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绪教授的史学贡献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21341002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刘宗绪教授的史学贡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刘宗绪教授的史学贡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刘宗绪教授的史学贡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刘宗绪教授的史学贡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宗绪教授的史学贡献(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刘宗绪教授的史学贡献作者:楼均信(浙江大学教授) 刘宗绪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世界史学家、历史教育家,先后从事世界近代史和法国史的教学与 研究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史学人才。刘宗绪教授思想敏锐、博学多 才,擅长宏观理论思考,在史学理论、世界近代史、法国史诸多领域都作出了独创性贡献, 是我国史学界知名度很高的历史学家。刘宗绪教授 1933 年出生于天津市,1956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留校任教至今,历 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担任世界近代史教研室主任、研究生指导师,还兼任中 国法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及北京市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商务印书 馆外国历史小

2、丛书编委等职。2003 年6月 4 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0 岁。刘宗绪 教授把毕生的精力都无私地奉献给了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和教育事业,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 出的贡献,为我国史学研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刘宗绪教授在学术上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教学科研成果累累,先后出版过 大量论著,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中主要论著有:世界近代史讲义上册(主要 撰稿人,北师大出版社,1960 年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商务印书馆,1965 年版)、法 国资产阶级革命(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重写本)、巴黎公社(商务印书馆,1962 年版)、 法国大革命词典(副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8

3、9 年版)、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 法国大革命探新(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法国大革命著名政治活动家 (商务印书馆 1989 年版)、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主编、三联书店,1990 年 版)、法国通史(撰写 6、7 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年 版)、法国通史演义(知识出版社,1998 年版)、世界近代史演义上下卷(世界知识出 版社,1992 年版)、世界近代史(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1 年第 1 版,多次重印)、 世界近代史(卫星电视教材,高教出版社,1986 年第 1 版多次重印)、历史新知识创新 能力培养(主编,北京师范

4、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世界历史简编(近代部分,中央 党校出版社,2002 年版)、世界近现代史历史专题三十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 年初版, 多次再版)、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主编,岳麓出版社,2003 年版)、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 史学研究与历史教育论稿(中国社科出版社,2003 年版)新编历史小丛书(待出版)、 世界大通史(20 卷本,待出版)等等。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永 存的(历史研究,1961 年 2 期)、试论热月政变的性质(历史研究,1979年 7 期)、 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启示(历史研究1989 年 2 期)、法国大 革命的根本任务和革命的

5、上升路线(世界历史1981 年 2 期)、雅各宾专政在法国大革 命中的地位(法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4 年版)、试论罗伯斯比尔的政治思想和经 济思想(北京师大学报1986 年 2 期)、论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北京师大学报, 1981年 5 期)、世界近代史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教学与研究,北师大教务处编, 1984年 1 期)、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 12 期)、人 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见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一书)等等。刘宗绪教授著述之丰富堪称著作等身,其所有论著在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学术观点等等方 面都反映出独到之见,对我国的世界史、尤其是法国史学科的

6、建设和发展,对广大中青年史 学工作者的培养和提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将继续促进我国史学的发展。刘宗绪教授在史学理论方面的贡献独树一帜,他明确提出了“以生产力为标准、实事求是的 研究与评价人类历史”的史学理论观。他在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和人类文明演进 的历程两文中,反复强调:“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去看历史,实际上是把握了历史发展 的总纲。这是一种境界和高度,也是一种历史观。抱着这样的历史观去认识和研究历史,就 把握了真谛,也有利于真正接受祖先留下的历史遗产,有利于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他 还接着说:“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必须如实的把握住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 力。 人类文明的演进,

7、人类社会的发展,某个社会阶段中的调整与调节,历来都是在 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刘宗绪著: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中国社科出版社,2003年3 月版,第 23 页)因此“人类文明的演进,重要文明成果的取得,都是生产发展到某一阶 段的产物和生产力推动的结果。”“既然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那么,它也是评价历 史现象的根本标准。除此之外,那些伦理的、道德的、情感的评价标准,都能够说出不少理 由,但是决难引出科学的结论。”(上引书,4 页)在强调生产力是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的同 时,他还提出实事求是“依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上引书,5 页)刘宗绪从这一理论出发,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一文中,进一步

8、论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 轨迹。他将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分述为:从史前时代到早期文明、古代文明的轴心时代(公 元 9 世纪至公元 3 世纪)、帝国时代(公元前 3 世纪至公元 5 世纪)、文明并列的时代(公元 5 世纪至公元 15 世纪)、手工工场时代( 16 世纪至 19 世纪)、蒸气时代(公元 19 世纪初至 70 年代)、进入电气时代(19 世纪 70年代至 20世纪初)、20 世纪上半期的世界性调整及当 代世界和信息时代。其实,这就是他以生产力为标准对整部世界通史所作的分期。这样分期 已经完全不同与过去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将世界历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表现出作者的胆 识和创新。刘宗绪也正是从

