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1310591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一、选择题1.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今文孝经全书共有_B_章。A、16B、18C、19D、222.在孝经中,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孝”的不同内容,其中,“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是规定_C_的“孝”。A、士B、诸侯C、卿大夫D、庶人3.孝经的第一章是(C)A、天子章B、孝治章C、开宗明义章D、广至德章4.(多选)下列表述符合孝经的思想的有:(ACD)A、做人和治国,都需要以“孝”为本。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B、孝顺,就是对长辈和上级惟命是从。错,谏诤章第十五C、孝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以求天地人合。三才章第七,感应章第十六D、孔子认为对父

2、母孝顺,对国家忠诚,是基本的道义。开宗明义章第一5.(多选)下列语句能够概括出孔子在孝经中的主旨的是:(ABCD)A、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B、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C、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D、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6.(多选)孝经中,孔子引用到的作品有下列哪几项?(AC)A、诗经开宗明义章第一B、论语C、尚书天子章第二D、春秋7.孝经在哪个朝代被尊为经书?(A)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8.孝经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庶人之“孝”要求什么?(D)A、“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B、“

3、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D、“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9.以下哪一个不是孝经中的章节?(C)A、开宗明义B、天子章C、四刑章D、三才章10.孝经的最后一章章名是?(B)A.圣治章B.丧亲章C.感应章D.广扬名章11.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子曰:“孝子之事亲也,(A)A、居则致其敬B、养则致其乐C、病则致其忧D、丧则致其哀12.下列句子表现孝经中孝是诸德之本的是AA、“人之行,莫大于孝”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C、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D、弟子入则孝,出则悌。13.孝经中对天子之孝的要求是(

4、A)A、“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B、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D、“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14.下列哪位皇帝曾为孝经作注。BA、唐太宗B、唐玄宗C、秦始皇D、汉武帝15.孝经第十六章感应章中,子曰:“天地明察,(B)A、必有尊也B、神明彰矣C、鬼神着矣D、不忘亲也16.“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出自孝经哪一章?(A)A、第九章圣治章B、第六章庶人章C、第十三章广至德章D、第十七章事君章17.“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出自孝经哪一章?(C)A、第一章开宗明义章B、第三章诸侯章

5、C、第九章圣治章D、第十一章五刑章18.“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是指对哪一个阶层孝的要求(B)A、天子B、诸侯C、卿大夫D、士19.孝经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关系和道德秩序。(A)A、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B、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C、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D、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20.孝经成书于(C)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之际D、东汉初年21.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孝经一书是所著。(B)A、孔子B、孔子七十子之徒C、邢昺疏D、陈孝道22.“身体发肤,受

6、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出自(A)A、开宗明义章B、三才章C、孝治章D、圣治章23.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这说明中国人看待自己身体的出发点是(D)A、注重保健B、天人合一C、三纲五常D、宗法观念24.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下一句是?A、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B、移风易俗,莫善于乐。C、礼者,敬而已矣。D、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25.“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是谁说的?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26.子曰:“君子

7、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出自哪一章?A、事君章B、丧亲章C、广扬名章D、感应章27.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子曰:“孝子之事亲也,(A)A、居则致其敬B、养则致其乐C、病则致其忧D、丧则致其哀28.孝经第十六章感应章中,子曰:“天地明察,(B)A、必有尊也B、神明彰矣C、鬼神着矣D、不忘亲也29.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是指对哪一个阶层孝的要求(B)A、天子B、诸侯C、卿大夫D、士30.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曾经亲自为它做注(C)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唐中宗31.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8、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_;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A)A、行B、言C、择D、守3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_,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B)A、天地B、父母C、国家D、天子33.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_也。(A)A、行B、利C、义D、责34.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_。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A)A、严父B、顺C、敬D、仁35.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_。(A)A、

9、事亲B、致敬C、孝子D、成人36.孝经中国古代的(A)伦理学著作。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7.清代()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B)A、王引之B、纪昀C、戴震D、钱大昕38.书分古今文二本,今文本为郑玄注,古文本为(A)注。A、孔安国B、王引之C、朱起凤D、王居正39.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BA、孝之本也B、孝之始也C、孝之终也40.非先王之法服,。AA、不敢服B、敢服C、不敢行41.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C)。A、谨度B、事君C、社稷42.故敬其父,(A)。A、则子悦B、则弟悦C、则臣悦43.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C)

10、。A、孝乎B、其人C、配天44.四书五经中的五经诗经易经春秋经和(C)A、孝经和金刚经B、易经和孝经C、书经和礼经D、道德经和孝经45.孝经相传是(C)所作A、孟子B、荀子C、孔子D、墨子46.孝经中首次将孝和(C)联系起来A、礼B、义C、忠D、信47.“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出自孝经的(C)一章A、士章B、天子章C、庶人章D、孝治章48.“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出自孝经的(A)章A、五刑章B、广要道章C、圣治章D、孝治章49.孝经是什么时期的(B)A、战国B、春秋C、西周D、五代50.“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出自孝经的(B)章A、五刑章B、广要道章C、圣治章D、孝治章

