任地中海

16、英军总司令。1914年晋升上将。1914年8月战争爆发后,他和约翰弗 伦奇争夺英国远征军总司令一职失败,转任英国本土陆军总 司令,负责组织防御、扩充军备并转运往欧陆。 1915 年 3月 基钦纳决定对加利波利发动一次海上攻击,控制达达尼尔海 峡以进一步攻击君士坦丁堡。在邱吉尔的支持下,汉密尔顿 出任英国地中海远征军总司令,指挥 4 月 25日在加利波利 的登陆作战。由于一开始计划以海上攻击为主而非登陆作 战,伦敦的陆军部没有来得及制订作战计划。汉密尔顿只接 到粗略的指示,但如何把这些指示发展成为一个紧密结合的 战役却得不到任何帮助。他急急忙忙不带后方勤务人员就赶 往东地中海,所确定知道的只是去

17、指挥一支远征军入侵加利 波利和消灭敌人而已。汉密尔顿对于他的敌人的唯一知识, 来自于1912 年的土耳其陆军操典、一张不完善的作战区域 地图和在最后一分钟冲进书店买来的君士坦丁堡旅游指南。 在他离开伦敦的时候,他甚至没有选定在半岛的登陆地点。 汉密尔顿率领的部队大部分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还有一 个法国师和本地的印度人部队(廓尔喀人),共约七万八千人, 集合起来对付由德国将军利曼冯赞德尔斯指挥的、新建 的有八万四千人的土耳其第五集团军。土耳其的宿敌希腊, 志愿出兵三个师入侵加利波利和从西进攻君主坦丁堡,但沙 皇政权激烈反对。俄国宁愿丧失一切,也不愿冒让希腊染指 土耳其领土的些微风险。由于缺乏适

18、当的装备和支援,地形 复杂困难以及指挥官互相缺乏合作,以及穆斯塔法基马尔 的敏捷行动,英军的登陆作战代价十分高昂,未能获得稳固 的滩头阵地。随着援兵的到达, 8 月 68 日再次实施进攻, 但再次以失败告终。登陆部队在海滩上处境十分困难,仅 8 月间的伤亡就在 4万人以上。面对这种不利局面,汉密尔顿 坚持反对撤兵的提议,这导致在 10月被解职并召回国内。 回国后汉密尔顿获得了北方战区司令官的职位,但他拒绝任 职并从此没有再担任指挥职务。战后,汉密尔顿夫妇收养了 一个儿子和女儿,并在复员军人的福利工作十分活跃。他继 续写作,出版了几本关于其军旅生涯和加利波利战役的书, 其中以 1920 年出版的

19、加利波利日记和1944 年出版的听 那鼓声较为有名。1947年10月12 日,伊恩斯坦迪什蒙 蒂思汉密尔顿爵士卒于伦敦。汉密尔顿被认为是一位极具 天赋的军官,因勇敢、魅力和智慧出众而闻名,有着不俗的 文学素养。他对加利波利的失败只负有部分责任,这是因为 整个行动具有以下特点:措施和手段不足、指挥官们力不胜 任以及计划不明确。全名:休蒙塔古特伦查德(Hugh Montague Trenchard)生卒年: 1873 年2月3 日-1956 年2月10日 国籍:英国最高军衔:空军元帅 主要战争:第二次英布战争( 1899-1902);第一次世界 大战( 19141918);主要战役:对德国的战略轰

20、炸( 1918)历史地位:休特伦查德是历史上最杰出的空军人物之 一,他的眼界和行政才能在其领导皇家航空队和皇家空军时 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有着“轰隆”、“皇家空军之父”等 称号的特伦查德不是一个学者或理论家,而是一个实干家和 组织者,对皇家空军的参谋部和支援系统有着极大的贡献。 他的工作对威廉米切尔的空军理论有着重大影响。休蒙塔古特伦查德1873年2月3日出生于萨默赛特郡 的汤顿。他的双亲很希望他成为一名军人,但是特伦查德得 军事生涯开始得并不顺利。他一开始想加入海军和进入伍利 奇军事工程学院,但愿望未能实现。他转而试图成为民兵, 但是在 1891 年和 1892 年的考试中均没能通过。18