9、这一理论出发,构建了我国第一部世界历史巨著世界大通 史20 卷本的骨架,这部由刘宗绪、徐天新、于沛三人共同总主编的大通史中,几乎每一 卷都充分反映出这一指导原则。关于生产力标准这一理论,他同样还运用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的编写之中。有他所主编的世 界近代史中,以生产力为标准构建了世界近代史的新体系,不再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巴 黎公社为界标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分期依据,而是从历史事实出发,以生产力为标准,将世界 近代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 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时期”。他有时甚至把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脉络更简明 的概括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气

10、时代和电气时代三个阶段。(607 页)从而将世界近代史的 内容概括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定型时期的历史”。完全改变了把近代 史称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衰落的历史”这一多年来沿用的传统观点。资本主义没有衰 落,它仍在发展而且趋向定型和成熟。这一独特提法,在上世纪 80 年代是要担政治风险的, 可见刘宗绪的高远史识和胆略。所以,我们说刘宗绪是最早把这一生产力理论应用于史学研 究的我国学者,其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刘宗绪教授在提出生产力标准作为评判历史标准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史学方法的运用。他在 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一文中,强调在历史研究中必须做到微观研究与宏观认识相结合。 他说:“在历

11、史学科中,微观研究一般是指对具体过程的来龙去脉和特点等的研究;宏观认 识则是指整体观察,包括纵向与横向的贯彻,从中揭示出内在的联系,即规律。”(27 页) 所以,“宏观认识必须奠定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之上。”但“历史学家的眼光,必须长远而宽广, 一眼望去,常需要看上若干年,甚至千百年;从横向的方面说到一地、一国,甚至世界。当 微观研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必要跳出圈外,登高一望。 没有宏观认识,仅仅是就 事论事,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28 页)刘宗绪教授能在他的研究成果中处处闪烁出创新 之见,是他认真运用宏观认识与微观研究相合的研究方法的必然结果。刘宗绪教授在他的论著中,对他提倡的史学思想,史学理

12、论和史学方法,作过这样的总结, 他说:“总之,实事求是原则是总的精神,生产力标准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根本尺度,微观 与宏观相结合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是必须具有的境界。”(30 页)直到去年 8 月他在接受刘北成教授访谈时,仍然坚持说:“有三条原则不能缺少。第一 条是生产力标准。文明演进的基础是生产力。 第二条是实践标准。看人是否比过去活 的更文明了。 第三条原则,从方法论上讲,宏观和微观相结合。”(602 页)他一贯坚 持的上述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刘宗绪教授在世界近代史领域拥有重大成就,他参编和主编多部世界近代史教材。他曾经是 1962 年出版的由周

13、一良、吴于廑主编的我国第一部世界通史教材近代卷的撰稿人之一, 而且还是该教材编写组的秘书,具体参与了我国第一部四卷本教材编写的组织工作,立下了 汗马功劳。他还应邀参加了 1994 年出版的由齐世荣主编的最新版世界史六卷本近代卷 的部分撰稿任务,这是一部高水平的教材,刘宗绪功不可没。更重要的是由他任主编,先后 出版的两部世界近代史(高教出版社,1986 年初版,北京师大出版社,1991 年初版,以 后多次重印,印数达数十万册),还由他与黄安年合著的世界近现代史专题 30 讲(1996 年初版后多次重印,印数达70 多万册)。他主编的教材之所以受到了国内各大专院校历史系 和中学教师的广泛欢迎和采用

14、,这是因为这些教材自有特色:材料丰富、体系创新、观点独 到,方法新颖。关于体系问题,我已在前面提到,刘宗绪教授是根据他提倡的史学理论观:生产力标准和实 践标准来构建世界近代史新体系的。他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以工业化为主线,以社会经济 史为重点,从而使全书在历史的分期上,在章节纲目的编排上,均具有明显的独创性,使人 耳目一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反映在教材内容方面,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摆脱了传统观点的束缚, 提出了有说服力的新观点,择其要者,罗列如下:1、关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道路问题。在过去传统的教材中,只强调革命在社 会过渡中的作用,刘编教材则强调有两道条路,他说“归纳起来,无非是革