11、51.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C)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代52.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道与政治的关系(B)A、诸侯章B、圣治章C、孝行章D、天子章53.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道的原则和礼法(A)A、丧亲章B、感应章C、五刑章D、士章54.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的基本理论(D)A、谏诤章B、事君章C、三才章D、开宗明义章55.“爱亲者,不敢恶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出自孝经(A)一章A、天子章B、事君章C、三才章D、卿大夫章56.孝经中“.然后能保其社稷”中的“社”代表什么(C)神A、太阳神B、云神C、土神D、雨神57.孝经中“.然后能保其社稷”中的“稷”代表什么(D)神A、水

12、神B、风神C、土神D、谷神58.孝经中将社会上的人分为(C)个层级A、3个B、4个C、5个D、6个59.现在流行的版本是(D)给孝经做的疏A、程颐B、朱熹C、李隆基D、邢昺60.孝经中的“甫邢”指的是(B)刑A、棍子刑B、吕刑C、俱五刑D、车裂61.孝经中的诸侯有公、侯、伯、子、(A)A、男B、少C、王D、民62.孝经中的制节谨度是为(C)制定的A、士大夫B、天子C、诸侯D、卿大夫63.孝经一共有(B)个版本A、1B、2C、3D、464.古文孝经是李隆基注,今文孝经是(C)注A、邢昺B、郑谷C、郑玄D、刘炫65.(A)中说到,“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认为孝经的作者是孔子。A、汉书艺文志

13、B、吕氏春秋C、吕览察微篇D、尚书66.孝经第一章是和最后一章是(B)A、庶人章、孝治章B、开宗明义章、丧亲章C、三才章、五刑章D、开宗明义、五刑章67.“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段话出自孝经中的(B)A、庶人章B、纪孝行章C、孝治章D、广至德章二、判断1.唐高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应该是唐玄宗)2.由孝经可知儒家的孝道的观念不只于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3.孝经中的对故去的祖灵的祭祀并不是为了祈求保佑,是为了表示不忘祖宗恩德之意。()4.孝经中,孔子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14、5.孝经作者有几种说法,其中有作者是孔子、也有作者是曾子或曾子门人等说法。()6.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道家的伦理思想。()7.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8.孝经没有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9.诸侯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10.士阶层的“孝”要求“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11.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关系和道德秩

15、序。()12.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繁琐的规定。()13.孝经称作“经”,与易经、诗经、书经的情况是一样的()14.孝经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行孝道的道理、准则和方法()15.孝经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16.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17.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古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这句话正确吗?()18.孝经在唐

16、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19.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20.孝经在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起了很大作用。()21.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22.孝经成书于秦汉之际。()23.孝经元代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24.孝经把人之孝分为五大类,有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25.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统而繁琐的规定。以显

17、父母”,是孝之终。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26.孝经当中有很多的愚忠、愚孝的思想。()27.孝经的“经”与“诗经”、“春秋经”的同义()28.第十六章的章名是感应章吗?()29.孝是我国传统的美德,最早记载孝行的文献是孝经(),是尚书30.孔子述作,垂范将来”是指孝经。()三、填空1.孝经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首次将孝亲和_联系起来。(答案:忠君)2.在_中,孝经是唯一一本自其成书就被称为“经”的典籍。(答案:十三经注疏)3.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_之一。(答案:十三经/十三经)4.在孝经的三才章第七中,讲到的“三才”是指_。(答案:天、地、人

18、)5.北宋邢昺疏孝经名为_答案:孝经正义6.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社稷)。7.(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9.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10.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1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12.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13.

19、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1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安上治民,莫(善于礼)。15.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16.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17.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

20、悖礼)。18.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19.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20.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21.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乐),而民(知禁)。22.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23.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24.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25.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2

21、6.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27.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28.(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29.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30.(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四、解释词语1.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2.至德要道: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

22、道理。本文指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3.德之本: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4.始于事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5.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6.刑于四海:这种孝道,外国人看见了,也要摹仿实行,争相取法7.甫刑:即吕刑8.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只要国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而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了。9.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这里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10.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社稷

23、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11.制节谨度:这里指诸侯,关于地方财政经济事务,事前,要有计划的管制,有预算的节约,并且照著既定的方针,谨慎度用,量入为出,自然收支平衡,财政经济,便充裕丰满。12.卿大夫:天子或为诸侯的辅佐官员,也就是政策决定的集团,全国行政的枢纽,地位也很高,次于诸侯。13.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为人部属的,要早晚勤奋的来服务长官,尽他应尽的责任。14.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初入社会作事的小公务员,安早起晚睡。上班办公,不要迟到早退,怠于职务,遗羞辱于生身的父母。15.禄:本义:福气、福运。作动词是给予俸禄的意思。16.庶人:泛指无官爵平民、百姓。17.用

24、天之道:农人的孝道,就是要会利用四时的气候来耕耘收获,以适应天道。18.孝无终:这个孝道,是没有终始。19.移风易俗: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20.鳏寡: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21.满而不溢:器物已满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资财而不滥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于节制守度。22.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23.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只要国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而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了。24.立身扬名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播。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25.显亲扬名释义:显:显赫;亲:父母;扬:传扬。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26.无所不通通:通晓。没有什么不通晓。形容知道的东西很多。27.门到户说释义:到各家各户宣传解说。28.承欢膝下: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29.所敬者寡,而悦者众:被敬重的人属于少数,而因此收获喜悦的人却是众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