21、93 年他终 于在第三次考试中通过,得以进入英国军队。9 月 9 日,他 获得少尉军衔,开始在皇家苏格兰燧发枪手团第二营服役。 1896 年8月12日,特伦查德晋升为中尉。参加了18991902 年的第二次英布战争,在战争中他失去了一个肺而且脊骨也 受到损害。战争中,特伦查德于1900 年2月28日晋升为上 尉,并在1902 年8 月22日成为少校。1903 年10 月24 日, 特伦查德作为南尼日利亚团的代理指挥官参加了在尼日利 亚的作战行动,不久后成为正式指挥官。期间他和莎拉霍 金斯结合,婚后他们育有五个孩子。1912 年,特伦查德少校 回到英国家乡养病,在一个朋友的建议下,他于 8月17

22、日 进入索普维斯的飞行学校,报名学习飞行。这时的特伦查德 39 岁,身高 6 英尺 3 英寸,被认为并不是一块飞行员的好料 子。但是困难只让迷上了飞行的特伦查德更坚定的迈向成 功,仅仅花了四天他就拿到了飞行执照。特伦查德被教师科 普兰德佩里认为是一个模范学生,拥有“绝佳的精神”。 学校认为,虽然特伦查德的天生条件使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 个优秀的飞行员,但是其冲劲和决心会让他获得更大的成 功。特伦查德决定转入皇家陆军航空队,于 10 月1日成为 学校的教官,真正开始了这位伟大空军先行者的职业生涯。 第二年,他被指派担任位于威尔特郡的中央飞行学校的副校 长。 1914 年宣战后,特伦查德本来希望率领

23、目前可用的四个 中队赴法国参战,但是他于 8 月 7 日获颁中校军衔,接受了 担任国内的皇家航空队司令的命令,负责驻扎在法恩巴罗并 组建新的中队。随着战争的进展,特伦查德迎来了事业的高 峰。他极富开拓精神,如果没有现成的惯例和原则可以利用, 他就创造出自己的原则。特伦查德对部队的训练、装备和操 作十分用心,使皇家航空队保持当时很高的水准上。在工作 中特伦查德逐渐理解了空中力量的重大潜力和战略意义,成 为了一个建立独立空军的热情鼓吹者。特伦查德的努力使他 后来被誉为“皇家空军之父”,但是他本人从不承认这一点。 而且,他的大嗓门和充满激情的个性还使他获得另外一个绰 号“轰隆”。1915 年 6 月

24、 3 日特伦查德晋升为上校,开 始担任国王的特别副官。1915 年 8 月 25 日,特伦查德转战 法国,负责指挥第一空军联队。这时皇家航空队还只是陆军 的一个分支,特伦查德的军衔也刚刚才提升到准将级别。特 伦查德上任后十分活跃,采取了一系列主动的攻击行动以获 得制空权,逐渐确立了优先夺取制空权的原则,这一原则很 快成为标准的皇家航空队原则。但是特伦查德的进取精神也 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认为他在空战中没有必要的派遣了大 量的飞机并造成了过多的伤亡。1916 年 3 月 24 日,他成为 驻法皇家航空队的总指挥官,同时晋升为少将。特伦查德不 断探索空军在战争中的作用,鼓吹建立一支独立的空军力 量

25、,并认为空权正如海权、陆权一样,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特伦查德强调皇家航空队的作用在于其空中部队对地面 部队提供足够的支持,获得了总司令道格拉斯黑格的大加 赞赏。1918 年1 月3 日空军委员会成立时,他被任命为空军 参谋长,并在这一年获封爵位。在这个职位上,特伦查德致 力于建立独立的英国皇家空军,但因为和缺乏想象力的空军 部长罗斯米尔发生了争执而在 3个月后辞职。1918年6月, 特伦查德被委任负责组建一支独立的跨国轰炸机部队,这是 英国皇家空军的开端,特伦查德的军衔也相应从陆军少将转 为空军少将。作为战略空军的信徒,特伦查德集中了英国皇 家空军的重型轰炸机对德国的铁路和工业目标展开袭击