15、命的道路和改革 的道路”。所以“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不一定必须通过一场革命。自上而下的改革 方式也是一种过渡途径。”(世界近代史,北京师大出版社,1991 年版 137 页)而且他认 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过渡的。他同时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 无疑也是解放生产力,人类社会就是在革命和改革交互作用下不断前进的。2、关于对殖民主义的评价问题。刘编教材中,不仅重视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而且 对殖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评价,提出了殖民主义具有双重历史作用的观点,认为殖民主义既具 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的双重使命。但是,他强调:“它的双重历史作用并不是同步进行的。 它首先体现出来的

16、是破坏性,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表现很残酷。它的建设性往往是较后的一 段历史中才表现出来。”(310 页)这比以往教材只讲其一,不讲其二,就更客观更科学更具 说服力。3、对垄断组织作用的评价。以往教材较多强调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表 现。刘编教材一反传统,从三个方面指出垄断组织所起的历史进步作用:第一、垄断组织是 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出现的变化;第二、垄断推进了生产力的 发展,对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积极作用;第三、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较为 成熟的一个发展阶段,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405、406 页)。对垄断 组织作如此系统明确的

17、分析,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至今年 3 月,他再次明确的表示:“垄断 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新的经济 联合体。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走向成熟和现代发展的时期。” (刘宗绪著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自序,3 页)4、关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时期的土地问题。在我国长期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在资 产阶级革命中解决土地问题就是农民得到了土地,革命就彻底。刘宗绪认为,这种提法有偏 差而且不科学。他说:“解决土地问题这一概念的正确科学的解释,就是指土地所有制性质 的改造,从封建的有条件的等级所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的无条件的绝对私有制。至于是否向

18、 农民分配土地,那是另一回事,不属于这个范畴。”(世界近代史历史专题30 讲,1996 年 版,51 页)他的这一观点,纠正了在我国长期沿用的一个错误认识。5、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刘宗绪认为巴黎公社的业绩可歌可泣,公社战士们壮烈的英雄本 色永远闪烁光辉。但是不能人为地拔高其历史地位,夸大其历史作用。他说:“无论从资本 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法国本身的情况来看,巴黎公社不是历史的分水岭,更没有 给资本主义沉重的打击,当然也谈不上使资本主义走上衰亡的道理。如果仅从国际工人运动 史来看,巴黎公社也没有开辟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为,在这以后的工人运动并没有继 承巴黎公社武夺取政权、打碎旧国家机器的

19、经验与传统。”(114 页)他的这一提法,完全改 变了多年来的传统说法,应该说更接近科学也更具说服力。以上是从刘宗绪教授的有关世界近代史教材摘取的部分创新观点,仅是浪花而已。这足以说 明其论断之精辟、功底之深厚,所编教材反映出来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超前性。他已经走到 了这个学科的前沿。他的这些成果对提高我国世界近代史的教学水平,对促进我国世界近代 史的深入研究,对推动我国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已经起到良好的作用,并必将继续发挥其 积极作用。四刘宗绪教授在法国史研究领域更是贡献杰出。对法国史,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史的研究是他的 主攻方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论著有三种:试论热月政变的性质、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

20、 五年法国大革命探新及人的理性和法的精神。早在1961 年 2 月,他就在历史研究上发表长篇论文: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受 到时任该刊主编黎澍的高度评价,刘宗绪从此一举成名,时年 28 岁。接着,他把重点放在 法国大革命史的研究上,1965 年 3 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正当 他大展宏图时,却被十年文化大革命引发的内乱所中断。直到文革结束他才重新开启学术的 大门。从此佳作叠出,独领风骚。众所周知,解放后,我国学者长期固守着前苏联学者对法国大革命史的传统观点,无一例外 地称热月政变是反革命政变。粉碎四人帮之后,当国人还在传统观点上沉睡时,刘宗绪教授 以其独具的历史眼光和深邃的

21、观察力和判断力,开启了对热月政变性质的重新研究, 1978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庆科学讨论会上,不怕政治压力、冒险提交了试论热月政变性质一 文,1979年7月在历史研究第 7期上公开发表此文,他运用大量人所不知的材料,大 胆提出热月政变不是反革命政变的新观点,否定了几十年来的传统旧说。刘宗绪在论文中明确指出:不能因为热月党反对雅各宾派,就因此判定它为反革命。他说, 在当时衡量革命与发革命,只能以是否反对封建制度、是否坚持资本主义制度为统一标准。 雅各宾专政在后期所采取的种种非常措施,不仅遭到广大群众的不满,也使资产阶级不能容 忍,他超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所以,热月政变实际上是结束雅各宾专政的