26、。 1918年10月26日,特伦查德成为联军空军部队的总指挥官。1919年2月,特伦查德被新任空军大臣温斯顿邱吉尔再次 任命为空军总参谋长,负责建立战后空军。同年,特伦查德 于 8 月 1 日晋升为空军中将并随后被封为从男爵。特伦查德 为空军士官和参谋人员建立了一系列训练基地、空军学院和 空军参谋学院,并创立了短期服役制度以便于当需求增加时 可以提供大量有经验的人员。在这些特伦查德的“小家伙” 中,很多人成为了后来英国空军的中坚人物,在二战中发挥 重要作用。特伦查德一直担任着皇家空军总参谋长直到 1929 年底他退役为止,任上建立了进攻性空军的战略。任职期间, 特伦查德于1922年4月 1 日

27、晋升为空军上将,并在1927年 1 月 1 日成为皇家空军的第一位元帅。1930年他被封为男爵。 翌年被任命为伦敦首都警察局局长,并担任此职直到 1935 年。在此期间他实行了包括在亨顿建立警察训练学院在内的 一系列改革。1936 年他被封为子爵并开始涉足商界,担任联 合非洲公司的董事长直到1953年。1956年2月10日,休蒙 塔古特伦查德以83岁高龄死于伦敦。休特伦查德是历 史上最杰出的空军人物之一,他的眼界和行政才能在其领导 皇家航空队和皇家空军时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有着“轰 隆”、“皇家空军之父”等称号的特伦查德不是一个学者或理 论家,而是一个实干家和组织者,对皇家空军的参谋部和支

28、援系统有着极大的贡献。他的工作对威廉米切尔的空军理 论有着重大影响。全名:呆罗路德维希汉斯安顿冯兴 登堡一贝内肯道夫(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Hindenburg und Beneckendorff)生卒年:1847年10月 2日-1934年8月 2日 国籍:德国最高军衔:陆军元帅主要战争:七周战争( 1 866);普法战争( 1 870- 1 87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一1918);主要战役:克尼格雷茨之战( 1866);圣普里瓦之战 (1870);坦能堡之战(1914);马祖里湖区之战(1914); 罗兹之战(1914);戈尔利采一塔尔诺夫之战(

29、1915);第二 次索姆河之战(1918);利斯河之战(1918);埃纳河攻势1918)历史地位:兴登堡在军事生涯初期是一个出色的军人, 但是他最为著名的成就在于一战中和鲁登道夫所形成的完 美组合。晚年其黯淡的精神力量、陈旧的思想和狭隘的观察 力使其后期的政治生涯受到损害。1847 年 10 月 2 日,保罗冯兴登堡出生于东普鲁士波森市(今波兰波兹南市) 一个容克地主家庭。外曾祖父是普鲁士皇家榴弹兵,外曾祖 母则做过宫廷洗衣妇。兴登堡的父亲是普鲁士陆军的一位要 塞副司令,母亲是军医的女儿。他的家庭有着强烈的忠君意 识和军队色彩,这对作为长子的兴登堡有着重要的影响。 11 岁时,兴登堡被母亲送进

30、了一所寄宿制的陆军幼童学校。 在那里,他接受了启蒙的军国主义教育,普鲁士那种绝对服 从、对上忠诚、勇猛果敢、永不言败的精神在少年兴登堡心 里扎下了根。这种心理意识伴随了他一生。从孩提时代起接 受的军事训练也使他一辈子受益匪浅。陆军幼童学校毕业 后,兴登堡于 1860 年进入了柏林第一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并 成为皇家候补军官团的一员。兴登堡精力充沛,体格健壮, 身高 6 英尺 1 英寸(约 1.86 米),穿上笔挺的军装,更显得 威武英俊。1866 年 3 月,19 岁的兴登堡少尉来到普鲁士驻但泽第 3 步兵近卫团,参加了随后爆发的普奥战争。普 奥战争爆发了是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关键一仗,也是兴登堡

31、的初出茅庐之战。克尼格雷茨之战中兴登堡表现突出,在进攻奥军炮兵阵地时英勇奋战并头部受轻伤。兴登堡由于英勇 作战而闻名全军,得到了威廉一世的称赞,把一枚只有上尉 以上军官才能得到的赤鹫勋章亲自颁给了他。在 1870 年开 始的普法战争中,晋升为中尉的兴登堡先后参加了 8月18 日圣普里瓦会战和 9月1 日的色当之战。兴登堡再次以其英 勇表现获取殊荣,威廉一世这一次把自己佩戴的铁十字勋章 直接奖给他。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名声鹊起 的兴登堡也成为德意志帝国一位颇有前途的少壮派军官。 18721875 年,兴登堡被推荐到陆军大学深造。以优异成绩 毕业的兴登堡受到总参谋长老毛奇的赏识,于 1

32、877 年进入 参谋总部任职。1879年他和杰屈德冯史伯林在斯特丁成 婚,婚后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1883 年任军事学院教官,1889年任陆军部步兵局局长。 1 896年兴登堡获少将 军衔,1903 年进一步荣升为中将并在马格德堡之战中指挥第 四军。在1908年的陆军演习中,他指挥的军表现非凡,以 至于裁判不得不宣布与其对阵的由德皇威廉二世指挥的军 被击败。这一胜利并没有给兴登堡带来好运。由于对新皇的 内外政策感到怀疑,他面陈己见,直言劝谏。但威廉二世主 观任性,听不进逆耳忠言,使兴登堡一再受到冷遇。 1911 年, 兴登堡称病请求退役并很快得到批准。他怀着怅惘、无奈的 心情,回到了汉诺威

33、的庄园。 一战爆发后,面对俄军连 年坎普夫和萨姆索洛夫两个集团军的联合进攻,德军东线第 八集团军指挥官普里特维茨举止失措遭到解职。兴登堡临危 授命,在埃里希鲁登道夫的辅佐下重新复役,于1914年8 月 23 日在马林堡接管了第八集团军。这是他和鲁登道夫合 作的开始,在这个组合中鲁登道夫的智谋和兴登堡的统率力 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兴登堡采纳了鲁登道夫和霍夫 曼拟定的作战计划,于 8 月 25 日发动反攻并从两翼包围歼 灭了萨姆索洛夫的俄国第二集团军。取得了坦能堡之战的辉 煌胜利。9 月上旬,他和鲁登道夫一起指挥德军部队在马祖 里湖区重创了连年坎普夫的俄国第一集团军,将其逐出了东 普鲁士。9

34、月下旬开始兴登堡指挥了在波兰的战役,这一战 役以在 11 月的罗兹之战构成胜利的顶峰。 1914 年 11 月 1 日,兴登堡被任命为东线德奥联军司令并被提升为陆军元 帅。在其指挥下,德军于 1915 年 5 月实施了戈尔利采塔 尔诺夫突破,一举攻占波兰大部,并于 8 月 5 日攻占华沙。 至此经过一年多的激战,德军在兴登堡指挥下获得巨大胜 利。俄军不仅无法染指东普鲁士,而且还被迫放弃了波兰、 立陶宛、里加以西的土地和沃伦地区,人员损失超过 170 万 人。由于兴登堡取得了一连串的辉煌胜利,他被德国人誉为 “护国之神”。 1916 年,兴登堡反对将东线的师调走以 支持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在 2