22、非常措施, 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一个转折点。热月党仍然是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它虽然推翻雅各宾 统治,但并没有改变政权的资产阶级性质。于是,他在论文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现 象,即所谓反动和倾退。他认为,热月政变对雅各宾专政而言,确实是一种反动、一种倒退。 但关键是要看热月党究竟“倒退”到什么地方?或者说“反动”到何种程度?他列举大量史 实,说明“热月党坚守资产阶级的阵地,对封建势力坚决不肯退让,这就从根本的问题上同 反革命划清了界限。(刘宗绪著:人的理性和法的精神,中国社科出版社,307 页)总之, 热月党的“倒退”只不过是要废除雅各宾专政的一度曾经是必须而后来却变成过时的那些非 常措施,

23、使历史退回到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的轨道,结束动荡局面。它决非要封建复辟。刘宗绪关于热月政变不是反革命政变、历史上出现的倒退与反动现象这一新观点的提出,在 史学界立即触发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学术争辩。有人暗中赞成,有人公开反对,认为不应该歌 颂“反动”和“倒退”,这是离开阶级斗争学说,是不可取的。但更多的人,开始反思,并 投入新的研究。从而引发了我国学界重新研究大革命史的新高潮。此文开启了重新审视法国 大革命的先河,成为我国研究大革命史的一个转折点。之后,他不断指导学生、鼓励同行继 续深入地全放位的研究法国大革命史,经过多年努力,刘宗绪和自己的高足高韵青、姜芃、 李玥于 1986 年共同完成了法国大革命

24、探新一书,本书对大革命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 了全面系统又专题性的深入分析论证,诸如关于大革命的分期、启蒙运动的历史地位、八九 年原则、斐扬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拿破仑及土地问题等等,都作出了独创 性评价,反映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可是这样一本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却因为出版 社难以赚钱被搁置了长达三年之久,直到1989 年 12月才将书名改为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 五年,交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我国研究大革命史的重大贡献。在人的理性和法的精神一文中,刘宗绪从总结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出发,引出了许多 极富启示性的论点。他认为人权与法治是法国大革命创立的最重要原则。他

25、说:“人的自由 只能靠法律来保障。人治的社会决不可能保障人的自由。”“奠基于自由的商品经济之上的人 权和法治原则,是法国大革命创立的最主要的基本原则,是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的核心。 这些原则不仅属于法兰西,而且也属于全世界;不仅是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而且也是一 切文明国家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指导原则。只要人类文明社会仍在发展,这些原则在任何地方 就都是需要的。”(刘宗绪人的理性和法的精神155、157 页)刘宗绪的分析是多么深刻, 多么富有哲理!其意义又是何等深远。刘宗绪教授对法国史研究所作的贡献还体现在对中国法国史研究会的领导才能上。1978 年, 他参与创建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又长期担任研究会副会

26、长,直接参与决策和领导我国法国史 研究的各项工作和学术会议。在研究会中尊老爱幼、上助老一代领导,下帮中青年学者,一 心将希望寄托在中青年身上,从不居功。他出色地筹办和主持了 1985年在呼和浩特市、1987 年在青岛举办的全国中青年教师讲习班,表现出极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艺术。他不仅约请名 家讲课,自己也带头主讲。他的讲课视野开阔、思路独特、观点精湛、逻辑严密、风趣幽默。 所以,听过他讲课的学员普遍反映:听刘老师讲课真是一种享受。两期培训班虽然只有一个 多月时间,听讲者也不过 150 人左右,但对培养和提高我国世界史队伍的水平却起了重要作 用。最近十年,刘宗绪教授还把精力集中放在中学教师的培养上

27、,他不仅参加高考历史科命题、 编写多种中学教师辅导读物,还不辞辛劳奔走全国大部分省、市,给中学教师培训班讲课。 有时身心十分疲惫,仍马不停蹄,他说,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这是我的天职使然,义不容 辞。的确,他是在尽一份责任。他既不为钱更无须为名,而是要向广大中学教师传授他的新 思路、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以便从更广大的范围内将法国史,尤其是世界史 研究的新成果推向基层,以推动中学历史教育的改革,培训基层史学队伍,培养出更多视野 开阔的创新型史学人才,使我国的世界史研究更普及更后继有人。可见,他的种种辛劳为的 就是在更广更深的层次上为我国史学作出特殊贡献,这是多么崇高的举动啊!刘宗绪教授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毕生精力,乃至于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我国的史学研究和 教育事业,他虽死犹生!他的学术成就,他为人治学的高尚品格和创新精神,将永远活在我 们心中,永远成为后学努力奋进的航标!刘宗绪教授精神永存!作者附言:本文应张丽同志 6 月6 日电话所约,匆匆草成。刘宗绪教授是我几十年的挚友, 溘然相离,殊感悲痛,特撰此文寄托我对老友的哀思。2003年 6月10 日夜完稿于杭州。(本文载世界历史2003 年第5 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