35、月份发动的凡尔登攻势。凡尔 登之战失败和 8 月 27 日罗马尼亚入侵匈牙利后,法尔肯海 因于 8 月 28 日辞职并被派往罗马尼亚战线。兴登堡于 8 月29 日成为新的德军总参谋长,并委任鲁登道夫担任第一军需 总监。由于德皇和帝国国会放弃了权利和责任,使得兴登堡 和鲁登道夫成为实际上的德国军事独裁者。 1918 年,在 兴登堡的支持下,鲁登道夫先后发动了索姆河攻势(3 月)、 利斯河攻势(4 月)、埃纳河攻势(5 月)、努瓦永-蒙迪迪埃 攻势(6 月)、香槟马恩河攻势(7 月)。这些攻势往往都 获得了初期的成功,但是由于后劲不足最后都遭到遏制。经 过这些战役后,兴登堡转而主张采取防御战争,开

36、始苦心经 营著名的齐格飞防线。他在 10月解除了丧失斗志的鲁登道 夫的职务,代之以威廉格勒纳将军。这些努力无法挽回德 国的失败,德意志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了。 在这种情况下, 兴登堡虽被协约国列为第二号战犯,却一直没离开德国,也 没离开军队。他对他的部队说:“弟兄们,我能替你们和协 约国把条件讲到什么地步,诚然毫无把握,但是我总要尽到 我的心力,替你们弄到我所能弄到的最好条件”。1918 年11月11日,兴登堡签署了停战协议。几天后,这位71 岁 的老人解甲归田,再次回到了他在汉诺威的庄园。1925年 2 月 28 日,魏玛共和国总统艾伯特因病去世。在随后的 大选中兴登堡获得胜利,于 4月26日成

37、为共和国的第二任 总统。 78 岁的兴登堡当选总统后,国内的政治形势出现向右 转的趋向。 1926 年5月5 日,兴登堡发布总统令,指示各驻 外公使馆和领事馆除悬挂魏玛共和国的黑红金国旗外,还要 悬挂旧帝国的黑白红三色旗。同年 8 月 12 日,国会在关税 法的表决中,通过了有利于容克和富农利益的法案。但总的 来说,他在政治危机期间树立了一个坚定和受欢迎的中心。 1929 年 9 月从美国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德国遭到重大 打击,社会矛盾趋于尖锐。1930 年 3 月 28 日,社会民主党 最后一任总理米勒辞职,德国国会自行解体。此后,德国进入 “总统内阁”的领导体制,即总统根据魏玛宪法第

38、48 条,行 使在“非常状态”下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紧急条例”来维 持统治。这一规定,使兴登堡总统凌驾于国会之上,有权解 散国会、取代国会和立法机构,有权任命或罢免总理。“国 家元首获得的实权比过去的皇帝还要大。”与此同时,希特 勒的纳粹党开始抬头,在国会的席位急剧增加。1931 年 11 月初,兴登堡会见了希特勒。兴登堡对这位“波希米亚下士” 没有任何好感,事后对亲信说:“他最多只能当个邮政部长。” 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 1932 年,德国政局发生动荡。在这种 背景下,兴登堡不顾 85 岁高龄和衰弱的身体和精力,为了 维护国家的稳定再次参选总统并在 4 月 10 日获得连任。在 弗兰茨冯巴本的

39、劝说下,他于1933年1月30日任命阿 道夫希特勒为总理,巴本任副总理兼普鲁士邦总理。这时 的兴登堡不可能想到,希特勒将在整个世界掀起狂风巨浪, 并使德意志遭遇了半个世纪的分裂状态。 1934 年 8 月 2日,这位 87 岁的总统在他位于东普鲁士的领地纽代克盍然 而逝,为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兴登堡在军 事生涯初期是一个出色的军人,但是他最为著名的成就在于 一战中和鲁登道夫所形成的完美组合。晚年其黯淡的精神力 量、陈旧的思想和狭隘的观察力使其后期的政治生涯受到损 害。全名:埃里希冯弗里德利希威廉鲁登道夫(Erich von Friedrich Wilhelm Ludendorff)

40、生卒年: 1865 年4月9 日-1937 年12 月20 日 国籍:德国最高军衔:步兵上将 主要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主要战役:列日之战( 1914);坦能堡战役( 1914);第 一次马祖里湖之战( 1914);罗斯之战( 1914);戈尔利采 塔尔诺夫之战( 1915);第二次索姆河之战( 1918);利斯河 攻势( 1918);埃纳河攻势( 1918)历史地位:极盛时期的鲁登道夫无疑是一战中最好的陆 军指挥官,拥有出类拔萃的战略眼光、组织能力和战术手腕。 他的缺点主要在于缺乏真正的政治眼光,而且其精神因素缺 乏稳定,面对困境容易陷入沮丧和失望。他是第一个系统探

41、讨总体战争的人,虽然其理论甚多谬误且为人诟病,但是仍 然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和理论意义。埃里希鲁登道夫 1865 年 4 月 9 日出生于是在波森(现波兰波兹南)附近 的一个小镇克鲁谢维亚,其父是没落的普鲁士地主。 12 岁时, 他就进入了陆军幼年学校。1881 年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并在翌年入伍,被授予少尉军衔。 1883 年,鲁登道夫在第 三十九明火枪团服役。1890 年,他凭借耿直的个性、出色的 才智和胜任艰苦工作的能力进入柏林陆军军事学院。1893 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如下评价:“头脑清楚,思维 严密,生活习惯良好,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战史和战术成绩 犹为出色,适应任何工作。”鲁登道

42、夫逐渐成为了一个精力 旺盛、权力欲望极强而又神经过敏的军人。他对一切的兴趣 都从属于军事。德国一战前的首相冯贝德曼评价说:“你 不了解鲁登道夫,他只是在成功时才了不起,如果事情变糟了, 他就会沮丧起来。” 1894 年,鲁登道夫进入总参谋部工 作,颇受施利芬赏识,参与了施利芬计划的历次修订。从 1904 年开始,鲁登道夫在负责训练和动员的第二处任职,并在 1908 年升任该处处长。他根据多年任职得来的经验,向上级 递交一份阐述军事、政治形式的报告,德皇威廉二世和总参 谋长小毛奇均对他明晰的洞察力和周密的设计赞赏不已。 1912 年提出扩充常备军 30 万的方案,受到德皇重视。在与 陆军大臣黑林

43、根发生争吵后,于 1913 年调任第三十九明火 枪团指挥官,年末任驻斯特拉斯堡的第 85 步兵旅旅长,1914 年晋升为少将,任冯贝洛的第二集团军的副参谋长。大战爆发后,在围攻比利时列日要塞的战斗中,他在武索将军 阵亡后接管了第 14 步兵旅的指挥权。在详细地分析了列日 的情况之后,鲁登道夫率领他的部队在晚上经由弗莱龙和埃 夫涅的缺口悄悄地进入列日,对最后反败为胜夺取要塞起到 了关键作用。为了表彰鲁登道夫在列日战役的行为,德国皇 帝任命鲁登道夫接替瓦尔德泽为第 8集团军的参谋长。鲁登 道夫迅速乘专列在汉诺威和新任第 8集团军司令兴登堡会 合,并赶往东线。德皇本意是指派鲁登道夫成为东线战场的实际

44、负责人, 但由于鲁登道夫的中下等阶级出身和德意志帝国军队的严 格的等级观念(这时他还不是贵族),使他不能被任命为指 挥官。但是这种安排却形成了兴登堡鲁登道夫这一对绝妙 的搭配,这一搭配将对德国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在接下 来辉煌的坦能堡之战中,真正的工作是由马克斯霍夫曼上 校完成的,但作为和兴登堡组成的这一著名搭档中的智囊, 他们之后所取得的重大胜利大多数是由他所策划的。德军取 得马苏里湖区之战(9 月1013 日)和波兰中部战役(9月 17 日12 月初)胜利的作战计划是由他制订的。德军在 1914 年 11月 21 日开始的罗斯之战中更是达到胜利的顶点。鲁登 道夫计划并取得了第二次马苏里湖会

45、战(1915 年1 月31日 2月21日)的胜利,虽然其大部分成果被随后 3月份奥军 加利西亚的惨重攻势所抵消。他随后计划了 1915 年5月开 始的戈尔利采塔尔诺夫夏季攻势,攻占了波兰大部,但是 由于法尔肯海因的短视,没能充分消灭俄军。经过一年多的 激战,德军获得了巨大胜利。俄军被从东普鲁士驱逐出去, 而且还被迫放弃了波兰、立陶宛、里加以西的土地和沃伦地 区,人员损失超过 170 万人。由于这一连串的辉煌胜利,鲁 登道夫和兴登堡成为德国民众心中的偶像人物, 1916 年 间展开的凡尔登会战导致了各方面对法尔肯海因的尖锐批 评。威廉二世撤消法尔肯海因的职务,任命兴登堡为总参谋 长。鲁登道夫也成

46、为第一军需总监这个职务相当于副总 参谋长,同年晋升步兵上将。 鲁登道夫甚至比兴登堡更 受到普遍欢迎,在二重唱中发挥主要作用。他们在 1916 年 9 月迫使奥匈军队接受德国的统一指挥,并进一步提出要改组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政治结构,以加强德国对奥地利政治 事务的影响;要求改变政府无能为力的状态,加强政府部门军 事化,并且迫使首相贝特曼霍尔维格终于在1917年1月8 日同意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这一搭档的实力日益增强,最 后迫使贝特曼霍尔维格于1917年7月19日去职。这样, 兴登堡鲁登道夫组合获得了实际上是军事独裁者的地位。 以鲁登道夫为首的军方在国内实行军事专政,严格限制集 会。他们动用武器

47、镇压罢工,认为只有结社上的胜利才能避 免社会革命的发生。在比利时召开的军政首脑会议上,鲁登 道夫坚持要求占领比利时、洛林和摩塞尔河谷铁矿区,建立 新的海军基地,占有非洲广大殖民地。 1917 年 9 月,鲁登道 夫还策划成立了祖国党。该党的政治纲领是反对任何的和平决议和任何改革,支持对外兼并政策。祖国党得到了兴登堡、 钢铁协会和其它垄断组织的支持,它的党员人数不断增加, 到 1918 年 9 月已经超过社会民主党。1917 年 10 月,鲁登道夫指挥奥德联军发动了卡波雷托攻势。奥德军以十六 个师对卡多纳指挥的五十五个师,造成意军 30 万以上的直 接人员损失,几乎将意大利逐出战争。同年,他在布

48、列斯特 立托夫斯克和约的签订中发挥关键作用,该条约让俄国人 付出高昂代价。由于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他被封为贵族, 成为埃里希冯鲁登道夫。随着1918年的到来,鲁登道夫和兴登堡决心在美国作好战争准备之前,在西线取得 决定性胜利。他采用包括风暴部队渗透战术在内的一系列新 型战术,接连发动了三次攻势3 月21 日开始的索姆河攻 势、4 月9 日开始的利斯河攻势、5 月27 日开始的埃纳河攻 势。这些攻势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都没能达成摧毁英军 的目的。他继续发动了第四次和第五次攻势6 月 913 日间的努瓦永-蒙迪迪埃攻势和 7 月 1517 日香槟马恩河 攻势,这两次攻势都迅即被协约国军所遏止。这

49、些攻势消耗 了德军的力量,使其难以抵挡协约国军在 7 月10 日10 月 28 日间实施的反攻。鲁登道夫对于这一反攻的规模和能力极 为震惊,惊呼 7 月 18 日是德军的“黑日”。就在这个“黑日” 鲁登道夫和兴登堡发生了公开争吵,虽然破裂的关系得到修 复,但两人逐渐离心。 8 月 8 日开始的亚眠战役让鲁登 道夫再次遭遇了“暗淡的日子”。9 月 26 日,当协约国发动 了默兹阿尔贡攻势的时候,保加利亚退出了大战,这对鲁 登道夫是一个双重的打击。鲁登道夫的精神很快地垮下来, 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在 9月28日总参谋部召开的例行会议 上,鲁登道夫为德国的处境,责备除他以外的任何一个人, 滔滔不绝地发

50、表着长篇激烈的议论。他的部下很难为情地坐 着。最后,鲁登道夫竟因为激动而虚脱倒在地板上。会议结 束后,鲁登道夫依然意犹未尽,他以模糊的仅能被人听懂的语 言,劝告兴登堡从所有占领的西方领土撤退,并根据看来是 他曲解了的威尔逊总统在十四点建议中所表示的条件求和。 9 月 29 日,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正式发表声明,必须签订停战 协定,成立一个协约国可以接受的政府。但是鲁登道夫拒绝 接受美方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在笨拙的企图干涉 巴登和麦克斯亲王的和平谈判后,鲁登道夫在10 月26 日被 迫辞职。 1918 年 11月停战后,他旅居瑞典,撰写文章 和回忆录,包括于 1919 年出版的鲁登道夫的个人

51、故事、 1920年出版的我对19141918年战争的回忆和总参 谋部及其问题。他宣称,在战场不败的德国军队是被左翼 政客“从背后插了一刀”。 1919年春,鲁登道夫返回德 国。他拥护极右翼的政策,信奉异乎寻常的北欧日尔曼民族 的宗教,并极端敌视现有政权。他参加了所谓的“民族俱乐 部”,计划消灭魏玛共和国和建立军事独裁,为此参与组织 了 1920 年 3 月的卡普暴动。不久后,他和纳粹建立了密切 联系,并参与了1923 年11月9日在慕尼黑的“啤酒馆暴动”。 在随后的审判中,鲁登道夫发表煽动性的演说,攻击魏玛共 和国,最后他被无罪释放。 1924 年 5 月,他成为了魏玛 共和国国会中的纳粹成员

52、。1925 年4月,鲁登道夫代表右翼 的民族人民党和巴伐利亚人民党出马竞选,结果仅获得 1.1 的选票。随着纳粹党势力的上升,鲁登道夫愈来愈轻视希特 勒和纳粹党徒,认为他们是没有勇气的蠢货。 20 世纪 20 年代之后,他基本上退出了政坛,致力于撰写关于战略和 总体战的著作,这就是后来在 1935年出版的总体战一 书。这本书系统阐述了总体战理论,认为战争凌驾于政治之 上,要求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平时就应服从战争准备的需 要,主张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是极端残暴的手段进行战争。总 的来说,这一理论建立在军国主义的基础上,要求实行国民 经济军事化、平时经济战时化,建立独裁式的战争指挥体制, 集中全民族的

53、物质和精神力量打一场速决战。虽然这一理论 基于一个错误的出发点,但是鲁登道夫是根据新的时代背景 第一个集中论述总体战的精神理论家,对很多问题的探讨是 有价值的。虽然他晚年极力主张恢复德国军事实力,建立法西斯专 政的国家。但鲁登道夫没有等到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那一天, 也没有看到希特勒德国失败的那一天。1937 年12月20日, 他死于巴伐利亚的图青,希特勒等纳粹党中坚分子参加了他 的葬礼。 极盛时期的鲁登道夫无疑是一战中最好的陆军 指挥官,拥有出类拔萃的战略眼光、组织能力和战术手腕。 他的缺点主要在于缺乏真正的政治眼光,而且其精神因素缺 乏稳定,面对困境容易陷入沮丧和失望。他是第一个系统探 讨总体战争的人,虽然其理论甚多谬误且为人诟病,但是仍 然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和理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